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师说的文言知识点梳理整理

师说的文言知识点梳理整理

师说的文言知识点梳理整理《师说》是唐代闻名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论说从师道理的(文章),文章包含着(教育)思想的民主性精华。

他明确地主见从师学习“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师说的文言学问,盼望能够关心大家,欢迎阅读!师说的文言学问一. 通假字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肯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肯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第1页/共4页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学校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高校相对的“学校”)三、一词多义1 师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①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①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第2页/共4页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师说(读后感)本文是韩愈所写的古代(散文)的典范.它论证了老师的职能,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必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和影响,从而阐明白从师而问的道理.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此句说明白老师的作用.是的,每个老师都有关心同学解决困难的职能.无论老师的地位显贵还是低下,年少还是年长,只要能把握真理,关心同学解决困难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好老师. 从而我想到了四川地震中用自己的身躯守护三个孩子的谭千秋老师,他可以称得上是人民的好老师,他不但为同学传道受业解惑也,而且将自己责任升华.当地动山摇的那一刻来临时,他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张开守护的翅膀挽救了三个孩子的生命.他是一位令人鄙视的好老师. 学者,应当做到不耻下问.我们要学习古代圣人, “从师而问焉” .学无止境,不耻下问.则会“圣益圣” .不能向士大夫那样“耻学于师”则会“愚益愚”. 有时,我们在学习遇到困难后,可能很难开口向别人恳求关心,然后问题就会越攒越多.最终就不知道从何解决了。

(完整版)师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师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师说原⽂、翻译及知识点归纳《师说》注解及原⽂和翻译古之学者①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

⼈⾮⽣⽽知之③者,孰能⽆惑?惑⽽不从师,其为惑也④,终不解矣。

【字词注释】①学者:求学的⼈。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者,语⽓助词,⽤在句中表⽰停顿。

所以,⽤来……的、……的凭借,跟现代汉语中表因果关系的“所以”不同。

受,同“授”。

③⽣⽽知之:⽣下来就懂得道理。

之,指知识和道理。

④其为惑也: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

【诗⽂翻译】古代求学的⼈必定有⽼师。

⽼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啊。

⼈不是⼀⽣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的问题)?(有了)疑惑,如果不跟⽼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答了。

⽣乎吾前⑤,其闻⑥道也固先乎吾,吾从⽽师之⑦;⽣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师之。

吾师道也⑧,夫庸知其年之先后⽣于吾乎⑨?是故⑩⽆(1 1)贵⽆贱,⽆长⽆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2)。

【字词注释】⑤⽣乎吾前:后⾯略去“者”(……的⼈)。

乎,相当于“于”。

下⽂“先乎吾”的“乎”同。

⑥闻:知道,懂得的意思。

⑦从⽽师之:跟从(他),拜他为⽼师。

师之,就是“以之为师”。

⑧吾师道也:我(是向他)学习道理。

师,动词。

⑨庸知其年之先后⽣于吾乎:哪管他的年龄⽐我⼤(先⽣于吾)还是⽐我⼩(后⽣于吾)呢?庸,岂、哪。

知,识别。

年,这⾥指年龄。

之,结构助词,⽆实在意义。

⑩是故:因此,所以。

(11)⽆:⽆论,不分。

(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存在的(地⽅),就是⽼师在的(地⽅)。

意思是谁懂得道理,谁就是⾃⼰的⽼师。

【诗⽂翻译】出⽣在我前头(的⼈),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师;出⽣在我后⾯(的⼈),(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年⽐我早还是⽐我晚呢?因此,⽆论(地位)⾼低贵贱,⽆论(年纪)⼤⼩,道理存在的(地⽅),就是⽼师所在的(地⽅)。

《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

《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

《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师说古代中国是一个崇尚文化教育的国家,而文言文是古代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师说》是一部重要的文言文教材,通过对师生关系、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探讨,让我们深入了解古代教育的特点和价值观。

本文将对《师说》中的一些知识进行整理,以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文言文。

第一章师道尊严《师说》开篇即强调师道尊严的重要性。

在古代社会,师者地位崇高,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这是因为师者承载着传承文化、培育后代的重任,他们被视为道德和知识的化身。

而学子则应该尊重师道,虚心向师求教,为人师表,以充分发扬传统文化的精神。

第二章教育方法《师说》呼吁师者要运用恩威并施的方法进行教育。

传道授业解惑应注重分寸,既要给学子以恩典,又要给予适当的惩罚,以起到规范和教育的作用。

此外,师者还应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传授道德和知识。

第三章学生责任学生在《师说》中也有相应的责任。

他们应该以师道为重,虚心听取教诲,勤奋学习,努力自强,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学生也应该恪守道德规范,尊重师长,与同学友好相处,共同促进教育的进步。

第四章教学目标《师说》中明确了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的人格、道德和知识。

师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引导他们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此外,教育者还应该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为将来的社会发展做好准备。

第五章教育的价值教育在《师说》中被赋予了深远的价值。

它被视为一种培养人的过程,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得到修身养性、明辨是非的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同时,教育也被认为是国家富强的重要保障,只有国民素质的提高,才能推动国家的进步。

总结《师说》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教育价值的文言文著作。

通过阅读和学习该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同时,我们也能体验到古人对师生关系的尊重和教育的崇高地位。

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动现代教育的持续发展。

《师说》知识点集锦

《师说》知识点集锦

《师说》知识点《师说》知识点集锦《师说》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

整理了《师说》知识点,欢迎学习参考!一、虚词1.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3.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 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 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 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二.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2)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知识点梳理-PPT

《师说》知识点梳理-PPT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流传)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名词,著作) 8、惑
①惑之不解 (疑难问题)
②则耻师焉,惑矣 (形容词,糊涂)
9、于 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介,比)
②而耻学于师 (介,向)
③于其身也 (介,对于)
④其皆出于此乎 (介,从)
(介,表被动,被)
13
五、词类活用
师之所存也。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
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8
九、巩固与提高
《师说》测试题
一、 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彼与彼年相若,道相似
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惑而不从师
7.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8.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9.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10.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11.而耻学于师
1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9
三、 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
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 此乎?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㈠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
3、则耻师焉 4、不耻相师
(以……为耻)
㈡形容作名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adj.→n.,圣人、愚人)
14
㈢名词作动词

《师说》知识点归纳

《师说》知识点归纳

《师说》韩愈一、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著有《昌黎先生集》。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唐代人,他与柳宗元同唐代古人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二.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2)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三.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5)吾从而师之古义:两个词。

跟随、而且(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3. 一词多义(1)师 a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c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d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 a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c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 a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c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1.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3.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 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 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 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4. 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状语后置(1)而耻学于师(2)师不必贤于弟子3.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 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五、重点句子翻译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师说》知识点总结

《师说》知识点总结

《师说》知识点总结《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述了从师求学的道理,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以下是对《师说》这篇文章的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韩愈(768 年-824 年 12 月 25 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2、文体知识“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

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

《师说》就是论述从师学习的道理。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3、一词多义(1)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或者是乐师)③吾师道也(动词,学习)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动词,从师)(2)传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3)道①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③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其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的)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③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④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⑤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4、词类活用(1)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高考语文《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知识点梳理1、文体知识“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

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 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 说明寄寓的道理。

《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 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 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师说》、《黄生借书说》就属这一文体。

2、作家作品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南河阳人,汉族。

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3、课文解读《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

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

本文利用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富有特色。

而且涉及很多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例如“师”、“学者”、“惑”等,我们应该掌握这些词含义,夯实古文功底。

二、综合练习题(一) 给下列词注音:受业() 解惑() 愚笨() 乐师() 阿谀() 郯子() 苌弘() 师襄() 老聃() 李潘() 经传() 或不焉() 嘉() 贻() 句读() 读书() 嗟乎() 长幼()(二) 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⑴【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③吾师道也:()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⑤吾从而师之:()⑥则耻师:()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⑧十年春,齐师伐我:()⑵【之】①择师而教之:()②郯子之徒:()③古之学者:()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⑤句读之不知:()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⑶【其】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⑦其可怪也欤:()⑷【惑】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⑸【道】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余嘉其能行古道:() ⑹【乎】①其皆出于此乎?()②生乎吾前:() ③固先乎吾:() ⑺【于】①耻学于师:() 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不拘于时:()(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翻译:)⑵或师焉,或不焉(不:通,翻译:)(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①吾从而师之:(活用:翻译:)②吾师道也(活用:翻译:)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活用:翻译:)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活用:翻译:)(活用:翻译:)⑤则耻师焉:(活用:翻译:)⑥小学而大遗:(活用:翻译:)⑦孔子师郯子:(活用:翻译:)(五)分别写出下列词的古今含义: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今义:)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0-2《师说》知识点--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2《师说》知识点--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师说》知识点归纳一、字音字词句读(dòu)阿谀(yú)郯子(tán)苌弘 ( cháng ) 老聃(d ān)经传(zhuàn) 李蟠(pán) 或不焉(fǒu)以贻之(yí )二、通假字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三、古今异义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2.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他)并且......;今:表因果的连词。

3.无贵无贱古:无论;今:没有。

4、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人。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风尚;今:道路,道德。

6、.小学而大遗古:在小的方面学习;今: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7.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8.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9.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今)看字发出声音。

四、一词多义1、传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③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④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⑤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2、师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③吾师道也(学习)④师必退(军队)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⑥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3、从①惑而不从师(跟随)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4、道①有碑仆道(名词,道路)②吾师道也(名词,道理)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④策之不以其道(名词,规律)⑤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⑥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5、之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②作助词,有四种情况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表示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作代词,指代自己君将哀而生之乎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作动词,“到”、“往”吾欲之南海6、其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①作代词,有四种情况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那些)复指,作主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作兼语余嘉其能行古道(他)作定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②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表猜测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感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欲(多么)7.于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自)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五、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名词“师”带宾语“道”,用作动词:学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师”表自动:从师。

《师说》文言文知识归纳

《师说》文言文知识归纳
《师说》 一. 通假字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2 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fǒu)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 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By William.li@
四、 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则群聚而笑之(群,表动作的情态,成群) 2.名词作动词 ①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3.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 ② 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By William.li@
2.宾语前置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 语前置) 4. 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 (2)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 (3)(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 语) (4)(师)位卑(者)则足羞,(师)官盛( 者)则近谀(省略谓语动词) 5. 固定格式 庸……乎:表反问,难道……吗,哪里……呢 例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y William.li@
5. 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 ,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 (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 6. 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 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8) 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师说知识点归纳

师说知识点归纳

师说知识点归纳《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

这篇文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知识要点。

一、文学常识1、作者韩愈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2、文体“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

《师说》就是论述从师学习道理的文章。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4)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3、一词多义(1)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或者是乐师。

③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2)传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3)道①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③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词类活用(1)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3)孔子师郯子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4)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最新整理《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资料讲解

最新整理《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资料讲解

《师说》文言知识整理一. 通假字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三、一词多义1 师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③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④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③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①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③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5.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6.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 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 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7.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 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8. 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9. 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10. 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则群聚而笑之(群,表动作的情态,成群)2.名词作动词①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3.名词的意动用法①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② 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二)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 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② 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③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⑤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2.形容词作动词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三)动词的使动用法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使……学习)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非,表否定判断)(二)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三)倒装句1.介宾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短语后置)(3)不拘于时,学于余(于余学,介宾短语后置)2.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4. 省略句(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2)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3)(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语)(4)(师)位卑(者)则足羞,(师)官盛(者)则近谀(省略谓语动词)5. 固定格式庸……乎:表反问,难道……吗,哪里……呢例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高中语文文言文《师说》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师说》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师说》知识点归纳《师说》是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篇目,课文中哪些知识点需要学生学习?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文言文《师说》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文言文《师说》知识点一、通假字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

(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

(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今)看字发出声音。

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许多的人。

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

(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

(今)不需要。

三、一词多义(1)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其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5)于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之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

《师说》基础字词梳理

《师说》基础字词梳理

7.年十七,好古.文. 古义: 先秦两汉的散文
今义:文言文的统称
三、一词多义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老师
②吾师.道也
动词,学习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从师学习
④或师.焉,或否焉
1.师
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⑥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动词,从师学习 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动词,以……为师
有疑难问题
以……为耻 以……为耻 以……为耻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 表判断)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 (二)被动句 不拘于时(“于”表被动)
(三)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及”后省略“之”) 2.或师焉,或否焉(“否”后省略“师”)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位”“官”的 前面省略“以”,“卑”“盛”的后面省略“者为 师”)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及”的后面省略了宾 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师说》基础字词梳理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二、古今异义
通“ 授 ”, 传授 通“ 否 ”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 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⑦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名词,军队
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名词,榜样
①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道理
②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名词,风尚
③道.相似也
名词,道德学问
④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 名词,政治主张、措施

师说文言知识归纳总结(必备3篇)

师说文言知识归纳总结(必备3篇)

师说文言知识归纳总结(必备3篇)师说文言知识归纳总结第1篇【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或者是乐师)③吾师道也:(名词做动词,学习)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⑥则耻师:(动词拜师)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老师)(者也判断句)【之】①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②郯子之徒:(代词,这)③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⑤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标志)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指前面的“六艺经传”,译为它们。

这是宾语前置句式)⑦士大夫之族:(这些人)⑧古之圣人:(的)⑨师道之不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⑩吾从而师之:(代词,他)师百工之人:(代词,翻译为“这些”)【其】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指示代词,那(些))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⑦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揣测)【惑】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道】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③吾师道也:(名词,道理)④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乎】①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于】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六艺经传:(名词,传文)【无】①孰能无惑:(没有)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焉】①则耻师焉:(他们)②或师焉或不焉:(助词:不译)③犹且从师而问焉:(兼词:于之)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文章,写的是从师求学的道理。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师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师说》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

入选高一语文课文上册。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师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到你。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师说文言文知识点:古今异义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古义:①用来……办法,表方式、工具、依据等;②……的原因(或缘由)。

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吾从而师之。

从而,古义:跟随而且;今义:合成一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是故无贵无贱。

无,古义:无论,不论;今义:没有。

句读之不知。

句读,古义:句子停顿的地方;今义:看字发出声音。

今之众人。

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的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所以,古义:①用来……办法,表方式、工具、依据等;②……的原因(或缘由)。

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小学而大遗。

小学,古:①小的方面学习;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圣人无常师。

常,古义:没有固定;今义:变化不定;鬼名。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余嘉其能行古道。

古道,古义:古人从师的风尚;今义:旧路,厚道。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词类活用吾从而师之。

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名词用作动词,低于。

而耻学于师。

耻: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不耻相师。

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可耻;名词作动词,学习。

孔子师郯子。

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位卑则足羞。

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

小学而大遗。

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

前一个“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考语文《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一、知识点梳理
1、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

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 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 说明寄寓的道理。

《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 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 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师说》、《黄生借书说》就属这一文体。

2、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南河阳人,汉族。

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3、课文解读
《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

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

本文利用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富有特色。

而且涉及很多重要字词及文
言现象,例如“师”、“学者”、“惑”等,我们应该掌握这些词含义,夯实古文功底。

二、综合练习题
(一) 给下列词注音:
受业() 解惑() 愚笨() 乐师() 阿谀() 郯子() 苌弘() 师襄() 老聃() 李潘() 经传() 或不焉() 嘉() 贻() 句读() 读书() 嗟乎() 长幼()
(二) 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吾师道也:()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吾从而师之:()
⑥则耻师:()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⑧十年春,齐师伐我:()
⑵【之】
①择师而教之:()
②郯子之徒:()
③古之学者:()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⑤句读之不知:()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⑶【其】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
矣:()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⑦其可怪也欤:()
⑷【惑】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⑸【道】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余嘉其能行古道:() ⑹【乎】
①其皆出于此乎?()
②生乎吾前:() ③固先乎吾:() ⑺【于】
①耻学于师:() ②其皆出于此乎?()
③于其身也:()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
⑤不拘于时:()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翻译:)⑵或师焉,或不焉(不:通,翻译:)
(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①吾从而师之:(活用:翻译:)②吾师道也(活用:翻译:)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活用:翻译:)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活用:翻译:)(活用:翻译:)
⑤则耻师焉:(活用:翻译:)⑥小学而大遗:(活用:翻译:)⑦孔子师郯子:(活用:翻译:)
(五)分别写出下列词的古今含义: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今义:)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古义:今义:)③吾从而师之从而(古义:今义:)
④无贵无贱无(古义:今义:)
⑤句读之不知
读(古义:今义:)
⑥小学而大遗
小学(古义:今义:)
⑦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必(古义:今义:)
⑧年十七,好古文
古文(古义:今义:)
⑨今之众人
众人(古义:今义:)
(六)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
①句读之不知(句式类型:)
②惑之不解(句式类型:)
③不拘于时(句式类型:)
④学于余(句式类型:)
⑤耻学于师(句式类型:)
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类型:)
⑦不必贤于弟子(句式类型:)
⑧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式类型:)
《师说》
(一)给下列词注音:
Shòuhuòyúyuèyút ánchángxi āngdānpánzhuànf ǒuji āyídòudúji ē ǎng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师】① (名词,老师)②(名词,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③(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④(动词,从师)⑤(意动用法,以⋯⋯为师)⑥(动词拜师)⑦(名词老师)⑧(名词军队)
⑵【之】① (代词,指代人)②(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些”、“那些” )③(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④(结构助词,不译)⑤(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⑥(代词,代六艺经传)
⑶【其】① (人称代词,他)②(指示代词,那些)③(人称代词,他们)④(人称代词,他的)⑤(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⑥(人称代词,他们的)
⑦(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⑷【惑】① (名词,疑难问题)②(形容词,糊涂)
⑸【道】① (名词,道理)②(名词,风尚)③(名词,道路、途径)
⑹【乎】① (语气助词,表推测,吧)②(介词,相当于
“于” )③(介词,相当于“于”)
⑺【于】① (介词,向)②(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③(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④(介词,表示比较,比)⑤(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受:通“授”,教授)
⑵(不:通“否”,表否定)
(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①师,意动用法:以⋯⋯为师②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③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④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⑤耻,意动用法:以⋯⋯为耻⑥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⑦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五)分别写出下列词的古今含义:
①- 学者--- 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②所以--- 古:用来⋯⋯的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③ --------- 从而古:跟随并且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④无--- 古:不论;不分今:没有
⑤读--- 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
⑥ --------- 小学古:学习小的方面今:泛指低等教育场所
⑦不必--- 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⑧古文--- 古:秦汉的散文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⑨ 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今:大多数人
(六)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
①宾语前置②宾语前置③被动④状语后置⑤状语后置⑥判断句⑦ 状语后置⑧状语后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