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七章南方地区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二地理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下面我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处理方法。
【说教材】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南方地区的第二节,在学完南方地区概况后,由本节进入南方地区具体区域的学习。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近十年来区域发展的地理热点地区。也是南方地区的区域代表。
1、本节第一个框题“江海交汇之地”:
教材介绍了长江三角洲特殊的江海交汇位置,并从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方面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突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鱼米之乡的形成。
举例说明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由长江三角洲地区位置的优越性,重点突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的便利交通条件,说明了长江、京杭运河、黄海和东海,以及支流水系等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作用。
2、本节第二个框题“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主要是讲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其城市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人口的增多等方面,也体现在交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经济、交通、城市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改变。
本节第三个框题“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本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对国内外游客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旅游业发达。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运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并能利用资料说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对其他区域的带动作用。
2、能力目标
(1)分析同城效益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能够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分析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
3、情感目标
联系实际生活,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说教学重难点】
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及其优越性。
2、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及旅游资源的优势。
【说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指导、归纳为辅,学生讨论、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具体做法是:借助PPT课件把涉及教材内容
的图片和相关信息依次呈现,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同时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或单独完成问题,或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并积极发表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综合等地理能力,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的可持续观念。
【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我是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组水乡风光、古典园林、杭州西湖等众多著名的景点图片。让学生分析这是哪个区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能引发动力。初二学生对学习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热情高,思维活跃,在这里用地理学科特有的魅力设疑导思吸引着他们。
二、指导学习,探究创新:
学生阅读学案中本节课的“导学目标”。
(一)江海交汇之地
(学生先自主探究学案中模块一的题目,然后学生交流)
在讲授第一部分内容《江海交汇之地》时,首先,利用大屏幕出示“长江三角洲示意图”学生根据地图说出本区的纬度、海陆位置及范围,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然后小组合作:分别从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方面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条件的优越性。进而得出鱼米之乡形成的条件。在各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提供相关的课件资料,对各组进行及时评价与肯定,并分别给出正确结论。最后,引导学生总结本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然后,我安排了诱思探究——小组讨论:如果把长江比作“箭”,把东部沿海地区比作“弓”,那么长江三角洲就位于箭头位置,参照本图,说明京津唐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如何进行经济合作的?这里采用发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长江三角洲地区位置的优越性。一是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便于对内联系;二是位于东部“黄金海岸”,便于对外联系。
之后,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分析,河流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在学生交流之后,师生总结:河流能够提供灌溉水源、工业用水、便利的水路交通、淡水产品等。,说明了长江、京杭运河、黄海和东海,以及支流水系等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同桌合作完成P52课本活动2。在前两个活动完成后,活动3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自主探究一完成之后,马上进行阶段性练习一,及时进行反馈练习,培养学生学会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在讲授第二部分内容《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时,首先我运用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历史文化名城的图片及当代高密度人群的现代化城市风貌,让学生了解本区不仅有很多历史文化名城,而且在当代的发展也很迅速。引导学生分析课本P53图7.19,从而得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然后,请去过上海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他对上海的印象。教师播放视频:《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让学生了解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她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浦东开放开
发二十年的巨大变化,及其给长江三角洲地区所带来的影响?”自读“阅读材料”——崛起的浦东。
浦东和浦西连接的杨浦大桥,进而引出发达的交通。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洲发达的交通网。使学生明白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从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之后,让学生读《上海与杭州的“同城效应”图》,解释“同城效应”的含义。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55活动。通过了解现在与过去不同的生活方式,让学生明白现在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是得益于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质量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自主探究二完成之后,马上进行阶段性练习二,及时进行反馈练习。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在讲授第三部分内容《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时,我引导学生读图7.22《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分布图》。让学生依图培养学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哪些世界遗产?哪些属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哪些水乡古镇?让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消化理解知识,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然后问:你知道长江三角洲地区还有哪些文化特色?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这些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这样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地理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三、知识梳理,复习巩固:
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突出教材的重难点。将本节课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网络使其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对所学新知识及时进行迁移训练,举一反三,强化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达成。
五、总结反思
这个环节是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评价的过程。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和创新。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