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开篇 版本:北师大
2021高考北师大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单元高效整合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对待历史一、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1.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76年,从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方案经济体制的转变。
(1)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中国共产党缺乏经济建立经历,照搬政治斗争方式;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
(2)核心内容: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开展的高速度。
(3)结果: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恢复经济,开展工业建立曾起过积极作用,取得一定成就。
但它超越了历史开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制度。
(1)原因:党中央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立正反两方面的经历教训,特别是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历,决定对工业经济体制进展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2)核心内容:开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构造,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
(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开展,成就举世瞩目。
3.20世纪90年代以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1)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立经历教训的根底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2)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
(3)结果:这次调整进一步解放和开展了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开展。
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1.相似之处(1)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
(2)都对斯大林模式进展过改革。
(3)工业化建立都是优先开展重工业;实施五年方案;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2.工业化方针提出中国是在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苏联是在1925年的联共十四大上提出。
3.开场改革中国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联是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
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1高考历史的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时间是学好历史的必要保证。
要提高历史学科的复习效率,首先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以每天不少于50分钟为佳,太多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复习,太少又没效果;时间宜安排在就寝前的一小时(这段时间是一天中大脑的四次记忆高潮之一);而且应在50分钟的时间内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三本教材的复习时间进行合理再分配。
记忆是历史学科要求的最基本的能力,复习周期越短、记忆效果越佳。
有些同学每天虽有固定的时间复习历史,但往往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今天中国古代史、明天世界近现代史,或者连续一段时间或复习中国古代史、或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或复习世界近现代史,周期相对较长,结果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复习到前面又忘了后面。
因此无序或周期很长的复习效率很低,谈不上对教材理解的深度。
一般来说,在每天固定的复习时间里,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都要有明确的量的规定,具体办法如下:1.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对教材的复习遍次,再根据每册教材内容的多少确定每天对三本教材的复习量(即每天复习多少页)。
2.针对中国古代史内容相对较少,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较多且理论性较强;在固定的50分钟时间里,安排中国古代史的复习时间可用10分钟,另两本教材各用20分钟,再根据每天所规定每本教材的复习时间、所要复习的量来确定每天每本教材要复习多少页。
3.在《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复习完后,再复习这两本教材的下册,每天所用时间、复习量、方法与上册相同。
但此时《中国古代史》已经复习了一遍,是否还要接着再复习?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中国古代史》的史实记忆相对较多,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侧重于理解,因此中国古代史的复习遍次应多一些,且每天分配的时间只有10分钟,要记住并理解其内容也应多看。
针对历史考试的趋势复习的时候要注意:1.必须全面复习。
2021高考北师大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7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 副本
单元高效整合
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对待历史
一、近代中国经济构造中的主要经济成分
类型特点历史影响
自然经济
自给自足、闭塞性、
迟滞性
在近代社会经济开展过程中一直占据主
导地位;影响中国社会的进步
外国资本
主义经济
侵略性、扩张性
在近代中国长期占据优势地位,阻碍了中
国经济的开展,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对象洋务经济半封建性、垄断性未能使中国富强,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
进步性、革命性、
软弱性
中国经济近代化的主要表现,近代民主革
命的物质根底
官僚资本
主义经济
买办性、垄断性、
封建性
严重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展,是近
代民主革命的对象
变迁时间历史背景表现
第一
次
鸦片战争后
至辛亥革命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洋货大量涌入,上
海等口岸被迫开放
沿海沿江地区习俗受西方
文明的冲击,衣食住行、社
会风俗观念等发生显著变
化
第二1912—1949推翻封建帝制,中旧的习俗受到很大的冲击,
三、西方与中国近代化的差异[中外关联]。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一、教学背景和目标: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历史学科作为文科类的必修科目,对学生的知识点掌握和能力培养要求愈加严格。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轮复习,帮助学生全面回顾历史知识,提升历史学科的应试能力和思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新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整体框架:理清历史知识体系,形成全面的历史学科认知;2. 重点内容:重点复习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历史重要知识点和概念;3. 难点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提炼历史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步骤和方法:1. 课前准备:a. 教师准备《新高考历史教材(必修部分)》并熟悉各个章节的内容和要点;b. 教师了解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学习状况。
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a. 通过开放性问题导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b. 分析新高考历史考试的评价体系和命题特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备考思路;c. 重点复习古代史中的关键时间节点和重要事件,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历史脉络。
第二课时:a. 运用图片、文物等教具展示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 分小组讨论,学生分享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和影响;c. 总结历史文化的发展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第三课时:a. 利用多媒体展示历史地理环境变迁,加深学生对历史地理的认知;b. 引导学生分析历史地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c. 辅助教学游戏或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教学方法:a.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并帮助他们自主探索历史知识;b. 分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c.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具、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历史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估和反馈:1. 教师评估:a.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性、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等;b.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检测学生对复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最新-2021北师大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精品
识
系
统
归
纳 整 合
高 考 冲
关
即
高 考
选修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时 演
备
练
考
方
略
汇
萃
一、古代中国的改革 1.商鞅变法 (1)时间:公元前 356 年。 (2)背景:战国时期,秦国落后于中原各国,秦孝公为富国强兵,任用商鞅 实行变法。
(3)内容 ①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②政治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建立 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③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 (4)影响和评价: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较为彻底的一次改革运动,为秦国的 富国强兵和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③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在京师设立大学堂,在各地成立 中小学堂,鼓励私人办学,选派留学生到海外留学;准许民间创立报馆;设立 译书局。
④军事方面:裁汰旧军,编练新军。 (4)影响:是一次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 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试题来源 2016·全国甲卷 2016·全国乙卷
(3)影响 ①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亚 洲第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②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给亚洲邻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3.戊戌变法 (1)时间:1898 年。 (2)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 产阶级力量壮大;康梁维新思想的传播。 (3)内容 ①政治方面:开放言路,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 权,准其自谋生计;整顿和澄清吏治。 ②经济方面: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奖励创新发明;鼓励商办铁路、矿业; 改革财政;兴办邮政。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图书馆资源
学校或公共图书馆收藏的历史类 书籍、期刊等,可供深入学习和
研究。
专家讲座或研讨会
参加历史学科的专家讲座或研讨 会,获取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
教学经验。
06
复习评价与反馈
复习评价方法
课堂表现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和理解能力。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作业的准确率、书写规范、答题思 路等,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应用能力。
按照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 ,梳理各个时期的重要事 件、人物和思想,形成清 晰的知识框架。
重点突破
针对高频考点和难点,进 行重点讲解和练习,提高 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练习巩固
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加深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 记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 力。
复习策略
制定计划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 学进度,制定合理的复习 计划,确保复习进度和质 量。
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梳理教材中 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突出重点难点
根据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确定复习的 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制定复习计划表
将复习内容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安排,制 定详细的复习计划表。
复习安排
01
合理分配时间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复习内 容,合理分配每天的复习时间 ,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提升解题能力
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应试能 力,使其能够熟练应对各种历
史考试和练习。
03
培养历史思维
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讲解,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
析能力。
复习要求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确保复习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开篇版本:北师大
开篇高考的根本目标必定是“立德树人”,研究高考命题,操练高考真题,环绕高考命题进行备考复习,实质上是接受教育的过程。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服务于高等学校精选人材的。
历史五大中心修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拥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思想质量和重点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含时空看法、史料实证、历史解说、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
五大中心修养是历史学科课程的中心价值,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停深入所提出的新的课程目标。
以五大中心修养引领专项提能,是打破高分瓶颈的重要门路。
一、聚焦五大中心修养二、解说五大中心修养[ 看法界定 ]唯物史观是揭露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 内涵阐释 ]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渐渐深入的,要透过历史的纷乱表象认识历史的实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特别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看法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 看法界定 ]时空看法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察看、剖析的意识和思想方式。
[ 内涵阐释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详细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
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间,才可能对史事有正确的理解。
[ 看法界定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得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 内涵阐释 ]历史过程是不行逆的,认识历史只好经过现存的史料。
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一定重视史料的收集、整理和辨析,披沙拣金,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 看法界定 ]历史解说是指以史料为依照,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剖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 内涵阐释] 全部历史表达在实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说,即便是对基本领实的陈说也包含了陈说者的主观认识,差别不过在于解说的正误、深浅。
人们经过多种不一样的方式描绘和解说过去,经过对史料的收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单要将其描绘出来,还要揭露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2021高考北师大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3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单元高效整合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对待历史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的曲折开展历程时间表现原因初步形成1949年新中国成立北平新政协召开,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本胜利;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建国构建完成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展“左〞倾错误泛滥,毛泽东错误地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林彪、江青一伙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1.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一边倒〞转变为“睦邻友好〞、开展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开展中国家的关系,具体表达为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的提出和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2.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积极缓和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建立外交关系,翻开外交新局面,具体表达为与日、美建交。
3.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开展的四项原那么,开展与其他国家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是经济合作和周边良好环境的创设。
突出的事件有:参加经济区域集团、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与周边国家和世界大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关注邻国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动向等。
4.第四次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和国际格局多极化、民主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中国由努力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开展为积极谋求国际秩序的重大开展,具体表达为“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
“和谐世界〞是国际秩序观,是中国真正从一个国际体系成员的角度来思考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这是中国外交理论的一个重大开展,是中国外交领域一个新的理论平台。
2021高考北师大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高考讲座1 政治文明历程 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高考讲座(一) 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二卷非选择题突破环节一高考第 40 题规范答题讲评大家都知道高考评阅非选择题是网上阅卷。
为了有效地应对高考网上阅卷,解答非选择题要注意“一个前提,两个原那么〞。
“一个前提〞:答案要准确标准,书写要工整,要答在规定的答题框内。
每年高考中都会有一些试卷,因卷面字迹潦草,序号乱置,模糊不清,答题空间安排不合理,使阅卷者找不到要点。
“两个原那么〞:(1)答案“点要多、面要全、话要短〞。
答复非选择题注意答案要多角度,要点多而全,答复直接,尽量使用历史专用词句,太简洁易漏知识点,导致失分,可适当采取“多多益善〞的方法,但要注意“多〞是答案的点多,是追求“广度〞,而“深度〞要适可而止,解释“话要短〞,不要重复、啰唆。
(2)尽量把答案得分的“关键词〞写在前面。
要紧扣设问,把要求答复的要点,以最简洁的语句按照①②③分别列出,每个小要点后,用冒号进展解释,让阅卷教师一眼就能看出答复的要点。
这样容易得高分,最起码能少失分。
[高考例如](2021·全国甲卷)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入地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 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 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 200—3700万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
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 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 510家,投资总额约63 271万元。
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2)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把握近现代史的发展趋势。
(3)熟悉世界史的基本框架,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梳理历史脉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史(1)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2)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争霸。
(3)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
(4)汉朝的繁荣与民族融合。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6)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7)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8)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9)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中国近现代史(1)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2)太平天国运动。
(3)甲午中日战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辛亥革命。
(6)五四运动。
(7)抗日战争。
(8)解放战争。
(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建设。
3.世界史(1)古希腊罗马文明。
(2)中世纪欧洲。
(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4)近现代西方文明。
(5)近现代东方文明。
(6)两次世界大战。
(7)冷战时期。
(8)全球化时代。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以讲解为主,系统地传授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练习法: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讲解中国古代史(1)按照时间顺序,讲解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事件。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5篇】备课是教师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高一上学期学习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学生现状分析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个的历史教学工作。
通过初步接触和了解发现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相当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没有养成,而且对历史学科一惯当作“副科”,非常不重视。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从封建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1.强化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就是要将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记忆牢固,理解准确。
要注意研究在复习中怎样把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题问题、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要研究怎样整合教材,怎样加强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嫁接与联系,怎样整合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联系;要研究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把主干历史知识扎扎实实地掌握起来,达到记忆牢固,理解准确,运用灵活。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模块2 第7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一、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1.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
“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
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 )A .道教的地位被否认B .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C .官府反对政治革新D .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D[根据材料官府否定的发式只是“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可得出与道教的地位被否认无关,故A 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并不能代表社会潮流,故B 项错误;材料中官府反对的是“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这一发式的变化,与反对政治革新无关,故C 项错误;1903年随着革命思潮的发展,发式的变化被赋予政治意义,带来“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故D 项正确。
]二、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2.下表为1958年农户参加人民公社情况表,此表内容表明了当时( )B.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极大提高C.农村工作深受“大跃进”的影响D.农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C[材料内容为参加人民公社的户数变化,与是否现代化没有联系,故A 项错误;参加人民公社户数增多不能说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故B项错误;从1958年8月至12月,参加人民公社的农民由30.4%猛升至99.1%,体现了生产关系的“大跃进”,故C项正确;在1956年农业已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故D项错误。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变动3.(2019·泸州高三诊断)1953年11月1日,北京市首次发行面粉购买证,1955年国家粮食部发行“全国通用粮票”,之后食用油票、布票相继面世,全国2000多个市、县都分别发放和使用各种商品票证。
这说明当时中国( ) A.国民经济极端困难、物资奇缺B.规范市场经济、统一消费行为C.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农业城镇已建立D.国家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计划和控制D[经历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的恢复,物资困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故A 项错误;这一时期为计划经济而非市场经济,故B项错误;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公有制才确立,故C项错误;票证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经济进行指导的重要措施,故D项正确。
2021高考北师大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12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单元高效整合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对待历史一、中国古代儒学社会政治地位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虽有一定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剧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儒家思想遭压制。
儒生依然遵循守旧思想以古非今,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
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效劳,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开展。
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独尊〞。
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面临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
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展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根底。
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开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
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理学产生并开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5.明清之际:儒家思想遭批判,传统儒学遭挑战。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开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而政府的传统政策是“重农抑商〞;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另一方面统治者采取八股取士的政策来压制人的个性开展。
在思想领域开场出现对传统儒学的反思和批判,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在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清,是对儒家思想的新开展。
二、儒家思想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1.特点(1)注重道德修养:爱人、德政、孝悌、仁义礼智信等。
(2)注重血亲人伦: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3)注重民本思想:苛政猛于虎;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注重社会秩序:克己复礼、正名、齐之以礼等。
(5)注重现实社会:关注现实政治、伦理生活、具有理性精神。
(6)注重群体意识:重视并积极维护群体秩序与和谐,个人服从群体。
2021高考北师大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4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单元高效整合
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对待历史
一、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区别
1.文明的拓展方式
(1)希腊:通过殖民建立新的城邦,吸收外部文明并拓展希腊文明。
(2)罗马:通过兼并战争扩大疆域,在继承希腊文明、吸收外部文明的同时拓展罗马文明。
2.国家的形式
(1)希腊:分散的城邦制;各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
(2)罗马:统一的集权制,采取行省制,实行总督统治。
3.政治体制和统治方式
(1)希腊:经历了从君主个人统治到贵族集体统治,再到全体公民集体统治的制度演变,在古代首次实现了公民普遍参与、轮番而治的民主制度。
(2)罗马:在摆脱了君主制后建立了共和国,但是一开场权力就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共和国并没有进一步演化为民主制,而是一种贵族共和国;随着疆域的扩大,共和国转化为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4.政治文明领域的突出奉献
(1)希腊: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制,其根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2)罗马: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自然法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的高度成熟。
二、英、德、美、法四国代议制的比拟
三、古代雅典文明与古代中国文明的比拟[中外关联]。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8讲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教学案北师大版
第4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三大线索: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确立、古罗马法律的形成与演变、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
第8讲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爱琴海上的文明之火——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1.自然条件(1)特征:山多平原少,矿藏丰富;海岸线曲折,良港众多;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2)影响:发展海上交通,开展海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为城邦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2.城邦制度(1)含义:由有亲族关系的公民团体组成,通常包括一个中心城市和周边的乡村。
(2)概况①兴起:公元前8世纪。
②代表:雅典、斯巴达和科林斯等。
(3)特点①小国寡民,各城邦长期独立自治。
②公民作为一个整体构成统治集团。
③没有公民权的自由人和奴隶构成被统治者。
古希腊地理环境对民主政治的影响二、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产生和发展1.背景(1)可能性:手工业、商业尤其是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为民主政治的产生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必要性:大量平民沦为债务奴隶,阶级矛盾尖锐,一批平民靠经营工商业发财致富,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2.过程改革内容意义梭伦改革(1)发布解负令,取消债务,废除了债务奴隶制(2)按财产的多少将公民分为四等,不同的等级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3)增强公民大会的权力,设立四百人议事会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4)设立陪审法庭,打破贵族对司法的垄断打击了贵族,使富裕工商业者分享了政权,把雅典引上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克利斯提尼改革(1)废除4个传统的血缘部落,设立10个地区部落(2)废除四百人议事会,组成新的五百人会议(3)设立十将军委员会,轮流统率军队(4)实行陶片放逐法,将不受欢迎的人驱逐出国将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进一步推向高峰伯里克利改革(1)取消财产资格限制,全体公民都有权通过抽签当选除十将军外的一切官职(2)公民大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3)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关,实行津贴制雅典全体公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是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极盛时期三、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影响1.意义(1)雅典的民主政治充分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人类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3讲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教学案北师大版
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两条线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其他思想及佛教、道教思想对儒学的冲击。
五大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宋明时期理学的诞生;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文学成就和书法、绘画艺术。
第23讲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异彩纷呈——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老子和孔子的思想1.老子的学说(1)历史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2)思想①核心思想:“道”是派生万物的根源。
②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③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严刑峻法。
2.孔子的思想(1)历史地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教育家。
(2)思想①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仁”,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强调统治者要“为政以德”。
③崇尚周礼,提出“克己复礼为仁”。
④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老子不是道教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而道教兴起于东汉,虽然与道家思想有着密切联系,但道家不等于道教,故老子不是道教的创始人。
二、百家争鸣1.原因(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
(2)各派政治势力的斗争十分激烈。
(3)代表各派政治势力的思想家,按照各自的利益和要求积极发表意见,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
2.代表人物及主张(1)儒家①孟子:以“仁”“义”为核心,主张性善论;提倡“仁政”“保民”,反对剥削和压迫。
②荀子:重民,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思想;主张性恶论,主张王霸并用,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2)道家:庄子。
哲学的主要特点是相对主义。
认为对待人生和社会,只需顺从命运、安于现状即可。
(3)墨家: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主张“节用”“薄葬”,反对浪费。
2021高考北师大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16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单元高效整合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对待历史一、近代以来世界科技的开展历程和阶段特征阶段原因标志产生(15—16世纪) 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开展②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③中世纪生产经历的积累天文学领域的革命形成和开展(17—18 世纪中期) 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开展②手工工场的开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③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迅速开展(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 随着这一时期西方主要国家工业革命的进展,经济的开展对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磁学的新成就、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重大突破和系统化(19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开展电的创造与应用,特别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更是物理学思1.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开展,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开展自己,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
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是古典主义潮流,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加紧进展,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18世纪末法国在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确立后,人们对现实的不满,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完毕。
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领域的浪漫主义运动开展起来。
3.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
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开场取代浪漫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
2021高考北师大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9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单元高效整合
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对待历史一、西方殖民扩张的三个阶段
阶段早期殖民扩张19世纪中期的殖民
扩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殖民扩张
背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
工场手工业开展
工业革命的推动,
寻求商品市场和原
料产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
动,进展资本输出
主要国家西、葡、荷、英、法等
国
英、俄、法、美等
国
英、法、美、德、俄、
日等帝国主义国家
扩张地区大多只能占有沿海地
区,未深入内地
进展全球殖民扩
张,深入内地
全世界范围
方式公开的殖民掠夺炮舰政策,强签不
平等条约
武力扩张,资本输出,
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世
界
活动抢夺金银、贩卖黑奴、
垄断商路、欺诈性贸易
在殖民地进展商品
倾销,掠夺原料
进展资本输出,商品倾
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
潮
结果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
积累及资本主义的开
展,给亚非拉国家带来
推动了各国工业资
本主义的开展,客
观上促进了亚非拉
将世界瓜分完毕,使资
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最终形成;推动亚非拉
二、工业革命时期中西社会比照(18世纪的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中外关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篇
高考的根本目标一定是“立德树人”,研究高考命题,演练高考真题,围绕高考命题进行备考复习,本质上是接受教育的过程。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服务于高等学校挑选人才的。
历史五大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
五大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所提出的新的课程目标。
以五大核心素养引领专项提能,是突破高分瓶颈的重要途径。
一、聚焦五大核心素养
二、诠释五大核心素养
[概念界定]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内涵阐释]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概念界定]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内涵阐释]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
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概念界定]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内涵阐释]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
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概念界定]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内涵阐释]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
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概念界定]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内涵阐释]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