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讲解学习
9-9-1-渭河的典故和背景故事

渭河的典故和背景故事
1. 你知道吗,渭河可是有着超级多的典故呢!就像那姜太公钓鱼,不就是在渭河边上发生的嘛!想象一下,姜太公静静地坐在那,等着鱼儿上钩,这画面多有意思啊!
2. 嘿,渭河的背景故事可精彩啦!传说中大禹治水,渭河也有着它的一份功劳呢!难道不是很神奇吗?
3. 渭河呀,那可是有着不少传奇色彩的典故哟!比如说周赧王在这儿的故事,就好像一部精彩的电影,让人忍不住想去了解更多!
4. 哇塞,渭河的典故简直太吸引人啦!像秦穆公称霸西戎,不就是和渭河有着密切联系嘛!这历史多值得我们去探究呀!
5. 你晓得不,渭河还有很多有趣的背景故事呢!比如秦朝在这里崛起,就如同一个奇迹一般,怎能不让人惊叹呢!
6. 哎呀呀,渭河的典故和背景故事那叫一个丰富!像楚汉相争在渭河边上的那些事儿,不就是活生生的历史大剧嘛!
7. 渭河可是有着好多好多故事呀!比如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在这儿留下的诗篇,不就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样闪耀嘛!
8. 嘿哟,渭河的典故和背景故事可真不少!就像那古代的丝绸之路,也和渭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多有意思啊!
9. 哇哦,渭河的典故和背景故事太让人着迷啦!像白起在这儿的事迹,
不就是一部英雄传奇嘛!
10. 渭河啊,它的典故和背景故事真的是非常独特!就如同一个巨大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我觉得渭河有着如此丰富的典故和背景故事,真的是非常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索,它就像一本永远翻不完的历史书,充满着魅力和神秘。
渭河

渭河 流域地 形西高东低 , 西部最 高处高程 3 4 9 5 m, 自西 向东地势逐 渐变缓 , 河谷 变宽 , 入黄 口高程与最 高处 高程相 差 3 0 0 0 m以上。主要 山脉北有 六盘山 、 陇山 、 子午岭 、 黄龙
南多北少 , 西多东少 , 山区多而 盆地河谷少 。秦岭山区降水量
积的 5 0 %。地理坐标为东经 1 0 6 。 1 8 ~ 1 1 0 。 3 7 .北纬 3 3 o 4 2
3 7。 2 0 。
1 . 2 地形地貌
1 . 4 . 2 降水与蒸发
流域处 于干旱地 区和湿润地区的过渡地带 , 多年平均 降 水量 5 7 2m m( 1 9 5 6 — 2 0 0 0年系列 , 下同) 。降水量变化趋势呈
域 面积的 3 3 . 7 %; 北 洛河为渭河第二 大支流 , 河长 6 8 0 k m, 流
域面积 2 . 6 9万 k m : , 占渭河流域 面积的 2 0 %。南 岸支流均发
源 于秦岭 山区, 大都 水清 、 源短 、 流急 , 较 长的黑河 1 2 5 k m, 灞 河 1 0 4 k m, 其余 皆不足百公里 。
达到 8 0 0 h i m 以上 , 西部 太 白山 、 东部华 山山区达到 9 0 0 mm 以上 , 而渭北地 区平均 5 4 1 m m, 局部地 区不足 4 0 0 m l T l 。降水 量 年际变化较 大 , 值0 . 2 1 ~ 0 . 2 9 ,最 大月降水 量多发 生在 7 、 8月份 , 最小月降水量多发生在 1 2 、 1 月份。 7 — 1 O月份 降水
・
甘肃 河湖 ・
渭 河
黄河左岸支流 , 为黄河第一大支流 。发源于甘肃 省渭源 县西南海拔 3 4 9 5 n l 的鸟 鼠山北侧 , 源头 高程 1 3 8 3 m, 自西 向东流经甘 肃省 的渭 源 、 武山、 甘谷 、 天水后 , 于凤 阁岭进 入 上 的支流有 1 7 6条 , 在 1 0 0 0 k m 以上的支 流有 1 4条 , 其 中 5 0 0 k m : 以上的一级支流 , 北 岸有秦祁河 、 成河 、 散 渡河 、 葫 芦 河、 牛头河 、 通关 河 、 千河、 漆水河 、 石J i f 河、 泾河 、 北洛河 ; 南 岸 有榜 沙河 、 大南河 、 耩河 、 石头河 、 黑河 、 涝峪河 、 沣河 、 灞河 等。 北岸支 流多发源 于黄土丘陵 和黄土高 原 ,相 对源远 流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渭河的治理开发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渭河的治理开发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渭河的治理开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
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渭河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
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二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关中平原区。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渭河的治理开发航运航道历史上,渭河航运也曾得到了开发和利用。
周秦时渭河航运已经开始,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大旱灾向秦国求救,秦国给晋国支援了大批粮食,“以船漕东转,自雍(今凤翔县南)相望至绛”,水运路线沿渭河顺流而下,溯黄河、汾水而上,直到晋国都城绛(今侯马市),说明渭河中下游水量较多,有航运之利。
汉、唐王朝定都长安,每年需通过渭河运输数十万石,乃至数百石粮食到长安,渭河上粮船终绎不绝,能载重六七百石,战争年代的军船更是往来不断。
例如,刘裕伐后秦之战,王镇恶就率领水军,乘蒙冲小舰溯渭而上,至渭桥登陆,一举攻克长安。
唐代末年迁都洛阳,渭河水运衰退,大约到清代中叶以后,渭河已基本不能行船,只在夏、秋雨多水大的时候,仅有小木船在下游的某些河段上通行,可见渭河的水量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渭河的治理开发灌溉工程渭河流域的水利事业历史悠久,在陕西境内,除了前已论述的龙首渠、郑白渠外,较大的古代水利工程还有成国渠、漕渠等。
成国渠,修建于公元233年,从眉县杜家村附近引渭水向东流,过漆水河至今兴平县境入蒙茏渠,它是渭惠渠的前身。
灌溉今眉县、扶风、武功、兴平、咸阳一带70万亩田地。
该渠修于汉武帝时期,后来失修淤废。
三国时魏卫臻又重新整修,向西延长近150公里,同时自兴平开渠东行,至泾渭交汇处以西注入渭水,使成国渠向东又延伸了50多公里。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渭河的治理开发中游段治理至,渭河中游段西起宝鸡市,东至咸阳市,南岸河堤基本贯通联成一体,北岸河堤伸至兴平田阜,中游段堤防总长约300公里,防洪标准已由过去的5年左右提高到15年~20年。
渭河,我们的精神原乡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渭河,我们的精神原乡
怀,浩大的水系,甘冽的清泉,灌溉了河流两岸八百里秦川的阡陌良田, 打造出富甲一方的“天府之国〞,滋养着上千万秦人的生命,使之世世代
代在此繁衍生息,国泰民安。
每个人关于家乡的梦里,都有一条无法与生命割裂的河流。在许多个 辗转反侧的不眠之夜,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条承载着我们悲喜苦乐的 河流。无论是生活在宝鸡,还是迁移到西安,渭河就是那条我生命中最为 重要的、值得守护的家乡河。
第1页共3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火种,制造耒耜,播散五谷,进展农耕 ;尝遍百草,确定药性,发明医药 ; 赋形,与世无争,待人真诚。事实上,它完善地诠释了中华文化有容乃大、
统一时间,固化地点,实施物物交换,融合华夏民族等,成为民族文化中 开放包涵的文化品德。
的“农业之神〞“医药之神〞“太阳之神〞,奠定了中国农业文明的基础。
诗人王昌龄、杜牧、白居易、书画家颜真卿、阎立本等人无不伫立在
至今,他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斗争中激发出的创业精神、奉献精神、敢为人 艺术的顶峰,以自己胸怀和气度书写着“盛唐气象〞的华章。若不是受惠
先的制造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照旧散发着可与日月争 于渭水的洗礼,他们又怎么会呈现出如此之高的艺术成就?若不是那条奔
可惜的是,这个描述忽视了渭河的意义。正是因为渭河的存在,才养 成了广袤丰沛的关中平原和秀丽繁华的十三朝古都。
若是仅仅如此,渭河并不会让我如此难忘。渭河身上散发着传统文化 的魅影,远超它的绝世美景和现实价值。渭河对中国农业文明的深远影响 和农耕文化的根本塑造,才是她萦留我心,久久不散的缘由。传奇中的神 农氏穿越了雄伟险峻的秦岭山脉,跨过了汹涌澎湃的渭河流域,发明刀耕
渭河流域综合开发治理PPT课件

采取多种手段,加快推进落后产能企业的关停并改, 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减排,鼓励企业积极使用 中水,提高节能节水水平,构建安全、清洁型资源开发 产业体系,支持向技术含量高、清洁节约型大型企业发 展,促进规模集聚、技术提升、布局优化,实现渭河流 域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7页/共8页
感谢您的观看!
①以沟道坝系建设 为主的水保生态工 程。 ②森林生态系统的 保护与修复工程。 ③渭河河道绿色生 态建设。
第4页/共8页
4.提高渭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 力
第5页/共8页
5.加快重点水源工程建设
第6页/共8页
6.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促进节能减排
针对渭河流域的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围绕建设 关中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目标,限制和淘汰耗能高、 污染大、技术低、规模不经济的生产能力,执行严格的 行业准入标准,确保不再新增落后生产能力。禁止新上 废水排放量大、对渭河水质污染威胁大的项目。
采取多种手段加快推进落后产能企业的关停并改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减排鼓励企业积极使用中水提高节能节水水平构建安全清洁型资源开发产业体系支持向技术含量高清洁节约型大型企业发展促进规模集聚技术提升布局优化实现渭河流域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渭河流域优势条件
1.工业基础雄厚——渭河流域是全国重要工业基地之 一,工业门类齐全。
2.农业较为发达——陕西最重要的灌溉农业和旱作农 业区。
3.科技教育实力强 4.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5.地理位置优越——大西北的门户和通向大西南的枢 纽
第1页/共8页
二、治理措施
1.治理渭河污染,改善渭河水质
第2页/共8页
①城镇污水和垃圾 处理Leabharlann 程。②工业污染综合治 理工程。
最美家乡河—陕西渭河

最美家乡河—陕西渭河黎鹏;周佩【期刊名称】《西部大开发》【年(卷),期】2018(000)006【总页数】4页(P98-101)【作者】黎鹏;周佩【作者单位】陕西省渭河生态区管理局;陕西省渭河生态区管理局【正文语种】中文渭河是八百里秦川的生命线,也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流域面积涉及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13.5万平方公里,干流全长818公里。
从宝鸡市陈仓区凤阁岭进入我省,从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境内河道长512公里,流域面积6.75万平方公里。
渭河之水养育着陕西省64%的人口,灌溉着两岸1400多万亩良田,沿线大中城市密集,集中着全省65%的生产总值,是我国工农业、国防、科研和教育的重要基地。
这是一条乡情的河。
渭河自西向东横贯关中平原,2000多万人民聚居在河的两岸,在渭河之水的滋养下繁衍生息,也有了母亲一样的浓浓乡情。
渭河的水灌溉着家乡的土地,成就了“关中粮仓”的美誉,一代又一代人在富庶的土地上度过了安居乐业的幸福时光。
人们在肥沃的土地上耕耘,在滔滔的河流里行船打鱼,形成了传统农耕生活的美好回忆。
渭河两岸美丽的村庄、古老的渡口、蜿蜒的河道都是浓浓乡情的美丽见证,折射着两岸世代人们的希望和梦想。
其实,每一条河流都是乡情的堆积和寄托,而渭河,作为陕西的“母亲河”,就是陕西最大的思乡之河。
宝鸡石鼓山景区这是一条生态的河。
曾经的渭河大河泱泱,水碧浪青,鸟飞鱼翔,是一条充满诗情画意的河流,是历代文人雅士长久追逐和吟咏之地。
唐朝诗人冷朝阳感叹渭水之滨不是江南胜似江南:“晚来清渭上,疑似楚江边。
鱼网依沙岸,人家傍水田。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渭河出现了水资源枯竭、水生态恶化、水污染严重、防汛问题突出等诸多问题。
经过2011年至2015年的全线综合整治,渭河健康生命正在恢复。
宝鸡百里画廊渭河生态景观带将两岸美景串成了夺目明珠,沿途有风景秀美、荷塘摇曳的眉县灞渭生态湿地公园,有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的渭河岐山段北岸的岐渭水利风景区,这里百鸟栖息、芦苇荡漾、渔舟唱晚,美景如画;渭河杨凌段水清天蓝的水面景观在阳光的映衬下越发醉人,与大堤上优美的滨河景观带遥相呼应;依托古咸阳秦汉历史文化背景打造的渭河咸阳湖景观,有“渭滨公园”“统一广场”“古渡遗址”“渭水晚情”等景点装扮,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城市风情、古都咸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段渭河综合整治工程依托当地微地形修建的休闲娱乐广场,草绿林茂、空气清新、环境宜人,该段工程荣获了“绿色中国—2014年环保成就奖”之“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西安草滩段平整的堤顶道路、碧波荡漾的徐徐渭水、鱼翔浅底的如画风景,犹如世外桃源;灞渭桥车游湿地作为全国首家车游湿地,水域辽阔、候鸟成群、芦苇飘荡、风光旖旎,以其独特的原生态景观、舒适的自驾游观赏模式,吸引八方游客;徜徉于渭南城区段的滩区生态景观公园,犹如置身花海,格桑花、油菜花、油葵花竞相绽放,吸引着游人驻足观赏,流连忘返。
华夏灵魂之-渭河

华夏灵魂之河-渭河作者:菩提树下一条河流打开了一部史书,揭开了人类的文明和王朝的辉煌,沉淀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
从关中平原的《大地湾文化》开始,它就记载了人类史前文化和各代王朝的变迁。
广为流传的“三源孕鸟鼠,一水兴八朝”的诗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寻源、访古、探圣、著书,吟诗,赞颂这条恩泽千里的河流。
它就是古今中外,堪称为华夏的灵魂之河——渭河。
渭河是中国黄河的最大支流。
位于陕西省的中部。
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东至潼关汇入黄河。
长达810公里。
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
从古至今,渭水两岸的六盘山和八百里秦川,在民间被尊为中国文明的源泉和华夏的龙脉,在历史上又称:渭水文明,它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自从古人描写了“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渭水桥边独倚阑,望中原是古长安”的佳句以后,也就有了“八水绕长安”的典故。
明朝的“关中八景”之一的“咸阳古渡”,仍具有“沽舟泛泛,渔艇悠悠,黑鳗赤鲤,浮沉于绿水之中;白鹭青鸟,出没于烟波之上”之绝美风光。
而“泾渭分明”又是我们家喻户晓、耳闻能详的关于渭河的一个成语。
唐代大诗人杜甫《秋雨叹》中也有“浊泾清渭何当分”的诗句;原指:渭河清、泾河浊、“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在两河的交汇处,如此奇妙逶迤的景观长达数里,绵延不绝。
从蜀汉的军事家诸葛亮的“长蛇成八阵,渭水战鼓鸣”的诗词里,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渭水两岸的士兵剿杀征战的身影,从中,我们也能感悟到中华民族史诗的雄浑韵律。
翻开古老的历史,渭水流域记载着中华民族特别是汉民族的早期文明史。
从传说中《山海经·夸父逐日》到人类文明的鼻祖:舜、尧、大禹、华胥氏、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和战国时期的秦国,无不在渭河流域的陇中、关中留下印记。
历史上享有丰水宝地的西安,地处关中平原的中部,统领八百里秦川,北跨渭河,南依秦岭,土沃物丰,地祥人灵。
自西周以来,十二家皇朝建都长安。
渭河讲解学习

渭河渭河(Weihe River)渭河俗称“禹河”,是黄河右岸第一大支流。
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西南海拔3495米的鸟鼠山北侧,源头海拔1383米,干流自西向东流经甘肃省的渭源、武山、甘谷、天水市北道区四县区后,于宝鸡市陈仓区风阁岭镇进入陕西省,东西横贯宝鸡、杨凌、咸阳、西安和渭南五市(区),在潼关县港口镇注入黄河。
关于渭河的源头,《水经注》和《山海经》都有详细记述。
《水经注》记载:“渭水出首阳县首阳山渭首亭南谷。
山在鸟鼠山西北。
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
”《图解山海经》记载:“鸟鼠同山,山中有鸟鼠同穴,鸟的名字叫,鼠的名字叫鼵,它们穿凿地面数尺深,鼠在里边,鸟在外边,二兽和睦相处。
……渭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1、概述1.1流域范围渭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东南地区,地理位置在东经106°18′-110°37′,北纬33°42′-37°20′之间。
北为黄土高原,南为秦岭山区,干流全长818公里。
流域涉及甘肃省的定西市、平凉市、庆阳市、天水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市,陕西省的宝鸡市、杨凌区、咸阳市、西安市和渭南市共三省(区)10个地区84个县(市、区),流域总面积134934平方公里。
其中甘肃占44.1﹪、宁夏占6.1﹪、陕西占49.8﹪。
渭河按河流形态可分为三段,宝鸡峡大坝以上为上游,河长430公里,河道狭窄,河谷川峡相间,水流湍急;宝鸡峡至咸阳铁路桥段为中游,河长180公里,河道较宽,多沙洲,水流分散;咸阳至入黄口为下游,河长208公里,比降较小,水流较缓,河道泥沙淤积。
渭河在陕西境内干流长502.4公里,流域面积67100平方公里,占陕西省总面积的32.6﹪。
1.2地形地貌渭河流域地形为西高东低,西部最高处海拔 3495米,自西向东地势逐渐变缓,河谷变宽,汇入黄河口的高程与最高处高程相差 3000多米。
主要山脉北有六盘山、陇山、子午岭、黄龙山;南有秦岭,最高峰太白山,海拔 3767 米。
渭河

主要支流甘肃省境内有秦祁河、大咸河、散渡河、义陇河、榜沙河、散渡河、葫芦河、藉河、牛头河等。陕 境有清姜河、清水河、伐鱼河、石头河、西汤峪、黑河、涝峪河、新河、沣河、皂河、灞河、零河、湭河、赤水 河、遇仙河、罗纹河、罗敷河、通关河、小水河、金陵河、千河、漆水河、泾河、石川河、北洛河等。
渭河流域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二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 为关中平原区。
陕境渭河流域右岸南山支流较多,从西到东有清姜河、清水河、伐鱼河、石头河、西汤峪、黑河、涝峪河、 新河、沣河、皂河、灞河、零河、湭河、赤水河、遇仙河、罗纹河、罗敷河等,大都水清、源短、流急,较长的 黑河125公里,灞河104公里,其余皆不足百公里。左岸为黄土阶地原区,支流稀少,从西向东有通关河、小水河、 金陵河、千河、漆水河、泾河、石川河、北洛河等,大多水量相对较小而含沙量很大,流长在百公里以上。
其中:在甘肃省定西市境内,发源于定西市渭源县西南海拔3495米的鸟鼠山北侧,源头高程1383米 ,干流 由西向东流经渭源县、陇西县后,于鸭儿峡注入天水。境内集水面积10241.78平方千米,占渭河总面积134767平 方千米的7.6%,年输沙量5044万吨,境内侵蚀模数5100吨平方千米。 在天水市境内,渭河干流流经武山县、甘 谷县和麦积区两县一区,全长270公里。
渭河平原的地理环境及地貌特征

渭河平原的地理环境及地貌特征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渭河盆地、关中盆地,是由断层陷落地带经渭河及其支流泾河、洛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
亲爱的小伙伴们,渭河平原环境怎么样?地貌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渭河平原的地理环境关中断陷盆地,南依秦岭,北连黄土高原,为一西狭东阔的新生代断陷盆地,渭河横贯其中。
盆地两侧地形向渭河倾斜,由洪积倾斜平原、黄土台塬、冲积平原组成,呈阶梯状地貌景观。
旁有渭河谷地—汾河谷地,居晋陕盆地带的南部。
(一)冲积平原:位于盆地中部,系渭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
眉县以西,渭河河谷狭窄,发育有四至五级阶地。
以东河谷变宽,发育有三级阶地。
漫滩及一、二级阶地宽广平坦,连续分布,三级以上阶地多断续分布。
二级阶地以上各级阶地均为黄土覆盖。
渭河北岸,泾河以东的泾、石、洛冲洪积三角洲平原,宽达10—24km。
渭洛两河之间为在阶地基础上形成的沙丘地。
(二)黄土台塬:可分为两级黄土台塬。
一级黄土台塬是在下更新世湖盆基础上形成的,黄土厚100余米,塬面高程540—880m,高出冲积平原40—170m,分布于渭河北岸及西安、渭南、潼关等地。
塬面上有洼地,塬周斜坡陡峭,冲沟发育。
当斜坡下部有隔水的软弱土(岩)出露时,斜坡稳定性差。
二级黄土台塬主要分布在宝鸡、乾县、蓝田、白水、澄城等地,高600—1000m,高出一级黄土台塬或高阶地50—150m。
二级黄土台塬是在第三纪末准平原或山前洪积扇上形成的,黄土厚度一般小于100m,沟壑发育,地形破碎。
如蓝田横岭塬呈丘陵状地貌形态,沟谷切深逾200m,大多切入第三纪地层,侵蚀强烈。
(三)洪积平原:分布于秦岭和北山山前,由多期洪积扇组成。
由于所处地质环境和物质来源不同,组成岩性亦异。
秦岭山前以粗粒为主,北山山前则以细粒物质为主,且多被黄土覆盖。
关中断陷盆地基底构造复杂,具有南深北浅、东深西浅的特点。
渭河平原的地貌特征关中盆地(居晋陕盆地带的南部)包括渭河平原和渭河谷地、渭河丘陵,夹持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脉之间,为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形成的巨型断陷带。
[略论对渭河洪水的几点认识(屠新武)] 渭河的水流往哪里
![[略论对渭河洪水的几点认识(屠新武)] 渭河的水流往哪里](https://img.taocdn.com/s3/m/48de072983d049649a665879.png)
[略论对渭河洪水的几点认识(屠新武)] 渭河的水流往哪里近年渭河频频出现洪水,给下游造成了巨大危害。
2003年渭河洪水出现了历史最高洪水位,2005年出现了1981年以来的最大洪峰流量。
渭河洪水呈现出历时长、峰现时刻明显推后、传播时间变长、灾害损失严重等一系列新特点。
因此,深化对渭河洪水的认识,进一步增强防洪减灾意识,同时最大限度地使洪水资源化,对于水资源紧缺和洪水频繁发生的渭河流域具有重要意义。
渭河洪水的基本特点渭河洪水主要来源于泾河、渭河干流咸阳以上以及南山支流。
渭河流域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7~10月,洪水一般发生于这个时段。
渭河洪水具有暴涨暴落、含沙量大、冲淤变化剧烈以及峰量大的特点。
渭河汛期多年平均水、沙量分别占全年水、沙量的57.4%和91.6%。
历史上渭河曾经发生多次大洪水,最大洪水发生于1898年,咸阳、华县洪峰流量分别为11600立方米每秒、11500立方米每秒。
1911年,泾河发生特大洪水,张家山洪峰流量达14700立方米每秒。
1933年,华县洪峰流量为8340立方米每秒。
此后渭河下游在1954年、1958年、1966年、1968年、1973年、1977年、1981年、1983年、1992年、1996年、2003年、2005年等年份都发生过4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洪水,1954年洪峰流量最大,为5380立方米每秒;2003年洪峰水位最高,为342.76米;2003年次洪量最大,为31.9亿立方米;2005年历时最长,为240小时。
1974~1985年,渭河下游出现日平均流量为3000~7000立方米每秒以及500~3000立方米每秒的天数分别为18天和477天;1992~2006年15年间仅出现3天和227天,发生几率分别减少83.33%、41.93%。
渭河下游2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洪水随年代推移发生次数越来越少,1500~2000立方米每秒洪水减少次数不明显,1500立方米每秒以下洪水1973~1984年共发生24次,平均每年2次,占该时段洪峰次数的34.8%;1985~1997年共发生26次,平均每年2次,占该时段洪峰次数的51%;1998~2006年共发生18次,平均每年2次,占该时段洪峰次数的54.6%。
渭河概说

陇中黄土丘陵区
河流水系
南岸主要有榜沙河、耤河、黑河、涝河、沣河、灞河等,发源于秦岭山区,源短 流急,谷狭坡陡,径流丰沛,含沙量小。 北岸支流集水面积1000km2以上的有14条,如咸河、散渡河、葫芦河、牛头河、千 河、漆水河、石川河、泾河、北洛河;发源于黄土丘陵和黄土高原,相对源远流长, 比降较小,含沙量大。
2.渭河形成的地质背景—与渭河相关的构造体系
新华夏构造体系:由3条走向北北东的巨大隆起带沉降带构成。 昆仑—秦岭纬向构造体系:沿秦岭—昆仑山脉东西向展布的构造带。
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脊柱为贺兰山与六盘山,前弧弧顶 居于陕西中部的宝鸡附近,和秦岭系复合,东翼为太行和吕 梁,西翼为祁连山。
渭河盆地的形成
渭河概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建学院 刘俊民
主要内容
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渭河形成的地质背景 渭河盆地的地貌特征 渭河的形成 黄河的形成
1.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渭河发源于甘肃渭源鸟鼠山,在陕西潼关注入黄河。 流域面积13.48万km2,其中甘肃占44.1%、宁夏占 6.1%、陕西占49.8%。干流全长818km。宝鸡峡以上 为上游,河长430km;宝鸡峡至咸阳为中游,河长 180km;咸阳至入黄口为下游,河长208km。
晚第三纪时的近南北向引张,秦岭北缘断裂伸展成盆阶段
早第三纪末的地壳运动使六盘山一带隆起,鄂尔多斯块体与 青藏块体的接触碰撞,影响到本区的是西部北西向构造带的相对 隆起,中新世中期喜马拉雅运动使青藏高原快速抬升,对华北块 体的北东向挤压作用迅速加强,本区进一步破裂下陷。标志着盆 地范围向北扩大,越过口镇——关山断裂,抵礼泉一合阳断裂, 厚度达2500m以上,部分达北山南缘断裂带。至此,盆地已基本成 型(2200-300万年)。
潼关渭河一线大巴旅游解说词

解说词各位领导,大家好!欢迎来到华山北站。
接下来,我们将乘坐大巴,前往潼关县境内的杨震廉政教育基地进行参观,路程将近13公里,乘车需要22分钟。
华阴与潼关比邻,因西岳华山而闻名。
华山古称太华山,海拔2160米,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区。
华山是五岳之一,因奇险而闻名天下:登山之路蜿蜒曲折,到处都是悬崖绝壁,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说。
华山含五座山峰,形如五根手指合拢向天。
其中东峰名为朝阳,西峰莲花,南峰落雁;三峰以下还有中峰玉女和北峰云台。
华山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所以山上奇峰、怪石遍布,全山景色层岩挺立、嶙峋险峭,大气磅礴。
《山海经》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
”而华山登山道路更是完全从巨岩危崖上一阶一阶硬凿出来的。
华山的这些特质使其在天下众多名山中独具特色,险冠五岳之首。
华山是道教名山。
相传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与道士陈抟以华山为赌注下象棋对赌,三局皆负,从此华山归于道教。
华山名胜古迹众多,庙宇道观、亭台楼阁、雕像石刻随处可见,华山上比较著名的古迹有玉泉院、真武宫、金天宫等景点。
(大家向右边看,这是西岳庙,距离华山7公里,正门面南,是古时祭祀西岳华山神的庙宇。
)各位领导:我们现在是在渭河的南岸向东行进。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
它发源于今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
渭河与发源于源于定边县草梁山的北洛河一起,在潼关县汇合后再汇入黄河,形成了水流千转、三河交汇的瑰丽景观。
如今,三河交汇处已是候鸟迁移栖息之地,被国家定为黄河湿地并加以保护开发。
我们走的这条道路是秦朝的驰道旧址。
两千多年前,为了让自己创下的王朝能千秋万代传承下去,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第二年,就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一条直道和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方便调动军队,调运粮草。
直道从咸阳通往现今包头市的九原,驰道通往全国各地。
著名的驰道有9条,我们脚下的这条驰道就是其中的一条。
它出函谷关,连通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史称“东方道”。
历史的渭河

历史的渭河渭河这条流淌在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之上的河流,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在中华民族文明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说黄河是摇篮,那么摇篮中的宝贝就应该是渭河。
渭河所孕育的中华文明处于中华文明的“青年时期”,渭河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文化之轴,中华文明的书页以此来翻动,渭水之畔的太公垂钓、薛平贵与王宝钏的爱情故事等展示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渭河文化。
本章摘编了一些散文、叙事、新闻采写、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等,向人们展示渭河所走过的历史和所孕育的中华文明。
一条河流的变迁记者张延龙渭河本是黄河主干道,现在却成了黄河的支流。
距今2000多万年前的新第三纪时,黄河是一条真正的滚滚东流的大河。
那时,黄河从兰州向东,沿现在的渭河一直向东注入黄海。
当时,渭河才是黄河货真价实的古河道。
2000万年间,这条河发生了哪些鲜为人知的变化?关中水事历代变迁渭河在古代曾是重要航道。
汉唐时期,江南的粮食和其他物资,都溯黄河而上,转渭河运入长安。
由于渭河与长安关系密切,古人往往把它们联系起来,因而有“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佳句。
摆渡滔滔渭水,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秦代的横桥,到西汉的渭桥;从唐代的便桥,到明清时的古渡口。
唯明清渡口仍有迹可寻,就设在咸阳城东南。
这里砌石护堤,构筑码头,越古渡可通陇抵蜀,车马川流不息,为三秦第一大渡。
如今在咸阳,已无法寻找古渡。
关中的“水事”变迁中,河流的消亡或改道是最主要的内容。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甘枝茂教授的研究表明,据地貌特征、地质资料、文献记载、考古资料等综合分析,春秋以来渭河河道北移的平均速率为1.74~2.71m/a,并具有加速趋势。
地理上,渭河谷地两侧在古代是地震活动的频繁地区。
地质活动或使得河岸坍塌,或堵塞河流,这些均能迫使原河道发生突变。
“这一点史书中的证据很多,《国语—周语》中记载,周幽王二年的地震使岐山崩坠,泾、渭、洛三河河岸坍塌而断流。
宋史九十四《河渠志》中,也记载了当时渭河的河道变化。
渭河及渭河平原

渭河及渭河平原渭河是中国北方一条平庸的河流。
它的开始和结束都一样平庸。
它开始在草原的尽头和陇西高原的开头,它结束于《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那个风陵渡——渭河在那里注入黄河。
最初,是一面黄蜡蜡的山崖上往出渗水。
那地方是在半山腰。
那水也不能叫水,只能叫黄泥巴。
黄泥巴从山腰向下缓缓地移动着,一直往下走,像千万条蚯蚓向山下爬。
后来,到山下时,黄泥巴不移了,凝固了,而水滴一滴一滴渗了出来,汇成一条小河。
小河在黄土高原的深沟大壑中拐弯抹角地流着,—路走一路收集着从沟沟岔岔里涌出来的泉水,有时还接纳天上掉下来的雨水。
雨水在这里是极少的,年降雨量通常在二百毫米左右,这雨水通常在夏天降临,瘠薄陡硝的地面存不住水,雨一打,地表变实了,于是水哗啦哗啦地流了下来。
这叫攻山水,汹汹涌涌,异常暴戾。
那遥远的高村地面渭河的每一次涨水其实都是这上游的攻山水在作祟呀!只是那里的人们不知道。
据说黄土高原在早年的时候,它是平整的,正是由于这天雨割裂,昔日平整的高原被切豆腐一样勒成各种奇形怪状的图案,形成深沟高壑,横梁竖峁。
这里是世界上黄土层囤积得最为深厚的高原,黄十层最厚的地方是五百米。
人们说,这些铺天盖地的黄土来源于一亿五千万年前的一场大风。
那个年代叫侏罗纪年代。
从昆仑山上吹来的大风,呜呜地刮着,将满天尘埃吹到东方,然后尘埃在这里坐定。
河流就这样向前奔流着,一边奔流一边接纳和收集着水流。
它所有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这条叫渭河的河流向前走。
它本来可以不向前走,而向后走的。
也就是说,不是奔向平原,而是就近奔向草原,然后裹挟着藏人的牧歌和草原的花香,从一个叫玛曲的地方就近流人黄河。
但是它选择了前者。
也许是一面山崖挡住了它的去路。
也许不是,而是它的宿命决定了它。
它注定将是一条苦难的河流。
它注定将要裹挟着它一路收集来的泥沙,在下游营造一片冲积平原,然后在平原上布满村庄,然后在村庄中造出一个大的村庄。
那个村庄人们叫它千古帝王之都。
一部中国的历史,有一半是这个村庄的历史。
学生讲渭河故事实施方案

学生讲渭河故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渭河,是中国黄河的一条主要支流,发源于秦岭,流经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是中国十大河流之一。
渭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众多历史文化名城和名胜古迹。
渭河流域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
二、活动目的通过学生讲渭河故事的活动,旨在增强学生对渭河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渭河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历史文化传承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实施方案1. 活动主题确定确定学生讲渭河故事的活动主题,如“渭河的传说与故事”、“渭河的历史文化”等。
2. 学生选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渭河相关的故事或传说,鼓励他们走进图书馆、博物馆、采访当地老人,收集渭河的历史文化资料,深入了解渭河的故事。
3. 学生讲述组织学生进行讲述渭河故事的比赛或展示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将渭河的传说和历史文化进行展示,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
4. 制作宣传资料制作渭河故事宣传资料,包括海报、宣传册等,将活动推广到更多的学生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讲渭河故事的活动中来。
5. 教师指导老师们可以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渭河的历史文化,提高他们的讲述水平。
6. 现场活动可以组织学生们到渭河边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亲身感受渭河的魅力,增强他们对渭河的认知和热爱。
四、活动效果通过学生讲渭河故事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渭河的了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历史文化传承意识,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与渭河的情感联系,为渭河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五、总结学生讲渭河故事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了解渭河的历史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情感体验,是一项有益的教育活动。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渭河,关注渭河,为渭河的保护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渭河渭河(Weihe River)渭河俗称“禹河”,是黄河右岸第一大支流。
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西南海拔3495米的鸟鼠山北侧,源头海拔1383米,干流自西向东流经甘肃省的渭源、武山、甘谷、天水市北道区四县区后,于宝鸡市陈仓区风阁岭镇进入陕西省,东西横贯宝鸡、杨凌、咸阳、西安和渭南五市(区),在潼关县港口镇注入黄河。
关于渭河的源头,《水经注》和《山海经》都有详细记述。
《水经注》记载:“渭水出首阳县首阳山渭首亭南谷。
山在鸟鼠山西北。
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
”《图解山海经》记载:“鸟鼠同山,山中有鸟鼠同穴,鸟的名字叫,鼠的名字叫鼵,它们穿凿地面数尺深,鼠在里边,鸟在外边,二兽和睦相处。
……渭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1、概述1.1流域范围渭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东南地区,地理位置在东经106°18′-110°37′,北纬33°42′-37°20′之间。
北为黄土高原,南为秦岭山区,干流全长818公里。
流域涉及甘肃省的定西市、平凉市、庆阳市、天水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市,陕西省的宝鸡市、杨凌区、咸阳市、西安市和渭南市共三省(区)10个地区84个县(市、区),流域总面积134934平方公里。
其中甘肃占44.1﹪、宁夏占6.1﹪、陕西占49.8﹪。
渭河按河流形态可分为三段,宝鸡峡大坝以上为上游,河长430公里,河道狭窄,河谷川峡相间,水流湍急;宝鸡峡至咸阳铁路桥段为中游,河长180公里,河道较宽,多沙洲,水流分散;咸阳至入黄口为下游,河长208公里,比降较小,水流较缓,河道泥沙淤积。
渭河在陕西境内干流长502.4公里,流域面积67100平方公里,占陕西省总面积的32.6﹪。
1.2地形地貌渭河流域地形为西高东低,西部最高处海拔 3495米,自西向东地势逐渐变缓,河谷变宽,汇入黄河口的高程与最高处高程相差 3000多米。
主要山脉北有六盘山、陇山、子午岭、黄龙山;南有秦岭,最高峰太白山,海拔 3767 米。
地貌主要有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土石山区、黄土阶地区、河谷冲积平原区等。
渭河上游主要为黄土丘陵区,面积占该区面积的 70% 以上,海拔 1200米-2400米;河谷川道地区面积约占10% ,海拔 900米-1700米。
渭河中下游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海拔900米-2000米;中部为经黄土沉积和渭河干支流冲积而成的河谷冲积平原区—关中盆地;南部为秦岭土石山区,多为海拔 2000米以上高山。
其间北岸加入泾河和北洛河两大支流,其中,泾河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中部为黄土高塬沟壑区。
东部子午岭是泾河和北洛河的分水岭,有茂密的次生天然林;西部和西南部为六盘山、关山地区,植被良好;北洛河上游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中游两侧分水岭为子午岭林区和黄龙山林区,中部为黄土塬区,下游进入关中地区,为黄土阶地与冲积平原区。
1.3河流水系渭河支流众多,呈不对称羽状分布,右岸支流较多,较大支流集中在左岸。
流域面积在10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14 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176条。
其中5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左岸有秦祁河、咸河、散渡河、葫芦河、牛头河、通关河、千河、漆水河、石川河、泾河、北洛河;右岸有榜沙河、大南河、石头河、黑河、涝峪河、沣河、灞河等。
左岸支流发源于黄土丘陵和黄土高原,源远流长,比降较小,含沙量大,干流长多在百公里以上。
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河长 455.1公里,流域面积45421 平方公里,占渭河流域面积的 33.7%;北洛河为渭河第二大支流,河长 680公里,流域面积 26985 平方公里,占渭河流域面积的 20% 。
右岸支流均发源于秦岭山区,大都水清、源短、流急,较长的黑河125公里,灞河104公里,其余皆不足百公里。
渭河在陕西境内年均径流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的支流有13条,自西向东,右岸依次有清姜河、石头河、汤峪河、黑河、涝河、沣河、灞河7条河;左岸有通关河、千河、漆水河、泾河、石川河、北洛河6条河。
1.4气候水文1.4.1气候渭河流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多西北风和西风,夏季炎热,多东南风,春秋气候温和多东风,年平均风速2.4-2.7秒米,最大风速20-25秒米。
多年平均气温7.8-13.5℃,极端最高气温42.8℃,极端最低气温-28.1℃,年平均气温由东向西沿渭河向两侧呈递减趋势。
年日照时数2000-2500小时,年积温(≥10℃)4000-4450℃.无霜期155-219天,早霜始于10月上中旬,晚霜终于3月下旬到5月上旬。
1.4.2降水与蒸发流域处于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过渡地带,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 572毫米( 1956 年-2000 年系列,下同),其中陕西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 601.1毫米。
降水量变化趋势呈南多北少,西多东少,山区多而盆地河谷少。
降水高值区的秦岭山区降水量达到 800毫米以上,西部太白山、东部华山山区达到 900毫米以上,而渭北地区平均54l毫米,局部地区不足 400毫米。
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月降水量多发生在 7 、 8 月份,最小月降水量多发生在12 、1月份, 7 月 - 10 月降水量占年降水总量的 60% 左右。
流域内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 660 毫米-1600毫米,年内最小蒸发量多发生在 12 月份,最大蒸发量多发生在6、7 月份, 7-10 月份蒸发量占年蒸发量的 46% -58% 。
流域内多年平均陆地蒸发量500毫米左右,高山区小于平原区,秦岭山区小于 400毫米,关中平原大于 500毫米。
1.4.3径流量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99.37亿立方米,占黄河流域径流量535亿立方米的18.5%,其中陕西省境内61.9亿立方米。
渭河干流上游林家村站以上 25.25 亿立方米,中游咸阳站以上 54.05 亿立方米,下游华县站以上80.93亿立方米。
径流的特点:一是河川径流地区分布不均匀,渭河右岸来水量占总来水量的 48% 以上,而流域面积仅占渭河流域面积的 20% 。
右岸径流系数平均 0.26 ,是左岸的 3 倍左右。
二是年际变化大,最大年径流量 218 亿立方米( 1964 年),是最小年径流量 43 亿立方米( 1995 年)的 5 倍以上。
三是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 7 月-10月来水量约占全年的 60% ,其中 8 月份来水量最多,一般占全年的14%-25% ; 1 月份来水量最少,一般仅占全年的1.6% -3.1% 。
1.4.4水资源总量全流域天然年均径流量 99.3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 69.88 亿立方米,扣除二者之间重复量后,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09.53亿立方米,其中天然径流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不重复量 10.16 亿立方米。
75% 偏枯水年份和 95% 枯水年份水资源总量分别为 83.7 亿立方米和 60.5 亿立方米。
1.4.5泥沙流域多年平均天然来沙量 6.09 亿吨,其中泾河3.06 亿吨,北洛河 1.06 亿吨,干流咸阳站以上 1.97 亿吨。
由于水土保持作用以及降雨条件的变化, 1970 年- 2000 年系列渭河流域多年平均来沙量为4.57 亿吨,其中泾河 2.46 亿吨,北洛河 0.85 亿吨,干流林家村站 1.26 亿吨。
由于泾河和渭河含沙量不同,历史上就有泾浊渭清之说。
“泾渭分明”这一家喻户晓的成语指的就是在泾渭两河交汇处,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且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
渭河流域泥沙的主要特点有:(1)输沙量大、含沙量高。
多年平均输沙模数每平方公里3000吨-7000吨,含沙量每立方米50公斤,中值粒径0.017-0.029毫米。
1956年-2000年多年平均实测入黄泥沙4.23亿吨,占黄河流域的35%,其中20世纪90年代年均入黄泥沙3.46亿吨,含沙量达每立方米77公斤。
(2)水沙异源。
渭河径流主要来源于右岸,而泥沙主要来自左岸,尤其是泾河和北洛河,分别占渭河来沙量的53.8% 和18.6%。
(3)来沙量地区分布相对集中。
渭河泥沙量主要来自泾河、北洛河和渭河上游。
(4)来沙量年内分配相对集中,其中,5月-10月来沙量占年来沙量的 75% 。
1.4.6水旱灾害流域内主要自然灾害是旱灾。
关中有“三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之说。
干旱的主要特征:一是灾害频次多。
据历史资料统计,隋仁寿元年(601年)至1990年的1390年间,关中地区共发生旱灾744次,相当于两年一遇,高于陕北和陕南地区。
二是季节性强。
关中地区以春夏连旱居多,其东部地区夏旱居多,也有早春旱危害,西部夏旱轻于东部,也是主要危害。
三是干旱危害持续时间长,连旱几年屡有发生。
关中地区连旱的时间最长者达9年,发生在明崇祯六年至十四年(1633-1641年),在历史上十分罕见。
洪水主要来源于渭河干流咸阳以上的泾河和南山支流。
渭河流域洪水具有暴涨暴落、洪峰高、含沙量大的特点。
每年 7-9 月为暴雨季节,来水量约占年水量的 60% 。
历史上渭河曾发生过多次大洪水, 1898 年,渭河咸阳段发生特大洪水,咸阳、华县洪峰流量分别为 11500立方米/秒、11600立方米/秒;1933年,渭河林家站洪峰流量5850立方米/秒;华县洪峰流量 8340立方米/秒;1981 年8 月华县站发生了 5380立方米/秒的洪水。
进入20世纪90 年代以后,洪水特性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表现在洪水次数减少、发生时间更加集中;由于河床淤积,同流量水位上升、漫滩几率增大、漫滩洪水传播时间延长等。
1.4.7水质流域天然水质主要受气候、降雨径流、土壤植被和地质地貌等自然环境影响,大部分地区水质良好。
渭河干流矿化度从上游至下游呈递减趋势,但在泾河汇入渭河后,矿化度又升高,矿化度在 500毫克/升-700毫克/升之间,属软水和中等硬度水。
部分山区和干旱区有微咸水和高氟水。
流域水质污染严重。
2000年全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为11.1亿吨,其中干流域废污水排放量9.1亿吨,COD入河量19.3万吨,主要集中在天水、宝鸡、咸阳和西安等沿岸城市,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与1982年相比增加了一倍。
在渭河干流及主要支流重要河段2595.7公里的评价河段中,全年Ⅰ、Ⅱ类水质河段占总评价河长的5.4﹪,Ⅲ类水质河长占16.6 ﹪,Ⅳ水质河长占24.2﹪,Ⅴ类及超Ⅴ类水质河长占53.8﹪。
其中干流全年Ⅲ类水质河长占37.2﹪,Ⅳ水质河长占12.2﹪,Ⅴ类及超Ⅴ类水质河长占50.6﹪,咸阳以下河段水质常年处于超Ⅴ类状态,丧失了基本的水体功能。
1.5 水土流失流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其特点一是分布面积广,水土流失总面积 10.36 万平方公里(其中渭河干流地区 4.47 万平方公里,泾河 3.95 万平方公里,北洛河 1.94 万平方公里),占渭河流域总面积的 76.9% ;二是土壤侵蚀强度大,全流域侵蚀模数大于 5000 吨/平方公里的面积 4.88 万平方公里,占黄土高原地区同类面积的 25.5% ,多沙、粗沙区面积 1.87万平方公里,占黄土高原地区同类面积的23.8% ;三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林线后退和大量弃渣,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增加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