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 E20-2011沥青及沥青混凝土试验培训讲义
JTGE20-XXXX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修订主
5、T0605 沥青延度试验
▪ ⑴使用范围中增加了聚合物改性沥青。 ▪ ⑵试验仪器:延度仪的测量长度不大于150cm,仪器应有自动控温、
控速系统。 ▪ ⑶准备工作:原规程中“浇筑完试件后在室温冷却30-40min,然后
置于规定试验温度的±0.1℃的恒温水槽中,保持30min后取出,再 刮平”,修改为在室温中冷却不少于1.5h,再刮平。(没有必要将试 件放入水中保温,因为从水槽中取出来有水,再用热刮刀刮平,会发 生沥青乱溅,容易烫伤人) ▪ ⑷刮平:凭经验,刮刀加热到烧红,刮沥青时嗤嗤作响,青烟直冒, 可以刮平,但是实际过了,因温度少降后会发现沥青下凹现象,截面 积变小,延度值偏小。刮刀温度不够刮沥青时如钝刀切肉,尤其是改 性沥青,表面会凹凸不平。补救措施,当温度过高时,可以沾着点沥 青再抹平,温度低出现以上情况,重新制作试件。 ▪ ⑸试验采用循环水时,应暂时中断循环,停止水流。
膜加热试验(RTFOT)盛样瓶水平放置,沥青易流出,存在不安全 的隐患。 ▪ ⑶防止相互污染,不同标号的沥青不得同时进行加热老化。 ▪ ⑷经过老化后的沥青指标变化相对比较有规律性,如针入度和延度指 标下降,软化点指标升高。如果试验结果与其相反,应检查仪器是否 正常与操作方法是否正确,可进行温度自校。 ▪ ⑸试验数据:质量变化数据准确度由原规程的保留至两位小数修改为 准确至三位小数。
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 合料试验规程 (修订主要内容)
自2011 年12月1日起施行
何宏伟
2012年3月
第一节 简述
▪
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沥青路面材料研究的不
断深入,我国在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科
研成果。尤其是《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修订主要内容1
8、T0708 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体积法)
适用于测定空隙率较大的沥青碎石混合料 及大空隙透水性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OGFC)等。
9、T0611 沥青闪点与燃点试验
⑴适用范围中删除了煤沥青试验,增加了 聚合物改性沥青闪点试验。
⑵保持好升温速度。
10、T0614 沥青灰分含量试验
⑴增加了岩沥青、湖沥青天然沥青材料的 灰分含量试验,删除了煤沥青的灰分含量 试验。
⑵高温炉温度要求由原规程的950℃修改为 900±10℃。
2、T0602 沥青试验准备方法
⑴在适用范围内,增加了聚合物改性沥青。 ⑵强调沥青试样不得直接采用电炉或燃气炉明火
加热。 3、T0603 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 由于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尤其是改性沥
青,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计算法时,沥青密度 技术规范中要求为25℃的沥青相对密度,试验条 件将原来的15℃修改为25℃及15℃,取消了原来 的规程中的温度换算公式。
⑷不得采用二次重新加热的混合料进行成型车辙试件。
4、T0704 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静压法)
目前仅一些科研项目用此类方法。 ⑴取消了手动脱模器,统一采用电动脱模
器。 ⑵本方法考虑成型应以密度为要求指标,
规定以高度控制为主。压力仅仅供成型时 校核有无错误。
5、T0705 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表干法)
⑵对于公称最大粒径小于或等于19mm的沥青混合料,宜 采用300*300*50的板块试模成型,对于公称最大粒径大 于或等于26.5mm的沥青混合料,宜采用300*300*80-100 的板块试模成型。
公路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学习认识与体会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学习认识与体会第一节简述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沥青路面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在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科研成果。
尤其是《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及《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的实施,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方法及施工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美国SHRP研究成果对国内外前沿技术影响较大,因此为提高我国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试验和评价水平,交通部公路研究院对原规程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制定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由人民交通出版社组织的《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宣贯会在北京召开,我有幸参加,现将新规程学习认识与体会汇报如下:本规程包括99个测定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基本工程性质的试验项目。
其中沥青试验54个,沥青混合料试验45个。
其中对原规程修订了43项,增补了13项,删除了2项。
第二节原规程修改部分一、沥青部分1、TO601 沥青取样法⑴取样数量:由于取样数量太少缺乏代表性,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将稠沥青或固体沥青的沥青样品数量有1.5kg修改为4.0kg。
⑵加了在验收地点取样方法,新规规定:当沥青到达验收地点卸货时,应尽快取样,且要求所取样品为两份,一份样品用于验收试验,另一份样品留存备查。
⑶样品必须放在带盖的密封金属容器内,尤其做好防水,如进水后,在质量检验过程中,不仅增加了脱水工序,同时由于脱水加热造成沥青试验老化,造成试验结果不准确。
⑷就沥青加热问题增加了条文说明,用于质量仲裁检验的样品,重复加热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且加热时均应放入烘箱加热,不得用明火或电炉加热)。
2、T0602 沥青试验准备方法⑴在适用范围内,增加了聚合物改性沥青。
⑵强调沥青试样不得直接采用电炉或燃气炉明火加热。
3、T0603 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由于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尤其是改性沥青,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计算法时,沥青密度技术规范中要求为25℃的沥青相对密度,试验条件将原来的15℃修改为25℃及15℃,取消了原来的规程中的温度换算公式。
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旋转压实SGC操作步骤
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旋转压实SGC操作步骤3.3.1 按照该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如打开压实仪的电源开关、配件的电源(或气源)开关、计算机(或控制面板),并与压实仪连接;需要打印数据时,还需连接打印机等。
3.3.2设定旋转压实仪旋转角、垂直压力和旋转速率。
不同的设计方法和体系,旋转角、垂直压力和旋转速率可能不同,因此参数的设定需要根据混合料设计方法要求选定(如,Superpave设计方法要求有效内旋转角为1.16°±0.02°,垂直压力为600kPa±18kPa,旋转速率为30r/min±0.5r/min)。
3.3.3 根据需要选定试验结束条件,一般选择设定要求的旋转压实次数作为试验结束条件。
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压实到要求的试件高度作为试验结束条件。
3.3.4 当旋转压实仪具有保温功能时,在旋转压实前需将压头加热保温不少于15min。
3.3.5 用蘸有少许黄油的棉纱擦净试模及下压盘等,然后置烘箱中加热并保持到压实温度±5℃,恒温至少45min。
常温沥青混合料用试模不需要加热。
3.3.6 将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均匀称取一个试件所需的混合料质量m,混合料的好质量应使成型后的试件高度达到试验所需高度±3mm。
3.3.7 从烘箱中取出预热的试模、下压盘,在下压盘上垫一张圆形纸片,防止沥青粘到下压盘上。
将称好的沥青混合料迅速倒入试模内,将混合料的表面整平,然后再顶面盖上一张圆形纸片。
3.3.8 将盛有沥青混合料的试模放入旋转压实仪中,启动计算机(或控制面板),设定各试验参数,开动旋转压实仪,将压式锤头降下,直至施加的压力达到设定值±18kPa。
旋转压实仪将按照设置旋转压实次数开始自动成型试件。
3.3.9 试验过程中自动连续记录不同压实次数下的试件高度,并显示垂直压力。
根据需要还可以测定、记录旋转压实过程中的剪应力。
公路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学习认识与体会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学习认识与体会第一节简述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沥青路面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在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科研成果。
尤其是《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及《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的实施,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方法及施工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美国SHRP研究成果对国内外前沿技术影响较大,因此为提高我国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试验和评价水平,交通部公路研究院对原规程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制定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由人民交通出版社组织的《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宣贯会在北京召开,我有幸参加,现将新规程学习认识与体会汇报如下:本规程包括99个测定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基本工程性质的试验项目。
其中沥青试验54个,沥青混合料试验45个。
其中对原规程修订了43项,增补了13项,删除了2项。
第二节原规程修改部分一、沥青部分1、TO601 沥青取样法⑴取样数量:由于取样数量太少缺乏代表性,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将稠沥青或固体沥青的沥青样品数量有1.5kg修改为4.0kg。
⑵加了在验收地点取样方法,新规规定:当沥青到达验收地点卸货时,应尽快取样,且要求所取样品为两份,一份样品用于验收试验,另一份样品留存备查。
⑶样品必须放在带盖的密封金属容器内,尤其做好防水,如进水后,在质量检验过程中,不仅增加了脱水工序,同时由于脱水加热造成沥青试验老化,造成试验结果不准确。
⑷就沥青加热问题增加了条文说明,用于质量仲裁检验的样品,重复加热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且加热时均应放入烘箱加热,不得用明火或电炉加热)。
2、T0602 沥青试验准备方法⑴在适用范围内,增加了聚合物改性沥青。
⑵强调沥青试样不得直接采用电炉或燃气炉明火加热。
3、T0603 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由于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尤其是改性沥青,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计算法时,沥青密度技术规范中要求为25℃的沥青相对密度,试验条件将原来的15℃修改为25℃及15℃,取消了原来的规程中的温度换算公式。
JTGE20 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演示课件
自2011 年12月1日起施行
何宏伟
2012年3月
1
第一节 简述
?
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沥青路面材料研究的不
断深入,我国在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科
研成果。尤其是《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及《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
7
6、T0606 沥青软化点试验
? ⑴温度计:鉴于目前市场上没有0-80℃的产品,温度计根 据软化点的温度调整为0-100℃,分度值为0.5℃。
? ⑵温度的标定,购买标准温度计对自动软化点仪的温度传 感器进行标定。
? ⑶底板要求必须清洁干净,底板上不得有油污等情况,造 成隔离剂涂抹不均匀,如涂抹少了试样粘在底板上,在取 样过程中造成试样底部变形,如涂抹过多,造成隔离剂占 据模内沥青的空间,从而在模内形成空洞,造成软化点测 量值偏小
3
第二节 原规程修改部分
? 一、沥青部分?Fra bibliotek1、TO601 沥青取样法
? ⑴取样数量:由于取样数量太少缺乏代表性,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因 此将稠沥青或固体沥青的沥青样品数量有1.5kg修改为4.0kg。
? ⑵加了在验收地点取样方法,新规规定:当沥青到达验收地点卸货时, 应尽快取样,且要求所取样品为两份,一份样品用于验收试验,另一 份样品留存备查。
2005)的实施,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方法及施工质量
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美国SHRP研究成果对国内外
前沿技术影响较大,因此为提高我国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
试验和评价水平,交通部公路研究院对原规程进行了修订
和完善,制定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六、沥青软化点试验七、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比较方法水中重法表干法蜡封法计算用试件质量试件的空中质量试件的空中质量试件的空中质量计算用的试件体积混合料体积+试件内部的闭口孔隙(开口孔隙几乎可忽略)混合料体积+试件内部的闭口孔隙+连通表面的开口孔隙混合料体积+试件内部的闭口孔隙+连通表面的开口孔隙体积法试件的空中质量混合料体积+试件内部的闭口孔隙+连通表面的开口孔隙+表面凹陷软化点环与球软化点测定仪七、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表干法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吸水率不大于2%的各种沥青混合料试件,包括密级配沥青混凝土、SMA和沥青温度碎石等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和毛体积密度。
标准温度为25±0.5℃适用范围里去掉了原规程的Ⅰ、Ⅱ型,统称为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对试验所用的试件包括了现场取芯样、切割的试件,提出了试件的保持条件,宜在阴凉处保存,温度不宜高于35℃,且放置在水平的平面上,保持试件不产生变形。
因此留样室要规范。
加了很多SHRP的研究内容,如有效相对密度、有效沥青含量、有效沥青膜厚度等。
七、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表干法对用于工程现场钻取芯样的方法应该按照T0710的步骤进行,如果钻取的芯样黏附有黏层油、透层油和松散颗粒,应该清理干净。
当现场芯样与多层沥青混合料联结时,一般要采用切割方法进行分离,并注意观察切割后的试件不能包含相邻层的混合料。
在用表干法测定时,关键是在用拧干的毛巾擦拭试件表面时要将试件形成饱和面干状态,表面既不能有多余的水膜,又不能把吸入孔隙中的水分擦走。
如果水从试件的开口孔隙中流出,测量的毛体积将会比实际值偏小,密度结果偏大;如果表面水没有擦干,试件的毛体积测量值将会偏大,密度结果偏小。
沥青混合料的吸水率与集料的吸水率,其概念和设计方法是不同的。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吸水率为达到饱和面干状态时所吸收的水的体积与试件毛体积之比(体积比),而集料的吸水率是吸收水量与集料烘干质量之比(质量比)。
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修订主要内容)_PPT解析
7、T0607 沥青溶解度试验 ⑴适用范围中增加了聚合物改性沥青。 ⑵删除了水流泵过滤的方法,而采用古氏 坩埚及玻璃纤维滤纸过滤。
8、T0609、T0610沥青薄膜加热试验、旋转薄 膜加热试验
本试验的目的是估计热沥青混合料拌合、运输、摊铺的短期老化,尽 管次试验的老化试验短,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温度高,加快了老 化的速率。 ⑴适用范围中增加了聚合物改性沥青。 ⑵当沥青黏度比较大时,优先采用沥青薄膜加热试验,因沥青旋转薄 膜加热试验(RTFOT)盛样瓶水平放置,沥青易流出,存在不安全 的隐患。 ⑶防止相互污染,不同标号的沥青不得同时进行加热老化。 ⑷经过老化后的沥青指标变化相对比较有规律性,如针入度和延度指 标下降,软化点指标升高。如果试验结果与其相反,应检查仪器是否 正常与操作方法是否正确,可进行温度自校。 ⑸试验数据:质量变化数据准确度由原规程的保留至两位小数修改为 准确至三位小数。
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 合料试验规程 (修订主要内容) 自2011 年12月1日起施行
何宏伟 2012年3月
第一节 简述
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沥青路面材料研究的不 断深入,我国在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科 研成果。尤其是《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及《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的实施,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方法及施工质量 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美国SHRP研究成果对国内外 前沿技术影响较大,因此为提高我国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 试验和评价水平,交通部公路研究院对原规程进行了修订 和完善,制定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20-2011)。
本规程包括99个测定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 基本工程性质的试验项目。其中沥青试验 54个,沥青混合料试验45个。其中对原规 程修订了43项,增补了13项,删除了2项。
JTGE20-2011及JTGF40-2004综合课件
常见病害机理简介---反射裂缝、低温开裂
反射裂缝、低温开裂:水泥稳定类基层由于湿度变化或水泥混凝土路面板 块之间接缝错台而产生横向收缩裂缝反映到面层上来,使面层相隔一定距 离出现横向反射裂缝。寒冷地区面层材料本身在低温时收缩受到阻碍产生 较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时,面层便会出现横向断 裂,这些横向裂缝在初期不会影响行车,但在水分不断侵蚀下,其边缘会 出现碎裂而使缝隙扩大,并在其周围逐步发展成网状裂缝。
3 沥青试验 (T 0603-2011 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
4.2 黏稠沥青密度计算
6.1 黏稠沥青允许误差 重复性试验:0.003g/cm3 再现性试验:0.007g/cm3
3 沥青试验 (T 0604-2011 沥青针入度试验)
2.1 自动计时 2.2 标准针:计量部门检验单 3.1.3 冷却时间
4 沥青混合料试验 (T 0702-2011 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击实法)
1.3.2 大粒径:大型击实法;去掉替代法 2 击实设备:去掉手动击实
4 沥青混合料试验 (T 0703-2011 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轮碾法)
1.2 规格 300mm×300mm×(50~100)mm 密度:马歇尔标准击实密度100%±1%
毒性 昏睡、恶心、呕吐、麻醉(26.9g/m3) 昏迷(53.8g/m3)
3 沥青试验 (T 0609-2011 沥青薄膜加热试验)
3.1.3 温度计位置变动 3.2.2 温度控制、时间控制
163℃ 5h
3 沥青试验 (T 0610-2011 沥青旋转薄膜加热试验)
沥青膜厚度:5~10μm
1.3试件尺寸 直径不小于集料最大粒径的4倍 厚度不小于集料最大粒径的1~1.5倍 例如:AC- 20 直径不小于100mm,厚度不小于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技术培训
软化点(环球法)
(℃)
闪点(COC)
不小于 (℃)
含蜡量(蒸馏法) 密度(15℃)
不大于 (%) (g/cm3)
溶解度(三氯乙烯) 不小于 (%)
薄膜加 热试验 163℃
5h
质量损失 针入度比 延度(10℃)
不大于 (%) 不小于 (%) 不小于 (cm)
70(A) 60~80
100 >46
0.8
50(A) 40~60
15 2020/3/2
(2)软化点
○(环与球软化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的软 化点,也适用于测定液体石油沥青经蒸馏或乳化沥青 破乳蒸发后残留物的软化点。
➢软化点在80℃以下者将装有试样的试样环连同 试样底样置于装有5℃±0.5℃水的恒温水槽中 至少15min。用新煮沸冷却至5℃的蒸馏水 3mim以内调节至维持每分钟上升5℃±0.5℃
(5)沥青感温性: 用针入度指数表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沥青粘度随温度的改变 而产生一定的改变,呈现出明显的状态变化,这种随温度的改变 产生变化的特点称为沥青的感温性——针入度指数
(6)粘附性: 沥青克服外界不利影响因素,在集料表面的附着能力称为沥青的 粘附性,是评价沥青技术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道路用乳化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
项目
筛上剩余量
不大于 (%)
电荷
破乳速度试验
粘度 蒸发残留物含量
沥青标准粘度计 C25,3 (s) 恩格拉度E25 不小于 (%) 针入度(100g, 25℃, 5s) (0.1mm)
蒸发残留物性质
残留延度比(25℃) 不小于(%)
溶解度(三氯乙烯) 不小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2020 11:38 PM
41
旋转粘度计(Brookfield)
3/7/2020 11:38 PM
42
材料性能
3/7/2020 11:38 PM
43
旋转黏度
测量温度大于45℃的沥青表观黏度。 国际单位为帕斯卡秒(Pa.s),常用单位为厘
泊,1厘泊 (cP)=1毫帕斯卡秒(mPa.s)。
3/7/2020 11:38 PM
77
洛杉矶磨耗试验
3/7/2020 11:38 PM
78
3/7/2020 11:38 PM
79
注意事项
机器需转动500转,速度30-33rad/min; —磨耗后试样需经水洗将细尘去掉; —试验用筛孔为1.7mm; —试验结果允许偏差:
两次试验的偏差不大于2%
凝土等)
冲击、剪切
破碎坚硬、中等硬度以上 的各种矿石和岩石
研磨、剪切、压缩
出料粒度与给料粒度、含水量、可碎性、含泥量 等因素有关
59
鄂式碎石机
3/7/2020 11:38 PM
60
反击式
3/7/2020 11:38 PM
61
圆锥式碎石机
3/7/2020 11:38 PM
62
3/7/2020 11:38 PM
15
试验影响因素
做法
刮模(不从中间 向两边) 拉伸速度快慢不
一
后果 值离散性大 破坏不一致
试验温度 试件浸入水中深 度(小于10cm) 模内涂隔离剂 试样沉入槽底或 上浮 3/7/2020 11:38 PM
值离散性大 值偏小
值偏小
原因 重复刮划,表面
产生波浪
延度值有差异 (软硬不同的 沥青影响不同) 受环境影响
加工特性:反映加工水平,如石料的级配 组成、针片状颗粒含量、破碎砾石的破 碎面比例、含泥量、棱 角性、细粉含量 等。
3/7/2020 11:38 PM
56
常见路用石料
岩石 成岩分类 表面构造 破碎形状 粘附性
玄武岩 火成岩 良好 良好 良好
花岗岩 火成岩 尚好 尚好 不良
安山岩 火成岩 良好 良好 良好
6
3/7/2020 11:38 PM
7
3/7/2020 11:38 PM
8
3/7/2020 11:38 PM
9
材料性能
3/7/2020 11:38 PM
10
试验影响因素
做法 针身涂有大量黄油
或凡士林
距小于10mm 养护时间过长(远 大于1.5~2.5h)
未经0.6mm过筛 试样中进入气泡 标3/7/2准020针11:尺38 P寸M 不符
3/7/2020 11:38 PM
48
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3/7/2020 11:38 PM
49
沥青的抗老化性能指标
薄膜烘箱或旋转薄膜烘箱试验前后沥青常规性质 的变化,如针入度比、延度比、质量变化、软化 点增量及黏度比等。
3/7/2020 11:38 PM
50
RTFOT
163℃±0.5℃,85min 每瓶试样35g±0.5g 所有试验须在72小时内完成
沥青沥青混合料试验及施工质 量控制
王随贺 龙怀高速LM6标
主要内容
沥青三大指标试验及沥青混合料试验 材料性能及常见病害 目标配合比设计 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过程控制
2
常用规范
CJJ 1-2008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E20-2011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
82
软弱颗粒试验
3/7/2020 11:38 PM
83
细集料
3/7/2020 11:38 PM
84
细集料筛分试验
试验合格的判据: 0.075mm通过率偏差小于1% 细度模数计算
3/7/2020 11:38 PM
85
细集料密度试验
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mm粒径的集料(无); —试验温度:23℃±1.7℃(原规程15℃~25℃) —试验结果允许偏差
搅拌; 石料洗净加热后,立即放入石灰水中浸5s; 晾干后按正常步骤进行黏附性试验(石料不
须清洗了)
3/7/2020 11:38 PM
70
抗剥落剂的性能
对加入抗剥落剂的沥青进行短期老化; 使用上述沥青进行黏附性试验; 使用未经老化的加入抗剥落剂躲沥青拌制沥青混
合料; 对上述沥青混合料进行短期(135℃、4h)及长期
31
3/7/2020 11:38 PM
32
常见病害
3/7/2020 11:38 PM
33
面层推移
3/7/2020 11:38 PM
34
低温开裂
3/7/2020 11:38 PM
35
疲劳开裂
3/7/2020 11:38 PM
36
水损害
3/7/2020 11:38 PM
37
桥面铺装中因桥梁结构产生的变形
75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针片状
3/7/2020 11:38 PM
76
试验注意事项
水泥砼与沥青砼用的集料针片状含量意义不同; 试验结果允许偏差:
满足 两次偏差小于平均值的20% 一条 两次偏差大于等于平均值的20%,追加一 次 试验后,以三次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水泥砼用粗集料无允许偏差
产生了额外应力 16
软化点试验
3/7/2020 11:38 PM
17
3/7/2020 11:38 PM
18
3/7/2020 11:38 PM
19
3/7/2020 11:38 PM
20
3/7/2020 11:38 PM
21
3/7/2020 11:38 PM
22
试验影响因素
做法
影响
原因分析
3/7/2020 11:38 PM
38
材料性能
3/7/2020 11:38 PM
39
级配相同 沥青不同
3/7/2020 11:38 PM
40
沥青的高温稳定性指标
软化点
• 沥青在一定条件下的等粘温度 • 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环球法
粘度
• 粘度大,在荷载作用下剪切变形小,弹性恢复性 能好
• 测定方法有多种,原规程规定可使用毛细管法、 波塞特重质油黏度计法、旋转粘度法,新规程将 旋转黏度法作为标准方法。
刮模(表面不与环 沥青量不同,影响
面齐平)
测试结果
引起水温上升不均
匀或介质比热容不
不用蒸馏水
同
由介质导热速度影
试杯内水不搅拌
有温差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响形成温差
水温上升速度不符 合要求
模内涂隔离剂 底板涂隔离剂过厚
3/7/2020 11:38 PM
大-大 小-小 值偏小 值偏小
粘结力小,遇热会 剥离
隔离剂占据沥青位 置形成空洞
后果 值偏大
值偏大 值偏小 值离散性大 值离散性大
原因 测出的是隔离剂的
针入度
针孔距离过近,破 坏了沥青原有结构
组成
油分散失 不均匀 不均匀 针尖剪切力不同11
延度试验
3/7/2020 11:38 PM
12
3/7/2020 11:38 PM
13
3/7/2020 11:38 PM
14
3/7/2020 11:38 PM
规程 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60-2008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
三大指标试验;针入度
3/7/2020 11:38 PM
4
3/7/2020 11:38 PM
5
3/7/2020 11:38 PM
3/7/2020 11:38 PM
80
粗集料压碎值试验
集料尺寸:9.5-13.2mm 分3层,每次捣实25次 10min内达到400kN,稳压5s; 过2.36mm筛孔; 准确至0.1%,以三个试样试验平均值为最
终结果
3/7/2020 11:38 PM
81
3/7/2020 11:38 PM
23
沥青密度试验
3/7/2020 11:38 PM
24
3/7/2020 11:38 PM
25
3/7/2020 11:38 PM
26
3/7/2020 11:38 PM
27
3/7/2020 11:38 PM
28
3/7/2020 11:38 PM
29
3/7/2020 11:38 PM
30
3/7/2020 11:38 PM
常测温度为135℃及175℃。
允许偏差为平均值的3.5%。
3/7/2020 11:38 PM
46
试验影响因素
做法
影响
原因分析
沥青含有大颗粒
测量的黏度比实际高 影响转子剪切作用
沥青含有气泡
测量的黏度比实际低
仪器未调水平
仪器温度不准
称样皿中沥青液面高度 不同
3/7/2020 11:38 PM
测量值不准
63
振动筛的等效筛孔 (方孔筛,mm)
标准筛 筛孔
2.36
4.75
9.5
13.2
16
振动筛 筛孔
3
6 11 15 19
19 26.5 31.5 37.5 53 22 30 35 41 60
3/7/2020 11:38 PM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