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第三节思考问题:
a本段摆出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城高池深、兵利革坚、米粟充足但 弃城而逃。论证中心论点的后半部 分内容:“地利不如人和”,突出 人和的重要性 。


粮多


守方


革 利
攻方
池深
地利
委而去之
人和
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
b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句式上 有何特点?讨论其作用?
解题:
本文是一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 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 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 “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 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 想。
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 2、分清句读。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 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 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 件
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 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仁政”、“王道” ,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提倡君王要“与民同 乐”, 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 希望人们 能安居乐业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 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 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 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 《大学》、《中庸》 合称四书。
• 孟子故事 • 孟母三迁
• 孟母断机杼
孟子名言名句
• 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五十步笑百步 • 尽信书不如无书 •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 富 贵 不 能 淫,贫 贱 不 能 移,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强调了 “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论点范围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主张(结论)
施 行 得道多助 “ 失道寡助 仁 政 ”
排 (反面论证) 比
(对比论证)
讨论
1、划出文中的排比句,说说其作用。
从反面推论,指出“城民”“固国”“威
下”应当依靠“人和”,有很强的说服力
2、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摆出观点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战争事例
论证观点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出结论 得道多助, 治国道理
威:形容词用作动词
震慑 征服
第一段:译文
•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 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 心所向、内部团结。
第二段:译文
❖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 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 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 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 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 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 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第三段:译文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 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 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 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 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 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第四段:译文
❖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 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 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 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 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 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 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 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 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 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运用了排比和双重否定句式。从多个 方面强调守城一方占尽地利,但结果 却弃城而逃,从而有力证明了“人和” 的重要。整齐的句式,使得文章气势 奔放,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学习第二部分:
❖第二、三段分别是从什么角 度来论述的?
❖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证 明论点?怎样论述?
学习第四部分:
❖域民、固国、威天下的关键是 什么?为什么?
威 武 不 能 屈, 此 之 谓 大 丈 夫。
教学目标
一、积累文言词语。 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增强对
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三.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运用对比,逐层深 入的论证的写法。 四.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 失
道寡助” 的含义 ;并从中受到教益。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
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城 :内城
郭:外城
君子:施行仁政的人
2、古今异义:
亲戚: 古:族内的人和族外的人 今: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 庭或它的成员 去 古:逃跑 今:到 ……去 池 古:护城河 今:池塘
词类活用
环:名词作状语

域:名词用作动词
限制
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巩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人和”的实质是什么? 在于“得道”,即施行仁政,取得人民
的支持和拥护。
4、下文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
总结全文,
5、本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深化论点
问题探讨 1)本文以战争为例,你认为孟 子是主张打仗吗? 3)他写此文的真正意图么?
理清结构:
本文按 “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的顺序给本文划分层次。
注音和节奏
夫郭
粟寡戚

fú gu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ù guă qī
pàn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 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 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
补充注释:
▪ 重点实词
道: 就是王道、仁政
米粟:泛指粮食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分析课文
学习第一部分:
❖本文提出了什么论点? ❖由论点看,决定战争胜负的
要素有哪些? ❖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
讨论:本段(第二段)摆出了什 么论据?有何作用?
围攻一座小城但不能取胜。论证 了中心论点的前半部分内容: “天时不如地利” ,强调了“地利 重要性。

天时
不如
地利
城 :




守方
举例证明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