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评课记录
听课《圆柱的表面积》评课稿(4月)
《圆柱的表面积》评课稿听课稿(4月)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聆听了程冬明老师执教的《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整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有创新有创意,设计合理,下面我就这节课,进行一个简单的评析,不到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一、温故引新,有效铺垫。
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整体,许多知识之间存在联系,本节课,学生要掌握圆柱的3种面积,必需要运用圆的面积及周长的知识。
本节课,程老师采用温故引新的方法导入,引导学生复习圆的面积、周长公式,这是知识铺垫,引导学生回顾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出转化法,这是方法铺垫,通过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而且有效地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本节课在教学上采用了引导、放手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导”,鼓励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探究新知,而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让学生经历公式的形成过程,学生从独立思考到两人合作再到小组合作,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层层深入。
三、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程老师轻声细雨,娓娓道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新课标理念,教学设计新颖科学,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紧扣难点,突出重点,注重学法指导。
不仅探讨研究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而且收获了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的快乐体验。
四、注重对比沟通,提倡方法多样化。
对于这3种面积,学生经常会混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3种面积,本节课除了教学基本方法以外,我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运用转化法掌握3种面积。
再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教学,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公式。
五、注重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在探究转化法时,程老师设计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环节,这个环节中,学生先通过自己的思考,带着问题与小组成员一起动手操作,将圆形或圆柱转化成长方形,通过矩形面积公式导出圆柱面的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细节上仍需多注意,如教学语言还可再润饰,更生动,教学评价还应更多样化等。
圆柱的表面积课评
圆柱的表面积课评
图形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知识,陈老师让学生亲眼去看一看,亲手去做一做,亲自去想一想,利用化曲为平的思想,使抽象的变为具体的、可接受的知识。
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获得的三种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高相等)、平行四边形,推导圆柱体的侧面积。
让学生讨论圆柱侧面展开的这个图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物观察和实验,使学生了解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圆柱的高,从而用已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很自然地推导出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
使学生认识到立体转平面、形变量不变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分析能力。
但陈老师在这一过程衔接不够好,在推导公式过程中用时较长了一些。
在这节课上,陈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让学生敢想、敢说,从而主动的去获取知识,陈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严谨缜密的数学思维在这节课也表现得淋漓
尽致,学生超强的心算口算能力为这节课添色不少!但是,和陈老师以前的公开课相比,陈老师此次的课堂板书没那么整洁;在课堂前的复习中,忘记写单位及答题;在练习中,学生的板书出现错误应该批注一下等。
整节课下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咖的风采,虽然有那么点不拘小节,但依然值得我辈深思,我辈学习!
一、二年级组数学组
2014年3月6日。
有关写圆柱体的表面积评课稿
有关写圆柱体的表面积评课稿圆,是一种规则的平面几何图形,表面积就是指圆形所占的平面空间大小,其计算方法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是开普勒的求解方法、卡瓦利里的求解方等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圆柱体的表面积评课稿,欢迎阅读。
圆柱体的表面积评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及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
《圆柱与圆锥》这一教学内容是小学阶段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最后一个单元的知识。
教材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点,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学习圆柱和圆锥的基础。
而《圆柱的表面积》这个内容又是《圆柱和圆锥》这个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面的旋转》了解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和认识了圆柱和圆锥及其基本特征后安排的一个具有探索性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想象、操作等探索活动运用迁移规律把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新知识转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即圆的面积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另外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2、《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材十分注重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自己生活的空间,注重以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作为学习素材,使学生经历用观察、操作、想象、思考等多种方式探索图形的性质、运动、位置、度量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结合《圆柱的表面积》这一知识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1)知识教学:①通过想象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理解圆柱表面积的的含义,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
②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评课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评课
这节课充沛表达了教员站在先生的立场,而且投入了很多的课前预备任务,例如找到圆柱形的椰子汁罐头〔既要方便剪的,又要契合长方形纸的面积就是圆柱的正面积〕,自己制造的圆柱展开图。
下面我谈谈我的听课感受。
第一,从直观学具入手,充沛应用先生的既有活动阅历,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场示范活动中,促进先生对圆柱的正面是一个曲面的进一步看法。
第二,对正面积的算理的了解是树立在实验的基础上。
先生在观察中发现圆柱的正面剪开以后是一个长方形,所以求圆柱的正面积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
有了图形的支撑,先生关于正面和长方形的对应关系、外表积的构成关系就能愈加明晰地了解。
在实验探求的进程中,先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魅力,丰厚处置效果的阅历。
第三,在展开图环节,经过教员的引导出示一个圆柱的展开图,接着提出两个圆和长方形区分怎样画?经过同桌讨论得出画法,最后先生再完成。
我觉得这样细致的指点十分有必要,协助了一些了解才干较差的先生,让这局部先生也能体会到会画展开图的快乐。
最后对展开图的展现也是相当到位,剖析两个圆的位置。
先生经过自主探求,体会了外表积的构成,同时理清解题步骤,不时规范并强化了先生的解题思绪,不只要利于提高先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构成有效的数学解题模型。
有两点商榷的意见:
1、圆柱的正面展开图可否让四人小组协作,一同剪一剪,这样能够会出现不是沿着高剪的,或剪得歪的,或剪上去是个正方形的等等,这样学习的
素材就更多了。
2、最后两题计算外表积的可否舍弃,加一道处置实践效果的,例如通风管、柱子、或练习六上的队鼓。
《圆柱体的表面积》评课稿
《圆柱体的表面积》评课稿×老师的这堂课总的来说筹备充分,如教师的教具,学生的学具,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练习;教师语言精练,教态自然慷慨,难点突破,重点突出,练习有坡度。
具体如下:一、长处1、合理的利用教材圆柱体的表面积这部分教学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盘算,表面积在实际盘算中的利用。
罗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将侧面积盘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将表面积的盘算作为重点来教学。
教学设计和安排既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
整堂课容量较大,但学生学的轻松,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
2、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本堂课在教学上采用了引导__撒手__引导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导,激励学生积极自动的探究。
新课前的复习,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由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到圆柱体的表面积。
通过圆柱体模型的演示,引导学生复习圆柱体的特点,进而理解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意义。
在教学侧面积的盘算时,先让学生思考该怎样盘算,再让学活泼手探究。
在实践中,学生很明确地看到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在学生会求侧面积的基础上,再加上两个圆面积,从而总结出求表面积的盘算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立体转平面,形变量不变的辨证关系,培育学生的察看剖析能力。
二、不足圆柱体的物体在生活中很普遍,如学生的透明胶带,矿泉水瓶盖等,让学活泼手测量这些物体的有关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兴趣会更高写,也让数学回归到生活。
练习中,涌现三个不同直径的圆,而出示的图片却是三个圆同样大,直观效果不明显。
。
圆柱听课记录及评析
圆柱听课记录及评析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几何形状,具有平行且相等的上下底面以及垂直于底面的侧面。
在学习圆柱体这一章节时,我进行了详细的听课记录,并对所学内容进行了评析,以下将进行具体阐述。
听课记录如下:第一节课:基本概念和性质1.圆柱是由两个平行且相等的圆面以及连接两个圆面的侧面组成。
2.底面圆的半径称为圆柱的半径,侧面的高度称为圆柱的高。
3.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为V=πr²h,其中V表示体积,r表示半径,h 表示高。
4. 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S = 2πrh,其中S表示侧面积,r 表示半径,h表示高。
5. 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为S = 2πr² + 2πrh,其中S表示表面积,r表示半径,h表示高。
第二节课:计算实例1. 例题一:已知圆柱的半径为3cm,高为5cm,求圆柱的体积。
解:代入公式V = πr²h,得到V = π*3²*5 = 45π cm³。
2. 例题二:已知圆柱的半径为4cm,高为8cm,求圆柱的侧面积。
解:代入公式S = 2πrh,得到S = 2π*4*8 = 64π cm²。
第三节课:圆柱的应用1.圆柱常见的应用有水杯、圆柱桶等。
2.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容器的容量,从而选择合适容量的容器。
3.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可以帮助我们计算需要包装其中一物体的纸张或其他材料的面积。
评析如下:本次听课内容主要涉及了圆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计算实例以及圆柱的应用。
通过听课,我对圆柱的定义和构成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
同时,我学会了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侧面积和表面积,并通过实例题目巩固了这些计算方法。
此外,圆柱的应用部分也让我认识到了圆柱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圆柱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听课过程中,老师的讲解非常清晰,逻辑性强,使我能够迅速抓住重点并理解。
老师还给出了许多实例题目,使我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计算中,从而加深了对圆柱的理解和记忆。
“圆柱的表面积”六年级数学听课评课稿
“圆柱的表面积”六年级数学听课评课稿
本周听了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一课,针对本课教学有以下体会。
1、教师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思维围着学生转,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由学生解答,学生要注意的问题也是学生提醒。
2、为了突破教学中,学生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师课堂练习的设计做了充分的预判,练习的难度由简单到复杂,通过已有知识,进行练习,建立知识后再练习,再练习,呈坡度体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至高点,完成了难点和重点的学习。
3、教师在授人于“渔”方面,做了很多训练,“读题收集信息法”看似简单实际很有实效。
本节课教师所有的练习都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
4、本堂课的实效性很强。
学生回答问题踊跃积极,知识掌握牢固。
5、关于学习态度,教师在练习中和小结处进行了很好的教育,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
这些话学生也于似懂非懂,但这种实时进行数学意识渗透,对学生是有益的。
建议:1、对学生要进行关于圆柱表面积的应用的拓展训练,让课堂的知识容量增加,呈现开放式。
2、教师语言很有活泼,但关于数学思维,定义方面的言语一定要严谨,严谨就是一数学态度,数学思想。
圆柱的表面积评课稿
圆柱的表面积评课稿圆柱表面积的说课稿圆柱表面积的说课稿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第二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圆柱特征,有了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几何形体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材通过求圆柱形茶叶罐的侧面商标纸引入课题,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圆柱侧面积意义和的计算方法,再通过例题3在方格纸上画出圆柱的展开图建立圆柱表面积概念,通过练习掌握表面积计算方法。
最后安排练一练加深对侧面积、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以及练习6的1、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认识,结合本课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经历探索圆柱计算表面积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是理解侧面积等于地面周长乘高的含义。
并预设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提供现实的材料,让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探索,丰富学生图形与空间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通过体验探索表面积的经历,让学生体会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担点,我准备分几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1.创设情境,激趣引新教师出示例二的圆柱形罐头,以要计算茶业罐的侧面商标纸面积为契机,引入新课。
这里运用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2.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这里我准备分2个层次展开教学第一层计算侧面积请学生观察实物,理解球商标纸面积就是求圆柱侧面积。
并把自备的圆柱体各面剪开,观察所得长方形,以小组形式讨论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全班汇总,指名回答。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配以课件帮助学生认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里为了突破计算圆柱侧面积方法这一难点,教师可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水笔描出长方形长和宽,再把这个长方形卷成圆柱,观察长方形的宽和长与圆柱的联系,通过有曲变直,再由直变曲,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悟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表面积》优秀评课稿
《圆柱的表面积》优秀评课稿《圆柱的表面积》优秀评课稿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
具体地说: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圆柱的表面积》优秀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圆柱的表面积》优秀评课稿篇1听了郑老师的《圆柱体的表面积》一课,在这里我来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这堂课,我认为有几个特点:一、合理灵活的组织和利用教材。
《圆柱体的表面积》这部分教学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表面积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以及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教材共安排了三道例题。
郑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将表面积的计算作为重点来教学;将表面积的实际应用作为重点来练习;将用进一法取近似值作为一个知识点在练习中来理解和掌握。
四者有机结合、互相联系、多而不乱。
教学设计和安排即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
三道例题没有做专门的教学,但其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分别在练习过程中得以体现。
整个一节课,增加容量但又学的轻松,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较好的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
这节课在教学上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讲练相结合的方法。
郑老师用茶叶罐作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合作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使学生的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后,抽象、概括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再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很清楚的看到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求圆柱的侧面积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通过教师的“导”,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新知的热情。
在表面积的教学环节中,郑老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推导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圆柱的表面积评课稿圆柱的表面积听课评语
圆柱的表面积评课稿圆柱的表面积听课评语板书:圆柱的表面积长方形面积= 长× 宽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圆柱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六、课堂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首先我做到及时有效。
对学生的发言应注意抓住评价的时机,在评价中为学生把关定向、释疑解难,引领学生走出迷茫,促进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其次做到以正面效应为指导。
将批评有效的融入表扬中,在表扬中警示学生,让学生提高认识,强化自律行为,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
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于他们更多的鼓励。
如给板演学生评价时,虽然出现了错误,但我给了他一个“待优”的评价。
我想这样的鼓励性评价对学困生树立学好数学信心,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再次,提出的问题有层次性,便于学生操作,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有助于学生促进知识间的迁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各层次学生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较好的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言情况(七)资源开发结合本节课内容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开发:一是充分运用教科书、教师用书等资源,研读教学内容。
教科书内容简洁准确,非常便于孩子们在预习时发现问题,展开讨论。
二是用多媒体教学贯穿于整节课堂。
课件演示圆柱体表面展开的过程,既形象直观,又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
在讲练过程中,动态逐一出示三个圆柱及条件,并闪烁所求底面和侧面。
将直接的告诉条件和问题变成动态的先后展示,不仅做到思路清、方向明,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多媒体将生活中的油漆桶、水桶、羽毛球筒等实物“搬”到课堂,加深了学生对表面积实际计算意义的直观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是利用生活资源,让学生带一些圆柱体的纸盒,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很快就能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有关知识。
四是巧用学生资源,鼓励学生主动上台展示自我,培养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自我表现力,又使得问题解决策略变得多样化。
《圆柱表面积》评课稿
六年级《圆柱的表面积》评课稿3月6日袁老师的这堂课总的来说准备充分,如录播视频,学生的学具,以及练习;具体如下:一、优点1、指导学生合理的利用教材。
圆柱体的表面积这部分教学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表面积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老师在进行网课教学时,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将表面积的计算作为重点来教学根据录播视频指导学生学习课本。
2、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
本堂课在教学上采用了引导、放手、引导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导,先直播鼓励学生积极自主探究。
通过学生看课本、剪一剪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等环节引导学生自学。
3、熟练使用录播视频资源与教师直播相结合。
通过录播视频中圆柱体模型的演示,引导学生复习圆柱体的特征,进而理解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意义。
在教学侧面积的计算时,通过暂停视频的方法,先让学生思考该怎样计算,再让学生动手探究。
在实践中,学生很清楚地看到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在学生会求侧面积的基础上,再加上两个圆面积,从而总结出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最后引导学生练一练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结构紧凑,环环相扣。
二、不足1、圆柱形的物体在生活中很普遍,如学生的透明胶带,矿泉水瓶盖等,让学生动手测量这些物体的有关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兴趣会更高写,也让数学回归到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松心情,缓解上网课的心理压力。
2、练习中,出现三个不同直径的圆,而出示的图片却是三个圆同样大,直观效果不明显。
还有数字的平方书写不合格,需要提高课件的制作技巧。
《圆柱体的表面积》评课稿
《圆柱体的表面积》自评稿圆柱是生活中常见图形,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学生已经有了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认识、表面积、体积)探究经验作为铺垫。
通过直观演示和圆柱展开图的研究,学生就会将知识迁移到长方形中去。
利用对比、讨论归纳方法就可以突破新知,也培养了学生对于几何问题的探究思路。
知识目标: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发现过程,体验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概括、抽象和实践操作能力。
下面我就本节课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吧:一、收获1、注重课前复习回顾,实物演示帮助理解课前我利用复习问题让学生充分回顾了旧知,也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借助于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回顾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接着拿出圆柱体模具,然后让学生观察展开图目的是让学生得出圆柱是由上下两个圆和一个侧面长方形组成的,让学生利用迁移转化思想探究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几何图形问题需要学生将几何抽象问题变得具体化,学生在具体化的图形中感知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师的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结合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多的是让学生根据导学案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学生一步一步地就由圆柱体的组成问题转化到了面积计算方法最后再到计算公式。
整个过程学生都在预设的问题中去思考和交流,做到了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学生真正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不光获得了新知识更重要掌握了及此类几何问题的方法。
二、不足教学中复习回顾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占用了过多的时间,导致最好在推导出圆柱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之后没有进行时间去练习。
同时在教学中应该再给学生多留时间去探讨交流思想,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关写圆柱体的表面积评课稿.doc
有关写圆柱体的表面积评课稿圆,是一种规则的平面几何图形,表面积就是指圆形所占的平面空间大小,其计算方法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是开普勒的求解方法、卡瓦利里的求解方等等。
下面是我给大家介绍的圆柱体的表面积评课稿,欢迎阅读。
圆柱体的表面积评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及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
《圆柱与圆锥》这一教学内容是小学阶段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最后一个单元的知识。
教材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点,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学习圆柱和圆锥的基础。
而《圆柱的表面积》这个内容又是《圆柱和圆锥》这个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面的旋转》了解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和认识了圆柱和圆锥及其基本特征后安排的一个具有探索性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想象、操作等探索活动运用迁移规律把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新知识转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即圆的面积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另外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2、《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材十分注重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自己生活的空间,注重以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作为学习素材,使学生经历用观察、操作、想象、思考等多种方式探索图形的性质、运动、位置、度量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结合《圆柱的表面积》这一知识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1)知识教学:①通过想象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理解圆柱表面积的的含义,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
②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圆柱体的表面积》评课
《圆柱体的表面积》评课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学生学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多种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在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也给学生探索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学生学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多种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在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到线图形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也给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注入了新的内容,并使得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图形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知识,只有结合生活,练习生活,让学生亲眼去看一看,亲手去做一做,亲自去想一想,才能使之成为具体的、可接受的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层次。
教学层次非常清晰。
第一层次:巩固上节所学《圆柱体的认识》的有关知识。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掌握圆柱体的底面、侧面和高,能正确地说出圆柱体的特征。
第二层次:推导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
首先让学生讨论圆柱侧面展开的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物观察和实验,使学生了解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圆柱的高,从而用已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很自然地推导出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
在会求侧面积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两个圆面积,引导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从而总结出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认识到立体转平面、形变量不变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分析能力。
第三层次:针对本节所学知识设计了一些基本应用题。
安排有:求圆柱的侧面积,求圆柱的表面积。
是对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的巩固。
老师极其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
一方面,注重从生活现象中提取数学知识,引入数学学习;另一方面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后,及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说数学的回归。
比如练习中帽子、通风管表面积的计算等,我想如果给足时间,数学知识的回归在这些课上有更多的体现和应用。
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的表面积》评课稿
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的表面积》评课稿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的表面积》评课稿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学生学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多种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在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也给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注入了新的内容,并使得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图形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知识,只有结合生活,练习生活,让学生亲眼去看一看,亲手去做一做,亲自去想一想,才能使之成为具体的、可接受的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层次。
教学层次非常清晰。
第一层次:巩固上节所学《圆柱体的认识》的有关知识。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掌握圆柱体的底面、侧面和高,能正确地说出圆柱体的特征。
第二层次:推导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
首先让学生讨论圆柱侧面展开的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物观察和实验,使学生了解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圆柱的高,从而用已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很自然地推导出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
在会求侧面积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两个圆面积,引导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从而总结出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认识到立体转平面、形变量不变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分析能力。
第三层次:针对本节所学知识设计了一些基本应用题。
安排有:求圆柱的侧面积,求圆柱的表面积。
是对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的巩固。
郑老师极其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
一方面,注重从生活现象中提取数学知识,引入数学学习;另一方面,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后,及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说数学的回归。
比如练习中,帽子、通风管表面积的计算等,我想如果给足时间,数学知识的回归在这些课上有更多的体现和应用。
在六年级的课堂上,郑老师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很明显的。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让学生敢想、敢说,从而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圆柱的表面积评课稿-圆柱的表面积听课评语
圆柱的表面积评课稿|圆柱的表面积听课评语圆柱表面积的说课稿圆柱表面积的说课稿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第二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圆柱特征,有了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几何形体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材通过求圆柱形茶叶罐的侧面商标纸引入课题,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圆柱侧面积意义和的计算方法,再通过例题3在方格纸上画出圆柱的展开图建立圆柱表面积概念,通过练习掌握表面积计算方法。
最后安排练一练加深对侧面积、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以及练习6的1、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认识,结合本课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经历探索圆柱计算表面积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是理解侧面积等于地面周长乘高的含义。
并预设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提供现实的材料,让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探索,丰富学生图形与空间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通过体验探索表面积的经历,让学生体会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担点,我准备分几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1.创设情境,激趣引新教师出示例二的圆柱形罐头,以要计算茶业罐的侧面商标纸面积为契机,引入新课。
这里运用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2.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这里我准备分2个层次展开教学第一层计算侧面积请学生观察实物,理解球商标纸面积就是求圆柱侧面积。
并把自备的圆柱体各面剪开,观察所得长方形,以小组形式讨论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全班汇总,指名回答。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配以课件帮助学生认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里为了突破计算圆柱侧面积方法这一难点,教师可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水笔描出长方形长和宽,再把这个长方形卷成圆柱,观察长方形的宽和长与圆柱的联系,通过有曲变直,再由直变曲,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悟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评课记录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评课稿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评课稿适中小学:杨清明张伟老师的这堂课总的来说准备充分,如教师的教具,学生的学具,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练习;教师语言精练,教态自然大方,难点突破,重点突出,练习有坡度。
具体如下:一、优点1、合理的利用教材圆柱体的表面积这部分教学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表面积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罗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将表面积的计算作为重点来教学。
教学设计和安排既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
整堂课容量较大,但学生学的轻松,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
2、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本堂课在教学上采用了引导__放手__引导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
新课前的复习,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由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到圆柱体的表面积。
通过圆柱体模型的演示,引导学生复习圆柱体的特征,进而理解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意义。
在教学侧面积的计算时,先让学生思考该怎样计算,再让学生动手探究。
在实践中,学生很清楚地看到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在学生会求侧面积的基础上,再加上两个圆面积,从而总结出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立体转平面,形变量不变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二、不足圆柱体的物体在生活中很普遍,如学生的透明胶带,矿泉水瓶盖等,让学生动手测量这些物体的有关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兴趣会更高写,也让数学回归到生活。
练习中,出现三个不同直径的圆,而出示的图片却是三个圆同样大,直观效果不明显。
圆柱的表面积评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教学设计和安排既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
整个一节课,增加容量但又学得轻松,极大提高了调堂教学效率。
一、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
本节课在教学上采用了引导、放手、引导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1、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新课开始,教师通过圆柱教具直观演示,引导学生复习圆柱体的特征,进而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2、讲练结合。
教学这节课,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
而且使练习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一环紧扣一环。
使讲练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学生学得轻松,练得有趣。
二、较好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本节课教师合理地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技术。
不仅做到思路清、方向明确,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多媒体将生活中的油漆桶、水桶、羽毛球筒等实物“搬”到课堂,加深了学生对表面积实际计算意义的直观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圆柱的表面积评课记录南小教育联盟二校区(少先路小学)2016--2016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圆柱体的表面积评课徐金霞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学生学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多种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在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也给学生探索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学生学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多种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第一层次:巩固上节所学《圆柱体的认识》的有关知识。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掌握圆柱体的底面、侧面和高,能正确地说出圆柱体的特征。
第二层次:推导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
首先让学生讨论圆柱侧面展开的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物观察和实验,使学生了解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圆柱的高,从而用已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很自然地推导出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
在会求侧面积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两个圆面积,引导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从而总结出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认识到立体转平面、形变量不变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分析能力。
第三层次:针对本节所学知识设计了一些基本应用题。
安排有:求圆柱的侧面积,求圆柱的表面积。
是对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的巩固。
金老师极其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
一方面,注重从生活现象中提取数学知识,引入数学学习;另一方面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后,及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说数学的回归。
比如练习中帽子、通风管表面积的计算等,我想如果给足时间,数学知识的回归在这些课上有更多的体现和应用。
在六年级的课堂上,金老师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很明显的。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让学生敢想、敢说,从而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同时,注重操作活动在图形学习中的地位。
操作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究图形特征的重要途径,正是操作活动,学生的探索学习才能得到顺利展开,也正是操作活动,学生对有关数学知识的体验更加真切和深刻。
最后,金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表述。
如果说操作活动能更强调知识的深刻性,那么语言表述也就是“说”,就是对知识的梳理,知识的罗列,知识的系统化整理和知识的重组。
整堂课也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语言的衔接稍有跳跃。
课堂的连接语是课堂驾驭能力的表现,也反映了教师设计课堂,生成课堂之间的一种应变。
同时,这也与教师对于教学设计过程的熟悉程度有关。
南小教育联盟第二校区2106年6月20日圆柱的表面积实习听课记录表4 ***学院教育见习、实习记录表学校学科时间 2016 年 3 月 2 日班级第 3 节六班指导教师课题一、复习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 5 米,周长是多少?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二、新课 1.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出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过程关系呢?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用字母表示为:S=ab 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长方形的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Ch=2π rh=π dh 2.侧面积练习:练习二第 5 题。
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①②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用字母表示为:S=2π rh +2π r 4.教学例 4 出示例 4。
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
①侧面积:×20×28=②底面积:× =314 ③表面积:+314=≈2080 5.小结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
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巩固练习 1.做第 14 页“做一做” 。
2. 练习七第 6 题。
评价1.在实践中让学生明白,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3.转化方法的运用。
观评记录_常建红_小学数学_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体的表面积评课记录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学生学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多种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在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到线图形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也给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注入了新的内容,并使得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图形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知识,只有结合生活,练习生活,让学生亲眼去看一看,亲手去做一做,亲自去想一想,才能使之成为具体的、可接受的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层次。
教学层次非常清晰。
第一层次:巩固上节所学《圆柱体的认识》的有关知识。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掌握圆柱体的底面、侧面和高,能正确地说出圆柱体的特征。
第二层次:推导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
首先让学生讨论圆柱侧面展开的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物观察和实验,使学生了解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圆柱的高,从而用已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很自然地推导出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
在会求侧面积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两个圆面积,引导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从而总结出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认识到立体转平面、形变量不变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分析能力。
第三层次:针对本节所学知识设计了一些基本应用题。
安排有:求圆柱的侧面积,求圆柱的表面积。
是对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的巩固。
常老师极其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
一方面,注重从生活现象中提取数学知识,引入数学学习;另一方面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后,及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说数学的回归。
比如练习中帽子、通风管表面积的计算等,我想如果给足时间,数学知识的回归在这些课上有更多的体现和应用。
在六年级的课堂上,常老师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很明显的。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让学生敢想、敢说,从而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同时,注重操作活动在图形学习中的地位。
操作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究图形特征的重要途径,正是操作活动,学生的探索学习才能得到顺利展开,也正是操作活动,学生对有关数学知识的体验更加真切和深刻。
最后,常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表述。
如果说操作活动能更强调知识的深刻性,那么语言表述也就是“说”,就是对知识的梳理,知识的罗列,知识的系统化整理和知识的重组。
整堂课也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语言的衔接稍有跳跃。
课堂的连接语是课堂驾驭能力的表现,也反映了教师设计课堂,生成课堂之间的一种应变。
同时,这也与教师对于教学设计过程的熟悉程度有关。
小学数学《圆柱表面积的应用》听课记录表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表课题听课人一、复习圆柱知识。
师:我们学过圆柱,知道了哪些知识生 1:它有两个相等圆,一个侧面生 2:它的侧面展开图有可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生 3:它还有无数条相等的高师:谁知道怎样求圆柱侧面积呢生:圆柱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练习 1:补充条件,只列式不计算:一个圆柱,高 5 厘米,它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师:请你先补充条件,再列计算式子生 1:底面周长 5 厘米,S 侧=5×5 生 2:底面直径8 厘米,S 侧=×8×5 生 3:底面半径 4 厘米,S 侧=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