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烈度和活断层分布图

合集下载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后重力场动态变化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后重力场动态变化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后重力场动态变化祝意青;赵云峰;李铁明;梁伟锋;徐云马;郭树松【期刊名称】《地震地质》【年(卷),期】2014(36)3【摘要】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2011-2013年期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及其与2013年7月22 H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测区内重力场异常变化与主要断裂带在空间上关系密切,反映沿主要断裂带(段)在2011-2013年期间发生了引起地表重力变化效应的构造活动或变形.2)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测区内先出现了较大空间范围的区域性重力异常,后在震源区附近产生了局部重力异常及重力变化高梯度带,其中,甘肃临夏与岷县一带重力差异变化达150×10 8ms-2以上;这些可能反映岷县漳县地震前,区域及震源区附近均产生与该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构造运动或应力增强作用.3)重力场1a尺度动态变化图像和差分动态演化图像均反映岷县漳县6.6级地震孕育过程的最后2a出现较显著的流动重力异常变化,地震发生在NE向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上、重力变化零值线附近和等值线的拐弯部位.4)基于流动重力异常变化在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做过一定程度的中期预测,尤其是地点判定.【总页数】10页(P667-676)【作者】祝意青;赵云峰;李铁明;梁伟锋;徐云马;郭树松【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710054;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7;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710054;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710054;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710054;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72+6【相关文献】1.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 MS6.6地震余震序列目录完备性研究基于对单台记录地震事件震中与震级的估计 [J], 谭毅培;陈继锋;曹井泉;邓莉;东得淼2.地震序列早期参数估计和余震概率预测中截止震级Mc的影响:以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为例 [J], 蒋长胜;吴忠良;韩立波;郭路杰3.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仪器烈度与宏观调查烈度比较分析 [J], 徐钦;田秀丰;王维欢;党红4.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变化特征分析 [J], 刘春;邱玉荣;王莹;呼楠5.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后岷县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 [J], 孙艳萍; 周中红; 卢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岷县-漳县M6.6地震前后的形变范数变化特征

岷县-漳县M6.6地震前后的形变范数变化特征

岷县-漳县M6.6地震前后的形变范数变化特征许康生;曾文浩【摘要】采用分布在南北地震带上10个洞体应变台的观测资料,基于小波分解和范数计算,提取2013-07-22甘肃岷县-漳县M6.6地震前异常信息.结果表明,除肃南台外,其余9个台均出现震前异常信息,昭通台、小庙台最早出现异常,在2013-06初(约在震前50 d),距震中最近的宕昌台在7月初出现异常.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对异常信息特征进行讨论认为,这次地震与南北地震带东侧块体自南向北运动有密切关系,而震后的形变传递过程是一个反向过程.同时也证明,用范数计算方法提取震前形变异常是简单、有效和可靠的.%Using the observation data from 10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hole strain stations,based on wavelet decomposition and norm calculation,we acquire anomaly information from the Minxian-Zhangxian earthquake M6.6 (Jul.22,2013).The results show,in addition to Sunan station,the rest of the 9 stations present anomaly information before the earthquake.The earliest anomalies occur in early Jun 2013 (about 50 days before the earthquake);at Dangchangstation,which is nearest to the epicenter,anomalies occur in early July bined with other research results,the characteristics of abnormal information are discussed.We believe tha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and the movement of eastern side from south to north in South-North seismic belt.The deformation transfer process after the earthquake is a reverse direction process.In addition,it is proved that the method is simple,effective and reliable to extract the deformation anomaly before the earthquake.【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年(卷),期】2017(037)009【总页数】4页(P884-887)【关键词】岷县-漳县地震M6.6;形变;小波分解;范数;南北地震带【作者】许康生;曾文浩【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市东岗西路450号,730000;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市东岗西路450号,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南北地震带是纵穿中国大陆中部的一条构造带,从北端鄂尔多斯地块西缘起,经过秦岭、龙门山,沿鲜水河-安宁河-小江断裂带进入缅甸境内,是青藏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四川盆地及华南地块的分隔带[1],历史上曾孕育和发生过多次大地震。

浅析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宕昌县震害评估方法及震害原因

浅析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宕昌县震害评估方法及震害原因

浅析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宕昌县震害评估方法及震害原因闫小兵;李俊拴;薛晓东;赵晋泉;王跃杰【期刊名称】《山西地震》【年(卷),期】2013(000)003【摘要】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发生之后,笔者亲赴灾区,对此次地震受灾较重的宕昌县进行震害评估.经过数天的现场考察,笔者认为,宕昌县县、乡、村三级组织的协调合作、震害评估小组科学的表格设计以及主观抽样调查方法,是此次震害评估快速取得较为准确成果的关键因素;宕昌县的房屋结构以及房屋建筑地点的不合理,是造成宕昌县震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总页数】5页(P32-36)【作者】闫小兵;李俊拴;薛晓东;赵晋泉;王跃杰【作者单位】山西省地震局,山西太原030021;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西太原030025;山西省地震局,山西太原030021;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西太原030025;山西省地震局,山西太原030021;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西太原030025;山西省地震局,山西太原030021;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西太原030025;山西省地震局,山西太原030021;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西太原03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99【相关文献】1.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房屋震害分析及重建建议 [J], 朱彦鹏;吴意谦;李元勋2.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害特征 [J], 谢晓峰;焦德成;封德春;李世忠;邵祯;高五明3.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害分布特征及发震构造分析 [J], 郑文俊;闵伟;何文贵;任治坤;刘兴旺;王爱国;许冲;李峰4.黄土斜坡震害面波勘探调查及其动力稳定性分析——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为例 [J], 车爱兰;吴志坚;彭冬;雷天;陈拓5.甘肃岷县-漳县Ms6.6级地震震害特征及减灾建议 [J], 王晓刚;焦振武;陈永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前地磁异常分析

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前地磁异常分析

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前地磁异常分析涂先新; 王弘宇; 王杰; 翁骋; 康波【期刊名称】《《地震工程学报》》【年(卷),期】2019(041)006【总页数】6页(P1568-1573)【关键词】地震活动性; 地磁; 低点位移; 每日一值【作者】涂先新; 王弘宇; 王杰; 翁骋; 康波【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30071; 湖北省地震局湖北武汉 43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80 引言地磁观测所记录到的地球磁场是地球内部和外部磁场叠加所形成的微弱磁场,磁场变化反映的便是日地空间、地球内部电磁性质的变化,当这些内部或外部的环境发生改变时,地磁会出现异常变化。

而地震的孕育过程与地体环境和日地空间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地磁以其反映灵敏的特性,在服务地震预报、研究工作上具有非常有利的优势[1-4]。

地磁的日变化主要受高空电离层体系控制,在小范围内,地磁日变化基本一致,不会出现特别明显的异常。

当地层处于地震孕育期时,地下介质的特性或应力状态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地磁大范围空间相关性遭到破坏,形成局部的地磁观测异常。

目前,用于研究震前异常变化的地磁指标比较多,常用的有:低点位移、加卸载响应比、空间相关法、谐波振幅比等[5-6]。

戴勇等[7]、冯志生等[8]、邱桂兰等[9]利用Z值的空间相关法成功捕捉到短临震前地磁异常,并认为Z值空间相关法是短临地震重要信息。

此外,李军辉等[10]、丁鉴海等[11]、高立新等[12]运用低点位移法发现低点位移的出现与地震发生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认为低点位移异常发生后的27天或41天前后4天在低点位移线附近会发生地震。

地磁的预报指标比较多,但并非每次破坏性地震前每个指标都会出现异常,有时甚至是所有的地磁指标都不会出现异常,这可能与当地的环境等因素有关。

本文对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前震中附近的地磁观测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低点位移、每日一值相关两个指标出现了明显异常。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_S6.6地震及短临前兆的显现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_S6.6地震及短临前兆的显现
t he s ho r t — t e r m pr e c u r s o r s of g e o e l e c t r i c a l r e s i s t i v i t y i n a d e e p we l l a t Ti a n s hu i s t a t i on i n Ga ns u. Fi na l l y,we di s c u s s t he pr o bl e m o f c o mp r e he n s i ve p r e di c t i o n . Ke y wo r ds : Mi nxi a n — Zha ngx i a n M s 6 .6 e a r t hq ua ke i n Ga ns u; s ho r t - t e r m a nd i mp e nd i n g
郭 安 宁 ,郭 志 宇 ,赵 乘 程 , 任 栋 ,吴 建 华
( 中 国 地震 局 兰 州 地 震 研 究 所 ,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
摘要: 简述 了 2 0 1 3年 7月 2 2日甘 肃岷 县漳 县 M s 6 . 6 地 震 的情 况 。该地震 是 1 9 5 4年 以来甘 肃 省发
( L a n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e i s mo l o g y,C E A。 L a n z h o u 7 3 0 0 0 0 。 G a n s u。C h i n a)
Abs t r a c t :Th i s s t u dy de s c r i be s t he s i t u a t i o na 1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e Mi n xi a n— Zha ngx i a n Ms 6 . 6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震电磁信号和同震信号观测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震电磁信号和同震信号观测

2 0 1 3年 甘肃岷 县漳县 Ms 6 . 6地 震
震 电磁 信 号和 同震 信 号 观 测 ’
杨 皓 詹 艳 赵凌 强 陈小斌 姜 峰
( 地震 动 力学 国家重 点 实验 室 ,中 国地 震 局地 质研 究所 ,北 京 1 0 0 0 2 9 )
摘要
2 0 1 3年岷县漳县 Ms 6 . 6地震发生时 ,位于距震中约 2 8 6 k m 外的固原地 区的两 个地 点正在实施大
地 电磁测量 ,对 这两 个测点 电磁仪器记录 到的电磁场时 间序列和邻近 固原地震 台站记录 的地震波 形进 行 了对 比分析 ,并结合岷县漳县地震震源 区的深部 电性结构特征和震 电场理论数值模拟研究等 结果,
探讨 了震 电磁信 号的激发机理 。结果表 明:大 地 电磁仪器不仅记录 到了该次地震的地震波传播过程 中
形 都有 很好 的 一致 性 ,这 是 因 为地震 波传 播 过程 中存 在 “ 地震 波驱 动 同震 电磁效 应 ” ( Ha a r t s e n等 ,1 9 9 7 ;汤 吉 等 ,2 0 1 0 ) 。岩 石物 理学 实 验表 明 ,震 电磁 信 号 与地 震 破 裂过 程 中存 在 的 晶体破 裂 效 应 、压 电效 应 等有 关 ( 刘 煜 洲等 ,1 9 9 7 ;钱 书清 等 , 1 9 9 6 ) 。不 同介 质
第 1 0卷
增刊 Leabharlann 震灾 防 御技 术 Te c h n o l o g y f o r Ea  ̄ h q u a k e Di s a s t e r P r e v e n t i o n
V o 1 . 1 0 ,S u p p 1 .
Oc t, 2 0 1 5

岷县漳县Ms6.6地震震源区地壳速度结构特征初步研究

岷县漳县Ms6.6地震震源区地壳速度结构特征初步研究
1 . 7 6 , 上 地 壳的波速 比仅 为 1 . 6 2 。据 此推 断 : 震 源 区是 坚硬 的上地 壳覆 盖 在较 软 的 中下地 壳之 上 ,
岷 县漳 县地震 破 裂有可 能是 下地 壳流的 活动 导致上 地 壳的破 裂 。 关键词: 岷县 漳县 M 6 . 6地震 ; 破裂带; 震 源 区接 收 函数 ; 地 壳速度 结构
c e i v e r f un c t i on s a l i g ne d by a z i m ut h i n di c a t e ob v i ou s h e t e r og e n e i t y be ne a t h t he Mi nxi a n s t a t i on;
李翠 芹 ,沈旭 章
( 1 . 中 国地 震 局 兰 州 地 震 研 究 所 , 甘 肃 兰 州 7 3 0 0 0 0 ; 2 . 中 国地 震 局 地 震 预 测 研 究 所 兰 州 科 技 创新 基地 , 甘 肃 兰 州 7 3 0 0 0 0 )
摘要: 利 用距 离 2 0 1 3年 岷县 漳县 地震 最近 的 固定 台站岷 县 台 2 0 0 8 ~2 0 0 9年 的远震 接 收 函数 , 确定
中 图分 类 号 : P 3 1 5 . 2 5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 ) O O 一0 8 4 4 ( 2 0 1 3 ) 0 3 —0 4 4 8 —0 6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0 8 4 4 . 2 0 1 3 . 0 3 . 0 4 4 8
了该 地震震 源 区及 临近 区域 的地 壳厚度 和 波速 比 。结果表 明 : 岷 县 台下方 地 壳速 度 结构 的横 向非

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害特征

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害特征

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害特征谢晓峰;焦德成;封德春;李世忠;邵祯;高五明【期刊名称】《防灾减灾学报》【年(卷),期】2014(30)3【摘要】A strong earthquake of M6.6 happened in Min County of gansu Province on July 22, 2013. Based on the on-site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in epicentral area, the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description of geo-hazards, such as landslide, collapse, and rural building disasters along with the intensity of Lintao-Tanchang fault. Then we analyzed the reason that why the earthquake led to so much geo-hazards and rural building disasters.%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

本文主要介绍了沿临洮-宕昌断裂带一线因地震产生的滑坡、崩塌等地震灾害特征和农居震害特征,分析和总结了震害特点及其成因,最后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总页数】4页(P30-33)【作者】谢晓峰;焦德成;封德春;李世忠;邵祯;高五明【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宁夏银川750001;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宁夏银川 750001;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宁夏银川 750001;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宁夏银川 750001;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宁夏银川 750001;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宁夏银川 7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9【相关文献】1.从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看地震台站在地震应急中的作用 [J], 陈冬柏;张璐;韩晓飞2.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害特征及其启示 [J], 王兰民;吴志坚3.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害特征及其启示 [J], 王兰民;吴志坚;4.甘肃岷县-漳县Ms6.6级地震震害特征及减灾建议 [J], 王晓刚;焦振武;陈永明5.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后岷县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 [J], 孙艳萍; 周中红; 卢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专家:甘肃定西地震震中烈度估计为八度

专家:甘肃定西地震震中烈度估计为八度

专家:甘肃定西地震震中烈度估计为八度2013年07月22日 19:22 来源:新华网原标题:专家表示:甘肃岷县、漳县地震震中烈度估计为八度新华网北京7月22日电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专家表示,22日发生在甘肃省岷县、漳县的6.6级地震位于南北地震带中的临潭—宕昌断裂上,属于这条断裂的正常活动。

地震震中烈度估计为八度,对当地将会造成较大损失。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刘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地震所处的南北地震带自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就已进入活跃期,汶川地震以及后来玉树、芦山地震的发生都显示出它的活跃度一直不减。

“具体来看,这次地震位于南北地震带中的临潭—宕昌断裂,这条断裂带历史上曾经发生过2次6级以上地震,说明它具备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能力。

”刘杰说,“1900年以来这条断裂的活动水平一直较弱,因此本次地震属于它的一次正常活动。

”刘杰解释说,汶川地震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引发了南北地震带中不同断裂带的调整运动,也让这些断裂带趋向于不稳定。

“这种效应叫做‘库伦应力触发’,今年4月份的芦山地震,还有这次甘肃地震,都是这种效应引发的。

”他说,“但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跟这次地震所处的断裂带是不同的。

从这个角度上说,他们是位于相同地震带上不同断裂带的相对独立的地震。

”刘杰同时表示,估计本次地震震中烈度达到八度,可对房屋造成严重破坏。

此外,由于地处山区,地震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根据中国地震局发布的信息,截止到22日14时,本次地震已经记录到余震405次,其中包括1次5级以上余震。

“总的来说,这次地震的余震活动是正常的。

接下来一周内预计余震仍将比较频繁,发生5级以上余震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要严加防范。

”刘杰说。

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重力分形指数异常分析

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重力分形指数异常分析

第39卷第7期2019年7月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J o u r n a l o fG e o d e s y a n dG e o d yn a m i c s V o l .39N o .7J u l y,2019收稿日期:2018-07-10第一作者简介:许康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监测及地震数据处理研究,E -m a i l :x u k s @f o x m a i l .c o m ㊂通讯作者:李英,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应急工作,E -m a i l :657148282@q q.c o m ㊂D O I :10.14075/j .j g g.2019.07.015文章编号:1671-5942(2019)07-0743-04岷县-漳县M S 6.6地震前重力分形指数异常分析许康生1 李 英1 张卫东11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市东岗西路450号,730000摘 要:以2013-07-22甘肃岷县与漳县交界的M S 6.6地震为研究对象,采用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处理兰州㊁高台2个台2011~2015年重力观测资料,试图提取这次地震前的相关重力异常信息㊂结果表明,以9.4倍的该台分形指数标准差为异常阈值,岷县-漳县地震前这2个台的重力分形指数均出现相似的异常升高过程,表明震前重力变化具有定向持续特征,显示出长程相关性,是孕震过程中物质运移㊁密度连续变化的反映,应该是与这次地震有关联的重要信息㊂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初步推测,这个异常变化可能与中下地壳乃至上地幔的物质运移有关㊂关键词:重力;去趋势波动分析;分形指数;岷县-漳县M S 6.6地震中图分类号:P 312;P 315 文献标识码:A重力变化与地壳和地幔内部的物质运移有关,而大地震的孕育和发生也伴随着地球内部物质的运移,所以提取及分析重力变化信息有助于研究大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机理㊂早在1964年日本新潟地震㊁1968年新西兰因南格华地震及1971年美国圣费尔南多地震前后都观测到重力异常变化,我国的海城地震和唐山地震前后也出现了与地震有关的重力变化[1]㊂对于近年来中国大陆发生的一些强震,也有震前重力异常的研究报告㊂如2013年的四川芦山地震,基于流动重力观测的研究结果表明,震前康定和小金出现重力负异常区,四川盆地出现重力正异常区,震中位于正㊁负异常区交汇的高梯度带上[2]㊂又如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根据西昌测网的流动观测数据,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梯级带方向由N E 向转为近E W 向的转折部位,这种重力异常变化与地壳内部介质孔隙流体的运移相关[3]㊂关于2013年岷县-漳县M S 6.6地震也有重力方面的研究㊂祝意青等[4]认为,震中位置处于N E 向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且这些异常变化是深部地下流体变化的响应㊂本研究采用距震中较近的2个台(兰州㊁高台)的重力观测资料,试图提取岷县-漳县M S 6.6地震的震前异常信息,并对重力异常的形成机理进行初步探讨㊂1 资料与资料处理去趋势波动分析(d e t e r e n d e df l u c t u a t i o na n a l ys i s ,D F A )方法最早应用于医学领域,对类似心电图信号进行分析处理,用于诊断人体的健康状态㊂和一般的分析方法相比较,其优点是可以在非稳定时序信号中检测出嵌入的长程交互作用,并避免一些外在非稳定信号的干扰[5]㊂也有学者将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应用于地电㊁地磁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分形标度异常与地震火山活动具有较好的关联性[6-8]㊂荣扬名等[9]用该方法处理201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前3个近台的地磁资料发现,特低频信号分形标度特征指标在震前25~30d 左右出现同步的异常增加,认为是与这次地震有关联的异常信息㊂刘立炜等[10]将该方法应用于祁连山断裂和海原断裂带的跨断层水准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去趋势波动分析对周围4级以上地震显示出折点异常㊂和其他领域相比,去趋势波动分析在地学领域应用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尝试将该方法应用于重力观测数据中㊂上世纪90年代,为了分析一些生理信号的分形标度特征,P e n g 等[11]提出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㊂假设得到的时间序列的数据长度为N ,将其分为k 段(或k 个盒子),数据序列为B (1),B (2),B (3), ,B (i),则累计时间序列可表示为:y (k )=ðki =1[B (i )-B a v e](1)式中,B a v e 为该段的均值㊂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9年7月F (n )=1N ðNk =1[y (k )-y n (k )]2(2)式中,n 为每段数据个数,各段的平均波动用F (n )表示㊂l o g F (n )和l o gn 对应的斜率为α,称为标度指数(分形指数),用于描述波动性特征㊂当0<α<0.5时,时间序列负相关,是一种反持久性状态;当0.5<α<1时,未来变化趋势与其历史变化趋势呈正相关,具有记忆效应和分形特征㊂选取兰州㊁高台2个台2011~2015年的重力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这2个台分别距震中约190k m 和710k m ,2个台相距约490k m ㊂数据采样率为每秒1个样点㊂首先对个别缺数进行线性内插,保证数据在时序上的完整性㊂将每天数据形成一个数据文件,采用去趋势波动分析进行处理㊂主要计算步骤为:1)本项计算确定数据最小段数为4,由于重点关注100~200s 的周期范围,每段最小数据点数为100,最大数据点数为200,并以此得到数据分段数k ;2)计算每段的去均值累加和得到一个相应序列;3)对上述序列进行多项式拟合,得到拟合曲线值;4)据此求得所有段的平均波动值F (n );5)对F (n )和n 取双对数再相除,每天得到一个分形指数(α值)㊂分形指数在时序上经过光滑处理后,结果如图1所示㊂图1 兰州台㊁高台台重力分形指数时序图F i g .1 T e m p o r a l v a r i a t i o no f g r a v i t y f r a c t a l e x po n e n t a tL a n z h o ua n dG a o t a i s t a t i o n s 2 结果与讨论如图1所示,2个台的重力分形指数的时序变化整体较为相似㊂本文还不能以确定的物理模型定量给出异常阈值,考虑到台站之间背景值的差异性,这里经验性地给出9.4倍的标准差值作为重力分形指数的异常阈值,高台台和兰州台的异常阈值分别是0.68和0.53,将该台分形指数最小值和阈值之间视为常态变化,则这2个台的常态变化分别是0.36~0.68㊁0.3~0.53㊂结果显示,在5~8月间都存在一个异常升高的过程,兰州台在2013年5月初重力分形指数上升超过阈值,大约在7月初达到峰值0.59㊂高台台重力分形指数则是从5月下旬上升超过阈值,在7月中旬达到峰值0.71,峰值出现时间略微滞后于兰州台㊂2013-07-22距离兰州约190k m 的岷县与漳县交界处发生M S 6.6地震㊂高台台和兰州台之间的距离约为490k m ,高台台距离震中约710k m ㊂在这样一个空间跨度上,2个台的重力分形指数的时序变化显示大致相似的特征,意味着这种主体变化不应是来自地壳浅部,更多地反映了地壳深部物质密度的变化㊂关于重力变化的机理,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模式进行解释㊂这些模式可概括为2种观点:1)有关区域的地壳物质受到挤压或拉伸,密度发生变化;2)外部流体的迁移引起重力变化[12-14]㊂近年来,关于青藏高原及周缘板块运动和动力学问题成为世界地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㊂虽然关于下地壳物质是否流动尚有争议[15],但不论是否存在热物质的流动,不同学科关于这一区域地下结构的研究结果还是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认识㊂滕吉文等[16]认为,汶川地震是地壳深部物质与能量强烈交换和物质相向(上㊁下)运动的结果㊂对于甘肃东南部(岷县-漳县地震的发震区域),一条经过岷县震区㊁西南-北东向展布的320k m 测线的电磁测深结果表明,震源处于上部高阻体和447第39卷第7期许康生等:岷县-漳县M S6.6地震前重力分形指数异常分析下部低阻体的陡变位置,在研究区域内中下地壳广泛存在着低阻层,深度约为10~40k m,根据剖面图推测,走向应该是北西方向㊂尽管这次地震发生机理尚不清晰,但能量的聚集和地震的发生一定与低阻层有关[17]㊂在兰州以西这一区域,一条经过古浪㊁北东19ʎ方向展布的340k m测线的电磁测深结果表明,约10~40k m深度存在北西向展布㊁成层性较好的低阻层,几条大断裂都收敛于低阻层[18]㊂由此可知,兰州以东及以西的河西地区在中下地壳存在低阻层㊂祝意青等[19]基于G P S测量和流动重力观测给出2011~2014年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面膨胀率分布及重力分布,结果显示,高台台处于面收缩率较大区域,兰州台处于面收缩率较小的区域,震中位置处于2个面收缩率峰值区之间的过渡带,也是在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上,研究范围内的重力变化是该地区深部壳㊁幔物质运移引起的重力变化效应㊂G P S测量的是地表形变程度,这3个位置之间的地表形变状态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而兰州台和高台台的重力分形指数时序图却显示出相似的变化特征㊂由此认为,本文研究得到的结果更多的是反映了地壳中下层(或者低阻层)乃至地幔的物质(或能量)运移变化㊂2个台在震前出现的重力分形指数升高意味着物质(或能量)运移引起重力持续记忆性的变化,具有越来越强的正相关特征,是对能量汇集过程的动态描述㊂这种异常的过程,应该与2013-07-22发生的岷县-漳县地震有关联㊂3结语通过对兰州㊁高台2个台2011~2015年的重力观测资料进行去趋势波动性分析,得到这2个台的重力分形指数时序图㊂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初步得到以下认识:1)2个台的重力分形指数的时序变化整体较为相似㊂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报告认为,这种重力变化更多的是反映了地壳中下层(或者低阻层)乃至地幔的物质运移变化㊂2)从2013年5月开始到7月下旬,2个台的重力分形指数异常上升,应该与岷县-漳县M S6.6地震有关联㊂本项研究得到的异常阈值为9.4倍的重力分形指数标准差是一个考虑了台站背景差异的经验性指标,是否具有普适性尚需进一步研究㊂本文是去趋势波动性分析应用于大地震前异常信息提取的初步性㊁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靠㊁有效的㊂期望后续得到大量数据及震例进行更深入㊁更广泛的研究,分形指数有望成为一个研究地震孕育和发生的标志性参量㊂参考文献[1]陈运泰,顾浩鼎,卢造勋.1975年海城地震与1976年唐山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J].地震学报,1980,2(1):21-31(C h e n Y u n t a i,G u H a o d i n g,L u Z a o x u n.V a r i a t i o n s o fG r a v i t y b e f o r ea n da f t e rt h e H a i c h e n g E a r t h q u a k e,1975a n d t h eT a n g s h a nE a r t h q u a k e,1976[J].A c t aS e i s m o l o g i c a lS i n i c a,1980,2(1):21-31)[2]祝意青,闻学泽,孙和平,等.2013年四川芦山M S7.0地震前的重力变化[J].地球物理学报,2013,56(6):1887-1894 (Z h uY i q i n g,W e nX u e z e,S u nH e p i n g,e t a l.G r a v i t y C h a n-g e s b e f o r e t h eL u s h a n,M=7.0E a r t h q u a k eo f2013[J].C h i n e s e JG e o p h y s,2013,56(6):1887-1894)[3]石磊,贾晓东,陈石,等.2014云南鲁甸6.5级地震前重力变化特征与二维反演[J].地震地质,2014,36(4):1217-1227(S h i L e i,J i aX i a o d o n g,C h e nS h i,e t a l.G r e a v i t y C h a n-g e s b e f o r e t h eL u d i a n,Y u n n a n,M S6.5E a r t h q u a k eo f2014a n d t h eT h r e e-D i m e n s i o n a l I n v e r s i o nR e s e a r c h[J].S e i m o l o-g y a n dG e o l o g y,2014,36(4):1217-1227)[4]祝意青,赵云峰,李铁明,等.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后重力场动态变化[J].地震地质,2014,36(3):667-676(Z h uY i q i n g,Z h a oY u n f e n g,L i T i e m i n g,e t a l.D y n a m i c V a r i a t i o no f G r a v i t y F i e l db e f o r ea n da f t e rt h e M i n x i a n-Z h a n g x i a n M S6.6E a r t h q u a k eo nJ u l y22,2013,G a n s u,C h i n a[J].S e i m o l o g y a n dG e o l o g y,2014,36(3):667-676)[5] E k eA,H e r m a nP,K o c s i sL,e t a l.F r a c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z a-t i o no fC o m p l e x i t y i n T e m p o r a l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S i g n a l s[J].P h y s i oM e a s,2002,23(1):R1-R38[6] T e l e s c aL,H a t t o r i K.N o n-U n i f o r mS c a l i n g B e h a v i o r i nU l-t r a-L o w-F r e q u e n c y(U L F)E a r t h q u a k e-R e l a t e d G e o m a g-n e t i c S i g n a l s[J].P h y s i c aA:S t a t i s t i c a lM e c h a n i c sa n dI t sA p p l i c a t i o n s,2007,384(2):522-528[7] T e l e s c aL,B a l a s c oM,L a p e n n aV.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 t h eT i m e-C o r r e l a t i o nP r o p e r t i e s i nS e l f-P o t e n t i a l S i g n a l sR e c o r d e d i naS e i s m i cA r e ao f I r p i n i a,S o u t h e r nI t a l y[J].C h a o s,S o l i-t o n s&F r a c t a l s,2007,32(1):199-211[8] B a l a s c oM,L a p e n n a V,R o m a n o G,e t a l.E x t r a c t i n gQ u a n t i t a t i v e D y n a m i c si n E a r t h s A p p a r e n t R e s i s t i v i t y T i m eS e r i e sb y U s i n g t h eD e t r e n d e dF l u c t u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J].P h y s i c aA:S t a t i s t i c a lM e c h a n i c s a n d I t sA p p l i c a t i o n s, 2007,374(1):380-388[9]荣扬名,王桥,丁霞,等.201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特低频地磁信号的分形标度特征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2,55(11):3709-3717(R o n g Y a n g m i n g,W a n g Q i a o,D i n g X i a,e t a l.N o n-U n if o r mS c a l i ng B eh a vi o r i nU l t r a-L o w-F r e q u e n-c y(U L F)G e o m a g n e t i c S i g n a l s P o s s i b l y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t h e2011M9.0T o h o k u E a r t h q u a k e[J].C h i n e s eJG e o p h y s, 2012,55(11):3709-3717)[10]刘立炜,李宁,史旗.D F A方法在跨断层水准资料中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5,34(2):304-306(L i uL i w e i, L iN i n g,S h i Q i.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D F A M e t h o d i n t h eL e v e i n gA c r o s s-F a u l tD a t a[J].V a l u eE n g i n e e r i n g,2015,34(2):547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9年7月304-306)[11]P e n g CK,H a v l i nS,S t a n l e y H E,e t a l.Q u a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S c a l i n g E x p o n e n t sa n d C r o s s o v e r P h e n o m e n ai n N o n s t a-t i o n a r y H e a r t b e a tT i m e S e r i e s[J].C h a o s:A n I n t e r d i s c i p l i-n a r y J o u r n a l o fN o n l i n e a r S c i e n c e,1995,5(1):82-87 [12]李鸿宇,袁桂平,王俊菲,等.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地磁总场F空间相关异常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7,39(3):551-556(L iH o n g y u,Y u a n G u i p-i n g,W a n g J u n f e i,e ta l.A n a l y s i so fS p t a t i a lC o r r e l a t i o nA n o m a l y i n t h eG e o m a g n e t i cT o t a l F i e l d F C o m p o n e n t d u r-i n g t h eG a n s uP r o v i n c eM i n x i a n-Z h a n g x i a n6.6E a r t h q u a k eo n J u l y22,2013[J].C h i n aE a r t h q u a k eE n g i n e e r i n g J o u r-n a l,2017,39(3):551-556)[13]张永志,张克实.地壳孕震过程的重力变化研究[J].地壳形变与地震,2000,20(1):9-16(Z h a n g Y o n g z h i,Z h a n g K e s h i.T h eG r a v i t y V a r i a t i o n d u r i n g t h eB r e a k i n g P r o c e s s i nE a r t hC r u s t[J].C r u s t a lD e f o r m a t i o na n dE a r t h q u a k e,2000,20(1):9-16)[14]褚庆忠,武泽,邵先杰,等.地震重力异常形成机理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J].地震工程学报,2014,36(1):201-206(C h u Q i n g z h o n g,W uZ e,S h a o X i a n j i e,e ta l.M e c h a-n i s mo fG r a v i t y A n o m a l y b e f o r eE a r t h q u a k e a n d I t sR o l e i nE a r t h q u a k eP r e d i c t i o n[J].C h i n a E a r t h q u a k e E n g i n e e r i n gJ o u r n a l,2014,36(1):201-206)[15]滕吉文,皮蛟龙,杨辉,等.汶川-映秀M S8.0地震的发震断裂带和形成的深层动力学响应[J].地球物理学报,2014,57(2):392-403(T e n g J i w e n,P iJ i a o l o n g,Y a n g H u i,e ta l.W e n c h u a n-Y i n g x i u M S8.0E a r t h q u a k eS e i s m o g e n i cF a u l t sa n dD y n a m i cR e s p o n s e[J].C h i n e s eJG e o p h y s,2014,57(2):392-403)[16]滕吉文,司芗,王谦身,等.青藏高原地球科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与理念的厘定[J].地球物理学报,2015,58(1):103-124(T e n g J i w e n,S i X i a n g,W a n g Q i a n s h e n,e t a l.C o l l a t i o na n dS t i p u l a t i o no f t h eC o r eS c i e n c eP r ob l e m s a n dT h e o r e t i-c a l C o n c e p t i n t h eG e o s c i e n c eS t ud y o n t h eT i be t a nP l a t e a u[J].C h i n e s e JG e o p h y s,2015,58(1):103-124) [17]赵凌强,詹艳,陈小斌,等.西秦岭造山带(中段)及其两侧地块深部结构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15,58(7):2460-2472(Z h a oL i n g q i a n g,Z h a nY a n,C h e nX i a o b i n,e t a l.D e e pE l e c t r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o f t h eC e n t r a l W e s tQ i n l i n g O r o g e n i cB e l t a n d B l o c k sI t sE i t h e rS i d e[J].C h i n e s eJ G e o p h y s,2015,58(7):2460-2472)[18]詹艳,赵国泽,王继军,等.1927年古浪8级大震区及其周边地块的深部电性结构[J].地球物理学报,2008,51(2):511-520(Z h a nY a n,Z h a oG u o z e,W a n g J i j u n,e t a l.D e e p E l e c t r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b e n e a t h t h eE p i c e n t r e o f t h e1927G u l a n g M8E a r t h-q u a k e a n dI t sA d j a c e n tA r e a sf r o m M a g n e t o t e l l u r i cS o u n d i n g [J].C h i n e s e JG e o p h y s,2008,51(2):511-520) [19]祝意青,梁伟锋,郝明,等.青藏高原东北缘近期重力与地壳形变综合分析与研究[J].地震地质,2017,39(4):768-779 (Z h uY i q i n g,L i a n g W e i f e n g,H a oM i n g,e t a l.T h eC o m p r e-h e n s i v eA n a l y s i s a n dR e s e a r c ho fR e c e n tG r a v i t y a n dC r u s-t a lD e f o r m a t i o ni n N o r t h e a s tE d g eo f t h eT i b e t a nP l a t e a u [J].S e i m o l o g y a n dG o l o g y,2017,39(4):768-779)T h eA n o m a l y o f F r a c t a l E x p o n e n t o nG r a v i t y b e f o r e t h eM i n x i a n-Z h a n g x i a n M S6.6E a r t h q u a k eX UK a n g s h e n g1L IY i n g1Z HA N G W e i d o n g11 L a n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e i s m o l o g y,C E A,450W e s t-D o n g g a n g R o a d,L a n z h o u7300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I n t h i s s t u d y,w e u s e g r a v i t y o b s e r v a t i o n d a t a f r o mt w o s t a t i o n s i nL a n z h o u a n dG a o t a i f r o m 2011t o2015.T h e M S6.6e a r t h q u a k e,w h i c ho c c u r r e da t t h e j u n c t i o no fM i n x i a na n dZ h a n g x i a no n J u l y22,2013,i s t a k e n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T h ed e t r e n d e d f l u c t u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m e t h o d i su s e d t o d e a lw i t h t h e c o n t i n u o u s o b s e r v a t i o nd a t a o f t h e t w o s t a t i o n s,a n d t o t r y t o e x t r a c t a n o m a l y i n f o r m a-t i o no n g r a v i t y b e f o r e t h e e a r t h q u a k e.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w i t h9.4t i m e s t h e s t a n d a r dd e v i a t i o no f t h e f r a c t a l i n d e x o f t h e s t a t i o n a s a b n o r m a l t h r e s h o l d,t h a t t h e r e i s a s i m i l a r a b n o r m a l i n c r e a s e p r o c e s s b e-f o r e t h e e a r t h q u a k e o n t h e g r a v i t y f r a c t a l i n d e x o f t h e t w o s t a t i o n s.T h i s i n d i c a t e s t h e g r a v i t y v a r i a t i o n b e f o r e t h e e a r t h q u a k e,h a s a c o n t i n u o u s f e a t u r e a n d s h o w s a l o n g-r a n g e c o r r e l a t i o n.T h i sm a y b e i m-p o r t a n t i n f o r m a t i o n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e a r t h q u a k e.T h e s t u d y o f t h i s g r a v i t y f r a c t a l e x p o n e n t i so n l yp r e-l i m i n a r y a n de x p l o r a t o r y.C o m b i n e d w i t ht h e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o fo t h e rs c h o l a r s,i t i s p r e l i m i n a r i l y s p e c u l a t e d t h a t t h i s a b n o r m a l c h a n g em a y b e r e l a t e d t o t h em a t e r i a lm i g r a t i o n i n t h em i d d l e a n d l o w e r c r u s t a n de v e n t h eu p p e rm a n t l e.K e y w o r d s:g r a v i t y;d e t r e n d e d f l u c t u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D F A);f r a c t a l e x p o n e n t;M i n x i a n-Z h a n g x i a n M S 6.6e a r t h q u a k eA b o u t t h e f i r s t a u t h o r:X U K a n g s h e n g,s e n i o r e n g i n e e r,m a j o r s i ne a r t h q u a k em o n i t o r i n g a n ds e i s m i cd a t a p r o c e s s i n g,E-m a i l:x u k s@f o x-m a i l.c o m.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L IY i n g,s e n i o r e n g i n e e r,m a j o r s i ne a r t h q u a k e e m e r g e n c y,E-m a i l:657148282@q q.c o m.647。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岷县-漳县6.6级地震概述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岷县-漳县6.6级地震概述

县 、礼 县 ,临夏 州康 乐 县 和 天 水 市 武 山 县 。
位 于烈 度 Ⅵ度 区之 外 的部分 县 区也 受 到地 震 影 响 ,造成 个 别居 民点 少 量 破 坏 _ 1 ] 。此 次 地 震共 造 成 9 5人死 亡 ,2 1 0 0多 人 受 伤 ,约 7 8
万人 受 灾 ;倒塌 、损坏 房屋 约 1 O余 万 户 ,4 o 多万 间 , 直 接经 济损 失数 十亿元 。
1 地 震 基 本 参 数
1 . 1 基 本参 数
区 6级 地 震 平 静 7 7年 后 的一 次 强 破 坏 性 地
震 。这 次地震 打破 了青 藏高 原东北 缘 长达 1 0 年之久 的 大范 围 6级 地震 平 静及 数 年尺 度 的
5 级 地震 平静 。
中国地震 台网 、甘 肃省 地 震 台 网和 美 国
组震 源机 制解 基 本相 似 ,共 同显 示 出逆 冲兼
走滑 破裂 特征 。
2 地 震 序 列
据甘 肃省 地震 台 网 目录 , 截至 2 0 1 3年 8
月2 9日8 时 ,甘 肃 岷 县 ~ 漳 县 Ms 6 . 6 地 震 共
1 2





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0 1 4年
2 0 1 3年 7月 2 2日甘 肃省 岷县一 漳县 6 . 6级 地震 概 述 *
董治平 程建武 张 博 姜 佳 佳
( 中 国地 震 局 兰 州 地 震 研 究 所 ,兰 州 7 3 0 0 0 0 )
摘 要 2 0 1 3年 7月 2 2 日,甘肃 省 岷县一 漳 县交 界发 生 6 . 6级 强震 ,这 是 继 2 0 0 3年 1 O月 2 5日甘 肃 民乐一 山丹 6 . 1级地 震 l O年 后 ,在 甘 肃省 境 内发 生 的又 一次 强 破坏 性 地

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_6级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及其特征分析

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_6级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及其特征分析

2 分析方法及数据资料
2.1 分 析 方 法 求解地震震源机制的方法很多。CAP 方法是一种体波与面波联合的反演方法,其反演
结果具有对速度模型和地壳横向变化的依赖 性 相 对 较 小 的 优 点[1,5]。国 内 外 研 究 学 者 利 用 CAP 方法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 作 ,研 [8~13] 究 结 果 充 分 证 明 了 利 用 此 方 法 可 得 到 可 靠 的 震 源机制解与准确的震源矩心深度,其核心思想是将近震宽频带波形数据分割为 Pnl和面波 部 分 ,分 别 计 算 他 们 的 理 论 地 震 图 和 实 际 观 测 波 形 的 目 标 误 差 函 数 ,在 给 定 参 数 空 间 中 进 行 网 格 搜 索 ,搜 索 出 二 者 全 局 差 异 最 小 的 震 源 机 制 解 和 震 源 矩 心 深 度 。
数 字 为 理 论 地 震 图 相 对 观 测 地 震 图 的 移 动 时 间 (s),第 二 行 数 字 为 二 者 的 相 关 系 数 (% )
由 图 2 可 以 看 出 岷 县 漳 县 6.6 级 地 震 及 5.6 级 最 大 余 震 的 震 源 机 制 的 反 演 结 果 较 为 稳 定,随震源深度的变化不是很明显,震源矩心深度在 7km 附近震源机制解的反演方差 达 到极小值,与其深度相对应的波 形 拟 合 效 果 相 当 好 (如 图 3 所 示)。反 演 结 果 显 示,6.6 级 主 震 的 最 佳 双 力 偶 解 节 面 Ⅰ 走 向 189°,倾 角 51°,滑 动 角 142°,节 面 Ⅱ 走 向 305°,倾 角 61°, 滑动角46°,矩震级 MW6.1,震源错动类型表现为以逆冲为主兼有走滑的性质。5.6级最大 余震向西北偏离主震震中,其震源类型为逆冲型,震源机制解节面 Ⅰ 走向334°,倾 角 53°, 滑动角105°,节面Ⅱ走向为130°,倾角40°,滑动角71°,矩震级 MW5.45。

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Ms 6.6级地震滑坡编录与空间分布规律分析

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Ms 6.6级地震滑坡编录与空间分布规律分析
Ab s t r a c t On J u l y 2 2,2 0 1 3, a n e a r t h q u a k e o f Ms 6 . 6 o c c u r r e d a t t h e b o r d e r a r e a b e t w e e n Mi n x i a n a n d Z h a n g x i a n
制因子与地震控制 因子 的关 系统计。结果表明岷县漳县地震 滑坡 受地 形因子的控制作用较小 ;受地层岩性 的控制 作用较 大。
其中 1 4 0 1 处滑坡 ( 占总滑坡的 6 0 . 1 3 %) 分 布在 下伏 基岩为古近系下 统地层 ( E ) 砾岩与砂 岩 的区域 内 , 其 中滑坡 密度是 所有 地层分类 中最高 的 , 达到 2 2 . 7 8 个・ k m~。地震滑坡与 P G A的统计关 系并不 明显 。地震 滑坡 主要集 中在一个 与发震断 层走 向
s c a l e s o i l a v a l a n c he s,a n d s o i l l a t e r a l s p r e a ds .I n t h i s p a pe r,a n i n v e n t o r y o f l a n ds l i d e s t r i g g e r e d b y t h e e a thq r u a k e i s c o mp i l e d b a s e d o n pa ti r a l f ie l d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 a n d v i s u a l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o f h i g h — r e s o l u t i o n s a t e l l i t e i ma g e s .

甘肃岷县-漳县Ms6.6级地震震害特征及减灾建议

甘肃岷县-漳县Ms6.6级地震震害特征及减灾建议

甘肃岷县-漳县Ms6.6级地震震害特征及减灾建议王晓刚;焦振武;陈永明【摘要】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在甘肃省东南部岷县、漳县交界处发生了6.6级地震,地震造成9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75.88亿元,创本世纪国内中强地震之最.在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论述本次地震灾害具有土坯房和土木结构房屋受破坏极为严重、房屋破坏受地形地貌条件影响较大和地震地质灾害严重等特征.并提出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减少后续损失;提高重建和新建住房质量,减少人员及财产的损失;科学选址,加强村寨聚落防灾能力等震后应急与重建工作中的减灾建议,为防震减灾服务.【期刊名称】《甘肃科技》【年(卷),期】2016(032)006【总页数】6页(P31-36)【关键词】岷县-漳县地震;灾害特征;减灾建议【作者】王晓刚;焦振武;陈永明【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地震局,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兰州市地震局,甘肃兰州730000;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在甘肃省东南部岷县、漳县交界处发生了6.6级地震,它是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后,甘东南地区遭受的又一次强烈地震,也是继1954年2月11日山丹7.25级地震、1954年7月31日民勤7级地震以来,近60年来甘肃省发生的最大地震。

地震使甘东南定西市岷县、漳县、临洮县、渭源县、陇西县,甘南州临潭县、卓尼县、迭部县、舟曲县,陇南市宕昌县、礼县,临夏州康乐县和天水市武山县等13个县严重受灾。

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达175.88亿元。

地震发生后,笔者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先后抵达漳县、岷县、康县、武都区和通渭县,参与了极震区(Ⅷ度区)、Ⅶ度区、Ⅵ度区,乃至Ⅵ度区以外的地震灾害调查和地震烈度评定工作。

在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本文讨论本次地震的震害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减灾建议。

1.1 地震基本参数发震时刻: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微观震中:北纬34.5°,东经104.2°;震级:Ms6.6级;地点:甘肃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震源深度:20km;震中烈度:Ⅷ度。

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源机制解

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源机制解

Ab s t r a c t : Th e Chi n e s e s e i s mo l o g i c a l s t a t i on ne t d e t e r mi n e d t ha t a n Ms 6. 6 e a r t h qu a k e oc c u r r e d o n
l a r g e s t ,wi t h ma g n i t u d e o f 5 . 6 ,o c c u r r e d a t 9: 1 2 o n J u l y 2 2 .Th i s e a r t h q u a k e c a u s e d h e a v y c a s h —
1cap方法简介cap方法详见文献57将宽频带地震记录分成pnl和面波两个部分进行反演并允许他们相对浮动在适当的时间变化范围内搜索出合成地震图和观测地震图全局差异最小的震源机制解它的一大优势是反演结果对速度模型和地壳横向变化的依赖性相对较小56国内的一些研究结果510充分证明了cap方法在震源机制解与地震矩心深度研究方面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_ 厂 0 r Re s o u r c e s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 C h i n e s e Ac a d e my o f S c i e n c e s , L a n z h o u 。 G a n s u 7 3 0 0 0 0 ,C h i n a )
Fo c a l Me c ha n i s m o f t h e M i nx i a n- - Zha n g x i a n M s 6 . 6 Ea r t hq u a ke
LI Xi a o — f e n g ,P EI Hu i — j u a n ,XU Hu i ,Z HANG Hu i

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地震活动能量场分析

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地震活动能量场分析

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地震活动能量场分析罗国富;曾宪伟;马禾青;杨明芝【期刊名称】《地震工程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摘要】运用随机函数理论将地震释放能量作为地震活动场的基本要素,采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系统研究了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震中区域地震活动能量场的时空特征。

结果表明:地震前能量场的前4个主要特征值对应的典型能量场时间因子出现明显上升变化,可能是中短期时间异常特征;而主要典型场的空间等值线形成局部能量高值异常危险区,可能是中短期空间异常特征。

最后分析不同时间段研究区域均值能量场空间变化图像,显示出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震中确实存在长期的能量场高值危险区背景,短期的能量场均值异常显著变化;宁夏南部及邻区也存在长期的能量场高值危险区背景,只是短期的能量场均值异常不明显,未来几年或稍长时间也存在发生强震的可能。

%The Minxian-Zhangxian MS 6.6 earthquake that occurred on Jul.22,2013 is of great interest to the earthquake research community.In this paper,we describe the data we obtained for energy released by earthquakes and use the data to represent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seismic en-ergy field.Then,we discuss the spatiotemporal features of the regional seismic activity by the ran-dom function theory and the method of natural perpendicular function before 2013.The time weight factors of the typical energy field indicate that the energy field was increasing in this re-gion.The factors corresponded to the four key eigenvalues of the energy field before the Minxian-Zhangxian MS6.6 earthquake.The spatial image of the key typical fields showed a danger zone having an abnormally high value relative to local energy,which may be the medium-short-time ab-normal.After analyzing the mean spatial image of the energy field in recent years,indications are that the Minxian-Zhangxian MS 6.6 earthquake occurred in a high release zone of energy field, which may be the medium-short-space abnormal.Finally,after analyzing the mean energy field of the image of different time periods and different study areas,we found that high values of the long-time energy field existed before the earthquake.Several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including that the zone of high values may be the danger zone,mean value of short-time energy field is sig-nificantly abnormal,and,furthermore,there is along-time high value danger region of seismic en-ergy field in the south of the Ningxia area.Although the mean abnormal of short-time seismic en-ergy field is non-notable,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re may be a strong earthquake in the region the next few years.Additionally,we analyzed the seismic energy field in the epicenter region of the Minxian-Zhangxian MS 6.6 earthquake.Ou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re were different dis-tinct changes of four time factors of typical seismic energy fields from Sep.to Nov.2011,Aug.to Nov.2012,and Apr.to July 2013.In other words,a medium-short abnorm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seismic energy field existed two years before the earthquake on July 22,2013.Secondly,by analy-zing the spatial contours of the two main seismic energy fields of the July 22,2013 earthquake our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a danger area of high value abnormal of seismic energy field existed near the Minxian andZhangxian in the preceding five years.The danger area may have coincided with the spatial anomaly of the July 22,2013 earthquake.Thirdly,by analyzing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contours of the seismic energy field over different time periods,we concluded that there were spatial medium-short high value abnormal regions of earthquake energyat different times and for different epicenter areas before the July 22,2013 earthquake.Furthermore,strong earthquake danger may exist near several faults including the Lixian-Luojiapu fault and Diebu-Bailongjiang fault inthe region of south-east of Gansu province,Xiangshan-Tianjingshan fault, Haiyuan fault,and Liupan mountain fault in the south ofNingxia.Fourthly,we can analyze time-space information for abnormal earthquake activity using the method of natural orthogonal func-tion.This type of analysis may help to forecast a strong earthquake or medium-strong earthquake, in a strong earthquake danger area.【总页数】6页(P314-319)【作者】罗国富;曾宪伟;马禾青;杨明芝【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宁夏银川750001;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宁夏银川 750001;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宁夏银川 750001;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宁夏银川 7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53【相关文献】1.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地震活动能量场分析 [J], 罗国富;曾宪伟;马禾青;杨明芝;2.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变化特征分析 [J], 刘春;邱玉荣;王莹;呼楠3.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后岷县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 [J], 孙艳萍; 周中红; 卢嘉4.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地磁日变化异常及机理分析 [J], 李军辉;姜楚峰;冯志生;何康;郑海刚5.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地磁日变化异常及机理分析 [J], 李军辉;姜楚峰;冯志生;何康;郑海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纵、横波震源谱参数研究波速比———以岷县—漳县MS6.6地震为例

利用纵、横波震源谱参数研究波速比———以岷县—漳县MS6.6地震为例
2019

08

25
基金项目: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科研三结合课题(
3JHG
201901078)
第一作者简介:陈丽娟(
1988- ),四川邻水人,主要从事数字地震学研究.EGma
i
l:
517133638@qq.
c
om.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小地震的拐角频 率 比 值 和 零 频 极 限 比 值,分 析 两
频率比值不只与波 速 比 有 关,但 其 随 时 间 变 化 可 以
种震源谱参数得到的“波速比”在岷县地震前后时空
间接反映孕震区介 质 物 理 性 质 随 时 间 的 相 对 变 化.
异常变化特征.
国内已有震例研究结果 表 明,
P 波、
owva
l
ueanoma
l
i
e
sappe
a
r
edne
a
rt
he
yr
yt
ep
i
c
en
t
e
ro
fMi
nx
i
ane
a
r
t
hquakebe
f
o
r
et
hee
a
r
t
hquake,andt
hewaveve
l
oc
i
t
a
t
i
one
a
rt
heep
i

yr
c
en
t
e
rr
eboundeda
f
t
e
rt
hem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