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专题练习(生版)

合集下载

【高中古诗词阅读】高考备考:边塞战争诗专练(附答案及解析)

【高中古诗词阅读】高考备考:边塞战争诗专练(附答案及解析)

【高中古诗词阅读】高考备考:边塞、战争诗专练(附答案及解析)高考备考:边塞、战争诗专练一、边塞诗的特点常见意象:秋月、孤城、黄沙、冰雪、大漠、惨烈悲壮的战役等景观;描写有旗鼓、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与战争有关的器物;高考备考:边塞、战争诗专练一、边塞诗的特点常见意象:秋月、孤城、黄沙、冰雪、大漠、惨烈悲壮的战役等景观;描写有旗鼓、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与战争有关的器物;楼兰、天山、阴山、长城、玉门关、瀚海、轮台等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单于、都护、将军、征人、胡儿等与战争有关的人;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梅花落》、《关山月》等乐器与乐曲。

意象的特点:荒凉、单调、旷远、开阔。

内容及感情:①有报效国家的激情、建功立业的渴望;②有对帝王黩武的不满、有对残酷征战控诉;③有久戍边关的乡愁、无路请缨的怨恨。

总之,边塞诗词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但也有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表达技巧:多用比喻、夸张、典故、渲染、衬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技巧。

二、练习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第三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它对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1)“双袖龙钟泪不干”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2)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2021高考江苏卷]读诗,做题。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边塞诗专题训练15题和山水田园诗专题训练15题.doc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边塞诗专题训练15题和山水田园诗专题训练15题.doc

边塞诗情感把握训练题江苏省泰州中学鞠景祥1、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问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问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2、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岑参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问1:本诗刻划了一个将军的形象,说说这个将军的形象特点。

答:将军不畏艰苦,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问2:本诗最后一句写出唐军的怎样气势?答:写出了唐军荡平敌寇的雄心壮志,豪气干云的盛大气势。

3、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

燕然:本来是地名,即爱杭山,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所以后来以“勒石燕然”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

问1: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2.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4、塞下曲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①。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⑧。

注:①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

②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

⑧紫骝:骏马名。

问1:前四句写边塞景物,其中“空”、“寒”二字有什么含义?答:边塞的艰苦。

边塞诗专题练习

边塞诗专题练习

边塞诗专题(zhuāntí)练习一、知识(zhī shi)储备1、概念(gàiniàn):反映边塞(biān sài)征战生活的诗作。

2、边塞诗的常用(chánɡ yònɡ)意象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意象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

3、边塞诗歌体现的主题思想(1)、表达了对良将尽早出现的渴望和对边疆和平的向往,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2)、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和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如“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3)、对不义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如“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4)、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和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5)、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军嫂们无尽的思念与惆怅,如“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6)、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5、风格——雄壮豪迈。

意境——奇丽壮阔二、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zhōngyōng)岁岁金河(jīn hé)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sān chūn)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jùtǐ)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shù biān)生活。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边塞诗是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种以反映唐、宋年间边境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边塞诗的意象主要与战争有关,包括器物、地点、人、事、物等。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借事言志、直抒胸臆等。

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包括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以下为边塞诗的鉴赏训练:1.塞下XXX北风凋白草,XXX。

夜后XXX,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首联描写的是北方边塞的环境,包括北风、白草、XXX 等,营造了一种荒凉、寒冷的氛围。

这种环境的描写,不仅为诗歌增添了一种独特的情境,更重要的是表现了边塞战争的残酷和艰苦,凸显了边塞士兵的英勇和不屈精神。

是唐代长安城的外城。

⑤百夫长: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官职,指率领百人的军官。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从军的青年,他在战争中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但依然坚定地选择了从军。

诗中“烽火照西京”、“铁骑绕龙城”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场面,表现出诗人的豪情壮志。

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更加强调了他的忠诚和正义感。

改写: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年轻人从军的故事,他在经历了战争的种种磨难后,依然坚定地选择了从军。

诗中生动描绘了战争的场面,表现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同时,诗人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更加突显了他的忠诚和正义感。

删除注释。

2.XXX XXX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不畏牺牲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祖国的热爱和民族精神的弘扬。

诗中“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XXX”表达了诗人为了祖国的荣誉和尊严,不惜付出生命的决心和勇气。

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则表现出诗人对于战争牺牲者的怀念和缅怀之情。

边塞诗专题练习

边塞诗专题练习

边塞诗专题练习作者:更新:2010-11-24 18:47:31【课堂演练】1、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①诗句中有②写了。

(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转应曲戴叔伦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1)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这首词描绘了的画面:,,,,。

表达了戍边将士对,对,诗人对。

1)这首词描绘了萧瑟凄清,山川寂寥的画面;边塞将凋的枯草,积满山山岭岭的冰雪,初晴的夜空普照大地的明月,偶尔传来的悲切呜咽的胡笳声,孤独苦守的赢弱老兵……(2分)表达了戍边将士对长期戍边生活的极度愁怨,对家乡的极度思念,(1分)诗人对将士们的同情。

(1分)(2)简要赏析这首词中两组叠句(“边草”、“边草”与“明月”、“明月”)的表现效果。

答:“边草”叠用,营造了意境,提供背景,烘托了心理状态。

“明月”叠用,营造的意境,烘托了情绪。

叠句重唱,增强。

渲染气氛。

(2)“边草”一叠,营造了荒草连天,茫无际涯的荒凉意境,为老兵提供了活动的背景,烘托了老后空虚彷徨的心理状态。

(1分)“明月”一叠,营造了月光满地,冷清凄苦的意境,烘托了老兵望月怀乡、辗转难眠的思乡情绪。

(1分)叠句重唱,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1分)渲染了“愁绝”的气氛。

(1分)3、塞下曲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①。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⑧。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练习知识链接一、【边塞诗概述】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边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他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

二、【边塞诗常见术语等】意象:烽火、狼烟、画角、宝剑、马、铠甲等。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干戈、吴钩、鸣镝、矛、剑、戟、斧、钺、刀、铩地名和民族名: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碛qi、轮台、龟兹、夜郎;单于、吐(而谷5)浑出的)、胡、羌、羯、夷、楼兰、安西乐器或古曲:如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杨柳: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

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谐音)之意。

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见。

”语义双关又埋怨杨柳尚未返青]、《落梅花》、《关山月》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特点】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

边塞诗练习题学生版

边塞诗练习题学生版

边塞诗鉴赏练习题1 塞下曲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5分(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2 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合诗中词语,说明前两句描写一个怎样的场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诗的后两句历来为后人所称道,试对其精妙之处作简要分析。

3 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分析诗中“碎”“独”的表达效果。

这首诗在选材上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的分析。

4 从军行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设置了怎样的背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 从军行唐·杨炯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

牙璋②辞凤阙③,铁骑绕龙城④。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⑤,胜作一书生。

[注释]①西京:此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②牙璋:玉制的兵符;③凤阙:汉代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称凤阙。

④龙城:又称龙庭,匈奴的名城,此借指敌人的重要都城。

⑤百夫长:率领一百名兵卒的下级军官。

首诗的颈联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的?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春风一夜满关山。

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1)两首诗都描写“雪”“月”,在诗中分别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这两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主题立功边塞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主题立功边塞

诗歌专题训练-----主题“立功边塞”一、阅读下面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张判官赴河西王维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①,今思霍冠军。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注】①张征虏:指三国蜀国名将张飞。

刘备占领荆州后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为即将出塞的张判官写的送别诗,诗歌开篇写出了张判官的志向,他是为报国而出塞,把个人功名置之度外。

B.颔联连用“张征虏”“霍冠军”的典故,希望朋友能够像张飞和霍去病一样立功边塞,名垂青史。

C.王维的诗歌在描述景物时善于构图,颈联“连白雪”与“入黄云”纵横交织,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D.尾联的“慷慨”“高歌”,写作者送别友人时,虽然自身抱负难以实现,但对友人出塞充满了理解、支持和勉励之情。

2.本诗与《使至塞上》都是王维的作品,两诗的颈联都是对沙漠场景的描述。

两诗颈联对画面的描述有何异同?请结合两诗内容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①祖咏②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③,论功还欲请长缨④。

【注】①蓟门:在今北京西南,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②祖咏:开元十二年进士,因为性格不偶流俗,不被当朝重用。

③投笔吏:汉人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

”④请长缨:汉人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缨:绳。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的“惊”字指震惊、震撼,体现出了边防地带的豪壮景象带给诗人的深切感受。

B.首联呈现出当年燕昭王为招聘贤才所修筑的黄金台,这里有屯驻的营盘,笳鼓喧喧。

C.颈联描写沙场烽火、海畔云山,月光、火光交织成一片,表现出了塞上壮伟异常的景象。

D.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前六句写“望”之所见,尾联写“望”后之感,格调低沉、悲凉。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边塞诗复习专题精品版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边塞诗复习专题精品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边塞诗复习专题一、典型例题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

(5分)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答: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分析2006年诗歌鉴赏题选用了张籍的《凉州词》。

第(1)小题侧重从形象方面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考生要总结出诗句中所表现的景象。

第(2)小题侧重从表达技巧方面考查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这首绝句,写景叙事,远近交错,虚实相生,给读者的联想是丰富的。

一、二两句实写目见的近景,以荒凉萧瑟的气氛有力地暗示出边城的骚乱不安、紧张恐怖,这是寓虚于实;三、四两句虚写耳闻的远景,从铃声的“遥过”,写到应驮安西的“遥思”,以虚出实,在丝绸之路上,掠夺代替了贸易,萧条取代了繁荣,这虽是出于诗人的遥想,但已深深地渗透到读者想象的艺术空间。

其中虚实结合的手法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答题案例。

虚实: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如柳永的《雨霖铃》,上片大部分写实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景物由实到虚,下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想象分手后情景为虚景。

设题与课内知识相衔接。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题思路:诗歌鉴赏首先要从诗歌的主题入手,本诗重点在于后面“出关争得不回头?”一句,写出思乡之情。

命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重要语句的能力。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一、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二、边塞诗常见意象有哪些?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

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旌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夸张比喻借代对比等修辞,烘托、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手法四、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①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②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③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④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⑤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⑥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⑦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⑧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五、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祖咏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②。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③,论功还欲请长缨④。

【注释】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一带地区。

②三边:泛指边疆。

危旌:高挂的旗帜。

③投笔吏:东汉班超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

④请长缨:西汉书生终军向皇帝请求用长缨缚番王来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始一“望”一“惊”,是全诗结构的关节所在,望到的是眼中景,惊异的是心中情,写景抒情都由这一望一惊所生发,铸词之妙颇见功夫。

B.首联用视听结合的笔法,“燕台一去”是“一去燕台”的倒装,这既是律诗音韵的要求,同时以“燕台”起笔,增加了诗歌的气势。

“笳鼓喧喧”则从听觉侧写汉营军纪严整军威凛凛。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含解析)边塞征戍题材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含解析)边塞征戍题材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边塞征戍题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张祜二十逐骠姚,分兵远戍辽。

雪迷经塞夜,冰壮渡河朝。

促放雕难下,生骑马未调。

小儒何足问,看取剑横腰。

【注】①骠姚:汉代武官名。

这里用来代指武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用铺陈手法对守边战士艰苦不同寻常的戍边生活给以了生动形象的描写。

B.颔联写军事行动开始是在大雪迷漫的夜晚,一直持续到寒风凛冽的早晨结束。

C.颈联下句写守边战士骑着的烈马还没驯服好,这说明军事行动来得异常突然。

D.本诗虽然没用想象,没用面面俱到的描写,但塑造的守边战士形象十分鲜明。

2.结合对全诗的理解,请赏析尾联。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回中①作温庭筠苍莽寒空远色愁,呜呜戍角上高楼。

吴姬怨思吹双管,燕客悲歌②别五侯。

千里关山边草暮,一星烽火朔云秋。

夜来霜重西风起,陇水无声冻不流。

[注]①回中:回中道。

汉武帝巡幸郡国,为行路方便,辟回中道,为丝绸之路中的一段。

②燕客悲歌:指荆轲在易水与燕太子丹、高渐离辞别时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事。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愁”字统摄全诗,后面对景物的描写无一“愁”字,却都围绕“愁”来表情达意。

B.颔联借典抒怀,诗人通过对“燕客悲歌”这一悲情场面的描写,抒发自己难以排解的愁绪。

C.全诗寓情于景,诗人有意识地只把边塞景物呈现出来,诗的意蕴留给读者自己遐想体味。

D.较之于温庭筠辞藻华丽、浓艳精致的“花间”词作,此诗语言清新爽利,意境含蓄深远。

4.《唐诗评选》评本诗为“纯净可诵”,请结合颈联和尾联,从情景角度对其“纯净”加以赏析。

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塞下曲李白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①,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②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注】①虎竹:兵符,分铜虎符和竹符两种,合称虎竹,由朝廷和将领各执一半,发兵时相对合作为凭证。

《边塞诗歌》同步练习题

《边塞诗歌》同步练习题

边塞军旅诗同步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后出塞五首(其二) 杜甫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①。

【注】①嫖姚:指西汉大将霍去病。

“嫖姚”同“剽姚”,霍去病曾以“嫖姚校尉”一战成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杜甫的边塞诗写得独具特色,他的《前后出塞》共十四首。

本诗以一个刚刚入伍新兵的口吻,叙述了出征关塞的军营生活。

B.“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交代了入伍的时间、地点、出征的去向。

叙写了一个战士早上报到,晚上就要随队伍向边关开拔的经历。

C.“中天悬明月”至“壮士惨不骄”描写了一轮明月高悬的夜晚,军纪森严严明,将士们听到悲笳阵阵,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倍感寂寥。

D.全诗写景抒情层次井然,步步相生,有声有色。

故宋人刘辰翁赞云:“其时、其景、其情,真横槊间意,复欲一语似此,千古不得。

”2.这首诗,勾画出哪几个军旅生活的图景,请结合诗句简析。

(6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山东高考)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3.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4.“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5.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6.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22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边塞诗专题训练(附答案+解析+译文+赏析)

2022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边塞诗专题训练(附答案+解析+译文+赏析)

2022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边塞诗专题训练(附答案+解析+译文+赏析)1.(2017秋•东城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B.三、四句都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呈现出一片紫色,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C.“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

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D.李贺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谓奇诡,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一联中,黄金台运用了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高台重金招揽天下士的典故。

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A.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其一)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C.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扬子江》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同样是描绘边塞,本诗与下面同题作品相比,在内容、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雁门太守行唐张祜城头月没霜如水,趚趚①踏沙人似鬼。

灯前拭泪试香裘,长引一声残漏子。

驼囊泻酒酒一杯,前头滴血心不回。

闺中年少妻莫哀,鱼金②虎竹③天上来,雁门山边骨成灰。

【注释】①趚趚:sù象声词。

边塞诗(讲解+练习)

边塞诗(讲解+练习)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方法点拔:
边塞诗的鉴赏,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时代不同,边塞诗的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时代特征。
总体归纳如下: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家乡——思乡念亲
将士——艰苦私生活、报国豪情
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
艺术风格
有的豪迈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边塞诗歌》练习(答案)

《边塞诗歌》练习(答案)

《边塞诗歌四首》练习姓名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 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2.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 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 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第3-4题。

【甲】使至塞上(王维)【乙】从军行(王昌龄)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乙诗中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渲染西北边疆你过得空旷凄凉、艰苦险恶,衬托出戍边将士战胜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

4.从内容上看,两首都是边塞诗,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使至塞上》表达了诗人对受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和孤寂思乡的情怀;而《从军行》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则表现了守边将士立誓破敌、决战到底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情怀。

5.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和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都抒发了边塞生活的寂寞孤独之感。

6.《使至塞上》中借用比喻表达自己并不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7.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千古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色彩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10.古人宴饮常奏“丝竹”,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别宴情景却独具异域风情: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边塞诗专题训练

边塞诗专题训练

课堂自助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起何作用?(2)“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2.从军行七首(其一)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注: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1)这是一首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

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作铺垫。

那么,诗人选用了哪些意象,层层深入地刻画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的?(2)“无那金闺万里愁”,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情感,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这种手法,在抒发情感上起到怎样的作用?3.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诗歌重视炼字炼句,语言精练,富于表现力。

试结合诗的第三联作简要分析。

4.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三、四两句写出了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5.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芦管:即芦笛。

(1)诗的前两句写景,分别是什么角度来写的?渲染了什么气氛?(2)分析诗中是怎样把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为一体的。

6.渔家傲北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注释】燕然未勒: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出击匈奴,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里,刻石勒功”而还。

【解说】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边塞诗鉴赏专项练习(学生版)

边塞诗鉴赏专项练习(学生版)

2012高考语文复习边塞诗鉴赏(学生版)一.边塞诗考点有:1、字词、语句的理解。

对字词的理解,重在考查:①对词义的理解。

主要是考查正确解2、写作手法分析。

写作手法的分析,其考查点多为语言风格、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二、边塞诗的特征:1.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2.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2).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3).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4).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5).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6).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7).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8).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3.艺术风格和技巧。

豪迈旷达,雄奇壮美,豪壮悲慨,委婉清丽等。

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烘托、用典等手法来丰富内容,强化情感。

三、规律特点1、边塞诗取材内容: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4、读边塞诗应注意的几点:盛唐之诗风: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诗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花雪月李益)(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边塞诗练习

边塞诗练习

古诗鉴赏六——边塞征战诗(学生版)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征战诗的主要特点;边塞诗词指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发展成为的一个以反映唐、宋年间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唐代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出现了大量边塞征战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人,后人简称为“高岑王李”,其中高岑可为代表,所以人们又称为“高岑诗派”。

2、边塞诗的形式标志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乐府旧题,如《凉州词》《征人怨》《关山月》《从军行》3、边塞诗的特点:①浓郁的汉代情结。

唐代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

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

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

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

②鲜明的边地风貌。

常见的自然景观:黄(风)沙、白(长)云、冰川、雪山、大漠、长城、黄河、秋月、孤城、边关、飞雁、走马等。

常用的战事意象:金鼓、号角、战车、战马、旌旗、烽火、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

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塞外、雁门、漠北、玉关、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黄河等。

常见乐器:羌笛、胡笳、琵琶、芦管、角、鼓等。

常见乐曲: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

常见人物:戍卒、将帅、胡人。

种类型:①边塞风光;②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③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④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⑤异域风光和习俗等。

2、根据边塞诗诗中主人公的口吻和角度,边塞诗又可分为:①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表现战士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达对将士英勇威猛的赞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塞诗专题练习
一、知识储备
1、概念: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

2、边塞诗的常用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
——意象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

3、边塞诗歌体现的主题思想
(1)、表达了对良将尽早出现的渴望和对边疆和平的向往,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和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如“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3)、对不义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如“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4)、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和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如“醉卧
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军嫂们无尽的思念与惆怅,如“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6)、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5、风格——雄壮豪迈。

意境——奇丽壮阔
二、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
(2)“红旗半卷”用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2、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5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
4、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①。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⑧。

注:①萧关: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

②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⑧紫骝:骏马名。

(1)这首是写边塞征战之诗,唐代的《塞下曲》(以及《塞上曲》)源于汉乐府,但又是乐府新诗。

第一句中的“空”字写出了,渲染了。

“八月萧关道”既点明了又点明了。

“处处黄芦草”写出了。

(2)这首诗前四句重在描写萧关仲秋的自然环境,后四句写了两类人:和。

分析作者对两类人的不同的情感态度。

5、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南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①。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②,身老沧州③。

【注释】①梁州:今陕西南郑一带。

②天山:在新疆境内,汉唐时为西北边陲。

心在天山,即犹有万里从军之志。

这里代指抗金前线。

③沧洲:水边。

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湖边的三山村。

(1)、上阕“尘暗旧貂裘”句的诗眼是什么请作分析说明。

“关河梦断何处”中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
(2)、分析“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转应曲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1)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简要赏析这首词中两组叠句(“边草”、“边草”与“明月”、“明月”)的表现效果。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⑴前两句描写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全诗表达什么情感
⑵试从色彩、动静结合的角度分析一下本诗所表现出来的诗情画意。

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1)“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1)第二句“马头冲雪过临洮”中“冲”字如果换成“冒”字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3分)
(2)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人物形象。

(5分)
10、(2010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习题。

雨雪曲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
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5分)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