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人口普查简介

合集下载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

第一部分:简介1.1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在历次我国人口普查中,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被认为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次。

在当时,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人口普查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

第二部分:评估和分析2.1 数据的深度和广度人口普查数据的深度和广度主要体现在数据的维度和内容上。

1982年的人口普查登记表详细记录了我国国民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芳龄、籍贯、职业等基本人口特征。

普查还包括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结构等更加细致和全面的数据,这些数据为研究我国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维度和内容。

2.2 数据的重要性和应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的数据在当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

政府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精准的人口政策制定,包括计划生育、教育资源配置、医疗服务等方面。

学术界和社会研究机构也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深入的社会学和经济学研究,促进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第三部分:撰写文章3.1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数据的深度和广度》在1982年的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中,可以看出政府对人口数据的关注和重视。

这次人口普查的深度体现在其包括的人口特征维度上,不仅仅记录了人口的基本特征,还包括了更加细致和全面的数据,比如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

这为政府制定精准的人口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3.2 数据的广度也是这次人口普查的一大特点。

从全国范围到各个省市县,都进行了详尽的登记,形成了庞大的数据资源。

这些数据不仅为国家政策提供了依据,也为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对象。

3.3 这些数据在当时对于政府的政策制定和社会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今,回顾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当时的我国社会结构和人口发展状况。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些数据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借鉴和研究价值。

第四部分:个人观点和总结4.1 作为一项重要的历史数据资源,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在当时和现在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全国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全国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全国七次人口普查数据1、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结果:全国在1953年6月30日24时总人口为601938035人,其中直接调查的人口为574205940人,用其他办法间接调查到的人口为27732095人。

2、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结果:1964年6月30日24时,全国人口为720370269人,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694581759人(不包括台湾省人口、港澳同胞和国外华侨)。

3、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主要数据是,1982年7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为1031882511人其中大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和现役军人共1008175288人。

4、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是,1990年7月1日全国人口为1100173810人,其中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共1133682501人。

5、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1年3月28日国家统计局分布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200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为129533万人,其中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共126583万人。

6、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7.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根据2021年5月11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通报,全国总人口共计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

世界人口普查年表

世界人口普查年表

世界人口普查年表1. 1950年至1960年:人口普查的重要性和开始扩大范围在这一时期,世界各国开始意识到人口数据的重要性,并开始进行更为全面的人口普查。

许多国家利用此机会收集了人口统计数据,了解自己的人口规模、结构和趋势。

2. 1960年至1970年:人口爆炸和控制的迫切需求在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快速增长,人口爆炸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

许多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控制人口增长,如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和提高生育率意识。

3. 1970年至1980年:城市化和人口流动的挑战在这一时期,城市化进程加速,许多人从农村迁往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这种人口流动给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

4. 1980年至1990年:人口老龄化和健康问题的关注在这一时期,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健康问题也成为人口普查的一个关键领域,各国开始关注人口的健康状况和医疗保健需求。

5. 1990年至2000年:性别比例失衡和社会问题的崛起在这一时期,一些国家出现了严重的性别比例失衡问题,即男性人口相对较多,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人口普查开始关注人口性别比例的变化,并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6. 2000年至2010年:信息技术的革命和统计方法的改进在这一时期,信息技术的革命对人口普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各国开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普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统计方法的效率。

7. 2010年至2020年:数据隐私和人口统计的挑战在这一时期,随着数据隐私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人口普查面临更多的挑战。

各国需要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收集足够准确的数据来支持决策和规划。

8. 2020年至今:人口普查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在这一时期,人口普查越来越与可持续发展目标联系在一起。

各国通过普查数据了解人口结构、分布和需求,以便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通过对世界人口普查年表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人口普查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和影响。

历次人口普查分年龄段信息及分析

历次人口普查分年龄段信息及分析

历次人口普查分年龄段信息及分析1、本表数据均来源于历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偶然的原因,发现如果将这些资料几个普查同一年份人口放在一起,之间会有冲突因此怀疑这每次普查均对上次普查进行过修正,特别是2000年,2010年普查。

这种修正可能不是客观的,而是先有人口总数,再将多出来的人为分到各个年份,对普查实际数据进行因此将1982,1990,20010,2010全国第三至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按年龄分组人口数找出来,放在一起3、分析的方法如下:(1)、1982年普查人,尚未将人口与户籍等持钩,因些主观上统计者、被统计者都不存在瞒报故意,2000年普查时国家鼓励未上户口的无条件上,因此大量瞒报均已纳入普查,基本可认为学齿((2)、考虑意外死亡率,在生长过程中,交通事故、溺水、自杀、意外跌落、凶杀等会造成人口总数由于没有权威数据,且各年龄段不同,暂估为十万分之五十(3)、考虑非老年人的疾病死亡率(4)、上述(2)和(3)构成的人口减员率估计有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七意味着每过十年,同一年龄至下人口下除3%以上当然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生老病死不好分析,所以集中在1960以后出生的人口可能更好对比(5)、人口瞒报情况,由于80年代,计生政策强制,受罚款、不上户口影响,人口普查时可能有一定但一般来说,超过20岁还瞒报的很少,其影响可忽略大量的瞒报是1-10岁,一般在上学阶段已经进入正常的人口统计。

会导致下一次普查时人口数4、考虑上述情况后,将同一年份出生人数放在《同一年份人口对比表》,可发现以下不合逻辑问题(1)、2000年普查时清出上次不满10岁(1981-1989以后)瞒报数据784万人,2010年则清出不满10岁不合逻辑,按道理2000年应是清出瞒报人最多的一次。

因为当时政策最宽松,普查就上户口,(2)、1980组,2000年普查时1839万,2010时1892万,多出53万在2000年时,1980组的已满20岁,在当时普查政策下,满报率基本竺于0,十年过去了,考虑死亡人数约在57万至132万间,但2010普查数据不减反增,相关100多万(3)、关于人口的非正常死亡,在82-88组都可以看到,在2010普查中,与2000普查对比,都有一定在1989组是,2010普查比2000普查增加了141万,考虑到2000年1989组年龄为11岁,可解释了那1981年普查人口增加44万,1973-1979年增加247万,又怎么解释?按正常,这8个年龄组每个非正常死亡应在60万-140万,8个组合计差780万--1420万(4)、至于其他年龄组,也有些存在疑问,比如1971,1972组,1969组,1959-1962组,大家有兴趣可以用四次普查数据自己对比一下比如说1962组,1990普查1592万,1982普查1562万,2000竟然变成了2092万,2010是2007万,也就是说,1982,1990两次都是错了,不考虑非正常死亡率,2000年普查查多了499万,应当相应的,1962组2010年普查少了85万,非正常死亡率4.06%,这个数字极有可能是根据实际普至于超过50岁的1960年以前,年龄大一些,由于死亡率增加,分析起来就不容易了,这里不做5性别比国际公认,出生性别比女:男108以内属正常范围,随之年龄增长,每十年男孩大约比女孩多损1982年组四次普查分别为105.45,107.77,104.13,102,在合理范围内.即男性非但1990组三次分别为111.75,111.39,102.71,数字就不大正常,为什么四五普性别比无变化,六可推测2000年五普数1990年组有问题,可能人为增加了女孩数,而六普1990组总人数比五普增加单位(万人)总人数女男性别比女比一次增加1990年普查2322.11225.51096.6111.392000年普查2621.01381.11239.9111.75155.62010年普查2802.71420.11382.6102.7139.02010年普查多查出142.7万男孩(还不包括非正常死亡的),女孩却只有38万,显然不合逻辑,因为是不是可以这样推测,五普按1990普查性别比人为调增人口,六普实际比102.71,但虚增的人口另外,从性别比来看,自从90年代后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权推,政策收紧后,性别比急剧恶化,2001-2010年均性别比, 年份四普五普六普五六普变化2001-2010118-1212000117.79118.2-0.41999122.65117.3 5.41998122.07116.6 5.51997120.44115.5 4.91996118.52113.9 4.61995117.77112.1 5.71994116.59108.97.71993115.21107.57.81992114.61107.37.31991113.48105.97.61990111.75111.39102.78.71989111.59109.01101.27.81988110.11108.33100.77.61987109.12107.55100.57.1从以上数据可见,在1986年以前,性别比还基本正常.计生政策大大破坏了性别比,对这个性别比还存在一个疑问,为什么六五普对比,性别比降得这么快,从1987--1999,每个组基这是不符合性别比下降的统计规律的,让人怀疑2000年普查这几个年龄组数据的真实性.6结论1982三普数据基本准确,因为无人为因素在里面,加之当时流动人口少,有差异也在统计误差1990四普可能有罚款等因素瞒报的情况,但对1982前年出生人口的普查应认为可信,瞒报部分2000五普公布的数据与实际普查可能存在人为调整,而且调整规模应在2000万-5000万2010年六普应是在实际普查人口加上五普调整数上调整后得出的。

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大数据

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大数据

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信息港发布时间:2010-08-20 15:48:49进入社区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国国家统计局关于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结果的公报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一日一九五三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协同有关部门,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指示,结合全国普选,举办了全国人口调查。

调查的标准时间是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

参加这次调查登记工作的人员共有二百五十余万人。

为了保证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全国组成了各级人口调查登记办公室,并制定了统一的简易可行的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法。

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严格按照这个办法进行直接调查;但有少数地区不能进行直接调查,而用其他办法进行了调查,其中有未进行基层选举的和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待解放的省,国外华侨和留学生等。

为了使这次普查资料全面、确实,曾及时组织了抽样复查,对已经调查登记的人口数目的正确程度进行检查。

全国围共抽查了五千二百九十五万以上的人口(占直接调查登记人口的百分之九),检查的结果是:重复的人口占千分之一点三九,遗漏的人口占千分之二点五五。

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审核和汇总工作,现已全部完成。

现将中华人民国人口调查登记的结果公布如下:一、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

其中:直接调查登记的人口为五亿七千四百二十万五千九百四十人;用其他办法调查的人口为二千七百七十三万二千零九十五人,有:没有进行基层选举的和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八百三十九万七千四百七十七人(根据各该地方政府的资料);待解放的省七百五十九万一千二百九十八人(根据一九五一年公布的数字);国外华侨和留学生等一千一百七十四万三千三百二十人(根据华侨事务委员会等机关的资料)。

二、在直接调查登记的人口中:男子为二亿九千七百五十五万三千五百一十八人,占百分之五十一点八二;女子为二亿七千六百六十五万二千四百二十二人,占百分之四十八点一八。

1953至2010年历次人口普查基本情况

1953至2010年历次人口普查基本情况

数据库:年度数据普查年份地区:全国指标2010年2000年1990年1982年人口普查总人口(万人)133972126583113368100818人口普查男性人口数(万人)68685653555849551944人口普查女性人口数(万人)65287612285487348874人口普查性别比(女=100)105.2106.74106.6106.3人口普查城镇人口数(万人)66557458442997121082人口普查乡村人口数(万人)67415807398339779736人口普查家庭户规模(人/户) 3.1 3.44 3.96 4.41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6.622.927.733.6人口普查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74.570.266.761.5人口普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8.97 5.6 4.9人口普查汉族人口数(万人)12259311594010424894088人口普查汉族占总人口比重(%)91.591.69293.3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数(万人)113791064391206730人口普查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比重(%)8.58.48 6.7人口普查每十万人口中受大专及以上教育人口数(人)893036111422615人口普查每十万人口中受高中和中专教育人口数(人)140321114680396779人口普查每十万人口中受初中教育人口数(人)38788339612334417892人口普查每十万人口中受小学教育人口数(人)26779357013705735237人口普查文盲人口数(万人)546685071800322996人口普查文盲率(%) 4.1 6.715.922.8人口普查城镇化率(%)49.736.226.420.9人口普查平均预期寿命(岁)74.8371.468.5567.77人口普查男性平均预期寿命(岁)72.3869.6366.8466.28人口普查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岁)77.3773.3370.4769.27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注:1964年1953年694585826035652301903380628070105.46107.5612710772656748505344.43 4.3340.736.355.859.33.64.4654565472894.293.9400235325.86.141613194680283302332733.618.313.3。

2-2 五次人口普查基本情况

2-2 五次人口普查基本情况


万人
1794.83 2338.17 2712.56 3121.01 3393.63

万人
1768.63 2230.6 2587.99 2987.27 3274.81
总户数家庭 户
平均 家庭户规模
万户 万户
人/户
820.12 4.39
1017.15 4.49
1237.7 1231.72
4.14
1536.61 1530.21
2-2 五次人口普查基本情况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项 目

位 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
(1953.7.1 (1964.7.1 (1982.7.1 (1990.7.1 (2000.11.
)
)
)
)
1)
总人口
万人
3563.46 4568.77 5300.55 6108.28 6668.44
3.89
1830.27 1793.5
3.59
民族 民族
个数 汉族
人口 各少
数民族人口
个 万人 万人
11 3527.83
35.63
30 4494.98
73.75
41 5215.14
85.34
55 5867.37
240.91
56 6378.16
290.28
市镇总人口 万 人
各种文化程
度人口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文盲、
半文盲(15
周岁及以 万 人
419.53 644.79 725.89 1173.39 1756.01

人口普查:六千年历史你知道吗

人口普查:六千年历史你知道吗

人口普查:六千年历史你知道吗?2000年10月31日14:58:41国务院决定,我国将在2000年11月1日0时进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这次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涉及3亿多户家庭、12亿多人口,国人关注,世界瞩目。

国家为这项被喻为“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的工程投入600万工作人员,其中广东省超过65万。

6500年前巴比伦国查人口4200年前大禹曾经数万民早在公元前4500年,古巴比伦王国就举办了全国性调查,按族登记人口。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也是唯一有长期不间断人口资料记录的国家,当时人口统计主要用作征兵、征发劳役和赋税的一种依据。

据《后汉书》记载,公元前2200年,大禹曾经“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民”。

当时“数万民”的结果是1355万人。

美国在1790年进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被认为是现代人口普查的开始。

二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周期性的人口普查制度,通过人口普查来掌握本国人口的数量和结构,为国家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促进本国的社会经济进步。

1928年,中国政府颁布了《户口调查统计报告规则》,进行人口调查。

但由于当时的政府几乎没有进行任何组织和技术上的准备,普查失败了。

此后在1937年、1938年、1941年和1946年又多次提出了人口普查的计划,由于抗战、政权更替等原因都搁置了。

美国今年普查靠发问卷我国采用入户调查方式2000年美国的人口普查主要通过派发问卷、邮寄返回的方式进行,耗资7亿美元。

从今年3月派发普查表后,6月回收不到1/3,为此政府还要另外派人上门回收。

人口普查的数据表要在2000年12月31日前提交总统,2001年6月到2003年9月陆续公布统计的结果。

美国早在1930年就立法规定被调查者有义务提供信息,人口普查局的雇员泄露个人私隐最高可判5年监禁和5000美元罚金。

中国则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第五次人口普查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

新中国头次人口普查用算盘汇总人口数据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在1953、1964、1982和1990年进行了四次人口普查。

新中国的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回顾

新中国的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回顾

新中国的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成功进行过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1953年,为了配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同时,也是为了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我国政府决定以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进行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普查内容包括本户地址、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与户主关系等6项。

1964年,我国经济经过调整后出现了全面好转的形势,为了第三个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的制定,我国政府决定进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

标准时间为7月1日零时,普查内容共9项,除保留上次普查的6项外,又增加了本人成分、文化程度、职业3个项目。

1982年,在结束了十年动乱,经济健康发展的情况下,为了给国家制定政策和计划提供准确、详细的人口数据,我国政府决定以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进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普查内容增加到19项,并第一次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1990年,为了检验“七五”计划执行情况,制定“八五”计划,并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我国政府决定以7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进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

为了应对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的增多,普查内容在上次普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五年前常住地
状况和迁来本地原因两项,达到21项。

2000年,为了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更好地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胜利迈进,我国政府决定以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进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这次普查有许多新特点:一是增加了普查内容,共计49项,分为按户填报的项目和按人填报的项目,比上一次普查增加了28项;二是第一次采取长短表的技术;三是改变了常住人口的标准;四是改变了普查时间;五是增加了“暂住人口表”;六是首次采用光电录入技术;七是建立了人口地理信息系统。

06人口普查简介

06人口普查简介

人口普查简介人口普查(英文:census),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人口普查工作包括对人口普查资料的搜集、数据汇总、资料评价、分析研究、编辑出版等全部过程,它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从1949年至今,中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与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人口普查具有四个特征:个别性、普及性、同时性和定期性(1)个别性:人口普查是把每个人与每一户的特性,个别地加以调查,并且个别地记录下来.只有这样个别的调查和记录,才能把收集到的资料,按不同的人口特性进行不同的交叉汇总统计.在普查中还可以同时运用抽样的方法来收集某些人口特征,也就是对某些人口特性只调查一部分人口而不调查每一个人(如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使用长、短表进行调查的方法).用抽样方法所抽出的样本,必须能够代表全体人口.(2)普及性:普查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地理范围,凡在这个范围内所有按照普查规定应该被调查的对象,都应该一一调查,不能遗漏,也不应重复,这是普查的空间特征.(3)同时性:普查是有标准时间的.普查的调查工作,必须在普查地理范围内尽可能同时进行,并且在规定的一段较短的时间内查完.调查到的人口特征,应该是普查标准时间点或时间段的特性,不同的人口特性可以有不同的时间标准,多数的人口特性都以普查日为标准时间,有些特性可以用普查日前一段时间为标准时间,比如被调查人的年龄、婚姻状况、教育和文化水平等都应该以普查标准日的情况为准,但劳动人口的行业、职业等可以用普查日前一周内、前一月内或过去十二个月内的情况为准.(4)定期性:人口普查应该定期进行,这样所收集到的数据才能较容易的相互比较,负责调查的单位也能按部就班地、从容地、有系统地做人口普查的准备工作,更重要的是普查数据使用者可以定期地有新数据来作工作计划、行政参考、学术和市场研究等,世界多数国家都是每十年或每五年举办一次普查.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是从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从1949年至今,我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与2010年进行过六次全国性人口普查.我国的历次人口普查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我国着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迫切需要翔实的人口资料,决定在于1953年在选举工作的同时,举行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4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办法》,为准备全国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做好选民登记工作,并为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提供确实的人口数字,决定开展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为:1953年6月30日24时.普查项目有:与户主关系、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以及本住址等6项.这次普查工作的特点:在市选举委员会领导下,人口普查登记与选民登记同步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工作又在标准时间半年后开展.回顾时间较长,普查登记项目少,为了取得经验和保证质量,试点和复查面广,时间长,对边缘少数民族地区,采用间接调查的方法而取得数据.普查时间,1953年6月12日至7月2日为准备工作阶段,7月3日至1954年6月为登记阶段及全面复查和重点抽查、统计、小结、公布等.1954年11月1日由国家统计局发表了《关于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结果的公报》,公布了这次普查的主要数字:全国在1953年6月30日24时总人口为5人,其中直接调查的人口为0人,用其他办法间接调查到的人口为人.普查结果:全市总户数为606864户,总人口2419524人,其中男性1282167人、女性1137357人,性别比为112.73,户平均3.99人,汉族2400904人占总人口99.23%,少数民族18620人占总人口0.77%.市人口调查办在4个居民小组(平均每组350人)开展抽查结果,每组平均漏登与错划的只有1.5人,精确度达99%.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人口普查是我国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1964年2月11日颁布了《关于进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这次普查的目的是为了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和长远规划提供依据.全国人口登记计算的标准时间为1964年6月30日24时.普查项目除保留第一次普查的六个项目外,新增了文化程度、本人成分、职业三项,后两项不作汇总.同时,要求对1964年上半年出生、死亡、迁出、迁入进行核对和登记.1964年人口普查数字当时没有公布.到1981年第5期《统计》杂志上,刊载了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的九项主要统计数据》.普查结果:1964年6月30日24时,全国人口为9人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9人(不包括台湾省人口、港澳同胞和国外华侨).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人口普查是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1982年2月19日颁布了《第三次人口普查办法》共28条,规定1982年7月1日零时为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普查项目共19项,按人填报的项目有姓名、与户主关系、性别;年龄、民族、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不在业人口状况、婚姻状况、生育子女数和存活子女总数、1981年生育胎次等13项,按户填写的有户的类别(家庭户或集体户)、本户住址、本户人数、本户1981年出生人数、本户1981年死亡人数和有常住户口已外出一年以上的人数等6项.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主要数据是,1982年7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为11人,其中大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和现役军人共88人.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人口普查是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国务院于1989年5月9日发出了《关于进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1989年10月25日,国务院颁布了《第四次人口普查办法》,共33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为1990年7月1日零时.普查表有21项,其中:按人填报项目为15项,即姓名、与户主关系、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状况和性质、1985年7月1日常住地状况、迁来本地的原因、文化程度、在业人口的行业、在业人口的职业、不在业人口状况、婚姻状况、妇女生育、存活子女数、1989年1月1日以来的生育状况;按户填报的有6项,即本户编号、户别、本户人数、本户出生人数、本户死亡人数、本户户籍人口中离开本县、市一年以上的人数.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是,1990年7月1日全国人口为10人,其中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共01人.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人口普查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国务院于1998年6月17日发出了《关于进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2000年1月25日,国务院分布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办法》,共46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标准时间为2000年11月1日零时.普查表有49项,其中:按人填报项目为26项,即姓名、与户主关系、年龄、民族、户口登记状况、户口性质、出生地、何时来本乡镇街道居住、从何地来本乡镇街道居住、迁出地类型、迁移原因、5岁及以上的人五年前常住地、6岁及以上的人填:是否识字、受教育程度、学业完成情况、15岁及以上的人填:是否有工作、工作时间、行业、职业、未工作情况、未工作者主要生活来源、婚姻状况、初婚年月、15-50岁妇女填:生育子女数、;按户填报的有23项,即户编号、户别、本户普查登记人数、本户户籍人口中外出不满半年人数、本户户籍人口中外出半年以上人数、暂住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不满半年人数、本户2001年3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200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为129533万人,其中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共126583万人.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政府网2009年5月6日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十年年均增长0.67%,高于汉族0.11个百分点.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8%,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6.72%下降2.64个百分点.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和文盲率的变化,反映了十年来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这次人口普查,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5万人,占50.32%.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这表明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2019-2020年整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汇编

2019-2020年整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汇编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人口概况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全国人口601,912,371 人。

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1964年7月1日,全国人口694,580,000 人。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82年7月1日,全国人口1,008,180,000 人。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89年7月1日,全国人口1,133,680,000 人。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7月1日,全国人口1,242,600,000 人。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1,339,724,852 人。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 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 2.93个百分点,其中 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分省市常住人口数及排名

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分省市常住人口数及排名

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分省市常住人口数及排名
第一次人口普查 1953年7月1日零时
调查项目包括本户地址、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与户主关系等6项,在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查清了中国人口底数。

第二次人口普查 1964年7月1日零时
增加了本人成分、文化程度、职业3个调查项目
第三次人口普查 1982年7月1日零时
调查项目增加到19项,还第一次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第四次人口普查 1990年7月1日零时
登记的项目共21项,是以往历次人口普查调查项目最多的一次。

与前三次人口普查采取的设立普查登记站的办法相比,这次人口普查改为主要采取普查员入户点查询问、当场填报的方式进行。

第五次人口普查 2000年11月1日零时
普查项目增加到49项,并首次采用光电录入技术,将为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口依据。

第六次人口普查 2010年11月1日零时,
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后进行的第一次全国范围的人口普查。

第1-6次全国人口普查分省(市、自治区)人口数(万人)
未包括第一次人口普查当中的西康省和热河省;第二次人口普查中,天津市人口数含在河北省中。

我国历史上的历次人口普查

我国历史上的历次人口普查

我国历史上的历次人口普查从201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新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正式拉开帷幕。

人口普查是现代各国政府获取人口资料、掌握国情国力的一种最基本的调查方法。

早在遥远的古代,中国就已经开始了人口普查。

那么,中国最早的人口普查究竟从何时开始,在技术条件落后的过去,人们又是如何进行大范围的人口普查并会遇到哪些问题呢?那么,中国有文献记载,最早实施的人口普查开始于何时呢?西汉: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人口普查,为“避税”夸大官奴婢数量《汉书?萧何传》中记载,在反秦战争时,刘邦的军队进入秦都咸阳,萧何就先把秦朝丞相御史收藏的图书收缴上来了,所以刘邦知道此时的人口已由原3000万降到1300万左右。

可见秦朝时期是做过户口统计的,但是后来这些户口资料全部散佚。

所以现在我们知道的最早的人口调查数据是在西汉末年,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户口数,这是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户口统计。

不过这些户口统计数据还是存在误差,主要是夸大了官奴婢的数量。

徐铭东分析,这是当时的社会制度造成的,西汉时期,很多奴仆被编入官府的户籍,没有徭役,但要对官员加倍征收人头税。

但是有一种是不收税的,就是官奴婢。

元帝时朝廷各官府奴婢就有10多万,很多贵族官僚也是奴婢成群,他们将其他人员也算作官奴婢不上报。

东汉:最为细致的古代人口普查,人口普查与选美同时并进西汉末年,战乱和天灾使人口从6000万降至2100万。

这2100万的数字是经过东汉对户口调查得来的。

东汉对户口调查,有一套严格的制度。

东汉时的户口调查称为“案比”,即案验、比较。

常常在每年8月举行,同时,宫廷还会派人来“算人”,就是朝廷派人挑选少女入宫,凡是良家少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如果姿色端丽的就可以入宫选妃子。

东汉每年的户口调查规模也是非常之大,从县到乡,上至80岁老人,下到6岁以下孩童,都要一一进行调查。

东汉户口调查的内容也很细,连身高、相貌都要调查,这些从现在一些考古实物中也可得到证明,在一片汉代的《居延新简》上就写有:“戍卒南阳武当县龙里张贺年卅长七尺二寸黑色”。

前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特点

前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特点

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特点普查项目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与户主关系、本户住地等六项。

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特点普查项目增加了本人成份、文化程度和职业三项项。

同时,要求对1964年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新特点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新特点一、在1982年人口普查19个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为2项。

主要增加了:(1)人口迁移流动项目,包括“五年前居住地”、“原居住地的城乡类型”和“迁移原因”两项。

(2)在户口状况项目中,增加了户口性质的调查内容,即分清农业户口或非农业户口,以便为研究农转非人口比重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否适应的问题提供依据。

二、改变了前三次人口普查以设站登记为主进行普查的方法,采取了以人户访问为主的普查登记方法。

普查人员达700万左右,耗时20天。

三、加强边疆省区的普查工作以西藏为例, 1953年和1964年第一、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西藏自治区的人口普查数据是间接调查取得的。

1982年人口普查,西藏第一次直接进行了人口普查,但调查的项目只有全国的一半。

普查登记后,又由四省人口普查办公室协助进行数据处理。

1990年的人口普查,是世界屋脊上进行的第二次人口普查,并将由西藏第一次自力更生地进行人口普查资料的电子计算机处理。

普查项目从年的项增加到项,比全国普查的二十一个项目只少“迁移”和“户口在本地外出一年以上人数”等三个项目。

婚姻状况、妇女生育状况和出生、死亡人数等重要项目,都是第一次在西藏直接进行普查。

通过这次普查取得的数据,将第一次计算出西藏自治区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婴儿死亡率和平均预期寿命,这将为我国计划生育、医疗卫生和人口研究增添许多新的宝贵数据,填补许多空白。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特点一、增加了普查项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了普查项目,拓展了普查内容。

普查表中按人填报的项目有26项,按户填报的项目有23项,共计49项,比上一次人口普查增加了28项。

按人填报的项目主要增加了人口迁移情况和人口的经济活动情况;按户填报的项目主要增加了住房情况。

3-3 历次人口普查基本情况

3-3 历次人口普查基本情况

3-3 历次普查人口基本情况
计量单位:万人
注:1.育龄妇女人数指 15-49岁女性人数。

2.劳动年龄人口指男 16-59岁、女 16-54岁人口。

3.1964年人口普查时,6-12岁不在校儿童没有调查其相当的文化程度,故各项文化 程度人口加总不等于6周岁及以上人口数。

4.文盲、半文盲人口指 15岁及以上年龄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由于缺乏详细资料, 1964年人口普查的文盲、半文盲人口是指6岁及以上年龄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

5.15岁以上婚姻人口、在业人口、不在业人口,五普为10%抽样推算数。

6.由于各次普查所设指标不同,故此表空栏处均表示该年度普查无此调查项目。

7.五普总人口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为451.4万人。

8.二普、三普时高中与中专为一个层次,大专以上为一个层次。

万人
文化
,口。

2019-2020年整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汇编

2019-2020年整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汇编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人口概况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1,339,724,852人。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少数民族人口十年年均增长0.67%,高于汉族0.11个百分点。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这次人口普查,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了解人口普查关注现阶段人口问题

了解人口普查关注现阶段人口问题

了解人口普查关注现阶段人口问题作者:孙超张翠来源:《地理教育》2012年第02期一、我国历次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间,按照统一的方法、项目和调查表对全部人口进行调查,以取得该国或该地区有关人口方面的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特征的诸多资料。

我国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是从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

从1949年至今,我国先后于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进行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每一次人口普查都各具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是在1953年进行的,该次普查主要是为了配合全国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做好选民登记工作。

同时,该时期我国正着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迫切需要翔实的人口资料。

该次人口普查涉及的项目有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主关系及居住地六项。

与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同,第二次人口普查也是在我国计算技术比较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的。

该次普查的目的是为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提供依据,与第一次人口普查相比,该次普查增加了本人成分、文化程度和职业三个项目。

1982年进行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人口普查,该阶段我国正开始走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路,因此该次普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同时,该次普查也是我国首次采用计算机来对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处理,普查项目共涉及19项。

与国际接轨的第四次人口普查是在1990年进行的,这次普查与联合国关于1990年人口普查的建议相一致。

与第三次人口普查相比,该次人口普查的登记项目增加了“居民常住地状况”和“迁来本地原因”两项,旨在查清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和原因。

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是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该次普查首次采用了长短表的方式,其中19%的普查对象接受了短表调查,共涉及17个项目,10%的普查对象接受了长表调查,共涉及49个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普查知识简介
人口普查是世界各国政府获取人口资料、掌握国情国力的一种最基本的调查方法,又称“国情普查”。

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国情调查,是其他普查工作的基础。

我国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是从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

建国后,我国先后于1953、1964、1982、1990和2000年进行了五次人口普查。

2010年即将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

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

1953年我国着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这时一穷二白,百废待举,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迫切需要翔实的人口资料,决定在1953年举行第一次人口普查。

普查标准时间:1953年6月30日24时。

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为6.02亿人。

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

为编制“三五”计划和长远规划,摸清人口底数,特别对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人口变化状况,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64年2月21日颁发《关于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工作的指示》。

普查标准时间:1964年6月30日24时。

普查结果:全国人口为7.20亿人(不包括台湾省人口、港澳同胞和国外华侨)。

第三次次人口普查(1982年)。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1982年2月19日发布了《第三次人口普查办法》,规定1982年7月1日零时为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

普查结果:1982年大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和现役军人共10.08亿人。

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

国务院于1989年5月9日发出了《关于进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

1989年10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第四次人口普查办法》。

普查标准时间:1990年7月1日零时。

普查结果: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共11.34亿人。

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

国务院于1998年6月17日发出了《关于进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

2000年1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办法》。

普查标准时间:2000年11月1日零时。

普查结果: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共12.66亿人。

我国人口普查逐渐形成制度化。

我国的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即在年号末尾为0的年份进行。

这是1987年制定的《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的。

从此,人口普查就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