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水沸腾实验的创新与改进(改进方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实验四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知识梳理+练习(含答案)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实验四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知识梳理+练习(含答案)

实验四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初中物理实验知识梳理1、实验器材和实验装置: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水、烧杯、实验室用温度计、秒表、火柴、硬纸板等。

2、实验步骤:(1)按实验装置图自下而上组装实验装置;(2)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加热,并给烧杯盖上硬纸板,同时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观察水温的变化;(3)当水温达到90℃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值,直到水沸腾后5 min为止,同时注意观察沸腾前后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化;(4)根据记录的温度值,作出水的温度——时间图像。

3、实验现象:(1)水沸腾前,烧杯底部有少量气泡产生,且温度越高,气泡越多,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渐渐变小;水的温度逐渐上升(2)水沸腾时,烧杯底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达液面时破裂;水的温度保持不变4、实验结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练习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①.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室温,倒掉约三分之一的水,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并绘制了图线,此图线是( )A.①B.②C.③D.④2.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C.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 ℃时,水才会沸腾D.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3.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绘制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A.水的沸点是100 ℃B.水面上方的气压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C.为了探究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该在水沸腾后先停止加热,再观察水能否持续沸腾D.水从90 ℃加热至沸腾,用时9 min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华开始计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的气压高于标准气压B.水从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4 minC.通过图1中的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D.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2中的乙所示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酒精灯将烧杯中90 ℃的热水加热到98 ℃时,烧杯内水中的气泡变化如图所示,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保持98 ℃不变,可以推断:此时烧杯中的水_______(选填“即将”或“正在”)沸腾。

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初中doc

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初中doc

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初中篇一: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课题:物理课堂教学实验探索题目的界定:物理实验改进、案例内容:水沸腾实验的改进活动方案形式:实验探究预计效果:第一阶段通过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第二阶段讨论并设计改进方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第三阶段推广实施,并做好总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具有创造性思考能力案例:水沸腾实验的改进过程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器材是: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钟表。

如果根据课本上的这些实验器材,安装并进行实验,弊端有三个:时间比较长沸腾的剧烈程度不够气泡变化不明显。

针对以上情况,我校对此实验做如下改进实验器材大试管(长约25cm 直径4cm)、水、温度计、铁架台、酒精灯、火柴、钟表。

探究实验步骤提出问题: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按照如图所示装置安装器材。

进行试验:用酒精灯给盛水的大试管加热至沸腾,在水温达到80 ℃时,每隔5s记录一下水的温度,同时观察水中气泡,把记录的温度示数和气泡变化情况填入下表。

描绘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解决前面的问题总结沸腾沸点的定义教后小结改进后的试管的容积比烧杯的容积小的多,加热时间短,沸腾特别剧烈。

再有试管比较长,沸腾前试管上下的温差比较大,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由于经过的路径长,水蒸气遇冷液化的越多,气泡变小越明显。

沸腾时试管内水的温度相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吸入水蒸气,由于经过的路径长,吸入的水蒸气就多,气泡就越大。

此实验弥补了以上三大缺点。

成果展示:论文、阶段总结资料、试验教具展示、学生获奖证书等初中物理研究学习探究活动设计方案组织课外探究活动教学时,深感课外探究的话题难找,究其原因,课外探究不同与课内探究,既不是课内探究的重温,又没有前人的经验借鉴,必须有教师的创造性思考。

其实,教师只要做有心人,切入课外活动并不难。

下面例子简要说明我校的物理学科课外探究学习的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水的沸腾实验(答案)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水的沸腾实验(答案)

水沸腾实验中考题欣赏:1.(2012年28题)如图甲是小明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老师让同学们在烧杯上盖上硬纸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_ 。

(2)小明在水温升高到90ºC时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在第2min记录数据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内的空格处。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温度/ºC 90 92 96 98 99 99 99 (3)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从图像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_ ºC,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所测水的沸点都低于100 ºC,由此大家判断可能是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____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2.(2013年28题)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同时将水加热16min(1)甲图中,中心有孔的纸板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是_________ºC。

(3)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①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 ºC,此时的气压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②请根据图像分析,小红从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2014年28题)如图为“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装置.(1)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温度是_________ ℃,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此时,当地的气压___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2)本实验是通过_________ 的方式增大了水的内能,下列改变内能的方法中,与这种方式相同的是 .A、摩擦生热B、热水袋取暖C、钻木取火.4.(2016年28题)如图所示,小文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小明在地铁施工现场发现:为防止扬尘对空气污染,有专门高压造雾除尘设备。

高压水流经除尘设备,形成数十米半径的均匀云雾覆盖到工地表面,达到非常理想的除尘效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现场看见的云雾是大量水蒸气聚集的效果B.除尘设备中水发生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C.云雾的消散是汽化现象,这个过程吸热D.夏天人造雾容易消散是因为水蒸气重新液化成小水珠2.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篮子里装上熟食,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针对这个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B.将该装置放在通风的地方,制冷效果更好C.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D.简易冰箱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一样,在工作时都有汽化和液化现象3.关于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体温计可以测量开水的温度B.使用停表测同学百米跑成绩前,先按复位钮清零C.裁切窗玻璃前,用分度值为厘米的卷尺测量窗户的宽度D.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测量任何物体的长度4.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B.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D.用地膜覆盖农田5.用一支水银温度计测量放在24℃房间里的一盆热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上升经过“29℃”这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A.房间里的温度B.热水的温度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D.无法判断6.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A.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散开B.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C.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D.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7.从冰箱冷冻室拿出一块冻肉,表面还没有结霜,过一会看到其表面有一层霜,这层霜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C.冰箱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D.冻肉上的水凝固而成8.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春季,农民伯伯用地膜覆盖农田育苗——降低液体温度减慢蒸发B.夏季,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C.秋季,东北街道的树枝上挂着一层霜——霜是非晶体D.冬季,戴着眼镜从室外走进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9.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非晶体物质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此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D.物质熔化时间为10分钟10.“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味,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一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青青园中,朝露待日晞”一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11.如图所示,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干冰消失,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在这个现象中()A.干冰发生了汽化现象B.罐外壁所结的霜属于凝固现象C.干冰消失的过程要放热D.罐外壁的霜在形成时会放热12.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究事理开始的。

初中沸腾物理教案设计

初中沸腾物理教案设计

初中沸腾物理教案设计年级:八年级教材:《物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沸腾的定义、条件及其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影响沸点的因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沸腾的定义、条件及其特点。

2. 影响沸点的因素。

教学难点:1. 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原因。

2.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沸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沸腾现象。

2. 提问:什么是沸腾?沸腾有哪些特点?二、探究沸腾的条件(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沸腾的条件,教师巡回指导。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实验探究影响沸点的因素(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水的沸点。

2.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四、理论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原因。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影响沸点的因素。

五、应用拓展(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沸腾现象。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沸腾的定义、条件及其特点。

2. 强调影响沸点的因素,提醒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沸腾的短文。

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影响沸点的因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分组讨论、实验探究、理论学习、应用拓展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沸腾的定义、条件及其特点,掌握影响沸点的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沸腾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装置的改进

初中物理“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装置的改进
结论 。
抽肘T 气筒
装 置 图 2的缺 点是 : 精灯 与铁 圈 的距离 调 酒 节费时 ; 温度计 的 悬挂 与温 度计 玻璃 泡正 确浸 在 水 中的位 置调 节 较 难 ; 然 实 验 安 全 性 提 高 了, 虽
水容易烧 开 , 实 验 效 果却 不 行 。 装 置水 烧 开 但 该 后, 温度 计 的示 数 由于 试 管 壁 薄 、 径 小 , 会 直 还
() 321 S . 0 1
. 61
铅 笔 在 探 究 物 理 实 验 中 的 妙 用
王 克 诚
中 山 大 学 附 属 中学 , 东 省 广 州 市 5 0 7 广 12 5
早在幼儿 时 代 , 笔 就成 了我 们 的 好伙 伴 , 铅 并 由此结 下 了不 解 之 缘 。 助 于 它 和 粉 笔 、 笔 借 蜡 的涂鸦 , 幅 幅稚 嫩 可 爱 的“ 作 ” 不 但 能尽 情 一 杰 , 抒 发我 们 的 情 感 和 憧 憬 , 常 令 长 辈 们 开 怀 大 也
图 l 图 2
大多 数学校 的学 生不 可 能做分 组 实验 , 根本 看 就
不见 温度 的变 化 。
装置 图 1的缺点 是 : 精 灯与铁 圈的距 离 调 酒 节 费时 ; 温度计 的悬 挂与 温度 计玻 璃泡 正确 浸 在 水 中的位 置 调节 较 难 ; 烧 杯 中水 易倒 掉 , 水 且 如 烧 开 后 倒 掉 容 易 烫 伤 , 安 全 , 易 得 出 错 误 不 容
连 接起 来 , 上 开关 , 合 由于 两 个 金 属 夹之 间没 有 电连 接 , 电路 不能 形成 通路 , 小灯 泡不 亮 。 两 故 用
个金 属夹 , 别连 接玻 璃 片 、 皮 、 分 橡 塑料 尺 的两 端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改进与思考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改进与思考

中学物理 Vol .38 No .242020年12月採走水沸膝时温皮史化的特点”的改迷与思考张如作(思源实验学校湖北竹溪442300)摘要:为了让实验教学更好地服务课堂,物理教师要尽可能地改进和创新实验器材.本文利用探针温度计、透明 电热水壶等实验器材来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加以改进,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操作更安全方便,也 更贴近生活.关键词:改进;沸腾;温度;热水壶文章编号:1008 - 4134(2020)24 - 0053中图分类号:G 633.7文献标识码:B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 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从直观现象到本质探究、从感性认识到概念理解,从而一步步地自主构建知识.但现 有的教材和一些教学资源所提供的实验方案和实验 装置并不一定适用于课堂教学,陈旧的物理实验,不 明显的实验现象,实验的高失败率等已无法抓住学生 的眼球,也让教师产生对实验教学的恐惧.这需要教 师尽可能地完善和改进实验器材,让课堂教学实验与 社会生活、时代的发展以及新科技技术接轨,这样才 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进一步推动教学改 革,培养创新人才.1发现问题 1.1 实验回顾程中,必须近距离才能观察到实验室用的温度计,读 数时还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容易读错或不 及时读数(读数不及时)且精确度不高.如果是教师或个别学生读数后告诉其他同学,会使可信度降低,其 他学生缺乏参与感.实验中,受热源的影响,温度越高 越难上升,单位时间内上升的温度差距较大,并且不 易掌握刚沸腾时的温度和时间,导致绘制图像的误差 较大,不能反映出水沸腾时的特点.即使达到沸腾,温 度趋向不变,产生的气泡不多,使得效果不是很明显, 并且只有前几排的学生能够观察到.第三,实验安全性不强.烧杯直接放在石棉网上, 加热后水温较高,且读数及观察实验的学生离装置较 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图1所示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第三章第三节“探究水沸腾时温 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在安装实验器 材后,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水温接近 901时每隔0. 5m in 记录一次温度,并 绘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1.2 教材实验的不足第一,操作不方便且影响实验的探究.教材所选用的实验器材中,酒精灯和石棉网的使 用是九年级化学所学知识,其中不能用嘴吹,需要用 灯帽盖灭酒精灯,垫石棉网不直接加热等操作会分散 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影响学生对探究问题的关注与思 考.酒精灯火焰温度不够高,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如有 风吹动时将会导致热源不稳定,也会影响数据的采集 和分析.如果外界温度过低,热量散失较快,即使利用 901的水来实验,加热仍需较长时间才能让水沸腾, 从而影响课堂效率.第二,读数不精确,不易观察实验现象.在实验过2实验改进2.1器材的选择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灵敏度和精确度不够,且操 作及读数都不方便.选择图2所示的探针温度计,测 温迅速、精准,并且携带计时功能,还可以将显示屏投 影,学生可以一边观察实验,一边记录数据,方便操 作,并能节约时间,还避免了实验的遮蔽性.图2 图3图4图5用透明电热水壶(如图3所示),加热均勻,功率可 调,能缩短加热时间且易观察.城市生活的每个家庭几 乎都有热水壶,常见的沸腾现象也差不多为每个学生 所熟悉,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是怎样的,沸腾后温度一作者简介:张如作(丨984 -),男,湖北荆州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 53•2020年12月Vol .38 No . 24 中学物理温度50100 150图6200 250 300时间/s2.3 买验改进后的优点(1) 操作简单,安全性高.(2) 缩短实验时间,提高课堂效率.(3) 实验效果明显.沸腾时会产生大量气泡,学生易观察,并且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助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一-沸腾.(4)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为容器大,并且可以投影,使教室里每个角落的学生都能观察到实验现象, 增强了学生对实验的参与感和真实感.(5)测量数据丰富可靠.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某一个时间点和对应的温度进行记录,再根据个人记录的 数据绘制图像进行分析.2.4 实验中注意事项实验时要通过调节电热水壶内水量的多少,保证温度上升的速度为8T /min 左右,并且3 -4m in 内可 以观察到水沸腾,方便观察和记录.温度上升2=€左右 再开始记录,并且每15s 或20s 可以记录一次数据,便于绘制图像.如果有学生参与实验,一定要提醒学生 遵守电器使用的安全原则,观察沸腾现象时,不要离 热水器太近,以免烫伤.3拓展实验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还方便对其 他实验进行探究.可以探究“水沸腾 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如图7所示,在电热器中间放置一个装 水的试管,测量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观察其是否沸腾.可以探究“固体熔化 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将海波放在试 管内,浸没在电热水壶里,用水浴法 恒温(可以设置60的水温)加热,实验效果明显.4思考通过对物理实验教学的不断优化和创新,从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对 实验的改进和创新要遵循以下原则:(1)直观性.即实 验效果要明显,如果不能直接观察,可以利用信息化 技术分析展示,比如传感器技术、热成像技术、可视化 技术、数码成像技术等等.(2)科学性.即操作要规范, 态度要严谨,避免假数据欺骗学生.(3)探究性.即实 验所选取的无论是简单的器材还是复杂的器材,操作 起来要方便,实验的探究要有意义.(4)安全性.即生 命高于一切,时时刻刻把实验操作的安全性放在第一 位,保证师生的健康.参考文献:[1 ]廖龙龙.初中物理课堂实验创新思考[J ].知识窗(教 师版),2020(08) :52.[2]陈昊.实验创新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物理,2020,38(10) :42 -44.[3] 候庆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分 析[J ].中国农村教育,2019(08) :44.[4] 谢志成,张军.例谈初中物理实验创新[•!].物理之友,2018,34( 10) :33 -35.[5] 冷建军.改进《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J ].理科考试研究,2017,24(14) :47 -48.(收稿日期:2020 - 09 - 20)图8定是100丈吗?通过直观的实验展示来解决学生的疑 问,真正让物理知识从生活中来,应用到生活中去.2.2 实验过程(1) 实验前,先在电热水壶里加1.2L 的水保温, 保温温度设置在70丈左右.(2) 实验时,将探针温度计固定在电热水壶上,探针头完全浸没在水里,如图4所示.如果在课堂上进 行实验,可以将显示屏投影到大屏幕上或用手机投屏,方便全体同学读数记录并观察.(3) 电热水壶开始加热,当水温达到72T 时,开 启记时按钮,并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5s 或20s 记录一 次加热的时间和水的温度.演示实验中,水沸腾时(如 图5所示)适当提醒学生在观察现象的同时,注意水温的变化.(4) 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见表1)绘制水沸腾时 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6所示),研究水沸腾时 的温度特点.表〗水加热到沸腾时的温度变化时间/s 015304560温度/丈7273.5767880.2时间/S 7590105120135温度81.98486. 188.590.2时间/s 150165180195210温度/t 92.494.59697.597.8时间/s 225240255270285温度97.897.997.897.897.7o o o ^u o oo o o o o /09876543213b/姻頓• 54 •。

初中沸腾教案

初中沸腾教案

初中沸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沸腾的定义、条件及其特点。

2. 让学生掌握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沸腾的定义及条件2. 沸腾的特点3. 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4.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5. 沸腾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沸腾的定义、条件、特点及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2. 难点: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以及沸腾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沸腾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沸腾的过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沸腾在生活中的应用。

4.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 previous knowledge,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沸腾的定义及条件:让学生了解液体沸腾需要满足的两个条件。

3. 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沸腾的过程,总结沸腾的特点。

4. 讲解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液体沸腾时温度的变化。

5. 讲解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气压对沸点的影响。

6.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了解沸腾在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沸腾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沸腾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沸腾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沸腾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沸腾的定义及其特点。

2.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测量液体温度变化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4. 引导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沸腾的定义及其特点2. 实验原理及方法3. 实验操作步骤4. 数据分析与处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沸腾的定义及其特点,实验操作步骤,数据分析与处理。

2. 教学难点:实验原理及方法,数据分析与处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烧开水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现象。

提问:水产生了什么现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水沸腾的现象,并引入新课——沸腾。

2. 讲授新课(1)沸腾的定义及其特点讲解沸腾的定义,即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阐述沸腾的特点,如伴随着响声,有很多气泡产生;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

(2)实验原理及方法介绍实验原理,即通过测量液体温度变化来研究沸腾特点。

讲解实验方法,包括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

(3)实验操作步骤1)组装实验器材:酒精灯、烧杯、铁架台、温度计、秒表、硬纸片等。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

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4)分组实验,重复以上步骤。

(4)数据分析与处理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发现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2)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进一步分析水沸腾的特点。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沸腾实验,让学生了解了沸腾的定义及其特点,掌握了测量液体温度变化的方法。

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感受到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 思考:为什么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请举例说明。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沸腾实验,让学生掌握了测量液体温度变化的方法,培养了观察、分析问题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第三章 第3节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3节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汽化、液化的观点,掌握蒸发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沸腾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学习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汽化、液化和蒸发的影响因素,掌握相关知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总结知识。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酒精灯、酒精、小烧杯、滴管、量筒、温度计、铁架台等。

2. 视频和图片素材:有关汽化、液化现象的生活实例和实验录像。

3. 课件和板书设计:展示汽化、液化过程及影响因素。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为初中物理课程《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的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导入环节:通过平时生活实例引入汽化和液化观点,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例如,展示一瓶刚从冰箱拿出来的冰镇饮料,引导学生观察饮料瓶外壁是否有水珠产生,从而引出汽化和液化的观点。

2. 实验环节:通过实验演示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观点。

可以选择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观察水的沸腾过程;或者用喷雾器将酒精喷洒在空中,观察酒精的蒸发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适时进行讲解。

3. 讲解环节:结合实验现象,对汽化和液化的观点、特点、影响因素等进行详细讲解。

可以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展示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4. 互动环节: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汽化和液化的认识。

可以设置一些与平时生活相关的题目,如“为什么夏天扇扇子会觉得凉爽”、“为什么冬天呼出的气体会有白雾”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适时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环节: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可以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6. 作业环节:安置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作业,如观察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撰写小论文等,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答案解析)(7)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答案解析)(7)

一、选择题1.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

在标准大气压下,加热段时间后。

测得使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个烧杯中水的温度大小关系是()A.t甲=t乙=t丙B.t甲>t乙>t丙C.t甲<t乙=t丙D.t甲<t乙<t丙2.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效率。

下图是该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四点中,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的是()A.a B.b C.c D.d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次实验时大气压都低于标准大气压B.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4:5C.实验中烧杯上的盖子留个小孔是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平衡D.两次实验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4.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

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6℃,则测出来的体温是()A.36.6℃B.39.6℃C.37℃D.76.2℃5.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 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A.在6min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在CD段是气态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6.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的质量减少了B.冰的质量没变化C.冰的质量增大了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7.如图所示的是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像。

表示晶体熔化过程是()A.B.C.D.8.把一块冰投入到一杯水中(不与外界发生热传递),冰的质量逐渐增加,由此可以判断是A.冰原来的温度低于0℃B.冰原来的温度等于0℃C.冰原来的温度高于0℃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C.云的形成涉及的主要物态变化为液化和凝华D.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10.下列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但雪却不见了是熔化现象B.夏天清晨,植物上常有露水,是液化现象C.冬天户外的人嘴里不断呼出白气是汽化现象D.深秋的早晨,有时地面上会有一层霜,是升华现象11.在观察碘的升华现象时,将少量熔点为113.7°C的碘颗粒装入如图的密封锤形玻璃泡内。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教学中九个实验的改进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教学中九个实验的改进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教学中九个实验的改进一、"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改进改进后的设备在化学实验室用一个大试管取代了烧杯。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有以下优点:1.确保水质不会太高(每次实验中只安装试管中1/2到2/3的水)2、无需考虑水的初温3.试管的直接加热减少了原装置中石棉网的吸热和散热过程,试管口相对较小,散热较慢。

例如,借助注射器、橡胶管(或医用输液管)和橡胶塞,它可以用来演示液体沸点与气压之间的关系。

二、对摩擦起电实验的改进改进一:笔杆。

尺子、自己的头发、纸片或笔记。

实验方法:用笔杆或直尺擦拭头发,尝试吸引纸屑或纸条,你会看到纸屑或纸条自动跳起来。

改进二器材:纸条若干、薄塑料袋一条,纸条长10cm左右,宽1cm左右,塑料袋长30cm左右,宽1cm左右。

实验方法:把纸条平方在桌面上,用一只手捏住塑料袋的一端,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夹住塑料袋并从捏住端往另一端摩擦,力度应适当。

这样重复几次,然后把塑料袋与纸条平面纸条接近到适当距离时,就会看到纸条自动跳起。

三、证明了光的直线传播实验的改进改进方法:1.如果你使用教材中提供的仪器,你必须在清水中滴几滴牛奶,或在水中混合适量肥皂水,使水稍微浑浊,然后用氦氖激光等光源将其射入水中。

此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直线光路。

2.用点燃的蚊香和1个去掉底的大可乐瓶(最好是蓝色)制成烟雾室;再用学生激光笔发出激光照射,可看到一条笔直的光路。

3.也可以使用激光笔和大果冻(无果肉)并由学生自己操作来验证。

方法是:学生直接用激光从侧面拍摄果冻,然后他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果冻中有一条直光路。

四、浮力的方向演示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案:在演示浮力的方向时,我用一条细线系了一个乒乓球,然后用胶带将细线粘在一个大烧杯的底部。

乒乓球与烧杯底部之间的距离约为5厘米。

向烧杯中注满水,使乒乓球在浮力的作用下浮到表面上,但由于它被细线绑住,细线被拉紧。

当烧杯倾斜时,学生将看到张紧细线的方向始终是垂直的。

水的沸腾说课

水的沸腾说课

《水的沸腾》说课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探究水的沸腾》选自《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本节是学生实验:研究水的沸腾,从实验中得出液体有一定的沸点的结论,学生要注意观察、实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一定要注意观察到.学生在实验中要注意实事求是地填写,并注意分析数据,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记录沸腾的图象,从图象中判断水沸腾时的温度.本实验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沸腾现象,逐步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进而会运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

总体构思本实验的探究活动,采取“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的模式,使学生在“设计、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新知。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2.知道沸腾现象的特点3.理解液体有一定的沸点能力目标培养动手、观察、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情感目标 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 2.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观察实验事实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观察要注意抓住物理现象的主要特点,要注意主要方面的观察,从不同角度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难点学生要会描述看到的现象.要能通过对比找到物理规律教学设计指导思想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沸点联系起来。

为了落实新课标的这一要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重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动力、以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知识为基础、以科学方法与创新设计贯穿整节课的教学。

二、针对小课题《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问题对策研究》说问题与对策问题(1)——对教科书实验装置问题的分析:教材中“观察水的沸腾”实验采用的装置,实践证明改装置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原因分析如下:①物理实验室配备用于学生分组实验的烧杯容量为25OmL,故实验时需要的水量就多,加之杯口较大,造成热量散失多,实验耗时长。

如果换用热水做,又会减少气泡的数量,影响观察沸腾现象。

②为了缩短实验时间,我也曾试着用减少水量的办法。

《水沸腾》作业设计方案

《水沸腾》作业设计方案

《水沸腾》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水的物理性质,了解水的沸点和沸腾过程;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3. 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水的沸点和沸腾过程;2. 水的结构和性质;3. 水的应用领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学生理解水的沸点概念和沸腾现象;2. 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实验现象。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过程;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分析水的沸点和沸腾原理;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水的应用领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水的沸腾过程,引起学生兴趣;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沸腾的现象,记录数据;3. 实验讨论: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及引申问题,分析沸腾原理;4. 案例分析:介绍水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

六、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观察结果和分析结论;2. 实验表现:评价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和观察能力;3. 学习态度:评价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态度和探索精神。

七、教学资源1. 设备:酒精灯、试管、水、温度计等;2. 图书资料:教科书、参考书等;3. 多媒体资料:图片、视频等。

八、延伸拓展1. 实验变式:改变实验条件,探究影响水的沸点的因素;2. 实验应用:探索水的沸腾原理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实际应用。

通过以上设计的《水沸腾》作业方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水的物理性质,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激发对科学实验的兴趣,达到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的。

希望学生在实验中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加深对水的认识,提升科学素养。

初中物理水的沸腾实验改进探讨

初中物理水的沸腾实验改进探讨
SSN1 7 — 4 8 6 213
C1 9, N 49T 1 4
中国 砚代瓣 装 各
何 影响 ?
221期 0第第2 总年 8期 1 4 1
水煮沸 。
别 加 入 ”产 生 了 疑 问: 如 果 打 乱顺 序 加 入 实 验 药 品有 2实验 探究 的方 法步骤 . 将 斐林 试 剂 的 甲液 、 乙液 和 还原 性糖 按不 同的顺 序 加入 试管 后水 浴加 热 ,观 察 结果( 见表4。 )
乙液滴入2m 甲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然而斐林试 L 剂和双 缩尿 试剂都 是有 甲液N O 和 乙液 C S aH u O 组成 ,两
者之 间能互 换吗 ?是否会 对实验 结果产 生影 响 ? 2实验 探究 的方法 步骤 . 分别 将 不 同浓 度 的C S u O 溶液 与Na H溶液 混 合 配 O 制斐 林试 剂鉴 定还 原性糖 ( 见表 3。 )
1 2mL .gmL 01 / 2mL . L 2 0 5dm 0 水浴 加 砖红色 N mL 汁 梨 a H O CS u O4 热2 分钟 沉淀 2 2mL .gmE 2 01 / 2 00 g mL .5 /水浴 加 砖红色 N mL 汁 梨 a H 0 mL u O, 热2 CS 分钟 沉淀 2mL0 0 / 2 . 5 g mL 2m L0. 1g/水浴加 砖红色 3 mL 汁 梨 CuS O4 mL OH 热2 Na 分钟 沉淀 4 2mL .5gmL 2mL .gmL 2 00 / 01 / 水浴加 砖红色 C mL 汁 梨 u( S) 4 NO aH 热2 分钟 沉淀 5 2 2 L .gm mL .5 / m 0 L 2 00 g 1/ 水浴加 砖红色 mL梨 汁 N a H O mL u 0 热2 CS 分钟 沉淀 2mL00 / .5g mL 2m L0. 1 g/ 水浴加 砖红色 6 2 mL梨 汁 Cu O4 S mL OH 热2 Na 分钟 沉淀

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初中doc

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初中doc

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初中篇一: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课题:物理课堂教学实验探索题目的界定:物理实验改进、案例内容:水沸腾实验的改进活动方案形式:实验探究预计效果:第一阶段通过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第二阶段讨论并设计改进方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第三阶段推广实施,并做好总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具有创造性思考能力案例:水沸腾实验的改进过程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器材是: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钟表。

如果根据课本上的这些实验器材,安装并进行实验,弊端有三个:时间比较长沸腾的剧烈程度不够气泡变化不明显。

针对以上情况,我校对此实验做如下改进实验器材大试管(长约25cm 直径4cm)、水、温度计、铁架台、酒精灯、火柴、钟表。

探究实验步骤提出问题: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按照如图所示装置安装器材。

进行试验:用酒精灯给盛水的大试管加热至沸腾,在水温达到80 ℃时,每隔5s记录一下水的温度,同时观察水中气泡,把记录的温度示数和气泡变化情况填入下表。

描绘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解决前面的问题总结沸腾沸点的定义教后小结改进后的试管的容积比烧杯的容积小的多,加热时间短,沸腾特别剧烈。

再有试管比较长,沸腾前试管上下的温差比较大,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由于经过的路径长,水蒸气遇冷液化的越多,气泡变小越明显。

沸腾时试管内水的温度相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吸入水蒸气,由于经过的路径长,吸入的水蒸气就多,气泡就越大。

此实验弥补了以上三大缺点。

成果展示:论文、阶段总结资料、试验教具展示、学生获奖证书等初中物理研究学习探究活动设计方案组织课外探究活动教学时,深感课外探究的话题难找,究其原因,课外探究不同与课内探究,既不是课内探究的重温,又没有前人的经验借鉴,必须有教师的创造性思考。

其实,教师只要做有心人,切入课外活动并不难。

下面例子简要说明我校的物理学科课外探究学习的设计方案。

研究液体沸腾条件的实验改进

研究液体沸腾条件的实验改进

研究液体沸腾条件的实验改进
唐付涛
【期刊名称】《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年(卷),期】2002(012)003
【摘要】@@ 有的学生以为水的温度升高到10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就会沸腾.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是对液体沸腾的条件不清楚.为了纠正这种认识,可在讲授"液体的沸腾"这部分教材时,补充下面的演示实验.
【总页数】1页(P3-3)
【作者】唐付涛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双台乡中学,4422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初中物理水的沸腾实验改进探讨 [J], 吴科华;许万松;丁金龙
2.液体密度测量实验改进的研究 [J], 张星;李卫霞;王传坤;周万福;陈华
3.关于固定容器中水沸腾的分析——固定容器中的水在温度高于沸点时发生沸腾的原因与不发生沸腾的物理条件 [J], 罗烛红
4.恒热流壁面条件下沸腾液体的温度响应 [J], 翁荣周;蔡晓
5.关于液体沸腾条件的几点讨论 [J], 刘猷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场成果展示
水沸腾实验创新改进
化龙初中寿光市 262721
一、创新实验目的:通过对水沸腾实验装置的改进,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节省能源,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

二、实验仪器及用品:铁架台、温度计、大试管(两只)、酒精灯、大烧杯、橡胶塞、玻璃管、胶管。

三、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原实验装置改装后实验装置水沸腾实验是《物态变化》一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实验。

原实验方案实验总结;
教材中对这个实验的方法设计是:利用酒精灯作为加热工具、
烧杯为加热容器。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了几点不足,主
要有:
(1).实验时间过长。

教材中介绍的试验方法,在用酒精灯加热
小烧杯时,需要垫上石棉网,这样使得小烧杯内的水受热较慢,加热时间过长。

(2).消耗燃料多。

按照教材的实验装备进行实验,热量散失较多,不仅使得加热时间过长,而且增加了酒精的消耗,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沸腾前后现象不够明显。

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发现,按照课本的实验方法做水沸腾实验,很难观察到教材中所描述的实验现象。

在用烧杯做加热容器的时候,在烧杯底下垫上石棉网,加热缓慢,沸腾前后均未听到响声;在水沸腾后也未见大量的气泡冒出。

(4)、个别实验现象与理论不符。

在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由于铁圈和石棉网的余热,沸腾的水还要继续沸腾一段时间,这与理论上的“停止加热,沸腾停止”不符。

(5)、温度计的放置不易操作。

由于烧杯中所加水较浅,烧杯也较小,因此在用温度计测水温时,很不方便,容易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四、实验创新点及其意义:
我们经过思考以及实验检验,最后确定了用普通试管代替小烧杯做加热容器的实验改进方案。

1、改进的具体内容是:
(1)、将小烧杯换成试管作为加热容器。

(2)、用带缺口的泡沫塑料塞子固定温度计。

(3)、在此基础上可进行气体液化的探究实验。

2、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有:
(1)、实验用时短。

与原先实验相比较,在应用
试管作加热容器后,由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加热时间明显变短。

(2)、实验现象明显。

水沸腾前,在加热过程中,水温逐渐升高,有很明显的响声,气泡由试管底部冒出向上运动现象明显;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汽化现象非常剧烈。

(3)、燃料消耗大大降低。

缩短加热时间的同时也大大减少酒精的消耗。

(4)、解决原实验中现象与理论不符的问题。

用试管进行加热,当撤去酒精灯,试管中的水立刻停止沸腾,解决了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与理论不符的难题。

(5)、加固温度计,使得实验器材的组装更加简易。

通过在试管口处加一个缺口的泡沫塑料塞,在保证试管与大气相同气压的基础上,固定温度计,既避免温度计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也使得实验器材的组装更加简易。

(6)、在此基础上可进行关于“气体液化”的延
伸实验。

通过对水沸腾实验的改进,在此基础上可进行水蒸
气液化的实验。

充分利用现有器材,更高效率地相关知识
的学习。

具体操作如下:
A、用温度计量出大烧杯中水的初始温度。

B、将通有导气管的试管放入大烧杯中,向试管中导入沸腾后的水蒸气,一段时间后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C、将烧杯中的试管取出,观察原先干燥的试管内壁有何现象出现。

实验名称:水沸腾实验的创新改进参评学生:刘炳坤徐润东指导老师:刘树国王法庆单位:寿光市化龙初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