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设计方案作业课题研究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课题研究中,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潜力等因素,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
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具体而言,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难度较大、更具挑战性的作业,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较为简单、基础的作业,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提高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此外,在分层作业设计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作业的量和难度要适中,不要过多或过难,以免给学生造成过多的负担和压力。
2. 要注重作业的多样性和趣味性,避免单一枯燥的题目,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3. 要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和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实施的研究》研究方案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实施的研究》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教育家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新课程改革也一直倡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于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等教学方法不断在现今的课堂教学中出现,而在这些教学中,“作业布置”这一环节却在不知不觉中被老师和学生遗忘了。
数学作业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有效的补充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不可缺少的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学形式。
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各类学生的差异。
尤其对我校来说,学生来源于农村,整体基础较差,很多学生小学毕业时,已经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进入初中后,如果教师不改变教学方法,还采用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辛苦,学生还会一如既往地上课听不进去,下课应付作业,考试成绩很低,初中毕业两手空空。
这是我们每位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最不希望的结果。
面对这一切我校老师也进行了深深的探索,到底怎样设计作业才能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我们学校开始展开了对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实施的研究。
二、传统作业分析1、时间、内容一刀切。
大部分教师在布置的作业时,往往要求学生(优秀生和学困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样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2、出现了“一多”“二假”“三无效”的情况。
“一多”指作业量大,学生除了要完成课本习题外,还要被大量其它练习册所累;“二假”指学生迫于教师的强制性措施,要么抄袭他人作业,要么置中间计算过程于不顾,只追求答案;“三无效”指学生做作业,教师批作业终日疲惫不堪,收效甚微。
初中作业分层就要打破传统作业中一刀切的模式,改变在作业的布置这一环节现有的弊端。
从而即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也让全体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初中数学分层设计作业课题研究
初中数学分层设计作业课题研究一、研究的意义初中数学设计分层作业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转化差生,培养优生。
还可以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摒弃了缺点,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较好地处理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的矛盾,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又突出了教师主导,强化了课内外的结合,真正把学生从“满堂灌”、“齐步走”、“题海战”中解放出来,减轻了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全面素质。
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班级形成好的学习风气。
二、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使教师树立作业分层设计的意识,掌握作业分层设计的方法,提高因材施教的水平。
2、通过研究,使每个学生在作业中都能练有适合的习题,练有各自的收获,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通过研究,能丰富作业的内容层次,丰富作业的呈现形式,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4、通过研究,形成分层评价作业实用操作模式、发挥策略激励语言的教育功能,构建分层辅导作业操作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规范作业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案例案例1:整式加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基础上的提高。
在布置做教科书“整式加减”课后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探究”题时,笔者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大半节课后,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开始没有事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
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
原来是他们不会分析,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他们却完全没有收获。
他们每天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就是不做,我也知道他们没办法,因为问题欠得太多了。
案例2:今天,我们利用课堂时间来检测“整式的加减”的掌握情况。
我把练习试卷分发给学生,学生拿着试卷后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做开了。
一节课很快过去了,做得好的同学有得满分或九十多分的,做得差的有近十个人在四十分以下。
他们一节课做题完全没有进展,因为这些同学数学基础差,再加上每天都跟着“大部队”走,天天“坐飞机”,作业不是抄就是欠,所以练习更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了。
数学作业分层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简介
数学作业分层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简介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研究成绩好坏不一。
由于学生的数学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差异,研究难度的提高,研究成绩的两极分化十分严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研究成绩中等或中等以上的学生,而忽视了研究能力较强或较弱的学生,导致优秀的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而研究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则无法跟上教学进度,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提出了实施分层次作业的要求,但由于各种原因,分层次作业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大部分教师也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总结,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数学教育提出了要求,要求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
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而应因人定标、因材施教。
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更是我们实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
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教育观下,我们必须认清应试教育下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形式。
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教师,设计作业不应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传统作业的题形式单调、陈旧,主要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另外,这种题的条件和结论多是单一的、不变的,即所谓封闭的、规范的题,缺乏开放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现代认知主义研究理论认为,研究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不同的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等方面具有不同方式,因此理解、贮存、迁移和使用信息具有不同的途径。
初中数学《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初中数学《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本课题是为了,能真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用课改理念指导实践,用课改理念反思教学,用课改理念寻找策略,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一边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为使课题能稳步有序地进行,并收到良好的成效,将课题研究进行如下阶段性的总结。
一、加强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学习自从课题申报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学习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并对“作业、练习分层设计”进行进一步研究,为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建构提供有利巩固、深化的条件。
让学生在学中乐、学中仿、学中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实施《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研究》课题有利于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敢说、敢思考、敢想、敢做、敢写的良好学习习惯,轻松、愉快地提高学业成绩,克服数学学业失败的后遗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澄清有效教学的概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提高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水平。
二、课题进展及实验成果根据课题计划,我们采取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目前已经进行了前一个阶段的工作。
(一准备阶段:在此阶段我们完成了课题方案的设计,并请专家论证可行性;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申报、确定了课题;利用网络、非网络收集了各种实验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前期工作。
(二实施阶段1、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
2、建立一套适合学生数学作业、练习分层设计的作业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三、研究的原则与目标1.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中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新型合页式分层作业,让作业回归教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2.确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的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练习,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通过研究,提炼经验,探索规律,提供更适合于各层次学生发展的作业与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提高师生教学合作效率,并为同行教师的数学作业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分层作业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数学分层作业实践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目前,初中数学作业存在最大的误区是教师本位主义和功利主义。
教师一直把作业作为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法宝”之一,把它当作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
于是布置作业时也是本着教师的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及个性发展的需要。
教师布置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全班所用学生做的是同样的作业。
使得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
长期的这种作业方式已经使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比如马马虎虎的做,早上到校抄同学的答案,字迹潦草,错误率高,不认真思考等。
大量的作业占去学生的课余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那么怎样使得课外作业也能与人的个性发展相协调,实现从原先的一种“负担”向一种自身需求并能促进自身发展的转变呢?也就是如何让学生把作业作为一项自己需要的、乐意的是去做,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呢?面对当今令人担忧的教育现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杰出人才。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尝试改变了以往作业的形式,实行分层作业模式。
二、课题的界定分层布置作业是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按照互学互补、相互促进的组合要求,分为好中差组。
作业时对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其作业的内容和要求也各不相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进步。
它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灌输式”和单纯的“同吃一锅饭”的作业方式,以知识为载体,以开发智力为重点,以发展能力为根本。
三、理论假设分层作业的理论之一是因材施教原则。
学习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美国心理学家琼斯曾做过一项实验研究,被试者为两个程度相同的班级(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实验班按照个性,因材施教,对照班采取共同目标,统一教学。
在实验班,教师注意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个别问题个别对待。
在对照班,教师则对全班学生共同要求,而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情况则不给予特殊处理。
完整)初中数学分层设计作业课题研究
完整)初中数学分层设计作业课题研究初中数学分层设计作业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转化差生,培养优生。
这种作业设计能够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因材施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兴趣爱好,促进班级形成好的研究风气。
因此,研究作业分层设计的方法和实践对于教师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的目标包括提高因材施教的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练适合自己的题,增强研究兴趣和效率,丰富作业的内容层次和呈现形式,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构建分层辅导作业操作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规范作业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分层设计作业的重要性。
在第一个案例中,基础差的学生因为不会分析而无法完成作业,而在第二个案例中,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在练时也很累,心理很着急,成绩也不理想。
这些情况都可以通过分层设计作业来解决,让每个学生都能练适合自己的题,提高研究效率和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传统作业和练中,往往存在着盲目滥练的问题。
教师往往没有对作业和练进行层次性和针对性的规划,导致学生在练时难度不匹配,难易程度失衡。
同时,学生也存在着盲目滥练的现象,缺乏对自己研究情况的认知和反思,只是简单地重复做题,没有真正掌握知识点。
这样的练方式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也无法提高研究效率和成绩。
因此,作业和练的设计应该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让学生在适当的难度下进行练,真正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3.缺乏启发性,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传统作业和练往往缺乏启发性,只是简单地让学生重复记忆和应用公式,而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这种方式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作业和练的设计应该注重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练中得到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缺乏情感体验,学生兴趣得不到激发传统作业和练往往缺乏情感体验,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完成任务,而缺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新课标要求我们评价学生的方式有很多,但对于每一课时内容的考察,作业仍是必不可少的检测手段,有助于教师对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效果得到及时的反馈。
尤其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学生的作业更要体现科学性及对学生的发展作用,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
由于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呈现“葫芦型”——优等生有一小部分,差生占大多数,中等生很少。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
面向全体学生就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而应因人定标、因材施教。
二、课题的涵义及研究目标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对儿童的研究实验表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所以他们理解能力和掌握知识的水平也有所不同,所以不能用同样的标尺来衡量他们,评价他们。
作业练习作为评价的一种方法,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评价。
这样学生们将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对农村初中数学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分层作业和分层辅导,实施分层作业的教学班级与不实施分层作业的教学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比较。
三、课题研究实施方法1、学生分层本年级共有三个教学班,其中二班作为对照班,一、三班为实验班。
由于一、三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呈现“葫芦型”——优等生有一小部分,差生占大多数,中等生很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A、B、C三组:A组学生基础扎实,理解能力,探究能力,自制力等都比较突出。
B组学生基础不错,自制力好但理解能力一般或自制力较差但理解能力较好。
C组学生基础差,自制力、理解力、进去心等都比较薄弱。
2、作业分层对三个组同学的作业要有所不同。
C组侧重必须的基础题,让他们做熟。
同时为约束他们并为逐渐形成认真听课的习惯,要求这组学生有课堂笔记,记录老师的教法,思路及解题过程等。
B组除了必须完成C组的外,侧重中等难度题,有一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题。
作业必须独立完成。
A组同学C组题可少做或不做,侧重中等题加一、二道综合知识运用题,注重做考察能力题,尤其在新课结束进入全面复习阶段。
3篇双减背景下如何对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报告
对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在应试化程度日趋加深的今天,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无可避免地掉进题海的深渊,应试教育迫使中学生重复、大量、机械地做各式各样的数学练习题,题海般的作业和练习不仅加重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更是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失去原本该有的活力青春。
针对之一普遍存在的教学现象,教师们应当深入研究数学教育的方式改革,探索既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能保护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科学设计作业的方法。
二、课题探究的目标1.创新作业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在立足于教育部颁发《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上,教师应将提高数学作业教育意义、教学质量和高效性作为设计作业的目的,在课堂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密切结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年龄的特点,从而创新设计科学的新作业形式,改革的教育结果应惠及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参与到作业形式创新的实践中。
2.分层布置,突破传统作业模式,完善作业结构形式在初中数学教育中,教师面对全体学生教学,理所当然布置同一份数学作业。
大锅饭式布置作业的方式虽然方便了教师的批改和讲评,但是因为教师以同一种水平的标准为学生讲评作业,导致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学习收获不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因此要求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要突破传统的形式统一、一致讲评的作业模式,重视分层的作业设计模式,创新内容灵活、形式新颖、富有趣味性和探索意义的开放式作业分层模式。
从而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个性需求,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完善初中数学作业结构形式。
3.养成学生良好完成学习任务的好习惯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作业完成拖沓的现象,也有很多学生具有应付心理,被动完成任务。
针对此类实际情况,希望能通过对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促进学生良好完成学习任务习惯的养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关于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内容1.创新初中数学作业类型教师关于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不能固守只针对于新学知识重复训练、记忆和掌握的传统教育教学思想,教师的教学观念应该与时俱进打破传统单一的思维模式,改变停留在书面作业层面的传统作业形式,增加初中数学作业多样化类型的设计,刺激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课题计划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课题计划一、研究背景初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学生的学习水平千差万别。
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能实现个人潜力的最大化,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
通过合理的分层组织,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化学习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差异化学习的需求,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
因此,本研究计划旨在探索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为今后教学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1.探索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情况,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2.研究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3.提出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3.1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明确分层教学的实施原则和方法;2.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情况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了解目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情况,包括教师的观念、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情况;3.分层教学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通过实验教学和对比实验研究等方法,比较分层教学和传统教学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4.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研究:总结分层教学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等方面。
3.2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2.调查研究法: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了解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情况和教师观念;3.实验研究法:通过实验教学和对比实验研究,比较分层教学和传统教学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4.统计分析法: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四、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分层教学的实施原则和方法;2.了解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情况,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3.比较分层教学和传统教学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验证分层教学的有效性;4.提出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3篇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探讨研究报告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是学生夯实课堂所学, 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的有效途径。
不过, 需要注意的是,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基础是不同的, 从而导致了他们知识能力水平的参差不齐。
然而现阶段, 很多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 并没有做到充分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所布置的作业根本就体现不出层次性, 这直接导致的一个结果, 就是优等生根本“吃不饱”, 而学困生却“吃不了”, 长此以往, 学生学科素质与能力的发展必然会受到严重阻碍。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层, 是切实实现作业分层的前提, 同时也是保证各层次学生均能通过“作业分层”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的基础。
具体来说, 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学生层次, 将他们分成A.B.C三个部分, 其中: A组=优等生组, 即A组的学生数学成绩好, 具备较强的数学学习能力, 且对学习数学充满了兴趣;B组=中等生组, 即B组的学生数学成绩中等, 学习能力一般, 在学习数学上的情感较为中立;C组=学困生组, 该组的学生无论是数学成绩, 还是学习能力均比较差, 而且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 甚至存有抵触心理。
通过明确学生的学习层次, 教师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或为学生布置作业, 这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良性发展以及进步是十分有益的。
需要注意的是, 在一些班级里, 可能还会有比学困生更加“困难”的学生, 针对这类学生, 教师可以尝试着这样去安排, 即让这类学生在上课的时候, 与A组的学生一起上课, 以便A组的学生能及时从学习上对其予以帮助, 而在布置作业的时候, 教师可让这类学生按照C组学生的要求去完成作业, 以便其能较为有效地夯实自身的基础。
二、对作业进行分层在为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 教师应当秉持“跳一跳, 摘苹果”的原则, 即教师所设定的作业难度, 只需比学生的真实水平高一点即可, 让学生稍微费一点力气就能完成, 这样做, 不仅能有效拔高学生的能力水平, 与此同时, 还极易使学生产生自我价值的肯定, 从而能有效激励学生更加奋进地去学习。
初中数学分层设计作业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数学分层设计作业课题研究一、研究的意义初中数学设计分层作业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转化差生,培养优生。
还可以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摒弃了缺点,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较好地处理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的矛盾,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又突出了教师主导,强化了课内外的结合,真正把学生从“满堂灌”、“齐步走”、“题海战”中解放出来,减轻了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全面素质。
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班级形成好的学习风气。
二、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使教师树立作业分层设计的意识,掌握作业分层设计的方法,提高因材施教的水平。
2、通过研究,使每个学生在作业中都能练有适合的习题,练有各自的收获,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通过研究,能丰富作业的内容层次,丰富作业的呈现形式,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4、通过研究,形成分层评价作业实用操作模式、发挥策略激励语言的教育功能,构建分层辅导作业操作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规范作业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案例案例1:整式加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基础上的提高。
在布置做教科书“整式加减”课后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探究”题时,笔者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大半节课后,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开始没有事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
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
原来是他们不会分析,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他们却完全没有收获。
他们每天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就是不做,我也知道他们没办法,因为问题欠得太多了。
案例2:今天,我们利用课堂时间来检测“整式的加减”的掌握情况。
我把练习试卷分发给学生,学生拿着试卷后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做开了。
一节课很快过去了,做得好的同学有得满分或九十多分的,做得差的有近十个人在四十分以下。
他们一节课做题完全没有进展,因为这些同学数学基础差,再加上每天都跟着“大部队”走,天天“坐飞机”,作业不是抄就是欠,所以练习更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了。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有效性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实践报告范文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有效性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实践报告范文一、本学期主要研究任务(1)深化、细化分层批改的策略实践研究。
(2)进行分层作业有效纠错策略的实践研究二、本学期完成任务(一)改进完善作业分层策略研究1、原预设学生分组、作业分层设计策略学生分组。
根据学习实际和作业完成能力,学生分为基础组A组、巩固组B组、提高组C组三组类别。
作业分层。
作业对应布置分为基础、巩固、提高三个层次。
其中:基础组:必做题为基础层次作业,注重知识的直接运用与基础练习,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巩固组:必做题为基础层次作业,选做题为巩固层次作业,巩固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的综合题,重在技能训练;提高组:必做题为巩固层次,选做题为提高层次,提高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重在提高综合能力。
2、改进完善学生分组、作业分层设计策略学生分组。
及时解决好分组分层问题。
借鉴学校学习北郊中学理解性教育下的“小组合作模式”,对学生重新进行分层。
具体做法如下:将全班学生按不同层次、性别、性格等合理搭配,进行分组,每组八人,每组各选一名正副组长,负责本组的学习等工作。
实践效果:组长作为本小组的“班主任”,负责本组的学习等工作。
这就像把一个大班分成了若干个小班,老师就有若干个助手来管理其他学生,不但井井有条,而且能够落到实处,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锻炼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
”作业分层。
在原有的预设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层要求。
根据学习目标进行作业分层,在教学实践中将学习目标定为A、B、C三个层次。
A层目标:理解、掌握最基本的概念、法则、公式、例题、习题等核心内容。
B层目标:除了达到A层目标外,还应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自学习惯,课本习题做到题题过关。
C层目标:除了达到B层目标外,还应该自觉坚持拓展学习,在思维的速度、严谨性、灵活性、发散性、表达的规范性等方面高标准要求自己。
作业相应分层为:基础组A组:必做题为基础层次作业,注重知识的直接运用与基础练习,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巩固组B组:必做题为基础层次作业,选做题为巩固层次作业,巩固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的综合题,重在技能训练;提高组C组:必做题为巩固层次,选做题为提高层次,提高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重在提高综合能力。
初中数学分层设计作业课题研究
初中数学分层设计作业课题研究一、研究的意义初中数学设计分层作业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转化差生,培养优生。
还可以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摒弃了缺点,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较好地处理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的矛盾,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又突出了教师主导,强化了课内外的结合,真正把学生从“满堂灌”、“齐步走”、“题海战”中解放出来,减轻了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全面素质。
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班级形成好的学习风气。
二、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使教师树立作业分层设计的意识,掌握作业分层设计的方法,提高因材施教的水平。
2、通过研究,使每个学生在作业中都能练有适合的习题,练有各自的收获,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通过研究,能丰富作业的内容层次,丰富作业的呈现形式,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4、通过研究,形成分层评价作业实用操作模式、发挥策略激励语言的教育功能,构建分层辅导作业操作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规范作业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案例案例1:整式加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基础上的提高。
在布置做教科书“整式加减”课后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探究”题时,笔者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大半节课后,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开始没有事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
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
原来是他们不会分析,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他们却完全没有收获。
他们每天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就是不做,我也知道他们没办法,因为问题欠得太多了。
案例2:今天,我们利用课堂时间来检测“整式的加减”的掌握情况。
我把练习试卷分发给学生,学生拿着试卷后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做开了。
一节课很快过去了,做得好的同学有得满分或九十多分的,做得差的有近十个人在四十分以下。
他们一节课做题完全没有进展,因为这些同学数学基础差,再加上每天都跟着“大部队”走,天天“坐飞机”,作业不是抄就是欠,所以练习更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了。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报告摘要: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是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出不同类型的作业,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完成作业,达到预期的研究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索分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和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一、课题背景及意义一)课题背景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有效补充,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形式。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分层严重,导致许多学生对数学研究不感兴趣,出现课堂不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调查发现,学生对传统数学作业不感兴趣,出现拖拉、应付、抄袭等现象,这严重影响数学成绩的提高。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多样化数学作业形式,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课题意义1.巩固强化,形成能力学生的能力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进一步概括化、系统化、具体化的结果。
然而,学生掌握了知识并不一定能形成相应的能力,能力需要通过练逐步发展。
因此,设计分层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强化知识,形成能力。
2.因材施教,整体发展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研究需要,是课堂教学中必须解决的矛盾。
分层设计作业可以科学地解决这一矛盾,通过安排不同层次的练和提高不同程度的研究要求,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研究需要,真正落实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3.准确反馈,及时调节分层作业设计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研究情况,帮助教师及时调节教学进度和内容,更好地适应学生的研究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索分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和意义,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能够让教师从多个角度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情况。
这些信息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还可以及时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些信息,教师可以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并调节教学结构。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结构存在差异。
2024《中学数学练习与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2024《中学数学练习与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传统的中学数学作业主要是教师以教材为中心,以中高考为参照,按习题的难度组成的基础型、提高型的训练链。
通过大量的机械重复来加强记忆,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点。
在培养学生有效识记策略方面形成了许多较具操作性的模式。
针对这种情形,我们按照区科研课题的指导精神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学数学练习与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方案。
于2016年6月对课题进行研究与实验,落实课题方案,夯实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至今,已经到了课题实施阶段的关键阶段。
我们品味了一丝喜悦,收获了一许希望,满怀了一些感悟。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在当前教育课堂中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存了一定的问题,而且不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形式多样的数学练习题和作业形式。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不应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且要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还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做适合自己的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并在做题中都取得成功满足的心理体验。
由于中学生的对数学学习情况呈现不同层次,尤其是我们学校是一所完全中学,地处城郊,我们的生源较其他学校有一定的差距。
尤其是高中生源,我校是在重点中学录取完之后才进行录取。
这样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优等生只占一小部分,不愿意学习的孩子占了大多数,中等生也很少。
面对这种情况,我校在不断的进行课程改革,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为此,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而且要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对数学学习都能有所收获,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计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能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有利巩固和深化的条件。
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找到适合自己所做的题目,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实施《中学数学练习与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克服恐惧数学的后遗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班级人数较多。
如果按着中等的学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
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经以后的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
因此我们组打算摸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二、课题的涵义及研究目标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水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的合理的帮助造成的。
分层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
”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对儿童的研究实验表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所以只要能把成绩和个性指标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解于教学内宾的安排,作业练习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中。
学生们将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原有分班体系不打乱的前提下如何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作业和分层辅导,实施分层后的教学班级与不实施分层班的教学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比较。
三、课题研究实施方法1、学生分层本年级共有十个教学班,初一入学时有五个英语特色班和五个普通班。
特色班的学生基础,学习习惯等较普通班的学生好些,因此我们在原有班级的体系不打乱的情况下,将10个班级分为两层——一类班、二类班(各五个)。
选择(1)(4)(5)(6)(9)做为实验班,其他五个班级作为对比班。
并把实验班里的学生分为A、B、C三组。
A组(竞赛组),B组(提高组),C组(基础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分层设计作业课题研究一、研究的意义初中数学设计分层作业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转化差生,培养优生。
还可以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摒弃了缺点,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较好地处理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的矛盾,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又突出了教师主导,强化了课内外的结合,真正把学生从“满堂灌”、“齐步走”、“题海战”中解放出来,减轻了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全面素质。
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班级形成好的学习风气。
二、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使教师树立作业分层设计的意识,掌握作业分层设计的方法,提高因材施教的水平。
2、通过研究,使每个学生在作业中都能练有适合的习题,练有各自的收获,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通过研究,能丰富作业的内容层次,丰富作业的呈现形式,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4、通过研究,形成分层评价作业实用操作模式、发挥策略激励语言的教育功能,构建分层辅导作业操作模式和课堂教案模式,规范作业教案,提高教案质量。
三、教案案例案例1:整式加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基础上的提高。
在布置做教科书“整式加减”课后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探究”题时,笔者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大半节课后,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开始没有事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
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
原来是他们不会分析,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他们却完全没有收获。
他们每天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就是不做,我也知道他们没办法,因为问题欠得太多了。
案例2:今天,我们利用课堂时间来检测“整式的加减”的掌握情况。
我把练习试卷分发给学生,学生拿着试卷后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做开了。
一节课很快过去了,做得好的同学有得满分或九十多分的,做得差的有近十个人在四十分以下。
他们一节课做题完全没有进展,因为这些同学数学基础差,再加上每天都跟着“大部队”走,天天“坐飞机”,作业不是抄就是欠,所以练习更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了。
这些同学在练习时也很累,他们心理很着急,一节课咬着笔杆,心急如焚。
成绩下来后更是“伤口上撒盐”,差生就是这样多次受伤而造成的。
四、案例分析: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在数学教案中,差生的得来,除了很少部分是智力因素外,大部分就是无效学习造成的。
的确,我们在教案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教案中教师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东西,怕学生因为少做题而影响成绩,因此就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衡量学生。
然而,这样做的效果恰好适得其反。
他们在学习中不仅没有尝到成功的快乐,反而还被一次次失败所打击。
他们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因此可见,教案中的“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恶性循环。
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信心问题。
教案中不但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更要关注他们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即作业完成的情况。
作为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让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给他们学习上的快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案效果。
传统作业与练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传统的作业布置,常常是“一刀切”,没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对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作业要求,规定他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同样数量和同等质量的作业,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这与学生之间存在个别差异形成尖锐的矛盾,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状况。
这实际上阻碍了各种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的关注,怎样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问题对提高作业与练习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1.质差效率低,学生负担过重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在对待作业与练习的态度上重“量”轻“质”,大搞题海战术,不能根据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多少合理确定作业分量,没有经过精心选择,每天布置大量的作业,从而导致了“课上教师拼命灌,课下学生拼命练”的局面,使学生整天淹没在题山书海之中,休息、活动和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导致了学生作业情感和热情的缺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下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量大质差的作业与练习不仅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也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2.盲目滥练,难易失当,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作业与练习作为教案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教案目的服务的,但是,一些教师对布置作业与练习不够重视,课前不作设计准备和认真选择,课上信手拈来,随心所欲,随意点上几题,对每一作业的目的功能缺乏了解和设计,作业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有些教师往往只知道布置多少作业而不知为什么要布置,只注重布置什么作业而很少考虑怎样布置,随意性较大。
作为作业的承载者的学生来说,知识被动地执行“命令”,而不知靠什么去完成任务和完成任务后给他们带来了什么。
3.形式单一,结构失调,缺乏统整性传统作业基本上是抄抄写写算算的书面作业,作业的形式相当单调。
在选择作业题时,有些教师没有将传授知识的系统性体现其中,没有考虑到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仅仅局限于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不同类型、学科的作业也缺乏合理的比例和系统的设计,从而使作业整体结构失调,缺乏统整性。
五、研究方法1.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层: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层: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C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对学生的分层应由老师掌握,不宜对学生公开,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
这样分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学生评出好中差,而是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来掌握、了解自己所需的知识,给各层次学生的“递进”留有阶梯。
由于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都会有相应的提高或降低。
2.作业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
在数学学习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齐划一地发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使人在学习上存在个性差异,承认差异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发挥他的才能,获得他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
教师在作业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
(1)作业的设计,避免重复雷同的内容,避免题海战术,避免单一过旧的形式,打破书面作业单一的形式,注重作业形式多样化,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课内练习分层结合课堂教案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差异,在设计学生的课堂练习时,应做到内容上分层次,要求上有差异。
并且在实验的实施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要随时调整练习的要求。
一类题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注意班级中的暂差生或学困生,内容以本节课应掌握的基础题为主;二类题面向班级中中等以上的学生,题目的设计力求有一定的难度,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三类题面向班级中学有余力的优秀生,内容在二类题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发展,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超前学习。
(3)课外作业弹性布置教师应针对各层次学生在认识与情感等方面不同的需求来布置作业。
所布置的作业应遵循:低层次学生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中层次学生有变化、有综合、主动走、促发展。
六、注意事项:明确对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界定。
实验教师根据我校初中阶段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当堂课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进行课内例题、课内练习、课后作业分层布置。
不仅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其作业的内容与要求也各有不同,而且还要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学习情况,随时调整作业要求。
其次、理清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思路和方法: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综合考虑每个学生智力、非智力因素,依据教案目标、知识的重、难点,把课内例题设置成变式题和开放性题型,课后作业设计成必做题和选做题,把课内练习设计出基础训练、综合应用、拓展提升:长期作业与短期作业相结合,情景作业设计与实践作业设计相结合、题组作业设计与“作文式”作业设计相结合,开放式作业及分层作业设计相结合,开放式题型作业与变式训练相结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水平选择作业,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改善了学生抄作业,不交作业的状况。
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所处环境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性和多样性,这种差异性和丰富性主要表现在智力类型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和个性特征差异上。
因此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在作业与练习的设计和布置过程中,不但要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差异,更要适应并尊重学生的差异。
合理开发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分层作业,控制作业难度,使作业既有统一要求,又能照顾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从而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在具体作业设计和布置中,实施分层作业,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由简到难,注意知识的层次性现代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由低级智慧技能到高级智慧技能的层级建构过程。
高一级智慧技能的的形成是以低一级智慧技能的形成为基础的。
这就是说,以掌握智慧技能为目的的作业应具有层级的特性。
因此,在设计和布置一份作业时,要遵循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规律,作业或练习的内容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从模仿到再造,再到创造性发展,做到环环相扣,拾级而上,逐步提高。
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作业与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式作业与练习,以利于新旧知识的沟通,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作业与练习,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技能的转化。
2.根据学生差异,设置分层作业只有难度适中、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练习,才能构成问题情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个性的发展。
因此,教师布置的作业应该难度适中。
然而,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
同样难度的作业,有的学生只需要五六分钟便可完成,有的则需要半小时甚至更多。
因此,只有针对学生差异,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层级的作业,才能有效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一般而言,可将作业设计成难易有别的基本题(A)、综合题(B)和发展题(C)三个层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低到高逐级选择。
这样,让不同层次学生选作适合自己的题目,技能使认知水平低的学生,有一个“底线”要求,即要保证每一节课教案内容的最基本的练习,又能使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除了要有基础训练外,应有一些拓展性的练习,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