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统编版)】《搭船的鸟》第二课时-3学习任务单

合集下载

《搭船的鸟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搭船的鸟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汇;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意义,进行简单的表达;3.能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感受;4.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表达;2.掌握生字词汇。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的内容,介绍本次课程主题。

学习(30分钟)1.教师讲解新词汇,如“岩石”、“渔夫”、“赞叹”等。

并呈现图片、实物或视频等辅助学生理解。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注重生字词汇的学习和理解。

并与学生共同探讨文章中的难点、重点等。

3.教师进行小组讨论和大班交流,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意义并进行表达。

可以从文中挑选一些句子,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解释。

也可以设置问题或问题解决的情境,让学生进行选择、思考和表达。

同时,让学生自由发挥,在小组内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小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可以通过问题、图表、读书笔记等形式,让学生回忆和反思本次学习内容。

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

课后作业(5分钟)1.要求学生课后继续阅读本文,熟悉新词汇及短语的发音和用法,并进行读书笔记。

2.让学生展开联想,写下自己的情境故事或续写新的故事。

教学评估1.课堂上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包括口头表达、阅读和听力敏感度等方面。

2.课后布置的作业和读书笔记,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加强生字词汇的学习和应用。

同时,让学生进行个人表达和集体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并将课文与生活实际联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5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5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5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鹦鹉、装、翠”等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通过小组讨论,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2. 学习本课生字词,并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 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如何指导学生运用观察的方法进行写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搭船的鸟,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通过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3. 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并评价。

4. 精讲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自然景物,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15 搭船的鸟2. 教学重点:观察细致,大自然美好3. 教学难点:观察方法,写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2. 课堂作业:学生课堂上完成一篇关于自然景物的短文,要求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

搭船的鸟 学习活动设计(第二课时)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搭船的鸟  学习活动设计(第二课时)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15课《搭船的鸟》学习活动设计第二课时备课教师:xxx老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

2.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学习重点: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

学习难点: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一、导入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师生评价,导入新课。

二、导学活动一:感悟翠鸟的外形活动任务:讨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一用课件呈现出来,全班读一读。

2、自主学习:轻声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在小组长组织下,由一名组员重点发言,其他组员补充,并讨论形成小组的成果,注意做好记录。

4、展示分享:一个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并组织其他小组进行分享(补充、追问、质疑等)。

5、梳理提升: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有关的句子,关键词语用红色表示。

课件出示: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1)用“”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彩色、翠绿、蓝色、红色)(板书:毛色:彩色、翠绿、蓝色、红色)(2)这句话抓住翠鸟的什么去写?(外形)分别从哪些方面写?(羽毛、翅膀、长嘴)(板书:羽毛、翅膀、长嘴)(3)指导朗读,读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活动二:了解翠鸟捕鱼的情景活动任务:探究“翠鸟是怎样捕鱼的?”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二用课件呈现出来,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在小组长组织下,组员依次发言,讨论后形成小组的成果。

4、展示分享:一个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并组织其他小组进行分享(补充、追问、质疑等)。

5、梳理提升:师生梳理提升,品读相关句子。

15《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5《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学习《搭船的鸟》一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2. 阅读策略: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述事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述事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学到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讨论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朗读感悟: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6. 观察描述: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或植物,从不同角度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7. 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事物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搭船的鸟》第二课时2. 内容:课文重点句子、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观察事物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观察身边的动物或植物,从不同角度进行描述,写一篇观察日记。

2. 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写自然事物的文章,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听读课文《搭船的鸟》”。

通过该课时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1.理解并掌握课文《搭船的鸟》中的内容;2.提高听力和阅读能力;3.增强学生们的语言表达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词语的意思:鹅卵石、神奇、喳喳叫、渴望、依依不舍、欢呼、驾驶;2.掌握词语的用法并进行创造性运用;3.熟悉课文《搭船的鸟》中的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们的听力和阅读能力;2.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和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1.掌握词语的意思;2.熟悉课文《搭船的鸟》中的故事情节。

四、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和创造能力;2.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意识。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课本;2.小学生提前预习《搭船的鸟》课文。

六、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简单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我们今天将会听读课文《搭船的鸟》,请各位同学认真听课哦。

”2. 展示与提问展示课件中的图片,提问学生:“小鸟为什么要搭船呢?他们都有什么特别之处?”3. 听读课文安排学生们逐句跟读课文,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们掌握一些生词的用法。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设计并表演一个有创意的《搭船的鸟》小故事。

5. 课堂实践引导学生们选择一个词语,用自己的话简述其意思并进行创造性运用。

6. 总结与展示教师总结今天的课堂内容并给予表扬。

同时,对学生们展示的小故事进行点评,鼓励他们多加创意。

七、课后练习1.复习今天所学的生词;2.创作一段内容不低于50字的故事,内容与《搭船的鸟》有关。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学生们对《搭船的鸟》的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表达和创造能力。

在开展课堂实践的时候,学生们多了一次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合作精神。

未来,我们还需继续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们的成长助力。

课文15.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课文15.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课文15.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培养学生运用阅读技巧,如预测、推论、总结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词语解释:对课文中的生词进行解释,确保学生理解其含义。

2. 文章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主旨。

3.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 难点: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如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PPT,教学视频。

2. 学具:笔记本,课文教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生词解释:对课文中的生词进行解释,确保学生理解。

3. 文章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4.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板书设计1. 文章搭船的鸟2. 文章结构:引入-发展-高潮-结局3.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题:对文章内容进行提问,检验学生的理解。

2. 写作题: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短文。

课后反思1.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3.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还能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课文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课文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课文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案)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搭船的鸟》的第二部分,这是我们三年级上册语文的教材。

上次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部分的内容,今天我们将会学习这个故事的后半部分。

•提问:谁还记得上次课讲的第一部分内容是什么?请举手。

好,可以来回忆一下这个故事,给同学简要说一下。

学习目标•了解小鸟在搭船上旅行的故事情节。

•学会描绘小鸟在飞行中的动作和神态。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回答关于故事的问题。

学习重点及难点•学习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并能正确复述。

•学习难点:抓住小鸟在飞行中的神态,描绘出生动形象的场景。

学习过程情节复述和词汇解释1.请学生复述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再一次回忆一下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

2.解释生词:–“又”:表示重复的动作或情况。

–“飞翔”:在空中快速地飞行。

–“不肯”:不愿意,不同意。

–“绕路”:绕着别的路行走或行驶。

–“独自”:单独一人,没有伴随。

–“寻找”:找寻。

–“远远地”:离得很远。

–“船夫”:驾船的人。

阅读故事并理解1.首先,放一段小视频,让学生感受一下小鸟在飞行中的姿态和神态,调动学生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2.阅读课文全文,理解故事情节和细节,并回答下列问题:–小鸟怎么能在船上旅行?–小鸟为什么不愿意绕路?–小鸟在飞行中的神态有哪些?–小鸟和船夫相遇的时候,船夫有什么反应?课文解析和思考1.课文解析:–理解句子:第一句,做状语一片蓝天,是说明小鸟在自由地飞翔。

后面一句话,说小鸟看到远处有海,就迫不及待地往那里飞去了。

–理解小鸟的心情:小鸟看到沿海的山峰,比较欣赏那个方向,就直接飞过去了。

在看见水面上有一艘船的时候,小鸟激动地下降到船上,想快点到运输目的地去。

–理解小鸟坚持自己的主张:小鸟在船夫建议绕路的时候,一直表达自己直达的意愿,说明是个很有主张的动物。

–学生思考:大家从小鸟的行为中,感受到了什么?2.图画结合思考:–阅读完全文后,老师放一幅画面,让学生描绘小鸟在飞行中的姿态、神态和场景。

搭船的鸟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搭船的鸟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对小动物的热爱2.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鸟类的特点和生活习性3.帮助学生认识课文中的常用词汇和生词,掌握它们的正确读音和用法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故事大意2.了解鸟类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教学难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常用词汇的读音和用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本课的主题是“搭船的鸟”,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有哪些鸟类?学习课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搭船的鸟》。

课文讲解1.故事背景:南极的夏天,两只企鹅想要去玩海豹岛上的豹海豹。

2.出现的鸟类:飞鱼鸟、南极鸟、帝企鹅、草原鸟、燕子等。

3.鸟类的特点和生活习性:飞鱼鸟善于捕鱼和飞行,南极鸟精通潜水,帝企鹅生活在南极洲,草原鸟会唱歌,燕子善于筑巢。

课文讲解问题导向1.什么是飞鱼鸟?飞鱼鸟的特点是什么?2.南极鸟擅长什么技能?它们生活在哪里?3.帝企鹅生活在哪里?它们的外貌长什么样?4.为什么企鹅会感到困难?5.那只“搭船”的鸟是哪一种?6.草原鸟的特点是什么?燕子又善于什么?个人感受请同学们通过讲述自己的学习感受,或画画、模拟演练的方式发表个人观点。

学习词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以下生词,并标注出正确的发音和含义。

1.飞鱼鸟2.南极鸟3.帝企鹅4.草原鸟5.燕子6.企鹅7.豹海豹8.搜救飞行员归纳总结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和所学知识2.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个人心得和学习方法课堂作业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分别画出飞鱼鸟、南极鸟、帝企鹅、草原鸟、燕子的图片。

2.回顾课文内容,写一篇80字的读后感。

备注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同学们了解鸟类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还需注意课堂秩序和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力求达到教学目标。

15.搭船的鸟 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5.搭船的鸟  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案:《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鹦鹉、翠鸟、捕”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搭船”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熟悉的事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和小生命的热爱,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内容:《搭船的鸟》第二课时,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熟悉的事物。

2.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自然和小生命的热爱,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船的鸟》,大家还记得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谁能来说一说?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深入学习课文1. 提问:课文中,作者观察了哪些事物?他又是如何观察的?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 提问:作者观察到的翠鸟有什么特点?他又是如何描绘这些特点的?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三、品味语言1. 提问:课文中,有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 提问:这些句子中,作者用了哪些词语?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四、实践演练1. 提问:你能用学到的方法,描绘一下你熟悉的事物吗?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1.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 提问:你觉得作者在观察和描绘事物时,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搭船的鸟》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二、深入学习课文三、品味语言四、实践演练五、总结与反思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2.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个熟悉的事物。

三上册第五单元《搭船的鸟》教案

三上册第五单元《搭船的鸟》教案

《搭船的鸟》教案(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课时目标】1.巩固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沙、亲”等11个字。

2.读懂“我”对雨天场景的细致观察和我的思考。

3.学习作者的方法,尝试从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三个方面介绍鸬鹚。

【教学过程】任务一:再探观察方法一、学习第1自然段1.出示学习活动一:2.学生自学。

3.学习反馈:(1)指名读。

(2)借助图片理解:船篷、船舱、船夫、橹。

(3)学习词语“蓑衣”和“沙啦沙啦”。

(4)交流:从哪儿看出作者观察是很细致的?(5)小结: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还可用耳朵听。

(板书:用耳朵听)一、学习第3自然段1.出示学习活动二:师:童年就是一个有着太多问号的年龄,无数的好奇与遐想编织着童年的梦。

小鸟这位“不速之客”带给了“我”许多遐想。

文中用了四个问句,充满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

[出示]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

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预设:学生从四个疑问句中读到了作者已经观察很久了,因为小鸟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作者一直在观察。

(板书:想象疑问)任务三:学以致用活动一:朗读全文师:留心就在于观察细致,留心就在于产生疑问和遐想,留心就在于发现细微的变化,留心就在于还跟别的,留心就在于观察时间很长。

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

文中的“我”就是这样的孩子,运用善于留心观察的眼睛,捕捉到搭船的那只小鸟的色彩和捕鱼的情境,并记录下来,让我们也看到了美丽的鸟的色彩:“红色”长嘴,“翠绿”羽毛,翅膀带一点“蓝色”,也让我们看到了捕鱼瞬间的画面。

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

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中朗读课文。

活动二:学以致用师:运用是最好的学习。

我们也来留心观察。

观察记录单补充:(1)听鸬鹚的声音。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三年级上册15《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三年级上册15《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案)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5课。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自己阅读的能力,对各种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经过两年的学习后,慢慢有了自己的主见,在识字、阅读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

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翠鸟捕鱼动作的敏捷,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2.利用作者观察翠鸟的方法来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记录观察所得。

教学思想:1.教学内容的设计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组织原则。

2.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鼓励学生开展基于资源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

课程资源:同学们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获及询问的方法获取有关翠鸟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翠鸟捕鱼动作的敏捷,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翠鸟捕鱼动作的敏捷,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方法与工具:1.媒体辅助教学。

2.指导观察法。

3.合作学习法。

预习任务:1.读熟课文,复习词语。

2.课前观看翠鸟捕鱼视频。

教学安排:两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1.查阅关于翠鸟的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创设情景师: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上节课的学中,我们观察到了翠鸟美丽的外形。

它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一起朗读。

生: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观察翠鸟,看看还有哪些惊奇的发现。

二、品味动作,合作学习画图,贴翠鸟图。

1.这只翠鸟究竟为什么要搭我们的船呢?文中的“我”也有这个疑问。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搭船的鸟第二课时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搭船的鸟第二课时

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搭船的鸟》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写了“我”去外祖父家看见了翠鸟的故事。

这篇课文让我们见到了一只充满灵性的搭作者的船捕鱼吃的翠鸟,体现了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

这篇课文是以小孩子的身份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笔法浅近、朴素、清新,具有一种纯真明净的童趣,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难点是:体会小鸟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教学过程:(师课前将课题板书好)一、复习导入。

导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搭船的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我们先复习一下生词。

(一)检查生词,巩固新知。

▲师课件出示生词。

母亲鹦鹉捕鱼搭船羽毛船舱翅膀衔着吞下静悄悄▲多种方式读生词:A、师:每个生词读一遍,全班齐读,“母亲”,一、二。

(全班齐读生词。

)B、师:女生读第一行,“母亲”,一、二。

(女生读第一行生词。

)C、师:男同学读第二行,“船舱”,一、二。

(男生读第二行生词。

)D、师指名读第一行。

如,师:韦美岚,你来读第一行。

“母亲”,(生读第一行。

)师:好,第二个词语怎么读?生:“鹦鹉”。

师:“鹦鹉”,齐读三遍。

(生读生词。

)E、师指名读第二行。

如,韦盛祥,你来读第二行。

“船舱”,一、二。

(生读第二行生词。

)师:第二行第二个词语怎么读?生:翅膀。

师:“翅膀”的“翅”要翘舌。

来,“翅膀,齐读三遍。

(生读生词。

)师:第二行第三个词语怎么读?生:衔着。

师:“衔着”,来,齐读三遍。

(生读生词。

)F、全班再次齐读生词。

师:好,让我们把这些生词再齐读一遍,“母亲”,一、二。

学习任务群公开课设计搭船的鸟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群公开课设计搭船的鸟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群公开课设计搭船的鸟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搭船的鸟》的第二课时。

本课时将继续深入学习课文,通过感悟翠鸟捕鱼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翠鸟捕鱼的优美语句。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翠鸟捕鱼的优美语句。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船的鸟》,谁能来说说课文中都有哪些动物?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学生回答)2.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着搭船的鸟展开了哪些内容?(学生自主学习)3. 精讲细练:(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教师提问:课文中描述了翠鸟捕鱼的过程,请大家找出相关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作者要用这个词?(学生回答)4. 课堂练习: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学生练习,教师点评)5. 朗读感悟: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翠鸟捕鱼的画面,体会课文的优美语句。

(学生朗读)六、板书设计搭船的鸟:翠鸟捕鱼作者用词准确、生动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以《我和翠鸟的一天》为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精讲细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鸟儿的故事呢?可以课后搜集资料,下节课和大家分享。

《搭船的鸟》 学习任务单

《搭船的鸟》 学习任务单

《搭船的鸟》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认识“搭、亲”等 13 个生字,会写“搭、亲”等 13 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 18 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3、能抓住关键词句,感受翠鸟的美丽,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4、能仿照作者观察翠鸟的方法,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记录观察所得。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正确认读生字词,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

(3)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感受翠鸟的美丽。

2、难点仿照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身边的动物并进行记录。

三、学习方法1、自主识字:通过预习,借助拼音和工具书认读生字词,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朗读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语言的优美。

3、圈点批注:阅读时,圈画出描写翠鸟的关键词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观察实践:按照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做好记录。

四、学习过程1、预习任务(1)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和工具书认读,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字词学习(1)认读生字词搭船母亲外祖父沙啦响羽毛翠鸟静悄悄捕鱼船头哦吞下鹦鹉(2)多音字“啦”在“沙啦沙啦”中读“lā”,在“好啦”中读“la”。

(3)书写指导“搭”字右边是“合”,“翠”字上面是“羽”字头,下面“卒”字最后一笔是点。

3、课文理解(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搭船的鸟”写了哪些内容?(2)小组交流讨论,概括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我”在去外祖父家的路上,观察到一只搭船的鸟,通过对鸟的外形和捕鱼动作的描写,表达了“我”对鸟的喜爱之情。

(3)精读课文,感受翠鸟的美丽①找出描写翠鸟外形的段落,读一读,圈出描写翠鸟外形的词语。

(羽毛、翅膀、长嘴、翠绿)②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翠鸟的外形有什么特点?(颜色鲜艳、美丽)③指导朗读,读出翠鸟的美丽。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课前任务单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课前任务单

珲春市第一小学校
三年级语文050515《搭船的鸟》导学单姓名:
一、独立学习
1.默读第2自然段,请用“-----”画出作者描写翠鸟外形的语句,圈一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翠鸟的外形进行观察的?说说你的感受。

2.默读第4自然段,请用“~~~~”画出作者描写翠鸟捕鱼时的语句,圈出表示捕鱼动作的词语。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学完后小伙伴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二、合作学习
合作问题: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观察翠鸟的外形的?
2.从翠鸟捕鱼动作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合作方法:坐庄法
合作要求:
1.请A同学坐庄,按照DCBA的顺序依次发言。

2.组员认真倾听,补充。

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三、交流展示
小组内派两名代表按照“独立学习”的内容回报。

注意:
1.要有礼貌和互动。

15、搭船的鸟 任务单 -2023-2024学年 三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15、搭船的鸟  任务单 -2023-2024学年 三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15、搭船的鸟任务单 -2023-2024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任务一:字词积累与运用一、我会查字典填空。

1、“翠”是( )结构。

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音节();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组词( ),用该词语写的句子是()。

2、“吞”是( )结构。

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音节();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该字的二字组词是( ),该字的四字组词是( )。

二、读拼音,写词语。

chōng jìn kě shì cháng zuǐ chuán tóu liè gǒu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

鹦.鹉(yīng yǐng) 搭.船(dā bā ) 亲.人( qīn qēn)父.母(fù fū) 豆沙.(shā sā ) 翠.绿(cuì cìu)嘴.巴(zuǐ zhuǐ) 悄.悄(qiāo qāo) 捕.鱼(pǔ bǔ)四、给多音字组词。

lɑ()piào()qiāo ()啦< 漂< 悄<lā()piāo()qiǎo ()五、连一连,读一读。

搭橹披着小鱼摇船衔着裙子捕嘴背着书包张鱼提着蓑衣六、选词填空。

披着穿着1、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2、我们穿着整洁的校服举行升国旗仪式。

冲进吞进3、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4、它一口把小鱼吞进肚子里去了。

任务评价:A级()A级()A级()A级()任务二:句子理解与训练一、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给句子换个说法)2、它()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

(补充句子)二、读句子,填空。

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句子通过两方面描写翠鸟的()。

第一、翠鸟的()鲜艳美丽。

第二、它比()还漂亮。

作者抓住()的词语按照从()到()的顺序来描写翠鸟外形的。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五单元-15《搭船的鸟》第二课时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五单元-15《搭船的鸟》第二课时
培养学生总结反思和体会中心思想的能力
课后习题
1、读读课文,想想作者对那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读下面一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场景
引导学生从翠鸟外形、捕鱼动作来说
板书设计
15 搭船的鸟
外形——美
搭船的鸟 (翠鸟) 人与鸟和谐相处
捕鱼——迅速、敏捷
活动二
活动二 勾一勾,说一说
1、“多么美丽的小鸟呀!”你能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这只小鸟美丽吗?
2、小组合作 你能找出描写小鸟捕鱼的动作吗?
1、准确找出说明这只小鸟美丽的相关句子。+2分
2、准确找出描写小鸟捕鱼动作的词语+2分
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结交流
我们应该怎样和鸟儿相处呢?
学 科
小学语文
领域与课题
《搭船的鸟》
课 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翠鸟的外貌美,敏捷的捕鱼动作。
2、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学习过程
环节及时间分配
活动内容
活动规则
活动依据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1、回顾课文导入这只搭船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呢?
2、明确学习目标,复习词语。
复习旧知,告知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
活动一
活动一: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找,议一议
1、找出“我”是怎样遇见这只小鸟的?
2、组内交流你你喜欢这只小鸟吗?为什么?。
1、能准确找出“我”是怎样遇见这只小鸟的句子。+2分
2、交流时主动大方,语言有条理。+2分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五单元-搭船的鸟(第二课时设计)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五单元-搭船的鸟(第二课时设计)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翠鸟,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翠鸟的(重点)2.把学到的观察方法运用于习作。

(难点)一、导入课题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完成了15课的生字学习,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各自然段的意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课《搭船的鸟》,齐读课题。

2.明确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学习目标)二、品读感悟,学会观察过度:从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作者从两方面入手观察翠鸟(外形、动作)它信分别在课文的第2,4自然段。

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64页,小声读第2自然段,完成后面的思考题(生读、勾画,师巡视、指导。

)(一)观察外形——颜色1.小声朗读2自然段,思考:(1)作者主要抓住了翠鸟的什么进行描写?具体体现在哪?又是以怎样的顺序观察到的?(2)作者把它和美丽的鹦鹉作比较有什么作用?2.拓展训练:(1)问:写动物除了观察颜色,还可以观察描写哪些呢?(眼睛、耳朵、嘴、尾巴、腿,甚至形态、大小等。

总之只要抓住特征,可整体到局部顺序,也可反之。

)(2)你们想不想试试,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只小白兔(出示课件),引导生观察,并根据要求和提示描述。

A.生同桌交流。

B.抽生个人展示。

C.师出示例文。

(二)观察动作——一系列1.同学们对动物外形观察描述很不错,接下来,还要学习作者观察描写翠鸟的动作。

请按要求大声读第4自然段,并完成思考:(1)作者在观察翠鸟捕鱼时抓住它的哪些动作,请用“○”圈出,读读说出你体会到什么?(2)“一下子”“没一会儿”让你体会到什么?2.拓展小练笔:是啊,因为作者的细心观察,把翠鸟捕鱼时的系列动作准确形象描写出来,请你也像作者一样写写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的某个生活片断吧。

如:兔子吃萝卜,小猫玩墨水瓶,小㺃啃骨头、小鸡啄食……(1)生写,师巡视。

(2)展示学生作并品评。

(三)总结——背诵1. 过度:同学们从课文第2,4自然段的学习中学会了作者如何观察动物的外形和动作,你能看着这个结构梳理快速把这两段背诵出来吗?(出示课件:生背诵)三、总结本是一次平平常常的探亲之旅,因为作者的留心观察,才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ā chuán shā lā bŭ yú cuÌniǎo
(搭 船) (沙 啦) (捕 鱼) (翠 鸟)
【学习任务二】
读课文,思考:从哪里看出作者对翠鸟进行了细致地观察?
【学习任务三】
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在“观察记录单”上简要地记录观察所得。
阅读作者郭风的散文集《避雨的豹》。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语文
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
教科书出版日期:2020年 8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2.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从而树立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前学习任务
1.读课文,思考:从哪里看出作者对翠鸟进行了细致地观察?
2.边读边想象翠鸟捕鱼的画面。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1.读好下列词语。
鹦鹉 雨点 船夫 用力 船头
搭船 母亲 羽毛 翠绿 翠鸟
捕鱼 静悄悄 外祖父 沙啦沙啦
2.写对下列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