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元宵节闹花灯风俗习惯

合集下载

正月十五闹花灯的由来及寓意

正月十五闹花灯的由来及寓意

正月十五闹花灯的由来及寓意目录正月十五闹花灯的由来及寓意正月十五有什么忌讳吗正月十五偷青是什么意思农历正月十五吃什么正月十五习俗有什么正月十五闹花灯的由来及寓意隋代时,隋炀帝每年正月十五都要举行盛大的灯会,在宫门搭起绵亘八里的灯棚、戏台,表演者3万人,奏乐者1.8万人,观者不计其数。

灯会通宵达旦。

隋炀帝还亲自写作观灯诗:“灯树干光照,花焰七枝开。

”唐太宗时,放灯发展成为热闹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

诗人崔液在《上元看灯诗》中写道: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端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可见,唐代放灯规模空前,万人空巷。

宋代,放灯的风气更盛。

宋太祖削平群雄后,将唐代开创的元宵灯节放假3天增加为5天。

他的继位者们还对观灯的市民加以鼓励和赏赐:“凡来御街观灯者,赐酒一杯。

”在灯的制作方面,有人以五色琉璃,甚至白玉制成各种奇异的灯,灯上还绘有山水人物,花卉翎毛。

因之,观灯者人山人海。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词就极写800年前闹元宵的盛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词中用花开干树描写节日的灯火,以星飞如雨来描写当空的焰火,使当年元宵节的盛况赫然夺目。

丽马华车溢香,排箫声声,舞灯人欢乐起舞,笑语盈盈。

尤其是词末,写灯会上情人急于幽会,四处搜寻不见踪影,可当他猛然回头,情人就在眼前的那段场景极富情趣。

明代朱元璋,为使京城繁华热闹,大力推行放灯,规定每逢元宵佳节,从正月初八上灯,正月十七落灯,连续张灯lo夜,开创了我国最长的灯节。

明清以来,灯市还增加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灯市的繁盛,便使花灯的品种繁多,争奇斗胜,美不胜收。

其中许多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如精妙绝伦的“走马灯”,宋代诗人曾对它作过生动的描绘:“飙轮拥骑驾炎精,飞绕人间不夜城。

元宵节风俗习惯有哪些元宵节习俗大全

元宵节风俗习惯有哪些元宵节习俗大全

元宵节风俗习惯有哪些元宵节习俗大全【元宵节风俗习惯有哪些】1.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猜灯谜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

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2.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

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

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

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3.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耍龙灯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4.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舞狮子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

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5.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送花灯”“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

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6.元宵节的习俗:逐鼠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

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

7.元宵节的习俗:迎紫姑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

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

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

传统文化元宵节闹花灯归纳

传统文化元宵节闹花灯归纳

剪纸作品通过其独特的镂空技巧和精美的图 案设计,为元宵节闹花灯增添了别样的艺术 魅力。
在闹花灯活动中,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以剪 纸为主题的花灯作品,感受传统艺术的韵味 。
皮影戏与元宵节闹花灯关系
皮影戏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 术形式,与元宵节闹花灯有着 密切的联系。
在元宵节期间,许多地方会举 办皮影戏表演,将皮影戏与闹 花灯相结合,为观众带来独特 的视听体验。
04
现代元宵节闹花灯创新与发展
科技创新在闹花灯中应用
01
02
03
灯光技术革新
应用LED、霓虹灯等现代 灯光技术,使花灯更加绚 丽多彩,节能环保。
互动体验升级
引入AR、VR等虚拟现实 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 体验元宵闹花灯的乐趣。
智能化操控
采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 技术,实现花灯的远程操 控和智能化管理,提高观 赏性和安全性。
古代“夜游”的延续
元宵节赏灯习俗源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 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闹花灯传统习俗起源
花灯起源
花灯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中国历代 花灯的制作十分讲究,品种繁多。最初只是民间的一种娱乐 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

现代元素融入
将现代流行文化、时尚元素等融 入花灯设计中,使其更具时代感
和吸引力。
创新表现形式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新思维, 为传统花灯注入新的表现形式和 内涵,使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05
元宵节闹花灯文化传承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解读
1 2 3

元宵节的九大传统习俗

元宵节的九大传统习俗

元宵节的九大传统习俗1.元宵节的九大传统习俗1.猜灯谜此活动起源于宋朝。

灯笼的所有者将谜面写在一张纸条上, 然后将纸条展示在灯笼上。

假如赏灯者猜出谜语, 就将纸条取出, 然后找灯笼所有者确认答案。

猜对的话, 就可以领取一份小礼品。

由于这种活动十分富有情趣与智慧, 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

2.闹花灯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 始于西汉, 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 历代灯火之风盛行, 并沿袭传于后世。

而正月十五, 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3.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枣泥等为馅, 用糯米粉包成圆形, 可荤可素, 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 有团圆美满之意。

北方“滚”元宵, 南方“包”汤圆, 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4.放烟火元宵节的白天会有舞龙舞狮、划旱船、扭秧歌、踩高跷。

而夜里除了灯会, 就数焰火看了。

当新年首个圆月升上夜空时, 人们都会因燃放的烟火和空中的明月而兴奋不已。

5.舞狮子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 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 南北朝时开始流行, 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6.耍龙灯耍龙灯又称舞龙、龙灯舞, 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娱乐活动。

从春节到元宵灯节, 中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

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 耍龙灯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舞蹈。

7、走百病”走百病”, 也叫游百病, 散百病, 烤百病, 走桥等, 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8、送花灯“送花灯”简称为“送灯”, 就是送孩儿灯。

因为“灯”与“丁”谐音, 在元宵节前, 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 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 以求添丁吉兆。

9、踩高跷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

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 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 今年挂个号。

正月十五正式上街, 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2.元宵节作文元宵节吃汤圆, 团团圆圆, 合家安康。

元宵节的赏花灯习俗

元宵节的赏花灯习俗

元宵节的赏花灯习俗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

在这一天,人们会聚在一起赏花灯、品尝元宵,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赏花灯是元宵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

本文将介绍元宵节的赏花灯习俗,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一、灯谜猜猜乐元宵节期间,人们会挂起各式各样的花灯,其中特别受到欢迎的是灯谜灯。

灯谜灯是一种带有谜题的花灯,在花灯上隐藏着各种谜题,人们可以通过猜灯谜来增进智慧、娱乐休闲。

赏花灯的同时,猜灯谜已成为元宵节期间流行的活动。

无论是老人、青年还是孩子,都喜欢参与猜灯谜的乐趣,这也是元宵节赏花灯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

二、彩灯展示在元宵节这一天,各地会举办盛大的花灯展览。

彩灯是元宵节赏花灯的主要形式,制作精美、绚丽多彩。

这些彩灯通常以动物、人物、花草等形象为主题,通过灯光的变幻和材质的运用,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人们赏花灯时,不仅能欣赏灯的美丽,还能沉浸在灯光中的温暖与祥和之中。

彩灯展示不仅增添了元宵节的喜庆氛围,也展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舞龙灯舞龙灯是中国习俗中另一种重要的赏花灯形式。

舞龙灯起源于古老的龙图腾,被视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舞龙灯通常由一条龙头和众多舞者组成,龙头由竹篾、彩纸制成,舞者手持龙身,在众人的呐喊声中舞动起来。

舞龙灯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寓意着吉祥幸福和丰收兴旺。

它代表着祈福、迎接新年和年丰等美好寓意,成为了元宵节其中一个受欢迎的赏花灯习俗。

四、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节期间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

人们会将灯谜写在红纸上,贴在花灯上供他人猜谜。

猜灯谜不仅考验智力和拓宽知识面,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一旦解开了难题,人们会感到满足和开心,这种乐趣也往往成为元宵节赏花灯习俗的亮点之一。

五、喜庆元宵在元宵节的晚上,人们会点燃烟花爆竹,燃放烟花烘托节日气氛,给人们带来喜庆和祥和的感觉。

烟花燃放时,色彩斑斓的光芒在夜空中绽放,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

中国元宵习俗有什么

中国元宵习俗有什么

中国元宵习俗有什么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来科普一下,中国的元宵节有什么习俗!中国元宵节的习俗至少有12种,你知道多少?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中国古代的元宵节习俗有放灯、拜帖、猜灯谜、偷菜等。

幼儿教育网整理有关元宵节的各地不同习俗,舞龙、舞狮子、踩高跷、吃元宵、猜灯谜、赏花灯、划旱船等是元宵节期间最重要的民俗活动。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有多种有趣传说。

一是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震怒,令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

为了不被烧死,有位老人家提议,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焰火。

到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

二是汉时东方朔为了帮助一位名叫元宵的宫女与亲人团聚,设计让其在正月十五于宫中煮汤圆,并在街市挂起的彩灯上大书“元宵”二字,前来观灯的亲友见之大呼“元宵”,元宵得见亲友。

三是周勃、陈平等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此后每年正月十五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另一种为三元说,即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习俗及其节期在全国各地各有特色。

就元宵节节期长短而言,汉代定一天,唐代为三天,宋代达五天,明代是自正月初八点灯,至十七的夜里才落灯。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有什么风俗 传统

元宵节有什么风俗 传统

元宵节有什么风俗传统元宵节,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农历正月十五,是春节的最后一天,被中国人民广泛欢庆和纪念。

元宵节的起源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是在汉朝时期定为正式节日的。

元宵节的风俗繁多,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都有各自的习俗和庆祝活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元宵节风俗及其含义:1. 赏灯:元宵节以赏灯为主要活动之一。

人们会在街道上、广场上和庭院里放置各式各样的灯笼,包括彩灯、立体灯、花灯等。

这些灯笼形状各异,有动物、花卉、神话传说人物等,煞是好看。

人们在赏灯时可以体验到浓厚的节日气氛,尤其是在夜晚时分,灯笼点亮后,五彩斑斓的光芒让整个节日更加热闹喜庆。

2. 闹花灯:闹花灯是一种元宵节的传统表演形式,常见于南方城市,如南京、扬州等。

当晚,在广场上、街头巷尾等地,都会举行花灯展览和表演。

表演节目各异,有舞狮、舞龙、踩高跷等,各种形式的表演打动人心,吸引了无数的观众。

3. 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节的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猜灯谜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而元宵节猜灯谜更为盛行。

人们会把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灯笼上,让人们来猜解。

灯谜的内容包含了历史、文学、科学等各个领域,既考验了人们的智慧,又增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4. 吃汤圆:元宵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吃汤圆,这也是元宵节最具代表性的食物。

汤圆是用粘米粉做成的,圆形象征着团圆和完整。

吃汤圆是为了祈求家庭团圆、生活圆满。

在汤圆的制作过程中,人们可以一起参与,加深家人之间的感情。

5. 舞狮舞龙:在中国,舞狮舞龙是元宵节期间的传统表演。

舞狮舞龙有很长的历史,最早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

在当代,舞狮舞龙已经成为一种极具人气的节日表演形式。

表演者身穿狮子或龙的服饰,伴随着锣鼓的声音,跳跃、穿插、翻滚、跑跳,绽放出绚烂的花样。

这种传统表演形式寓意着吉祥和祈福。

6. 点燃孔明灯: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元宵节的晚上点燃孔明灯。

孔明灯是一种由纸制作而成的灯笼,里面装有蜡烛等发光物体。

点燃后,灯笼会升上天空,其灯光照亮夜空,象征着将困扰和烦恼放飞,寄托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元宵节闹花灯的由来和传说

元宵节闹花灯的由来和传说

元宵节闹花灯的由来和传说一、元宵节的背景元宵节,又称灯节或小正月,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传统习俗是在这一天赏月、闹花灯、吃元宵。

元宵节起源于古代的腊日祭神活动,后来逐渐演变成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

元宵节主要是指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也是农历新年的尾声。

二、闹花灯的习俗元宵节闹花灯是元宵节的重要传统习俗之一。

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早早地点亮灯笼,挂在门前、街巷和庭院里,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三、元宵节闹花灯的由来1. 关于闹花灯的起源元宵节闹花灯起源于汉朝,当时具体流行的形式已经无从考证。

据传,闹花灯最早起源于民间的赏月活动。

民间相传,为了避免心神不宁地望向天空,使家人的心情更加高涨,就用花灯和灯笼来代替明亮的月光。

2. 汉武帝射日的传说与闹花灯有关的一个著名传说是汉武帝射日的故事。

根据传说,在汉武帝时代,有一个叫做祝融山的火山经常喷发,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武帝命令能射中祝融山的人可以获得丰厚的奖赏。

有一个叫做后羿的射箭高手接受了这个挑战。

后羿射中了祝融山,使得火山的喷发停止了。

人们为了纪念后羿,于是在元宵节点亮了灯笼,象征着后羿的箭矢射中了祝融山。

3. 妲己与闹花灯的故事还有一个与闹花灯有关的传说是妲己与闹花灯的故事。

根据传说,商朝的末代君主纣王淫乱无道,其最宠爱的妃子妲己更是奸诈狠毒。

妲己善使妖术,经常使计陷害忠臣义士,最后引发了商朝的灭亡。

妲己有一天绑架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准备把她变成内府的舞姬。

姑娘却利用自己的机智逃脱,并化妆成妲己的模样,引诱纣王。

在元宵节的夜晚,姑娘点燃了房间里的蜡烛,并用妲己的蝎子袖子引燃了火焰。

她逃出了纣王的宫殿,寻找自己的真爱。

在这一天的夜晚,人们为了纪念美丽善良的姑娘,点亮了灯笼,希望能带来好运和祈福。

四、闹花灯的传承与发展闹花灯作为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闹花灯的形式和制作工艺也在不断演变。

现在,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人们都以各种各样的灯笼装饰房屋和街道,营造出热闹的节日氛围。

元宵节闹花灯习俗

元宵节闹花灯习俗

元宵节闹花灯习俗元宵节闹花灯习俗闹花灯是元宵节汉族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

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传说:据传,闹花灯的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

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

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正月十五闹花灯,在民间有很多有趣的传说:一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人们便组织起来打,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便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将人畜和财物通通烧光。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让百姓无辜受难,便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噩耗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后,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当时,有个老人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燃放爆竹、焰火。

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好,便分头准备。

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天兵往凡界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火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天帝听后,心中大快。

元宵节为什么要闹花灯

元宵节为什么要闹花灯

元宵节为什么要闹花灯元宵佳节吃汤圆,圆圆的汤圆心里甜。

平安吉祥馅里藏,声声祝愿随它传。

友谊真情碗中转,人人快乐笑开颜。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元宵节为什么要闹花灯,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宵节为什么要闹花灯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民间活动1、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在我国已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就已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元霄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美其名曰“元宝” 。

现在的“元宵”即“汤圆”,以白糖、豆沙、芝麻、黄桂、玫瑰、枣泥、果仁、核桃仁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球形,可素可荤,风味各异。

可汤煮、蒸食、油炸,有团圆美满之寓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成的,而是在糯米粉中一层层“滚”成的,或煮或炸,预示着亲人们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2、观灯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为明帝提倡佛法,正逢蔡愔自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年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圣佛舍利,是参佛的良辰吉日。

元宵节张灯是怎么形成的元宵节为什么要张灯

元宵节张灯是怎么形成的元宵节为什么要张灯

元宵节张灯是怎么形成的元宵节为什么要张灯元宵节又称灯火节,在南北朝时,灯火十分盛行。

正月十五闹花灯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气洋洋的气氛,被人们称作良辰美景。

大家知道元宵节张灯的由来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元宵节张灯的由来元宵节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

关于张灯的由来有这样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消灭它们。

据说当时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掉。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于是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这个消息后,有如头上了一个响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了个法子。

这位老人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

到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于是心中大快。

就这样,人们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从此,每年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燃放烟火,来表达对善良之人的感激之情。

此外,还有一些民俗专家认为,元宵张灯俗起于佛家与道家的斗法。

说是东汉明帝的时候,摄摩腾和竺法兰来中国传教,遇到道家的责难。

于是,摄摩腾和竺法兰决定在宫廷与道士角试法力,一比高低。

摄摩腾和竺法兰火烧经像,而经像丝毫无损,熠熠生辉。

明帝见之,感佛法无量,于是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以表佛法大明。

就此,佛家神灯火种在中国大地燃起,并逐渐燎原。

后来,佛教大兴,佛僧积极劝导人们正月十五张灯,以为张灯之举功德无量。

如此一来,佛家灯火逐渐遍布于民间,遂成正月十五张灯之俗。

如此一来,佛家灯火逐渐遍布于民间,遂成正月十五张灯之俗。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与文化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与文化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与文化元宵节,又称为正月十五或花灯节,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日。

自古以来,元宵节就与许多传统习俗和文化相伴而生。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并传承着代代相传的习俗和文化。

一、灯笼舞动的曙光元宵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就是放飞孔明灯。

孔明灯,一种由薄纸或绢制成的灯笼,内部点燃烛火,以热气的浮力将其升上天空。

这个习俗起源于古代,人们相信通过放飞孔明灯,可以祈求消灾、祈福。

在万家灯火中,数万盏孔明灯点亮了夜空,映照着人们的美好祝愿。

二、汤圆美滋滋元宵节时,人们还会制作并食用汤圆。

这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食品,外皮柔软,内陷馅料丰富多样。

汤圆象征着团圆和和谐,寓意着家庭团聚的美好。

在吃汤圆的过程中,家人之间的感情得以增进,亲情的纽带更加紧密。

三、舞龙嘹亮元宵节的另一个传统活动是舞龙。

舞龙是一种民间艺术表演,使用龙形木偶,由一队人挥动长竹竿抬起龙身,在鼓乐声中起舞,形成一道瑞兽穿行于人群之中的壮观场面。

舞龙传统旋律和舞步独特,寓意着龙的传承和祈福的寓意。

舞龙活动常常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看,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与惊喜。

四、猜灯谜的乐趣在元宵节,人们还会玩猜灯谜的游戏。

传统的猜灯谜是将谜语贴在灯笼上,游客们可以猜测并猜出谜底。

猜中谜底的人可以获得一份小奖品,增加了游戏的乐趣和参与度。

猜灯谜的活动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挖掘了民间智慧,使人们在寓教于乐中增长见识。

五、舞狮喜气洋洋元宵节期间,人们也会看到舞狮表演。

舞狮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一只由多人操控的狮子形状木偶,扭动和跳跃在灯火阑珊处。

舞狮是为了庆祝和祈福,也是象征着人们驱邪祛病,祈求吉祥和福气。

观看舞狮表演的人们常常会被喜庆的氛围所感动,感受到了节日的喜悦。

总结: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丰富多样,代表着团圆和寓意的美好祝愿。

孔明灯的放飞、汤圆的品尝、舞龙的欢腾、猜灯谜的趣味、舞狮的喜庆,都构成了这个节日独特的氛围。

这些传统习俗和文化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传承。

4 中国北方元宵节习俗有哪些

4 中国北方元宵节习俗有哪些

中国北方元宵节习俗有哪些
中国北方元宵节的习俗包括:
1. 吃元宵:元宵是元宵节的必备食品,吃元宵象征团团圆圆。

2. 闹花灯:在北方,正月十五往往还闹花灯,舞龙、舞狮子。

3. 猜灯谜:人们会在元宵节的夜晚猜灯谜,这是一种富有知识和趣味性的传统游戏。

4. 耍龙灯:龙是华夏的吉祥物,龙是华夏的象征。

北方人在元宵节会舞龙、耍龙灯,寓意着祈福和吉祥。

5. 踩高跷:高跷源于古代,人们把专供人们行走的木棍装在脚上,可以行走自如。

6. 祭门、祭户:在元宵节期间,人们会祭门、祭户,祈求阖家平安、身体健康。

7. 划旱船:划旱船是民间盛行的一种舞蹈形式,多是在庭院、广场内进行表演。

8. 跑旱龙:是一种传自民间舞龙的表演形式。

9. 打太平鼓:这是一种自娱自乐的广场舞蹈,同时还配合有鼓、锣等乐器伴奏。

总的来说,北方元宵节的习俗多种多样,涵盖了吃、玩、祭等多个方面,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元宵节的闹花灯的传说

元宵节的闹花灯的传说

元宵节的闹花灯的传说引言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

在这一天,人们会聚在一起欢庆,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有特色的活动之一就是闹花灯。

闹花灯是一种传统的习俗,也蕴含着许多古老的传说和故事。

本文将为你讲述一些与元宵节闹花灯有关的传说。

传说一:黄财神的故事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黄财神的神仙。

他长相丑陋,但心地善良,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以帮助贫穷人家为己任,经常化身为一个老乞丐,骑着一头大黄狗从村庄到城镇,给人们送去财富。

在元宵节这天,人们习惯在门前点亮灯笼,希望神仙们能够降临,给予他们更多的福气和财富。

而黄财神则在这一天选择特别活跃,他会来到每一个村庄,用特殊的金光点亮每一盏花灯,给予人们美好的祝福。

从此以后,闹花灯就成为了元宵节的传统。

传说二:拜月的故事另一个与元宵节闹花灯有关的传说是关于拜月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文殊的皇帝。

有一天,他偶然遇到了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二人一见钟情。

然而,女子是天上的仙女,每个月圆之夜都会回到天上。

为了能够与女子永远在一起,文殊特意在元宵节这一天,在皇宫前点亮了许多花灯,拜月祈愿女子能够与他在一起,并将爱情永远延续。

于是,每年元宵节的时候,人们都会点亮花灯,一起拜月,表达对于爱情的祈愿。

传说三:曹仁的故事曹仁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将军,他非常聪明并且勇敢。

有一年的元宵节,他带领着士兵们出征,准备防守国家的边境。

然而,正当大家准备出发的时候,突然遭到了敌军的袭击。

曹仁英勇地领导士兵们进行抵抗,最终战胜了敌人并成功保卫了国家。

为了表达对于曹仁和士兵们的感激之情,国家决定在元宵节的时候点亮花灯,以纪念曹仁的英勇事迹。

从此以后,每年的元宵节,人们都会点亮花灯,向曹仁这位英雄致敬。

结语元宵节的闹花灯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祝福和故事的向往。

通过闹花灯,人们向神仙和英雄们表达敬意和感激之情。

这些与元宵节闹花灯有关的传说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个美好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闹花灯的文化内涵

元宵节闹花灯的文化内涵

元宵节闹花灯的文化内涵1. 前言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农历新年的最后一个节日。

在元宵节的晚上,人们会集聚在一起,欢度这一喜庆的时刻。

其中,闹花灯是元宵节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闹花灯活动包括制作和欣赏花灯,意义深远,寓意着人们对新年美好生活的期许和祈愿。

本文将介绍元宵节闹花灯的文化内涵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习俗。

2. 花灯的起源与发展花灯起源于汉代,起初是作为供奉神灵的一种仪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花灯逐渐与民间庆祝活动相结合,成为元宵节的重要风俗之一。

古代花灯的制作材料通常是竹子和彩纸,后来又加入了蜡烛、纱布等材料。

花灯形态丰富多样,有动物、花卉、人物等各种造型。

在元宵节的晚上,醒目的花灯点亮了城市的夜空,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3. 花灯的文化内涵3.1 祈愿和祈福闹花灯是人们祈愿和祈福的方式之一。

在制作过程中,人们往往会选择吉祥的动植物作为花灯的形状,以期祈求一年丰收、平安和幸福。

点亮花灯时,人们会默默许下美好的愿望,希望来年一切顺利。

3.2 团圆和家庭之情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最后一个节日,也是人们结束春节假期,迎来新的一年的时刻。

而闹花灯活动恰逢人们归家团圆的时刻,家人们聚在一起共同制作花灯、欣赏花灯,加深了亲情和家庭纽带。

3.3 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花灯制作和欣赏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之一,通过闹花灯活动,人们能够感受到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底蕴。

同时,花灯的制作技艺代代相传,也保持了人们对民间手艺的重视和尊重。

4. 与闹花灯有关的传统习俗4.1 猜灯谜闹花灯的同时,人们还常常会举行猜灯谜的活动。

在灯谜上隐藏的文字、谜底往往与花灯的造型相呼应,寓意深远。

猜灯谜既考验智力,又加深了人们对华夏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4.2 吃元宵元宵是元宵节的传统食品,由糯米制成,外形圆润。

吃元宵也是元宵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人们在闹花灯之后,常常会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甜美的元宵,共度团圆时刻。

4.3 赏月元宵节是赏月的好时机,而赏月和闹花灯常常结合在一起。

2022元宵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

2022元宵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

2022元宵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每年的阴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人很重视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春灯节,是很多家庭团圆的节日。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元宵节的来历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夕、上元节,标志性时间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

它起源亍汉文帝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从中国传统的春节文化来看,元宵节又只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古代春节习俗为期长达一个半月,漫长的春节要经过备年、过年、贺年三个阶段,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进入春节,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才算是过了大年。

如果拿三部曲乐章来比拟的话,处于贺年阶段尾声的元宵节,就是中国春节三部曲的高潮华彩乐段。

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真正进入新一年的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元宵节之所以得以传承,是因为这个节日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团圆,和谐,追求自由,这些都是我们所向往,也是我们的美好期盼,每一个节日之所以可以得到传承就是里面包含了人民的祈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端午节被韩国人抢注世界文化保护遗产后,很多国人很生气,明明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却被归属到其他国家,元宵节文化内涵丰厚,其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民俗文化中独树一帜,当下民俗节日的世界之争愈演愈烈,我们必须好好保护好,好好的传承下去,才不会面临断层的危机。

我们新一代人肩上背负的历史使命责任感是促使传统节日得以传承与发扬的动力。

我们传承的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而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非物质的文化精神。

元宵节的民间习俗1、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节闹花灯的资料

元宵节闹花灯的资料

元宵节闹花灯的资料【篇一:元宵节的习俗:闹花灯】正月十五闹花灯,在民间有很多有趣的传说:一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人们便组织起来打,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便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将人畜和财物通通烧光。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让百姓无辜受难,便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噩耗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后,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当时,有个老人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燃放爆竹、焰火。

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好,便分头准备。

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天兵往凡界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火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天帝听后,心中大快。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

为感激天帝之女的善良之心,为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点焰火,放爆竹,来纪念这个日子。

希望大家喜欢元宵节的习俗。

【篇二:闹花灯习俗】中国人把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是颇为考究的,这里的“元”指的是农历正月十五正好是上元之日,这里的“宵”指的是宵夜,“元宵节”便被严格界定为农历正月十五夜间的节日了,张灯、舞灯、观灯、赏灯以及一切与灯有关的民俗文化娱乐活动也便成了它特定的节目内容。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灯节。

古时候,一到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普天同庆。

当时挂灯于门上,除了节日期间照明之外,多是为了增添节日气氛。

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很多民俗活动是和灯连在一起的,至元宵节这天人们不光吃元宵,观灯、赏灯也是延续了2000余年的民俗,所以俗称“灯节”。

正月十五闹花灯,在民间有很多有趣的传说:一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人们便组织起来打,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便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将人畜和财物通通烧光。

元宵节放灯笼放烟花的传统习俗

元宵节放灯笼放烟花的传统习俗

元宵节放灯笼放烟花的传统习俗元宵节,又称为灯节或小年,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都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放灯笼和放烟花的传统习俗。

这些古老而又庄重的习俗,不仅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

一、放灯笼的历史渊源放灯笼是元宵节的重要传统之一。

据史书记载,灯笼最早起源于中国的东汉时期,当时的人们将灯笼用作照明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灯笼和元宵节联系起来,并将其作为此时期庆祝的重要标志之一。

放灯笼的风俗逐渐流传下来,发展成为如今元宵节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放灯笼的用意和象征意义放灯笼是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对幸福的向往。

灯笼作为一个光亮的物体,寓意着阳光明媚、生活幸福的美好愿景。

而将灯笼飘飘荡荡地放在夜空中,更是象征着消除灾难和辟邪之意。

此外,放灯笼还意味着迎接新年的到来,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吉祥之兆。

三、放灯笼的传统制作和装饰放灯笼的传统制作方法多样,通常是用竹篾或纸张制作骨架,再用彩纸或丝绸贴在外面。

在灯笼上还可以绘制各种吉祥图案或写上对美好生活的祝福语。

这些装饰精美的灯笼,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也增添了元宵节庆祝活动的喜庆氛围。

四、放灯笼的庆典活动元宵节当晚,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灯笼庆典活动。

特别是在中国一些历史悠久的古城中,灯笼庆典更是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文化活动。

人们可以在这些活动中欣赏到各种各样的灯笼艺术品,感受到热闹非凡的节日氛围。

此外,一些富有特色的表演和游戏也会让人们流连忘返,留下难忘的回忆。

五、放烟花的历史渊源除了放灯笼外,放烟花也是元宵节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据历史记载,烟花最早起源于中国的唐朝时期,当时主要用于驱邪避恶和庆贺胜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放烟花的活动与元宵节相结合,形成了如今富有中国特色的元宵烟花表演。

六、放烟花的象征意义放烟花寓意着辞旧迎新,祈福平安。

在传统观念中,烟花的声响和火光可以驱走一年的晦气和霉运,给新的一年带来吉祥如意的开始。

传统文化元宵节闹花灯

传统文化元宵节闹花灯

传统文化元宵节闹花灯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有趣、最热闹的一个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人们都会举行闹花灯的活动,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闹花灯是元宵节的一个传统习俗,它与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闹花灯的起源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些风俗习惯。

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元宵节,一位智者发现,人们在这一天经常点灯祈求好运。

他认为,通过点灯,人们可以驱逐邪气,带来吉祥。

于是他鼓励人们在元宵节点亮灯笼,同时将绳灯圈起,代表围绕在一起的人们共同祈求吉祥。

这就是闹花灯的由来。

如今,闹花灯不仅成为元宵节的标志,也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制作和展示各种各样的灯笼来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每到元宵节,闹花灯的比赛场上都会争奇斗艳,各种形状和主题的灯笼被点亮,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惊喜。

在制作灯笼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运用到丰富的创意和技巧。

传统的纸制灯笼使用的是竹子和纸张,而现代的灯笼材料则更加多样化。

无论是传统的纸灯笼,还是采用塑料、金属等材料的现代灯笼,每一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工艺。

而在设计上,灯笼的形状和图案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有动物的造型,有的则展示着中国传统的美食和文化符号。

参加闹花灯活动不仅可以欣赏各种美丽的灯笼,还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很多城市会举办大型的花灯展览,人们可以在其中漫步,欣赏到别具一格的灯光和艺术表演。

而在农村或乡村,人们则会自发地举办小规模的闹花灯活动,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参与。

除了欣赏和参与闹花灯活动,人们还会进行一些传统的祈福仪式。

在元宵节晚上,很多人会拿着红烛和灯笼,在庭院或房屋前点燃,祈求平安和幸福。

一些地方还会举行龙舞、舞狮和民间戏曲等传统表演,吸引着观众的眼球。

元宵节闹花灯的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依然保持着活力。

它不仅是一种传承古老文化的方式,也为人们提供了展示自己创造力和艺术才华的机会。

同时,闹花灯还具有纪念和庆祝的意义,让人们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温暖和快乐。

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元宵节闹花灯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密:元宵节闹花灯风俗习惯
民间在除夕供奉老天爷时要设立“天地堂”。

人们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的神位 ; 神位前摆着香炉、供品,还挂着一盏灯笼,灯笼代表姜太公的席位。

据说姜太公当年封神时,别人都封了,就是忘记了封自己,自己没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爷坐在一起。

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很多象征意义。

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

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有一种“光明灯”,在岁末年初时,把灯笼放在寺庙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顺利。

也有农家在田间立长竹竿挂上一盏灯“照田蚕”,观察火色以预测一年的水旱情况,以期丰年。

“放天灯”,来由是过去人们在躲避盗匪侵袭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燃放天灯为互报平安的信号。

由于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

其后逐渐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

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鼓励读书,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

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

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了“上元节”的点缀。

元宵节花灯种类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兔灯等等,或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

各种花灯制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越来越浓,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三天 ; 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为五天 ; 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因为灯期不同,所以最初张灯的那天叫“试灯”,十五这天叫“正灯”,最末一天叫“残灯”、“阑灯”。

也有叫“神灯”、“人灯”、“鬼灯”之说。

十四日夜为“神灯”,放于家中神位、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 十五日夜叫“人灯”,放在门窗、床第、几案等处,用来避除蝎虫; 十六日夜为“鬼灯”,放在丘墓、原野,为了游魂得到可以脱离鬼域。

上祈天意,下护苍生,神人鬼畜,无所遗漏。

希望大家喜欢元宵节闹花灯风俗习惯。

更多推荐:
元宵节灯谜大全汇总
揭秘:元宵节习俗大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