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鉴赏--李清照的一生29页PPT
合集下载
《李清照文学赏析》PPT课件
![《李清照文学赏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aa7a0d87c24028915fc362.png)
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②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
③乍暖还(huan二声)寒:指秋天的天气。
却是旧时相识。
乍暖乍寒,忽冷忽热。 ④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
⑤怎敌地:对付,抵挡。
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 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
⑥晚来风急:“晚”一本作“晓”。 ⑦损:表示程度极高。 ⑧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 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2]作 品译文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 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 的纯洁心灵。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 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 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
⑤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 方。
全文赏析: 活着的时候应该作为人中豪杰, 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念项羽,
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逃回 江东。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 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 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 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 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 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 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 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 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 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 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 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 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 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 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 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 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 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
李清照的词PPT课件
![李清照的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83efe60b4e767f5bcfceba.png)
第5页/共55页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 左的南宋初年。
第6页/共55页
二、李清照的创作及词论
1.创作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
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
“词家一大宗”。 词作以靖康之难为界分前期和后期。
第7页/共55页
第19页/共55页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 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 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 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 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 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 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 了得!
第20页/共55页
鉴赏探讨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 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 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 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 欢声笑语。
第53页/共55页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幽怨, 相思。如:《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自然生活,美好风光。 《如梦令 尝记溪亭日暮》、《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第17页/共55页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 形 容的便是李清照。
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 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 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第18页/共55页
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第36页/共55页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 左的南宋初年。
第6页/共55页
二、李清照的创作及词论
1.创作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
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
“词家一大宗”。 词作以靖康之难为界分前期和后期。
第7页/共55页
第19页/共55页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 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 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 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 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 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 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 了得!
第20页/共55页
鉴赏探讨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 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 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 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 欢声笑语。
第53页/共55页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幽怨, 相思。如:《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自然生活,美好风光。 《如梦令 尝记溪亭日暮》、《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第17页/共55页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 形 容的便是李清照。
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 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 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第18页/共55页
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第36页/共55页
李清照诗词鉴赏剖析共29页
![李清照诗词鉴赏剖析共29页](https://img.taocdn.com/s3/m/2736529ff78a6529657d5364.png)
薄酒添醉,游兴未尽,再见这般美好的色影,她更 是“沉醉不知归路”。水道回环,荷叶茂盛。待她尽兴 而归,醺醺然竟误入藕花深处。于是急急划桨争渡,打 破了万籁俱寂的湖面,惊起了停栖在洲渚之上的水鸟。 鸥鹭突然四散而飞,反也吓着了她,只是在一愣之后, 更觉有趣,随而欢快大笑。
简评
这首仅三十三字的小令,立体感极强,让我 们感受到这位芳龄少女一段欣喜无虑的青葱岁月。 她以寻常入词,酣畅淋漓,不事雕饰,自在天真。 而她,只是自己沉醉其中,少时的流光,不需过 多的浓妆艳抹去涂饰,一颜一笑,皆是单纯的美 好。正因为不谙世事,正因为无所顾忌,才有勇 气放纵这一颗渴望自由的心,可以去搅动一湖春 水,寻微风拂过的痕迹……此时,她年仅十六, 初试文墨,竟一鸣惊人。
赏析:
词作背景: 据元代伊世珍的《琅嬛记》卷 中引《外传》载:“易安结缡未久,明诚 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 一剪梅》词以送之。”
解析:“红藕香残玉簟秋”,荷花败落,清香已远,玉簟
如秋凉,幽幽入心 。她想起少时泛舟湖上,误入藕花深处惊起 鸥鹭的闲趣,也许如此能遣一时之忧愁吧?于是,轻轻解下薄纱 罗裙,换一身便装,独自泛一叶兰舟,夜游秋湖。抬头仰望云天 ,慨叹自己眼下的孤清。圆月皎洁,独倚西楼,云边雁字归来, 不知会否为我捎来你的只言片语?
• 作者生平(分为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豆蔻年华,春光 淡荡试新衣(少女时期)
• 第二阶段:明月入梦,和羞 试理并双枝(结婚早期~南 渡之前)
• 第三阶段:国破南渡,角声 催断梦伤悲(国破南渡)
• 第四阶段:一别永诀,秋坟 瘦却损梨枝(赵明诚之死及 晚年生活)
第一阶段(豆蔻年华)
• 李清照父亲李格非是济南人,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 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能 文善诗,才气十足。李清照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长大,自幼 受父母熏陶,勤读古诗词文,研习百家经典。
简评
这首仅三十三字的小令,立体感极强,让我 们感受到这位芳龄少女一段欣喜无虑的青葱岁月。 她以寻常入词,酣畅淋漓,不事雕饰,自在天真。 而她,只是自己沉醉其中,少时的流光,不需过 多的浓妆艳抹去涂饰,一颜一笑,皆是单纯的美 好。正因为不谙世事,正因为无所顾忌,才有勇 气放纵这一颗渴望自由的心,可以去搅动一湖春 水,寻微风拂过的痕迹……此时,她年仅十六, 初试文墨,竟一鸣惊人。
赏析:
词作背景: 据元代伊世珍的《琅嬛记》卷 中引《外传》载:“易安结缡未久,明诚 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 一剪梅》词以送之。”
解析:“红藕香残玉簟秋”,荷花败落,清香已远,玉簟
如秋凉,幽幽入心 。她想起少时泛舟湖上,误入藕花深处惊起 鸥鹭的闲趣,也许如此能遣一时之忧愁吧?于是,轻轻解下薄纱 罗裙,换一身便装,独自泛一叶兰舟,夜游秋湖。抬头仰望云天 ,慨叹自己眼下的孤清。圆月皎洁,独倚西楼,云边雁字归来, 不知会否为我捎来你的只言片语?
• 作者生平(分为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豆蔻年华,春光 淡荡试新衣(少女时期)
• 第二阶段:明月入梦,和羞 试理并双枝(结婚早期~南 渡之前)
• 第三阶段:国破南渡,角声 催断梦伤悲(国破南渡)
• 第四阶段:一别永诀,秋坟 瘦却损梨枝(赵明诚之死及 晚年生活)
第一阶段(豆蔻年华)
• 李清照父亲李格非是济南人,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 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能 文善诗,才气十足。李清照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长大,自幼 受父母熏陶,勤读古诗词文,研习百家经典。
李清照之词赏析ppt
![李清照之词赏析ppt](https://img.taocdn.com/s3/m/7b738d1aeefdc8d376ee3283.png)
此词首两句写红色的荷花开始凋谢了,素白 的竹席也有些凉了,作者通过视觉、嗅觉、触觉 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作者接着写她再次 划船去寻觅大自然的美景,这似乎同过去相似, 但一个“独’字却暗示了她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 情与过去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少女时代,她驾舟 出游是没有孤独感的。结婚以后,明诚本应同她 一道去领略水光山色,却因为外出而没有去,她 这才感到孤独。景由情生,情由景发。过去她泛 舟见到的是萍花、汀草、鸥鹭,而现在她盼望见 到的却是相传能送信的鸿雁从云中出现。前秦窦 滔妻苏若兰曾寄给她丈夫一首织锦回文诗,后世 锦书多指夫妻间往来的书信,清照所盼望的“锦 书”显然是明诚来信了。遗憾的是她一直等到月 满西楼时才见到雁行掠过。
李清照之词赏析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 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 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 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 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 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 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 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 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 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 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锦征鸿是否为她带来了书呢?看来没有,于是便出现了 下片的感叹。 换头一句以花落水流比喻青春易逝,光阴难驻。次 两句写自己思念明诚,又设想明诚思念自己,自己相思 难熬,又设想明诚的闲愁也不易排遣。身处异地,两心 相通,这就使清照所抒发的相思之情深入了一层。结句 八字,“才下”与“却上”属对,“眉头”与“心头” 重字,这就完美地表达了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由眉头 过渡到心头是多么迅速,短暂。这种句式,杜甫的“即 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差可比拟。 “红藕香 残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前四字与后三字皆 为并列的主谓结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 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皆为对偶 句。它们都既工巧而又明白如话,这是本词语言运用上 的一个显著特点。
李清照的一生ppt课件
![李清照的一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7595caf90f76c661371adc.png)
南渡后的作品,由于李清照自身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 民族危难的痛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感愤时事,怀念 家国的情思时常流露在她所创造的幽深意境和悲苦的 情调之中,富有爱国主义思想。
15
谢谢观赏
李清照 系列词篇(词牌名)推荐
菩萨蛮
渔家傲
蝶恋花
林江仙
行香子
点绛唇
浣溪沙
摊破浣溪沙
16
By Triple S~~~~ 朴浪浪
词中都约略可见。词意含蓄蕴藉, 感情悲切哀婉,以赏梅寄寓自己 的今苦之感和永国之忧,感慨深 沉。
词作的两大风格
南渡前的作品,一类是歌咏自然,表现作者天真活泼 的个性,和关心美好事物的高雅志趣。这类作品感情 真挚,富有青春活力,风格清新、明快;一类是写闺 情生活,抒发离情别绪,表现伉俪之情和惜花伤春的 忧愁之感。这类作品,思致深宛,风格流丽。
而好景不长,当时的赵明诚要负笈远游,而李清照还 沉浸在新婚喜悦中不忍分离。
8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
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 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 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 早日归来的心情。
第二大磨难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 第三大磨难是孤独。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
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 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
13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 花醉。挼尽梅花无好 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 两鬓生华。看取晚来 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14
这是一首典型的赏梅词作,借不 同时期的赏梅感受写出了词人个 人的心路历程:词人截取早年、 中年、晚年三个不同时期赏梅的 典型画面,深刻地表现了自己早 年的欢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 沦落,对自己一生的哀乐作了形 象的概括与总结。
15
谢谢观赏
李清照 系列词篇(词牌名)推荐
菩萨蛮
渔家傲
蝶恋花
林江仙
行香子
点绛唇
浣溪沙
摊破浣溪沙
16
By Triple S~~~~ 朴浪浪
词中都约略可见。词意含蓄蕴藉, 感情悲切哀婉,以赏梅寄寓自己 的今苦之感和永国之忧,感慨深 沉。
词作的两大风格
南渡前的作品,一类是歌咏自然,表现作者天真活泼 的个性,和关心美好事物的高雅志趣。这类作品感情 真挚,富有青春活力,风格清新、明快;一类是写闺 情生活,抒发离情别绪,表现伉俪之情和惜花伤春的 忧愁之感。这类作品,思致深宛,风格流丽。
而好景不长,当时的赵明诚要负笈远游,而李清照还 沉浸在新婚喜悦中不忍分离。
8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
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 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 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 早日归来的心情。
第二大磨难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 第三大磨难是孤独。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
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 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
13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 花醉。挼尽梅花无好 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 两鬓生华。看取晚来 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14
这是一首典型的赏梅词作,借不 同时期的赏梅感受写出了词人个 人的心路历程:词人截取早年、 中年、晚年三个不同时期赏梅的 典型画面,深刻地表现了自己早 年的欢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 沦落,对自己一生的哀乐作了形 象的概括与总结。
李清照的一生PPT课件
![李清照的一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eec7f6dd88d0d233d46a6d.png)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在熙熙攘攘的汴京城里,在人来人往的大千世界中,
拥有这样一份相知相惜、相投相契的爱情,对于李清照来
讲是何等地幸运。
12
(
{ 新旧党政
新党:蔡京 赵挺之
颠 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沛
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大宋王朝
流 风雨飘摇之际,李清照历经磨难,辗转来到了丈
离 夫赵明诚担任知府的江宁城,家变国仇的焦灼与
痛苦让李清照在诗词作品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
14
李清照用她金刚怒目的不平之鸣,展现了一代女词 人卓然不群的政治见识。可是,让李清照万万没有想到 的是,在她奋笔疾书,猛烈抨击当朝懦弱逃窜的时候, 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弃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 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 有名的《夏日绝句》:
出身书香门第的李清照是一个健康活泼、聪明
( 一 )
灵动,而又博闻多学的女孩儿。她的词还有她写 的诗在士大夫中间流传很广,很有知名度,这就 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就是太学生赵明诚。赵明
遇 诚敦厚稳重、情趣
见 高雅,喜爱收集古物
一 又是士族子弟,在当
心 时的士族圈子里也很
人 有名气。
7
赵明诚——出身高贵、温文尔雅、喜好收藏字画古物 李清照——出生书香门第、率真活泼、才貌双全
但夫妇二人仍然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且立下了“穷 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赵家藏书虽然相当丰富,可是对于李清照、赵明 诚来说,却远远不够。于是他们便通过亲友故旧,想 方设法,收藏罕见珍本秘籍。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 器,更不惜“脱衣市易”。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 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
在熙熙攘攘的汴京城里,在人来人往的大千世界中,
拥有这样一份相知相惜、相投相契的爱情,对于李清照来
讲是何等地幸运。
12
(
{ 新旧党政
新党:蔡京 赵挺之
颠 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沛
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大宋王朝
流 风雨飘摇之际,李清照历经磨难,辗转来到了丈
离 夫赵明诚担任知府的江宁城,家变国仇的焦灼与
痛苦让李清照在诗词作品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
14
李清照用她金刚怒目的不平之鸣,展现了一代女词 人卓然不群的政治见识。可是,让李清照万万没有想到 的是,在她奋笔疾书,猛烈抨击当朝懦弱逃窜的时候, 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弃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 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 有名的《夏日绝句》:
出身书香门第的李清照是一个健康活泼、聪明
( 一 )
灵动,而又博闻多学的女孩儿。她的词还有她写 的诗在士大夫中间流传很广,很有知名度,这就 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就是太学生赵明诚。赵明
遇 诚敦厚稳重、情趣
见 高雅,喜爱收集古物
一 又是士族子弟,在当
心 时的士族圈子里也很
人 有名气。
7
赵明诚——出身高贵、温文尔雅、喜好收藏字画古物 李清照——出生书香门第、率真活泼、才貌双全
但夫妇二人仍然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且立下了“穷 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赵家藏书虽然相当丰富,可是对于李清照、赵明 诚来说,却远远不够。于是他们便通过亲友故旧,想 方设法,收藏罕见珍本秘籍。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 器,更不惜“脱衣市易”。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 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
李清照词二首ppt课件(42张)
![李清照词二首ppt课件(42张)](https://img.taocdn.com/s3/m/afa539e35ef7ba0d4a733b46.png)
一 剪 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 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 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 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 上心头。
后期代表作
《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
武 陵 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 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 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 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 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 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赵明诚 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 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 夫的思念之情。
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 不幸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 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随流亡 朝廷到过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最 后又寓居于杭州。这期间,她随身携带 的她所珍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继遗 失或被盗。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 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 分为前后期: 南 渡 前 南 渡 后 内容:闺情(离愁) 词风:清丽明快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凉、低沉
前期代表作
《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
如 梦 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如 梦 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从“永昼”的无聊和“半夜” 的寒冷方面写自己的孤单寂寞,含 蓄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整体把握
下片:
下片写黄昏后独自饮酒的愁绪。
思考:诗人在哪一句明确表示了她愁 的内容。为什么?
重阳佳节,传统的家人团聚之日,而作者 却孤身一人,相思之情,油然而生。愁的 具体内容是思念丈夫,孤寂难耐之情。
李清照诗词鉴赏PPT
![李清照诗词鉴赏PPT](https://img.taocdn.com/s3/m/eaeeff956529647d26285201.png)
•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 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 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 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 作者在词中不是流水账式地写她如何去,如何到家,在那里怎么 玩,只在字里行间把经过作了交代。作者也并没有写“我玩得多 么高兴呀”之类,而只用了“常记”、“沉醉”、“兴尽”、 “晚”几个字,就把她游赏的欢快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善于 剪裁,仅仅截取了醉归途中、误入荷塘、惊飞水鸟这个“镜头”, 稍加点染,就写出了她这次郊游中不同一般、最难以忘怀之处, 使读者不仅如临其境,也如闻其声。总之,这首小词,虽然并无 深意,但写得简练、生动而传神,今天读来,还是引人入胜的。 另外,一个有文化的女子,到郊野游玩,还喝得大醉,这在 今天也是不多见的,在封建礼教重压之下的宋代,那就更为稀罕 了。这也表现了李清照性格中任情豪放、不受拘束的一个方面。
李清照
诗词鉴赏
•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婉约派的代 表人物之一,她的词素以委婉、含蓄、清丽著 称。 李清照的人生之路是坎坷的,因此她的词风也 不是一成不变的。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生活比较优裕,那时 正值北宋后期,虽然社会潜伏着危机,处于风 雨飘扬之中,但还有一抹回光返照,是暴风雨 到来之前宁静的黄昏。女词人常常流连于山川 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秀美的大自然陶冶了这位 女词人的情操,赋予了她灵气。因此,李清照 在这期间的词轻快活泼、富于浓烈的生活气息, 给人以美的感受,且看下面的一首词: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 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 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 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 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 思绪流诸笔端。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写两地相思的句子, 如 • 罗邺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 地愁”, • 韩偓的《青春》诗“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 愁”。 • 这两句词可能即自这些诗句化出,而一经熔铸、裁剪为 两个句式整齐、词意鲜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脱胎换骨、 点铁成金的效果。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 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 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 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 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 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 划着小船去游玩。 “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 的神态、举动。 “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 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 “独上兰舟”, 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 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 不教她愁情满怀“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 “愁”字的症结。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 “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思念。词人独上兰舟, 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 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 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 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 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 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 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 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 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无时无刻不萦绕
李清照生平及作品简介 PPT
![李清照生平及作品简介 PPT](https://img.taocdn.com/s3/m/80e76365b14e852458fb57e3.png)
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
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
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 (一)少年时代
•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
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
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
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
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
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
• 如梦令 • 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 • 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 • 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
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 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 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 “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 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 达得摇曳多姿。
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
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
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
“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
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
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
力。
• 武陵春 • 风住尘香花已尽, • 日晚倦梳头。 • 物是人非事事休, • 欲语泪先流。 • 闻说双溪春尚好, • 也拟泛轻舟。 • 只恐双溪舴艋舟, • 载不动许多愁。
(完整)李清照详细的生平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完整)李清照详细的生平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9bbbab669eae009591becac.png)
此书的体例是仿照《集古录》,全书三十卷,前十卷是目录,一共著录二千卷,实际不到二千种,因为少数大碑是一碑分为二卷或多卷的,但已比《集古录》的一千卷多出许多, 这二千卷都按时代先后排列,比《集古录》的不按时代也是后来居上。
思想意义在封建社会是颇有争议的,但其作为南宋词坛大家的地位 之后,李清照得知了张汝舟利用欺瞒的手段骗取官职,做出了一般世俗妇女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向朝廷告发恶夫,请求与之离异。
这任是宝一 奁个尘调满皮,一的日女上语孩帘形钩象。,。 却足以让我们窥见,李清照的“父祖”名望颇高,而这又与
一种是说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是状元王拱振的孙女。 其实李词留传下来的并不多,保存至今也不过五十余首,从题材和内容看,李词主要描写的,一是“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季节感受的抒怀”,二是“离愁别恨,孤独亿往的伤感”
父亲: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齐鲁学风培育出来的典型学者。他是北宋后 期著名文士。他博学多才,在经学、文学理论、 学、佛学诸多方 面均有突出建树,与廖正一、李禧、董荣等被称为“苏门后四学 士”。
母亲:
关于李清照的母亲,有三种说法。一种是说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是 状元王拱振的孙女。第二种说法是来自李清照同时代人庄绰的《鸡 肋编》,庄绰称汉国公王准有孙婿九人,李格非正在名单之中,而 下边赫然还有一句“曾孙婿秦桧”。就是说,李清照的母亲,有可 能是秦桧夫人。第三种说法出自今人,陈祖美先生、诸葛忆兵、邓 红梅教授,三人说法大同小异。及推断两个王氏分别为李格非的两 任妻子。只是,李清照的生母究竟是哪个王氏,一直存在分歧。
李清照骨子里充满了对生活的向往,对自由的渴望。
父亲赴京任职,不久后李清照便跟随母亲前往都城汴京定居。
李家住在朱雀门外离太学不远的地方。来到京都后,李清照的见识 逐渐拓宽,思维也逐渐变得活跃,写作水平也在一天天提高。后来 又拜了晁(chao)补之为师(晁补之出生官宦之家,与张耒 (lei)、黄庭坚、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李清照的写作不 断精进,接着又一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像清风掠过浩瀚的 湖面,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论焦点。
思想意义在封建社会是颇有争议的,但其作为南宋词坛大家的地位 之后,李清照得知了张汝舟利用欺瞒的手段骗取官职,做出了一般世俗妇女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向朝廷告发恶夫,请求与之离异。
这任是宝一 奁个尘调满皮,一的日女上语孩帘形钩象。,。 却足以让我们窥见,李清照的“父祖”名望颇高,而这又与
一种是说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是状元王拱振的孙女。 其实李词留传下来的并不多,保存至今也不过五十余首,从题材和内容看,李词主要描写的,一是“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季节感受的抒怀”,二是“离愁别恨,孤独亿往的伤感”
父亲: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齐鲁学风培育出来的典型学者。他是北宋后 期著名文士。他博学多才,在经学、文学理论、 学、佛学诸多方 面均有突出建树,与廖正一、李禧、董荣等被称为“苏门后四学 士”。
母亲:
关于李清照的母亲,有三种说法。一种是说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是 状元王拱振的孙女。第二种说法是来自李清照同时代人庄绰的《鸡 肋编》,庄绰称汉国公王准有孙婿九人,李格非正在名单之中,而 下边赫然还有一句“曾孙婿秦桧”。就是说,李清照的母亲,有可 能是秦桧夫人。第三种说法出自今人,陈祖美先生、诸葛忆兵、邓 红梅教授,三人说法大同小异。及推断两个王氏分别为李格非的两 任妻子。只是,李清照的生母究竟是哪个王氏,一直存在分歧。
李清照骨子里充满了对生活的向往,对自由的渴望。
父亲赴京任职,不久后李清照便跟随母亲前往都城汴京定居。
李家住在朱雀门外离太学不远的地方。来到京都后,李清照的见识 逐渐拓宽,思维也逐渐变得活跃,写作水平也在一天天提高。后来 又拜了晁(chao)补之为师(晁补之出生官宦之家,与张耒 (lei)、黄庭坚、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李清照的写作不 断精进,接着又一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像清风掠过浩瀚的 湖面,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论焦点。
北宋诗人李清照生PPT
![北宋诗人李清照生PPT](https://img.taocdn.com/s3/m/8f11356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c.png)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此词通过描绘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词人的愁苦形象,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 的苦闷、忧愁和无奈之情,同时借助象征和暗示等手法,增强了语言的 含蓄性和深刻性。
04
李清照诗歌艺术成就评价
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李清照的诗歌情感真挚,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生、爱情、自然等主题的深刻感悟。
她的诗歌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韵味和感 情的世界。
她的作品在民间广泛流传,对后世的诗人和读者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清照的诗歌地位和成就得到了后世文学家和评 论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05
李清照诗歌传承与影响
对后世诗人创作启示
1 2 3
情感真挚
李清照的词作情感真挚,善于表达内心感受,对 后世诗人创作提供了情感表达的启示。
意境深远
她的作品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 象,营造出独特的艺术境界,为后世诗人提供了 借鉴。
其他重要作品简要介绍
01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此词通过描绘秋景和词人的相思之情,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
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情。
02 03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此词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景象和词人的孤独形象,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 孤独、无助和失落之感,同时借助比喻和拟人等手法,增强了语言的生 动性和形象性。
2
探讨李清照诗歌对现代诗歌创作的影响和启示, 为现代诗歌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3
通过对李清照诗歌的研究和传播,进一步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 平。
THANKS
感谢观看
此词通过描绘秋景和词人的孤独形象,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无助和失落之感,同时借助叠词和押韵等手 法,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此词通过描绘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词人的愁苦形象,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 的苦闷、忧愁和无奈之情,同时借助象征和暗示等手法,增强了语言的 含蓄性和深刻性。
04
李清照诗歌艺术成就评价
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李清照的诗歌情感真挚,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生、爱情、自然等主题的深刻感悟。
她的诗歌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韵味和感 情的世界。
她的作品在民间广泛流传,对后世的诗人和读者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清照的诗歌地位和成就得到了后世文学家和评 论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05
李清照诗歌传承与影响
对后世诗人创作启示
1 2 3
情感真挚
李清照的词作情感真挚,善于表达内心感受,对 后世诗人创作提供了情感表达的启示。
意境深远
她的作品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 象,营造出独特的艺术境界,为后世诗人提供了 借鉴。
其他重要作品简要介绍
01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此词通过描绘秋景和词人的相思之情,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
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情。
02 03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此词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景象和词人的孤独形象,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 孤独、无助和失落之感,同时借助比喻和拟人等手法,增强了语言的生 动性和形象性。
2
探讨李清照诗歌对现代诗歌创作的影响和启示, 为现代诗歌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3
通过对李清照诗歌的研究和传播,进一步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 平。
THANKS
感谢观看
此词通过描绘秋景和词人的孤独形象,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无助和失落之感,同时借助叠词和押韵等手 法,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介绍女词人李清照ppt课件作品
![介绍女词人李清照ppt课件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1add4218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8.png)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梦令》
• 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 应是绿肥红瘦。”
《武陵春》
•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秦观、周邦彦等。
一、李清照的生平
• 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人,李清照在文学氛围极浓的家庭 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十八岁时,李清 照与赵明诚结婚,生活和谐、美满。赵 明诚带李清照过了十年左右的隐居生活, 在淡泊生活中,二人集中整理金石碑帖。 后蔡京罢相,赵明诚又先后出守莱州、 淄州,李清照又过了五六年太守贵夫人 的生活。
二、诗歌创作呈现复杂的情形。
一方面,北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开创了宋 诗的新局面,表现出宋诗的独特面貌,南宋陆游则 充分发扬爱国主义和现实主义传统,树起一面进步 文学的旗帜。另一方面,众多诗派的更替涌现,表 现出诗人们在艺术上的探索。但总的说来,宋诗以 意胜,重气骨,形成与唐诗(情胜。重风韵。) 不同的特色。
的诗; 一面声色犬马、浅斟低唱,写风月性情
的词。
2、宋词概述
• 词兴于唐,盛于宋,衍于元明,复 盛于清。
• 宋词有两大类型: 一类偏于阴柔之美; 另一类偏于阳刚之美。
3、宋词流派
• 婉约派词的特点:
1、题材上以男女情事、伤春怨别为主; 2、体格风调上以柔婉低调缠绵往复为极致; 3、结构缜密而绮丽,具有一种阴柔之美。 4、婉约派词人以柳永和李清照为代表 ,有
•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 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同 上书)
《如梦令》
• 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 应是绿肥红瘦。”
《武陵春》
•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秦观、周邦彦等。
一、李清照的生平
• 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人,李清照在文学氛围极浓的家庭 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十八岁时,李清 照与赵明诚结婚,生活和谐、美满。赵 明诚带李清照过了十年左右的隐居生活, 在淡泊生活中,二人集中整理金石碑帖。 后蔡京罢相,赵明诚又先后出守莱州、 淄州,李清照又过了五六年太守贵夫人 的生活。
二、诗歌创作呈现复杂的情形。
一方面,北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开创了宋 诗的新局面,表现出宋诗的独特面貌,南宋陆游则 充分发扬爱国主义和现实主义传统,树起一面进步 文学的旗帜。另一方面,众多诗派的更替涌现,表 现出诗人们在艺术上的探索。但总的说来,宋诗以 意胜,重气骨,形成与唐诗(情胜。重风韵。) 不同的特色。
的诗; 一面声色犬马、浅斟低唱,写风月性情
的词。
2、宋词概述
• 词兴于唐,盛于宋,衍于元明,复 盛于清。
• 宋词有两大类型: 一类偏于阴柔之美; 另一类偏于阳刚之美。
3、宋词流派
• 婉约派词的特点:
1、题材上以男女情事、伤春怨别为主; 2、体格风调上以柔婉低调缠绵往复为极致; 3、结构缜密而绮丽,具有一种阴柔之美。 4、婉约派词人以柳永和李清照为代表 ,有
•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 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同 上书)
李清照诗词鉴赏--李清照的一生29页PPT
![李清照诗词鉴赏--李清照的一生29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5a468dc76edb6f1afe001f4c.png)
李清照诗词鉴赏--李清照的一生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
李清照.ppt.ppt
![李清照.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492b5f160740be1e650e9a3b.png)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 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 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 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晋书· 窦滔妻苏氏传》云: 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 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 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 遗风。
——郭沫若 注:1.《漱玉集》李清照作品 集 2.《金石录》李清照和她的丈 夫赵明诚一起写的,是一本研 究考古金石的论著。 3.沈谦《古今词话》里说,男 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即是 当行本色。
《如梦令》其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 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来自结论:酒是“愁”的象 征
1、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 落南方
——国破家亡之苦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 黄花瘦,雁声断秋。 ——《南楼令》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 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 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 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 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 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词人用“瘦”把愁表现得淋漓 尽致,愁思本来应该是看不见, 摸不着的东西,但词人却化抽 象为形象,巧妙地用黄花这种 真实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 表现得令人心疼。 为衣 伊带 消渐 得宽 人终 憔不 悴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