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传疾病的预防知识

合集下载

蜱传斑点热健康宣教

蜱传斑点热健康宣教

使用酒精、碘酒等消毒剂对 叮咬部位进行消毒,避免感
染。
用镊子或尖头钳子夹住蜱虫 头部,轻轻向上拉,以避免
蜱虫头部残留在皮肤内。
取出蜱虫后,观察蜱虫是否 完整,如不完整,需立即就
医。
观察叮咬部位,如有红肿、 疼痛、瘙痒等症状,及时就
医。
蜱虫叮咬后,注意个人卫生, 避免感染。
蜱传斑点热的预防疫苗
01
疫苗种类:目前有多种疫苗可用于
x
目录
01. 蜱传斑点热的基本知识 02. 蜱传斑点热的预防措施 03. 蜱传斑点热的治疗方法 04. 蜱传斑点热的社会影响
蜱传斑点热的定义
01
02
03
04
蜱传斑点热是 一种由蜱虫传
播的疾病
病原体:立克 次体
传播途径:蜱 虫叮咬
症状:发热、 头痛、肌肉酸
痛、皮疹等
蜱传斑点热的传播途径
蜱虫叮咬:蜱虫叮咬是蜱传斑点热的主要传播途径, 蜱虫叮咬后,病毒通过蜱虫唾液进入人体。
预防蜱传斑点热,如灭活疫苗、减
毒活疫苗等。
02
接种时间:建议在蜱传斑点热流行
季节前接种疫苗,以获得最佳保护
效果。
03
接种剂量:根据疫苗种类和接种者
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
适的接种剂量。
04
接种效果:疫苗可有效预防蜱传斑
点热,降低感染风险,减轻症状。
05
注意事项: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
轻微的副作用,如发热、头痛等,
加强卫生研 究:开展蜱 传斑点热的 病因、传播 途径和防治 方法的研究
01
02
03
04
蜱传斑点热的防治需要全社会 共同努力,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社会关注度高,政府、媒体和 公众都关注蜱传斑点热的防治

蜱虫和蜱传疾病的预防

蜱虫和蜱传疾病的预防

5 O ・
《 上 海畜牧 兽 医通讯 》 2 0 1 3年 第 5 期
蜱 虫和 蜱 传 疾 病 的预 防
汪才侠 胡 方成 雷呈祥。 易建 中。
(1河 南 省 信 阳市 商 城 县 人 民 医 院 4 6 5 3 5 0 2海军 医学 研 究 所 3上 海 市 农 业 科 学 院 畜 牧 兽 医 研究 所 )
吸血时腹背扁平 , 背面稍隆起 , 干 瘪 绿 豆般 大 小 , 也 有 细 如 米 粒的 ; 吸血 后 可 增 大 数 倍 至 赤 豆 或 蓖 麻 籽 状 大 小 , 大 者 可 达
方、 四腿 内侧 发 现 蜱 虫 , 有 时 还 会 聚集 成 群 , 且 不 易 剔 除 。野
方 面 可 防止 血 液 凝 固 , 另一 方 面 也 减 少 受 害 人 的 痛 感 。蜱
虫 的 唾 液成 分 复 杂 螯 肢 、 口下 板 等 一 同 刺 人 宿 主 皮 肤 , 因 此 可 造 成 宿 主
皮 肤局 部 充 血 、 水肿 , 有时会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 甚 至 引 起 继
发 性感 染 。
外 蜱 虫则 多蛰 伏 在 浅 山丘 陵 的草 丛 、 植 物 或 山地 泥 土 中 。蜱 活动范围不大 , 一般为数十米 。
1 . 2 性 状
2 . I . 2 蜱 瘫痪 : 部 分 雌 蜱 的 唾腺 还 可 分 泌 一 种 神 经 毒 素 , 该
韩 国等 , 其 中美 国 每年 报 告 的病 例 约 6 0 0  ̄8 0 0人 。
2 . 1 直 接 危 害
2 . 1 . i 局部炎症 : 蜱 虫 的 叮 咬及 吸 血 是 个 复 杂 的 过 程 。蜱
甘肃、 新疆 、 西 藏 等地 , 除 传播 人无 形 体 病 和 发 热 伴 血 小 板 减

蜱虫的防治

蜱虫的防治

外出踏青,注意防蜱
天气变热蜱虫进入活跃期,市民外出注意防护
近日,有媒体报道青岛地区不断出现市民被蜱虫咬伤的事件。

随着天气变热,市民外出踏青频繁,特别是外出在草地上玩耍和野餐时,应特别注意防护。

蜱虫俗称草爬虫、八脚子、狗豆子,很容易附在宠物狗、猪、老鼠以及人的身体上,蜱虫咬人的治病过程和蚊子传播疟疾的过程相似,它只是一种可以传播疾病的病媒生物,本身并不治病,蜱虫本身并不能咬死人,但是如果蜱虫曾经咬过血液中带有病毒的人或动物,这些病毒就可能寄生在蜱虫体内,当这些携带病毒的蜱虫再去咬人时,可能会将病毒通过血液传播给被咬的人。

市民一旦在野外被蜱虫叮咬,千万不要自行将蜱虫抠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罗浮山百草油、乙醚、煤油、松节油、旱烟油涂在蜱虫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把蜱虫“麻醉”,让它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花生油、香油厚涂蜱虫头部,使其窒息松口,并立即去医院就医。

进入有蜱地区要穿防护服,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

外露部位要涂擦驱避剂(避蚊胺、避蚊酮、前胡挥发油),或将衣服用驱避剂浸泡,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切勿将蜱虫带回家中。

据青岛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科长姜法春主任介绍,蜱传疾病在我国相对较常见,目前已有较成熟的防控手段,市民
不必过于担心,只有当被蜱虫咬过出现过敏或发热等类似传染病症状时才需要提高警惕,并立即到医院治疗。

(顾昭海)附:。

蜱传疾病防治知识宣传

蜱传疾病防治知识宣传

蜱传疾病防治知识宣传一、蜱的特点蜱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狗豆子等,是寄生在家畜、鼠类等体表的虫子。

它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

全世界已知蜱类800余种,我国已发现110余种。

中原地区常见的有长角血蜱、血红扇头蜱、微小牛蜱等。

蜱的一生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其中成蜱、若蜱有8条腿,而幼蜱只有6条腿。

春秋季是蜱的活动高峰,夏天较活跃,冬天基本不活动。

蜱一般寄生在动物的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游离动物体后附着在草上,可叮人、吸血。

雌虫吸饱血膨胀后形状如同蓖麻籽。

二、蜱的危害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均较轻微。

蜱是媒介生物,常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使人患病。

蜱可传播多种疾病。

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如森林脑炎、蜱传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野兔热、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巴尔通体感染等,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

蜱传疾病极少见人传人现象,但是,接触含有较大量病原的血液或分泌液,有可能感染发病。

三、环境及家畜蜱的预防控制鼠类、家畜、家禽易被蜱侵袭,是主要的检视和防控对象。

1、环境处理:清除杂草,清理禽畜圈舍,搞好环境卫生可有效预防蜱类的孳生。

有些蜱类通常生活在畜舍的墙壁、地面、饲槽的裂缝内,应堵塞畜舍内所有缝隙和小孔,堵塞前先向裂缝内撤杀蜱药物,然后以水泥、石灰、黄泥堵塞,并用新鲜石灰乳粉刷厩舍;用杀蜱药液对圈舍内墙面、门窗、柱子做滞留喷洒,保持畜舍干燥。

灭鼠的同时要进行杀虫处理,防止蜱类游离后攻击人群。

2、家畜、家禽的处理:发现家畜、家禽携带蜱类,可及时检视,用镊子取下后焚烧。

蜱类较多时,可喷洒倍硫磷、毒死蜱、顺式氯氰菊酯等杀虫剂,或对家畜进行定期药浴杀蜱。

公众使用杀虫剂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3、城市以及我国无蜱分布地区居民家中饲养宠物通常无蜱寄生,如果携带宠物去有蜱地区出行,返回时应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

蜱虫病培训演示ppt课件

蜱虫病培训演示ppt课件
行灭杀。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蜱虫病的相 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 及预防措施等,提高患者的自我
防护意识。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恐惧等 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家属支持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帮 助患者度过治疗过程中的心理难关 。同时,家属也应了解相关防护措 施,避免自身感染。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成果展示
病原学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蜱虫病的病原学进行了 深入研究,揭示了病原体的生物学特 性、传播途径和致病机制。
诊断技术研究
治疗药物研究
随着对蜱虫病病原体研究的深入,越 来越多的治疗药物被研发出来,包括 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等 。
针对蜱虫病的诊断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包括免疫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 和影像学诊断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型及红细胞。
生化检查
03 肝功能异常,如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AST)升高 等。
血清学检查
04 特异性抗体IgM和IgG检测,
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病原学检查
05 通过PCR技术检测病原体DNA
,或分离培养病原体进行鉴定 。
影像学检查
06 如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
有助于发现并发症和评估病情 严重程度。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关注度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社区和学校等途径,加强对蜱虫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 育,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开展科普活动
组织专家学者开展蜱虫病相关的科普活动,如讲座、展览和宣传册 等,帮助公众了解蜱虫病的危害和防控措施。
加强国际合作

【医学课件】蜱

【医学课件】蜱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概述形态与分类蜱传疾病预防与控制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与预防
概述
01
蜱是节肢动物中的一种,属于寄螨目。
它们以吸取脊椎动物身体的血液为生,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
简介
蜱广泛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等地的森林、草原等自然环境中。
蜱的习性包括隐藏在树叶、草丛、石缝等阴暗处,等待宿主经过。
早期诊断
确诊后,患者应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多西环素、阿莫西林等,一般治疗时间为2~4周。
抗生素治疗
避免蜱虫叮咬是预防莱姆病的关键,应尽量减少进入蜱虫活跃的地区,穿着长袖长裤等防护措施。
预防
莱姆病治疗与预防
病毒性疾病早期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咳嗽、乏力、喉咙痛等症状,应尽早就医。
病毒性疾病治疗与预防
早期诊断
诊断标准:病毒分离培养或抗原检测阳性。
病毒性疾病临床表现与诊断
不同疾病表现差异较大,包括但不限于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难等。
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流行病学史等进行综合判断。
其他蜱传疾病临床表现与诊断
治疗与预防
06
莱姆病早期可能会出现疲劳、头痛、发烧、肌肉疼痛和皮肤损伤等症状,应尽早就医。
莱姆病在美国和欧洲广泛流行,近年来我国也有不少病例报告。
莱姆病是一种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
病毒性疾病
蜱虫叮咬可引起多种病毒性疾病的传播,如登革热、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
这些病毒性疾病的发病症状各不相同,但都较为严重,甚至可能致命。
蜱虫叮咬是病毒性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应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蜱虫出没的地方长时间逗留。

2024年蜱虫叮咬后的症状、预防(三篇)

2024年蜱虫叮咬后的症状、预防(三篇)

2024年蜱虫叮咬后的症状、预防■蜱虫叮咬人后症状蜱虫叮咬人后会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蜱虫叮咬人后,大多起病急而重,主要症状为发热、伴全身不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精神萎靡等。

■蜱虫与无形体病由蜱虫叮咬引起的无形体病并不是一种新病,最早于xx年在国外被发现。

无形体病的全称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最初,病原体被认为是查菲埃立克体,后来发现病原体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据专家介绍,无形体病是人兽共患病,上世纪90年代,美国和欧洲就都有过报道。

由于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别难度很大,xx年将病原体定名为无形体。

所谓无形体,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寄生菌,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

■传播途径卫生部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已知的无形体病传播途径有两种方式。

它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

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传染途径疑为血液和呼吸道分泌物。

但南京鼓楼医院专家告诉记者,该院接触到24例患者中,无人传人感染。

■蜱虫危害有小手指甲盖那么大小,掉到人身上后往皮肤里钻,钻到大脑就完了。

蜱虫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分泌有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

若不及时取出: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者便瘙痒难忍。

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

■怎样预防和治疗蜱虫叮咬1、一旦被蜱虫叮咬皮肤时,怎么办?千万不可用手强行拔除。

正确的方法是,用乙醚、煤油、松节油、旱烟油涂在蜱虫的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数分钟后蜱虫被麻醉,就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的头部,使其窒息松口。

同时,赶紧就医。

2、蜱虫将头钻入皮肤内时头有倒勾越拉越紧,自行取出容易将头留在皮肤内继续感染。

再去医院取头极为麻烦。

3、被虫子咬不能立刻打死虫子。

4、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可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

发现蜱咬热及蜱麻痹时除支持疗法外,作相应的对症处理,及时抢救。

蜱类宏观生物学、危害及预防

蜱类宏观生物学、危害及预防

二、蜱传疾病
⑸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是由布尼亚病毒引 起的新发传染病,蜱虫为其传播媒介。该病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 为主要表现,大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 和乏力等表现,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而死亡。该病死亡 率在10%至30%之间,尚无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除被蜱虫叮 咬外,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也可能被感染。该病呈地方性流行, 多分布于丘陵地带;“蜱虫病”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季节高峰 在5月至6月,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 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 感染风险较高。
全世界已知蜱类800余种,我国已发现110余种。
蜱的一生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其中成蜱、
若蜱有4对足,而幼蜱只有3对足。春秋季是蜱的活动高 峰,夏天较活跃,冬天基本不活动。
蜱一般寄生在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触动的部位,游离
状态下附着在草上,可叮人、吸血。雌虫吸饱血膨胀后 形状如同蓖麻籽。
第二部分
蜱传疾病及其危害
已有报到的蜱传疾病
83种病毒(如森林脑炎、出血热、发热伴) 20种立克次体(如Q热、蜱传斑疹热、无形体病) 32种原虫(如巴贝斯虫、泰勒虫)
18种螺旋体(如莱姆病)
15种细菌(如野兔热—土拉热) 1种衣原体、1种支原体、1种巴尔通体、2种线虫
它们通过在蛇类、鸟类和野生哺乳动物之间频繁地更
三、蜱类的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
多宿主蜱
幼蜱、若蜱(多个若蜱期)、 成蜱均需更换宿主吸血; 幼蜱、若蜱、成蜱吸血后 均脱离宿主; 幼蜱、若蜱、成蜱宿主类型相 同或不同; 软蜱科的种类,如非洲钝缘蜱、波斯锐缘蜱等
三、蜱类的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

蜱的特点及预防控制知识

蜱的特点及预防控制知识
蜱 的一 生包 括卵 、幼虫 、 一 若 虫和成 虫4 阶段 ,其 中成 个
蜱、 若蜱 有8 条腿 , 而幼蜱 只有 6 条腿 。 、 春 秋季 是蜱 的活 动 高 峰 , 天 较活 跃 , 天 基 本 不 夏 冬

活动 。 蜱一 般寄 生l 动物 的皮 在
肤 较 薄 、 易被 搔 动 的部 位 , 不 游 离动物 体后 附着在草 上 , 可 叮 人 、 血 。 虫吸 饱 血膨 胀 吸 雌

蜱 的简介
蜱俗 称 壁虱 、 虱 、 扁 草爬 子 、 豆子 等 , 狗 牛活 在深 L 区 , 喜欢 阳光 , 欢阴暗潮 湿 , 不 喜

经常 出没 高密的草 丛或 是茂密 的森林 。 硬蜱
森 林脑 炎、 出血 热 、热 、 Q 蜱传斑 疹 伤寒 、 野兔
多 生活在 森 林 、 木 丛 、 阔的 牧场 、 原 、 灌 开 草
防护。
不 要 生拉 硬 拽 , 以免拽 伤 皮 肤 , 将 蜱 的头 或
部 留 在皮 肤 内 。 出后 , 取 再用 碘 酒 或 酒精 做 局 部 消毒 处理 , 随 时观 察 身体 状 况 , 出 并 如 现 发热 、叮咬 部位 发 炎破溃 及红 斑等 症状 , 要 及 时就 诊 , 断 是否 患 上蜱传 疾 病 , 免 诊 避
2 01 0.E 1 o
蜱 日特点及预昕控制知识 g

针对21 年9 0 0 月媒体 报道河南省发 生多人被蜱虫叮咬
致死 事件 ,月 9 9 日国家 卫 生部 网站发 布 “ 的特 点及 预 防控 蜱 制知 识”现 将相 关 内容 刊发 如下 : 。
蜱、 微小 牛蜱等 。
于 查找 ’ 蝉 爬 ~ ; 织 农 物 丧 而 尽 量光 l 针 二 滑 , 样蜱 不 易 附 : 助 这 ‘ 后 f 细 检 查 f

蜱和蜱传播疾病预防常识

蜱和蜱传播疾病预防常识

蜱和蜱传播疾病预防常识一、蜱的特点蜱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草扒子、狗豆子等,是寄生在家畜、鼠类等体表的虫子。

全世界已知蜱类800余种,我国已发现110余种。

我国中原地区常见的有长角血蜱、血红扇头蜱、微小牛蜱等。

它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

蜱的一生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其中成蜱、若蜱有8条腿,而幼蜱只有6条腿。

春秋季是蜱的活动高峰,夏天较活跃,冬天基本不活动。

蜱一般寄生在动物的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游离动物体后附着在草上,可叮人、吸血。

雌虫吸饱血膨胀后形状如同蓖麻籽。

二、蜱及蜱传疾病的危害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是蜱可传播多种疾病。

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回归热螺旋体、32种原虫,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如森林脑炎、出血热、莱姆病、Q热、蜱传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病、野兔热、无形体病等。

蜱能长时间保存病原体,并经卵传递,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

蜱传疾病在我国相对较为常见,多发生在3~11月,有较明显的地域性。

其中,森林脑炎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四川、河北、新疆、云南等省和自治区也有病例发生;蜱媒回归热流行于我国新疆地区;莱姆病分布广泛,我国已证实有20省、市、自治区有本病流行,毗邻本市的江苏省和浙江省都报道在蜱中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DNA片段;Q热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国已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证实有Q热存在,在流行区发现微小牛蜱、亚东璃眼蜱和铃头血蜱自然感染Q热;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又称西伯利亚蜱传斑疹伤寒)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内蒙、黑龙江。

此外,蜱还能传播细菌性疾病,如鼠疫、布氏杆菌病、野兔热(土拉杆菌病)。

三、临床表现1、皮疹:水肿性丘疹或小结节,红肿、水疱或淤斑,中央有虫咬的痕迹。

有时可发现蜱。

2、自觉症状:瘙痒或疼痛。

新疆蜱传疾病及蜱媒防制

新疆蜱传疾病及蜱媒防制

·综述·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Infectious Diseases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摘 要:蜱是人和多种陆生脊椎动物的体表寄生虫,通过直接叮咬吸血或携带病原体对宿主造成伤害,是许多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对“一带一路”建设造成潜在威胁。

本文对蜱的生物学特性、新疆蜱类地理分布及新疆地区主要蜱媒疾病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防制策略,以期为今后的蜱媒防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蜱;媒介;疾病;新疆中图分类号: S852.7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422(2023)03-0213-08Tick-borne Diseases and Tick Control in XinjiangGUI Youjun, SHI Shen, LUO Yongjun, WANG Xijiang, ZHANG Xiaobing, WANG Cheng,WANG Xiaojun(Xinjia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Urumqi 830002, China)收稿日期:2021-01-25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研发专项(2022B03014-4)作者简介:贵有军,男,硕士,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鼠疫及媒介生物防治研究通信作者:王效俊,E-mail:*****************新疆蜱传疾病及蜱媒防制贵有军,史 深,罗勇军,王希江,张晓兵,王 诚,王效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乌鲁木齐830002)2023,31(3):213-230Abstract: Ticks are ectoparasites of human and various terrestrial vertebrates. They cause harm to their hosts by direct biting and sucking blood or carrying pathogens. Ticks are media and storage hosts for many zoonoses, seriously endangering human health and livestock production. Tick-borne diseases also post a potential threa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 this paper,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major tick-borne diseases in Xinjiang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and the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tick prevention and control.Key words: Tick; medium; diseases; Xinjiang蜱俗称草爬子,是陆生脊椎动物专性、非永久性体外寄生虫。

【医学ppt课件】蜱的预防及控制

【医学ppt课件】蜱的预防及控制

蜱预防控制
蜱叮咬后处理
✓发现蜱时,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游离在墙
面、地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 或其他工具夹取然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或是蜱 挤破后的流出物,要进行消毒。
✓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
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北京地区蜱虫疫情
减少、白细胞减少和肝肾功 能损害,部分患者有出血表 现,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并 因多器官衰竭、救治无效死 亡。
蜱传播的疾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原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简称新布尼 亚病毒。
新布尼亚病毒显微照片
蜱预防控制 环境处理
✓ 清除杂草,清理禽畜圈舍,搞好环境卫生。 ✓ 有些蜱类通常生活在畜舍的墙壁、地面、饲槽的裂
蜱传播的疾病
✓ 在我国,蜱媒病毒性
疾病主要有森林脑炎、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等。蜱媒螺旋体病有 莱姆病、蜱传回归热 等。蜱还传播斑点热 和蜱传Q 热立克次体 等。
蜱传播的疾病
✓ 发生在河南、山东等
地多人被蜱虫叮咬致 死的疾病被定义为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 综合征”。
临床表现:
✓ 发热、胃肠道症状、血小板
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 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 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 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
✓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
肤内。
蜱预防控制
蜱叮咬后处理
✓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
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 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 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 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 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蜱虫叮咬宣教小知识

蜱虫叮咬宣教小知识

蜱虫叮咬宣教小知识
蜱虫叮咬是一种常见的户外活动风险。

蜱虫是寄生在动物皮肤上的一种小型节肢动物,它们吸食动物的血液来获取营养。

蜱虫叮咬可能会传播疾病,如莱姆病、蜱传脑炎等。

了解如何预防蜱虫叮咬以及如何处理蜱虫叮咬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关于蜱虫叮咬的宣教小知识:
1. 避免在草丛、灌木丛和高草丛生的地方长时间停留,尤其是在春天和夏天的蜱虫活跃期。

2. 在户外活动时,尽量穿着长袖、长裤,戴上帽子,避免皮肤暴露在蜱虫可能藏身的地方。

3. 使用含有避蚊胺(DEET)等有效成分的驱蚊驱虫剂,遵循产品说明书,涂抹在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上。

4. 穿浅色衣物,以便更容易发现附着在衣物上的蜱虫。

5. 检查自己和家人的衣物、头发、耳朵等部位,看是否有蜱虫附着。

特别是在户外活动后和洗澡前要仔细检查。

6. 回家后,立即将外出穿过的衣物放入洗衣机清洗。

7. 如果发现蜱虫附着在皮肤上,请使用细头镊子轻轻地抓住蜱虫的头部附近,尽量靠近皮肤表面,然后垂直向上拔出。

避免挤压蜱虫的身体,以防止更多的病原体进入皮肤。

8. 不要使用火柴、烟头、香薰等方法来烫蜱虫,这样可能会导致蜱虫口器残留在皮肤内,增加感染的风险。

9. 将拔出的蜱虫放入酒精或密封袋中保存,以便在出现症状时提供给医生参考。

10. 如果出现蜱虫叮咬后的症状,如红肿、发热、乏力、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等,请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蜱虫叮咬史。

了解并遵循这些宣教小知识,可以降低蜱虫叮咬带来的风险,保护您和家人的健康。

关于蜱虫的知识

关于蜱虫的知识

关于蜱虫的知识蜱虫是一种很小的节肢动物,也叫作蜱螨,主要生活在森林、草丛和灌木丛中。

它们是寄生虫,主要以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为宿主,还有少数种类寄生在人类身上。

蜱虫会利用宿主的血液和体液为食,因此可能会传播多种疾病。

一、蜱虫的外貌和生活习性蜱虫体型很小,通常只有1-2毫米长,形状像梨子或椭圆形,颜色因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

蜱虫一般都在植物的叶子或树枝上等待宿主。

一旦宿主经过,蜱虫会爬上宿主身体,寻找适合吸血的位置,然后用它们的口器固定在宿主皮肤上,并开始吸血。

蜱虫吸血时,会释放出一种麻醉剂,使宿主不易感觉到疼痛,从而更长时间地吸取血液。

二、蜱虫的传播疾病蜱虫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常见的有:1. 腱膜炎:主要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病症包括关节痛、发热、疲劳等,严重者可能导致骨髓炎等并发症。

2. 莱姆病:是由莱姆病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病症包括发热、疲劳、头痛、肌肉酸痛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心脏和神经系统等严重并发症。

3. 俄罗斯春夏型乙型脑炎:是一种由蜱虫传播的病毒感染病,病症包括发热、头痛、疲劳、腹泻等,严重者可以导致脑炎和脑膜炎等并发症。

4. 重症热带斑疹热:是一种由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引起的疾病,病症包括高热、头痛、肌肉疼痛等,严重者可能导致出血性热带病变和多器官衰竭等。

三、如何预防蜱虫感染1. 减少前往草地、林地等野外活动的频率,特别是在蜱虫活动旺季。

2. 防蜱服:包括长袖长裤、袜子、帽子等防蜱面料。

此外,可使用一些含有蜱虫驱除剂的防蜱喷雾剂或防蜱霜来预防蜱虫叮咬。

3. 检查身体:进行全身检查以确保身体没有蜱虫叮咬,尤其是在皮肤较细嫩的地方,如腋窝、腰部、耳后等区域。

4. 防蜱灵:这是一种杀虫剂,可以喷洒到衣服、行李、床上等物品上,用来防止蜱虫繁殖。

总之,预防蜱虫感染需要我们注意环境和自身防护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蜱虫叮咬有助于避免疾病传播。

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对蜱虫防护的意识,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蜱虫传播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

蜱虫传播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

蜱虫传播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蜱虫传达人粒细胞有形体病的症状诊断治疗与预防1994年,美国得州大学Chen等初次报告了人粒细胞有形体病(HGA)(J Clin Microbiol 1994, 32: 589)。

后来研讨发现,HGA由嗜吞噬细胞有形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惹起,其症状与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相似,易发作误诊,严重时可招致死亡。

近日,卫生部网站发布了«人粒细胞有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下简称〝卫生部«指南»〞),提示广阔医师关注这一并不罕见的传染病。

人粒细胞有形体病〔Humangranulocyticanaplasmosis,HGA〕是由嗜吞噬细胞有形体〔Anaplasmaphagocytophilum,曾称为〝人粒细胞埃立克体,Humangranulocyticehrlichiae〞〕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惹起的,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增加和多脏器功用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

蜱虫传达人粒细胞有形体病的概述人粒细胞有形体病〔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HGA〕是由嗜吞噬细胞有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曾称为〝人粒细胞埃立克体,Human granulocytic ehrlichiae〞〕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惹起的,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增加和多脏器功用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

盛行病学据卫生部«指南»引见,人粒细胞有形体病可经过蜱叮咬传达。

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自植物后再叮咬人,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

人粒细胞有形体病还能够经过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植物血液等体液传达,但详细机制仍有待证明。

因此,接触蜱等传达媒介的人群为该疾病的高危人群,包括疫源地居民、休息者和旅游者等。

与人粒细胞有形体病患者亲密接触、直接接触患者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陪护者也有能够被感染。

蜱虫防制宣传知识

蜱虫防制宣传知识

蜱咬病真的那么可怕吗?蜱是什么?以前好像没听说过,怎样防止被蜱叮咬,万一被蜱咬了该怎么办?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得病了呢?得了病该怎么办?后果是否很严重?是不是不应该去野外游玩了?……1、蜱是什么?蜱是生活在草丛、灌木等处的一种深红色的,样子和蜘蛛差不多的小虫子。

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狗豆子。

蜱从卵孵化,然后发育成6条腿的幼虫,再发育成8条腿的若虫和成虫,每个阶段均需要吸血,对蜱而言寻找宿主吸血多次可能需要3年多才能完成整个生活过程,很多蜱因不能及时找到宿主而夭折。

蜱没有吸血时较小,如小米粒大小,吸血后会膨大,圆滚滚的看起来就像长着腿的紫葡萄。

手指上的蜱,大小就是这个样子的吸血后的蜱2、蜱是新的物种吗?为什么这几年突然出现了?不是,蜱在自然界中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可能比人类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都长,蜱多分布在丘陵和山区的树林、草地或灌木丛中。

蜱可以感知动物的呼吸,身体气味、温度和湿度以及走路时的震动,蜱活动能力有限,不能飞和跳,只能在路边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候“猎物”。

它用后面的腿将自己固定在草叶上,伸出前腿等着,当人或动物拂过时快速地勾住。

在某些蜱密度较高的地区,当地家畜的身上,特别是耳后多有一层蜱附着,令人作呕。

近几年,随着蜱传疾病监测的深入,蜱叮咬人的事件日益被关注,让人觉得好像是蜱增多了似的。

当然也不排除随着环境的改善,蜱生活区域扩大并接近人类生活或劳作的区域,这一点尚未证实。

3、蜱吸血和蚊子一样吗?叮咬后也会瘙痒吗?蜱叮咬人的习性和蚊不同,蜱吸血产生的刺激小,不容易让人觉察,吸血需要在身体上附着一段时间。

它要饱食一顿多数会超过48个小时,甚至需要几天时间。

它一般吸附在身体上不易被发现的位臵,不容易找到。

蜱喜欢“细嚼慢咽”,吸血前准备活动就得几十分钟或几小时,一旦抓牢后咬破皮肤,将管状口器插入,它可以分泌粘液将自己牢牢粘住,管状口器上也有倒刺,有助于固定身体,同时还可以分泌带麻醉剂的唾液,动物和人就无法感觉到它的存在,接下来就是缓慢的吸血,可能会持续好几天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蜱分泌的唾液中含有致病原,就可以造成动物和人的感染,当然动物血中的致病原也能进入蜱体内,在它下一次叮咬时传播给另外一个宿主。

蜱传斑点热诊治及护理

蜱传斑点热诊治及护理

03
预防措施:加强个人防护,穿长袖衣物,使用驱虫剂
04
预防措施:定期检查宠物,避免宠物携带蜱虫进入室内
05
预防措施:发现蜱虫叮咬,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药物治疗方案
01
抗生素:首选青霉素,也可选用头
孢类抗生素
02
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
03
抗过敏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等,
等,用于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

避免烟酒, 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

适量运动, 增强体质
生活护理
保持室内清洁, 定期消毒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澡、勤换
衣物
饮食清淡,避 免辛辣、油腻
食物
保持良好的作 息规律,保证
充足的休息
避免与宠物密 切接触,防止
蜱虫叮咬
心理护理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焦虑、
紧张和恐惧
保持良好的人际 关系,避免孤独
3. 鉴别诊断: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如莱姆病、疟疾等
4. 诊断标准:根据症状、体征、实 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
5. 诊断流程:发现症状-初步诊断-实 验室检查-确诊-治疗方案制定
疾病危害及预防措施
01
疾病危害: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皮疹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02
预防措施:避免接触蜱虫,避免在蜱虫活动频繁的区域活动
和抑郁
保持乐观心态, 树立战胜疾病的
信心
学会自我调节, 保持良好的心理
平衡
学会放松,减轻 心理压力,提高
生活质量
用于缓解皮疹、瘙痒等症状
04
维生素C: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助
05
静脉输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
于病情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蜱传疾病的预防知识蜱是一类重要的吸血节肢动物,绝大多数寄生在哺乳动物体表,少数寄生在鸟类、爬行类及两栖类。

蜱不仅吸食大量血液,损伤宿主皮肤,有时还可以引起宿主瘫痪,而且是人和动物许多重要病原(病毒、细菌、立克次氏体和原虫等)的传播媒介。

蜱分为硬蜱、软蜱和纳蜱三大类。

全球有800多种,我国记录的蜱种有117种。

长期以来,蜱及蜱传病一直是困扰世界上众多国家和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大疾病。

近年来,经蜱传播的新现和再现传染疾病,如人莱姆病、人巴贝虫病、无形体病和森林脑炎等疾病,可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2010年来,在我国中东部地区、韩国、日本多地爆发流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SFTS),其病原是由一种新的蜱传白蛉病毒,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病毒(SFTSV);随后在美国发现了另一种新的蜱传白蛉病毒—腹地病毒(Heartland virus,HRTV),感染人导致与SFTS病症相似的严重疾病,已有超过30人感染该病毒死亡。

这些事件再次警示我们,蜱及蜱传病不仅在兽医上十分重要,也是公共卫生面临的新问题。

硬蜱一生中超过90%的时间都是离开宿主生长的,这对制定蜱的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让我们全面认识蜱虫,蜱虫传播的疾病有哪些?蜱虫是如何跑到人和动物的身上?如何预防治疗蜱虫叮咬?蜱虫的家族又有哪些?NO.1?蜱虫传播的疾病有哪些?蜱,吸血寄生虫,是传播病原体种类最多的媒介节肢动物,危害仅次于蚊类。

蜱传播的病原体83种病毒 (森林脑炎、出血热)14种细菌 (布氏杆菌)20种立克次体 (Q热、蜱传斑疹热)18种螺旋体 (莱姆病)?32种原虫 (巴贝斯虫)?1种衣原体1种支原体1种巴尔通氏体2种线虫蜱传播的人兽共患病斑点热、莱姆病、森林脑炎、出血热、Q热、回归热、野兔热、鼠疫、布病和巴贝斯虫病等。

蜱媒斑点热病原:立克次体全球的立克次体至少有26种。

蜱在吸血过程中,通过唾液传递斑点热群立克次体,还可通过破碎的蜱类组织、体液或粪便,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且可通过输血在人际间传播。

莱姆病病原:伯氏疏螺旋体、阿弗西尼疏螺旋体、伽氏疏螺旋体中国分布的蜱传疾病中,莱姆病分布最广。

该病于1975年在美国莱姆镇首次报道。

蜱类从贮存宿主吸血获得螺旋体,螺旋体在蜱类的中肠增殖,待蜱类再次叮咬宿主时,螺旋体由中肠经唾液腺进入宿主体内。

一般来说,携带螺旋体的蜱叮咬宿主36~48小时才能有效传递该螺旋体至宿主,但如果螺旋体已经在蜱类唾液腺中存在,其感染宿主的时间将大大缩短。

因此,宿主感染莱姆病的概率随蜱类吸血时间延长而增加。

蜱媒森林脑炎病原:蜱媒森林脑炎病毒贮存宿主主要为啮齿类、鸟类和家畜等。

除通过蜱类传播外,食用感染脑炎病毒的羊奶制品包括黄油、奶酪及酸奶等也可致病。

该病主要见于东北及西北森林地区,在我国四川、河北、新疆、云南等至少9个省区也有发生。

克里米亚 - 刚果出血热病原: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临床表现:发热、血小板减少和出血,致死率 3%~30%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并能通过接触染病动物感染,或者通过患者血液或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在人际间传播。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在我国又名新疆出血热,于1965年新疆巴楚县首次出现病例报道,随后在我国青海、四川、内蒙、安徽、海南、云南等地均有报道。

Q热病原:贝纳柯克斯体,与立克次体形态相近,营细胞内专性寄生,对环境条件耐受性极强,临床表现:发热、头痛,同时以全身器官受累的急性或慢性症状为特征。

该病最早见于1935-1937年间的澳大利亚,目前已报道的Q热疫源地几乎遍及全球各大洲的所有国家。

目前,我国已有24个省和自治区出现Q热病例报道,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西部和北部地区,其中内蒙古、四川、新疆、云南和西藏均有其暴发流行记录。

蜱媒回归热病原:螺旋体临床表现:周期性高热并伴有肌肉、关节等疼痛,肝脾肿大并具出血倾向,重症者出现黄疸。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至少 7 个省区存在蜱媒回归热感染。

土拉菌病病原:土拉弗朗西斯菌临床表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皮肤溃疡、眼结膜充血溃疡、呼吸道和消化道炎症及毒血症等。

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等地的至少18个国家广泛分布,危害极大。

该病可经多种途径传播,包括蜱、螨、蚊、苍蝇等吸血寄生虫的叮咬传播,或通过受污染的水、食物或空气等造成土拉菌病流行。

土拉菌病在我国又称野兔热,其主要在野兔和鼠类之间感染发病。

人感染土拉菌病例首见于1957年内蒙古通辽地区。

目前,新疆、西藏、青海和内蒙等地,均存在自然疫源地。

通过人群和动物血清学检测证实,山东、陕西、甘肃和宁夏等地存在土拉弗朗西斯菌感染。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原:噬吞噬细胞无形体临床表现: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

该病于1990年在美国威斯康辛州首次报道,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在我国于2006年首先在安徽报道,以后的血清学分析及流行病学调查认为,在我国至少7个省区有此病的发生。

人埃立克体病病原:埃立克体临床表现:发热、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

我国在1999年报道了首例人埃立克体病,随后又通过血清学和PCR等方法,在新疆、黑龙江、内蒙等7个省区监测到人埃立克体病的病原体。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原:新布尼亚病毒临床表现: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症患者出现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是新发的蜱传自然疫源性疾病,最早见于我国湖北、河南、江苏、浙江等地。

该病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同时处于潜伏期和急性期的患者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均具传染性,直接接触患者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人际间传播。

目前我国至少有13个省份存在新布尼亚病毒感染,且其感染范围仍在不断扩大,2013年韩国和日本出现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死亡病例。

梨形虫病病原:巴贝斯虫和泰勒虫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反刍动物及其他家畜最常见的血液寄生虫病之一。

首例人感染巴贝斯虫病例见于1957年的南斯拉夫,目前该病已经逐步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人类新发寄生虫病。

泰勒虫主要侵染牛、羊等家畜,可引起感染动物高热、体表淋巴结肿大、贫血和消瘦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动物死亡。

我国至少24个省和自治区存在梨形虫病,已发现的巴贝斯虫和泰勒虫约11种。

参考文献:《蜱传疾病及其媒介蜱类研究进展》于志军;《中国蜱传病主要流行趋势及防控科技对策》马广鹏NO.2?蜱虫是如何跑到人和动物的身上?草地,狗狗最喜欢的地方。

奔跑,打滚,尽情尽兴,不亦乐乎。

就在狗狗撒欢的时候,有一种虫子,也在等候宿主,伺机行动。

这就是危害仅次于蚊子的——蜱它们在草丛穿行,高举前足,不停晃动。

在蜱的前足末端,有个叫“哈氏器”的嗅觉器官,可以感受动物的气息。

当人或动物经过,它就用游离的前足,抓住未来宿主,搭乘顺风餐车,去完成自己的生活史。

蜱是不全变态的节肢动物,生活史分“卵、幼虫、若虫、成虫” 四个阶段。

卵硬蜱一生只产一次卵,产卵数1100-8000个。

幼虫卵经过2-4周,孵出六肢幼虫,幼虫没有呼吸孔和生殖孔,通过体表呼吸。

若虫幼虫爬到宿主体上吸血,经2-7天,吸饱血后,落到地面,蜕皮变为若虫。

若虫有四对肢,有呼吸孔,无生殖孔。

成虫饥饿的若虫,再次侵袭各种动物,寄生吸血后,再落到地面,7-9天后蜕皮,变为性成熟的雌蜱或雄蜱成虫。

从卵到成蜱,历时3-12个月不等。

除了蜕化和产卵,蜱虫一般不离开宿主。

雄蜱和雌蜱在宿主体上交配,一个月后,雄蜱死亡。

雌蜱吸饱血,体积可胀大100-200倍。

落地后,在潮湿的缝隙或土块下,静伏不动。

待体内血液消化、卵发育成熟,就开始产卵,历时4-5天。

随后,雌蜱萎缩死亡。

蜱在活动季节必须吸血,否则其生活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

为了吸血,蜱装备了犀利的口器。

在蜱的头部,有个像挖掘机一样的东西,被称为“螯肢”。

在螯肢末端,有定趾(内侧)、动趾(外侧),上面有锯齿,用于切割皮肤。

螯肢下方是“口下板”,是穿刺和附着的重要器官。

口下板的腹部,有成纵列的逆齿。

螯肢与口下板之间是口腔。

就这样,慢慢挖掘,步步推进,直抵血管。

刺穿血管,贪婪吸血。

直到胀的走不动路。

蜱一般在白天寻找宿主。

去草地、灌木丛玩耍,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护,提前给狗狗喷洒驱虫水。

狗狗的颈部、腹部、背部、腿部、尾巴,都是容易被蜱虫侵袭的地方。

户外运动回来,检查是否有蜱,并及时清除。

但总有漏网之蜱,记得定期给宠物驱虫。

NO.3?如何预防1、消灭家畜体表和畜舍中的蜱虫,可喷洒敌百虫、敌敌畏等杀虫剂。

住房要通风干燥,填抹墙缝,堵封洞穴,畜棚禽舍要打扫干净或用药物喷洒,以消灭蜱的孳生场所。

2、加强个人防护,进入林区或野外工作,要穿长袖衣衫,扎紧腰带、袖口、裤腿,颈部系上毛巾,皮肤表面涂擦药膏可预防蜱虫叮咬,外出归来时洗澡更衣,防止把蜱虫带回家。

另外现在是夏天,正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好季节,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就是到野外游玩时,除上述两点要注意之外,别去尚未开发好的风景区、尽量少去草丛浓密的森林野地。

这样我们就会避免蜱虫咬伤。

NO.4 如何处理治疗一旦被咬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可以自行在家摘除。

蜱咬伤出现的皮炎主要是消炎、止痒、止痛,同时给予对症处理。

发现被蜱叮咬后常采取如下措施:1.处理伤口,及时就医去除蜱虫后伤口要进行消毒处理,如发现蜱的口器断在皮内要手术切开取出。

2.局部封闭伤口,防止感染在伤口周围用2%盐酸利多卡因作局部封闭,亦有人用胰蛋白酶2 000 u加生理盐水100mL湿敷伤口,能加速伤口的愈合。

3.防止过敏昏厥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要给予抗组胺药如扑尔敏、地氯雷他定、盐酸左西替利嗪左或皮质类固醇如:米乐松、强的松等。

出现蜱麻痹或蜱咬热要及时进行抢救。

如创面有继发感染要进行抗炎治疗。

4.蜱虫叮咬切勿强行拔出发现蜱叮咬皮肤时不可强行拔除,以免撕伤皮肤及防止口器折断在皮内。

可用乙醚、氯仿、旱烟油涂在蜱的头部或在蜱旁点燃烟头、蚊香烤它,数分钟后蜱虫就自行松口,或用凡士林、液体石蜡涂在蜱虫的头部,使其窒息,然后用镊子轻轻把蜱拉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