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名家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2《我爱这土地》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2《我爱这土地》教案

2《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3.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2、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观看日本侵华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太阳与土地是最能够概括诗歌特色的两个概念。

诗人对于光明、理想以及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来得以表现。

艾青仿佛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去追寻着太阳、光明和理想;作为另一方面,与诗人血脉相连的土地也是他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念。

他曾经说过:“这个无限广阔的国家和无限丰富的农村生活——无论是旧的还是新的——都要求在新诗上有它重要篇幅。

”艾青对土地的关注,就是对祖国的挚爱。

(二)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现代著名诗人。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1929年赴法国学习绘画,并开始写诗。

1932年回国,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建国后曾任《人民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为一个革命者.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调子沉重忧郁;抗战时期的作品多为觉醒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我爱这土地》等.2.写作背景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

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

祖国山河沦陷,生灵涂炭,在这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中华儿女纷纷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

诗人艾青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于1938年11月创作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部编语文九上《我爱这土地》教案

部编语文九上《我爱这土地》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歌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歌中意象的运用及其效果”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意象的美学价值、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并解决问题。
-诗歌创意表达: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诗歌知识进行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举例:《我爱这土地》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话是诗歌的核心,教师要着重讲解“眼里常含泪水”这一意象如何表达对土地的深沉爱意。
2.教学难点
-意象的深层含义: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意象背后的深层含义,如“鸟”在诗中的自由与束缚的双重象征,需要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和语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诗歌的主题和内涵进行深入探讨,提升思维品质。
4.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诗歌朗读、分析和创作,锻炼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促进语言素养的提高。
5.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借助诗歌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意象的深层含义和诗歌情感的传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意象相关的主题,如“土地的象征意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诗歌创作练习。学生们尝试运用所学意象和手法,创作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 我爱这土地之意象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反思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 我爱这土地之意象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反思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爱这土地之意象江西省吉安市第二中學赖丽红敎學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旋律和节奏。

2、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3、背诵诗歌,体味诗歌抒发的爱国情感,培养學生的爱国情结。

敎學重点: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敎學难点: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敎學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敎學课型:微课型敎學过程:一、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出示例诗)礁石艾青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象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二、读诗,初识意象,了解象征意象 :“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

这个所谓的“象”就是客观的事物,“意”就是作者的感情。

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三、分析《礁石》的意象诗歌的意象,象征意义浪坚强正义勇敢的化身礁石恶势力四、分析《我爱这土地》的意象1.找出诗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诗中出现的“鸟”、“土地”、“河流”、“风”、“黎明”象征了什么? “鸟”象征诗人自己“悲愤的河流” 象征人民心中郁结的悲愤“激怒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温柔的黎明” 象征人民革命斗争的胜利。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象征祖国大地遭受苦难,山河破碎,国土沦丧。

2.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怎样理解下面这两句诗?“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眷恋,祖国献身的精神。

3.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我爱这土地》教案一等奖(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我爱这土地》教案一等奖(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PPT课件:包含课程讲解的PPT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多媒体展示工具:利用多媒体展示工具,如PPT、视频等,展示诗歌的背景、作者介绍、诗歌赏析等内容,增强 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粉笔:用于在黑板上书写和 绘图
投影仪:用于展示PPT、图 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
家长反馈评价: 听取家长的反馈 意见,了解学生 在家庭作业和课 堂外的表现和学 习情况
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 略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
观察学生的表 现:及时发现 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的问题和 困难,调整教 学策略和方法
作业完成情况: 通过作业完成 情况了解学生 对知识点的掌 握情况,及时 调整教学进度
讲解诗歌:教师逐句讲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 意境
教师首先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和思想。
教师逐句讲解诗歌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 主题和意境。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等,展示诗歌中的相关图片和音频,让学生更加直观 地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总结本课所学内 容:回顾本课所 学的知识点和技 能点,加深学生 对课文的理解和 掌握。
强调重点和难点: 强调本课的教学 重点和难点,提 醒学生注意掌握 和巩固。
布置作业和预习 任务:布置适当 的作业和预习任 务,引导学生进 一步巩固所学知 识和预习下节课 的内容。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 与度
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课-我爱这土地教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课-我爱这土地教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课-我爱这土地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爱这土地》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第二课。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艾青用深沉的爱国情感,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诗歌以土地、河流、风、黎明等自然景物为象征,展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感悟爱国主义精神。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他们对于抒情的诗歌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对于象征手法的运用和诗歌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

2.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情感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通过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准备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然后引入本课的学习。

教学内容: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入《我爱这土地》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然后教师呈现诗歌的内容,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教学内容: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和情感内涵。

《我爱这土地》语文教案设计

《我爱这土地》语文教案设计

《我爱这土地》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土地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象征手法和抒情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性吗?土地孕育了万物,滋养了生命。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土地的诗歌——《我爱这土地》。

二、作者简介1.介绍作者艾青:艾青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真挚的情感、鲜明的形象和独特的风格著称。

三、诗歌朗读1.学生自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气、节奏和情感。

四、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等,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

2.分析诗歌的情感: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对祖国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分享一下自己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理解吗?二、诗歌鉴赏1.分析诗歌的象征手法:诗中的土地、河流、风、黎明分别象征了什么?2.分析诗歌的抒情技巧:诗人是如何通过描绘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三、诗歌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诗歌感悟1.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五、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诗歌。

六、课后拓展1.推荐阅读:艾青的其他诗歌,如《我爱这土地》、《北方》等。

2.深入了解:土地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结合课后拓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部编最新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我爱这土地》教案

部编最新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我爱这土地》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问、讨论、示例分析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科素养。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有效的学习体验。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我爱这土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感受到对祖国的热爱?”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歌中爱国情怀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现代诗歌的基本概念、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如何通过诗歌表达爱国情感。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爱国情怀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并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4.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诗歌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生活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概念。《我爱这土地》是一首表达对祖国深厚感情的现代诗。现代诗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这个案例展示了诗歌如何通过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爱国情感,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并感受诗人的情感。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我爱这土地》教案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我爱这土地》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带领学生们学习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以其深沉的爱国情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
首先,关于诗歌朗读的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朗读时情感表达不够到位。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或者是对朗读技巧的掌握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通过声音传达诗歌的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诗中的具体内容,了解这首诗歌如何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激昂的语言,传达出对土地的热爱。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激昂”、“悲壮”等词语的运用,我会通过具体例句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4.写作背景:了解诗人艾青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分析其诗歌风格特点。
5.诗歌鉴赏: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分析《我爱这土地》的艺术特色。
6.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7.课后作业:仿写一首以“我爱这土地”为主题的诗歌,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增强审美体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的情感表达、艺术特色及其背后的爱国情怀。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理解和创作技巧的认识。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艺术特色:分析《我爱这土地》的语言、形象、情感等艺术特色,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爱这土地》教案5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爱这土地》教案5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爱这土地》教案5篇《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

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爱这土地》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我爱这土地》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诗歌。

2、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3、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诵读诗歌;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三、教学方法:1、欣赏诵读法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美,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问题探究法对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诗歌的主题进行探究。

3、比较阅读法将同类题材诗歌进行比较,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诗歌。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时数:一课时六、教学步骤:(一)导入示标:土地,承载着万物生灵。

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心魂。

(板书:我爱这土地),点明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和难点。

检查预习:请学生谈谈所了解诗人的有关情况、写作背景等。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在中国新诗发展,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勋章。

2、写作背景:《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当时是抗日战争爆发的初期,日寇横行,东北早已沦丧,华北、华东、华南也已遭日寇铁蹄的践踏,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看到当时的形势,心中充满了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于是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爱这土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爱这土地》

2我爱这土地【教课目的】1.正确区分诗歌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识记相关艾青的文学知识,认识本诗的写作背景。

3.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详细形象。

4.领会诗人对祖国诚挚的热爱之情。

【教课重难点】1.理解重点诗句。

2.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详细形象。

3.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课方法】1.朗诵教课法。

2.议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作者简介三、解题,背景介绍诗的题目“我爱这土地” 旌旗鲜亮地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 另一个是“太阳” ) 。

“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灾的祖国。

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主旋律。

本诗写于 1938 年 11 月,其时间本侵略军连续攻克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域,所到之处疯狂暴虐,企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挡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进行了不卑不亢的斗争。

诗人在领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大水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邃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大方激动的爱国诗篇。

四、朗诵指导自由体的新诗,不一样于旧体诗,字数、停留、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

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巧,不名一格。

所以,我们在阅读现代诗歌的时候,必定要掌握好诗歌的节奏、停留,在频频朗诵的基础上培育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绘的对象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进而更正确地意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若是由诗歌的感情决定的。

一般来说,能鲜亮地表达出诗人感情的词语,包含中心语、修饰语,都应当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第二步:用“ / ”区分诗歌的朗诵停留。

参照:我爱这土地若是 / 我是一只鸟,我也应当 / 用沙哑的喉咙 / 歌唱:这被狂风雨 / 所打击着的 / 土地,这永久汹涌着 / 我们的悲忿的 / 河流,无止息地 / 吹刮着的 / 激怒的 / ,和那来自林的 / 非常温柔的 / 拂晓⋯⋯——而后 / 我死了,羽毛 / 也腐在土地里面。

(最新精编)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优秀教学设计

(最新精编)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优秀教学设计

2《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诵读。

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

当祖国遭受侵略者蹂躏的时候,人民奋起反抗,著名诗人艾青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

二、简介作者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

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

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

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艾青是继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

三、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38年11月。

其时正值国难当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值此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艾青用笔饱蘸深情地写下了《我爱这土地》。

四、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

2.学生自由诵读。

教师作诵读提示: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

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

诵读时要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我爱这土地》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我爱这土地》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我爱这土地》的诗歌内容和主题,掌握诗歌中的生字新词,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情感体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诗歌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培养他们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关怀。

教学重点:诗歌中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和爱国情怀的表达。

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验和爱国情怀的认同。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体会诗人的情感。

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爱国情感与个人生活经验相结合,进行深入思考。

作者简介:艾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以其深沉的爱国情感和对土地的深情描绘著称。

教学准备:《我爱这土地》课文PPT课件,包含艾青的生平简介、作品特点和相关文学背景。

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如祖国的自然风光、历史变迁等。

学生作业本、笔、情感体验记录表、小组讨论记录表、“我与土地”创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祖国河山的图片和视频,简要介绍中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

2. 通过视觉资料,激发学生对祖国土地的热爱和对诗歌的兴趣。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艾青的生平和《我爱这土地》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诗歌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诗歌:请几名学生轮流朗读诗歌,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

3. 生字新词:解释诗歌中的生字新词,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讨论诗人对土地的情感表达。

深入探讨(15分钟)1. 诗歌手法:分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如使用比喻、排比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2. 情感体验:讨论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互动活动(20分钟)1. 情感体验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对祖国土地的情感体验,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对土地的爱护。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爱国情感如何与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相结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我爱这土地》名师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我爱这土地》名师教案

2 我爱这土地漫步田间地头,徜徉溪流河湖,也许就是那么一个偶然的瞬间,你会突然发现我们身边的世界原来是如此的美丽。

那绿浪起伏的田园,那涛声阵阵的丛林,还有孩童们纯洁天真的欢声笑语,无不轻轻地撩动着我们内心深处那埋藏了很久的亲近土地、感受故乡的情怀。

故国故乡故园,人之所恋;华夏祖国母亲,魂之所系。

让我们用真情所铸就的诗篇,唱响心中对祖国母亲的深情赞歌。

1.熟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

2.理解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其中涌动着的激情。

4.体味诗歌中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一、新课导入土地是一种古老的信念,一缕浪漫的感情,一句象征的诺言,一股写实的意志。

这万物生灵的根基上,曾演绎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曾烙下了多深荡气回肠的眷恋情怀。

有谁不热爱这生我养我的肥沃土地?有谁不依恋这教我护我的祖国母亲?让我们和诗人艾青一起深情吟唱《我爱这土地》,一同感受诗人心中汹涌奔流的爱国激情。

(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里面。

../也腐烂在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作者链接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

早期的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

第3课《我爱这土地》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3课《我爱这土地》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后反思
本节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注重初三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诗歌鉴赏方法的传授,有知识、有方法,形成系统,让学生可以以此诗为范本,进而阅读鉴赏其他现代诗歌。
诗歌教学,七分读,三分品,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为学生理解诗歌、体悟情感奠定基础,同时巩固诗歌诵读的方法。
根据课下注释及课外预习,填空并齐读、记忆。修正学案相关题目。
1、一位学生读生字词,其他学生书上做笔记,全班齐读,注意读音;
2、回答2、3的问题,根据PPT展示的节奏划分和重读,标注笔记,齐读;
3、观看视频,同时聆听名家朗诵,注意语速、语调,跟读
1、找出对应诗句,回答,诵读,解析
2、分析抒情方式
3、指出典型事物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问题的方式,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体悟诗人情感——鉴赏诗歌语言,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中,从而达到预期的授课效果。
注重对学生的正面评价,鼓励学生多发言,打破初三课堂相较沉闷的局面,使课堂生动起来。
不足:在对于“鸟”这一意象的分析上,应大胆取舍,可以让学生运用课上所学知识方法,在课下进行赏析,这样可以节省课堂的时间,避免课堂时间前松后紧。
填空,并齐读。
(3)分析各个意象的象征含义
2、对比两段文本,分析
(1)两者有何不同?
(2)“这”“那”区别?
(3)原作包含怎样的顺序?
3、分析特别的意象——鸟
(1)找出诗歌中描写“鸟”的诗句
(2)分析“鸟”这一形象
勇者:为被压迫的土地歌唱,为愤怒反抗的河流和风歌唱,为即将到来的黎明歌唱。
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深情:活着,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死去,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与土地融为一体,毫无保留地把一切献给土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我爱这土地》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爱这土地》选自语文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单元所选的五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主要以爱国和思乡为主题。

《我爱这土地》是著名诗人艾青作于1938年11月的一首爱国诗歌,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诗人饱含对祖国深沉的爱和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这首诗具有意象独特,情感表达强烈等特点。

学情分析:经过近三年的学习,九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诗歌,对诗歌朗读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感悟能力,并且在语言文字积累上也有一定的功底,适宜进行简单的诗歌写作。

但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朗读、品读、析读中去把握象征意象所代表的涵义和作者的情感,这还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读准停顿和重音,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深情诵读,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设计依据:基于这首诗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它自身的特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阶段目标中“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设身处地理解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等要求,结合本单元“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形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具体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取向)教学重点:深情诵读,体会诗人深挚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教学策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一个中心、三种方法、六个环节”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主体,把朗读作为教学本诗的突破口,以读代讲,以读促赏,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品味中,体会诗意,领会情感。

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音乐,展示相关图片,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其在读懂诗人情感的同时,自己的爱国情也被点燃,真正的使课堂成为熏染的熔炉。

教学中针对难点适时点拨、引导,授之以渔,使学生学有所依,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可行的范本。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第2课《我爱这土地》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第2课《我爱这土地》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第2课《我爱这土地》教案《我爱这土地》教案主备人:邵文传审核人:语文组教学内容我爱这土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领会诗歌的情感内涵与思想意蕴。

⑵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⑶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把握节奏、重音,有感情的朗诵。

2、情感态度价值观:背诵诗歌,体味诗人抒发的恋土深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意义。

2、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意义。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行为一研读15 分钟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一直对一句歌词很感兴趣,那就是:”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我昂起头,深情常望土”,这描写的是风雨中昂头向前的英雄形象,之所以能勇敢地昂首向前,原因在于有一片海阔天空,更因为有一方实实在在的土地。

土地给了人们许许多多的感触,今天我们将要来学习的是《我爱这土地》。

(板书课题:《我爱这土地》)二.目标出示1、知识与能力:⑴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领会诗歌的情感内涵与思想意蕴。

沦陷区的亲人们颠沛流离,四处逃亡,更多的同胞还被日本人像牲口,草芥一样用残忍的方式杀害,尤其在南京大屠杀中,日本人的杀人方式,数量,持续时间都令世人震惊,无数尸体被抛江,焚烧,埋掉,死亡人数不下于30万。

他们的罪行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愤慨,听吧:(歌曲《保卫黄河》)(三)那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握基调‚把握情感变化ƒ运用想象丰富情感(四)那情——诵中高唱爱国之情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歌,读准字音,并试着给诗歌划分节奏。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诗歌主题。

培养爱国情结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关键诗句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象征的表现手法和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课程】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

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

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

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激情。

(放映题目:我爱这土地,并解题)
二、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

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

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

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

2.背景资料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嘶.哑(sī) 腐.烂(fǔ)撕.裂(sī) 喉.咙(hóu) 吹刮.(guā) 汹涌.(yǒng)
(2)词语释义
嘶哑:声音沙哑。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激怒:停止、停息。

温柔:温和柔顺。

腐烂: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三、整体感知,合作探讨
1. 作者深爱着这土地,整首诗的感情应该怎样表达出来呢?我们来听一下录音朗读(朗诵指导:要求听准词句的读音,把握本诗深沉和悲怆的感情基调,注意节奏语速。


2.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全诗理解:诗歌首句中,诗人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形容鸟的歌喉一般用“清脆”“嘹亮”“圆润”等词,能否换成这些词?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示例:不能。

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国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遭受苦难,鸟儿虽然力量弱小,声音嘶哑,却还在奋力歌唱,急于抒发自己对祖国的感情,同时表达了作者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深情。

3.本诗的意象有哪些?如何解读这些意象?
答案示例:本诗的意象有: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

(1)“鸟”的形象:象征诗人,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虽然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但作为一只在炮火中力薄势单的鸟儿,
却勇敢地护卫着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不但不会弃之而去,而且为它的解放加油呐喊;歌唱汹涌着“悲愤的”“河流”,吹刮着“激怒”的“风”,就是在为中国人民满怀悲愤满腔怒火地掀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而呼号的礼赞。

(2)“土地”的形象: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这“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一百多年来,我们这个古老民族遭受了列强的入侵蹂躏(放映百年屈辱史图片)。

(3)“河流”“风”的形象: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放映史上英勇反抗的英雄图片)
(4)“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4.请总结“土地”的形象。

答案示例:这是饱经列强凌辱的土地,这是永不气馁坚决反抗的土地。

它有着勇敢顽强的人民,它是一个不断反抗不断进取、永远不会停止追求的民族,这又是一块成熟伟大、有着美好未来的土地,它——是我们的家园。

5.分析“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内涵。

答案示例:“我”生前要歌唱这片土地,死后也要葬身这片土地。

“我”的一切一切都要毫无保留地全部献给这片土地。

这是诗人在借这只喉咙嘶哑的鸟,唱出对正在饱受苦难的祖国,最真挚最深沉最凝重的爱,唱出自己要为祖国献身的决心。

6.第二节诗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中的“泪水”包含了哪几种情形?“常含泪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被侵略——悲伤、激怒的泪水;看到人民的反抗——悲愤的泪水;抗战胜利——喜悦激动的泪水。

诗人自问自答,至此,诗人的爱国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7.感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发自内心的声音,是诗人的心灵自白。

是在第一节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铺陈描述基础上,感情的迸发和升华。

8.历史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记。

放映资料图片,展现祖国的美丽富饶、繁荣昌盛、强大无比,突出“我们爱这片土地”的主题。

四、拓展延伸
1.朗诵《老马》。

2.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还用《我爱这土地》来抒情,他会怎么改写。

(笑容、笑眼、埋葬、融化、夕阳、朝霞、啼血、圆润、愤怒、激情、感动、猛烈、狂风暴雨、和风细雨)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艾青不愧是土地的歌者。

今天我们领略了诗人的土地情结。

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虽然那段炮火硝烟的岁月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应该更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让我们铭记历史,刻苦学习,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吧!
六、板书设计
鸟生与死眷念土地
我爱这土地对祖国深沉的爱
我对土地爱得深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