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残疾人心理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48
浅谈残疾人心理特点
因为我在志愿者社团工作,现在经常会接触到残疾人孩子,觉得残疾孩子在心理上总和我们有一些“不同”,所以选择了心理学的课程,通过老师讲授了几节课的基础知识,确实有一些和原来不一样的想法,在此要谢谢老师。
------- 写在小论文前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一人体结购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
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语言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中国现在有大概8千万残疾人,由于社会福利制度和保护残疾人措施的不完善等种种客观原因,使残疾人的心理与正常人迥异,给生活、交流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残疾人不仅因身上的残疾而特殊,而且他们的生活环境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来说,交往的圈子比较小。周围社会环境比普通人简单一些,这样就形成了某些特殊的性格特征。
比如孤僻和自卑是许多种类的残疾人共同具有的性格特征。此外,每一种残疾者又有其
特殊的性格特点,比如说盲人一般性格都比较内向,温文尔雅。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有着丰富
的情感生活,情感体验比较深沉而含蓄,很少爆发式的外露情感;他们喜欢思考探索问题,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比较深刻。
聋哑人则与盲人相反,他们的性格比较外向,情感反应方式比较强烈,频度高但持续时间短。
聋哑人性格豪爽、耿直,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很少拐弯抹角。聋哑人往往只到问题的表面现象,而不太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有的聋哑人关心眼前世界,考虑长远利益者很少。肢体
残疾人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是倔强和自我克制,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可以把一切不平和怨恨忍
受下来,只是到了他们难于忍受的时候,才会脾气爆发。至于智残患者,他们整个心理水平
都是低下的,因而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性格。特别是严重智残者,只能更多地由生物本能来
支配其行为。
残疾人不同的缺陷会影响到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比如说,严重视力残疾人(盲人)由于视觉器官功能丧失,尤其是先天性视力残疾人或幼年致残的人,就缺乏甚至根本没有空间概念,没有视觉形象,没有周围事物的完整图像。不过盲人在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视觉
信息的干扰,形成了爱思考、善思考的习惯。相应地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就比较发达,同时由于他们的语言听觉能力较发达,而且记忆力比较好,所记住的词汇比较丰富,也形成了他
们语言能力强的特点,所以许多盲人都给人一种语言生动、说理充分的印象。
至于聋哑人,则有点相反,他们缺乏或丧失听力,他们和别人的交往不是靠听觉器官
和有声语言,而是靠手势。他们的形象思维非常发达,而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就相对地受到影响,尤其是先天致聋。因生理上的缺陷的限制,其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所受的影响更为明显。聋哑人的视觉十分敏锐,对事物形象方面的想象力极为丰富。
行为和人格偏离的患者,由于情绪不稳定,情绪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差,不仅其行为受情绪的影响,就是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也往往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其认知特点主要
是现实性较差,易于离开实际去思考问题,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而且思想方法表现出明显的片面性,还会表现出偏执倾向,严重时就成为思维的偏执狂。
残疾人的情感持点
1孤独感:这是残疾人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残疾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种缺陷。
如聋哑人语言受到障碍,肢体残疾人和盲人行动都有很大障碍。智力残疾人的智慧能力有明
显的障碍;行为或人格偏离者由于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其行为很容易受到挫折。在社会上残
力就是一种补偿性行为。
这种补偿性行为如果发展到极端,可以形成“过度代偿”,使尚保留完好的肢体器官的
功能得到超水平的发展。因此甚至缺陷可以转化为特长,低能可以转化为高超的技艺。这种
现象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因此,残疾人不应丧失对生活的信心,而应当在正确认识人体
补偿功能的基础上奋起,为功能补偿进行不懈的顽强训练,在补偿中克服残疾造成的种种困难。
(二)进行功能训练,保护补偿器官
家长和学校要积极为残疾人创造更多的训练康复机会。比如对听力残疾人创造语言实践
机会,经常性的有效利用聋童的残余听力,在电子助听器的协助下,指导聋童对各种声音进
行感知和辨别。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听觉经验,而且更有利于听力残疾的人与人之间更自如、方便的交往,增加生活阅历,促进自我意识发展。听觉训练和语言训练有机结合对于避免聋童的“聋而不哑”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要保护残疾人的重要补偿器官。例如对于视力残疾人一些补偿器官,如听觉、触摸觉器官,虽然比一般人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但也更容易因使用过度而劳累和受到损害。
因此,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十分注意盲人这些补偿器官的保护问题,要定期带盲人到医院的
耳科进行检查,发现有听觉疲劳和听力降低情况,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三)引导残疾人接受现实,鼓励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逐步引导残疾人,使其认识到缺陷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补偿的。教育和激励残疾人朝着正常同龄儿童发展方向发展。积极肯定残疾人取得的点滴进步,强化其自尊和自爱,帮助其分析和认识自己的优点,预防自卑心理的产生。要充满信心地鼓励残疾
人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让其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