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函数的图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 第1课时 函数的图象教案与反思
19.1.2 函数的图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1课时函数的图象1.理解函数图象的意义;(重点)2.能够结合实际情境,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并处理信息.(难点)一、情境导入在太阳和月球引力的影响下,海水定时涨落的现象称为潮汐.如图是我国某港某天0时到24时的实时潮汐图.图中的平滑曲线,如实记录了当天每一时刻的潮位,揭示了这一天里潮位y(m)与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本节课我们就研究函数图象.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函数的图象【类型一】函数图象的意义下列各图给出了变量x与y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y是x的函数的是( )解析:∵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选项A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两个值,故A错误;选项B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两个值,故B错误;选项C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两个值,故C错误;选项D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故D正确.故选D.方法总结:对于函数概念的理解:①有两个变量;②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另一个变量的数值的变化而发生变化;③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值有且只有一个值与之对应.【类型二】判断函数的大致图象3月20日,小彬全家开车前往铜梁看油菜花,车刚离开家时,由于车流量大,行进非常缓慢,十几分钟后,汽车终于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大约三十分钟后,汽车顺利到达铜梁收费站,停车交费后,汽车驶入通畅的城市道路,二十多分钟后顺利到达了油菜花基地,在以上描述中,汽车行驶的路程s(千米)与所经历的时间t(分钟)之间的大致函数图象是( )解析:行进缓慢,路程增加较慢;在高速路上行驶,路程迅速增加;停车交费,路程不变;驶入通畅的城市道路,路程增加但增加的比高速路上慢,故B符合题意.故选B.方法总结:此类题目,理解题意是解题关键,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及生活实际判断图象各阶段的变化情况和特征.【类型三由函数图象判断容器的形状下雨时在室外放置一个无盖的容器,如果雨水均匀地落入容器,容器水面高度h与时间t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那么这个容器的形状可能是( )解析:根据图象可以得到,杯中水的高度h随注水时间t的增大而增大,而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小.则杯子应该是越向上开口越大.故杯子的形状可能是B.故选B.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要在读懂题意的前提下,结合图象分析问题并注意一些细节的描述,如在某段时间内的函数值的增减情况、变化趋势等.究点二:函数图象的应用【类型一】从函数图象上获取信息小明骑单车上学,当他骑了一段时,想起要买某本书,于是又折回到刚经过的新华书店,买到书后继续去学校,以下是他本次所用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2)小明在书店停留了多少分钟?(3)本次上学途中,小明一共行驶了多米?一共用了多少分钟?(4)我们认为骑单车的度超过300米/分就超越了安全限度.问:在整个上学的途中哪个时间段明骑车速度最快,速度在安全限度内吗?解析:根据图象进行分析即可.解:(1)根据图象,学校的纵坐标为1500,小明家的纵坐标为0,故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米;(2)根据题意,小明在书店停的时间为从8分钟到1分钟,故小明在书店停留了4分钟;(3)一行驶的总路程为120+(1200-600)+(1500-600)=1200+600+900=2700(米);共用了14分钟;(4)由图象可知:0~6分钟时,平均速度为12006=200(米/分);6~8分钟时,平均速度为1200-6008-6=300(米/分);12~14钟时,平均速度为=450(米/分).所以,12~14分钟时小明骑车速度最快,不在安全限度内.方法总结:解读图象反映的信息,关键是理解横轴和纵轴表示的实际意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类型二】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P 为正方形边上一动点,运动路线是A →B →C →D →A ,设P 点经过的路程为x ,以点A ,P ,B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是y ,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应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是( )解析:当点P 由点A 向点B 运动,即0≤x ≤4时,y 的值为0;当点P 在BC 上运动,即4<x ≤8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点P 在CD 上运动,即8<x ≤12时,y 不变;当点P 在DA 上运动,即12<x ≤16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故选B.方法总结:解决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问题关键是发现y 随x 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三、板书设计1.函数图象的意义2.函数图象的应用本课设计的学习内容都是学生所熟知的事情,情景导入是由实例入手,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通过一些现实生活中用图象来反映的问题实例,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学生如何观察分析图象,学会观察图象的一般步骤,利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获得图象所传达的信息,逐步熟悉图象语言.【素材积累】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迈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图象信息)优秀教学案例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一次函数图象的探究,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具体实例中提炼出一般性规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掌握一次函数的表示方法,能够准确地识别一次函数的图象。
2.学会运用一次函数图象分析实际问题,掌握一次函数图象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运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线性方程和不等式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4.学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图形计算器、电脑软件等,绘制一次函数图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图象信息)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一次函数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具体的函数概念,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函数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特别是图象信息部分,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图象直观地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一次函数图象信息的抽象性,学生往往难以把握其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为此,本教学案例将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引导学生探究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及其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一次函数图象信息的内涵和应用。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4.3《一次函数的图象》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一次函数图象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通过描点法绘制一次函数的图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4.3《一次函数的图象》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第三节《一次函数的图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的定义,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
2.学会使用描点法绘制一次函数的图象;
3.掌握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分析一次函数图象的增减性;
4.加强课后辅导,对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尤其是斜率k和截距b对图象的影响;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一次函数图象进行分析和解决。
举例解释:
(1)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斜率k和截距b对一次函数图象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动态演示或实物举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k、b值变化时图象的动态变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难以将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图象进行分析。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提取关键信息,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一次函数图象进行问题求解。
4.能够运用一次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探索一次函数图象的绘制方法,理解图象与系数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与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够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想象并绘制出相应的图象,加强对一次函数图象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2.2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会安排一些课堂练习。这些练习将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应用题,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并在完成后进行小组内或全班性的交流。
我会挑选一些典型的错误或难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澄清疑惑,并强调解题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这些练习,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解题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2.2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
1.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一次函数。
2.学会通过描点法绘制一次函数的图象,并能够识别图象的基本特征。
3.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包括斜率k的正负对图象的影响,以及截距b的几何意义。
4.探究题: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下节课分享你们的发现:
(1)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那么斜率k和截距b对这条直线的位置有什么影响?
(2)如果两个一次函数的斜率相同,但截距不同,它们的图象会有什么关系?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注意书写规范,保持作业整洁。
2.对于提高题和应用题,请同学们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解题过程,以加深对一次函数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都会得到一个或几个实际问题,要求他们利用一次函数的知识来解决。例如,“一辆汽车以固定速度行驶,行驶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请用一次函数来描述。”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倾听他人的意见。我会巡回指导,帮助解决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应用。
初中函数图像优质课教案
初中函数图像优质课教案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学会用描点法、解析法画出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3.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函数模型。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发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点。
2. 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析函数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函数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3.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4. 用描点法、解析法画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5. 实际问题中的函数模型选择。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讲解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函数图像的特点。
3. 实践:让学生动手用描点法、解析法画出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应用: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函数模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通过总结,使学生对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发展。
4.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品质和合作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函数概念、性质和图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函数模型的能力。
4. 学生自评、互评和他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3《函数的图象》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3《函数的图象》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函数的图象》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3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概念、性质以及函数的表示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函数的图象是函数的一种形象表示,通过函数的图象可以直观地了解函数的性质和特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函数图象的性质、函数图象的画法以及函数图象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于函数的表示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函数图象的画法和性质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函数图象的应用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图象的性质,能够识别和描述函数图象的特点。
2.学会函数图象的画法,能够独立地画出给定函数的图象。
3.掌握函数图象的应用,能够通过函数图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图象的性质的理解和描述。
2.函数图象的画法的掌握。
3.函数图象的应用的熟练程度。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函数图象的性质和画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
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问题:你们听说过函数图象吗?函数图象有什么作用呢?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呈现函数图象的性质和画法。
性质:函数图象有四个基本特点,分别是单调性、连续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画法:函数图象的画法有三种,分别是描点法、连线法和变换法。
八年级数学上册 一次函数的图象(第一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精品教案】
一次函数的图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共两课时,第1课时本节交代了函数图象的概念和作图的一般步骤,目的是为后继学习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作必要的知识准备。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心理特点,这节课采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自学、思考并展开讨论,使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验揭示规律,发现真理的乐趣,从而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总结作一次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能熟练作出一次函数图像.2.总结归纳出一次函数的性质———k>0或k<0时图像变化的情况.过程与方法经历作图过程,归纳总结作作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发展总结概括能力,培养数形结合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三、教学重点1.能熟练地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2.归纳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3.理解一次函数的代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四、教学难点理解一次函数的代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五、教学方法讲、议结合法.六、教具准备投影片两张:第一张:补充练习(§6.3.1 A );第二张:补充练习(§6.3.1 B).七、教学过程Ⅰ.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及正比例函数的概念,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并能根据已知信息列出x 与y 的函数关系式,本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Ⅱ.讲授新课 一、函数图象的概念[师]要研究一次函数的图象,首先应知道什么叫图象?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 与对应的因变量y 的值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graph ). 假设在代数表达式y =2x 中,自变量x 取1时,对应的因变量y =2,则我们可在直角坐标系内或描出表示(1,2)的点,再给x 的另一个值,对应又一个y ,又可知直角坐标系内描出一个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该函数y =2x 的图象.由此看来,函数图象是满足函数表达式的所有点的集合.那么应如何作函数的图象呢? 二、作一次函数的图象 [例1]作出一次函数y =21x +1的图象. [师]根据图象的定义,需要先找点.所以要先列表,找满足条件的点,再描点,连线. 解:列表描点:以表中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 连线:把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得到y =21x +1的图象如下,它是一条直线.[师]从刚才我们作图的情况来总结一下,作一次函数的图象有哪些步骤呢?[生]①列表;②描点;③连线.三、做一做(1)作出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2)在所作的图象上取几个点,找出它们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并验证它们是否满足关系式y=-2x+5.[生]列表描点:以表中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连线:把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得到y=-2x+5的图象,它是一条直线.图象如下:在图象上找点A(3,-1),B(4,-3)当x=3时,y=-2×3+5=-1.当x=4时,y=-2×4+5=-3.∴(3,-1),(4,-3)满足关系式y=-2x+5.四、议一议(1)满足关系式y=-2x+5的x、y所对应的点(x,y)都在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上吗?(2)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上的点(x,y)都满足关系式y=-2x+5吗?(3)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有什么特点?[师]请大家分组讨论,然后回答.[生]满足关系式y=-2x+5的x,y所对应的点(x,y)都在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上.(2)一次函数y =-2x +5的图象上的点(x ,y )都满足关系式y =-2x +5.[师]由此看来,满足函数关系式y =-2x +5的x ,y 所对应的点(x ,y )都在一次函数y = -2x +5的图象上;反过来,一次函数y =-2x +5的图象上的点(x ,y )都满足关系式y =-2x +5.所以,一次函数的代数表达式与图象是一一对应的.即满足一次函数的代数表达式的点在图象上,图象上的每一点的横坐标x ,纵坐标y 都满足一次函数的代数表达式.(3)[生]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师]非常正确.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由直线的公理可知: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作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确定两个点,再过这两个点作直线就可以了,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也称为直线y =kx +b .Ⅲ.课堂练习 分别作出一次函数y =31x 与y =-3x +9的图象. [师]根据刚才的讨论可知,我们在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确定两个点就可以了. [生]作函数y =31x 的图象时,找点(3,1),(6,2)图象如下.作函数y =-3x +9的图象时,找点(1,6),(2,3) 图象如下:补充练习投影片(§6.3.1A )[生](1)作一次函数y =-x +21的图象时,取点(0, 21)和(1,-21),然后过这两点作直线即可.图象如下:(2)在图象上取点A (23,-1),B (-1,23) 当x =23时,y =-23+ 21=-1 当x =-1时,y =1+21=23∴A 、B 两点的坐标都满足关系式y =-x +21. 投影片(§6.3.1 B )[生]解:(1)作一次函数y =4x +3的图象时,找点(0,3),(1,7),然后过这两点作直线即可.图象如下:(2)当x =0时,y =4×0+3=3; 当x =-1时,y =4×(-1)+3=-1; 当x =21时,y =4×21+3=5; 当x =1时,y =4×1+3=7; 当x =-23时,y =4×(-23)+3=-3. ∴每对数都满足关系式y =4x +3.由前面的议一议可知,以这些数对为坐标的点在所作的函数图象上. Ⅳ.课时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函数图象的概念;2.作一次函数图象的步骤以及熟练地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并能验证某些数对是否在函数图象上.3.明确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因此在作一次函数的图象时,不需要列表,只要确定两点就可以了.Ⅴ.课后作业 习题6.3 Ⅵ.活动与探究1.已知函数y =(m -2)x 552+-m m+m -4,问当m 为何值时,它是一次函数?解: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有⎩⎨⎧≠-=+-021552m m m解得⎩⎨⎧≠==241m m m 或∴m =1或m =42.如果y +3与x +2成正比例,且x =3时,y =7. ①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求当x =-1时,y 的值; ③求当y =0时,x 的值.分析:①y +3与x +2成正比例,就是y +3=k ·(x +2),根据x =3时,y =7,求k 的值,从而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把x =-1代入所求函数关系式,求出y 的值. ③把y =0代入函数关系式,求出x 的值. 解:①∵y +3与x +2成正比例 ∴y +3=k (x +2)把x =3,y =7代入得:7+3=k (3+2) ∴k =2,∴y =2x +1②把x =-1代入y =2x +1中,得y =-2+1=-1③把y =0代入y =2x +1中,得 0=2x +1,∴x =-21. 说明:若y 与x 成一次函数关系式,那么函数关系式要写成y =kx +b (k ≠0)的形式. 3.如果y =mx 82-m是正比例函数,而且对于它的每一组非零的对应值(x ,y )有xy <0,求m 的值.分析:按正比例函数y =kx (k ≠0)中对于k 及x 的指数的要求决定m 的值. 解:根据题意得,y =mx 82-m 是正比例函数,故有:m 2-8=1且m ≠0即m =3或m =-3又∵xy <0,∴x ,y 是异号.∴m =xy<0 ∴m =3不合题意,舍去. ∴m =-3.常见错误:忽略m ≠0的要求,在解题过程不写这一条件. 4.已知y +b 与x +a (a ,b 是常数)成正比例. 求证:y 是x 的一次函数.分析:由y +b 与x +a 成正比例,设立解析式,分析此解析式为x 的一次函数. 解:∵y +b 与x +a 成正比例 ∴可设y +b =k (x +a )(k ≠0) 整理,得y =kx +ka -b =kx +(ka -b ) ∵k ,a ,b 都是常数. ∴ka -b 也是常数. 又∵k ≠0∴y 是x 的一次函数.常见错误:整理得到y =kx +ka -b 时不会把ka -b 看作一个整式.说明:在叙述函数的,一定要说清楚谁是谁的什么名称函数,否则容易发生混淆现象.如本题中,y +b 是x +a 的正比例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同时,y 是x 的一次函数的说法也是正确的.八、板书设计。
19.1.2 函数的图象教案-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19.1.2函数的图象【课标内容】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函数,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通过用函数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基本的思想和模式方式。
3.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函数的图象》。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函数三种表示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学情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且初二的学生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
【教学目标】1.掌握用描点法画出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能根据函数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获取函数的性质..2.全面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进一步了解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表示函数.【教学重点】会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并能利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应用.【教学方法】五步教学法、引导探究法【课前准备】教学中出示的教学插图和例题.【课时设置二课时【教学过程】一、预学自检互助点拨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问题:正方形的边长x与面积S的函数关系是什么?其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计算并填写下表:x00.5 11.522.533.54S学生计算发现:函数关系式为S=x2,因为x代表正方形的边长,所以自变量x>0,将每个x的值代入函数关系式即可求出对应的S值.教师启发:好!如果我们在直角坐标系中,将你所填表格中的自变量x及对应的函数值S当作一个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即可在坐标系中得到一些点.大家思考一下,表示x与S的对应关系的点有多少个?如果全在坐标纸中描出的话是什么样子?可以讨论一下,然后发表你们的看法,建议大家不妨动手画画看.学生在坐标纸中尝试描点,发现:这样的点有无数个,如果全描出来太麻烦,也不可能.我们只能描出其中一部分,然后想象出其他点的位置,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教师点评:很好!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幅表示S与x关系的图.图中每个点都代表x的值与S的值的一种对应关系.如点(2,4)表示x=2时S=4.归纳总结: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上图中的曲线即为函数S=x2(x>0)的图象.思路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5页,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画函数S=x2(x>0)的图象.第一步:列表x00.5 11.522.53 …S…第二步:描点:以x的值为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第三步:连线:按照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从左到右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注意:原点要排除(为什么),从所画的图象上可以看出,曲线从左向右,即当x由小变大时,S随x的增大而.归纳: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教师观察学生画图情况, 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归纳.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上图中的曲线即为函数S=x2(x>0)的图象.2.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思路一要做一个面积为12 m2的长方形小花坛,该花坛的一边长为x m,周长为y m.(1)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吗?如果是,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能求出这个问题的函数解析式吗?(3)当x的值分别为1,2,3,4,5,6 时,请列表表示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4)能画出函数的图象吗?师生分析,共同完成解答.(1)由于面积一定的长方形,当一条边长为x m时,另一条边长可以用x表示出来,那么长方形的周长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由函数的定义可知,y是x的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2)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另一条边长为 m,周长为y=2x+m.(3)列表:x/m 1 2 3 4 5 614.y/m 26 16 14 14168(4)描点,连线,如图所示.归纳总结: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第三步: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设计意图]根据函数图象的画法,让学生充分体会图象的作法和步骤.思路二[过渡语]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如何画函数图象画y=(x>0)的图象:第一步:列表:x… 1 1.2 3 4 5 6 …5y=(x>0) ……第二步:描点:以x的值为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第三步:连线:按照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从左到右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观察:从所画的图象上可以看出,曲线从左向右,即当x由小变大时,y随x的增大而.学生画图后,同桌交流,并与教材78页对照检查是否相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象,曲线从左向右下降,即当x由小到大时,y=(x>0)随之减小.你能总结下用描点法画图的步骤吗?学生总结后,阅读教材79页内容.[知识拓展]画实际问题的图象时,必须先考虑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时为了表达的方便,建立直角坐标系时,横轴和纵轴上的单位长度可以取得不一致.二、合作互学探究新知(教材例3)在下列式子中,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有唯一的对应值,即y是x的函数.画出这些函数的图象:(1)y=x+0.5;(2)y=(x>0).解:(1)从式子y=x+0.5可以看出,x取任意实数时这个式子都有意义,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从x的取值范围中选取一些数值,算出y的对应值,列表(计算并填写表中空格).x…-3 -2 -1 0 1 2 3 …-0.y…0.5 1.5 2.5 …5根据表中数值描点(x,y),并用平滑曲线连接这些点.从函数图象可以看出,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即当x由小变大时,y=x+0.5随之增大.(2)y=(x>0).列表(计算并填写表中空格).x…0.5 11.522.533.54 5 6 …y… 6 3 21.5…根据表中数值描点(x,y),并用平滑曲线连接这些点.(补充) 王强在电脑上进行高尔夫球的模拟练习,在某处按函数关系式y=-x2+x击球,球正好进洞.其中,y(m)是球的飞行高度,x(m)是球飞出的水平距离.(1)试画出高尔夫球飞行的路线;(2)从图象上看,高尔夫球的最大飞行高度是多少?球的起点与洞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解析〕(1)高尔夫球飞行的路线,也就是函数y=-x2+x的图象,用描点法画出图象.在列表时要注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因为x是球飞出的水平距离,所以x不能取负数.在建立直角坐标系时,横轴(x轴)表示球飞出的水平距离,纵轴(y轴)表示球的飞行高度.(2)高尔夫球的最大飞行高度就是图象上最高点对应的y值(如图点P),球的起点与球进洞点是球飞出的水平距离最小值的点和最大值的点,如图点O 和点A,点O和点A横坐标差的绝对值就是球的起点与洞之间的距离.解:(1)列表如下:x0 1 2 3 4 5 6 7 8y01.4 2.433.232.41.4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连线,便可得到这个函数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2)高尔夫球的最大飞行高度是3.2 m,球的起点与洞之间的距离是8 m.(教材例2)如图(1)所示,小明家、食堂、图书馆在同一条直线上.小明从家去食堂吃早餐,接着去图书馆读报,然后回家.图(2)反映了这个过程中,小明离家的距离y与时间x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食堂离小明家多远?小明从家到食堂用了多少时间?(2)小明吃早餐用了多少时间?(3)食堂离图书馆多远?小明从食堂到图书馆用了多少时间?(4)小明读报用了多少时间?(5)图书馆离小明家多远?小明从图书馆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小明离家的距离y是时间x的函数.由图象中有两段平行于x轴的线段可知,小明离家后有两段时间先后停留在食堂与图书馆里.解:(1)由纵坐标看出,食堂离小明家0.6 km;由横坐标看出,小明从家到食堂用了8 min.(2)由横坐标看出,25-8=17,小明吃早餐用了17 min.(3)由纵坐标看出,0.8-0.6=0.2,食堂离图书馆0.2 km;由横坐标看出,28-25=3,小明从食堂到图书馆用了3 min.(4)由横坐标看出,58-28=30,小明读报用了30 min.(5)由纵坐标看出,图书馆离小明家0.8 km;由横坐标看出,68-58=10,小明从图书馆回家用了10 min,由此算出平均速度是0.08 km/min.[归纳总结]在观察实际问题的图象时,先从两坐标轴表示的实际意义得到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然后观察图形,分析两变量的相互关系,结合题意寻找对应的现实情境.三、自我检测成果展示1.在某次试验中,测得两个变量m与v之间的4组对应数据如下表:m 1 2 3 4v0.01 2.98.0315.1则m与v之间的关系最接近于下列各关系中的()A.v=2m-2B.v=m2-1C.v=3m-3D.v=m+1解析:将试验中的数据依次代入A,B,C,D四个关系式中检验.故选B.2.甲、乙两人以相同路线前往距离单位10千米的培训中心参加学习.图中l甲、l乙分别表示甲、乙两人前往目的地所走的路程s(千米)与时间t(分钟)的函数关系.以下说法:①乙比甲提前12分钟到达;②甲的平均速度为15千米/时;③乙走了8千米后遇到甲;④乙出发6分钟后追上甲.其中正确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解析:根据图象可以看出乙比甲晚出发18分钟,但比甲早到12分钟,①正确;甲的平均速度是10÷=15(千米/时),②正确;乙的平均速度是10÷=60(千米/时),设甲出发x小时后与乙相遇,则15x=60x-,解得x=,×60=24(分钟),故乙出发24-18=6(分钟)后追上甲,④正确;相遇时,乙走了60×-=6(千米),③错误.故正确的有①②④,共3个.故选B.3.1~6个月的婴儿生长发育得非常快,他们的体重y(克)和月龄x(月)之间的关系可以用y=a+700x表示,其中a是婴儿出生时的体重.若一个婴儿出生时的体重是4000克,请用表格表示在1~6个月内,这个婴儿的体重y与x之间的关系:月龄/1 2 3 4 5 6月体重/克解析:由题意知函数关系式是y=4000+700x,然后把x的值分别代入即可求y的值.答案:月龄/月1 2 3 4 5 6体重/克4705406106807508204.已知矩形的周长是8 cm,设一边长为x cm,与其相邻的一边长为y cm.(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在图中作出函数的图象.解:(1)∵矩形的周长是8 cm,∴2x+2y=8,∴y=4-x,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0<x<4. (2)所作函数图象如图所示.5.小明从家里出发,外出散步,到一个公共阅报栏前看了一会报后,继续散步了一段时间,然后回家.下面的图描述了小明在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米)与散步所用时间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请你由图具体说明小明散步的情况.解析:从图中可发现函数图象分成四段,因此说明小明散步的情况应分成四个阶段.线段OA:O点的坐标是(0,0),因此O点表示小明这时从家里出发,然后随着t值的增大,s值也逐渐增大(散步所用时间越长,离家的距离越大),最后到达A点,A点的坐标是(3,250),说明小明走了约3分钟到达离家250米处的一个阅报栏.线段AB:观察这一段图象可发现t值在增大而s值保持不变(小明这段时间离家的距离没有改变),B点横坐标是8,说明小明在阅报栏前看了5分钟报.线段BC:观察这一段图象可发现随着t值的增大,s值又逐渐增大,最后到达C 点,C点的坐标是(10,450),说明小明看了5分钟报后,又向前走了2分钟,到达离家450米处.线段CD:观察这一段图象可发现随着t值的增大,而s值逐渐减小(10分钟后散步所用时间越长,离家的距离越小),说明小明在返回,最后到达D点,D点的纵坐标是0,表示小明已到家.这一段图象说明从离家450米处返回到家小明走了6分钟.解:小明先走了约3分钟,到达离家250米处的一个阅报栏前看了5分钟报,又向前走了2分钟,到达离家450米处返回,走了6分钟到家.四、应用提升挑战自我.设甲、乙两车在同一直线公路上匀速行驶,开始甲车在乙车的前面,当乙车追上甲车后,两车停下来,把乙车的货物转给甲车,然后甲车继续前行,乙车向原地返回.设x秒后两车间的距离为y米,y关于x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米/秒.五、经验总结反思收获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写出来(设计思路:师生共同回忆所学内容,共同小结,渐渐补充.充分利用学案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新的知识,能够灵活的运用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在学习后进行适当总结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内容.)【板书设计】1.函数图象2.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3.例题讲解【备课反思】根据新课标的评价理念,教师在课堂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探索方式、表达方式和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应关注的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水平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对以前学过的“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回顾与思考,力求提供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第二课时一、预学自检互助点拨问题1有根弹簧原长10 cm,每挂1kg重物,弹簧伸长0.5 cm,设所挂的重物为m kg,受力后弹簧的长度为l cm,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表:3.m/kg 0 1 2 3…5l/ cm受力后弹簧的长度l是所挂重物m的函数吗?问题2有一辆出租车,前3公里内的起步价为8元,每超过1公里收2元,有一位乘客坐了x(x>3)公里,他付费y元.用含x的式子表示y,y是x 的函数吗?问题3如图所示的是某地某一天的气温变化图.引导学生思考,从上面的三个问题中,可以发现表示函数有哪三种方法,这三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该如何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呢?[设计意图]出示题目,同时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旧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合作互学探究新知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比较思路一我们首先思考刚才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函数有哪些表示方法?学生从前面所见到的或自己举的例子可以看出: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分别为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师生互动,注意通过提醒,规范学生的语言,准确地描述这三种方法.我们接下来思考刚才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三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学生结合从前面所见到的或自己举的例子可以看出:列表法比较直观、准确地表示出函数中两个变量的关系;解析式法比较准确、全面地表示出了函数中两个变量的关系;至于图象法则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函数中两个变量的关系.教师追问:好!这位同学说出了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点,那么它们又各有什么不足之处呢?讨论后交流:相比较而言,列表法不如解析式法全面,也不如图象法形象;而解析式法不如列表法直观,不如图象法形象;图象法也不如列表法直观准确,不如解析式法全面.追问:很好!我们就从全面性、直观性、准确性及形象性四个方面来总结归纳函数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看法填表:表示方法全面性准确性直观性形象性列表法×√√×解析式√√××法图象法××√√学生以事先分好的小组(四人为一组)为单位,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并填好表格中的内容.教师小结:从所填表中可清楚看到三种表示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有时为了全面地认识问题,需要几种方法同时使用.[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思路二提问:表示函数有哪三种方法?学生结合引例,通过讨论,然后准确地描述出三种方法.学生讨论解决.问题1:这三种表示的方法各有什么优点?问题2:这三种表示的方法各有什么不足之处呢?问题3:请从全面性、准确性、直观性及形象性四个方面来总结归纳函数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填写下表:表示方法全面性准确性直观性形象性列表法解析式法图象法学生四人为一组,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并填好表格中的内容.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注意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确定其优点,再指出不足之处.教师小结:从所填表中可以清楚看到三种表示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就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有时为全面地认识问题,需要几种方法同时使用.2.例题讲解(教材例4)一个水库的水位在最近5 h内持续上涨.表19-6记录了这5 h内6个时间点的水位高度,其中t表示时间,y表示水位高度.t/h 0 1 2 3 4 5y/m 3 3.3 3.6 3.9 4.2 4.5(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表中数据对应的点,这些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由此你能发现水位变化有什么规律吗?(2)水位高度y是否为时间t的函数?如果是,试写出一个符合表中数据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这个函数能表示水位的变化规律吗?(3)据估计这种上涨规律还会持续2 h,预测再过2 h水位高度将为多少米.思路引导:(1)图象法:在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表中数据对应的点:观察描出的点,这些点的位置特征是,再结合表中数据,可以发现每小时水位上升m.由此猜想,如果画出这5小时内其他时刻(如t=2.5 h等)及其水位高度所对应的点,它们可能也在.即在这个时间段内水位可能是始终以同一速度均匀上升的.(2)解析式法:观察上图,由于水位在最近5 h内持续上涨,对于时间t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水位高度y都与其对应,所以是的函数.由于开始水位是 3 m,以后每小时上升0.3 m,故y=(t的范围是).其图象是下图中的线段AB.这个函数可以精确地表示水位的变化规律.如果水位的升速有些变化,也可近似地表示水位的变化规律.(3)函数及其图象的应用:如果这种上涨规律还会持续 2 h,那么可以预测 2 h后的水位:①由函数解析式预测:当t=7时,y= =5.1 m.②由函数图象预测:在下图中,把函数图象(线段AB)向右延伸到t=7时所对应的位置,找出其点所对应的纵坐标,也可看出大约是5.1 m.(注意,这个结果是近似的,而上面的是准确的)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整理解题过程.解:(1)如图所示,描出表中数据对应的点.可以看出,这6个点在一条直线上.再结合表中数据,可以发现每小时水位上升0.3 m.由此猜想,如果画出这5 h内其他时刻(如t=2.5 h等)及其水位高度所对应的点,它们可能也在这条直线上,即在这个时间段中水位可能是始终以同一速度均匀上升的.(2)由于水位在最近5 h内持续上涨,对于时间t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水位高度y都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所以y是t的函数.开始时水位高度为3 m,以后每小时水位上升0.3 m.函数y=0.3t+3(0≤t≤5)是符合表中数据的一个函数,它表示经过t h水位上升0.3t m,即水位y 为(0.3t+3)m.其图象是图中点A(0,3)和点B(5,4.5)之间的线段AB.如果在这5 h内,水位一直匀速上升,即升速为0.3 m/h,那么函数y=0.3t+3(0≤t≤5)就精确地表示了这种变化规律.即使在这5 h内,水位的升速有些变化,而每小时水位上升0.3 m是确定的,因此这个函数也可以近似地表示水位的变化规律.(3)如果水位的变化规律不变,则可利用上述函数预测,再过2 h,即t=5+2=7(h)时,水位高度y=0.3×7+3=5.1(m).把图中的函数图象(线段AB)向右延伸到t=7时所对应的位置,得图,从它也能看出这时的水位高度约为5.1 m.[过渡语] 就上面的例子中提几个问题大家思考:(1)函数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0≤t≤7是如何确定的?(2)2小时后的水位高度是通过解析式求出的好,还是从函数图象估算出的好?(3)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之间是否可以转化?学生代表发言,相互补充.(1)从题目中可以看出水库水位在5小时内持续上涨情况,且估计这种上涨情况还会持续2小时,所以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取0≤t≤7,超出了这个范围,情况将难以预计.(2)2小时后水位高度通过解析式求的值准确,通过图象估算直接、方便.就这个题目来说,虽然2小时后水位高度本身就是一种估算,但为了准确而言,我认为还是通过解析式求出较好.(3)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函数的三种不同表示法可以转化,因为题目中只给出了列表法,而我们通过分析求出解析式并画出了图象,所以我认为可以相互转化.[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并会三、自我检测成果展示1.已知方程x-3y=12,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是.2.日常生活中,“老人”是一个模糊概念.可用“老人系数”表示一个人的老年化程度.“老人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表:人的年龄x(岁) x≤6060<x<80x≥80“老人系数”0 1按照这样的规定,“老人系数”为0.6的人的年龄是岁.3.邓教师设计一个计算程序,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下表所示:那么当输入数据是正整数n 时,输出的数据是 .输入数据1 2 3 4 5 6 …输出数据…四、应用提升 挑战自我4.某电动车厂2014年各月份生产电动车的数量情况如下表:时间x/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产量y/万辆 8 8.5 9 10 11 12 10 9.5 9 10 10 10.5(1)为什么称电动车的月产量y 为因变量?它是谁的因变量?(2)哪个月份电动车的产量最高?哪个月份电动车的产量最低?(3)哪两个月份之间产量相差最大?根据这两个月的产量,电动车厂的厂长应该怎么做?五、经验总结 反思收获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写出来(设计思路:师生共同回忆所学内容,共同小结,渐渐补充.充分利用学案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新的知识,能够灵活的运用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在学习后进行适当总结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内容.)【板书设计】第2课时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2.例题讲解【备课反思】本节课能力培养到位.设计上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中的渗透,领悟数学知识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方法;注重知识“结构化”的形成,帮助学生形成了知识体系,完善了认知结构.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高估了学生的识图能力,主要的困难在于学生从图形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弱,教学中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有所减弱.加强学生识图能力的教学,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熟练地从图形中获取信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9.2.2《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
最后,我想说,教学相长,同学们的反馈和表现也让我受益匪浅。希望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进步,让数学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举例:讲解斜率k时,通过比较不同斜率的直线图象,让学生直观感受斜率与直线倾斜程度的关系;强调截距b时,通过图象在y轴上的不同位置,让学生理解截距b的含义。
2.教学难点
-斜率k、截距b的几何意义理解:学生往往难以将斜率k、截距b与直线图象的具体形态联系起来,需要通过实例和图形直观展示其关系;
-一次函数图象的绘制:学生可能对如何根据一次函数关系式准确绘制图象感到困惑,需要引导他们掌握图象绘制的步骤和技巧;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同学参与度不高,可能是由于他们对一次函数的知识点还不够熟悉,或者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多给予一些提示和鼓励,让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
此外,我觉得在讲解斜率k和截距b的几何意义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境进行讲解,比如通过比较不同斜率的山坡、不同截距的工资计算等,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9.2.2《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9.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
1.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特点,能绘制一次函数的图象;
2.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包括斜率k、截距b的几何意义;
3.能够运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本章内容主要包括:
a.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八年级数学《函数的图象2》教学设计
《14.1.3 函数的图象2》教学设计(2) xy 6 (x >0)列表 x … 1 2 3 4 5 6 …y … 6 3 2 1.2 1.5 1 …描点连线函数的特征:由(1)的图象可以看出,直线从左到右成上升状态,即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由(2)的图象可以看出,曲线从左到右成下降状态,即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1、第一步: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列表时,自变量的取值不能超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把自变量放在表格的第一行,并按从小大到大的顺序排列,相应的函数值放在第二行。
(3)通过前面实例引导学生总结出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并利用课件展示。
(1)通过例题的解答及“想一想”的思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通过归纳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抽象的能力。
2、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表中自变量的值作为横坐标,对应的函数值作为纵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各点);3、第三步:连线(按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有描出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想一想(1)图14.1-8是一种古代计时器——“漏壶”的示意图,在壶内盛一定量的水,水从壶下的小孔漏出,壶壁内画出刻度,人们根据壶中水面的位置计算时间。
用x 表示时间,y 表示壶底到水面的高度,下面的哪个图象适合表示一小段时间内y 与x 的函数关系(暂不考虑水量变化对压力的影响)?(2) a 是自变量x 取值范围内的任意一个值,过点(a ,0)画y 轴的平行线,与图中曲线相交。
下列哪个图中的曲线表示y 是x 的函数?为什么?(4)引导学生完成“想一想”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纠正并总结,给出正确的答案。
【学生活动】(1)配合教师完成例3,注意观察教师的描点和连线的过程与方法。
(2)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
(3)思考“想一想”的问题,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尝试回答这个问题,并思考其他同学回答的是否正确。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一次函数的图象教案篇一一、学生起点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在七年级学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利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已有所认识,并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对函数与图象的联系还比较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突破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
二、教学任务分析《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六章《一次函数》的第三节。
本节内容安排了2个课时,第1课时是让学生了解函数与对象的对应关系和作函数图象的步骤和方法,明确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能熟练地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第2课时是通过对一次函数图象的比较与归类,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简单性质。
本课时是第一课时,教材注重学生在探索过程的体验,注重对函数与图象对应关系的认识。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能熟练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2.经历函数图象的作图过程,初步了解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3.已知函数的代数表达式作函数的图象,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4.理解一次函数的代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重点是:初步了解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教学难点是:理解一次函数的代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第二环节:画一次函数的图象;第三环节:动手操作,深化探索;第四环节:巩固练习,深化理解;第五环节:课时小结;第六环节:拓展探究;第七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内容: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去上学,请问小明离家的距离S(米)与小明出发的时间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怎样的?它是一次函数吗?它是正比例函数吗?S=80t(t≥0)下面的图象能表示上面问题中的S与t的关系吗?我们说,上面的图象是函数S=80t(t≥0)的图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殊情况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2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在实际问题中,学生可能难以识别一次函数关系,需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利用互动式教学,强化学生对一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一次函数的定义和特征。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理解。
1.回顾已学的线性方程和不等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知识在一次函数学习中的作用。
-提问:“我们之前学习的线性方程和不等式与今天要学习的一次函数有什么联系?”
-通过回顾,让学生意识到一次函数是线性方程和不等式的图像表现形式。
2.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情境:“小明乘公交车去动物园,公交车的速度是恒定的,请问小明离动物园的距离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与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准确理解一次函数的标准形式,掌握斜率和截距的概念。
-学会绘制一次函数的图像,并能通过图像分析一次函数的性质。
-能够将一次函数的性质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一次函数模型。
-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肯定学生的努力,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进步。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一次函数的理解和应用,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题:请学生完成教材第19.2节后的练习题1-5,包括绘制一次函数图像、计算斜率和截距等。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4《一次函数的图象》教案(2)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4《一次函数的图象》教案(2)一. 教材分析《一次函数的图象》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次函数的图象,包括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以及如何利用图象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也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函数的概念和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对函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函数的图象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如何利用图象来解决实际问题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加深对一次函数图象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学会如何利用图象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2.难点:如何利用图象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加深对一次函数图象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示例和实际问题,以及相关的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来解决问题。
例如,展示一张某商品的销售情况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解释销售量的变化原因。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示例,呈现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引导学生观察图象,让学生通过操作、思考,来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一次函数图象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象,回答问题。
人教初中数学八下 19.1.2 函数的图象教案3 【经典教学设计合编】
一、情境引入问题仓库里现有1000t 粮食,每天运进80t ,x(天)后仓库里一共有粮食y (t ) 1、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2、说明y 随x 的变化情况吗?3、还有什么方法可描述它们的变化情况呢?4、怎样用描点法画出它的图象呢? 二、探究新知1、怎样画出y=x +0.5的图象问题:点(-2,-1.5)是否在函数图象上? 2、生独立完成画出)0(6>=x xy 的图象的过程 问题 :点(2,6)是否在函数图象上?3、总结出画函数图像的步骤及其具体操作过程第一步 列表 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函数值第二步 描点 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第三步 连线 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4、观察 y=x +0.5与)0(6>=x xy 的图象,两个函数图象由左到右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y 是如何随 x 的变化而变化的?三、课堂训练1、如图是古代计时器----“漏壶”的示意图在壶内盛一定量的水,水从壶下的小孔漏出,壶壁内画出刻度,人们根据壶中水面的位置计算时间。
用x 表示时间,y 表示壶底到水面的高度,下面的哪个图象适合表示一小段时间内y 与x 的函数关系?2、如图所示的曲线,哪个表示y 是x 的函数( )yx yxyxyxBADC一、情境引入问题仓库里现有1000t 粮食,每天运进80t ,x(天)后仓库里一共有粮食y (t ) 1、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2、说明y 随x 的变化情况吗?3、还有什么方法可描述它们的变化情况呢?4、怎样用描点法画出它的图象呢? 二、探究新知1、怎样画出y=x +0.5的图象问题:点(-2,-1.5)是否在函数图象上? 2、生独立完成画出)0(6>=x xy 的图象的过程 问题 :点(2,6)是否在函数图象上?3、总结出画函数图像的步骤及其具体操作过程第一步 列表 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函数值第二步 描点 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函数的图像教案初中
教案:函数的图像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2. 学会绘制简单的函数图像,并能分析图像的性质。
3. 能够运用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函数图像的绘制和分析。
教学难点:1. 函数图像的绘制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函数图像的示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函数例子,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等。
2. 介绍函数的表示方法,如函数表格、解析式等。
二、新课(20分钟)1. 讲解函数图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函数图像是对函数值与自变量之间关系的直观表示。
2. 演示如何绘制一些简单的函数图像,如线性函数、二次函数等。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函数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三、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函数图像的绘制,并分析其性质。
2. 引导学生运用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函数的零点、最大值等。
四、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函数图像的概念和性质。
2. 强调函数图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复杂函数的图像,如三角函数、指数函数等。
2. 让学生尝试运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函数图像,提高作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学会了绘制和分析函数图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函数图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同时,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函数图像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新人教版数学初中八年级下册19.1.2《函数的图像》教案
《19.1.2函数的图象》◆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习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函数的图象,学习从函数图象上获取信息,初步讨论函数的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学习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特点,学习综合运用三种表示方法表示函数关系.◆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图象的意义;2.会观察函数图象获取信息,根据图象初步分析函数的对应关系和变化规律;3.经历画函数图象的过程,体会函数图象建立数形联系的关键是分别用点的横、纵坐标表示自变量和对应的函数值.4.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能说出画函数图象的步骤;5.会判断一个点是否在函数的图象上;6.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7.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8.能对函数关系进行分析,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分析.◆教学重难点◆1.函数图象的意义,从图象中获取信息.2.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3.综合运用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关系,研究运动变化过程.◆课前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电子白板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你一定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吧!一个紧口瓶中盛有一些水,乌鸦想喝水,但是嘴够不着瓶中的水,于是乌鸦衔来一些小石子放入瓶中(如图19-1-),瓶中水面的高度随石子的增多而上升,乌鸦喝到了水.但是还没解渴,瓶中水面就下降到乌鸦够不着的高度了,乌鸦只好再去衔些石子放入瓶中,水面又上升,乌鸦终于喝足了水,哇哇地飞走了.如果设衔入瓶中石子的体积为x,瓶中水面的高度为y,下面能大致表示上面故事情节的图象是( B )[说明与建议] 说明: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通过探究函数图象的一系列问题,使学生充分认识图象,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理解图象的实际含义,直观感受到数形结合解决这类问题的价值,从学法上给学生以指导,为后面学生自主解决函数图象问题作好铺垫.二、初步认识学会画图1.观察北京某天的气温图,这个图反应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你知道是如何画出来的吗?[设计意图]这个图在前面已研究过,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并不难,紧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引出本节课知识点——画函数图像.2.思考: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x,面积用S表示.(1)请写出面积S与边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解:S=x²(x>0)(2)计算并填写下表:x S 00.50.2111.52.2242.56.2393.512.241 55556(3)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上面表格中各对数值所对应的点,然后用光滑曲线连接这些点.解:3.定义: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三、认真观察学会识图:1.思考:下图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映了北京的春季某天气温T如何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你从图象中得到了哪些信息?解:气温T是时间t的函数,上图是函数图象,此函数不能用解析式表示.由图象可知:(1)这一天中凌晨4时气温最低(-3℃),14时气温最高(8℃);(2)从0时至4时气温呈下降状态(即温度随时间的增长而下降),从4时到14 时气温呈上升状态,从14时至24时气温又呈下降状态.(3)从图象可以看出这一天中任一时刻的气温大约是多少.2.例2如图所示,小明家、食堂、图书馆在同一条直线上.小明从家去食堂吃早餐,接着去图书馆读报,然后回家,反映了这个过程中,小明离家的距离y与时间x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食堂离小明家多远?小明从家到食堂用了多少时间?(2)小明吃早餐用了多少时间?(3)食堂离图书馆多远?小明从食堂到图书馆用了多少时间?(4)小明读报用了多少时间?(5)图书馆离小明家多远?小明从图书馆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分析:小明离家的距离y是时间x的函数.由图象中有两段平行于x轴的线段可知,小明离家后有两段时间先后停留在食堂与图书馆里.解:(1)从纵坐标看出,食堂离小明家0.6km;由横坐标看出,小明从家到食堂用了8min.(2)从横坐标看出,25-8=17,小明吃早餐用了17min.(3)从纵坐标看出,0.8-0.6=0.2,食堂离图书馆0.2km;从横坐标看出,28-25=3,小明从食堂到图书馆用了3min;(4)从横坐标看出,58-28=30,小明读报用了30min;(5)从纵坐标看出,图书馆离小明家0.8km;由横坐标看出,68-58=10,小明从图书馆回家用了10min,由此算出平均速度是0.08km/min.3.练习:(1)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速度往往是变化的,下图表示一辆汽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了多长时间?它的最高速度是多少?(2)汽车在哪些时间段保持匀速行驶?时速分别是多少?(3)出发后8分钟到10分钟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4)请你描述汽车行驶的整个过程.解:(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历了24分钟,它的最高速度是90千米/时.(2)在2 分钟到6 分钟,18分钟到22 分钟之间汽车匀速行驶,速度分别是30千米/时和90千米/时.(3)此时汽车处于静止状态,可能是遇到红灯等情况(回答只要合理即可).(4)汽车在0~2分钟开始发动加速行驶;2~6分钟以3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6~8 分钟,由于某些状况,开始减速慢行;8~10 分钟,汽车静止;10~18分钟,又开始加速行驶;18~22 分钟以9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22~24 分钟减速行驶到达目的地.(2)下面的图像反映的过程是:张强从家跑步去体育场,在那里锻炼了一阵后又走到文具店去买笔,然后散步走回家.图中x表示时间,y表示张强离家的距离.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体育场离张强家多远?张强从家到体育场用了多少时间?(2)体育场离文具店多远?(3)张强在文具店停留了多少时间?(4)张强从文具店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1)体育场离张强家2.5 km,张强从家到体育场用了15 min;(2)体育场离文具店:2.5-1.5=1(km);(3)张强在文具店逗留了:65-45=20(min);(4)回家速度:1.5÷四、课堂小结:100-6518=(km/h).60第二课时一、例题讲解:例3在下列式子中,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有唯一的对应值,即y是x 的函数.画出这些函数的图象.(1)y=x+0.5;解:(1)列表:(2)y= (x>0).7描点,连线.(2)列表:X y……0.512161.54232.52.4323.5 41.551.261……描点,连线.二、方法归纳:描点法画函数图象一般步骤如下:(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三、巩固练习:1.(1)画出函数y=2x-1的图像;(2)判断点A(-2.5,-4),B(1,3),C(2.5,4)是否在函数y=2x-1的图像上.解:(1)如图所示;(2)A(-2.5,-4),B(1,3)不在函数y=2x-1的图像上,C(2.5,4)在函数y=2x-1的图像上.22.(1)画出函数y=x 的图像.(2)从图像中观察,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还是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呢?解:(1)如图所示;(2)当x<0时,y随x增大而减小;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四、课堂小结:(1)函数图象上的点的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2)画函数图象时,怎样体现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3)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按照哪些步骤进行?(4)怎样从图象上看出当自变量增大时,对应的函数值是增大还是减小?第三课时一、问题引入:问题:如图19-1-,要做一个面积为12 m长为y m.2的小花坛,该花坛的一边长为x m,周(1)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吗?如果是,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能求出这个问题的函数解析式吗?(3)当x的值分别为1,2,3,4,5,6时,请列表表示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4)能画出函数的图象吗?解:(1)y是x的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12(2)y=2(x+).(3)x/m y/m 1262163144145 614.8 16(4)【小结】在上题中我们亲自动手用列表格、写式子和画图象的方法表示了一个函数.这三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分别称为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思考一下,从这个例子看,你认为三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该如何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二、例题探究:例4一水库的水位在最近5小时内持续上涨,下表记录了这5小时内6个时间点的水位高度,其中t表示时间,y表示水位高度.xt/时y/米……313.323.633.944.254.5(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表中数据对应的点,这些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由此你们能发现水位变化有什么规律吗?(2)水位高度y 是否为时间t 的函数?如果是,试写出一个符合表中数据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这个函数能表示水位变化规律吗?(3)据估计这种上涨还会持续2小时,预测再过2小时水位高度将达到多少米.分析:记录表中已经通过6 组数值反映了时间t与水位y 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现在需要从这些数值中找出这两个量之间的一般规律,由它写出函数解析式,再画出函数图象,从而预测水位.解:(1)如下图,描出表中数据对应的点.可以看出这6 个点在一条直线上.在结合数据,可以发现每小时水位上升0.3m.(2)由于水位在最近5h内持续上涨,对于时间t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水位高度y 都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所以y是t的函数.开始的水位高度为3m,以后每小时水位上升0.3m.故函数y=0.3t+3(0≤t≤5)他表示经过th水位上升0.3t m,即水位y为(0.3t+3) m,其图象为点A(0,3)和点B(5,4.5)之间的线段AB.(3)如果水位的变化规律不变,当t=5+2=7(h)时,水位高度y=0.3×7+3=5.1(m).三、课堂小结:1.合作探究:说说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分小组讨论一下.【引导探究】列表法比较直观、准确地表示出函数中两个变量的关系.解析式法则比较准确、全面地表示出了函数中两个变量的关系.图象法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函数中两个变量的关系.相比较而言,列表法不如解析式法全面,也不如图象法形象;而解析式法却不如列表法直观,不如图象法形象;图象法也不如列表法直观准确,不如解析式法全面.从全面性、直观性、准确性及形象性四个方面来总结归纳函数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图象法全面性×√×准确性√√×直观性√×√形象性××√从所填表中可清楚看到三种表示方法各有优缺点.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有时为了全面地认识问题,需要几种方法同时使用.◆教学反思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函数的图象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1.1.3 函数图象(1)教学目标1.学会用列表、描点、连线画函数图象.2.学会观察、分析函数图象信息.3.提高识图能力、分析函数图象信息能力.4.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并利用它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教学重点1.函数图象的画法.2.观察分析图象信息.教学难点分析概括图象中的信息.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函数意义,并掌握了函数关系式的确立.但有些函数问题很难用函数关系式表示出来,然而可以通过图来直观反映.例如用心电图表示心脏生物电流与时间的关系.即使对于能列式表示的函数关系,如果也能画图表示则会使函数关系更清晰.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如何画函数图象的问题及解读函数图象信息.Ⅱ.导入新课问题1在前面,我们曾经从如图所示的气温曲线上获得许多信息,回答了一些问题.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先考虑一个简单的问题:你是如何从图上找到各个时刻的气温的?分析图中,有一个直角坐标系,它的横轴是t轴,表示时间;它的纵轴是T轴,表示气温.这一气温曲线实质上给出了某日的气温T (℃)与时间t(时)的函数关系.例如,上午10时的气温是2℃,表现在气温曲线上,就是可以找到这样的对应点,它的坐标是(10,2).实质上也就是说,当t=10时,对应的函数值T=2.气温曲线上每一个点的坐标(t,T),表示时间为t时的气温是T.问题2 如图,这是2004年3月23日上证指数走势图,你是如何从图上找到各个时刻的上证指数的?分析图中,有一个直角坐标系,它的横轴表示时间;它的纵轴表示上证指数.这一指数曲线实质上给出了3月23日的指数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例如,下午14:30时的指数是1746.26,表现在指数曲线上,就是可以找到这样的对应点,它的坐标是(14:30,1746.26).实质上也就是说,当时间是14:30时,对应的函数值是1746.26.上面气温曲线和指数走势图是用图象表示函数的两个实际例子.一般来说,函数的图象是由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系列点组成的图形.图象上每一点的坐标(x,y)代表了函数的一对对应值,它的横坐标x表示自变量的某一个值,纵坐标y表示与它对应的函数值.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graph).•上图中的曲线即为函数S=x2(x>0)的图象.函数图象可以数形结合地研究函数,给我们带来便利.[活动一]下图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映了北京的春季某天气温T如何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你从图象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从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上认识函数,体会函数意义;可以指导学生找出一天内最高、最低气温及时间;在某些时间段的变化趋势;认识图象的直观性及优缺点;总结变化规律…….结论:1.一天中每时刻t都有唯一的气温T与之对应.可以认为,气温T是时间t的函数.2.这天中凌晨4时气温最低为-3℃,14时气温最高为8℃.3.从0时至4时气温呈下降状态,即温度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从4时至14•时气温呈上升状态,从14时至24时气温又呈下降状态.4.我们可以从图象中直观看出一天中气温变化情况及任一时刻的气温大约是多少.[活动二]下图反映的过程是小明从家去菜地浇水,又去玉米地锄草,然后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小明离他家的距离.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菜地离小明家多远小明走到菜地用了多少时间2.小明给菜地浇水用了多少时间?3.菜地离玉米地多远小明从菜地到玉米地用了多少时间4.小明给玉米地锄草用了多长时间?5.玉米地离小明家多远小明从玉米地走回家平均速度是多少引导学生分析图象、寻找图象信息,特别是图象中有两段平行于x•轴的线段的意义.结论:1.由纵坐标看出,菜地离小明家1.1千米;由横坐标看出,•小明走到菜地用了15分钟.2.由平行线段的横坐标可看出,小明给菜地浇水用了10分钟.3.由纵坐标看出,菜地离玉米地0.9千米.由横坐标看出,•小明从菜地到玉米地用了12分钟.4.由平行线段的横坐标可看出,小明给玉米地锄草用了18分钟.5.由纵坐标看出,玉米地离小明家2千米.由横坐标看出,•小明从玉米地走回家用了25分钟.所以平均速度为:2÷25=0.08(千米/分钟).我们通过两个活动已学会了如何观察分析图象信息,那么已知函数关系式,怎样画出函数图象呢?例1画出函数y=x+1的图象.分析要画出一个函数的图象,关键是要画出图象上的一些点,为此,首先要取一些自变量的值,并求出对应的函数值.解取自变量x的一些值,例如x=-3,-2,-1,0,1,2,3 …,计算出对应的函数值.为表达方便,可列表如下:由这一系列的对应值,可以得到一系列的有序实数对:…,(-3,-2),(-2,-1),(-1,0),(0,1),(1,2),(2,3),(3,4),…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这些有序实数对(坐标)的对应点,如图所示.通常,用光滑曲线依次把这些点连起来,便可得到这个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总结归纳一下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列表.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选定一些值.通过函数关系式求出对应函数值列成表格.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中对应各点.第三步:连线.按照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有点用平滑曲线连结起来.练习:(1)下图是一种古代计时器──“漏壶”的示意图,在壶内盛一定量的水,•水从壶下的小孔漏出,壶壁内画出刻度.人们根据壶中水面的位置计算时间.用x•表示时间,y表示壶底到水面的高度.下面的哪个图象适合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2)a 是自变量x 取值范围内的任意一个值,过点(a ,0)画y 轴的平行线,•与图中曲线相交.下列哪个图中的曲线表示y 是x 的函数为什么(提示:当x=a 时,x 的函数y 只能有一个函数值)解:1.由题意可知,开始时壶内有一定量水,最终漏完,即开始时间x=0•时,壶底水面高y ≠0.最终漏完即时间x 到某一值时y=0. 故(1)图错.又因为壶内水面高低影响水的流速,开始漏得快,逐渐慢下来. 所以(3)图更适合表示这个函数关系. 2.图(1)曲线表示y 是x 的函数.因为过(a ,0)画y 轴平行线与图形曲线只有一个交点,即x=a 时,y 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符合函数意义.图(2)曲线不表示y 是x 的函数.因为过点(a ,0)画y 轴平行线,与图中曲线有三个交点,即x=a 时,y 有三个值与其对应,不符合函数意义. Ⅲ.随堂练习1.在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x y 21的图象(先填写下表,再描点、连线).2.画出函数xy 6-=的图象(先填写下表,再描点、然后用光滑曲线顺次连结各点).3.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y =4x -1; (2)y =4x +1. Ⅳ.课时小结本节学会了分析图象信息,解答有关问题.通过例题学会了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这样我们又一次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Ⅴ.课后作业习题11.1─5、6、7题. Ⅵ.活动与探究某商店售货时,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一定利润,其数量x 与售价y 如下表表示.请你根据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列出售价y 与数量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数量为2.•5千克时的售时是多少元.数量x (千克) 售价y (元) 1 8+0.4 2 16+0.8 3 24+1.2 4 32+1.6 5 40+2.0 … …当x=2.5千克时 y=8.4×2.5=21(元). 板书设计§11.1.3 函数图象一、数形结合 二、图象信息 三、描点法画图 四、课堂练习§11.1.3 函数图象(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描点法画实际问题的函数图象;2.使学生能从图形中分析变量的相互关系,寻找对应的现实情境,预测变化趋势等问题.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实际问题的函数图象,使学生感受到解析法和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的相互转换这一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问题王教授和孙子小强经常一起进行早锻炼,主要活动是爬山.有一天,小强让爷爷先上,然后追赶爷爷.图中两条线段分别表示小强和爷爷离开山脚的距离(米)与爬山所用时间(分)的关系(从小强开始爬山时计时).问图中有一个直角坐标系,它的横轴(x轴)和纵轴(y轴)各表示什么?答横轴(x轴)表示两人爬山所用时间,纵轴(y轴)表示两人离开山脚的距离.问如图,线段上有一点P,则P的坐标是多少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答P的坐标是(3,90).表示小强爬山3分后,离开山脚的距离90米.我们能否从图象中看出其它信息呢?Ⅱ.导入新课看上面问题的图,回答下列问题:(1)小强让爷爷先上多少米?(2)山顶离山脚的距离有多少米谁先爬上山顶分析(1)小强让爷爷先跑的路程,应该看表示爷爷的这条线段.由于从小强开始爬山时计时的,因此这时爷爷爬山所用时间是0,而x轴表示爬山所用时间,得x=0.可在线段上找到这一点A(如图).A点对应的函数值y=60.(2)y轴表示离开山脚的距离,山顶离山脚的距离指的是离开山脚的最大距离,也就是函数值y取最大值.可分别在这两条线段上找到这两点B、C(如图),过B、C两点分别向x 轴、y轴作垂线,可发现交y轴于同一点Q(因为两人爬的是同一座山), Q点的数值就是山顶离山脚的距离,分别交x轴于M、N,M、N点的数值分别是小强和爷爷爬上山顶所用的时间,比较两值的大小就可判断出谁先爬上山顶.解(1)小强让爷爷先上60米;(2)山顶离山脚的距离有300米,小强先爬上山顶.归纳在观察实际问题的图象时,先从两坐标轴表示的实际意义得到点的坐标意义.如图中的点P(3,90),这一点表示小强爬山3分后,离开山脚的距离90米.再从图形中分析两变量的相互关系,寻找对应的现实情境.如图中的两条线段都可以看出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大,函数值y也随着逐渐增大,再联系现实情境爬山所用时间越长,离开山脚的距离越大,当x达到最大值时,也就是到达山顶.III例题与练习例1 小明从家里出发,外出散步,到一个公共阅报栏前看了一会报后,继续散步了一段时间,然后回家.下面的图描述了小明在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米)与散步所用时间t (分)之间的函数关系.请你由图具体说明小明散步的情况.分析从图中可发现函数图象分成四段,因此说明小明散步的情况应分成四个阶段.线段OA:O点的坐标是(0,0),因此O点表示小明这时从家里出发,然后随着x值的增大,y值也逐渐增大(散步所用时间越长,离家的距离越大),最后到达A点,A点的坐标是(3,250),说明小明走了约3分钟到达离家250米处的一个阅报栏.线段AB:观察这一段图象可发现x值在增大而y值保持不变(小明这段时间离家的距离没有改变),B点横坐标是8,说明小明在阅报栏前看了5分钟报.线段BC:观察这一段图象可发现随着x值的增大,y值又逐渐增大,最后到达C点,C点的坐标是(10,450),说明小明看了5分钟报后,又向前走了2分钟,到达离家450米处.线段CD:观察这一段图象可发现随着x值的增大,而y值逐渐减小(10分钟后散步所用时间越长,离家的距离越小),说明小明在返回,最后到达D点,D点的纵坐标是0,表示小明已到家.这一段图象说明从离家250米处返回到家小明走了6分钟.解小明先走了约3分钟,到达离家250米处的一个阅报栏前看了5分钟报,又向前走了2分钟,到达离家450米处返回,走了6分钟到家.IV小结1.画实际问题的图象时,必须先考虑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时为了表达的方便,建立直角坐标系时,横轴和纵轴上的单位长度可以取得不一致;2.在观察实际问题的图象时,先从两坐标轴表示的实际意义得到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然后观察图形,分析两变量的相互关系,给合题意寻找对应的现实情境.V 检测反馈1.下图为世界总人口数的变化图.根据该图回答:(1)从1830年到1998年,世界总人口数呈怎样的变化趋势?(2)在图中,显示哪一段时间中世界总人口数变化最快?2.一枝蜡烛长20厘米,点燃后每小时燃烧掉5厘米,则下列3幅图象中能大致刻画出这枝蜡烛点燃后剩下的长度h(厘米)与点燃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cm,若底边长为y cm,一腰长为x cm.(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4.周末,小李8时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到野外郊游,16时回到家里.他离开家后的距离S(千米)与时间t(时)的关系可以用图中的曲线表示.根据这个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小李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2)小李何时第一次休息?(3)10时到13时,小骑了多少千米?(4)返回时,小李的平均车速是多少?§11.1.3 函数的图象(3)教学目标1.总结函数三种表示方法.了解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3.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教学重点1.认清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知道各自优缺点.2.能按具体情况选用适当方法.教学难点函数表示方法的应用.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我们在前几节课里已经看到或亲自动手用列表格.写式子和画图象的方法表示了一些函数.这三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分别称为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思考一下,从前面的例子看,你认为三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该如何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Ⅱ.导入新课从前面几节课所见到的或自己做的练习可以看出.列表法比较直观、准确地表示出函数中两个变量的关系.解析式法则比较准确、全面地表示出了函数中两个变量的关系.至于图象法它则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函数中两个变量的关系.相比较而言,列表法不如解析式法全面,也不如图象法形象;而解析式法却不如列表法直观,不如图象法形象;图象法也不如列表法直观准确,不如解析式法全面.表示方法全面性准确性直观性形象性列表法×∨∨×解析式法∨∨××图象法××∨∨况、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有时为了全面地认识问题,需要几种方法同时使用.III 例题与练习例t/时0 1 2 3 4 5 …y/米10 10.05 10.10 10.15 10.20 10.25 …画出函数图象.2.据估计这种上涨的情况还会持续2小时,预测再过2小时水位高度将达到多少米?分析:记录表中已经通过6组数值反映了时间t与水位y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现在需要从这些数值找出这两个表量之间的一般联系规律,由它写出函数解析式来,再画出函数图象,进而预测水位.解:1.由表中观察到开始水位高10米,以后每隔1小时,水位升高0.05米,•这样的规律可以表示为: y=0.05t+10(0≤t≤7)这个函数的图象如下图所示:2.再过2小时的水位高度,就是t=5+2=7时,y=0.05t+10的函数值,从解析式容易算出:y=0.05×7+10=10.35从函数图象也能得出这个值数.2小时后,预计水位高10.35米.提出问题:1.函数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0≤t≤7是如何确定的?2.2小时后的水位高是通过解析式求出的呢,还是从函数图象估算出的好?3.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之间是否可以转化?从题目中可以看出水库水位在5小时内持续上涨情况,•且估计这种上涨情况还会持续2小时,所以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取0≤t≤7,超出了这个范围,•情况将难以预计.2小时后水位高通过解析式求准确,通过图象估算直接、方便.•就这个题目来说,2小时后水位高本身就是一种估算,但为了准确而言,•还是通过解析式求出较好.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函数的三种不同表示法可以转化,因为题目中只给出了列表法,而我们通过分析求出解析式并画出了图象,所以可以相互转化.练习:1.用列表法与解析式法表示n边形的内角和m是边数n的函数.2.用解析式与图象法表示等边三角形周长L是边长a的函数.n 3 4 5 6 …m 180 360 540 720 …180°.故此m、n函数关系可表示为:m=(n-2)·180°(n≥3的自然数).2.因为等边三角形的周长L是边长a的3倍.所以周长L与边长a•的函数关系可表示为:L=3a (a>0)我们可以用描点法来画出函数L=3a的图象.a … 1 2 3 4 …L … 3 6 9 12 …3、甲车速度为20米/秒,乙车速度为25米/秒.现甲车在乙车前面500米,设x秒后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米.求y随x(0≤x≤100)变化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函数图象.解:由题意可知:x秒后两车行驶路程分别是:甲车为:20x 乙车为:25x两车行驶路程差为:25x-20x=5x两车之间距离为:500-5x所以:y随x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y=500-5x 0≤x≤100用描点法画图:x …10 20 30 40y …450 400 350 300x 50 60 70 80 …y 250 200 150 100 …Ⅳ.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认识了函数的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并归纳总结出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来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知道了函数三种不同表示方法之间可以转化.其实函数图象与函数性质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我们可以归纳如下:图象特征函数变化规律由左至右曲线呈上升状态.⇔y随x的增大而增大.由左至右曲线呈下降状态.⇔y随x的增大而减小.曲线上的最高点是(a,b).⇔x=a时,y有最大值b.曲线上的最低点是(a,b).⇔x=a时,y有最小值b.Ⅴ.课后作业1、习题11.1─8、9、11、12题.2、《课堂感悟与探究》§11.1.3 函数图象一、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二、不同表示方法的优缺点三、不同表示方法的具体选择四、随堂练习甲、乙两人分别骑自行车与摩托车从A城出发到B城旅游.甲、乙两人离开A•城的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你能得到甲、乙两人旅游的哪些信息?1.甲骑自行车从A城去B城用了8个小时.乙骑摩托车从A城去B城用了2个小时.2.甲比乙早4个小时出发,晚2个小时到达.3.甲骑自行车在出发后第一个2小时内行驶了40千米,第二个2小时内行驶了20千米,然后停留了1个小时,又在1个小时内行驶了20千米,最后用2个小时行驶了20千米完成全程到达B城.乙骑摩托车在2小时内行驶了100千米路程到达B城.4.甲、乙在距A城60多千米的地方相遇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