汉语语法体系样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语法体系、方法的创新
语法观
语法观是人们对语法体系的总体看法, 规定制约着语法研究的方向。每一次人们对于语法研究对象新的本质特点的揭示, 都推动着这门学科的发展和飞跃。当代人们对语法特点的认识正经历着一个由一维到多维, 由平面到立体的转变过程。
( 1) 传统语法观
能够《马氏文通》为代表。《文通》认为”葛朗玛者, ……犹云
学文之程式也……凡字之分类与因此配用成句之式俱在。”就是
说, 语法是”字”( 词) 的分类和组”字”( 词) 成句的规则。
这种看法比较多地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化传统, 强调词语组合中
的意义联系, 目的在于”致用”。这种语法观在指导描写汉语的
实际、建立汉语语法学方面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但过分偏重意
义, 往往主观臆断, 见仁见智因人而异, 不利于语法研究的进
一步发展。
( 2) 结构主义语法观
导源于瑞士语言学家德·索绪尔( 1857~1913) , 被美国描写语
言学家布龙菲尔德( 1887~1949) 发展并完善。结构主义立足于
对陌生语言的共时描写和分析方法的研究, 着重语言结构形式
的分析。结构主义语法观认为, 语法是形式的哲学, 是词、短
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它运用”分布分析法”( 分
布指语言单位出现的语境的总和) 、”替代法”和直接成分分
析法进行切分和归类, 主张经过形式来发现意义, 说明结构之
间的关系。比起传统语法观来, 这自然有着明显的进步, 可是这
个学派的一些学者往往过分重视形式而忽略意义, 滑入形式主
义的泥坑。
( 3)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
不论是传统语法观还是结构主义语法观, 都是一维语法观, 即
都是在一个平面上看待语言现象, 把语言看成是一个静态的、
封闭的、自足的系统, 而不是把它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
相互制约的系统。因此, 它们都有各自的局限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 随着转换生成语法、格语法、功能语
法等传入中国, 以胡裕树、张斌为代表的一些语言学家开始意
识到对于语言这样一个复杂多义的系统仅仅从意义, 或者仅仅
从形式方面研究是不够的, 必须使二者结合起来, 互相渗透。同
时也意识到, 语言不只是静态的, 不只是具有结构形式和意义
内容, 而且是动态的, 语言总是在应用之中。这样就逐渐形成了
一种多维的、立体的语法观, 即三个平面的语法观。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认为, 一个具体的句子总是句法、语义、语
用的结合体, 也就是包含着句法、语义、语用这三个不同的平
面。三个平面既互相依存, 又互相影响和制约, 其中句法和语义
是表里关系, 或者说是显层和隐层的关系; ”句法、语义”和
语用是内层和外层的关系, 或者说是信息和载体的关系。语法研
究要以句法为基础, 向隐层深挖语义, 向外层探求语用。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 扩大了语法研究的视野, 是一种开放的大
语法观。它启发人们运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汉语语法规律和现象
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描写和解释。在这种语法观指导下
所形成的分析方法已经和正在展现出诱人的发展前景。
(一)表述体系的演变
在不同语法观的观照下, 汉语语法学曾经出现过许多不同的表述体,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 即词本位、句本位、短语本位。当前随着大语法观
念的建立, 正在酝酿着新的突破。
( 1) 词本位的表述体系
”本位”是基础、核心。”词本位”是指以词法为重点, 以词类为基础来描写语法现象的语法体系。它起源于古希腊、拉
丁语语法。十九世纪以前西方讲语法总是以词法为主, 句法不受
重视, 许多句法现象都是放在词法里讲。这对形态丰富的西方语
言是比较合适的。中国语法草创时期, 根据”西文已有之规矩”
也建立了这种词本位的语法体系, 但不久便发现汉语与印欧语
言不同, 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西方词本位的体系并不适
应汉语的实际, 以词类为纲来描写汉语语法现象, 只能削足适
履, 忓格难通。因此语法学家不得不探求新的体系。
( 2) 句本位的表述体系
句本位是继词本位之后而产生的另一种语法体系, 由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率先使用。它一反以词类为纲构拟汉语体
系的作法, 而是以句子为基点, 把一切分析都附丽在句子模型
上进行; 它依据意义划分词类, 认定汉语的词类和句子成分之
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分析方法上采用的是中心词分析
法, 即在同一个平面上一举找出主、谓、宾的中心词, 让它们
充当句子的主干, 其它次要成分则像枝叶一样挂在主干上。
句本位的语法体系在中国通行了大约六十年, 在语法教学和语法研究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其功绩是不可否认的。可是句
本位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主要是汉语的句子并不存在着一个
固定的模型; 汉语的词和句子成分并不一一对应; 汉语的句子
是由词和词组逐层组合而成。这样句本位的体系就与汉语的实际
产生许多矛盾, 有些甚至是无法克服的矛盾。
( 3) 短语本位的表述体系
短语本位是八十年代初期在革新句本位的基础上由朱德熙先生首先提出来的。它依据汉语的句子构造和短语构造基本一致的原则, 以短语为基点进行句法分析; 它把短语与句子的关系看作是一种实现的关系, 即抽象的句法结构和具体的话语之间的关系; 它根据分布定词类, 承认层次性是句法结构的基本特性, 采用层次分析法。显而易见, 短语本位的语法体系具有词本位、句本位所不具有的优点, 以短语为基点描写语法, 内部一致, 没有矛盾; 短语入句后不存在大量转类的问题; 把短语结构讲清楚了, 句子结构也就相应地讲清楚了。
短语本位是在结构主义语法观的观照下形成的, 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应用于汉语的结果, 在句法结构的静态描写中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是语法分析不但要有静态的分析, 而且要有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的分析, 对于后者, 短语本位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另外, 把句法分析等同于句子分析, 在理论上也还有问题, 因为句子具有短语所不具有的表述性, 句子本身的内容要比短语丰富得多, 如省略、隐含、移位、暗示、言外之意等等, 用短语分析代替句子分析显然是不够的。
( 4) 小句中枢说
近年来, 以邢福义为代表的学者注意到小句( 单句) 汇集了语音、句法、语义、语用多种因素, 具有更大的涵盖面和发散力, 是其它所有语法实体所从属所依托的实体, 居于中枢的地位。
首先, 句子的语气粘附于小句, 没有小句, 语气无所依托。
句子语气作为一类语法实体在跟词和短语相对待的时候才能显示其独立性; 对于小句来说, 它只是小句的有机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