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经济计量学的课程设计
![经济计量学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7ddeab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04.png)
经济计量学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经济计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学会运用经济计量学模型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3. 掌握经济计量软件的操作,能够运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经济计量学方法建立并估计经济模型;2. 能够运用经济计量学软件进行数据整理、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3. 能够对经济计量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评价,提出合理的经济政策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经济现象的观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证分析,避免盲目从众;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的良好习惯;4. 使学生认识到经济计量学在解决现实经济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经济计量学方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和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所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经济计量学基本概念:包括经济计量模型的定义、分类及基本构成要素;2.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理论介绍、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模型诊断与修正;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理论拓展、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模型选择与优化;4. 非线性回归模型:逻辑斯蒂回归、多项式回归等;5. 滞后变量模型:自回归模型、移动平均模型、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6. 面板数据分析:静态面板模型、动态面板模型;7. 经济计量软件应用:EViews、Stata等软件的基本操作、数据处理、模型估计与预测;8. 实证分析案例:结合实际经济问题,运用经济计量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eb43688f121dd36a32d82cd.png)
目录1绪论 (1)2 农业生产总值的模型建立 (2)2.1 模型的给出 (2)2.2模型的拟合结果 (3)3 回归模型的检验与修正 (4)3.1 经济意义及统计性检验 (4)3.2 计量经济学检验及修正 (5)4 预测 (14)结论 (15)参考文献 (15)1绪论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远在人类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农业就已经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农业养活并发展了人类,没有农业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更不会有人类的现代文明。
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
可见,农业是当之无愧的“母亲产业”。
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国民经济的基础”。
从经济角度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因为,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从社会角度看,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安定天下的产业。
农业能否稳定发展,能事提供与人们生活水准逐渐提高这一基本趋势相适应的农、副产品,关系到社会的安定。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突出地表现在粮食的生产上。
如果农业不能提供粮食和必需的食品,那么,人民的生活就不会安定,生产就不能发展,国家将失去自立的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是安定天下的产业。
从政治角度看,农业是国家自立的基础。
我国的自立能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
如果农、副产品不能保持自给,过多依赖进口,必将受制于人。
一旦国际政局变化,势必陷入被动,甚至危及国家安全。
因此,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
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课程设计
![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50d70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1.png)
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课程设计介绍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并掌握常用的计量经济学方法与工具,包括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等。
同时,本课程还将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1.掌握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及常用方法2.能够熟练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锻炼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大纲第一章计量经济学基础1.1 计量经济学的定义及作用 1.2 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理论的关系 1.3 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4 课程作业安排第二章回归分析2.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基本原理 2.2 最小二乘法估计与样本外预测 2.3 模型的选择与检验 2.4 范畴变量与虚拟变量的应用 2.5 计量经济学工具箱的应用 2.6 课程作业安排第三章时间序列分析3.1 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概念 3.2 时间序列模型的建立 3.3 时间序列模型的推断 3.4 常见时间序列模型及应用 3.5 时间序列模型的预测 3.6 课程作业安排第四章面板数据分析4.1 面板数据的基本概念 4.2 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 4.3 面板数据分析的应用实例 4.4 课程作业安排第五章实际应用案例分析5.1 基于回归分析的房价预测模型 5.2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股票价格预测模型 5.3 基于面板数据分析的企业经济状况评估模型 5.4 课程作业安排课程教学方式1.理论讲授2.计算机实践3.课堂案例分析4.课程作业完成及报告课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出勤、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占20%)2.课程作业:完成课程作业并撰写报告(占40%)3.期末考试:对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占40%)总结本课程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重点介绍了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以及面板数据分析等常用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计量经济学指导书
![计量经济学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4e48745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0.png)
计量经济学指导书1. 引言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学中的数据分析和经济理论的关系的学科。
它是经济学中的一支重要的分支,通过运用统计学和数学工具来量化经济理论上的假设和推论。
计量经济学的目的是通过实证研究来提供对经济现象的定量分析和解释。
2. 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2.1 经济理论的建模在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时,首先需要进行经济理论的建模。
经济理论的建模是指将现实世界中的经济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变量和关系进行定义和描述。
经济理论的建模可以帮助研究者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2.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收集和整理数据是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的基础。
在收集数据时,需要注意数据的源头和可靠性。
在数据整理过程中,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归类等操作,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建模工作。
2.3 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统计分析方法是计量经济学的核心工具。
通过运用统计学中的回归分析、方差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可以对数据进行建模和估计,并从中得到有关经济现象的定量结果。
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需要结合经济理论和实证数据,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2.4 经济政策的评估计量经济学可以用于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对不同的经济政策进行评估和比较,以确定其对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影响。
经济政策的评估可以提供决策者参考和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措施。
3. 计量经济学的常用方法计量经济学中有许多常用的方法和技术,下面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3.1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计量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它用来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释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回归分析可以用于预测和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定量评估。
3.2 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对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的方法。
它可以用来研究经济数据随时间的演变趋势、周期性和趋势性等特征。
计量经济学指导书
![计量经济学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ee0683b6011ca300a7c39016.png)
计量经济学指导书一、实验教学对象:信息治理与治理信息系统、经济学基地班、经济学、金融、国际贸易5个本科专业。
二、教学课时:每个专业20学时。
三、教学时刻:信息治理与治理信息系统专业于第七学期开课,经济学基地班、经济学、金融、国际贸易各专业于第六学期开课。
四、教学目的:通过计量经济学专用软件(Eviews)的教学,使学生在差不多理论和方法学习的基础上,能熟练运用软件对模型进行估量、检验以及进一步进行经济结构分析、经济推测和政策评判,以达到对实际经济问题能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的目的。
六、实验设备1. 专用软件Eviews3.12. 操作系统:MS Windows 2000/XP/2003七、各单元实验内容:实验一:Eviews软件的差不多操作【实验目的】了解Eviews软件的差不多操作对象,把握软件的差不多操作。
【预习要求】一.预习《计量经济分析软件Eviews》第一节概述。
二.上机操作前须熟悉Eviews软件的特点。
(参见教材)三.对Eviews软件的工作窗口的组成和差不多操作对象有一个差不多的了解。
【实验内容】一、Eviews软件的安装;二、工作文件建立的与数据的输入方式;三、图形分析与描述统计分析;【实验步骤】一、安装Eviews软件1.点击“网上邻居”,进入服务器;2.在服务器上查找“计量经济软件”文件夹,双击其中的setup.exe;3.指定安装Eviews的启动设置成桌面快捷方式二、介绍EViews软件的特点EViews(Econometric Views)软件是美国QMS公司研制的Micro TSP软件的Windows版本。
由于TSP软件简单有用、操作方便,现已成为我国计量经济学教学、科研中的要紧分析软件,并为国内宽敞用户所熟悉。
将TSP软件移植到Windows平台之后,软件的操作更加灵活,同时EViews软件表达了一种新的分析思想,即通过对不同对象的各种观看(View)来揭示经济现象的变化规律。
计量经济学(课程)上机实验指导书
![计量经济学(课程)上机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5617c3a604a1b0717ed5dd51.png)
计量经济学(课程)上机实验指导书实验一 : Eviews软件基本操作和一元回归模型1、实验目的:1)、了解Eviews软件的特点;2)、掌握Eviews软件的启动与退出;3)、了解Eviews软件工作窗口的组成4)、掌握Eview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范围。
2、实验内容:1)练习Eviews软件的基本操作;2)学会利用Eviews软件的五大工具即工作文件、序列、数组、图形和方程进行经济计量分析;3以我国税收预测模型为例,建立工作文件;输入数据;图形分析;估计线性回归模型;模型比较,根据判定系数、残差图等进行综合分析。
3、预习要求及参考书目1)潘省初:《计量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赵卫亚:《计量经济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M.伍徳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实验步骤:1)启动Eviews软件,熟悉Eviews软件的工作窗口;2)根据窗口文件提示,输入我国税收数据(见参考书2)P311);3)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4)总结Eviews软件中的简单函数、描述统计函数和回归统计函数的使用方法和程序。
5、实验报告要求:按规定内容完成。
实验二 :Eviews的应用-多元回归分析1、实验目的:1)、重点掌握Eviews软件的多元回归分析方法;2)利用Eviews软件对回归结果进行验证。
2、实验内容:1)练习Eviews软件的基本操作程序和和各种命令文件代码;2)建立我国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生存函数,然后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比较、选择最佳模型。
3)对相关数据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结果检验。
3、预习要求及参考书目1)潘省初:《计量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赵卫亚:《计量经济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M.伍徳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实验步骤:1)在Windows窗口下启动Eviews软件;2)建立我国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生存函数,然后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比较、选择最佳模型。
计量经济学实验指导书正文
![计量经济学实验指导书正文](https://img.taocdn.com/s3/m/338801010740be1e650e9a89.png)
《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计量经济学古典线性回归模型实验 (1)实验二计量经济学异方差模型实验 (12)实验三计量经济学自相关模型实验 (19)实验四计量经济学多重共线性模型实验 (24)实验五计量经济学虚拟变量模型和滞后变量模型实验 (30)实验六计量经济学单方程模型综合性实验 (38)实验七计量经济学联立方程模型综合性实验 (59)主要参考书1.潘省初著《计量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2.袁建文编著《计量经济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实验一、计量经济学古典线性回归模型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设定、估计、检验、预测方法以及至少掌握一种计量经济学软件的使用,提高学生应用计量经济学古典线性回归模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能对简单的实际经济问题正确地选择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理论形式,能使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包Eviews估计模型参数,能进行经济意义、拟合优度、参数显著性和方程显著性等检验,能进行模型经济意义分析以及预测因变量值。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1.选择简单的实际经济问题学生从本实验指导书提供的参考选题中或从其它途径选择合适的实际经济问题。
2.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理论形式设定学生针对所选的实际经济问题,依据有关的经济理论设定恰当的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理论形式。
3.经济意义和统计检验学生应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包Eviews对已设定的古典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初步估计并进行经济意义和统计检验。
4.模型经济意义分析及预测因变量值三、实验例题:美国1980-1995年未偿付抵押贷款债务下表提供了以下数据,非农业未偿付抵押贷款(Y,亿美元),个人收入(X2,亿美元),新住宅抵押试建立美国非农业未偿付抵押贷款古典线性回归模型,若1997年个人收入为6543亿美元,新住宅抵押贷款费用为8%,试预测1997年未偿付抵押贷款额(亿美元)。
实验步骤及内容如下:1.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理论形式设定以非农业未偿付抵押贷款(Y)作为被解释变量,个人收入(X 2)及未偿付抵押贷款(X 3)作为解释变量。
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指导书
![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1fd5a8d12cc58bd63186bdd4.png)
计量经济学实验指导书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开课对象: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财政系、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系、金融系的全体学生。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实验目的:结合案例,详细地介绍计量软件Eviews的操作,使学生熟悉Eviews的基本功能,初步具备应用Eviews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实验指导书的具体内容:实验一EViews软件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了解EViews软件的基本功能,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一、EViews软件的安装;二、数据的输入与编辑;三、图形分析与描述统计分析;四、数据文件的存贮、调用与转换。
实验内容中后三步以表1-1所列出的税收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资料为例进行操作。
表1-1 我国FDI和GDP的统计资料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和《中国统计年鉴2005》。
【实验步骤】一、安装和启动EViews软件(一)Eviews简介EViews是Econometrics Views(计量经济学视窗)的缩写。
EViews是在TSP (Time Series Processor) 软件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版本,主要用于处理时间序列数据。
EViews是Windows下专门从事数据分析、回归分析和预测的工具。
EViews是为专门为大型机开发的、主要用以处理时间序列数据的软件。
虽然EViews是经济学家开发的,而且主要用于经济学领域里,但是从软件包的设计来看,EViews的运用领域并不局限于处理经济时间序列。
EViews具有现代Windows软件可视化操作的优良性。
可以使用鼠标对标准的Windows 菜单和对话框进行操作。
操作结果出现在窗口中并能采用标准的Windows技术对操作结果进行处理。
此外,EViews还拥有强大的命令功能和批处理语言功能。
在EViews的命令行中输入、编辑和执行命令。
在程序文件中建立和存储命令,以便在后续的研究项目中使用这些程序。
计量经济学第二版教学设计
![计量经济学第二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13998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3.png)
计量经济学第二版教学设计一、教材概述《计量经济学》是一本经济学经典教材,作者是经济学界泰斗之一的格尔曼教授。
这本教材首次出版于1984年,目前已经推出了第二版。
本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包括普通最小二乘法、时间序列模型、横截面数据模型等,是学习计量经济学必不可少的教材之一。
二、教学目标•了解计量经济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方法。
•掌握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构建步骤和方法。
•能够熟练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
•增强学生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计量经济学基础知识包括:计量经济学的发展、研究对象、方法论等。
2. 简单回归分析包括:简单回归分析的概念、模型形式、OLS估计法、假设检验等。
3. 多元回归分析包括:多元回归分析的概念、模型形式、OLS估计法、变量选择、多重共线性等。
4. 面板数据模型包括:面板数据模型的概念、固定效应、随机效应、差分法等。
5. 时间序列模型包括:平稳时间序列模型、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ARMA模型、ARCH模型等。
四、教学方式•理论授课:讲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重要方法、实践案例等。
教师应注重在理论讲解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计量模型建立和实证分析:老师将为学生介绍常用的计量模型的构建方法,并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数据进行模型实证分析。
通过实证分析,学生将得到进一步的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提高。
•讨论与研究: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和实践案例,研究计量经济学领域的经典和最新问题,深入思考和讨论研究成果。
五、考核方式•课堂讨论:学生将提前准备好的课堂讨论题目进行答辩和讨论。
•课程设计:学生将根据教师指定的题目,制定一个完整的研究课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
六、教学建议•推荐学生提前学习一定的数据处理基础,如EXCEL操作和基础统计方法。
•常与实际问题结合教学,开展实证研究,能够增强学生的信息解决和实际研究能力。
计量经济学实验指导书
![计量经济学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f5552ad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3.png)
计量经济学实验指导书《计量经济学》实验指导书⼭东经济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2006年11⽉6⽇⽬录实验⼀、⼀元线性回归模型 (3)实验⽬的实验内容简介实验步骤实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6)实验⽬的实验内容简介实验步骤实验三、异⽅差 (9)实验⽬的实验内容简介实验步骤实验四、⾃相关性 (14)实验⽬的实验内容简介实验步骤实验五、多重共线性 (18)实验⽬的实验内容简介实验步骤实验⼀、⼀元线性回归模型【实验⽬的】掌握⼀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法。
【实验内容】根据表1-1案例,建⽴⼀元回归模型。
表1-1 我国各地区2003年FDI和GDP的数据项⽬2003年FDI(万美元)2003GDP(亿元)项⽬2003年FDI(万美元)2003GDP(亿元)北京2191263663.10河南539037048.59天津1534732447.66湖北1568865401.71河北964057098.56湖南1018354638.73⼭西213612456.59⼴东78229413625.87内蒙88542150.41⼴西418562735.13辽宁2824106002.54海南42125670.93吉林190592522.62重庆260832250.56⿊龙江321804430.00四川412315456.32上海5468496250.81贵州45211356.11江苏105636512460.83云南83842465.29浙江4980559395.00陕西331902398.58安徽367203972.38⽢肃23421304.60福建2599035232.17青海2522390.21江西1612022830.46宁夏1743385.34⼭东60161712435.93新疆15341877.61【实验步骤】⼀、模型设定1.菜单⽅式建⽴⼀个新的⼯作⽂件,表1-1的数据分别命名为GDP和FDI。
建⽴⼀个数组,包含GDP和FDI两个序列。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大纲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8fcd5230066f5335a812135.png)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编号:13030121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英文名称:Econometrics适应专业:统计、经济管理执笔人:方秋莲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由统计学、数学、经济学三者相结合的经济学科,揭示的是经济系统或经济行为中各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其根本任务是建立模型,然后通过估计模型和检验模型,然后对模型通过修正挖掘出经济行为或经济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规律性。
为了巩固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挖掘经济领域的发展规律,让学生应用统计软件来分析实际问题,使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特安排了本课程的课程设计教学环节。
进行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1、分析研究国内外计量经济学的实际问题,建立投入产出、资源规划经济分析等方面的数学模型;2、利用有关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参数估计、检验求解到模拟最好成绩的模型;3、对结果进行结构分析、经济分析以及政策评价;4、根据所建数学模型及计算和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设计更好的解决方案。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优化来进行经济分析并解决经济、管理中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不能仅靠学会理论知识来完成计量经济学的学习. 通过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后,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能接触到实际中的经济问题、企业中的有待解决的经济学方面的问题,并能建立数学模型和求解。
三、课程设计的程序1、课程设计要解决的问题2、课程设计任务的安排3、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4、课程设计中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5、课程设计报告(以论文形式呈现)四、课程设计的论文格式要求1、标题(黑体,加粗,二号,居中)。
2、作者姓名、班级、学号等(仿宋,加粗,三号,居中)3、正文中标题(宋体,四号,加粗)4、摘要与关键词(宋体,小四号,加粗)5、摘要与关键词内容及正文(宋体,小四,1.5倍行距)6、页眉(华文行楷,五号,左对齐)--中南大学数学院统计系、页眉(宋体,小五,右对齐)--证券投资学课程设计。
计量经济学教程课程设计
![计量经济学教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78883e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5.png)
计量经济学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和意义计量经济学是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和经济理论,对经济、社会、政治等现象进行研究的学科。
在经济管理专业领域中,计量经济学是重要的基础课程。
对于培养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更好地掌握经济学的本质和方法,掌握经济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方法,以及经济决策的分析和评价工具,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竞争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深入了解经济现象的本质和特点,能够准确获取、传递、分析和评价数据,理解各种计量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能够熟练使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和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具备较强的经济决策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阐明计量经济学方法及其应用,明确何种情况下使用何种方法。
2.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3.能够独立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经济决策分析和预测。
4.熟练掌握计量经济学软件和工具,运用计量经济学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
5.具备较强的经济决策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能够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企业和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
三、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由以下内容组成:1. 计量经济学基本概念和方法•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计量经济学的数据类型和数据描述•计量经济学的变量选择和样本设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统计分析方法2. 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最小二乘法模型及其基本假设•变量选择和模型设定•模型精度检验和诊断•模型优化和改进3. 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残差分析和可行性检验•范畴型变量和交互效应模型4. 非线性计量经济模型•非线性回归模型•对数线性回归模型•二项式回归模型•对数对数回归模型5. 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经典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平稳和非平稳时间序列•ARIMA模型•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关系模型6. 面板数据和时间序列面板数据模型•面板数据分析和估计方法•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混合数据的时间序列面板模型•其他高级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计算机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和实践技巧。
计量经济学实验指导书
![计量经济学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8f0bcb0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19.png)
计量经济学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编写人:寇津春余谦目录实验一Eviews的基本操作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 (1) 实验目的: (1)实验内容: (1)实验二:Eviews的常用函数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6)实验目的 (6)实验内容 (6)实验三异方差的检验与修正 (8)实验目的 (8)实验内容 (8)实验四序列相关的检验与修正 (13)实验目的 (13)实验内容 (13)实验五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和修正 (18)实验目的 (18)实验内容 (18)实验六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求解 (22)实验目的 (22)实验内容 (22)1实验一 Eviews 的基本操作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实验目的:1、熟悉Eviews 的窗口与界面2、掌握Eviews 的命令与菜单的操作3、掌握用Eviews 估计与检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实验内容:1、启动Eviews双击Eviews 图标,出现Eviews 窗口,它由以下部分组成:标题栏“Eviews”、主菜单“File ,Edit ,…,Help”、命令窗口(空白处)和工作区域。
图1-12、产生文件Eviews 的操作在工作文件中进行,故首先要有工作文件,然后进行数据输入、分析等等操作。
(1)读已存在文件:File →Open →Workfile 。
(2)新建文件:File →New →Workfile ,出现对话框“工作文件范围”,选取或填上数据类型、起止时间。
OK 后,得到一个无名字的工作文件,其中有:时间范围、当前工作文件样本范围、filter 、默认方程、系数向量C 、序列RESID 。
在主菜单上依次点击File/New/Workfile ,即选择新建对象的类型为工作文件,将弹出一个对话框(如图所示),由用户选择数据的时间频率(frequency )、起始期工作区域和终止期。
图1-2工作文件对话框其中, Annual——年度 Monthly——月度Semi-annual——半年 Weekly——周Quarterly——季度 Daily——日Undated or irregular——非时序数据选择时间频率为Annual(年度),再分别点击起始期栏(Start date)和终止期栏(End date),输入相应的日前1985和1998。
计量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
![计量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a51be3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3.png)
计量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一、前言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如何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方法来分析经济现象。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计量经济学的深入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开展经济学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基础。
本教程将详细介绍计量经济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如何建立经济模型,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实证数据等。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目标如下:1.熟练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学会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实际经济问题。
3.培养学生的计量经济学思维和实证研究能力。
4.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前沿发展和应用领域。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讲授如何建立经济模型、如何进行统计推断和如何进行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
此外,还将通过学生论文和项目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证研究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计量经济学基础知识包括经济理论、统计学、数学基础等。
2. 经济模型的建立和估计讲解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假设,介绍最小二乘法估计、OLS估计、样本选择偏误等,提出回归诊断和验证的方法。
3. 线性回归模型的推断介绍经典假定检验方法,包括t检验、F检验、异方差性检验等;讨论回归预测、置信区间、预测区间和稳健标准误等统计推断问题。
4. 一般线性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介绍广义线性模型、二项式和泊松回归,面板数据处理方法,反事实分析等。
5. 工具变量和标准化方法介绍二阶段最小二乘法、差分和差分-差分法、工具变量和LIML方法等,包括有限样本性质的推断和模型诊断问题。
6. 偏误校正方法介绍倾向值匹配方法、倾向值分数匹配法、加权和反事实分析等偏误校正方法。
五、教材和参考文献教材:•《计量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二版》参考文献:•《Applied Econometrics with R》•《Economic Analysis of Cross Section and Panel Data》•《Introduction to Econometrics》•《Time Series Analysis》六、课程评价本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论文和项目研究等,其中课堂表现和作业占比较大,占总评分的60%,论文和项目研究的占比较小,占总评分的40%。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任务书](https://img.taocdn.com/s3/m/b4997448a8956bec0975e36e.png)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和内容目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计量经济实证分析使学生熟悉一般分析过程,掌握计量经济模型估计和检验的基本方法,同时掌握撰写实证研究论文的基本方法。
内容:选择个人感兴趣并且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经济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搜集相关变量的观测数据,根据相关经济理论建立合适的计量模型,利用EViews软件进行模型估计和检验,必要时运用所学过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修正。
二、基本步骤(1)提出问题,确定选题(2)搜集并阅读相关文献,撰写文献综述,确定自己研究的思路(3)搜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适当整理总结(4)建立模型,估计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必要的检验和修正(5)撰写课程设计报告三、基本要求(1)数据样本期必须尽可能的长。
如果数据来自统计年鉴,则数据期必须至最新时间。
(2)必须注明数据来源,直接来自网上的数据需以脚注的方式给出网址。
(3)最后必须上交课程设计报告的打印版、电子版以及所使用的EViews工作文件,三者缺一不可。
电子版及EViews工作文件以“学号姓名”命名,发至economics_wxh@(4)不得抄袭,一经发现,课程成绩为不及格。
四、课程设计报告的一般结构(一)序言提出所研究问题,阐述问题产生的背景。
总结他人的研究结果,指出本研究的目的、特点以及创新之处。
(二)理论框架(设定计量模型)阐述研究问题所涉及的经济变量,以及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些论述可以依据经济理论,也可以依据常识或研究目的。
根据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计量模型,说明计量模型如何能反映研究目的。
(三)数据描述用表格形式给出样本数据(原始数据),注明数据来源。
说明对数据进行的变换、整理(如果进行了数据处理),必要时描述数据的发展变化过程,并说明所反映的经济变化特征。
(四)模型估计和检验给出EViews估计结果并对估计结果进行检验(经济意义检验,显著性检验,异方差和自相关检验等),说明检验结果以及所进行的修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经济课程设计指导书计量经济实证分析的过程如下:1.问题的提出:非常准确地提出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其重要性在经济分析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但又是十分困难的一个步骤。
如果没有明确地分析目标和对象,那么你的研究就无从下手。
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可以轻松的收集到大量的数据资料。
但如果因为我们可以轻松的收集到大量的数据资料,你就企图在想法尚未成熟之时开始收集资料,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如果没有对你的假设和你将要估计的该类模型进行细致化的共识表述,那么你很有可能会虽然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资料,但却忘记搜集某些重要变量的信息,或是选取了错误的变量信息,甚至收集数据是选错了时间区间和研究对象。
(准确定义所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当然,这并不是说你要凭空捏造一个问题,尤其在作学位论文和研究项目期间,更不可能去建造空中楼阁。
因此在选择研究题目的时候,你必须确信现有的数据来源能够让你在指定的时间里回答你的问题。
(数据的可得性)在选题时,你必须明确,你对经济学或其他社会科学的哪一个领域感兴趣。
举例来说,在完成了劳动经济学的课程后,你可能会发现其中的理论能够被实践所检验,或是这些理论与一些相关的政策因素存在着联系。
劳动经济学家总是能够不断发现解释工资差异的新变量,这包括高中阶段的教学质量的好坏(Card and Krueger, 1992; and Betts, 1995),数学基础的课程量的多少(Levine andZimmerman, 1995),以及学生的身体特征(Hamermesh and Biddle, 1994; Averett and Korenman, 1996; Biddle and Zimmerman, 1998)。
而国家或地方的公共财政研究人员则致力于研究当地的经济活动是如何依赖于经济政策变量的,这些变量包括:财产税、销售税、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的水平或质量(如学校、消防队和警察局等)等等(White, 1986; Papke, 1987; Bartik, 1991; Netzer, 1992)。
研究教育问题的经济学家则对以下三个问题颇为关注(Hanushek, 1986);支出如何影响求学行为,就读某类学校是否会提高受教育者能力,以及如何确定影响私人学校选址的因素(Downes and Greenstein,1996)。
宏观经济学家对各种各样的时间序列之间的关系,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之间的关系,或是税收对利率的影响(Peek, 1982),感兴趣。
用于评估的模型通常都具备可描述性,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举例来说,财产评估者利用Hedonic定价模型对家庭最近上未售出的房屋价值进行评估。
他描述了房屋的价格对它的特性(大小,卧室的数量、浴室的大小、厨房的大小等)的回归模型。
若以此来作为论文的研究内容就缺乏新意了,因为我们不可能从中学到更多的有新意的、有价值的东西,而这些分析也就没有什么明显的政策涵义了。
可是如果把邻里犯罪率作为一个解释变量加入进来,就能够知道邻里犯罪率是否是确定房屋价格的一个非常重的因素。
这在评估犯罪成本是会有一定的作用。
一些关系式的估计大多利用了描述性的宏观经济数据。
例如,一个总量储蓄函数模型能够用来判断总量边际储蓄倾向和储蓄对资产回报(如利率)的反应。
如果把时间序列数据应用于一个曾经经历过政治动乱的国家,并确定其在政治不稳定时期的储蓄率是否会下降,这种分析将变得更有意义。
(研究的实际意义)一旦你确定了一个研究领域,对于所选的题目就可能有许多的方法来为论文定位。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有一套细致的分类体系。
每篇论文都有一组编号确认,从而将其归于经济学的某一子领域中。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还搜集了在其他各类期刊中发表的文章的列表,按其题目来组织,甚至有时包括文章的摘要。
因特网服务式的搜索各种题目的已发表的论文更为方便。
例如,Ecomlist就为许多美国大学所订阅。
使用者通过Ecomlist,按照作者的名字、文章的主题、关键词等方式便可以广泛的搜索几乎所有的经济学期刊。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用在搜索于社会科学的广泛领域相关的论文是非常有用,尤其包括那些很受欢迎并经常被其他著作所引用的优秀或经典论文。
(搜索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题目:别人是否研究过,研究了哪些内容,研究的程度等)在构思一个题目是,对以下几个问题要做到心里有数。
第一,要使一个问题让人感兴趣,并不需要它具有广泛的政策内涵,相反,它可以只是当地的居民所关心的问题所在。
例如在大学里,生活在社团中间会使学习成绩提高还是下降,也许是你所关心的问题。
这一问题或许能或许不能令校外的人感兴趣,但至少会引起校内部分人的关注。
另一方面,你也许只是从当地的利益出发分析问题,最后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比方说确定什么因素会影响大学校园内的酗酒现象,以及有哪些学校规章可以对其进行制约等等。
第二,利用经济的标准宏观经济总量数据进行真正有创造性地研究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对一篇要在较长时期内完成的论文来说更是如此。
比方说,货币增长和政府支出增长等因素是否会影响经济增长,是专业的宏观经济学家一直以来致力研究的问题。
利用现有的信息能否系统的预测股票或其他资产的汇报,这一问题显然已经被研究得非常深入。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你应该回避对宏观或经验性金融模型的估计,因为,仅仅增加一些新进的数据就可能使我们的讨论或研究更具有建设性。
另外,有时你会发现对宏观经济总量和金融回报有重要影响的新变量,这样的发现往往令人非常激动。
问题是,再多用几年的数据为国民经济或为世界经济估计一个标准的菲利普斯曲线或总量消费寒暑,像这样的练习,尽管他们对学生来说可能会有所启发,但却并不可能为我们带来更多新的理解。
然而,你可以利用一个较小国家的数据来估计静态的或动态的菲利普斯曲线,或是检验有效市场机制的假定等等。
在非宏观层面上,同样有许多被广泛研究的问题。
劳动经济学家发表了许多关于教育回报的论文。
这个问题很重要,所以还在被研究,况且新的数据集,还有新的计量经济学方法也在发展之中。
举例来说,对不可观测的能力来说,有些数据集就比其它数据集提供更好的代理变量。
另外,我们可能得到纵列数据或者从一个自然实验得到数据,使我们得以从一个不同的方面去思考一个老问题。
再举一个例子来说,犯罪学家对研究不同法律对犯罪的影响感兴趣。
死刑是否有威慑作用,长久以来一直是一个争论的话题。
类似地,经济学家对税收是否能减少研究的消费量感兴趣。
随着我们掌握越来越多年的各省的数据,一个更为丰富的纵列数据集就会产生,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回答大部分政策问题。
另外,有一些相当新近的反犯罪革新,他们的有效性如何可以经验性的评估出来。
在把你的问题用公式表达出来以前,跟你的同学、指导老师和朋友讨论你的想法会有所帮助。
你应该能够说服别人相信你对问题的解答是正确的。
如果有人问你的论文,而你的回答如果是:“我正在进行关于犯罪的论文”或是“我的论文是关于利率的”这既有可能说明你只确定了一个总的范围,但却没有准确的表述出一个真正的问题。
你应该能够说出一些“我正在研究美国的社区管辖对城市犯罪率的影响”或“我正着眼于巴西的通货膨胀的反复无常是如何影响短期利率的”之类的话。
2、文献回顾所有的论文,即使非常短,也应该包括相关的文献综述。
几乎没有人会试图进行尚无先例的经验项目。
如果你通过期刊或网络搜索服务,例如Ecolist搜寻一个题目,那么你所作的正式文献检索。
如果你自行选题——例如研究你们学校药用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那么可能工作起来要辛苦一些。
但网络搜索服务是这一过程简化,例如你可以通过关键词、题目中的词、作者姓名等等进行搜索。
然后你就可以通过论文的摘要得知他们的研究与你自己的研究有多少关系。
在进行文献检索时,你应该考虑到利用少量的关键词可能搜索不到的相关的题目。
例如,如果你在研究吸毒量对工资或平均成绩的影响,或许你应该查阅一些关于饮酒量对这些因素的影响的著作。
了解如进行彻底的文献搜索是一种有待学会的技巧,但如果你在行动前多加思考,可能会减少不少麻烦。
如何将文献综述包含在论文中,不同的研究人员有不同的做法。
有些人喜欢开辟独立的章节,叫做“文献综述”而其它的人则倾向于将文献综述作为一个部分包含在序言中。
尽管大量的文献综述是值得占一个独立章节的,但这主要是个人的习惯而定。
如果你做的是学位论文,你的文献综述就有可能相当长。
如果只是某门课程的作业,相应的文献综述也要简洁一些。
3.数据收集(1)确定适当的数据集为学期论文而搜集数据可能是富有启发意义的、令人激动的,有时可能也是一件叫人相当沮丧的事情。
首先你必须确定用以回答你所设定的问题的数据类型。
数据集以多种形式出现。
最常见的类型是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合并数据和纵列数据集。
有些问题可以有任何一种数据结构进行描述。
例如,在研究更强的执法力度是否能够降低犯罪率时,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城市的横截面数据,或者某个给定城市的时间序列数据,也可以选择一些城市的纵列数据集——它包含相同几个城市两年或多年的数据。
确定收集何种数据通常取决于该分析的性质。
为了回答个人或家庭层次上的问题,我们通常只需要找到单一的横截面的数据;他们往往有调查取得。
接着,我们要自问,是否能够获得一个丰富的数据集来进行分析。
举例来说,假设我们想知道通过个人退休账户来储蓄的家庭——这具有某些税收优势——是否会有较少的非个人退休账户储蓄。
换而言之,是否个人退休账户储蓄会把其他形式的储蓄排挤出去?有些数据集,例如消费者财务调查,包括了每年不同家庭的不同储蓄种类的信息。
利用这样的的数据集会产生一些问题,其中或许影响最大的一个就是是否有足够多的可控解释变量——包括收入、人口统计特性和储蓄偏好的代理变量——来进行分析。
如果这些是我们能够获得的唯一一种数据集,就必须尽我们所能来处理它。
在处理关于公司、城市、州县等的截面数据时,相同的问题也会产生。
在大多数情况下,判断我们能否利用单一横截面数据进行分析,这一点比较困难。
例如,关于执法力度对犯罪率的作用的任何研究都必须认识到执法经费的内生性(执法经费受到执法力度和犯罪率的影响)。
如果利用标准的回归方法,那么无论我们有多少解释变量,或许都很难完成一个令人信服的分析。
一旦学会了纵列数据的分析方法后,你就会发现,具备两个或多个不同时点上相同的截面单元的数据能够让我们控制毫不随时间而改变的无法观测的效应,而正是这些效应经常把我们在单一横截面上所作的会高的复杂起来。
个人或家庭的纵列述举既相对来说较难获得——尽管还是有一些例子存在,如动态收入的纵列数据研究——但他们可以用于非常令人信服的问题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