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选择题已看
习题—人际关系
一、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根据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定义,下列最符合人际关系的是(??)A.朋友关系??B.雇佣关系??C.法官与罪犯的关系??D.顾客与商家的关系???2.比起社会关系,下列表述中最符合社会心理学中人际关系特点的是(??)A.社会性??B.个人性??C.间接性??D.功利性????3.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关系符合下列哪种说法(??)A.?人际关系是低层次的社会关系B.?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个性方面和心理方面C.?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D.?两者之间没有关系4.心理学家雷维奇利用“雷维奇人际关系测量游戏”将人际关系归纳为八种类型,其中最基本且最牢固的关系类型是(??)A.合作型??B.竞争型??C.主从型??D.混合型5.“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体现了哪种人际关系(??)A.主从型??B.合作型??C.竞争型??D.)A.?主动与他人交往,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A.?主动包容型B.?主动控制型C.?主动感情型D.?被动感情型8.人际吸引是个体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亲近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包括①喜欢、②亲和、③爱情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按照吸引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A.?儿童被爱的需要没有被满足B.?儿童包容的需要没有被满足C.?儿童控制的需要没有被满足D.?儿童沟通的需要没有被满足10.沙赫特()的实验验证了影响亲和倾向的下列哪种因素(??)A.价值观??B.情绪状态??C.生理状况??D.童年经历11.现实生活中人们倾向于认为漂亮的女孩会有很多优点,而更可能去喜欢她们,下列说法中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的是(??)A.首因效应??B.光环效应??C.近因效应??D.临近效应12.下列有关影响喜欢的要素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是否喜欢一个人与该人的外貌毫无关系B.?一个人是否喜欢另一个人,与该人是否也喜欢自己无关C.?人们总是喜欢那些一贯喜欢自己的人D.?人们不一定喜欢与自己邻近且相似性很强的人13.根据阿伦森等人对能力与吸引之间关系的实验研究,下列四种不同能力条件的人,最受人喜爱的是(??)A.?能力超凡且没犯错误的人B.?能力超凡但犯了错误的人C.?能力平庸且没犯错误的人D.?能力平庸且犯了错误的人14.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犯错误效应”与自尊心有着某种联系,自尊心低的男性更喜欢下列那种类型的人(??)A.?没犯过错误的能力非凡的人B.?没犯过错误的能力平庸的人C.?犯过错误的能力非凡的人D.?犯过错误的能力平庸的人15.研究发现,报偿与喜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根据阿伦森的“增—减理论”,一般来说,我们最喜欢下列哪种人(??)A.?一贯喜欢我们的人B.?一贯不喜欢我们的人C.?对我们喜欢程度逐渐增加的人D.?对我们不喜欢程度逐渐增加的人16.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出发,下列有关爱情的表述,正确的是(??)A.?爱情是人生而具有的本能B.?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C.?爱情可以是纯粹的精神之恋D.?爱情是一种单纯平稳的情感体验17.人际吸引是个体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亲近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45)
.浙江省2009年7月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卷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零接触状态是指人际关系恶化的( )A.冷漠阶段B.疏远阶段C.终止阶段D.分离阶段2.提出公平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B.弗罗姆C.亚当斯D.费斯汀格3.决策后失调理论认为,当人们在两个备择物之间作一个选择,决策之后便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决策者试图________两个项目之间评价的差距。
( )A.缩小B.平衡C.扩大D.忽略4.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评价是正直的+3分,友好的+2分,有忍耐力的+1分,而对他的印象总分是+2分,那么这种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是( )A.累加模式B.平均模式C.累计模式D.加权平均模式5.小徐这次考试成绩不好,他的朋友安慰他说:“没关系,主要是这次考试太难了。
”这种归因是把失败归因为( )A.运气B.能力C.努力D.任务难度6.习得无助现象的归因与________有着密切关系。
( )A.可以控制的结果B.不可能控制的结果C.问题的原因D.问题本身7.由某种行为的诱发而产生一系列行为的现象,心理学家称为( )A.行为稳定性B.连锁反应C.行为链D.行为习惯8.个体之间的感染行为中主要传递的是( )A.思想B.动作C.意志D.情绪9.一个喝醉酒的人,摔倒在路边无法爬起,此时经过的路人都不愿意帮助他,以下原因哪种是最有可能的?( )A.求助者对自己所处的困境所应承担的责任是影响他人给予帮助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B.旁观者对他人陷入困境所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我们决定是否给予帮助的原因之一。
C.我们比较愿意帮助我们喜欢的人。
D.外貌有吸引力或者人品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10.想吃肉又怕发胖所引起的冲突,属于________型冲突。
( )A.接近—接近B.接近—回避C.回避—回避D.双重接近—回避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24)
.浙江省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始于()A.19世纪末B.20世纪2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60年代2.“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说明了态度成分中哪一因素对态度的重要作用?()A.认知成分B.行为成分C.情感成分D.意志成分3.小张明知街的左边在施工,却还是从街的左边走路去上班,结果被砖头砸到。
这时小张可能产生认知失调,其认知失调的原因在于()A.自愿选择B.承诺C.责任感D.预期的消极后果4.一般认为,德国人一丝不苟,有科学头脑;美国人开放进取,讲究物质享受;英国人彬彬有礼,绅士文雅。
这是人际印象中的()A.优先效应B.新近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5.“把成功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别人。
”这是自我知觉中的()A.显著性偏见B.行动者与观察者偏见C.自我服务偏见D.行为中心偏见6.减轻或消除某些不愉快的刺激,这是一种()A.惩罚B.消极的强化C.积极的强化D.厌恶形式的强化7.在群体压力下,采取与他人相同的行为,这种现象属于()A.遵从B.模仿C.感染D.独立8.以下哪种是利他行为的主要特征?()A.以帮助他人为目的B.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C.自愿性D.利他者可能会有损失9.双方关系先差后好,比一直都好,更有吸引力。
这是_________理论的观点。
()A.强化B.相互作用C.得失D.相等10.“权威解决法”是一种特殊的()A.让步B.价值判断C.仲裁D.人际冲突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夫妻关系是法律关系,不属于人际关系的范畴。
()2.私下保留的态度比公开表达过的态度更容易改变。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30)
.浙江自考试题2005年10月人际关系心理学答案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B2.B3.A4.C5. A6.D7.A8.C9.C 10.A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3.×4.√5. √6.×7.√8.×9.×10.×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小题1分,共20分)1、冷漠、疏远2、链式、Y式3、学习、归因4、丰满人性、个人潜能或特性5、规范6、自我奖赏7、失调8、隐含9、折扣原则10、小、低11、社会责任规范、回报规范12、情景因素、个人物质因素13、协商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答:所谓人际印象就是在人们记忆中所保留的有关他人的形象。
2、答:遵从是由于群体成员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
3、答:去个性化是指处在群体中的个体不是以个人的方式来行动而是溶化于群体中,丧失个体可辨别性的一种状态。
4、答:社会两难情景指的是自私的行为产生个体的得益,但可能导致集体的损失这样一种情景。
5、答:合作是指相对软弱的个体或群体能通过与其他个体和群体组成联盟,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的现象。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答: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2分)这里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第一、人际关系主要注意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1分)第二、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份构成的;(1分)第三、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1分)2、答: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1分)态度具有如下功能:(1)顺应功能;(1分)(2)认识功能;(1分)(3)防御功能;(1分)(4)调节功能。
(1分)3、答:(1)生活环境告诉我们,只有认为是“漂亮”的人才值得爱;(1分)(2)同漂亮的人在一起,人们常常觉得荣耀和光彩;(1分)(3)我们传统上认为,漂亮的人还具有其他方面好的品质,并且我们非常自然地把一些好的品质加到漂亮者的身上;(1分)(4)爱美是人的天性。
人际关系专题题库
人际关系心理学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人际关系心理成分的是(D)。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意志成分2、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中最根本的任务是(D)。
A、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B、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C、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D、发展新型有人际关系3、在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中,由注意逐渐向情感探索、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的阶段是(B)。
A、注意阶段B、接触阶段C、融入阶段D、终止阶段4、参加比赛中的对手之间形成的人际关系是属于(C)的人际关系。
A、生活型B、劳动型C、活动型D、学习型5、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马斯洛B、弗罗德C、亚当斯D、费斯汀格6、小蒋在单位里经常颐指气使,指挥别人做这做那,争权夺利,使得他人际关系非常紧张。
按照修茨对人际需要的观点,小蒋可能是哪方面的人际需要比较强烈?(B)A、包容的需要B、控制的需要C、情感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7、一个人在观看足球赛时,大声地吼叫,并不会令人产生什么深刻的印象,但是在安静的电影院中大声吼叫就非常引人注目。
这是印象形成的什么因素在起作用?(D)A、行动者B、知觉者C、观察者D、交往情景8、如果我们说一个陌生人是“英俊的、爱说话的、熟练的、报复性强的、凶恶的”,我们在对他形成印象中,后两个因素会赋予它们更大的权重。
这是因为在加权平均中(B)。
A、我们会对可信程度高的信息给予更高的权重B、与积极的特质相比,我们会对消极的特质赋予更大的权重C、我们会对与目前的目的和判断有关的信息赋予更大的权重D、我们会削弱与先前的印象和定型不一致的信息9、一些学期初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尽管在学期中或学期末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教师对其评价还是不如一开始成绩就很好的好学生,这是因为印象形成中的(A)偏见造成的?A、优先效应B、新近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10、教师对“好学生”的评价往往认为他各方面都好,对“坏学生”往往认为他没什么优点,这种现象在印象形成中称为(C)。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44)
.浙江省2009年1月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期望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弗罗姆 B.马斯洛C.亚当斯D.修茨2.心理学中最早使用“态度”概念的是( )A.F·奥尔波特 B.G·奥尔波特C.斯宾塞D.巴克3.在交谈中,我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的一方看成是主动积极的,这种偏见称为( )A.自我服务偏见 B.显著性偏见C.行为中心偏见D.行动者与观察者的偏见4.“无论我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这种观点体现了个体的( )A.自我障碍B.自我实现的预言C.习得无助D.自我服务偏见5.区分了自我调节变化的四个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奥尔波特B.斯金纳C.卡罗利D.马斯洛6.自主运动范例的研究结果是由于个体受到了_________的影响。
( )A.群体性压力 B.社会性压力C.规范性压力D.信息性压力7.我们更喜欢对我们表示越来越喜欢的人是因为( )A.强化B.相互作用C.得失理论D.吸引8.当很多人在场时,个体的利他行为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9.“善恶终有报”的思想反映了( )A.平等规范B.价值规范C.回报规范D.发展规范10.零-总和冲突中的冲突完全是_____的。
( )A.不可避免B.合作C.可以避免D.竞争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人际关系和客观社会关系是同时产生的。
( )2.社会交换论把人与人的交往降低到动物水平,忽视了人的社会性。
( )3.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情感成分。
( )4.自我表现是个体有意通过自己的言语和行为向他人显示自己,以达到印象管理目的的技术。
( ) 5.凯利所指的一致性,是指个体的反应是否在不同的时间与场合都保持相同。
2018年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人际吸引的个人特质因素包括个体的外表和容貌、(才华和能力)以及(个性品质)等成分。
2、人际吸引的理论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强化的),另一类是( 认知的)。
3、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三类:情景因素、(个人特质因素)和(类似和互补)。
4、强化过程是通过(奖励)、( 惩罚)等强化形式来完成。
5、人际关系中的强化理论主要揭示(情感强化)和(人际吸引)之间的关系。
6、人际吸引中的相互作用论着重探讨交往双方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是西方社会心理学(互动)理论的一种,是一种(真相倚)情形。
7、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包括(情景因素)、(个体特质因素)和(类似和互补因素)等几大类。
8、个性品质具有的吸引力,经常表现为(持久)、(稳定)、(深刻)的特点。
9、在所有个性品质中,最具有吸引力的是(真诚),最富排斥力的是( 虚伪)。
二、选择题1、“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人际交往中属于( C )因素。
A、个人特质B、类似C、情景D、互补2、双方关系先差后好,比一直都好,更有吸引力。
这是( C )理论的观点。
A、强化B、对比C、得失D、相等3、聪明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喜欢,这是影响人际吸引的(D )所导致的。
A、情景因素B、互补性因素C、类似性因素D、个人特质因素4、交往频率在人际关系形成的(D )起着重要作用。
A、中期B、后期C、中后期D、初期5、人际关系的核心成分是(B )。
A、道德水平B、情感因素C、相互信赖D、个人魅力6、心理学上人际吸引属于( C)的研究领域。
A、社会价值观B、伦理道德C、人际知觉D、情绪情感7、人际吸引理论中的强化观点强调我们对周围世界评价时的( A)反应。
A、情绪反应B、认知反应C、价值反应D、自我反应8、人际关系中的第一印象的作用属于(D )的心理反应。
A、延迟反应B、相仿作用C、因果效应D、首因效应9、“你注意听我讲话,我也重视你的意见”,这是人际关系中的( C)。
人际关系心理学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11、睡眠者效应是指一则沟通的说服力随时间而(B)。
A、减弱B、增长C、转移D、消失
12、在听众与沟通者的观点差距与态度改变的关系中,正确的是(C)
A、差距越大,态度改变的程度也越大B、差距越大,态度改变的程度越小
C、中等程度的差距可以产生最大的态度改变D、听众与沟通者的观点差距对态度改变没有影响。
1、心理学中最早使用态度这一概念的心理学家是(斯宾塞)。
2、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特定的人、观念、情境或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3、态度由三部分组成,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其中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情感成分)。
4、态度的功能包括:顺应功能、(认识功能)防御功能和(调节功能)。
6、恐惧和态度变化呈倒U型关系。(√)
7、随时间的推移,人们往往把信息本身和沟通者分离开来,而且人们遗忘沟通内容比遗忘沟通者更快一些。(×)
8与听众类似的沟通者比与听众不类似的沟通者传递的信息更有说服力。(√)
9、听众的态度越极端,越容易接受不同的观点。(×)
10、私下保留的态度比公开表达过的态度更容易改变。(√)
10、人际关系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修茨)。
11、修茨认为,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中,不同的人际关系需要会构成不同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需要包括:包容的需要、控制的需要和(感情的需要)。
12、在需要理论中,较为著名的三个理论是:(需要层次理论)、E.R.G理论和(成就激励理论).
1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10、态度形成与发展的心理过程通过两步实现:首先是(内化),第二是(同化)。
人际关系心理学习题
题型:填空10×2×1’选择10×1’试卷判断10×1’名解5×4’:各章试卷,只有2题的都看,多于2题的看双数号,习得无助和自我障碍简答4×5’:第2、3、9章,诱导服从,时尚现象论述1×20’:简述任务难度与群体规模对从众心理的影响第1章绪论一、判断题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关系。
()【解析】×。
不是物质关系是心理关系。
二、选择题1.“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处于人际关系发展的哪一个阶段?()A.融合阶段B.接触阶段C.注意阶段D.探索阶段【解析】A。
良好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三阶段:注意阶段(由零接触过渡到单向注意或双向注意的定向阶段。
在这一阶段,由开始时的彼此无关,即零接触状态,逐渐实现选择性注意)接触阶段(即由注意逐渐转入情感探索、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此时开始建立初步的心理联系)融合阶段(即由接触而导致情感联系不断加强,心理卷入程度不断扩大,进入稳定交往阶段)2.把交往视为一种负担,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压力的人际关系恶化过程属于()。
A.终止阶段B.冷漠阶段C.零接触阶段D.疏远阶段【解析】B。
人际关系恶化的三个阶段:冷漠阶段(交往一方把交往视为一种负担,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压力,并伴随交往活动而产生一种痛苦情绪体验)疏远阶段(交往者在痛苦情绪体验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对交往双方人际关系的厌恶、反感情绪)终止阶段(交往双方冷漠、疏远的必然产物和符合逻辑的推论是结束人际关系,双方处于完全失去联系的状态)三、填空题1.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2.人际关系恶化过程可划分为冷漠、疏远、终止三个阶段。
四、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关系,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
2.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亦即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关系,它包括生产关系、各种具体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如何与他人建立和维持关系的一门学科。
本试题旨在测试学生对人际关系心理学基本理论、概念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际关系中的“自我披露”是指:A. 向他人展示个人信息B. 向他人展示个人财产C. 向他人展示个人成就D. 向他人展示个人情绪2. 根据卡尔·罗杰斯的理论,以下哪项不是有效沟通的要素?A. 真诚B. 无条件积极关注C. 批评D. 共情3. 人际关系中的“亲密度”与以下哪个因素关系最密切?A. 交流频率B. 交流深度C. 交流时长D. 交流方式4.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用于解释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A. 社会交换理论B. 社会学习理论C. 社会影响理论D. 社会认知理论5. 在人际关系中,以下哪种行为最可能增加他人对你的好感?A. 批评他人B. 赞美他人C. 忽视他人D. 指责他人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6. 简述社会交换理论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
7. 描述卡尔·罗杰斯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8. 假设你是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你发现新员工小张在团队中经常感到孤立。
请根据人际关系心理学原理,提出一些改善小张团队融入感的建议。
9. 描述一个你亲身经历或观察到的人际关系冲突,并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这种冲突的方法。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0. 论述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运用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知识来促进跨文化沟通和理解。
答案解析:1. 答案:A。
自我披露是指个体与他人分享个人信息的过程,是建立信任和亲密关系的重要方式。
2. 答案:C。
卡尔·罗杰斯强调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共情是有效沟通的关键要素,而批评可能会阻碍沟通的进行。
3. 答案:B。
亲密度通常与交流的深度有关,即个体愿意分享更深层次的个人信息和情感。
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 答案
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人际关系的定义是什么?答案: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2. 以下哪种因素不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A) 互相尊重和信任B) 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C) 文化背景和价值观D) 个人魅力和外貌答案:D) 个人魅力和外貌3. 哪种情绪可以增进人际关系的发展?A) 愤怒B) 嫉妒C) 幽默D) 悲伤答案:C) 幽默4. 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积极的人际关系技巧?A) 倾听和体谅B) 相互支持和帮助C) 负面评价和批评D) 合作和妥协答案:C) 负面评价和批评5.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范畴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交往的动机和目的B) 社交技巧和人际沟通C) 冲突解决和合作D) 以上全是答案:D) 以上全是二、问答题:1. 请解释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答案:人际关系对于个人的幸福感、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带来更多的信任、支持和理解,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同时,人际关系也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工作场所,人们都需要与他人互动和沟通。
2. 请列举几个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答案: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包括:- 建立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基础- 学会积极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提高自己的社交技巧和人际沟通能力- 培养良好的合作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隐私- 培养幽默感,化解紧张和冲突- 建立有意义的社交网络和支持系统3. 请解释人际冲突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答案:人际冲突的原因可以包括价值观的不一致、沟通不畅、相互期望的差异等。
解决人际冲突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倾听对方的观点和感受,尊重彼此的差异- 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但避免攻击性的言辞- 寻求第三方的中介或者专业人士的帮助- 学会妥协和包容,寻找双赢的解决方案4. 请解释亲近关系和社交关系的区别。
人际交往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人际交往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人际交往中,以下哪个因素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首要因素?A. 外貌B. 性格C. 社会地位D. 共同兴趣答案:B2.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下哪个需求属于最高层次的需求?A. 安全需求B. 归属和爱的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D3. 在人际交往中,有效沟通的首要条件是什么?A. 语言清晰B. 表情丰富C. 倾听D. 身体语言答案:C4. 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相似性原则B. 互补性原则C. 互惠性原则D. 竞争性原则答案:D5.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人们在人际交往中通常倾向于选择哪种关系?A. 付出多于回报的关系B. 回报多于付出的关系C. 付出与回报相等的关系D. 没有回报的关系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增强人际吸引?A. 外貌吸引力B. 接近性C. 相似性D. 互惠性答案:ABCD7. 人际交往中的非言语沟通包括哪些形式?A. 面部表情B. 身体动作C. 空间距离D. 语调答案:ABCD8.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A. 尊重他人B. 积极倾听C. 避免冲突D. 表达感激答案:ABD9. 人际交往中的冲突解决策略包括哪些?A. 竞争B. 回避C. 妥协D. 合作答案:ABCD10. 以下哪些是有效沟通的技巧?A. 清晰表达B. 适时反馈C. 保持开放态度D. 避免打断答案:ABCD三、简答题11. 简述人际交往中自我披露的原则。
答案:自我披露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适度原则,避免过度披露或完全不披露。
适度的自我披露可以增进亲密感,建立信任,但过度披露可能会侵犯他人的隐私或造成不适。
12. 描述一下什么是社会支持,以及它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答案:社会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关系中获得的情感、信息、物质和实际帮助。
它在人际交往中起到缓解压力、提高个体适应能力、增强心理健康的作用。
四、论述题13. 论述在团队中如何运用有效沟通技巧来解决冲突。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26)
.浙江省2006年10月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人际关系心理学答案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D2.C3.D4.B5.C6.B7.A8.C9.C 10.A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情感成分行为成分2. 单线型流线型3. 沟通内容沟通对象4. 优先效应新适效应5. 海德通俗心理学6. 确定目标选择目标7. 风度礼仪生活行为8. 依赖性类似性9. 真诚虚伪10. 社会两难情景囚徒两难情景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一般来说,要改变个体的态度,既要进行积极方面的宣传,要要进行消极方面的宣传。
把正反两方面宣传结合起来,有助于改变人们的态度,这就是全面宣传法。
2.印象管理就是试图控制他人我们所形成的过程。
3.人们常常利用他们最容易获得的刺激来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或者任务,一个刺激越容易被某个人获得,这个刺激越有可能被他利用来影响答案,即被他加工面影响反应。
同样,在知觉他人的过程中,一个人或情景的易利用性会成为因果归因的关键,这种现象称为显著性偏见。
4.人际吸引又称为人际魅力,是指个人间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欢亲和的现象,即一个人对其他人所抱的积极态度。
5.人际冲突是个体或群体彼此知觉到对方阻挠或将来阻挠自身利益的实现所引起的直接对立的行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即人际关系是有社会关系决定的。
(1分)这种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第一,任何人际关系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
(1分)(2)第二,人际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由该社会形态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1分)(3)第三,人际关系的变化是由社会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
人际关系专题题库
人际关系心理学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人际关系心理成分得就是( D )。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意志成分2、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得实践任务中最根本得任务就是( D )。
A、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B、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C、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D、发展新型有人际关系3、在良好人际关系得形成过程中,由注意逐渐向情感探索、情感沟通得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得阶段就是( B )。
A、注意阶段B、接触阶段C、融入阶段D、终止阶段4、参加比赛中得对手之间形成得人际关系就是属于( C )得人际关系。
A、生活型B、劳动型C、活动型D、学习型5、提出需要层次理论得心理学家就是( A )。
A、马斯洛B、弗罗德C、亚当斯D、费斯汀格6、小蒋在单位里经常颐指气使,指挥别人做这做那,争权夺利,使得她人际关系非常紧张。
按照修茨对人际需要得观点,小蒋可能就是哪方面得人际需要比较强烈?( B )A、包容得需要B、控制得需要C、情感得需要D、尊重得需要7、一个人在观瞧足球赛时,大声地吼叫,并不会令人产生什么深刻得印象,但就是在安静得电影院中大声吼叫就非常引人注目。
这就是印象形成得什么因素在起作用?(D )A、行动者B、知觉者C、观察者D、交往情景8、如果我们说一个陌生人就是“英俊得、爱说话得、熟练得、报复性强得、凶恶得”,我们在对她形成印象中,后两个因素会赋予它们更大得权重。
这就是因为在加权平均中( B )。
A、我们会对可信程度高得信息给予更高得权重B、与积极得特质相比,我们会对消极得特质赋予更大得权重C、我们会对与目前得目得与判断有关得信息赋予更大得权重D、我们会削弱与先前得印象与定型不一致得信息9、一些学期初成绩比较差得学生,尽管在学期中或学期末成绩有了很大得进步,但就是教师对其评价还就是不如一开始成绩就很好得好学生,这就是因为印象形成中得( A )偏见造成得?A、优先效应B、新近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10、教师对“好学生”得评价往往认为她各方面都好,对“坏学生”往往认为她没什么优点,这种现象在印象形成中称为( C )。
人际沟通试题及答案(三)
人际沟通期末练习题及答案一、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际沟通是()A.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B.人们面对面的交流C.人际关系的表现形式D.双向沟通1.A 【解析】人际沟通并不一定要面对面,且包括单项和双向沟通,与人际关系无干。
2.人际沟通的实现要借助于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下列中不属于非语言符号系统的是(B )A.动作B.书信C.表情D.音乐3.心理学观点认为,人际沟通()A.无规律可言B.只要有人就可以进行C.有时也可以借助报刊来实现D.不一定有目的3.C 【解析】人际沟通是有规律的且有目的。
B选项的错误在于人际沟通的必要条件不仅包括信息源和信息接受者,还包括信息和信息渠道。
4.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经常会认为与其父母之间没有共同语言,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下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有些家长不够关心孩子B.由于地位障碍导致的沟通障碍C.孩子与家长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D.这些孩子个性有缺陷4.B 【解析】A不是社会心理学关于人际沟通的观点,C的错误在于大部分孩子是和家长生活在同一个社会环境中的,并不一定存在文化背景的差异。
题干并没有涉及这些孩子的个体问题,所以D不符合题意5.很久以前,有一个放羊的孩子,由于顽皮,明明没有狼出现,他偏喊:“狼来了,狼来了!”村里的那女老少听到他的呼喊都赶来帮忙,结果发现上当了,都十分恼火。
之后这孩子故伎重施,又一次戏弄了村民。
最后,狼真的来了,可任凭这孩子再怎么呼救都没有人赶来,大家都不再相信他的话,最后他被狼吃掉了。
从人际沟通的角度分析,这则故事中惨剧的发生与沟通障碍有关,按照社会心理学的观点,这种沟通障碍是由()导致的。
A.地位障碍B.个性障碍C.社会心理障碍D.文化障碍5.B【解析】个性障碍是指由于人们不同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所造成的沟通障碍,这个故事正说明由于放羊孩子以前的不诚实行为导致村民对他的不信任,最终造成这种结果,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6.印度的锡克教徒和印度教徒经常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最有可能是由下列哪种原因造成的()A.他们之间存在意识形态的差异B.他们之间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导致地位障碍C.他们个性有缺陷D.结构组织障碍导致沟通不畅6.B【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宗教信仰的影响,与意识形态、个性和结构组织无关7.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根据社会心理学对人际沟通的阐述,这句俗语说明()A.职业的不同可能会引起沟通的鸿沟B.处于不同层次的组织成员,对沟通的积极性不同,也会造成沟通障碍C.文化背景的不同会给沟通带来障碍D.人们不同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会造成沟通障碍7.A 【解析】“隔行如隔山”是由于职业不同引起的沟通障碍,是地委障碍的一种。
第八章 人际关系复习题
第八章人际关系复习题一、选择题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A)的联系A心理上B 行为上C 合作方面D 利益上2、(D)不是人际关系的特点A 个体性B 直接性C 情感性D 系统性3、(A)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A 自我暴露程度B 情感卷入程度C 好恶评价D 亲密行为4、(D)不是基本的人际需要A 包容需要B 支配需要C 感情需要D 人只需要5、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D)A亲和B 喜欢C 亲情D 爱情6 、根据安德森的研究,影响人际吸引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B)A智慧B 真诚C热情D 幽默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A交换性原则B 平等性原则C强化原则D相互性原则8、舒茨用三维理论解释群体的形成与群体的解体,提出了(B)A 六种人际关系原则B 群体整合原则C 包容原则和情感原则D 群体分解的控制原则9、如果双亲对儿童既有要求又给他们一定自由,使之有某种自主权,会使儿童形成民主式的行为方式,这说明舒茨提出的(C)的重要性A 包容需要B 自尊需要C 支配需要D 情感需要10、最早对爱情进行科学研究的心理学家是(B)A 冯特B 鲁宾C 阿特全森D 魏斯二.多选1、人的基本人际关系需要包括有(AD)A支配需要B认知需要C从众需要D包容需要2、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的三维是指(ABD)A包容需要B支配需要C成就需要D情感需要3、互补对于人际吸引是重要的,互补的形式主要有(BCD)A情感的互补B需要的互补C社会角色的互补D人格特征的互补4、一般来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经过(ABCD)等阶段A定向阶段B情感探索阶段C情感交流阶段D稳定交往阶段5、爱情的三个主题包括(ABC)A依恋B关怀与奉献C信任D理解与宽容6、魏斯提出人际关系的报酬包括(ABCD)A依恋B可靠的同盟感C照顾他人机会D价值确定7、鲁宾将自我分为了(ABCD)层次A自我最表层B对待事物的看法和态度C自我的人际关系和自我概念状况D自我的最深层次8、下列属于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的有(ABD)A互惠原则B得失原则C接近原则D联结原则9、下列选项中属于对待不满的策略有(ABCD)A真诚B忽视C退出D表达10、鲁宾确定的爱情的主题包括(ABCD)A依恋B关怀C信任D奉献三.判断1、人际关系对人的身心健康、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有重要影响。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40)
.浙江省2010年7月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人际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弗罗姆B.马斯洛C.亚当斯D.修茨2.帮助个体摆脱自己内部的紧张状态的态度功能是()A.顺应功能B.认识功能C.防御功能D.调节功能3.认知失调理论是五十年代由______提出的。
()A.海德B.罗杰斯C.费斯汀格D.科尔伯格4.“无论我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这种观点体现了个体的()A.自我障碍B.自我实现的预言C.习得无助D.自我服务偏见5.认为情绪的发生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观点的提出者是()A.坎农-巴德B.詹姆斯C.沙赫特和辛格D.阿特金森6.以下哪一种不属于强化的主要方式?()A.积极的强化B.消极的强化C.中性的强化D.厌恶形式的强化7.我们喜欢让我们感到情感满足,心情愉快的人是因为()A.强化B.相互作用C.得失理论D.吸引8.当很多人在场时,个体的利他行为会()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9.提出利他行为的模仿理论的学者是()A.威尔逊B.洛伦茨C.拉塔内D.班杜拉10.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个体对于交往结果满意的程度可以用______表示。
()A.抱负水平B.比较水平C.预期价值D.效用-价值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是注意-交流-融合。
()2.将信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或有关的人是集中型的沟通传递。
()3.态度具有社会性、稳定性、相对性。
()4.自我表现是个体有意通过自己的言语和行为向他人显示自己,以达到印象管理目的的技术。
()5.研究表明,人们往往忽视一致性反应,而根据特殊的信息作出归因。
人际关系学试题(含答案)
人际关系学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处世能力。
”这是(B1P4)A.人际关系专家莉儿·朗帝的名言B.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的名言C.人际关系专家哈维·麦凯的名言D.人际关系专家弗朗西斯科·阿尔贝隆尼的名言2.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和把握,要从(C1P5)A.揭示人际关系的概念开始B.揭示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开始C.揭示人际关系的实质开始D.揭示人际关系的特点开始3.马克思恩格斯曾专门用一节论述交往与生产力的著作是(A2P34)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党宣言》C.《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D.《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4.马斯洛的七种需要是在他的著作(A2P41)A.《动机与个性》中提出来的B.《存在心理学探索》中提出来的C.《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中提出来的D.《科学心理学》中提出来的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反映在物质生产对于发展人际关系的作用上是指(B3P79)A.物质生产推动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B.物质生产的发展促进交往范围的扩大C.物质生产的发展导致人际关系的变化D.前代人的物质生产制约后代人的人际关系6.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的人际关系是(D3P70)A.血缘关系B.依附关系C.宗法关系D.金钱关系7.“千里觅知音”,“人有脸,树有皮”这些古语反映的是影响人际关系的(D4P112)A.交往目的因素B.交往内容因素C.交往主体因素D.隐性因素8.在《语言与交际》一书中,将体态语言划分为动态无声、静态无声两类的是(A4P106)A.美国著名学者卡克·W·贝克B.前苏联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C.著名心理学家P·贝尔斯D.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9.按交往时间的长短可将人际关系分为(C5P153)A.长期型和规则型B.短期型和无规则型C.长期型和短期型D.短期——中期——长期型10.人际关系依不同程度的关系,且按好坏程度划分可分为(C5P154-156)A.两种类型B.四种类型C.六种类型D.八种类型11.“人们的年龄、性别、身材、外貌长相及先天的智力”是指(C6P159)A.人的生理需要B.人的生理反映C.人的生理特征D.人的健康状况12.职业类别影响和制约人际关系的类型,在社会心理学家荷尼的研究中,如果无论遇到何人,首先想到的是“他喜欢我吗?”这种人际关系的类型属于(A6P175)A.逊顺型B.进取型C.分离型D.合作型13.在引发人的交往动机因素中,由于个人发展的需要,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和竞争的压力,由于达成目标后优厚条件的吸引,激发交往动机的是(B7P208)A.内在因素B.目标因素C.外在因素D.环境因素14.具有“常常担心自己被别人否定”心理的是(B7P223)A.自卑性羞怯者B.敏感性羞怯者C.挫折性羞怯者D.习惯性羞怯者15.个体对社会客观事物的意识,对自己和他人关系的意识是(D8P242)A.初级自我B.生理自我C.心理自我D.社会自我16.能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转为“柳暗花明又一村”,使尴尬局面消失在谈笑之中的得体的自我防卫技法是(C9P261)A.以合理化缓解B.委婉曲折C.幽默诙谐D.以升华转移l7.在自我暴露的对象中,最不适宜为暴露的对象是(A9P259)A.与你素不相识的人B.刚刚开始互相熟悉的人C.与你关系虽然不深,但仍在发展的人D.对你体贴入微或与你休戚相关的人18.失恋后的自我调适方法不包括(A10P296-298)A.塑造健全人格、加强自我修养法B.志趣转移法C.寻求社会支持法D.理智思考法19.维护家庭稳定和谐根本保证的兄弟姐妹关系的调适技法是(C10P315)A.要兄友弟敬,情同手足B.姑嫂、妯娌之间要相亲相爱,同心协力C.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D.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20.属于特殊人际关系技法的研究对象的是(C11P331)A.同学关系B.朋友关系C.代际关系D.同事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舒茨认为,儿童时代的经验可能形成的个体行为的控制类型有(CDE2P43)A.自主型B.依附型C.拒绝型D.民主型E.独裁型22.社会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父母与子女的交往可区分为(ABDE4P118—119)A.专制型B.放任型C.平等型D.支配型E.民主型23.人际关系的类型,按其它形式划分可依据(ABCE5P128)A.不同性质关系B.不同特征关系C.不同倾向关系D.不同程度关系E.不同对象关系24.制怒的主要方法有(BCDE9P264)A.克服自卑感B.善于忍耐C.平等待人D.转移怒气E.建立固定的条件反射25.与父母和睦相处需要(ABCDE10P309—311)A.牢记父母养育之恩B.孝敬父母C.关心父母D.体谅父母E.帮助父母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6.实验法(1P25—26)指的是通过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情况和变化情况。
人际关系学试题(含答案)2011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A1P7)A.利益B.血缘C.亲缘D.地缘2.在人际交往中,人的情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结合性情感,另一类属于分离性情感。
著名心理学家P·贝尔斯曾提出把人际间的相互影响分为82类,后归纳为A、B、C、D4类,其中属于分离性或倾向于分离性的情感交流的是(D1P11)A.A类B.B类C.C类D.D类3.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趋势,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是以(B2P35)A.交往与生产力为题目B.共产主义——交往形式本身的生产为题目C.人际交往与社会交往为题目D.社会条件下的交往为题目4.与梅奥一同参加霍桑实验并先后出版了专著和与人合著的《管理和工人》、《管理和士气》,为人群关系理论的创立和传播做出了贡献的学者是(D2P39)A.美国学者马斯洛B.美国学者舒茨C.美国学者拉尔夫·林顿D.美国学者罗特利斯伯格5.“以等级差别为准则”是(C3P69 )A.原始社会的血缘关系的特征B.奴隶社会的依附关系的特征C.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的特征D.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关系的特征6.“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形成人际关系具体条件中属于(D3P83)A.相互接触B.相互悦纳C.互相补充D.相互近似7.影响人际关系的隐性要素包括(C4P110)A.交往主体、交往对象B.交往手段、交往环境C.利益、情感、尊严D.交往目的、交往过程、交往内容8.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句名言“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你如果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这句名言反映在人际关系的功能中是指(B4P117)A.相互学习,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B.交流情感,有益于身心健康C.相互影响,有利于自我完善D.净化心灵,优化社会环境9.人际交往过程中,一方处于主要支配地位而另一方处于被支配或服从地位,这种关系属于(A5P152)A.主从型B.合作型C.主从—合作型D.竞争—合作型10.人际交往的心理动力因素不包括...(B6P163)A.人的需要和动机B.人的社会地位和知识层次C.人的理想和信念D.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11.生理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不包括...(D6P159)A.年龄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B.性别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C.仪表风度对人际关系的影响D.理想信念对人际关系的影响1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应用于诚信原则中,反映的是(D7P204)A.诚信原则是世界性法律原则B.诚信原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C.诚信原则是人际交往的基础D.诚信原则是做人之本13.在下列原则中,体现了人际交往最基本的动机的是(C7P208)A.诚信原则B.平等原则C.互利原则D.择善原则14.自己轻视自己,看不起自己,总认为别人事事都比自己强的心理是(A7P224)A.自卑心理B.羞怯心理C.嫉妒心理D.自傲心理l5.属于完善主体技法的是(D9P251)A.了解他人的技法B.说服他人的技法C.求助他人的技法D.正确认识自己的技法16.“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用于完善主体的技法中属于(D9P253)A.正确认识自己的范畴B.恰当自我介绍范畴C.适度的自我暴露范畴D.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范畴17.朋友关系的调适技法不包括(D10P327—329)A.要顾大局、不计私怨、学会理解他人B.要有诚心,要讲信用C.要重感情、重情义、互相帮助、互相学习D.以慎重为原则,积极选择至友18.德国诗人歌德说过:“在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形状完全相同的叶子,在一千个人中很难找到两个思想感情完全协调的人。
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
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一、选择题1. 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个人性格B. 社会环境C. 文化背景D. 所有以上因素2.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人们在人际关系中的互动主要是基于:A. 情感需求B. 物质利益C. 权力地位D. 交换价值3. 下列哪个不是非言语沟通的形式?A. 肢体语言B. 面部表情C. 语音语调D. 书面文字4. 在人际关系中,归因理论主要用来解释个体如何:A. 理解他人行为的原因B. 评价他人的性格特征C. 预测他人的行为趋势D. 建立亲密关系5. 社会支持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何作用?A. 缓解压力B. 提高自尊C. 增强幸福感D. 所有以上作用二、填空题1. 人际关系的_________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中形成的情感联系和相互作用模式。
2. 在群体中,_________是指个体因为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观点。
3. _________理论认为,人们在形成对他人的印象时,倾向于使用简化的分类系统。
4. 社会技能包括一系列的_________和行为技巧,可以帮助个体有效地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5. 为了维护和发展人际关系,个体需要具备一定的_________能力,以便在冲突和矛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简答题1. 描述自我概念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2. 阐述文化差异如何影响跨文化人际关系的建立。
3. 讨论在工作场所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四、论述题1. 分析社会网络对个体社会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2. 论述在现代社会中,虚拟人际关系与传统人际关系的关系和区别。
3. 探讨有效沟通在解决人际冲突中的作用及其策略。
五、案例分析题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发现自己在与室友相处时经常发生矛盾。
他们经常因为生活习惯、作息时间等问题产生争执。
小明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改善与室友的关系。
请根据上述情境,分析小明在人际关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考虑到个人差异、沟通技巧、冲突解决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关系心理学》选择题第一章绪论1、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之父”是(A)。
A、冯特B、梅奥C、莱维特D、勒温2、下列不属于人际关系心理成分的是(D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意志成分3、人际关系的分类按照需求的性质,可以分为哪两类?(B )A、支配性关系和平等性关系B、情感关系和工具性关系C、吸引性关系和排斥性关系D、长期性关系和临时性关系4、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始于(B )A、19世纪末B、20世纪20年代C、1933D、20世纪60年代5、提出认知不协调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D )A、骊斯洛B、弗罗德C、亚当斯D、费斯汀格6、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人际关系心理学流派是(D )A、象征性交往理论B、群体动力学C、社会互动理论D、公平理论7、在诸多学科中。
人际关系心理学和哪门学科的联系最密切?(C )A、社会学B、行为科学C、社会心理学D、人类学8、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中最根本的任务是(D )。
A、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B、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C、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D、发展新型有人际关系9、在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中,由注意逐渐向情感探索、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的阶段是( B )。
A、注意阶段B、接触阶段C、融入阶段D、终止阶段10、零接触状态是指人际关系恶化的(B )A、冷漠阶段B、疏远阶段C、终止阶段D、分离阶段第二章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1、要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性,最好就采用的人际沟通模式是(B )。
A、圆形传递B、轮式传递C链式传递D、Y式传递2、以一个成员或信息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递的人际沟通模式是( B )。
A、圆形传递B、轮式传递C链式传递D、Y式传递3、把信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或有关的人的藤式沟通模式是( B )。
A、单线型B、集中型C、偶然型D、流言型4、在非正式群体中,一个人主动将信息传播给所有与他接触交往的人的人际交往模式是(D)。
A、单线型B、集中型C、偶然型D、流言型5、谣言的产生采用的人际沟通模式通常是(D )。
A、单线型B、集中型C、偶然型D、流言型6、参加比赛中的对手之间形成的人际关系是属于( C )的人际关系。
A、生活型B、劳动型C、活动型D、学习型7、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 )。
A、马斯洛B、弗罗德C、亚当斯D、费斯汀格8、无论遇到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下,首先会想到“他喜欢我吗?“在得到肯定的或否定的答案后,再采取适当的行动的人是属于人际关系类型中的哪一类型?(A )A、驯顺型B、进取型C、分离型D、包容型9、小蒋在单位里经常颐指气使,指挥别人做这做那,争权夺利,使得他人际关系非常紧张。
按照修茨对人际需要的观点,小蒋可能是哪方面的人际需要比较强烈?( B )A、包容的需要B、控制的需要C、情感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10、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提出的用来测量群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一种人际关系测量方法是( C )。
A、实验法B、调查法C、社会测量法D、参照测量法第三章态度及其转变1、“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名话说明了态度成分中哪一因素对态度的重要作用?(B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意志成分2、按(C)划分态度,可以把态度分为外显的态度和内隐的态度。
A、认知评价B、情感体验C、行为倾向D、功能特性3、态度能帮助个体摆脱自己内部的紧张状态,这是态度的哪一功能在发挥作用?(D )A、顺应功能B、认识功能C、防御功能D、调节功能4、兰波特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耐痛忍耐力的实验研究说明了态度具有( D )。
A、顺应功能B、认识功能C、防御功能D、调节功能5、我们通常说的“美丽”“善良”不是一种态度,当说“我的妻子真是美丽善良”的时候就是一种态度,这说明了(B )。
A、态度具有社会性B、态度具有具体性C、态度具有协调性D、态度具有认识功能6、由P—O—X构成态度三角关系的理论,是(C )理论。
A、功能B、一致性C、平衡D、学习7、认为态度转变必须逐步提出要求,从一个小要求开始,然后向大请求过渡,从而达到彻底改变态度的目的,这种态度转变的方法是( B )。
A、参与活动法B、登门拜访C、全面宣传法D、沟通信息法8、沟通者的权威越强,则沟通对象改变态度的程度就越(B )。
A、小B、大C、差D、少9、如果一个产品的制造商或厂家自己推荐自己所生产的产品,夸耀它如何性能优良,质量可靠,人们往往会怀疑,这是沟通者的什么特点在发挥作用?(B )A、专长或权威B、动机C、个性特征D、角色特征10、在审判情景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进行原告的“辩论”和被告的“辩论”一个星期后,再进行裁决,陪审团往往对原告的“辩论”的印象更为清晰,这种现象在人际关系心理学中称为( A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对比效应D、同化效应11、睡眠者效应是指一则沟通的说服力随时间而( B )。
A、减弱B、增长C、转移D、消失12、在听众与沟通者的观点差距与态度改变的关系中,正确的是(C)A、差距越大,态度改变的程度也越大B、差距越大,态度改变的程度越小C、中等程度的差距可以产生最大的态度改变D、听众与沟通者的观点差距对态度改变没有影响。
第四章行动与态度1、“今天外边下雨”和“我有一把雨伞”的认知关系是属于哪种认知关系?(B )A、认知无关B、认知协调C、认知对立D、认知失调2、你很喜欢在周末早晨睡懒觉,但是这个周末你的好朋友要到你这儿来玩。
于是你早早地起床去火车站接他也不会觉得太为难,这说明是认知的什么因素在起作用?( D )A、不一致的认知B、不一致认知的重要性C、协调性的认知D、协调性认知的重要性3、诱导服从实验的结论认为,为完成行为而提供的诱因与将要发生的态度改变的程度之间存在着一种(A )的关系。
A、相反B、一致C、正向增长D、无关4、小张被人用刀威胁说了一些违心的话,但小张不会感到很大的失调,那是因为(D )。
A、他没有作出承诺B、这是他没有预期到的消极后果C、他不必要对此负责D、他不是自愿选择的,而是被强迫的5、小李去上班,他可以选择从街的左边或右边走去单位。
小李知道街的左边正好在施工却还是选择了左边。
结果一块石头掉下来打在他头上。
这时小李可能产生认知失调,其认知失调的原因在于(D)A、自愿选择B、承诺C、责任感D、预期的消极后果6、在一个消除对蛇的恐惧的治疗训练中,心理学家设计了需要付出很大努力但是与消除对蛇的恐惧没有直接关系的“锻炼治疗“,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体现了( B )研究的结果。
A、诱导服从实验B、努力理由研究C、不足障碍研究D、决策后失调研究7、决策后失调理论认为,当人们在两个备择物之间作一个选择,决策之后便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这就是,决策者试图(C )两个项目之间评价的差距。
A、缩小B、忽略C、扩大D、平衡8、按照诱导服从的实验结果,以提供优惠券或以优惠价为特征的广告和推销活动实际上(B)了顾客对于提供优惠券的那些商品的依赖。
A、增强B、减弱C、吸引D、没有影响9、“承诺升级”现象往往出现在(D )的情景中。
A、心理治疗B、儿童教育C、消费行为D、决策10、按照不足阻碍研究,在儿童教育方面,(B )的教育态度比较好A、严厉的B、温和的C、威胁的D、打骂的第五章印象形成1、一个人在观看足球赛时,大声地吼叫,并不会令人产生什么深刻的印象,但是在安静的电影院中大声吼叫就非常引人注目。
这是印象形成的什么因素在起作用?(D)A、行动者B、知觉者C、观察者D、交往情景2、如果说一个人报复性强和爱整洁,人们往往对“报复性强”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爱整洁”这个特征留下的印象相对比较淡薄,这种“报复性强”属于印象形成特点中的( C )。
A、一致性B、评估性C、中心特质的作用D、隐含的个性理论3、如果我们知道了某人是热心的,就会认为他是活跃的、交友广泛的、好心肠的。
这个例子说明了印象形成中什么特点?(D)A、一致性B、评估性C、中心特质的作用D、隐含的个性理论4、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评价是正直的+3分,友好的+2分,有忍耐力的+1分,而这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印象总分是+2分,那么这种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是(B )。
A、累加模式B、平均模式C、加权平均模式D、累计模式5、如果我们说一个陌生人是“英俊的、爱说话的、熟练的、报复性强的、凶恶的”,我们在对他形成印象中,后两个因素会赋予它们更大的权重。
这是因为在加权平均中(B)。
A、我们会对可信程度高的信息给予更高的权重B、与积极的特质相比,我们会对消极的特质赋予更大的权重C、我们会对与目前的目的和判断有关的信息赋予更大的权重D、我们会削弱与先前的印象和定型不一致的信息6、一些学期初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尽管在学期中或学期末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教师对其评价还是不如一开始成绩就很好的好学生,这是因为印象形成中的(A )偏见造成的?A、优先效应B、新近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7、教师对“好学生”的评价往往认为他各方面都好,对“坏学生”往往认为他没什么优点,这种现象在印象形成中称为( C )。
A、优先效应B、新近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8、一般认为,德国人一丝不苟,有科学头脑;美国人积极进取,讲究物质享受;英国人绅士风度,因循守旧。
这是人际印象中的(D )。
A、优先效应B、自我实现预言C、晕轮效应D、定型9、人们常常说,黑人在申请工作的招聘过程中往往没有白人表现得好,伍德认为这可能是由于(B )所造成的。
A、优先效应B、自我实现预言C、晕轮效应D、定型10、一个人在强调生产率的条件下,比较倾向作积极的自我介绍;在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条件下,自我介绍时却比较谦虚。
这说明(A )因素对自我表现的影响。
A、情景因素B、参照群体的认同C、其他人的影响D、个性特质第六章人际知觉1、人的脸部表情所表达的有六种基本的情绪,包括(A )。
A、快乐、悲哀、惊奇、恐惧、愤怒和厌恶B、快乐、悲哀、恐惧、厌恶和鄙视C、不满、悲哀、快乐、惊奇、恐惧、厌恶D、不满、悲哀、恐惧、厌恶和鄙视2、在脸部表情中,人们对于辨认表示(C )的脸部表情应该特别容易。
A、快乐B、悲哀C、危险D、安全3、当我们持续地注视着某人,无论他干什么都保持这种目光接触时,这个人通常会感到(D )A、高兴B、沉默C、平静D、紧张4、有些人一说谎经常会频繁地搓手或摸着身体的其他部位,我们这是通过他的()来辨别其内在心理状态。
(C )A、脸部表情B、目光接触C、身体语言D、语调5、一般来说,与一个角色相反的行为同与角色一致的行为相比,前者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有关内在心理倾向性的信息。
这在相应推论理论中称为( B )。
A、非共同效果B、社会赞许性C、一致性反应D、稳定性6、按照韦纳的成功和失败的归因理论,不稳定的内在归因是(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