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类抗凝血药物
肝素钠
药典信息
0 1
基本信息
0 2
制法要求
0 3
性状
0 4
鉴别
0 5
检查
0 6
效价测定
类别
贮藏
制剂
本品系自猪肠黏膜中提取的硫酸氨基葡聚糖的钠盐,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糖链组成的混合物,由α-D-氨基葡 萄糖(N-硫酸化,O-硫酸化或N-乙酰化)和O-硫酸化糖醛酸(α-L-艾杜糖醛酸或β-D葡萄糖醛酸)交替连接形成 聚合物,具有延长血凝时间的作用。按干燥品计算,本品每1mg抗Ⅱa因子的效价不得少于180IU,抗Xa因子效价 与抗Ⅱa因子的效价比应为0.9~1.1。
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应定时测定凝血时间。60岁以上老人对本品更为敏感,应减少用量,并加强监测。妊娠期妇女仅在 有明确适应证时,方可用本品。本品不分泌入乳汁。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刺激性较大,应选用细针头做深部肌内 或皮下脂肪组织内注射。
用药禁忌
对肝素过敏、有出血倾向及凝血机制障碍者(如血友病、紫癜、血小板减少),消化性溃疡、创伤、先兆流 产及产后出血者,严重高血压、颅内出血、细菌性心内膜炎、活动性结核、内脏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外 伤及手术后患者均禁用。
肝素钠
药品
01 适应症
03 不良反应
目录
02 临床应用 04 注意事项
05 用药禁忌
07 药典信息
目录
06 药物相互作用
肝素钠(Heparin sodium),是一种抗凝血药,能干扰血凝过程的许多环节,在体内外都有抗凝血作用。其 作用机制比较复杂,主要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而增强后者对活化的Ⅱ、Ⅸ、X、Ⅺ和Ⅻ凝血因子的 抑制作用,其后果涉及阻止血小板凝集和破坏、妨碍凝血激活酶的形成、阻止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抑制凝血酶, 从而妨碍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从而发挥抗凝作用。
低分子肝素的标准剂量
低分子肝素的标准剂量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一类抗凝血药物,常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病变。
标准剂量的使用通常基于患者的体重,因此具体的剂量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低分子肝素的标准剂量,但请注意,具体用药剂量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1.依诺肝素(Enoxaparin):
•常见的剂量为每日1-2次皮下注射。
剂量通常根据患者的体重而定,一般为每公斤体重1毫克。
2.达肝素(Dalteparin):
•常见的剂量为每日1次或2次皮下注射。
剂量也会根据患者的体重而定,一般为每公斤体重0.5至1毫克。
3.那屈肝素(Nadroparin):
•剂量通常为每日1-2次皮下注射。
具体剂量也会根据患者的体重而定,一般为每公斤体重0.3至0.6毫克。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低分子肝素药物及其标准剂量的例子。
然而,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医生根据临床状况和其他因素进行调整。
使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血药物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开方处方正确使用,同时定期进行监测。
任何剂量调整或更改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常用抗凝剂种类_全
常用抗凝剂种类_全抗凝剂是一类用于预防或治疗血液凝结的药物,常用于防治血栓形成和危及生命的凝血疾病。
以下是常用抗凝剂的种类及其介绍:1.肝素类抗凝剂:肝素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中的抗凝剂,其通过结合抗凝酶抑制凝血酶生成,从而抑制凝血过程。
肝素在体内的半衰期较短,在治疗期间需要持续静脉或皮下给药。
肝素常用于防治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心肌梗死等凝血疾病。
2.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是一种从肝素中得到的分子量较小的肝素衍生物,其抗凝活性更高、生物利用度更好,而且不需要监测抗凝效果。
低分子肝素适用于各种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冠心病等。
3.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能够阻断凝血因子II、VII、IX和X 的合成,从而抑制凝血过程。
华法林需要个体化调整剂量,治疗期间需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INR)来控制抗凝治疗的效果。
华法林多用于长期的抗凝治疗,如心房颤动、静脉血栓栓塞症和机械瓣膜置换等。
4.新型口服抗凝剂:新型口服抗凝剂是一类直接作用于凝血酶或凝血因子Xa的药物,包括达比加群(Dabigatran)、利伐沙班(Rivaroxaban)、阿哌沙班(Apixaban)和依度沙班(Edoxaban)等。
这些药物不需要个体化调整剂量,并且不需要监测抗凝治疗的效果。
新型口服抗凝剂适用于各种抗凝治疗的情况,如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机械瓣膜置换等。
5.抗血小板药物:除了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也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凝作用。
抗血小板药物适用于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周围动脉疾病等。
总结起来,常用抗凝剂的种类包括肝素类抗凝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剂以及抗血小板药物,它们在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中起到重要作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并且注意监测抗凝治疗的效果,以确保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预防血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肝素类抗凝血药物
肝素类抗凝血药物摘要:肝素类药物是目前使用最广泛一类的抗凝血药物,并具有较好的抗血栓的疗效。
低分子肝素和合成肝素是现在最常用的一类肝素药物[1]。
但肝素类药物会有血小板减少症和出血的副作用。
如何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是目前肝素类药物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
Abstract:Heparin drugs is currently the most widely used class of anti-clotting drugs, and has good antithrombotic efficacy.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synthetic heparin is now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ype of heparin drugs.But heparin drugs has thrombocytopenia and bleeding side effects,How to reduce side effects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eparin drugs.关键词:肝素;抗凝血;抗血栓;血小板减少症;Keywords: heparin; anticoagulant; anti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一.肝素的结构肝素是硫酸化的糖胺聚糖,由糖醛酸和葡萄糖胺以1→4 键连接起来的重复二糖单位组成的多糖链的混合物[2]。
含10—30 个二糖单位不等,分子量3000—30000, 平均分子量12000.整个结构变得异常复杂因其与硫酸和羧酸共价结合,故为强酸带有很强负电荷,每个糖单位之间可产生排斥力,使肝素分子链不易卷曲和交叉连接,因此呈线形结构,称为线形阴离子聚电解质体[3]。
[4]只有部分肝素分子(约三分之一)含核心五糖[5]。
抗凝血药物正确使用方法与剂量建议
抗凝血药物正确使用方法与剂量建议抗凝血药物是一类常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
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能够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性,下面将介绍常见抗凝血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剂量建议。
1. 肝素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注射用抗凝药物,可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心肌梗死等疾病。
使用肝素时应掌握以下几点:- 给药途径:肝素常通过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给予。
具体给药途径和剂量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判断。
- 注射部位:皮下注射通常选择腹部皮下组织,每次更换注射部位以减少皮下遗留的硬结和瘀血。
- 剂量调整:肝素的剂量需要经过严格评估和调整。
一般情况下,肝素的剂量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疾病情况和凝血机制来确定。
2. 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常用于长期抗凝治疗。
使用华法林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起始剂量:治疗前的第一天通常使用较高的起始剂量,以快速达到治疗水平。
然后逐渐调整剂量,根据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进行监测和调整。
- INR监测:INR是评估华法林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用于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般来说,目标INR范围为2.0-3.0,但具体目标范围会根据患者疾病状态和治疗需求来确定。
- 注意相互作用:华法林与其他药物(如水杨酸类药物、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以及某些食物(如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华法林的疗效和剂量调整。
在使用华法林期间,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并根据医嘱进行合理的剂量调整。
3.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常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正确使用阿司匹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剂量选择:阿司匹林的剂量通常为75-325毫克/日。
具体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 结合其他药物:阿司匹林与其他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出血风险。
在使用阿司匹林的同时,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搭配和剂量调整。
肝素类抗凝药物作用机制及发展PPT课件
其他副作用
总结词
肝素类抗凝药物还可能导致其他副作用,如 发热、恶心、呕吐等。
详细描述
部分患者使用肝素类药物后可能出现发热、 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较轻微, 但也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防治措施
总结词
针对肝素类抗凝药物的副作用,采取有效的 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及 时调整药物剂量、对出血等副作用的及时处 理等。同时,教育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避免 与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同时使用。对于 长期使用者,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和补充钙 质也是必要的防治措施。对于过敏反应,应
肝素类抗凝药物作用 机制及发展ppt课件
目录
• 肝素类抗凝药物概述 • 肝素类抗凝药物的作用机制 • 肝素类抗凝药物的研发进展 • 肝素类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 肝素类抗凝药物的副作用与防治
01
肝素类抗凝药物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肝素类抗凝药物是一种通过抑制 凝血酶和Xa因子发挥抗凝作用的 药物,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 栓塞性疾病。
对炎症和免疫反应的影响
肝素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以 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聚集,减轻炎 症反应。
肝素还能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 机体的免疫力,从而有助于预防感染 和疾病的发生。
对微循环的影响
肝素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血液流 通。
肝素还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从而降低血液黏度,进 一步改善微循环。
03
肝素类抗凝药物的研发 进展
新型肝素类抗凝药物的研发
新型肝素类抗凝药物的开发是针对传 统肝素类抗凝药物的不足,旨在提高 抗凝效果、降低副作用和方便使用等 方面进行改进。
肝素抗凝血机制
肝素抗凝血机制肝素是一种抗凝血药物,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栓塞等血栓性疾病,也可在心脏手术、血液透析等情况下使用。
它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凝血作用,这些机制包括抑制凝血因子活化、促进抗凝血酶的活化、抑制血小板活化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肝素的抗凝血机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的作用和应用。
一、肝素的基本结构和分类肝素(Heparin)是一种多糖类抗凝血药物,由多种硫酸基团组成,通常来源于动物的肠黏膜,其结构具有多样性。
按照分子量和结构特点,肝素可分为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和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
普通肝素主要由长链多糖组成,分子量较大,作用较短暂;低分子量肝素则具有较小的分子量和更明确的抗凝血活性,持续时间更长,不需要经常监测凝血指标。
二、肝素的抗凝血机制肝素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凝血作用,其中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抑制凝血因子活化肝素主要通过与抗凝血蛋白抑制物质(Antithrombin III,ATIII)结合,促进ATIII对凝血酶和其他凝血因子的抑制活性。
ATIII是一种天然的抗凝血蛋白,在没有肝素作用时,其对凝血酶等凝血因子的抑制活性较弱。
而当肝素与ATIII结合时,可以显著提高ATIII对凝血酶、凝血因子Xa等的抑制作用,从而抑制血栓形成。
2.促进抗凝血酶的活化肝素不仅可以促进ATIII对凝血酶的抑制,还可以直接与凝血酶结合,使其失去活性。
凝血酶是凝血过程中的重要酶,参与纤维蛋白原的转化为纤维蛋白,从而促进血栓的形成。
肝素的活化凝血酶主要通过与其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阻断凝血链反应,抑制血栓形成。
3.抑制血小板活化除了抑制凝血因子的活化外,肝素还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来发挥抗凝血作用。
血小板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的关键细胞,其活化和聚集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步骤之一。
肝素可以通过改变血小板表面的电荷,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粘附,从而延缓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各种抗凝药物的作用原理
各种抗凝药物的作用原理
1. 肝素类药物:肝素类药物是最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不同类型的低分子量肝素、普通肝素和肝素钠。
其原理是通过与体内的抗凝酶反应,抑制凝血酶的活性,从而阻止血栓形成。
2. 硫酸铜类药物:硫酸铜类药物也称为间接抗凝药物,例如华法林。
该类药物通过影响维生素K的代谢,阻止凝血因子的合成和活化,从而抑制血栓形成。
3. 抑栓酶类药物:抑栓酶类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预防血小板嵌入血管壁形成血栓。
4. 直接抗凝药物:直接抗凝药物包括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等。
这些药物直接作用于血液凝固系统中的凝血酶,阻止凝血反应,从而减少血栓形成。
5. 环素类药物:磺达肝癸钠和阿加曲班属于环素类药物。
这类药物通过影响抗凝血酶原的转换,阻止凝血酶的形成,从而防止血栓形成。
肝素钠的功能主治
肝素钠的功能主治1. 功能肝素钠是一种抗凝血药物,具有以下功能:•抗凝血功能:肝素钠能够抑制凝血过程中血液的凝固,防止血栓形成。
•抗炎功能:肝素钠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疾病的症状。
•抗肿瘤功能:肝素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2. 主治肝素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下是它的主治疾病及作用:2.1 血栓性疾病•静脉血栓栓塞症:肝素钠可以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如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心肌梗死:肝素钠可以通过抑制凝血过程预防或治疗心肌梗死。
2.2 血液透析•血液透析:肝素钠可以防止透析管路和透析器内的血液凝固,保证透析疗效。
2.3 心脏手术和血管手术•冠脉搭桥手术:肝素钠可用于冠脉搭桥手术中,预防术后血栓形成和血管再狭窄。
•血管内介入治疗:肝素钠可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动脉血栓栓塞的预防。
2.4 高危妊娠和流产•流产:肝素钠在某些病因流产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减少流产的发生。
•高危妊娠:肝素钠可用于高危妊娠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有助于提高妊娠结局。
2.5 其他疾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素钠可用于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防止血栓的形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肝素钠可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血栓预防。
3. 注意事项•使用肝素钠前应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
•在使用肝素钠的过程中,注意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和出血情况。
•不同疾病和手术可能需要不同的肝素钠剂量和治疗方案,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
以上是对肝素钠的功能和主治的介绍,肝素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血药物,在多个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使用时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关于肝素类抗凝药在老年人的使用多选题
一、引言肝素类抗凝药在老年人中的使用一直是医学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群体中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肝素类抗凝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对老年人中肝素类抗凝药的使用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话题。
二、肝素类抗凝药的定义及常见类型1. 肝素类抗凝药的定义肝素类抗凝药是一类能够延长凝血时间、阻止血液凝结的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2. 常见类型(1)普通肝素(2)低分子量肝素(3)低分子量肝素钠(4)低分子量肝素钙三、老年人中肝素类抗凝药的使用情况1. 使用频率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老年人群体中肝素类抗凝药的使用频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2. 使用原因老年人中使用肝素类抗凝药的主要原因包括心脏病、中风、静脉血栓栓塞等疾病的高发率,以及手术后、长期卧床和体力活动受限等因素。
3. 使用注意事项老年人在使用肝素类抗凝药时应当注意用药剂量的调整、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等。
四、老年人中肝素类抗凝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 适应症(1)心脏病(2)中风(3)静脉血栓栓塞(4)长期卧床、体力活动受限等2. 禁忌症(1)出血倾向(2)严重肾功能损害(3)妊娠期(4)手术后24小时内五、老年人中肝素类抗凝药的副作用及风险1. 出血老年人中使用肝素类抗凝药时,出血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副作用和风险。
2. 骨质疏松长期使用肝素类抗凝药可能会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增加骨折的风险。
3.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老年人中使用肝素类抗凝药也有可能出现这一不良反应。
六、结论通过对老年人中肝素类抗凝药的使用进行全面评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老年人中肝素类抗凝药的使用频率逐年增加,原因包括相关疾病的高发率及其他因素。
(2)老年人中使用肝素类抗凝药时应当注意剂量调整、监测凝血功能等事项。
(3)老年人中肝素类抗凝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需要严格遵守。
肝素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肝素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肝素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血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具有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的作用。
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肝素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肝素钠的使用方法。
1. 肝素钠的给药途径,肝素钠可通过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
一般来说,用于预防血栓形成的肝素钠常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而治疗已形成血栓的肝素钠则通常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
2. 肝素钠的剂量,肝素钠的剂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由医生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等因素来确定。
患者在使用肝素钠前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不得自行增减剂量。
3. 肝素钠的使用频率,肝素钠的使用频率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预防血栓形成的肝素钠可每日一次或每12小时一次皮下注射,而治疗已形成血栓的肝素钠则通常采用静脉注射,用药频率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确定。
4. 肝素钠的使用时间,肝素钠的使用时间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预防血栓形成的肝素钠需根据医生的建议长期使用,而治疗已形成血栓的肝素钠则需根据病情来确定使用时间。
二、肝素钠的注意事项。
1. 注意监测凝血指标,在使用肝素钠的过程中,患者需定期进行凝血指标的监测,以确保肝素钠的剂量和使用频率符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避免出现药物过量或过少的情况。
2.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肝素钠的过程中,患者需避免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特别是具有抗凝血作用的药物,以免增加出血的风险。
3. 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在使用肝素钠的过程中,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增加出血的风险。
4. 注意避免创伤,在使用肝素钠的过程中,患者需避免意外创伤,特别是头部和胸腹部的创伤,以免增加出血的风险。
5. 注意过敏反应,在使用肝素钠的过程中,患者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如有过敏反应应及时就医。
综上所述,正确的使用肝素钠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抗凝药分类及作用机制
抗凝药分类及作用机制在现代医学中,抗凝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与血液凝固相关的疾病,如血栓栓塞性疾病、心房颤动引起的中风风险等。
抗凝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抑制血液的凝固过程,以达到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的目的。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抗凝药的分类及其作用机制。
一、肝素类抗凝药肝素是最早被广泛应用的抗凝药物之一。
它分为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
普通肝素是一种分子量较大的多糖链混合物。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增强ATⅢ对凝血因子Ⅱa(凝血酶)、Ⅸa、Ⅹa、Ⅺa 和Ⅻa 的抑制作用。
肝素与 ATⅢ结合后,会引起 ATⅢ的构象发生变化,使其活性部位更加暴露,从而能够更有效地灭活这些凝血因子。
低分子肝素则是通过对普通肝素进行化学或酶学解聚得到的。
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对凝血因子Ⅹa 的抑制作用更强,而对凝血酶(Ⅱa)的抑制作用较弱。
这使得低分子肝素在发挥抗凝作用的同时,出血风险相对较低。
肝素类抗凝药常用于治疗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
但使用肝素类药物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需要频繁监测凝血功能、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等。
二、维生素 K 拮抗剂这类药物的代表是华法林。
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 K 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来发挥抗凝作用。
维生素 K 是参与凝血因子合成的重要辅酶。
华法林能竞争性地抑制维生素 K 环氧化物还原酶,使维生素 K 无法被还原为具有活性的形式,从而影响上述凝血因子的合成。
由于这些凝血因子的半衰期不同,华法林的起效时间通常需要 2 5 天。
华法林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抗凝效果在合适的范围。
同时,华法林的抗凝效果容易受到多种食物和药物的影响,例如富含维生素 K 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可能会降低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而某些药物(如某些抗生素)可能会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华法林常用于预防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等。
抗凝药物的种类及合理使用
抗凝药物的种类及合理使用抗凝药物的分类及合理使用肝素是一种多功能的酸性黏多糖,可用于抗凝治疗。
临床上,肝素分为三类:第一代普通肝素,第二代低分子肝素和第三代合成的肝素戊糖。
肝素类抗凝药物的抗凝作用机制包括激活抗凝血酶Ⅲ(AT-Ⅲ)和激活肝素辅因子Ⅱ。
其中,肝素类药物能与AT-Ⅲ结合,催化灭活多种凝血因子。
肝素和AT结合后可以脱落参与再利用。
肝素-AT复合物能够灭活多种凝血因子,其中IIa和Ⅹa最易受抑制,但机制有所不同。
灭活凝血因子Ⅱa需要形成三联复合物,肝素分子链必须有足够的长度,至少要达到18个糖单位,相对分子质量要大于5400;而灭活凝血因子Ⅹa,则只需和AT结合,不需要形成三联复合物,对肝素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没有要求。
因此,在使用肝素类抗凝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抗凝效果。
肝素可以通过激活肝素辅因子Ⅱ来直接灭活凝血因子Ⅱa,这种作用是电荷依赖的,不需要戊糖结构,但需要较高的肝素浓度。
肝素辅因子Ⅱ介导的凝血因子Ⅱa灭活是相对分子质量依赖的,需要至少24个糖单位(相对分子质量7200以上)。
在严重AT缺乏时,肝素的这种机制可起作用。
TFPI是体内主要的生理抗凝物质,肝素能够促进与内皮结合的TFPI的释放。
TFPI与凝血因子Ⅹa结合并灭活Ⅹa,形成TFPI/凝血因子Ⅹa复合物,灭活与组织因子结合的凝血因子Ⅶa。
肝素通过这种途径可以抑制内皮损伤和粥样斑块破裂所导致的血栓形成。
肝素还可以与血小板结合,抑制血小板表面凝血酶的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与释放,并且与血小板4因子(PF4)结合后可以抑制PF4依赖性血小板功能,引起出血。
此外,肝素还可以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抑制成骨细胞的合成,激活破骨细胞促进骨质丢失。
此外,肝素还具有抗炎、调节细胞增殖作用、免疫调节、调节多肽生长因子、抗肿瘤转移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和药理作用。
普通肝素是一种分子量不均一的混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范围3000-不等,绝大部分在5400以上,既可以灭活凝血因子Ⅹa又可以灭活凝血因子Ⅱa,抑制凝血因子Ⅹa和凝血因子Ⅱa的作用相似,且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与血小板4因子以及骨细胞结合力较强,易引起出血及骨钙流失。
抗凝血药的分类及常用药物
抗凝血药的分类及常用药物1. 引言抗凝血药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的药物。
血栓是指在血管内形成的凝块,它可以堵塞血管并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和中风。
抗凝血药通过不同的机制来阻止或延缓血液凝结,从而降低发生血栓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抗凝血药的分类及常用药物,并对其作用机制、适应症、副作用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阐述。
2. 分类抗凝血药可分为以下三类:肝素类、华法林类和新型口服抗凝剂。
2.1 肝素类肝素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内的多聚糖,具有强效的抗凝作用。
根据其分子量和作用机制,肝素可分为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和非普通肝素(常规肝素)两类。
2.1.1 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普通肝素是通过酶解普通肝素得到的低分子量肝素,具有以下特点:•作用机制: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抑制凝血因子Ⅹa和Ⅱa的活性。
•适应症: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等。
•常用药物:依诺肝素、达肝素等。
2.1.2 非普通肝素(常规肝素)非普通肝素是从动物(如牛或猪)粘液中提取得到的多聚糖,具有以下特点:•作用机制: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抑制凝血因子Ⅹa和Ⅱa的活性。
•适应症:主要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的治疗。
•常用药物:常规肝素、低分子量常规肝素等。
2.2 华法林类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合成,降低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的活性,从而抑制血液凝结。
华法林类药物具有以下特点:•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合成,降低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的活性。
•适应症: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心房颤动等。
•常用药物:华法林、丹参酮等。
2.3 新型口服抗凝剂新型口服抗凝剂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类口服抗凝药物,主要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和直接抗凝血酶Ⅹa剂。
2.3.1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通过与凝血酶结合,阻止其催化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过程。
•作用机制:通过与凝血酶结合,阻止其催化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
抗凝血药物总结
抗凝血药物总结
抗凝血药物被用于防止血液凝固,预防心脏病、中风和血栓形成。
这些药物可以分为两类: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
一、抗血小板药物:
1. 阿司匹林(aspirin):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来减少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
2. 氯吡格雷(clopidogrel):与阿司匹林类似,用于预防心脏病、中风和血栓的形成。
3. 硫酸地卡因(ticlopidine):与氯吡格雷类似,但副作用较大,一般在其无效或不能耐受时使用。
二、抗凝药物:
1. 肝素(heparin):通过增加抗凝血酶的活性来抑制血液的凝固,常用于短期防治。
2. 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与肝素相似,但分子量较小,可以通过皮下注射给药。
3. 华法林(warfarin):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活性,从而阻碍凝血因子的形成,常用于长期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抗凝血药物时应注意定期检查凝血功能,避免出现出血和血栓的并发症。
此外,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遵守药物使用说明和剂
量。
关于肝素类抗凝药在老年人的使用多选题
关于肝素类抗凝药在老年人的使用多选题
摘要:
1.肝素类抗凝药在老年人中的使用背景和重要性
2.老年人使用肝素类抗凝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老年人使用肝素类抗凝药的注意事项及风险管理
4.结论
正文:
肝素类抗凝药是一类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的药物,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和多种疾病的高发,使用肝素类抗凝药变得尤为重要。
然而,老年人在使用肝素类抗凝药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肝素类抗凝药在老年人中的使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肝素类抗凝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
对于有明确血栓形成的老年人,肝素类抗凝药能有效降低血栓再发风险。
然而,对于无血栓病史的老年人,肝素类抗凝药的预防性使用需谨慎,因为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其次,老年人使用肝素类抗凝药需要关注禁忌症。
肝素类抗凝药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包括皮肤出血、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因此,对于有明显出血倾向的老年人,如血小板减少症、严重肝病、肾病等,应避免使用肝素类抗凝药。
同时,对于过敏体质的老年人,也需要慎用肝素类抗凝药。
在使用肝素类抗凝药的过程中,老年人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定期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以评估药物疗效和监测出血风险。
二是遵循医
嘱,按时按量服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三是注意饮食调理,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等,以免加重药物副作用。
四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等,以降低出血风险。
总之,老年人使用肝素类抗凝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素类抗凝血药物摘要:肝素类药物是目前使用最广泛一类的抗凝血药物,并具有较好的抗血栓的疗效。
低分子肝素和合成肝素是现在最常用的一类肝素药物[1]。
但肝素类药物会有血小板减少症和出血的副作用。
如何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是目前肝素类药物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
Abstract:Heparin drugs is currently the most widely used class of anti-clotting drugs, and has good antithrombotic efficacy.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synthetic heparin is now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ype of heparin drugs.But heparin drugs has thrombocytopenia and bleeding side effects,How to reduce side effects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eparin drugs.关键词:肝素;抗凝血;抗血栓;血小板减少症;Keywords: heparin; anticoagulant; anti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一.肝素的结构肝素是硫酸化的糖胺聚糖,由糖醛酸和葡萄糖胺以1→4 键连接起来的重复二糖单位组成的多糖链的混合物[2]。
含10—30 个二糖单位不等,分子量3000—30000, 平均分子量12000.整个结构变得异常复杂因其与硫酸和羧酸共价结合,故为强酸带有很强负电荷,每个糖单位之间可产生排斥力,使肝素分子链不易卷曲和交叉连接,因此呈线形结构,称为线形阴离子聚电解质体[3]。
[4]只有部分肝素分子(约三分之一)含核心五糖[5]。
二.肝素类药物抗凝血机制肝素在体内和体外均具有较好的抗凝血作用,主要是通过激活抗凝血酶Ⅲ(AT-Ⅲ)实现的[6]。
因肝素含有大量的负电荷,能与AT-Ⅲ分子上带正电的赖氨酸结合,使AT-Ⅲ分子构型发生变化,精氨酸活性部位被暴露,与含有丝氨酸的凝血因子结合,使其失活,抗凝作用加强[7]。
而受到抑制的凝血因子有ⅩⅡa,ⅩⅠa,ⅠⅩa,Ⅹa和Ⅱa。
[8]上图主要说明了,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作用机制的不同。
从图中可以发现,拥有核心五糖,就具有抗Ⅹa的作用。
由于低分子肝素的糖链较短,不能结合Ⅱa,所以不能抑制Ⅱa。
[9]该图表现的是随着肝素分子量的增加,抗Ⅹa和Ⅱa的活性的大小变化[10]。
从中可以发现,抗Ⅹa的活性不会随着肝素分子量的增加而变化,抗Ⅱa的活性随着肝素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
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化学合成肝素类药物一) 普通肝素或称未分级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来源主要由猪肠中提取分离而来◆ MW 3000-30000Da◆平均分子量 12000,相当于45个单糖◆抗Xa/ 抗IIa 比值约为1◆主要用途作为制备低分子肝素的原料历史上肝素在抗凝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药代动力学和选择性方面存在局限性1、药代动力学局限性与血浆蛋白、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结合,使肝素的抗凝效应个体差异2、易发生出血副反应与肝素抗IIa因子活性关[11]3、可能引发血小板减少症(HIT/HITS)由于肝素与血小板4因子 (PF4)结合形成了与HIT抗体结合的抗原,导致自身免疫反应[12]。
多在应用肝素5-10天后发生,发生率3-5%,具有14个糖单位以上的肝素片断具有引起HIT的潜在可能。
二) 低分子肝素LMWH[13]☐LMWH 是近30 年发展起来的新一代肝素类抗血栓药物☐是采用适当方法将肝素降解得到的具有较低分子量的肝素组分☐MW 3000——8000☐已经逐步取代了普通肝素,成为当前抗凝抗血栓的主流药物,市场份额占肝素类抗凝药物90%以上。
☐上市时间:1985年法国,1987年美国,1995年中国☐包括:达肝素钠(Dalteparin sodium)、依诺肝素钠(Enoxaparin sodium)、那屈肝素钙(Nadroparin calcium)、帕肝素钠(Parnaparin sodium)和亭扎肝素钠(Tinzaparin sodium)与普通肝素的比较低分子量肝素具有以下优点:①抗Xa/IIa值提高(抗Xa/ 抗IIa ≥ 1.5。
)②减少出血、以及血小板减少症等副作用③药代动力学:与其他蛋白结合少,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延长,抗凝活性具有可预测性[14]目前应用范围最广泛的低分子量肝素:依诺肝素(Enoxaparin),它的制造工艺系从猪肠黏膜中提取的肝素钠盐,经苄酯化碱性解聚而得,平均分子量为3800-5000道尔顿[15,16]。
其主要作用机制在于通过与抗凝血酶III及其复合物结合,加强对Xa因子和凝血酶(IIa 因子)的抑制作用[17]。
但由于依诺肝素分子链较短,对抗Xa活性较强而久,对凝血酶抑制作用较弱,抗血栓形成活性强于抗凝血活性。
因此与普通肝素相比,依诺肝素具有抗血栓作用强,出血危险性小的特点,另外依诺肝素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等优点。
三) 化学合成类肝素磺达肝癸钠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的凝血酶Xa因子选择性抑制剂,它选择性作用于Xa因子,对IIa因子无作用[18], 它是在20 世纪80 年代,由Sinay, van Boeckel和Petitou等完成的一系列肝素类寡糖的合成为深入研究AT-III 特异性结合肝素寡糖片段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并最终促成了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人工合成的肝素类寡糖抗凝药物——磺达肝素(Fondaparinux, Arixtra@, GSK)的上市. 磺达肝素与近年来发展的低分子量肝素(LMWH)相比具有更好的抗凝活性和更长的半衰期(15~10 h), 同时能显著降低出血风险等副作用, 且临床使用方便. 2006 年, 全球肝素类药物的销售额达到40 亿美元, 其中LMWH 占38 亿美元. 磺达肝素自从2002 年在欧美上市以来销售额逐步上升, GSK 的年报显示, 其2010 年销售额达到4.8 亿美元. 然而, 作为迄今合成步数最多(大于50 步)的上市药物, 磺达肝素也成为最贵的肝素类药物, 这极大的限制了其更为广泛的应用与LMWH,UFH比较[19]优点➢只有抗Xa活性,而没有抗IIa活性,可避免出血副反应➢选择性高选择性作用于Xa因子,而不与体内其它因子相结合,减少了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单一化学实体成份,无病菌污染危险➢靶位高度选择性➢一天一次快速起效➢不经肝脏代谢➢不结合蛋白 (除凝血酶)➢没有 HIT 发生的报道➢老年病人无需调整剂量缺点化学合成很复杂,是迄今合成步数最多(大于50 步,收率约0.1%)的上市药物, 磺达肝素也成为最贵的肝素类药物,价格是伊诺肝素的2-3倍 ,这一局限性极大的限制了其更为广泛的应用四.存在的问题与展望1质量控制是难题过去70多年来,肝素主要从猪小肠黏膜中提取。
采用这种生物提取法获得的肝素,分子大小不一、结构各异,因质量较难监控曾出现致人病、死的污染问题。
尤其是在2008年,肝素污染事件曾震动全球,有报道称共有254名美国人因使用问题肝素致死。
出口肝素原料药物的中国企业一度成为中美药物管理部门的调查对象。
低分子肝素质量标准的一般要求:英国药典:1、平均分子量在8 000 以下,小于8 000 的组分不少于60%2、每1mg 的抗Xa因子效价不得少于70 国际单位,抗Xa因子与抗IIa因子活性比不小于1.5对杂质的控制也不是很严格,检测方法不够专属灵敏。
发展单一化合物的肝素药物是趋势避免原料的污染结构明确、单一更易建立严密的质量控制标准2.口服肝素类药物的开发肝素类药物一直都是胃肠外给药(静脉滴注或皮下注射)肝素类药物由于分子质量较大并带大量负电荷,口服不易被胃肠道吸收,且不能耐受胃部的低pH 值口服制剂的研究肝素类药物的口服制剂研究,大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口服制剂的研制方法主要是含有脂质的分散系统和各种吸收促进剂Eg. 以去氧胆酸修饰肝素促进口服吸收利用肝素与去氧胆酸以共价键连接,通过去氧胆酸增强肝素的脂溶性,并制成微乳而促进吸收。
在兔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1.5%,在非人的灵长类的动物中的生物利用度达16.6%。
将其制成固体口服制剂,在兔的最大生物利用度可以达到24%。
3 化学合成类肝素发展的瓶颈1.)肝素(寡糖)化学合成困难,步骤十分繁琐,制约了其发展2.)有赖于寡糖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4 另辟蹊径——类肝素药物的开发1.)构效关系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2.)寻找与肝素结构相似的天然产物3.)作用机制可能不一样PSS在褐藻酸钠分子的羟基和羧基上分别引入磺酰基和丙二醇基而成的海洋药物,具有降低血液粘度、抗凝血、降血酯、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参考文献[1]张天明, 王凤山, 凌沛学. 低分子肝素研究进展[ J] . 中国生化药学, 1998, 19( 4) : 194[2]郭东风, 秦琳. 低分子肝素和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对照研究[ J ] . 中国医刊, 2002, 37( 2) : 21.[3]姬胜利, 张天民. 肝素与低分子肝素的研究进展[ J ] .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996, 12( 5) : 216-219.[4]王振义, 等主编血栓与止血,第2 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400一401[5]倪根珊. 肝素临床应用的进展.临床荟萃. 1993, 8 (3) : 105[6] 抗凝血酶因子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 2000(01)[7] 任红媛,何泼,李红心. 猪小肠粘膜中肝素钠提取与精制工艺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7(01)[8]石峰,姬胜利,迟延青,张天民. 低分子肝素的制备方法及其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3(02)[9]廖劲松,郭勇. 低分子肝素研究进展[J].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4(02)[10]姬胜利,张天民. 肝素与低分子肝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996(05)[11]缪京莉,刘颖萍,刘波. 血栓形成及抗凝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思考[J]. 医学与哲学(B). 2012(03)[12] 张丽.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和血栓形成1例[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2(04)[13] 董伟,毛庆录. 低分子肝素钠与普通肝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效果比较[J]. 实用临床医学. 2010(09)[14]邢强. 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作用[J]. 海南医学. 2002(06)[15]曹苹,张麟生. 低分子肝素的抗凝与抗血栓作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1(05)[16] 张兆蓉. 低分子肝素口服制剂的研究进展[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998(05)[17]何旭. 依诺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0(25)[18]杨雪松,喻卓. 磺达肝癸钠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研究现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23)[19]缐萍. 几种抗凝血化合物的合成及抗凝血机理的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