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习俗
中山市人春节过年习俗大全,老中山市人春节过年的传统习俗
中山市人春节过年习俗大全,老中山市人春节过年的传统习俗贴春联迎新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的《元日》描绘了过年时家家户户放鞭炮、挂桃符的盛况。
桃符,就是现在的春联。
新年到来之前贴上春联,意在避邪驱灾、祈福祝愿。
早在1947年,中山图书馆组织春节征联活动,征联联首为“书能益智宜多读”。
征联活动得到热烈反响,一周内共收到应征的下联共1207条,冠军对联是:“墨亦尊仁且漫排”。
县文献委员会主委郑彼岸先生评述:墨子兼爱非攻之说,比儒家中心理论的仁尤为彻底。
自汉武推尊儒术,罢黜百家,墨学始浸微,然真理终有昌明之一日。
排斥异端是不智的,思想越开放,则社会越进步。
该联获奖的理由可以理解为反对思想禁锢,鼓励百花齐放,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有现实意义的。
去年底,市文化部门也开展了2023年“中山第一联”征集活动,共征集了200多位楹联爱好者创作的近600副对联,采用联为:“岐水沐春风喜润物无声立德修身弘博爱,桂山迎旭日欣兴城有道安居乐业享嘉年”,横批是“幸福和美”。
按照惯例,该联将悬挂在兴中道北端市人大政协大楼上,成为城中心的一道风景线。
年初一吃斋菜年初一,人们穿上新衣,后辈向前辈送上祝福,前辈向后辈发放利市。
一家人在新年的第一顿饭,一般要吃斋菜,据说意为“年初一吃斋,胜过吃一年斋”,祈求新的一年顺顺利利,收获丰厚,每餐可以大鱼大肉。
俗称“罗汉斋”的斋菜一般用绍菜、木耳、芹菜、粉丝、虾米、冬菇等烹制而成。
从健康的角度看,初一吃顿斋菜对身体大有益处。
因为年前年后多半会饭局埋堆,趁此机会清理一下肠胃,是避免患上消化道节日综合征的上好方法。
不过有人却不以为然。
有位生意人说,最恨就是年初一吃斋的做法了,新年头就吃斋,不就是叫我这一年都要“吃斋”?睬佢都傻!此公这番言论,皆因广东话里的“吃斋”还表示冇料到。
真是各花入各眼,见仁见智。
年初二开年糕年初二是“开年”日,是一年之中的“头牙”,人们要早早吃“开年饭”,出嫁的女儿要带着夫婿回娘家,年前备好的年糕也在这一天开封享用。
中山非遗文化遗产介绍
中山非遗文化遗产介绍
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中山民间牙雕技艺、六坊云龙舞、大涌高浮雕等。
中山民间牙雕技艺:是中山民间传统工艺一大品牌,注重于雕工,并将木雕、绘画、仿古等传统技艺融于一体,技艺精湛,刀法涵盖圆雕、浮雕、镂空雕等,以沉稳大气、光亮华美而著称。
作品有鸿篇巨制,也有小摆物和挂件;有人物花卉、风景田园等生活题材,也有宗教、神话等宏篇叙事。
六坊云龙舞:流传于古镇镇六坊村的一种传统龙民间舞蹈,具有300多年历史。
以前的六坊云龙舞由村里近200名男性青壮年从村中祠堂里请出云龙,于入夜时分点燃蜡烛钻进龙身,然后由幡旗、灯笼开路,由龙珠引领,伴随云彩、鲤鱼等扎作道具,从六坊村出发,沿着邻近的村庄巡游,连续巡游三晚。
现在的六坊云龙舞采用现代的光源代替旧时的蜡烛,使用锂电池代替蓄电池,运用多种灯光效果,使其看起来更精神威武、焕然一新。
六坊云龙舞以其独有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当地群众重要的文化活动载体,同时,也成为维系海内外乡亲爱国爱乡热情的重要纽带。
大涌高浮雕:因其在传承中国古典文化的同时融汇了西洋元素,由此形成中西合璧、独具魅力的岭南艺术风格。
中山 非遗
中山非遗中山市是中国4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也是广东的辖地级市,古时的中山市也被称为是香山寺,中山市看名字便是清楚这名字是来自于孙中山先生。
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民间舞蹈:醉龙舞醉龙舞又称“剪龙”、“转龙”,流行于现中山、珠海、澳门一带,因起舞时要“醉态朦胧”,故名。
过去,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即传说中佛祖释加牟尼的诞辰,中山民间就要舞醉龙并吃栾樨饼。
民间习俗:崖口飘色崖口飘色是具有中山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和民间艺术,是当地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一起共同创造、积累、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表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优秀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以及民间文化的创造力。
民间歌曲:中山咸水歌咸水歌是渔民操广州方言演唱的一种汉族传统渔歌,又称“白话渔歌”,咸水叹、叹哥兄、叹姑妹、白话渔歌,是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附近以及民众镇一带的汉族民歌,也是当地汉族劳动人民在田间、基围、河堤树下自娱自乐和谈恋爱时唱的民歌,很有地方特色。
民间习俗:小榄菊花会小榄菊花会是清代嘉庆甲戌年,由“菊试”、“菊社”等民间组织自发组织起来的赏花盛会,在盛会上各家族会将各种菊艺摆设在一起评比高下,会期几天至十数天不定,活动内容主要有赏菊、赛菊、吟菊、画菊、尝菊、水上飘色、菊花戏等,后发展成为每10年一度的“黄花会”。
小榄菊花会以花为媒,以菊会友,技艺精巧,规模宏大,构成了独具一格的民间传统综合性花会。
传统手工工艺:凉茶凉茶是汉族特色茶饮,是中草药植物饮料的通称。
广东凉茶是汉族传统凉茶文化的代表。
凉茶是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
葛洪所遗下的医学专着以及后世岭南温派医家总结劳动人民长期防治疾病过程中的丰富经验,形成了汉族岭南文化底蕴深厚的凉茶,其配方、术语世代相传。
民间歌曲:白口莲山歌白口莲山歌是广东省中山市汉族传统民歌中较为流行的歌种之一,白口莲山歌是中山客家人的传统优秀民间音乐,是岭南地区汉族音乐的重要元素,是中山民歌的瑰宝。
中山乡土文化
中⼭乡⼟⽂化中⼭乡⼟⽂化中⼭市,是中国4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古称⾹⼭县,1925年,改名为中⼭县,以纪念孙中⼭先⽣,是中国唯⼀以伟⼈名字命名的地级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具有丰富多样的乡⼟⽂化。
中⼭民间艺术丰富,其中有中⼭民歌、舞龙狮鹤凤、崖⼝飘⾊等。
中⼭是民歌之乡,民间流⾏的民歌有咸⽔歌、⾼棠歌、⼤缯歌、客家⼭歌、鹤歌、姑妹歌、渔⿎、龙⾈、⼩调⼉歌等,其中以咸⽔歌和⾼棠歌最有特⾊,这两种民歌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流⾏于坦洲镇等⼤沙⽥区。
中⼭著名咸⽔歌,是⼈们为调剂⽣活,增加村与村之间的友情,逐渐形成的⼀种对歌酬谢的习俗。
各地多半在农忙之前或收获之后,搭起歌台,进⾏⽐试;中秋节时,还把船摇到江⼼,连成“中⼭咸⽔歌擂台”。
醉龙舞蹈是中⼭民间特有的⽂化,最早源于西区的长洲村。
每年农历的四⽉初⼋浴佛节祭祀后,群众将舞动醉龙,翩然巡游。
中⼭舞龙分为⽊龙、⽕龙、⾦龙、沙龙、草龙、游龙、板龙、云龙等8个种类。
时⾄今⽇,威风凛凛的醉龙舞其实更代表着回望传统与⽂化继承。
南朗镇崖⼝村的崖⼝飘⾊,源出于当地流⾏的⼀个民间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崖⼝⼀位谭姓青年因家境贫穷到邻乡做帮⼯,与邻村⼀位⽼郎中之⼥结为夫妻。
有⼀年发⽣海啸,把崖⼝⼀带淹没,后发⽣瘟疫。
谭⽒夫妇死⾥逃⽣,在娘家避疫中得⽼郎中传授祖传秘⽅后,⽇以继夜上⼭采药免费为村民治病,治好村中很多⼈,被村民赞为神医,誉为“活菩萨”。
但过度劳累终于把怀孕的谭妻累倒,导致流产⽽死,其夫也因上⼭采药失⾜跌下悬崖伤重⾝亡。
崖⼝村民为他们举⾏隆重葬礼,在五⽉初六⽇出殡那天,村中⼀位纸扎艺⼈为纪念这位⽆私妇⼥,按其⽣前模样扎制1个纸⼈,貌似菩萨,由其4个⼉⼦抬着纸⼈参加送葬。
此后,崖⼝各村乡民在每年农历五⽉初六⽇举⾏巡游兴起了“耍菩萨”祭祀谭妻。
后村中⼈认为,⽤⽵、纸裱扎的“菩萨”巡游太呆板,⽽且在巡游完毕后将菩萨焚化实在浪费,后村中习武之⼈从舞狮技艺中的“骑膊马”得到启⽰,将“耍菩萨”演变为在⼀个⽊板中竖上铁枝,将⼩孩固定在铁枝上扮演“菩萨”,由⼈抬着巡游。
中山民风民俗
中山民风民俗饮食:1.咀香园杏仁饼咀香园杏仁饼创始于一九一八年,产于广东中山市。
因其外形似杏仁,故称。
已有八十余年历史,原属家庭自作自食;以后创制成为产品,外形改为圆形小饼。
先选取一级绿豆,经传统工艺精选制成绿豆粉;配以上等菊花精制而成。
饼身松脆,饼心香甜,入口松化,风味独特。
中山杏仁饼,以咀香园生产为正宗,规模最大,质量最佳,故又称咀香园饼。
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及港澳地区。
2.中山乳鸽中山乳鸽以体大、肉嫩、胸肉厚、肌肉饱满而著名。
中山各宾馆、酒家制作的红烧乳鸽,更加受人欢迎。
中山地区历来有养鸽的习惯。
由于地处侨乡,一些华侨从国外引进优良鸽种,与本地优良鸽种杂交,所以乳鸽特别肥大肉厚。
中山乳鸽在饲养方法上也比较讲究,当幼鸽破壳而出,即以稻谷让大鸽吃后轮流向幼鸽灌浆。
约至十五天,乳鸽进入盛长期,需采用稻谷、麦米、绿豆,芝麻等精饲料饲喂。
到二十五天左右,乳鸽便可以长到一斤上下,这时用作烹调,肉质最上乘。
中山红烧乳鸽的制作,是先去掉鸽身嫩毛和取出内脏,将肉壳浸进刚滚的白卤水(配以丁香、大小茴、八角、花椒、桂皮、草果、绍酒、糖等)中约十分钟,让肉熟上味。
然后捞出并在鸽身上涂上一层脆皮糖浆(麦芽糖),掠干水分,放在油篱上,用勺将烧滚了的油反复往鸽身上淋浇,并翻动鸽身,使受浇均匀。
待鸽身起金黄色,皮脆,呈现玻璃透明状时便可上碟,并配以淮盐、隐汁,以便吃时调味。
这样制作的红烧乳鸽,皮脆肉滑,甘香爽口,食而不腻,色香味俱佳。
中山乳鸽除了红烧以外,还有炖、焗、炸、炒等多种制法,都是席上的佳肴名菜。
3.脆肉鲩脆肉鲩(huan四声)原产是在于广东省中山市长江水库,是用水库的矿泉水,喂精饲料运用活水密集养殖法养育成的名特水产品。
因其肉质结实、清爽、脆口而得名,养出来的鱼,外形如旧,但肉质已变,蛋白质较普通鲩鱼高12%,味道更为鲜美,还具肉质软滑、爽脆与众不同的特点,尤以鱼肚部分最佳,因这种鱼肉质带有韧性,固烹调制作繁多,生炒切片炒口感更佳、蒸(不要整条蒸)、炖、火锅(广东人较多),等各具风味。
中山:传统节日
中山:传统节日中山民性爱国爱乡,勤劳敦厚;富进取精神,为了谋生不惜背井离乡、远涉重洋艰苦创业;办事灵活求实,头脑敏锐,较少保守思想,力求创新;民风平和有礼,与人为善,团结互助,崇尚正义,惟富有者多豪奢、爱面子、讲排场、慕虚荣。
根据中山人的民性民风,人民政府曾在80年代拟定“团结、爱国、求实、创新”为中山人精神。
传统节日春节即农历新年。
建国后习惯称农历新年为春节年初一,民间从子夜起至凌晨,多以香烛、斋菜等祭祖,燃放爆竹,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贴上新春联,取意为除旧布新、迎春接福。
在春节期间,男女老少都注重打扮,相互见面都讲些祝贺的话,长辈要给晚辈或未婚者“利是”(红包)。
许多家庭都习惯在年初一吃斋菜素食,小榄还喜吃糖饼甜食;饭后给长辈和至亲拜年。
是日城乡各地到处喜气洋洋,一派欢乐景象。
年初二俗称“开年”、“开(做)祃”(口语称开牙)。
民家多宰雄鸡祭祖,祈求新年合家平安,人人精神爽利。
这天全家吃荤,且较平时丰盛。
已婚妇女习惯在当日偕同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年初三俗呼赤口日。
建国前,民家喜欢在早晨开门往外泼水和洒米、放爆竹,祈求全年不犯口舌是非。
这天一般不拜年,甚少出街。
今已无此陋习。
年初七俗呼人日,即人的生日。
许多人家习惯在当天煲粥炒粉作午饭。
小榄居民则在早上吃以各种肉类和蔬菜煮成的生日粥;也有吃用莲子、百合、花生、芝麻、橄榄仁、粉丝、干果等煮成的生日糖茶。
客家人则喜用萝卜丝和米粉搅合煮成萝卜糕作午膳。
从1988年起,中山市城区石岐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日,兴起一种以慈善助人为主题的称为“慈善万人行”的新民俗。
当晚,城区内外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配以“飘色”、舞狮、舞龙、舞鹤以及其他民间艺术队伍组成万人大巡游的庞大队伍,浩浩荡荡地从西郊起步,沿孙文路步行至孙中山纪念堂。
沿途万人空巷,灯饰辉煌,一派热闹祥和的节日气氛。
正月十五元宵节俗称灯节。
旧俗在过去一年生了男孩的人家,在这天到祠堂里或土地坛挂花灯,叫开灯或挂灯,到清明时才取下烧掉,叫结灯。
中山的风土人情和传统习俗随笔:颂扬中山独特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
中山的风土人情和传统习俗随笔:颂扬中山独特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英文回答:The customs in Zhongshan are rich and diverse, reflecting the uniqu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city.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customs i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lso known as Duanwu Festival, which is celebrated on the 5th day of the 5th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During this festival, people participate in dragon boat races and eat traditional sticky rice dumplings called zongzi. It is believed that these activities can ward off evil spirits and bring good luck.Another important custom in Zhongshan is the Lantern Festival, which falls on the 15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People gather to admire beautifully decorated lanterns and solve riddles written on them. This festival symbolizes the end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s and the coming of spring.Additionally, the locals in Zhongshan have a strong tradition of filial piety, which is deeply rooted in Confucianism. They highly value respecting and caring for their parents and ancestors. An example of this is the annual Qingming Festival, also known asTomb-Sweeping Day, where people visit the graves of their loved ones, clean the tombstones, and offer food and flowers as a sign of respect.中文回答:中山的风俗习惯丰富多样,反映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遗产。
中山过年习俗要吃什么_春节
中山过年习俗要吃什么很多大城市小城市里都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习俗,那么,中山过年习俗要吃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1、中山过年习俗要吃海味干货海味干货多指晒干后,加工的食物,能保存的时间较长,价值也相对较高。
海味干货包括的东西很多,包括发菜、冬菇、蚝屎、鱼翅、干鲍等等都属于海味干货。
因为这些东西体面,而且又是过年的时候会用到,所以很多老板都会选择它来发给员工,而且也非常的适合用来送礼。
2、中山过年习俗要吃笑口枣笑口栆,或称细煎堆,是一种中国人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吃的食品。
明永乐年间正式定名为元宵。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由糯米面粉,鸡蛋,糖,芝麻制成,实心。
人们把这种食物叫“笑口栆”,是由于在高温油炸过程中面粉表面出现爆裂,样子就像人开口大笑一样,象征全家人开开心心,笑口常开,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因为做笑口枣不太复杂,所以广州各大小西饼铺子都能买到,而且味道都不错呢。
3、中山过年习俗要吃糖果这里的糖果不是指一般的糖,而是指糖冬瓜、糖莲子、糖马蹄(荸荠)、糖莲藕这种凉果年货。
过年的全盒里面必备这些糖果,寄望来年生活甜甜蜜蜜。
糖莲子寓意年生贵子,糖马蹄就是预示来年做事马到成功,糖莲藕,就是寓意年年都有,糖冬瓜表示团圆。
4、中山过年习俗要吃红瓜子过年的全盒里面,除了有糖果,还必定有红瓜子,而且还会摆在全盒的中间的圆圈位置。
亲友来访时会边喝茶聊天边嗑瓜子,打麻将时也会必备一把瓜子。
红彤彤的瓜子寓意着新年红红火火,大吉大利。
5、中山过年习俗要吃油角广州人过年要炸油角,取“起镬”意头,是为求来年的日子也像那只油镬似的油油润润、富富足足。
以前的广州人,不管富家还是穷人,到了岁晚,总要开油镬。
油角有大有小预示一家平安。
油角象征的吉祥意义:形状像“荷包”,亦即钱包。
虽然叫油角,做法好似炸饺子。
但油角的馅是甜的,还拌以椰丝、炒花生、芝麻等等香实果搅碎而成,包在饺子皮里。
与包饺子不同的是油角不用褶边而是锁边,对折粘合后,用指甲沿边一路轻捏成麻绳状,然后适度煎炸即可食用。
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国家级:民间舞蹈:醉龙舞项目简介:舞醉龙是古代中山民间特有的舞蹈。
源起宋代,盛于明清。
于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祭祀后举行巡游活动。
早期舞醉龙没有音乐伴奏,只有呐喊声,后随舞狮鼓点,以“三星鼓点”为主。
舞蹈内容包括:拜祀、插金花、请龙、三拜九叩、喝酒、席间舞龙、灌酒、巡游。
原舞醉龙者是在拜祀过程中随意舞龙头、龙尾,称为转龙,后发展成为民间舞蹈。
在舞蹈中,舞龙者如略有清醒,持酒埕者则又强灌,务必使舞龙者醉之。
醉龙源于中山,流传于长洲、张溪、沙溪、大涌、濠头等地,尤其是从长洲等地移居到澳门的中山籍邑民,也将四月八舞醉龙之习俗传至当地。
醉龙舞由自发的即兴跳神舞蹈,发展到道具舞蹈醉龙舞,深受乡民的欢迎,成为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
在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中,有各种各样的龙图腾舞蹈,如金龙舞、银龙舞、云龙舞、板龙舞、纱龙舞、草龙舞等,醉龙舞民间艺术风格独特,以其特有的表演艺术,融汇了武术南拳、醉拳、杂耍等技艺于一体,堪称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瑰宝。
醉龙舞于1951年后沉寂,从1996年开始被挖掘整理,由于主要传承人年事已高等原因,使其处于濒危状态。
2008年6月,醉龙舞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民间习俗:崖口飘色项目简介:南朗镇崖口村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区东南约18.6公里的珠江出海口西侧。
南朗崖口飘色是流行于当地各村的岁时节令民俗活动,源于唐代“耍菩萨”祭祀民俗,后称为“出会景”、“枭色”、“飘色”等,于每年农历五月初六“龙王诞”举行。
据清同治七年出版的《香山县志》载:“每遇神诞日,张灯歌唱,曰打醮,盛饰仪从,舁神过市,曰出游,为鱼、龙、狮、象,鸣钲叠鼓,盛饰童男女为故事,曰出会景。
”文字记载的就是南朗崖口飘色的盛况。
这一岁时民俗活动一直沿袭至今。
崖口飘色原为民间岁时祭祀活动,具有浓厚的地方民间艺术色彩。
崖口飘色主要以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等为素材,与一般飘色不同,南朗崖口飘色以最有当地特色的“秋千色”为主,色芯、色脚不用固定在色梗上,出巡时随着秋千上下飘动,并且可以随时更换色芯、色脚,更具人性化。
中山的春节习俗
中山的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山地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个节日里有着丰富多样的习俗。
以下是中山地区春节的一些独特习俗:
1. 年菜:中山地区的春节必备食物是年菜,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过三关”。
过三关是指在一家人的聚餐中,依次吃掉腊味、花生、糖果,象征着一年都有好运和甜蜜。
2. 拜年: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经常互相串门拜年。
拜年时,长辈会给晚辈赠送红包,表达祝福和关怀。
3. 守岁:除夕夜,中山地区的家庭通常会守岁。
家人们聚在一起,等待新年的到来,中夜时分会放鞭炮来驱除煞气。
4. 舞狮:舞狮是中山地区春节期间非常盛行的活动之一。
人们会邀请舞狮队,穿着狮子舞服,以舞独特的舞蹈表演,以求带来好运和祝福家庭。
5. 鞭炮:鞭炮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庆祝物品之一。
人们相信鞭炮的声音能够驱走邪恶,并带来好运和财富。
6. 赛龙舟:春节期间,中山地区会举办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其中赛龙舟是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
各个团队会组织队员,划着龙舟在河流或湖泊比赛,并庆祝新年的到来。
中山地区的春节习俗丰富多彩,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仅是一种庆祝方式,更是中山人民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和祈求。
这些习俗代
代相传,通过纪念和传承,将中山地区独有的文化特色传承至今。
中山非遗项目名录
中山非遗项目名录
中山是一个拥有丰富非遗文化的城市,其中包括了许多非遗项目,如下是中山非遗项目名录:
1. 木版年画:中山木版年画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以它独特的
艺术风格和绘画技法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 清明上河图剪纸:中山清明上河图剪纸是一种传统的剪纸艺
术形式,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3. 糖画:中山糖画是一种传统的糖艺术形式,以它独特的工艺
和精美的造型制作而成,深受人们喜爱。
4. 古典舞蹈:中山古典舞蹈是一种传统的舞蹈形式,以它独特
的舞蹈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5. 珠宝雕刻:中山珠宝雕刻是一种传统的工艺形式,以它独特
的工艺和精湛的技艺制作而成,深受人们喜爱。
6. 四点纸扇:中山四点纸扇是一种传统的扇子制作工艺,以它
独特的制作技艺和精美的造型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7. 西瓜灯笼:中山西瓜灯笼是一种传统的灯笼制作形式,以它
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技艺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8. 竹编工艺:中山竹编工艺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形式,以它独
特的工艺和精湛的技艺制作而成,深受人们的喜爱。
以上就是中山非遗项目名录,这些非遗项目是中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山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手段,希望这些非遗项目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中山市红白喜事习俗一
中山市红白喜事习俗<一>中山虽然立县的历史不很长,但除了传统的岁时节日、时令节日、其他节日的习俗外,尚有红白喜事之习俗。
例如:婚娶嫁俗、产育生子、成年冠礼、生日祝寿、死丧葬仪等等的风俗,这些习俗还是极富地方色彩和较为丰富多彩完备的,从中也可反映中山历史上的民间风尚习俗。
自有人类的出现,就有了原始的文明,而红白喜事习俗等礼仪,是始终贯穿于每个人得人生过程中的。
这些礼仪习俗对于人们来说,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大事,也对他们的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这些红白喜事礼仪习俗,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山是以汉族为主的聚居地区,与其他汉族地区的习俗一样,都是崇尚红色,因此,在生辰、寿礼、婚嫁等礼仪中,都喜欢用红色来点缀,以表示喜庆、欢乐、祥和的气氛;而白色则是汉族传统的丧服颜色(这与白族、鲜族等喜爱白色是不同的含义),表示悲哀和死亡。
但由于汉族有笑丧、哭丧以及避讳的风俗习惯,即避悲为喜,所以通常把丧礼称之为“白喜事”,也因此在历史上行成了“生、寿、婚、丧”四礼,习惯上统称为“红白喜事”,后来逐渐形成为“红白喜事”之习俗而世代沿袭。
1、婚姻习俗:中山历史上的婚姻习俗,与人口氏族的迁徙史、宗族观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随着氏族的宗族律例、家族族规等村规族例的传承,以及所谓姑表亲、兄妹亲等近亲婚姻陋俗或不科学的习俗都有着很深的因果关系。
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氏族等关系,婚姻习俗虽然各有不同,但也有区域性的共同之处。
据《香山县志》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版记载:“婚礼用槟榔以当委禽(古代泛指订婚的定聘),不通谱无聘书,惟香山司、黄圃司独以此为重。
贫不能备礼者,无聘书亦必通谱、冠礼。
临娶始行三加礼,绅宦家时,一行之不行亲迎,花烛之夕设酌洞房,亲朋劝酒曰煖房,亦曰送房。
其有观新妇索酒食者曰闹房。
娶之明日拜舅姑行庙见礼,又明日婿从妇至其家拜见外舅姑。
广东中山婚嫁习俗
广东中山婚嫁习俗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的婚嫁习俗都不一样。
广东中山人也有着自己特有的结婚习俗。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广东中山婚嫁习俗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广东中山婚嫁习俗订亲:订亲最隆重之仪式,约在婚礼前十五天到二十天前进行。
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
时到今天,由于这种传统婚嫁礼仪繁琐需时,甚少会采用全套[三书六礼]仪式,多化繁为简,最广为重要的便是过大礼这一环。
男家过大礼如下:· 精装龙凤礼饼两盒、西式礼饼一盒。
· 双喜八样生果吉子篮(生生猛猛)。
· 椰子两对(有爷有子)、特长精装龙凤烛两对(长长久久广东新娘)。
· 精装烫金男女家对联各一对、精装茶叶、芝麻各两盒(女子坚贞、守信不移)。
· 双喜烫金礼金大利市封两个(装聘金用)。
· 百年好合包罗万有利市封两个(鸡、鱼、猪肉大礼可以包罗万有利市代替)。
· 双喜大礼盒(核桃、有衣莲子、百合、红枣、有壳花生、荔枝干、龙眼干、红豆、绿豆、芝麻、茶叶、十一样吉祥京果)。
· 扁柏一包、双喜烫金利市封两包。
女家回礼如下:· 金莲藕船(佳偶天成)、石榴一对(多子多福)。
· 添丁姜、连理芋头(添丁发财)、芙蓉、扁柏(趋吉避凶)、桔子(大吉大利)双喜烫金利市封两包、双喜贺惟巾一对。
· 大茶礼(大发松糕、金钱、龙利、煎堆、红包等)。
小贴士:可一切从简的,以利市代替(包罗万有大利市)就可以了。
如代替猪肉的(猪肉金)、代替衣物的(衣料金)等,但是一些重要的礼品,应尽量亲自找来,包括:龙凤饼一对、唐饼数个(约八个)、龙凤烛一对、对联一幅及生果等。
聘礼中物品寓意吉祥,数量则必须成双成对,忌用单数。
女家收到男家的聘礼并不是全部收下,其中属于男家的物品,则需要回礼;礼品中不可以送手帕,因为有分手之意。
嫁妆:嫁妆是女家身份与财势的象征。
以往,广东人喜用樟木笼送嫁妆,取其坚固耐用之意。
中山春节习俗
中山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中山地区也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和传统。
以下是几个特别的春节习俗。
1. 贴春联: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上一副春联。
春联上通常写有祝福语,以寓意新年的吉祥和幸福。
这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也表示家人对彼此的祝福和祈福。
2. 扫尘除旧:在春节前,人们会进行大扫除,这个习俗被称为“扫尘除旧”。
这是为了清除旧年的晦气和厄运,让新年开始时,家中干净整洁,以迎接新的开始。
3. 守岁:守岁是指在除夕夜一直待在家中,守护新年的到来。
人们会点燃爆竹,放鞭炮,以驱赶邪气,同时也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欢迎新年的到来。
守岁的同时,家人也会围坐在一起,边看春晚边聊天,形成一种温馨的氛围。
4. 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
长辈和亲朋好友会到彼此家中拜年,祝福对方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小孩子还会得到长辈的压岁钱,作为新年的祝福和喜庆。
5. 舞龙舞狮:在春节期间,很多地方都会举办舞龙舞狮的表演。
舞龙舞狮是一种传统的舞蹈表演,象征着吉祥和祈福。
人们会手持舞龙和舞狮的器具,穿梭于街头巷尾,以求年年有余、生意兴隆。
以上是中山春节的一些习俗,这些传统代表了家人团聚、喜庆
和对新年的美好期待。
每年的春节都是中山人民热烈欢庆的日子,也体现了中山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山市红白喜事习俗一
中山市红白喜事习俗<一>中山虽然立县的历史不很长,但除了传统的岁时节日、时令节日、其他节日的习俗外,尚有红白喜事之习俗。
例如:婚娶嫁俗、产育生子、成年冠礼、生日祝寿、死丧葬仪等等的风俗,这些习俗还是极富地方色彩和较为丰富多彩完备的,从中也可反映中山历史上的民间风尚习俗。
自有人类的出现,就有了原始的文明,而红白喜事习俗等礼仪,是始终贯穿于每个人得人生过程中的。
这些礼仪习俗对于人们来说,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大事,也对他们的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这些红白喜事礼仪习俗,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山是以汉族为主的聚居地区,与其他汉族地区的习俗一样,都是崇尚红色,因此,在生辰、寿礼、婚嫁等礼仪中,都喜欢用红色来点缀,以表示喜庆、欢乐、祥和的气氛;而白色则是汉族传统的丧服颜色(这与白族、鲜族等喜爱白色是不同的含义),表示悲哀和死亡。
但由于汉族有笑丧、哭丧以及避讳的风俗习惯,即避悲为喜,所以通常把丧礼称之为“白喜事”,也因此在历史上行成了“生、寿、婚、丧”四礼,习惯上统称为“红白喜事”,后来逐渐形成为“红白喜事”之习俗而世代沿袭。
1、婚姻习俗:中山历史上的婚姻习俗,与人口氏族的迁徙史、宗族观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随着氏族的宗族律例、家族族规等村规族例的传承,以及所谓姑表亲、兄妹亲等近亲婚姻陋俗或不科学的习俗都有着很深的因果关系。
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氏族等关系,婚姻习俗虽然各有不同,但也有区域性的共同之处。
据《香山县志》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版记载:“婚礼用槟榔以当委禽(古代泛指订婚的定聘),不通谱无聘书,惟香山司、黄圃司独以此为重。
贫不能备礼者,无聘书亦必通谱、冠礼。
临娶始行三加礼,绅宦家时,一行之不行亲迎,花烛之夕设酌洞房,亲朋劝酒曰煖房,亦曰送房。
其有观新妇索酒食者曰闹房。
娶之明日拜舅姑行庙见礼,又明日婿从妇至其家拜见外舅姑。
中山的民族文化有哪些特色?
中山的民族文化有哪些特色?一、艳丽多样的民族服饰文化中山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这里保留着众多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
中山土著民族与汉族民间传统服饰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例如,女性常常穿着华丽的水染绣花裙子、彩色小背心和羊皮长靴。
男性则身着宽松的黑色长袍和青色腰带,头戴羊皮帽子。
这些独特的民族服饰不仅展示了中山人民的审美观念,也彰显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传统节日庆典中山的民族文化中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每年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是中山人民庆祝的重要时刻。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典活动,如舞龙舞狮、花车巡游、民族舞蹈演出等。
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山的民族特色,也为游客提供了了解中山文化的极佳机会。
三、饮食文化的多样性中山的饮食文化是中山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的食物丰富多样,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菜肴和烹饪方法。
例如,布依族传统的酸汤鱼、苗族特色的酸豆角肉片、壮族的酸笋鱼片等,都是中山饮食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这些美味的菜肴融合了中山的山水之美和人文之韵,给人们带来了视觉和味觉的双重享受。
四、传统音乐与舞蹈中山民族文化中的音乐和舞蹈也是别具特色的。
中山人民通常以歌唱和舞蹈来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各个民族拥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和舞蹈形式,如苗族的踩竹马、布依族的壮族舞等。
这些音乐和舞蹈不仅表现了中山人民的韵律感和艺术才华,也传承着中山民族文化的精髓。
五、宗教与信仰文化中山的民族文化中,宗教与信仰文化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当地的少数民族普遍信奉神灵,举行丰富多样的祭祀活动。
例如,苗族信徒会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举行盛大的祭山仪式,以祈求丰收与平安。
壮族则信奉多神教,特别崇拜山神和水神,并举行丰收祭祀仪式。
这些宗教与信仰文化不仅影响着中山人民的思想和行为,也为中山的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支撑。
中山的民族文化以其独特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成为这个地区的骄傲。
广东中山结婚风俗流程
广东中山结婚风俗流程
广东中山的结婚风俗流程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习俗的过程。
首先,婚礼筹备工作通常由双方家庭共同商议决定。
在婚礼之前,
通常会进行婚礼仪式的安排和筹备工作。
在婚礼当天,通常会有一
系列的仪式和活动。
在婚礼当天,新郎会率领着一队亲朋好友前往新娘家中迎亲。
在抵达新娘家门口时,通常会有一些“闹门”的环节,新娘的闺蜜
会设下一些关卡,要求新郎和他的兄弟团队完成一些任务或者回答
一些问题,以展现新郎的诚意和才华。
完成这些任务后,新郎才能
顺利进入新娘家中迎接新娘。
接下来是交换婚戒和举行结婚仪式。
在家人和亲友的见证下,
新人会交换婚戒,并进行誓言和宣誓。
这一仪式通常由主持人主持,亲友们也会给予祝福和祝贺。
随后是举行婚宴。
婚宴是结婚仪式的重要环节,也是亲友们共
聚一堂,共同庆祝的时刻。
在婚宴上,新人和家人会向宾客敬酒,
表达对亲朋好友的感激之情。
同时,宾客们也会给予新人祝福和礼物。
除了这些主要的仪式和活动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传统习俗,比如新娘出嫁前要在家中举行“出嫁茶”,向父母行礼以示孝顺,新娘要在新房门口踏过一把糖和米,寓意甜蜜和丰收等等。
总的来说,广东中山的结婚风俗流程充满了喜庆和祝福,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是一个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的重要时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的习俗
我能很自豪地告诉大家我的家乡是中山,是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是中国唯一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地级城市。
同时,中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祥于中山的香山文化是中国近代文化的重要源头,并享有广东省曲艺之乡(粤剧)的美誉。
中山连续多年保持广东省第5的经济总量,并曾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山人分享一下中山有什么习俗吧!
在饮食文化方面,中山传统的本地菜式以粤菜为主,在五桂山一带的客家人中还保留有传统的客家菜式。
中山粤菜的特点是口味清淡、鲜美、注重原汁原味,入菜的原料取材广博,烹调手法推阵出新,在传统菜式的基础上不断变化。
相比于广州的粤菜,中山的菜式来自于民间,乡土色彩浓郁一些,多为家居烹调方式的菜式。
而中山五桂山一带的客家菜是另一种特色,由于居于山区的客家先民多从事重体力劳作,为了补充盐分和不易饥饿,客家菜一般都加了很多的油盐,味道偏重咸、肥、香。
中山还形成了两种特别的饮食习惯,它们是饮茶和打边炉。
中山的饮茶和北方的不同,并不是以品茶为主,而是以吃各种广式点心为主。
饮茶的时间通常比较长,人们习惯在这段时间内谈生意和交流感情等。
打边炉则是中国北方所称的火锅,中山的特色火锅有狗肉火锅、鲤鱼火锅、脆肉鲩鱼火锅,还有沙溪的粥底火锅等。
在艺术方面,有以下习俗:
1.沙溪龙狮鹤凤舞
①每逢民间重大节日,特别是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便舞龙游(洗)街,祈求平安吉祥。
②凤舞,同源于古象角乡。
有“龙”之后,晚清同治年间,有村民彭述,为成“龙飞凤舞”祥和气象,自己动手扎作成凤,还日夕抽空在河堤、塘基边观察鹳鹤誉鸟飞翔、觅食、嬉戏等动作,悟出一套凤舞的基本动作架构,创作了自成一体的“龙凤舞”。
③属广东省境内唯一一个的“鹤”舞,比之凤舞,其渊源更远。
村民为了颂扬向学之风,弘扬文化,鼓励子弟立一鹤冲天之志,并寓祈愿太平盛世之意,借方言“鹤”与学同音,由村中技能者根据白鹤的生活习惯和动态特点,创作出鹤舞。
2.黄圃飘色
黄圃飘色形成了色彩艳丽、色心妖俏、讲究力学、色梗幼细、造型大方、装置奇妙、内容含蓄、玲珑飘逸的地方特色。
由于黄圃飘色
的出色表现,1998年在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创建活动中,黄圃镇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飘色艺术之乡”。
3.小榄菊花会
至1814年,十个菊社联合举办规模盛大的菊花会,借以纪念先辈创业之功,寄爱乡之情,以花会友,促明日之发展,并相约今后以先辈定居小榄的年份——甲戌年为小榄大型菊花盛会之期,即每六十年举办一次,成为传统。
其后于1874年举办了第二届,1934年举办了第三届。
等等……
在民风方面,中山民性爱国爱乡,勤劳敦厚,富于进取,勇于创新,灵活求实,较少保守思想。
民风平和有礼,与人为善,团结互助,崇尚正义。
在生活方面,相对于其他经济发达的城市来说,它的生活节奏比较慢,在人类适应的范围内。
中山还有很多很多的风俗,就不一一介绍了。
如果可以的话,亲自来中山,自己发掘它的其他风俗。
我爱中山,它不像北京那样的城市那么多的污染;我爱中山,它不像上海和广州那些城市生活节奏那么快;我爱中山,因为那里有我生活的回忆……但我爱中山的最重要原因是它有自己独特的习俗,那是其它地方所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