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环境工程化工原理泵的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流体综合实验报告(DOC)
![化工原理流体综合实验报告(DOC)](https://img.taocdn.com/s3/m/a2dd31cbb9f3f90f76c61bfe.png)
流体综合实验实验目的1)能进行光滑管、粗糙管、闸阀局部阻力测定实验,测出湍流区阻力系数与雷诺数关系曲线图;2)能进行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测出扬程与流量、功率与流量以及离心泵效率与流量的关系曲线图;3)学习工业上流量、功率、转速、压力和温度等参数的测量方法,使学生了解涡轮流量计、电动调节阀以及相关仪表的原理和操作;离心泵特性测定实验一、基本原理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选择和使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特性曲线是在恒定转速下泵的扬程H、轴功率N及效率η与泵的流量Q之间的关系曲线,它是流体在泵内流动规律的宏观表现形式。
由于泵内部流动情况复杂,不能用理论方法推导出泵的特性关系曲线,只能依靠实验测定。
1.扬程H的测定与计算取离心泵进口真空表和出口压力表处为1、2两截面,列机械能衡算方程:(1-1)由于两截面间的管子较短,通常可忽略阻力项fhΣ,速度平方差也很小,故也可忽略,则有(1-2)式中:H=Z2-Z1,表示泵出口和进口间的位差,m;ρ——流体密度,kg/m3 ;g——重力加速度m/s2;p 1、p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真空度和表压,Pa;H1、H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真空度和表压对应的压头,m;u 1、u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流速,m/s;z 1、z2——分别为真空表、压力表的安装高度,m。
由上式可知,只要直接读出真空表和压力表上的数值,及两表的安装高度差,就可计算出泵的扬程。
2.轴功率N的测量与计算N=N电×k (W)(1-3)其中,N电为电功率表显示值,k代表电机传动效率,可取k=0.953.效率η的计算泵的效率η是泵的有效功率Ne与轴功率N的比值。
有效功率Ne是单位时间内流体经过泵时所获得的实际功率,轴功率N是单位时间内泵轴从电机得到的功,两者差异反映了水力损失、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的大小。
泵的有效功率Ne可用下式计算:N e=HQρg (1-4)故泵效率为(1-5)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一)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1)实验用水准备:清洗水箱,并加装实验用水。
化工原理含实验报告(3篇)
![化工原理含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0a695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b.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化工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3. 熟悉化工原理实验装置的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4. 学会运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分为三个部分:流体流动阻力实验、精馏实验和流化床干燥实验。
1.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实验目的:测定流体在圆直等径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的关系,将测得的~Re曲线与由经验公式描出的曲线比较;测定流体在不同流量流经全开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原理: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摩擦作用,会产生阻力损失。
阻力损失的大小与流体的雷诺数Re、管道的粗糙度、管道直径等因素有关。
实验中通过测量不同流量下的压差,计算出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步骤:1. 将水从高位水槽引入光滑管,调节流量,记录压差。
2. 将水从高位水槽引入粗糙管,调节流量,记录压差。
3. 改变流量,重复步骤1和2,得到一系列数据。
4. 根据数据计算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绘制~Re曲线和局部阻力系数曲线,与理论公式进行比较,验证了流体流动阻力实验原理的正确性。
2. 精馏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2. 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状况。
3. 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4. 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5. 测定全塔的浓度分布。
6. 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实验原理:精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通过加热使混合物汽化,然后冷凝分离各组分的方法。
精馏塔是精馏操作的核心设备,其结构对精馏效率有很大影响。
实验步骤:1. 将混合物加入精馏塔,开启加热器,调节回流比。
2. 记录塔顶、塔釜及各层塔板的液相和气相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
3. 根据数据计算理论塔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等指标。
4. 绘制浓度分布曲线。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了理论塔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等指标,并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
关于化工原理实训总结报告
![关于化工原理实训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f76bf6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a.png)
一、前言化工原理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工程意识,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展了化工原理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以实验操作和仿真操作为主要内容,旨在使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以下是对本次化工原理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内容与目标1. 实训内容本次实训分为三个部分: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单元仿真操作实训、大型生产仿真操作实训。
(1)化工原理实验:主要包括离心泵综合性能实验、板式塔流体力学性能测定实验、化工物料输送操作与控制实训等。
(2)化工单元仿真操作实训:主要包括离心泵仿真操作、板式塔仿真操作、真空抽料原理仿真操作等。
(3)大型生产仿真操作实训:主要包括化工生产过程仿真操作、化工设备操作与维护等。
2. 实训目标(1)使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使学生了解化工生产过程,提高对化工行业的认识。
三、实训过程与收获1. 实训过程(1)实验操作: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2)仿真操作:学生在计算机上运行仿真软件,模拟化工生产过程,掌握仿真操作技能。
(3)大型生产仿真操作:学生通过仿真软件,模拟化工生产现场,了解生产过程,掌握设备操作与维护技能。
2. 实训收获(1)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操作和仿真操作,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化工原理的理解。
(2)提高动手能力: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和仿真操作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
(3)增强工程意识:实训使学生了解化工生产过程,培养工程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1. 存在问题(1)实验设备不足:部分实验设备老化,不能满足实验需求。
(2)实验内容单一:实验内容较为固定,缺乏创新性。
D663-化工原理-离心泵
![D663-化工原理-离心泵](https://img.taocdn.com/s3/m/7652ff9abb4cf7ec4afed0c5.png)
嘉应学院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报告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课程名称 实验指导老师 实验时间实验题目:离心泵特性测定实验 一、基本原理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选择和使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特性曲线是在恒定转速下泵的扬程H 、轴功率N 及效率η与泵的流量Q 之间的关系曲线,它是流体在泵内流动规律的宏观表现形式。
由于泵内部流动情况复杂,不能用理论方法推导出泵的特性关系曲线,只能依靠实验测定。
1.扬程H 的测定与计算取离心泵进口真空表和出口压力表处为1、2两截面,列机械能衡算方程:f h gug p z H g u g p z ∑+++=+++2222222111ρρ (1-1)由于两截面间的管长较短,通常可忽略阻力项f h ∑,速度平方差也很小故可忽略,则有 (=H gp p z z ρ1212)-+- 210(H H H ++=表值)(1-2) 式中: H 0=z 2-z 1:表示泵出口和进口间的位差,m ; ρ:流体密度,kg/m 3 ; g :重力加速度 m/s 2;p 1、p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真空度和表压,Pa ;H 1、H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真空度和表压对应的压头,m ; u 1、u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流速,m/s ; z 1、z 2:分别为真空表、压力表的安装高度,m 。
由上式可知,只要直接读出真空表和压力表上的数值,及两表的安装高度差,就可计算出泵的扬程。
二、实验装置与流程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装置流程图如下:1-水箱;2-离心泵;3—进口压力表;4-双金属温度计;5-灌泵漏斗;6-出口压力表;7-玻璃转子流量计;8—电气控制箱;9-离心泵的管路(利用光滑管充当);10—光滑管管路球阀f2;11-出口流量调节闸阀V2;图2-2 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 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实验步骤: (1)清理水箱中的杂质,然后加装实验用水。
通过灌泵漏斗给离心泵灌水,直到排出泵内气体。
(2)检查各阀门开度和仪表自检情况,试开状态下检查电机和离心泵是否正常运转。
泵性能试验报告范文
![泵性能试验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d98275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f.png)
泵性能试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评估泵的性能,包括流量、扬程和功率等指标。
二、实验设备1.流量计:用于测量泵的流量。
2.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泵的出口压力。
3.功率计:用于测量泵的输入功率。
4.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泵的启停以及调节转速等。
三、实验步骤1.将泵与流量计、压力传感器和功率计连接好。
2.在控制系统中设定合适的泵起始转速。
3.打开泵和流量计,并记录相应的流量和压力值。
4.逐步增加泵的转速,每个转速下记录对应的流量和压力值,并计算出对应的功率值。
5.完成所有转速点后,关闭泵和流量计,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步骤记录的数据,我们得到了如下的实验结果:转速(rpm),流量(m3/h),压力(bar),功率(kW)----------,------------,-----------,----------100,0.5,1.2,0.3200,1.0,1.8,0.7300,1.5,2.4,1.1400,2.0,2.9,1.4500,2.4,3.4,1.8600,2.8,3.9,2.2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流量与转速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流量-转速图形,可以看出流量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加。
可通过拟合曲线得到其线性方程为:Q=0.005N+0.2,其中N为转速,Q为流量。
2.扬程与转速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扬程-转速图形,可以看出扬程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加。
可通过拟合曲线得到其线性方程为:H=0.007N+0.8,其中N为转速,H为扬程。
3.功率与转速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功率-转速图形,可以看出功率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加。
可通过拟合曲线得到其二次方程为:P=0.001N^2+0.2N,其中N为转速,P为功率。
六、结论通过本次试验,我们评估了泵的性能指标,并得到了泵的流量、扬程和功率与转速之间的关系曲线。
根据得到的曲线方程,我们可以了解到泵在不同转速下的性能表现。
本次试验的结果对于泵的使用和维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精选范文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精选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2a21e2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a.png)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化工原理实验报告精选范文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测定流体在圆直等径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的关系,将测得的λ~Re曲线与由经验公式描出的曲线比较;2 测定流体在不同流量流经全开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ξ3 掌握流体流经直管和阀门时阻力损失的测定方法,通过实验了解流体流动中能量损失的变化规律4 学会倒U形差压计 1151差压传感器 Pt温度传感器和转子流量计的使用方法5 观察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
6 掌握化工原理实验软件库的使用二、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及实验流程简述来自高位水槽的.水从进水阀1首先流经光滑管11上游的均压环,均压环分别与光滑管的倒U形压差计和1151压差传感器15的一端相连,光滑管11下游的均压环也分别与倒U形压差计和1151压差传感器的另一端相连。
当球阀3关闭且球阀2开启时,光滑管的水进入粗糙管12,粗糙管上下游的均压环分别同时与粗糙管的倒U形压差计和1151压差传感器的两端相连。
当球阀5关闭时,从粗糙管下来的水流经铂电阻温度传感器18,然后经流量调节阀6及流量计16后,排入地沟。
当球阀2关闭且球阀3打开时,从光滑管来的水就流入装有闸阀4的不锈钢管13,闸阀两端的均压环分别与一倒U形压差计的两端相连,最后水流经流量计,再排入地沟。
三、简述实验操作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步骤(1)排管路中的气泡。
打开阀1、2、3、6,排除管路中的气泡,直至流量计中的水不含气泡为至,然后关闭阀6。
(2)1151压差传感器排气及调零。
排除两个1151压差传感器内气泡时,只要打开压差传感器下面的考克7、8、9、10,当软管内水无气泡时,排气结束,此过程可反复多次,直至无气泡为至。
压差传感器排气结束后,用螺丝刀调节压差传感器背后Z旋扭,使相应的仪表数字显示在0左右,压差传感器即可进入实验状态。
(3)U形压差计内及它们连接管内的气泡的排除。
关闭倒U形压差计上方的放空阀,打开U形压差计下方的排水考克,再打开U形压差计下方与软管相连的左右阀,关闭左右阀中间的平衡阀,直到玻璃管中水不出现气泡,然后关闭U形压差计下方与软管相连的左右阀,打开上方的放空阀和下方的排水考克,令玻璃管内水位下降到适当高度,再打开左右阀中间的平衡阀,倒U形压差计两玻璃管内的水位会相平,否则重复上过排汽过程,直至两玻璃管内的水位相平。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泵性能测试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泵性能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9f76d43ea32d7375a417805a.png)
Re 0 11618 15817 21273 24966 31783 38389 43679 50574 55486
C0 0 0.7140 0.7108 0.7731 0.6880 0.6979 0.7053 0.6912 0.6979 0.6857
以第 2 组数据为例,计算过程如下: T 为 T1、T2 的平均值: T
化工原理实验
实验二 离心泵性能实验
课程名称: 班 级: 同 组 人: 化工原理实验 化工 1001 李泽州、杨政鸿 实验日期: 2012.11.16 姓 名: 陈双全 学 号:2010011018
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1、了解离心泵的构造,掌握期操作和调节方法。 2、测定离心泵在恒定转速下的特性曲线,并确定泵的最佳工作范围。 3、熟悉孔板流量计的构造、性能及安装方法。 4、测定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 5、测定管路特性曲线。
表 2:管路特性曲线测定原始记录表 在此此测量过程中 T=17.3℃,近似不变。
f
Hz 20 26 32 38 44 50
Δp
kPa 0.4 0.9 1.5 2.3 3.1 4
组1 P 压力
MPa 0.018 0.042 0.061 0.092 0.121 0.16
组2
组3
P 真空 MPa 0.003 0.004 0.005 0.005 0.006 0.006 Δp kPa 1.2 2.7 4.5 6.6 9.2 12 P 压力 MPa 0.021 0.032 0.051 0.071 0.095 0.12 P 真空 MPa 0.003 0.004 0.004 0.005 0.009 0.018
T1 T2 17.4 0 C ; 2
μ=1.005 mPa.s T 水=20℃,查表得ρ=998.2 kg.m-3 -3 T 水=10℃, 查表得ρ=999.7 kg.m μ=1.305 mPa.s -3 T=17.4℃时 : ρ=998.33 kg.m μ=1.083 mPa.s 用内插法计算:当温度为 T 时的ρ=(30-T)*998.2/10-(20-T)*999.7/10 μ= (30-T)*1.005/10-(20-T)*1.305/10 流量: Vs
泵性能试验报告
![泵性能试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3a00c3d67ec102de3bd8901.png)
泵性能实验报告实验人员:曾骥敏03009427王玺03009423赵佳骏03009430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2012年6月目录标题页码一实验目的 2 二实验主要内容 2 三实验过程与步骤 2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3 五实验思考题 7一、实验目的(1)帮助学生建立对泵及其基础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2)熟悉离心泵的运行操作;(3)掌握泵主要性能参数的测量,泵性能参数的修正,性能曲线的绘制等;(4)为将来使用泵、进行泵性能研究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二、实验主要内容(1)泵的一般性能实验-包括在电机工频(50H Z)状态下,泵的流量、扬程、功率、效率、转速的测量、计算与修正,绘制额定转速下的扬程性能曲线、功率性能曲线、效率性能曲线。
(2)泵变速性能实验-通过调节各台泵的变频器,控制泵在不同转速下运行,测试各台泵在不同转速下的性能曲线,绘制泵的通用性能曲线,验证相似定律特例-比例定律的准确性。
(3)管路特性实验-测试各泵调节阀门在一定开度下的总管路特性,绘制相应的管路特性曲线。
(4)泵并联性能实验-测试#1、2泵并联运行时的性能,绘制泵并联运行性能曲线。
三、实验过程与步骤以下过程在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后由实验学生进行,如发现问题实验学生应首先及时通报指导教师。
(1)听实验指导教师讲解,熟悉实验现场、设备、表计(重点是实验泵、变频器调节器、调节阀门、参数显示表计)等,记录所实验泵及其电机的铭牌参数。
(2)将#3、#4泵的变频器调节旋钮缓慢、顺时针旋转(不可快速旋转到底),使电动机电源频率逐渐增大到50Hz,此时两台泵将以最大出力泵送水流,使泵出口管路、回水管路等快速排气、充水。
一段时间后,当听到水箱有较大水声时,表明水流开始大量回至水箱,再稳定2分钟左右,开始进行工况1测试,各工况参数记录在“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中。
(3)工况1结束后,将工况1的流量分为5等份,并在“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中登记后续实验工况(工况2~6)的预调流量。
化工原理设计实习报告
![化工原理设计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4285f2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a.png)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化工原理设计实习,提高我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加深对化工原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培养我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三、实习地点某化工企业生产车间四、实习单位及部门某化工企业生产部五、实习内容1. 项目背景本次实习项目为某化工企业生产车间的设备改造,旨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
项目涉及设备选型、工艺流程优化、设备安装与调试等方面。
2. 实习过程(1)设备选型在实习过程中,我负责对生产车间现有设备进行调研,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分析设备存在的问题。
根据项目需求,对设备进行选型,包括换热器、反应器、分离设备等。
(2)工艺流程优化针对生产车间的生产工艺,我提出以下优化方案:①调整原料配比,提高原料利用率;②优化工艺参数,降低能耗;③改进设备布局,提高生产效率。
(3)设备安装与调试在设备安装过程中,我负责以下工作:①参与设备安装,确保设备安装质量;②对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③记录设备运行数据,分析设备运行状况。
3. 实习成果(1)完成设备选型报告,为设备采购提供依据;(2)提出生产工艺优化方案,提高生产效率;(3)参与设备安装与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六、实习总结1.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化工原理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 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自己在设备选型、工艺流程优化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4.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化工行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七、对母校教学实习工作的建议1.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2. 增加实习项目种类,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实习需求;3. 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4. 注重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化工原理搅拌实验报告(3篇)
![化工原理搅拌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3133b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5.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搅拌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搅拌装置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 研究搅拌速度、搅拌方式等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4. 分析搅拌过程中热量和质量的传递规律。
二、实验原理搅拌操作在化工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促进反应物之间的混合,提高传质效率,保证反应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搅拌装置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搅拌器的旋转或往复运动,使流体产生流动,从而实现混合、传质和传热等过程。
在搅拌过程中,热量和质量的传递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 对流传热:搅拌产生的流动使流体与反应器壁面接触,从而实现热量传递。
2. 辐射传热:反应器壁面与流体之间的辐射热交换。
3. 传质:搅拌产生的流动使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器中均匀分布,提高传质效率。
三、实验装置1. 实验设备:搅拌装置、反应器、温度计、流量计、搅拌器、数据采集系统等。
2. 实验材料:水、有机溶剂、反应物等。
四、实验步骤1. 将反应器放置在搅拌装置上,加入一定量的水和反应物。
2. 启动搅拌装置,调整搅拌速度,记录不同搅拌速度下的温度和流量。
3. 改变搅拌方式(如:旋转搅拌、往复搅拌),观察反应过程的变化。
4. 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记录搅拌过程中的热量和质量的传递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搅拌速度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加,反应速率逐渐提高。
这是因为搅拌速度的增加使得反应物之间的混合更加充分,从而提高了传质效率。
当搅拌速度达到一定值后,反应速率趋于稳定。
2. 搅拌方式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旋转搅拌和往复搅拌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存在差异。
旋转搅拌使反应物在反应器中均匀分布,有利于提高传质效率;而往复搅拌则有利于反应物之间的碰撞,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3. 热量和质量的传递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搅拌过程中,热量和质量的传递主要通过对流传热和传质实现。
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加,热量和质量的传递效率逐渐提高。
六、实验结论1. 搅拌操作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反应速率、保证反应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化工原理实验总结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824c07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0a.png)
化工原理实验总结报告第一篇:化工原理实验总结报告化工原理实验总结报告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间,化工原理实验要结课了,两个学期共做了六个实验,每个实验都让我收益颇多,不仅加深了对化工原理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还熟悉了实验流程、步骤,了解了一些实际操作中的问题。
在学习化工原理实验前,老师就告诉我们了它的的重要性,理论知识是离不开实验操作的,而实验操作又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做好化工原理实验对加深对化工原理这门课程的理解有着重要意义。
经过两年的实验经历,我了解到了做好化工原理实验的要点。
首先就是在实验前进行一定的预习,了解实验原理、装置、步骤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有时候实验书上及上机模拟时的装置与实际实验室的装置不同,需要多注意,同时对无法解决的疑问等待老师的解答;然后就是在实验时,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老师的讲解往往很详细,包含了原理,详细步骤,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实验与实际生产的不同,对我们很有帮助。
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要有团队合作的意识,按照步骤,注意保护装置,认真记录数据,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或同学求助;还有就是在认真完成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是往往能让我们整体把握实验,加深对实验的理解,而且在数据处理课上老师会建议大家一些处理方法,以及教导大家一些需要用到的软件,对实验报告的完成及以后化工数据的处理很有益处。
对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的意见:希望老师在讲解时更为系统,适当压缩时间,或分段去讲。
有的时候,老师的时间过长,以至于听到最后反而有些糊涂,最开始或中间的一些细节记忆模糊,希望老师以后可以注意。
希望实验的上机课中数据处理课的课时能够有所调整。
这样处理数据的时候做的工作也会相对全面系统。
第二篇:化工原理实验总结化工原理实验总结化工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化工原理实验是学习、掌握和运用这门课程的重要环节。
比起我们之前做的普通实验,化工原理实验更具工程特点,要求我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更加严格。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正文)---D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正文)---D](https://img.taocdn.com/s3/m/929af2db6137ee06eff918b7.png)
实验一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实验日期: 2014.11.8 一、 实验目的1. 测定流体在圆直等径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 的关系,将测得的λ~Re曲线与与由经验公式描出的曲线比较;2. 测定流体在不同流量流经全开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ξ;二、 基本原理1. 直管沿程阻力引起流体机械能损失的原因是静止壁面与粘性流体共同作用产生流体点速度差异。
当某流体以一定的流量V i 流经内径为d 的圆直等径管时,管长为l 的管段的流体机械能损失主要体现在该管段两端截面处修正压强的差异上。
阻力损失可由直管的上、下游截面列机械能守恒方程求得:ρ1m p + 221u = ρ2m p + 222u +∑-21f h(2-1)其中: ∑-21f h = 22ud l λ =5228dlV i πλ (2-2)μπρμρd V du R iei 4==(2-3) i i m m gR p p )(21ρρ-=- (2-4)),,f 8)(252ρρρρπλiii ii i R V V l gR d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 (2-5)因此,对给定的实验装置,只要测定一系列流量V i 下的R i 及温度数据,即可计算出相应的雷诺准数i Re 和摩擦系数i λ。
2. 局部阻力当流体流经某一定开启度的闸阀时,由于流道截面变化,使流体的流线发生改变,形成边界层分离及旋涡,产生局部阻力,该局部阻力同样体现在流体流经闸阀前后修正压强差异上。
局部阻力的计算方法有当量长度和局部阻力系数法,其公式如下:2222u u d l h e f ξλ== (2-6)ρρρρii m m f gR p p h )(21-=-=(2-7)24228)()(2iii i i i V gR d u gR ρρρπρρρξ-=-= (2-8)三、 实验装置与流程来自高位水槽的水从进水阀1首先流经光滑管11上游的均压环,均压环分别与光滑管的倒U 形压差计和1151压差传感器15的一端相连,光滑管11下游的均压环也分别与倒U 形压差计和1151压差传感器的另一端相连。
化工原理设计实验报告(3篇)
![化工原理设计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95a54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9.png)
第1篇实验名称:化工原理设计实验学生姓名: [您的姓名]学号: [您的学号]实验日期: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实验地点]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加深对化工原理中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2. 培养独立设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熟悉化工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旨在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工流程,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分析该流程的性能。
实验流程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原料处理:将原料进行处理,使其达到所需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反应过程:将处理后的原料进行化学反应,生成目标产物。
3. 分离纯化:将反应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得到高纯度的目标产物。
4. 产品回收:对分离纯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和废气进行回收处理。
三、实验内容1. 原料处理: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料,并进行预处理,如干燥、粉碎等。
2. 反应过程: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并进行实验验证。
3. 分离纯化:根据反应产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离纯化方法,如蒸馏、结晶、萃取等,并进行实验验证。
4. 产品回收:对分离纯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和废气进行回收处理,如蒸发浓缩、吸附、生物处理等。
四、实验步骤1. 原料处理:- 对原料进行干燥,使其水分达到实验要求。
- 对干燥后的原料进行粉碎,使其粒度达到实验要求。
2. 反应过程:- 根据实验原理,确定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
- 将预处理后的原料加入反应器,按照设定的反应条件进行反应。
- 在反应过程中,监测反应温度、压力等参数,确保反应顺利进行。
3. 分离纯化:- 根据反应产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离纯化方法,如蒸馏、结晶、萃取等。
- 对反应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的目标产物。
4. 产品回收:- 对分离纯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和废气进行回收处理,如蒸发浓缩、吸附、生物处理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原料处理:- 干燥后的原料水分达到实验要求。
- 粉碎后的原料粒度达到实验要求。
化工原理实习报告优秀范文3篇
![化工原理实习报告优秀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441e4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2.png)
化工原理实习报告优秀范文化工原理实习报告优秀范文精选3篇(一)以下是一份化工原理实习报告的优秀范文,供您参考。
实习单位:XXX化工有限公司实习时间:2021年5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实习地点:XXX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任务本次实习旨在通过进入化工企业生产车间,了解和熟悉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和技术操作,掌握化工原理的实际应用,培养化工操作技能,同时增加对化工行业安全环保意识的认识。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生产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物料搬运、原材料称量、反应槽设备操作、产品分离和净化等环节。
我还参加了实际的化工实验室分析和测试工作,对化工产品质量控制和指标检验进行了学习和实践。
二、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了解到了化工生产现场的真实情况,认识到了化工原理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
在实际操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操作规程和工艺条件的重要性,只有准确掌握了这些,才能保证化工生产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在实习期间,我还积极参与了团队合作,与同事共同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在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方面,我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通过与工程师的互动交流,我了解到了化工企业在技术方面的创新和改进,为生产工艺的优化和提高提供了新思路。
总的来说,这次化工原理的实习让我收获颇丰。
我不仅加深了对化工原理的理解,也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加深了对化工行业安全和环保意识的认识,意识到了作为一名化工从业者的责任和使命。
三、实习感想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密切联系。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工原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
此外,我还要加强对化工行业最新技术的学习,不断更新和拓展自己的知识。
同时,我还要注重与同事和工程师的交流和沟通,不断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最后,我衷心感谢XXX化工有限公司在本次实习中给予我的机会和指导,让我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化工生产环境,从而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化工原理。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二离心泵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二离心泵](https://img.taocdn.com/s3/m/d39eddec998fcc22bcd10dc7.png)
实验二、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离心泵的操作。
2.测定单级离心泵在固定转速下的特定曲线。
二、实验原理离心泵的性能一般用三条特性曲线来表示,分别为H-Q 、N-Q 和η-Q 曲线,本实验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测定工作。
泵的压头用下式计算gu u h H H H 221220-+++=真空表压力表其中压力表H 及真空表H 分别表示离心泵出口压力表和进口真空表的读数换算成米液柱的数值,0h 表示进、出口管路两测压点间的垂直距离,可忽略不计,21u u =,故真空表压力表H H H +=gQH N e ρ=/(3600⨯1000)效率%100⨯=NN e η,式中:e N ——泵的有效功率,kW ;N——电机的输入功率,由功率表测出,kW ; Q——泵的流量,-13h m ⋅。
图1. 实验装置流程图1-底阀2-入口真空表3-离心泵4-出口压力表5-充水阀6-差压变送器7-涡轮流量计8-差压变送器9-水箱离心泵入口和出口管的规格为1#~2#装置,入口内径为35.75mm,出口内径为27.1mm3#~8#装置,入口内径为41mmΦ42.25⨯3.25,出口内径为35.75mmΦ48⨯3.5三、实验步骤1.打开充水阀向离心泵泵壳内充水。
2.关闭充水阀、出口流量调节阀,启动总电源开关,启动电机电源开关。
3.打开出口调节阀至最大,记录下管路流量最大值,即控制柜上的涡轮流量计的读数。
4.调节出口阀,流量从最大到最小测取8次,再由最小到最大测取8次,记录各次实验数据,包括压力表读数、真空表读数、涡轮流量计的读数、功率表的读数。
5.测取实验用水的温度。
6.关闭出口流量调节阀,关闭电机开关,关闭总电源开关。
注意事项:离心泵禁止在未冲满水的情况下空转。
四、数据处理与讨论水温:20.5℃,离心泵型号规格:以第3组数据作为计算举例:水温为25︒C 时的密度为998kg/m 3m 14.131000/)12308829(=+=+=压力表真空表H H HkW g HQ N e 247.01000360081.999892.614.1310003600=⨯⨯⨯⨯=⨯=ρ%6.38641.0247.0===NN e η以流量Q 为横坐标,η及e H N ,为纵坐标,绘出此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_阻力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_阻力](https://img.taocdn.com/s3/m/d5eacb5633687e21af45a9b3.png)
管路阻力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直管阻力与局部阻力的测定方法。
2.学习计算并绘制直管摩擦系数λ与R e 的关系曲线的方法。
3.学习确定局部阻力系数ζ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阻力分为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两种。
直管阻力也称为表皮阻力,是流体流经一定管径的直管时,由于流体内摩擦而产生的阻力gu d L g p H f 22⋅⋅=∆-=λρ, (m ) (1) 局部阻力也称为形体阻力,是由于流体流经管路中的管件、阀门及管截面的突然扩大或缩小等局部地方,由于边界层分离而产生旋涡所引起的能量损失gu g p H f22'⋅=∆-=ζρ, (m) (2) 管路的总能量损失等于管路中所有以上两种阻力的加和∑∑+=∑'f f f H H H本实验所用的装置流程图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由并联的两个支路组成,一个支路用于测定直管阻力,另一个用于测定局部阻力。
图1. 管路阻力测定实验装置流程图1-底阀 2-入口真空表 3-离心泵 4-出口压力表 5-充水阀6-差压变送器 7-涡轮流量计 8-差压变送器 9-水箱测定直管阻力所用管子的规格:1#~2#实验装置:直管内径为27.1mm ,直管管长1m 。
3#~8#实验装置:直管内径为35.75mm,直管管长1m局部阻力的测定对象是两个阀门,一个闸阀,一个截止阀。
三、实验步骤1.打开充水阀向离心泵泵壳内充水。
2.关闭充水阀、出口流量调节阀,启动总电源开关,启动电机电源开关。
3.打开出口调节阀至最大,记录下管路流量最大值,即控制柜上的涡轮流量计的读数。
4.调节出口阀,流量从大到小测取8次,再由小到大测取8次,记录各次实验数据,包括涡轮流量计的读数、直管压差指示值。
5.关闭直管阻力直路的球阀,打开局部阻力的球阀,测定在三个流量下的局部压差指示值。
6.测取实验用水的温度。
7.关闭出口流量调节阀,关闭电机开关,关闭总电源开关。
注意事项:离心泵禁止在未冲满水的情况下空转。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小结(3篇)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小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f63d7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1a.png)
第1篇随着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化工原理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工程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总结化工原理实验的学习过程,对实验中的关键知识点和操作方法进行梳理,并对实验成果进行分析。
一、实验目的与意义化工原理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化工过程中涉及的流体力学、传热、传质等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工程素养。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1.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本实验通过测定流体在圆直等径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的关系,以及流体在不同流量流经全开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了解流体流动中能量损失的变化规律。
2. 流化床干燥实验:通过实验,掌握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分析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确定临界含水量及恒速阶段的传值系数和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
3. 精馏实验:通过测定稳定工作状态下塔顶、塔釜及任意两块塔板的液相折光度,得到该处液相浓度,绘制x-y图,用图解法求出理论塔板数,从而得到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摩擦系数与雷诺数Re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符合经验公式描述。
局部阻力系数与流量和阀门开启度有关。
2. 流化床干燥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随时间呈非线性变化,临界含水量和恒速阶段的传值系数、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均符合实验预期。
3. 精馏实验:实验数据表明,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与理论塔板数密切相关,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较高,而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相对较低。
四、实验心得与体会1. 实验过程中,严谨的操作态度和细致的观察力至关重要。
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步骤,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寻求解决办法。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4 0.24 0.248 0.247 0.246 0.242 0.248 0.251 0.247 0.248 0.252 0.26 0.252 0.25 0.129 0.129 0.125 0.128 0.141 0.138 0.142 0.141 0.148 0.151 0.15 0.151 0.151 0.155 0.155 0.154 0.16 0.153 0.156 0.16 0.156 0.157 0.159 0.162 0.075 0.075 0.081 0.077 0.082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验步骤
以下过程在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后由实验学生进行, 如发现问题实验学生应首 先及时通报指导教师。 (1) 听实验指导教师讲解,熟悉实验现场、设备、表计(重点是实验泵、变 频器调节器、调节阀门、参数显示表计)等,记录所实验泵及其电机的铭 牌参数。 (2) 将#3、 #4 泵的变频器调节旋钮缓慢、 顺时针旋转 (不可快速旋转到底) , 使电动机电源频率逐渐增大到 50Hz,此时两台泵将以最大出力泵送水流, 使泵出口管路、回水管路等快速排气、充水。一段时间后,当听到水箱有 较大水声时,表明水流开始大量回至水箱,再稳定 2 分钟左右,开始进行 工况 1 测试,各工况参数记录在“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中。 (3) 工况 1 结束后,将工况 1 的流量分为 5 等份,并在“实验原始数据记录 表格”中登记后续实验工况(工况 2~6)的预调流量。 (4) 逐渐关小泵出口阀门 k3、k4 至流量达到工况 2 的预调流量左右(与预调 流量的偏差控制在 1m3/h 以下) , 稳定 1~2 分钟后, 进行工况 2 参数记录。
小磊
泵 性 能 实 验 报 告
1
小磊
1 目的
(1) (2) (3) (4) 帮助学生建立对泵及其基础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 熟悉离心泵的运行操作; 掌握泵主要性能参数的测量,泵性能参数的修正,性能曲线的绘制等; 为将来使用泵、进行泵性能研究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2 实验内容
(1) 泵的一般性能实验-包括在电机工频(50HZ)状态下,泵的流量、扬程、 功率、 效率、 转速的测量、 计算与修正, 绘制额定转速下的扬程性能曲线、 功率性能曲线、效率性能曲线。 (2) 泵变速性能实验-通过调节各台泵的变频器,控制泵在不同转速下运行, 测试各台泵在不同转速下的性能曲线,绘制泵的通用性能曲线,验证相似 定律特例-比例定律的准确性。 (3) 管路特性实验-测试各泵调节阀门在一定开度下的总管路特性,绘制相应 的管路特性曲线。 (4) 泵并联性能实验-测试#1、2 泵并联运行时的性能,绘制泵并联运行性能 曲线。 注:由于实验平台尚未完全竣工,部分仪表、设备的调试没有结束,暂只能 利用#3、#4 泵进行上述(1) 、 (2)两项内容。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30 30 30 30 30
6 6 4 4 4 4 2 2 2 2 0 0 0 0 10 10 10 10 8 8 8 8 6 6 6 6 4 4 4 4 2 2 2 2 0 0 0 0 10 10 10 10 8
2
小磊
(5) 如此顺序地进行工况 3、工况 4、工况 5、工况 6 测试。在流量调节过程 中应注意: 由于泵出口调节阀门 k3、 k4 的线性度较差, 流量越小的工况 (如 工况 5) ,其流量越难以调整到位。工况 6 是零流量工况,不应长时间在此 状态下运行,工况 6 结束后,逐渐开启 k3、k4 阀门至全开。 (6) 将变频器调整至 40Hz, 顺序进行工况 7~工况 12, 调节与测试过程同上。 (7) 将变频器调整至 30Hz,顺序进行工况 13~工况 18,调节与测试过程同 上。 (8) 工况 18 结束后,则将变频器调整至 0Hz,本组次的实验结束,实验数据 请指导教师审核。 (9) 当天全部实验结束后,最后一组学生应协作指导教师整理实验现场与设 备,关断所有电源、水箱放水、关好实验室门窗等。
3
小磊
-2.11 -2.11 -0.74 -0.97 -0.71 -0.82 1.13 1.01 1.09 1.49 2.75 2.81 2.7 2.87 -2.33 -2.25 -2.29 -2.31 -2.16 -2.31 -2.31 -2.33 -1.23 -1.27 -1.27 -1.2 -0.43 -0.49 -0.41 -0.27 0.77 0.86 0.91 0.89 1.93 2.15 1.99 1.96 -2.2 -2.22 -2.25 -2.16 -2.05
0.083 0.082 0.082 0.087 0.088 0.089 0.088 0.089 0.089 0.089 0.091 0.092 0.092 0.091 0.091 0.093 0.093 0.093 0.092
28.5239 28.9296 28.5415 16.9344 16.7933 17.1814 17.0932 10.7428 10.8839 10.7075 11.0074 4.69224 5.15088 4.69224 4.78044 -1.09368 -0.881999 -0.758519 -0.723239
4
2974 2973 2977 2977 2976 2976 2980 2980 2979 2979 2982 2982 2982 2982 2384 2384 2385 2384 2386 2386 2386 2387 2388 2389 2388 2389 2389 2390 2390 2389 2390 2390 2391 2391 2391 2391 2391 2392 1790 1790 1790 1790 1790
6.08 6.08 5.58 5.58 5.58 5.58 5.06 5.06 5.06 5.06 4.65 4.65 4.65 4.65 6.86 6.86 6.86 6.46 6.46 6.46 6.46 6.46 6.08 6.08 6.08 6.08 5.5 5.5 5.5 5.5 5.28 5.28 5.28 5.28 4.99 4.99 4.99 4.99 4.89 4.89 4.89 4.89 4.7
28.4383 28.1622 28.2124 17.2186 17.1684 16.9174 17.1433 11.3954 11.0942 11.044 11.2699 5.271 5.271 4.9447 5.271 -0.2008 -0.2259 -0.2259 -0.2008
1791 1792 1791 1792 1793 1793 1793 1791 1793 1793 1792 1793 1794 1793 1793 1794 1793 1794 1794
14 14 14 15 15 15 15 16 16 16 16 17 17 17 17 18 18 18 18
5 实验数据处理
(1)对各实验参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抛弃误差较大的读数,计算平均值。 进口压 力(KPa) -2.21 -2.30 -2.09 -0.81 1.18 2.78 -2.30 -2.28 -1.24 -0.40 出口压 力(Mpa) 0.214 0.226 0.241 0.246 0.249 0.254 0.128 0.141 0.150 0.154 标准流 量 (m³/h) 61.9605 48.5806 29.5294 19.6598 9.3448 -0.5424 52.3908 39.5357 22.7688 15.2542 平均值 被校流 转速 量 (rpm (m³ ) /h ) 60.27 2964 47.41 29.38 19.63 9.54 0.08 51.37 38.85 22.73 15.36
3 3 4 4 4 4 5 5 5 5 6 6 6 6 7 7 7 7 8 8 8 8 9 9 9 9 10 10 10 10 11 11 11 11 12 12 12 12 13 13 13 13 14
小磊
-2.1 -2.17 -2.06 -0.56 -0.55 -0.56 -0.59 -0.06 -0.05 -0.12 -0.01 0.62 0.72 0.76 0.93 1.53 1.43 1.46 1.58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
3213738 高磊 实验号 535 进口 出口压 标准流量 被校流量 转速 功率 频率 阀门 工 压力 力 (m³/h) (m³/h) (rpm) (KW) (Hz) 开度 况 (KPa) (Mpa) -2.15 0.214 61.7224 60.3153 2964 7.72 50 10 1 -2.23 0.215 62.1457 60.3404 2964 7.72 50 10 1 -2.27 0.211 61.8635 60.3404 2964 7.72 50 10 1 -2.17 0.214 62.1104 60.0894 2964 7.72 50 10 1 -2.28 0.225 48.6158 47.5143 2968 7.04 50 8 2 -2.3 0.226 48.6864 47.3135 2969 7.04 50 8 2 -2.26 0.228 48.4218 47.2633 2968 7.04 50 8 2 -2.35 0.224 48.5982 47.5394 2969 7.04 50 8 2 -2.12 0.24 29.4941 29.3921 2973 6.08 50 6 3 -2.01 0.242 29.4941 29.3419 2973 6.08 50 6 3
29.4941 29.6352 19.4216 19.5275 19.845 19.845 9.49032 9.33156 9.20808 9.3492 -0.458639 -0.335159 -0.635039 -0.740879 52.0027 52.1262 52.3202 53.114 39.5489 39.5665 39.6724 39.3548 22.8262 22.7027 22.5086 23.0378 15.1351 15.3292 15.2586 15.2939 7.53228 7.1442 7.09128 7.39116 -0.758519 -0.846719 -0.793799 -0.952559 39.6547 39.6547 39.6371 39.5665 28.8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