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课件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PPT课件

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PPT课件
1、血液及细胞内液的缓冲作用
(1)血液的缓冲作用 H+ + HCO3- → H2CO3 → H2O + CO2↑
H+ + Buf - → HBuf (2)细胞内液的缓冲作用
H+
H++Buf- HBuf
HPO42-
Buf - Pr -
K+
K+
Hb-
.
25
2、肺的代偿调节作用 呼吸加深加快,肺的通量增加。几分钟即可出现。
.
17
AB(Acutual Bicarbonate) AB是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aCO2和 血氧饱和度条件下测得血浆HCO3-的含量。 AB受呼吸和代谢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见表4-1)
正常:AB=SB AB的意义在于:
①AB与SB差值反映了呼吸性因素的影响
呼吸 ·代谢-代谢=呼吸因素
如果AB>SB 呼吸性酸中毒或代偿后代谢性碱中毒ABBiblioteka SB 呼吸性碱中毒或代偿后代谢性酸中毒
②两者数值等同升降,反映代谢性因素指标
AB↓=SB↓ 代谢性酸中毒
AB↑=SB↑ 代谢性碱.中毒
18
四、BB(Buffer Basc)
BB是指血液中一切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碱的总和。 BB=[HCO3-]+[Hb-]+[Pr-]··· 正常值:45~52mmol/L,均值:48mmol/L BB 反映酸碱平衡代谢性因素指标(见表4-1) BB↓ 代谢性酸中毒 BB↑ 代谢性碱中毒 在呼吸性碱中毒或呼吸性酸中毒时,经肾脏代偿后, BB也可分别降低或升高。
.
10
管周毛 细血管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Na+
Na+- K+
K+ ATP 酶
H+ NH4+
H2CO3

生理学8-肾脏的排泄PPT课件

生理学8-肾脏的排泄PPT课件

肾脏还能排除药物、重金属和其 他有害物质的排泄,这对于保护 身体免受毒害和维持正常的生理
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04
肾脏疾病与排泄异常
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定义
急性肾衰竭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肾功能 下降,导致体内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 出,引起一系列症状。
症状
治疗急性肾衰竭的方法包括去除病因 、控制症状、进行透析等。
病因
急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包括缺血、中 毒、梗阻等。
治疗
急性肾衰竭的症状包括尿量减少、水 肿、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定义
慢性肾衰竭是指由于各 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的 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最
终发展为尿毒症。
病因
慢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 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 压肾病、慢性肾炎等。
症状
慢性肾衰竭的症状包括 乏力、食欲不振、贫血
生理学8-肾脏的排泄
$number {01}
目 录
• 肾脏的概述 • 肾脏的排泄功能 • 肾脏排泄与健康 • 肾脏疾病与排泄异常 • 肾脏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01
肾脏的概述
肾脏的位置和结构
位置
肾脏位于腹部的两侧,靠近腹主 动脉和下腔静脉。
结构
肾脏由数百万个肾单位组成,每 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 肾小管。
当摄入过多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时,肾脏会相 应地增加或减少碱性或酸性物质的排泄,以维 持酸碱平衡。
肾脏还能通过调节尿液中的碳酸氢盐的排泄, 来维持酸碱平衡,这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和预防代谢性酸中毒等病症具有重要意义。
肾脏排泄与废物排除
肾脏通过排泄代谢废物和有害物 质,维血液中的废物和多 余物质,将其转化为尿液排出体 外,从而保持血液的清洁和健康。

《酸碱平衡护理》ppt课件

《酸碱平衡护理》ppt课件

保持良好心态
积极乐观
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系 统,从而影响酸碱平衡。应保持心情 愉悦,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放松心情
放松心情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减轻 身体负担。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 式来放松身心。
03
酸碱平衡护理措施
饮食调整
保持适量膳食
合理安排每日膳食,确保摄入足 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和矿物质,以维持酸碱
代谢性碱中毒
体内碱性物质产生过多或排出受阻,导致 血液pH升高。
酸碱平衡失调表现形式描述
酸中毒表现
呼吸深快、口唇发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意识障碍等。
碱中毒表现
呼吸浅慢、口唇樱红、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
酸碱平衡失调对机体的影响
酸碱平衡失调可导致机体各系统功能紊乱,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同时 ,酸碱平衡失调还可影响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如影响酶的活性、影响神经传导等。
《酸碱平衡护理》ppt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酸碱平衡概述 • 酸碱平衡护理原则 • 酸碱平衡护理措施 • 酸碱平衡监测与评估方法 • 酸碱平衡失调原因及表现形式 • 酸碱平衡失调应对策略及护理
建议
01
酸碱平衡概述
酸碱平衡定义
01
酸碱平衡是指体内酸性和碱性物 质的相对平衡状态,是维持内环 境稳态的重要因素。
02
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包括肺、肾 、血液缓冲系统等多个方面。
酸碱平衡重要性
酸碱平衡对于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一旦失衡可能导致一系列生理和病 理变化。
酸碱平衡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 、pH等内环境稳态,保证各器官正常 功能。
酸碱平衡影响因素
01

酸碱平衡课件ppt.ppt

酸碱平衡课件ppt.ppt

呼吸加深加快
CO2排出↑
㈢组织细胞的调节作用
K+ Na+
ClH+
H+
HCO3- K+
H+
H+
Na+
K+
Na+
组织细胞
㈣肾脏的调节
肾脏通过排酸(H+或固定酸)以及重吸 收碱(HCO3-)对酸碱平衡进行调节
近曲小管泌H+和对NaHCO3的重吸收 调
节 方
远曲小管泌H+和对NaHCO3的重吸收
式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泌NH4+
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 AB)
隔绝空气的血标本在实际状态下测得的HCO3-含量
✓ 受呼吸和代谢两方面的影响
✓AB,SB 同时升高
代谢性碱中毒
✓AB,SB 同时降低
代谢性酸中毒
• AB> SB,CO2潴留
呼吸性酸中毒
• AB< SB,CO2排出过多 呼吸性碱中毒
㈣缓冲碱(buffer base, BB)
H2O
H+ + Buf -
H2CO3 HBuf
缓冲作用即刻发生,HCO3- ↑↑
细胞内外离子交换的缓冲作用
K+ H+
2-4小时起作用,易引起低钾血 症
肺的调节
H+↓ 外周化学感受器
呼吸中枢 抑制
呼吸频率幅度↓
CO2排出↓
pH↓
[HCO3-]↑ [H2CO3]↑
PaCO2 ↑
✓作用迅速,24小时达高峰 ✓代偿作用极限:PaCO2↑至55mmHg
近曲小管和集合管泌H+、重吸收HCO3-
毛细血管 K+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Na+
Na+H++ HCO3- H2CO3
CA
H2O+CO2
肾小管腔 集合管上皮细胞

第二节 肾脏与酸碱平衡PPT课件

第二节 肾脏与酸碱平衡PPT课件

7
肾小管重吸收HCO3-是以CO2的形式,而不是直接以 HCO3-的形式进行的。如果滤过的HCO3-超过了分泌 的H+,HCO3-就不能全部(以CO2形式)被重吸收。 由于它不易透过管腔膜,所以余下的便随尿排出体外。 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1H+就可使1 HCO3-和1Na+重吸 收回血,这在体内的酸碱平衡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
肾脏重吸收HCO3-在维持机体酸碱稳态中起非常重要的作 用,一般将重吸收的HCO3-分为滤过的HCO3-和新生成HCO3两部分。
5
(一) 肾脏对滤过HCO3-的重吸收 1、近端小管
6
HCO3-的重吸收与小管上皮细胞管腔膜上的Na+-H+交换有 密切关系。HCO3-在血浆中钠盐(NaHCO3)的形式存在,滤 过中的NaHCO3滤入囊腔进入肾小管后可解离成Na+和HCO3-。 通过Na+-H+交换,H+由细胞内分泌到小管液中,Na+进入细
(1)磷酸盐的作用:小管液中的磷酸盐称为尿的可滴定酸。其作 用是HPO4-与肾上皮分泌H+相结合生成H2PO4-再由尿排出, 这样使肾小管能继续分泌H+,从而生成更多的HCO3-被重吸收 入血液。管腔液的HPO42-来源于肾小球滤过,其滤过的HP042量不受机体酸碱状态的影响,而与钙磷代谢有关,其量亦有限, 故在促进新HCO3-生成方面起次要作用。
H+-K+
H+ ATP酶
9
(二)HCO3-重吸收的调节 (1)球-管平衡:球-管平衡指近端小管重吸收HCO3-量随肾小球 滤过率增减而增减现象。因为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滤过的 HCO3-量也将增加,故近端小管重吸收量也会相应增多;反之 亦然。近端小管重吸收HCO3-主要由Na+-H+逆向转运体的活动 所决定,活动增强时,分泌H+增加,重吸收HCO3-亦随之增多。 (2)机体的酸碱状态:无论由血浆[HCO3-]降低引起的代谢性酸 中毒,还是PCO2升高所致呼吸性酸中毒,均可促进近端小管、 髓袢与集合管重吸收HCO3-。 (3)醛固酮:醛固酮(Ald)是调节集合管重吸收HCO3-的重要因 素。它能直接刺激闰细胞分泌H+;又促进主细胞重吸收Na+, Na+重吸收增加导致管腔负电位增大,后者也促进H+分泌,因 此重吸收HCO3-增加。关于AId刺激H+分泌的机制尚不完全清 楚,可能与对H+-ATP ase作用有关。

酸碱平衡及失调优秀课件

酸碱平衡及失调优秀课件
实际碳酸氢盐( AB) 4. 缓冲碱 (BB) 5. 碱剩余 (BE) 6. 阴离子间隙 (AG)
11
1. pH
动脉血正常值 7.35~7.45
意义:
< 7.35 酸中毒 > 7.45 碱中毒
正常?
代偿性 某些混合型 无紊乱
12
2. PaCO2 物理溶解的CO2
正常值 35~45mmHg
意义 反映呼吸性因素
>45 mmHg: CO2 潴留
原发性 继发性
呼酸 代偿后代碱
<35mmHg: CO2 不足
原发性 继发性
13
呼碱 代偿后代酸
3. SB(标准碳酸氢盐) AB(实际碳酸氢盐)
SB: 标准条件动脉血浆 [ HCO ] -
3 PaCO2 40mmHg, 38度, HbO2 100%
AB: 实际动脉血浆 [ HCO-3 ] SB: 排除呼吸性 因素影响,反映代谢性因素 AB: 未排除PCO2因素,受呼吸+代谢影响 AB-SB: 反映呼吸因素影响
23
AG正常
1. 原因与机制
•AG↑型代酸 血固定酸↑→ 消耗 HCO-3 固定酸产生↑
• 乳酸↑ • 酮体↑ • 酸性药物摄入过多 固定酸排除↓
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结果:HCO-3 ↓、固定酸↑→AG↑
24
代酸
HA H + + A-
HCO3- H2CO3 + A-
代酸
1. 原因与机制
•AG↑型代酸
8
1.单纯型 病因
代谢性
pH ∝ HCO-3 (20)
H2CO3 (1) 呼吸性
原发改变 代谢性碱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病理生理学-酸碱平衡PPT课件

病理生理学-酸碱平衡PPT课件

呼吸调节
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控制二氧化碳的排出 量,维持酸碱平衡。
饮食调节
合理摄入含碱性或酸性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 果、肉类等,有助于调节酸碱平衡。
ABCD
肾脏调节
肾脏通过排泄酸性或碱性物质,调节尿液的pH 值,维持酸碱平衡。
药物治疗
在特定情况下,医生会开具适当的药物来调节体 内酸碱平衡。
酸碱平衡与饮食调节
治疗
治疗原则是除去病因, 减少碱性物质的摄入,
补充酸性物质等。
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
根据病因分类
根据程度分类
分为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
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酸碱平衡紊乱。
根据pH值变化分类
分为高酸血症、高碱血症、正常酸血 症和正常碱血症。
03 酸碱平衡与疾病的关系
酸碱平衡与心血管疾病
酸碱平衡与肾脏疾病
总结词
酸碱平衡失调可引发肾脏疾病,如肾 结石、肾功能不全等。
详细描述
肾脏是维持酸碱平衡的重要器官,酸 碱平衡失调会导致肾脏负担加重,引 发肾脏疾病。
总结词
酸碱平衡失调可影响肾脏疾病的进展。
详细描述
对于已患有肾脏疾病的个体,酸碱平 衡失调可能加速疾病进展,导致肾功 能恶化。
酸碱平衡与消化系统疾病
酸碱平衡的重要性
酸碱平衡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 基础,一旦失衡可能导致一系列生理 功能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酸碱平衡对于维持骨骼代谢、肌肉收 缩、神经传导等生理过程具有重要作 用,对于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也具有 重要意义。
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肾脏是调节酸碱平衡的主要器官,通过排泄和重吸收作用调节尿液的pH 值,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第8章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

第8章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

滤液(原尿)与尿比较
• 从量上看:原尿)约为180升,而每天由膀胱经尿道 排出的尿量(即终尿)约1.5升,只占滤液的1%。
• 从成分上看:尿液的成分与去蛋白质的血浆相似, 而尿成分与血浆有很大差别。如滤液中有葡萄糖而 尿中没有;尿素、肌酐及氨在尿中的浓度却比滤液 中的浓度增加许多倍。
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二)肾脏在维持机体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 肾脏调节体内酸碱平衡是通过肾小管机能实现的。概 括地说,是通过“排氢保钠”(类似的有“排酸保 碱”),使血浆和尿pH值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主要 过程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H+与小管液中的Na+ 进行交换。H+—Na+交换的结果保持了血浆中 NaHCO3/H2CO3的正常比值20:1,从而使pH值稳 定在一定范围内。由于H+—Na+在肾小管处交换是 逆着浓度梯度进行的,故需要借助“泵”的力量才能 完成。肾脏这种排酸保碱作用对体液酸碱平衡的调节 起着重要作用。H+—Na+交换方式有三种表现。
• ③ 也有人认为是由于激烈运动,使肾脏受到机械性 损伤引起的;
• ④ 还有人提出,出现尿蛋白是由于激烈运动时肾血 管缩小,引起血流停滞,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升高, 从而促使蛋白质滤过。
• ⑤ 我国的研究人员认为,运动性蛋白尿是由于肾小 球毛细血管扩张及被动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 造成肾脏血循障碍,引起缺血、缺氧,毛细血管通 透性增加,致使尿中出现尿蛋白。
• ②主动重吸收 肾小管上皮细胞能逆着浓度差,将 滤液中的溶质转运到血液内。转运是依靠管膜的载 体和酶组成的“泵”来进行的。在转运过程中需消 耗一定的能量。这种重吸收过程称为主动重吸收。 肾小管的吸收大部分为主动重吸收。机体所需要物 质的吸收,如葡萄糖、氨基酸、Na+、K+、Ca++ 等都是主动重吸收。

生理学课件第八章肾脏的排泄课件

生理学课件第八章肾脏的排泄课件
慢性肾小球肾炎
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病程较长,表 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水 肿和高血压等症状。
肾小管-间质疾病
急性肾小管坏死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出现肾功能急剧恶化、电解质紊乱等症 状。
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由于长期慢性炎症、药物或毒物损伤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肾功能缓慢减退、夜尿 增多等症状。
肾小球滤过率
指单位时间内(通常为1min)流经肾小球的血液量 ,是衡量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之一。
滤过膜
肾小球滤过膜由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足突细胞构成 ,是肾脏排泄功能的关键结构。
有效滤过压
指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压力差,由肾小球毛细血管血 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三部分组成。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80%
副交感神经调节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舒张,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升高,尿量产生增加。
体液调节
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能增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当循环血量减少时,该系统兴奋,导致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 量产生增加。
肾脏自身的反馈调节
压力反馈
药物排泄
肾脏通过肾小球滤过作用,将血液中 的药物滤入原尿中,进入肾小囊。
肾脏通过排泄尿液将药物排出体外, 通过被动扩散或主 动转运方式进入尿液。
04
肾脏排泄的调节
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 低,尿量产生减少。
当肾入球动脉压力升高时,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产生增 加。
容量反馈
当肾血浆流量减少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量产生减少。
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红细胞缓冲体系中以血红蛋白及氧合血红 蛋白缓冲体系最为重要。
(二)血液的缓冲作用
血浆的pH值主要取决于血浆中NaHCO3 /H2CO3的比值。 在正常情况下血浆NaHCO3浓度为24mmol/L, H2CO3浓度为
1.2mmol/L, 两者之比为20/1,只要NaHCO3 /H2CO3为 20/1,血浆pH即维持在7.35-7.45之间。 酸碱平衡调节的实质就是调节NaHCO3与H2CO3的比值。
前言
人正常的生理活动和运动,除需要适宜的温度、渗透压等条件外,还需要保持 体液酸碱度的相对恒定。如果酸碱度的变化超过一定范围,将会引起组织代谢 紊乱,进而影响各种生理功能。
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地产生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同时又不断地从食物 中摄取酸碱物质。机体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肾来调节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 的含量和比例,将多余的酸性和碱性物质排出体外,使体液pH值维持在相对恒 定的范围内,这一过程称为酸碱平衡。
1.血浆缓冲体系对固定酸的缓冲作用
NaHCO3 /H2CO3是血浆中主要的缓冲对,主要有缓冲固定 酸(如硫酸、磷酸、酮体等)的作用。
HA+ NaHCO3 (固定酸)
Na-A+H2CO3 (固定酸钠)
Co2可由肺排出体外 另外,血浆中其它缓冲体系也有一定的作用:
H2O+CO2
HA+ Na-Pr
1、体内生成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少量的碱
2、食物(蔬菜和水果)为主要来源。能够增 加体内HCO3-根离子含量。
例如:柠檬酸钠(弱碱性)-分解为有机酸根和钠离子 ①有机酸跟-结合H+——生成柠檬酸——在体内继续氧化为co2和o2或在肝 脏合成唐元-是血中H+降低 ②钠离子——与HCO3-结合——提高血液中碳酸氢盐的浓度
Na-Pr+NaHCO3
过多的NaHCO3可由肾脏排出体外
O2 CO2
3、血红蛋白体系对挥发酸的缓冲 肺肺泡泡
组 织 细 胞 CO2
O2
O2
红 细
CO2+H2O 胞 CA
H2CO3 K-Hb
K-HbO2
H-Hb+K+ HCO3 - HCO3 -
CL-
CL-
红 细
H2O CO2
Hale Waihona Puke 胞K-HbO2 H2CO3
挥发酸:碳酸(H2CO3) 们可糖进、一脂步肪结、合蛋成白为质碳在酸体,内然完后全解氧离化成后氢,离生子成和C碳O酸2和根H离2O子,。他 CO2+H2O→ H2CO3 →H++HCO3生成成碳人酸组后织,代可谢释每放天15产-2生03m0o0l-的40H0+L的。 CO2,这些CO2结合H2O 肺排出,呼吸因素
HCO3 - +K+ K-HbO2
HHb CL-
O2
KHCO3
K2HPO4
K-Hb
;
;
;
H2CO3
KH2PO4
H-Hb
K-HbO2 H-HbO2
Hb:血红蛋白、HbO2:氧合血红蛋白
表1 全血各缓冲体系的比较
缓冲体系
占全血缓冲能力的百分数(%)
HbO2和Hb
35
有机磷酸盐
3
无机磷酸盐
2
血浆蛋白
7
血浆碳酸氢盐
35
红细胞碳酸氢盐
18
在血浆缓冲体系中,以碳酸氢盐缓冲体系最 重要,不仅因为血浆NaHCO3 /H2CO3的 缓冲能力强,还在于该体系易于调节.
四、食物与酸碱平衡
成酸食物:代谢产物能够增加H+的食物
成碱食物:能够增加体内HCO32-的含量食物
对酸性食物的处理是体内酸碱平衡的关键: 因为正常人成酸食物和酸性代谢产物远超
过成碱食物和碱性代谢产物。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血液缓冲作用 酸
碱 平
肺呼吸作用

肾脏排泄和重吸收作用
一、缓冲体系(buffer systems)与缓冲作用
即由亨德森-哈塞巴(henderson-hassalbach)方程式计算得到:
[NaHCO3]
pH=pKa+lg
[H2CO3]
其中pKa是H2CO3解离常数的负对数,温度在37℃时为6.1。将数值代入上式得到:
20
pH=6.1+lg
=6.1+1.3=7.4
1
根据上式充分说明了血浆pH与血浆[NaHCO3]/[H2CO3]之间的关系。 只要NaHCO3 /H2CO3为20/1,血浆pH即维持在7.4。由此可见,酸 碱平衡调节的实质就是调节NaHCO3与H2CO3的比值。
缓冲体系:由弱酸(如H2CO3)以及强碱生成 的盐(如NaHCO3)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溶 液。
缓冲作用:该缓冲体系具有缓冲酸、碱和保 持pH值相对恒定的作用。
(一)血液缓冲体系
血浆的缓冲体系有:
NaHCO3 H2CO3
Na2HPO4
;
;
NaH2PO4
Na-Pr H-Pr
红细胞中缓冲体系有:
Na-A+H-Pr
HA+ Na2HPO4
Na-A+ Na H2PO4
2.血浆缓冲体系对对碱性物质的缓冲作用
当碱性物质进入血液后,可被H2CO3、Na2HPO4、H-Pr缓冲使 其碱性减弱:
Na2CO3 + H2CO3
NaHCO3
Na2CO3 + NaH2PO4
Na2HPO4 +NaHCO3
Na2CO3 + H-Pr
机体通过调节,维持体液酸碱度在相对恒定范围平衡,如动脉血pH7.35 ~ 7.45
第一节 酸碱物质的来源
一、酸、碱与pH值
酸:凡是能释放质子(H+)的任何物质
碱:凡是能接受质子(H+)的任何物质
pH值:用来衡量溶液或体液酸碱度的一把尺 子。
pH值<7为酸性 pH值>7为碱性。


7
二、酸性物质的来源(Source of acid)
固定酸:H2SO4、H2PO4、乳酸、丙酮酸、酮体等。 这些酸性物质不能变为气体有肺排出体外,故称为固定酸或
非挥发性酸。 正常成人的生成量为70mmol/d,或1mmol/d/kg.
肾脏排泄,代谢因素 从体外获得酸性物质:食物、饮料、药物中的酸性物质
如调味用的醋酸,饮料中的柠檬酸、苹果酸等。
三、碱性物质的来源(Source of base)
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课件优秀课 件
学习目标:
1.掌握酸碱平衡的概念,熟悉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来源; 2.掌握缓冲系统的概念和机体酸碱平衡的基本调节方式; 3.掌握运动时酸碱平衡变化及其调节的基本过程; 4.掌握肾脏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重点与难点
1、运动时酸碱平衡变化及其调节的 基本过程;
2、肾脏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