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水解说课稿
2024盐类水解的说课稿范文
2024盐类水解的说课稿范文教案标题:2024盐类水解的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盐类水解》是高中化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在化学反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是以盐类水解为主题进行教学,旨在让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原理和实际应用,并通过实验观察盐类水解产生的现象与变化。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① 学习盐类水解的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② 理解盐类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和产物变化;③ 掌握盐类水解反应的判别方法和实际应用。
3、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盐类水解的概念、化学方程式和产物变化,以及判别盐类水解反应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盐类水解的实际应用和与其他化学反应的联系与区别。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引入法、实验探究法和讨论交流法。
学法上,我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观察和总结,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展示盐类水解的实验现象和变化,我准备了以下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和试剂:溴化铵、氨水、饱和氯化钙溶液、试管、试管夹等。
2、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材料,包括盐类水解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等。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环节一、导入引入新课利用一则生活实例引入盐类水解的概念,比如海水蒸发结晶过程中形成的食盐。
通过让学生思考海水中的盐是如何分离出来的,导入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环节二、实验探究根据实验器材和试剂准备好的实验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盐类水解的现象和变化。
学生可以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讨论盐类水解的产物、化学方程式以及实验的科学原理。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思维能力。
环节三、知识讲解和拓展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我进行盐类水解的知识讲解和拓展,包括盐类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产物变化和判别方法。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盐类水解的示意图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理解盐类水解与其他化学反应的联系与区别。
初中物理《盐类的水解》说课稿
初中物理《盐类的水解》说课稿初中物理《盐类的水解》说课稿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盐类的水解》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1一、说教学观由于本节课是基于活动教学观而进行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简单介绍一下活动教学观。
活动教学观以“以活动促发展”为教学的指导思想,认为“活动”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特殊的活动过程,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构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对知识、技能、策略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活动教学观是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观。
活动教学观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突出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发现的学习,强调学生独立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和系统化。
在活动教学观的指导下,通过对教材以及学生分析,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进而组织教学活动,具体的教学过程分为:创设问题情境、组织问题解决、引导知识整理、指导练习应用、提供反馈评价。
首先,我来说一下我对教材的分析。
二、说教材分析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一共由三章组成,即: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三章又分为水溶液,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沉淀溶解平衡,离子反应四节内容,而处于第二节第二大块的盐类的水解知识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因为盐类水解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等知识更深的理解,同时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进一步认识。
并且盐类水解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第一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盐类的水解》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该节分两课时教学,本节为第一课时。
第一部份是找规律,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盐类物质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水解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对应关系。
第二部份是查原因,以水的电离平衡为基础,分析盐类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和OH -结合成弱酸或者弱碱的趋势,明确不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同时深化对过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认识。
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不少,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是学生在高一必修一已经学习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高二选修4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平衡体系,所以本节教学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平衡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为下一步学习水解平衡的挪移和水解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量的能力,而且思维活跃。
通过高一必修和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离子方程式书写、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等知识,所以教学应该能顺利推进。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情,确定本节的教学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为: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和规律(2)能够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反应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能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
(2)使用实验探索的科学方法,探索不同类型盐溶液的酸碱性,揭示化学平衡理论在盐溶液中的延伸。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思量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示,体味合作交流的重要与快乐。
盐类的水解说课(共24张PPT)
3.解决问题
①写出NH4Cl 溶液中溶剂和溶质的电离情况? ②NH4Cl 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哪些离子可结合成
弱电解质?
③离子间结合成弱电解质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什么影响? ④ NH4Cl 溶液为什么显酸性?
NH4Cl = NH4+ + Cl _
H2O
+
OH _ +H+
[OH-] < [H+]
NH3.H2O
第24页,共24页。
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
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利用。
第4页,共24页。
2.新课程标准要求
普通中学化学科新课标把本节内容定为
理解(C级要求),同时也是高考的必
考点。
第5页,共24页。
3.教材处理
①将本节课本[科学探究]改为学生分组实 验,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积极性。
②将盐类的水解的实质用多媒体模拟,微观过 程宏观化。
2 4 3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模仿学习的能力
可溶性的铝盐都能发生水解
2
② Na CO 明明是碱,为什么俗称纯碱? 设计意图:使微观过程宏观化,使学生对盐类水解过程有一个感性直观的认识。
2 3 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由学生归纳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炼本节课的精华。
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弱酸或弱碱)的反应
科学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测溶液的pH
盐溶液
溶液的酸 碱性
强酸强碱 盐
中性
强酸弱碱 盐
酸性
强碱弱酸 盐
碱性
为什么有的盐溶液显酸性或碱性,
而有的盐溶液却是中性呢?
第15页,共24页。
《盐类的水解》 说课稿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盐类的水解》。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盐类的水解”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盐溶液的酸碱性规律,揭示盐类水解的本质。
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又一种重要的平衡体系,它不仅是对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也为后续学习沉淀溶解平衡等知识奠定基础。
同时,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泡沫灭火器的原理、明矾净水等,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平衡和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知识,能够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问题。
但是,盐类水解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实质。
(2)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能够判断常见盐溶液的酸碱性。
(3)学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盐类水解实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实质。
(2)盐类水解的规律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教学难点(1)盐类水解的实质。
(2)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盐的水解》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二课时),以下我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盐类的水解就是在学生已经自学了化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探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离解犯罪行为,包含强电解质的离解均衡和水的离解均衡两个均衡体系;学生也晓得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在此基础上再去探究盐类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规律,这样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心智发展。
2、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
难点:盐类水解的反应式的书写。
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结合职高学科基本理念,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1、科学知识与技能(1)认识盐类水解的规律(2)能恰当书写盐类水解的反应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回去认知盐溶液呈现出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
(2)采用搬迁的科学方法,探究相同类型盐溶液的酸碱性,阐明化学平衡理论在盐溶液中的延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在思索分析过程中聆听他人意见,相互鼓舞,体会合作交流的关键与欢乐。
(2)学会借由现象看看本质。
(3)建立个性与共性、对立与统一的科学辩证观。
三、教学方法这文言,我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实行了理论研究与概括总结两条自学主线:概括总结其目的是唤起自学化学的兴趣,加强科学探究的意识,推动自学方式的转型,培育学生的技术创新精神和课堂教学能力。
理论研究是运用已有的化学平衡知识,发掘出新知识的“生长点”――盐的水解,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职高学科理念,例如①引课的情境设计切合学生、切合实际;②使用归纳法阐明几类盐水解的规律;感性和理性两条探究主线相辅相成,并使盐类水解的概念统一在化学平衡的理论体系之中。
既达至理论完备,又培育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过程ⅰ引课[投影并展现]纯水呈中性,是因为水中的h+的浓度与oh-的浓度;酸液呈酸性,是因为酸能电离出来h+而使溶液中的h+的浓度oh-的浓度;碱液呈碱性,是因为碱能够电离出oh-而使溶液中的oh-的浓度h+的浓度。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
教学反思
(1)本节知识是对纷繁复杂的化学现象背后的共同规律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化学现象背后的统一性,对思维要求高。
(2)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学生分析
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对离子反应,强弱电解质的电离,化学平衡的建立以及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分析溶液中各种离子水解平衡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掌握盐溶液呈酸碱性的规律
2.能够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
2.能够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问题探究,探讨不同盐溶液的酸碱性
总结:盐类水解的实质是促进了水的电离。(板书)
思考、讨论、作答
锻炼学生的归纳思维
归纳总结出盐类水解的实质
同学们我们发现:不同的盐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有差别,也就是说盐类水解的程度不一样,这与物质本身有关,具体地说,是与反应中形成的弱酸或弱碱电离程度有关,电离程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反之,电离程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像NaCl这种盐,他们对应的酸和碱都是强电解质,所以不水解。
PPT展示正确思路“看和老师分析的一致吗?”
CH3COONa==CH3COO-+ Na+
+
H2OH++OH-
CH3COOH
CH3COO-+ H2OCH3COOH +OH-
边听边思考
听、思考
类比分析
通过讲解,使学生对盐的水解的实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规范学生对盐类的水解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通过类比联系让学生对盐类的水解能更熟练的分析其实质
2023高二化学《盐类水解》说课稿
2023高二化学《盐类水解》说课稿2023高二化学《盐类水解》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包括四部分内容,分别是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的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等。
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同时还是后续电化学学习的必备知识。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促进学科知识体系发展和形成。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原理,了解了水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具有了分析简单平衡体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规律,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这些已经形成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是教学的有利条件。
但由于本节内容是讨论的盐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为什么影响?怎么影响?影响的结果怎样?这涉及了知识的综合应用层次,需要认清溶液中多种微粒间的相互作用,认清溶液中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概念难以建立;同时在思维品质上要求学生有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力要求较高,学生难以认识清晰,很多环节不好逾越,难以理解,还会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学生已有的经验认为盐溶液应该都是中性的,形成了定势思维,这种已有的“前知识”常常根深蒂固,一时难以通过教师的简单讲解来改变,这是教学的不利因素。
三、教学设计策略1.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的核心任务不是如何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如何激发出学生原来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
科学探究是在化学教学中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在教学设计中力求让学生感悟如何利用已有化学知识和经验的进行“猜想和假设”,并学会对“猜想和假设”进行合理性剖析,进而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认识能力。
盐类的水解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活动线索 认知发展线索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1 应用盐类水解知识,解决物质配制和保存问题。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我们知道通过改变浓度或温度,就能引起水解平衡的移动。
在实际应用中,就是通过调控盐类的水解程度,从而满足我们的需求。
今天我们学习盐类水解的应用。
【展示并提问】这是一瓶配制已久的FeCl 3溶液,出现了混浊物,【思考】【黑板书写并用语言描述微观的过程】通过借助分析水溶液的思路和方法,促使学生感受到生成Fe(OH)3混浊物,不只是Fe 3+和水中环节一应用盐类水解知识,解决物质配制和保存问题。
一瓶配制已久的氯化铁溶液出现了混浊物,这个混浊物从何而来?在配制过程中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呢? 关注微粒来源,应用分析水溶液的方法; 通过调控,抑制水解,归纳强酸弱碱盐配制和保存方法 环节二 应用盐类水解知识,解决物质制备问题。
3.分析反应,发现水解; 通过调控,促进水解,实现TiO 2的制备。
1.反思必修阶段氢氧化铁胶体制备时,为什么逐滴滴加氯化铁溶液并加热?为什么不用氢氧化钠溶液呢?2.为什么加热FeCl 3•6H 2O ,生成Fe(OH)3,而加热CuSO 4•5H 2O ,就能制备无水CuSO 4呢?3. 制备TiO 2的中间反应TiCl 4+4H 2O Ti(OH)4+4HCl ,依据的原理是什么?请设计,制备T i O 2的实验条件和操作是什么?1.通过调控,适度水解,制备胶体,并深化对微粒间相互作用程度的认识,即反应主要,水解次要。
2. 通过调控,抑制水解,归纳无水氯化物的制备方法。
环节三应用盐类水解知识,解决泡沫灭火器原理。
将氯化铁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依据现象,你来分析Fe(OH)3沉淀和CO 2是如何产生的? 依据现象,诊断微粒间的作用。
自主用分析水溶液的方法,寻找不同水解反应之间的联系,解决互促水解问题。
请同学们按照分析水溶液的思路分析下,这个混浊物是怎么产生的?【要求同学给予评价】大家对这名同学的表述是否有疑问?【追问】Fe(OH)3中的OH-来自水的电离,很少,为什么看到了宏观的浑浊现象?【小结】产生Fe(OH)3混浊物这个现象,不仅反映出Fe3+与水中OH-的结合,而且是动态的,不断促进水的电离。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盐类的水解》说课稿第一部分说教材分析(一)首先让我们了解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1)本节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它是前面已学过的平衡移动原理、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等知识的综合利用(2)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掌握水解的盐的特点;初步学会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微粒间相互作用的微观角度理解溶液酸碱性;②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训练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能在思考分析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和快乐.②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③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四)重难点分析(1)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2)难点:盐类水解的实质第二部分说学情我们了解一下学生情况知识方面:已掌握了醋酸、水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等知识,但还没有涉及盐溶液的酸碱性。
能力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思维和自学能力,但分析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部分说教法学法(1)教法指导这节课,采取了实验探究和理论研究两条学习主线:实验探究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理论研究是运用已有的化学平衡知识,发掘出新知识的“生长点”——盐类水解,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学法指导(1)运用所学理论指导盐类水解的学习。
(2)实验探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3)归类求同,对比求异的学习方法。
(4)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
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一)实验引入演示实验:明矾净水实验现象:浑浊的水加入明矾后立即变澄清明矾为什么可以净水?学了盐类的水解后就能解决该问题【板书】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酸碱中和反应可以生成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弱酸弱碱盐(二)提出问题: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那么,酸和碱反应生成的盐溶液呈什么性呢?(三)实验探究:用PH试纸检验NaCl、NaHCO3、NH4Cl、CH3COONa、AlCl3 溶液的酸碱性。
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说课稿全国一等奖
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的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盐类的水解继学习了平衡理论,强弱电解质的电离及溶液的酸碱性本质后,讨论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变化,体现了学科知识间内在联系和综合运用。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巩固之前内容,对于离子共存问题、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盐溶液酸碱性的规律,能够理解盐类的水解的原理,能够正确的书写盐类的水解的离子方程式;②过程与方法:发现问题,实验探究,探讨不同盐类的酸碱性;归纳总结,能将信息有效的分类和提炼;类比分析,将盐类的水解的知识加以应用;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体会表象与内在的联系,体会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的喜悦感。
教学中的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掌握盐类水解的实质,难点:盐类的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二、学情分析知识层面:学生基本具备本节内容所需的理论基础,但是知识储备,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有合作探究的必要。
能力层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有分类和归纳的基础。
心理层面:学生对实验探究有一定的熟悉,本节中实验与理论、理论与生活的联系,能让学生有积极的参与心态。
三、教学设计分发学案,回顾旧知课前分发学案,要求学生完成旧知回顾部分,为本节课所需基础知识进行回顾。
实验设疑,引入新课展示一幅火灾图片,问大家“火灾来了怎么办?”学生可能会回答,打119,用灭火器,提水灭火,组织大家正确的逃离等等。
继续问“泡沫灭火器大家知道是怎么工作的么?我现在模拟一次灭火器灭火的过程。
”展示教具,同时说明其中一种液体NaHCO3,实验演示灭火过程。
然后问大家猜想另一种液体可以用什么,同学可能会说盐酸、硫酸等,进而告诉大家是一种盐Al2(SO4)3,引起学生的疑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与刚才大家的猜测比较;大家可以猜想Al2(SO4)3有什么性质”,学生不难猜测它呈酸性。
盐类的水解 说课稿 教案
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
2.讲解盐类水解的作用,让学生能够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解决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判断等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总结方法—拓宽加深”几个步骤,让学生认识问题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盐类水解平衡的移动;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难点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讨论、归纳、讲解、总结等。
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新课[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盐类的水解,了解到不同的盐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是不一样的,这是由它的组成所决定的。
盐类水解的实质就是盐所电离出的离子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从而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了移动。
我们还学习了水解方程式的书写,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掌握。
今天我们就上节课的内容深入探讨盐类水解平衡的移动及盐类水解的应用。
[板书]三、影响水解的因素:内因:盐类本身的性质。
这是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
组成盐的酸或碱越弱,盐的水解程度越大,其盐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就越强。
“无弱不水解,有弱即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思考]为什么纯碱的热溶液的去污效果比冷的好?[引导,得出结论]外因:1.温度:由于盐的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所以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溶液浓度减小,实际上是增加了水的量,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盐的水解程度增大。
(最好用勒夏特列原理中浓度同时减小的原理来解释)3.溶液的酸碱性:盐类水解后,溶液会呈现不同的酸碱性。
因此,控制溶液的酸碱性可以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
如在配制FeCl3溶液时常加入少量盐酸来抑制FeCl3水解。
4.盐的离子与水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能力的大小:组成盐的酸或碱越弱,盐的水解程度越大。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
邱江宏湖北师范学院《盐类的水解》说课稿【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19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盐类的水解,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盐类水解,那么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等五个方面,首先是我们的教材分析,在教材分析中我们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教材地位和作用,第二教学目标,以及最后教学重难点。
【教材分析】那么盐类的水解,是在学习了强弱电介质的电离以及溶液呈酸碱性本质之后呢,对盐在水溶液中电离和变化的又一探究,是我们前面知识的综合和延续。
这就体现了我们化学知识网中各个知识点间内在联系和综合运用。
那么我们学习了本节课之后,不仅对我们之前的知识有了个巩固,而且离子共存问题和离子反应问题等等问题,我们都会有一个比较深刻地了解,根据本节课重要性,我就制订了以下三维目标,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其次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最后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而本节课的重难点围绕着盐类水解的概念盐类水解的本质盐类水解的重点,,而以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它们水解的一个规律为难点来展开的。
【学情分析】那么第二就是学情分析,盐类水解这节课呢我们可以从知识层面和能力层面这两个层面来理解它,首先是知识层面,我们都知道盐类的水解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反应。
那么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理解上就会有困难。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把看不见的反应呢,就是从无形把它变成实体化,可以突破我们理解上的难点,而能力上呢,高中生他们在个性和认识方面都已经有了一个发展,而且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啊,以及自学能力等等,这些方面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那么我们通过一个简单问题创设情景,让学生产生一个问题认知矛盾,然后再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小组的探究,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轻松地通过自主探究方式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策略】那么现在呢,根据学生的一个需求和本节课的一个重要性我就制订了以下教学策略。
由于本节课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懂,那我们主要采取了以学生探究为主,以教师辅导为主的这样一个双主线的教学方法,那么它们就具体表现在,首先开篇呢我们就以童年趣事开篇提出我们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贯穿探究法的过程中来思考和探究我们这样一个问题然后老师带领着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来对学生进行一个解答疑问,并且引出我们的课题提出疑问在疑问中贯穿探究法和合作法让学生进行一个分组的实验验证,在实验解决以上疑问的同时,老师就在旁启发式地提出我们本节课两条主线问题,让学生在分组合作的情况下进行自由交流。
盐类水解 教案 说课稿 教学设计
B.两溶液中阳离子数目:②是①的2倍
C.①溶液中:c(CO32-)<c(H2CO3)
D.②溶液中:c(HCO3-)<c(H2CO3)
【答案】C
【解析】因为NaHCO3对应的酸为H2CO3,而Na2CO3对应的酸为HCO3-,而酸性H2CO3>HCO3-,根据酸越弱,则盐越水解可以知道,NaHCO3的水解程度小于Na2CO3,水解程度越大,则溶液碱性越强,溶液中的c(OH-)浓度越大,故c(OH-):①<②,A错误;在两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均为钠离子和氢离子,而两溶液中的钠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1mol和0.02mol,但因为NaHCO3的水解程度小于Na2CO3的水解程度,故NaHCO3溶液的pH小于Na2CO3溶液的pH,即NaHCO3溶液的c(H+)大于Na2CO3溶液的,即NaHCO3溶液的n(H+)大于Na2CO3溶液的n(H+),故两溶液中的阳离子数目②小于①的2倍,B错误;因为HCO3-是酸式弱酸根,在溶液中既能电离又能水解,但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故水解生成的c(H2CO3)大于电离生成的c(CO32-),所以C正确;多元弱酸根的水解分步进行,且以第一步为主,故碳酸钠溶液中第一步水解生成的c(HCO3-)大于第二步水解生成的c(H2CO3),D错误。
右移
增大
减小
外加酸碱
酸
弱碱阳离子的水解程度减小
碱
弱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减小
使用建议说明:该知识点常以选择题中描述选项出现,讲解时注意细节,以理解记忆比较容易加深印象。
应用
原理解释
热的纯碱溶液去污能力强
加热促进了盐的水解,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
泡沫灭火器原理
Al3+与HCO 的水解相互促进的结果
盐类的水解 说课稿 教学设计
盐类水解的应用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活动[回顾]盐类水解属于离子反应,其实质是: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与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水解平衡就是一种化学平衡,盐类水解的程度大小与物质的本性相关。
因此,反应中形成的弱酸或弱碱电离程度越小,则盐的水解程度越大。
盐类水解也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过程。
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科学探究]探究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促进或抑制FeCl3水解的条件,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因素。
实验过程:1、从反应物性质考虑,FeCl3是否容易发生水解?水解生成物是什么?写出其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应用平衡移动原理,从反应条件考虑,影响FeCl3水解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参照下表设计、写出实验步骤序号可能影响因素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1 盐的浓度2 溶液的酸碱性33、归纳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与同学交流[投影小结]1、因FeCl3属于强酸弱碱盐,生成的F e(O H)3是一种弱碱,并且难溶,所以FeCl3易水解。
其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3++3H2OF e(O H)3 +3H+2、影响FeCl3水解的因素有:(1) 加入少量FeCl3晶体,增大C(Fe3+);(2)加水稀释;(3) 加入少量盐酸,增大C(H+);(4) 加入少量NaF 晶体,降低C(Fe3+);(5) 加入少量NaHCO3,降低C(H+);(6) 升高温度判断上述水解平衡移动的方向依据有多种,一是平衡原理,二是可以通过溶液颜色深浅变化作判断(如加热时,溶液颜色明显变深,表明平衡是向水解方向移动);三是通过溶液酸度变化(如加入少量FeCl3晶体前后,测溶液PH的变化);四是观察有无红褐色沉淀析出(如加入少量NaHCO3后,使Fe3+的水解程度趋向完全)3、通过实验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Fe3+水解是一个可逆过程(2)水解平衡也是一个动态平衡(3)Fe3+的水解属于吸热反应(4)改变平衡的条件(如温度、浓度等),水解平衡就会发生移动2、相同温度、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四种溶液:①CH3COONa,②NaHSO4,③NaCl,④,按pH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说课稿
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说课稿一、课题简介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涉及的学问面广,综合性强,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是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学问的综合利用。
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难点,通过本节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对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等学问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指导有关电解和物质检测等学问的学习。
2、新课标要求把握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是高考必考内容3、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依据同学已有的学问水平和认知力量,以及新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确立本节的三维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①引导同学熟悉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原理②增加同学试验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课前调查,同学学会筛选信息进行沟通②结合试验探究,微观解释盐类水解的概念及本质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调查“盐碱地的治理和改良措施”,激发同学的爱国、爱家乡热忱,立志于将来运用化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可持续性的自主进展。
②对同学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使同学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学情分析同学已有离子方程式书写、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以及溶液的pH等学问,这几部分学问对同学来说均有肯定的难度,而盐类的水解又是这几部分学问的综合利用,就更有难度,因此,同学能否乐观主动猎取学问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教学过程设计【课前预备】授课前三天我将同学分为两组,并安排各组的调查任务:1、(第一组)新闻链接:被蜂蛰伤莫大意—采草药的老伯差点送了命!某日上午10点左右,家住市区的李伯与邻居到四周的山上采草药时,不慎被蜜蜂蛰伤,当时他并未在意。
回家后李阿伯感到伤处痛苦加重、呼吸困难、意识不清,家人赶忙拨打急救电话,经医生对症处理,李伯已脱离危急。
请问这次险情是什么缘由造成的?当黄蜂或蜜蜂叮咬后应如何利用家庭常用的物质准时处理?请第一组的同学查阅有关资料,以便上课时与其他同学共享你们的成果。
2、(其次组)你知道四周的盐碱地是怎样形成的吗?有哪些防治措施?请你查阅有关资料,随时预备把你的发觉公之于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盐类的水解》说课稿4套
高二化学选修4《盐类的水解》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以下我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盐类的水解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讨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学生也知道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规律,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2)盐类水解是后续电化学学习的必备基础。
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2、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
难点:盐类水解的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1)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和规律(2)能够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反应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1)能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
(2 )使用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探究不同类型盐溶液的酸碱性,揭示化学平衡理论在盐溶液中的延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在思考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与快乐。
(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3)建立个性与共性、对立与统一的科学辩证观。
三、教学方法这节课,我采取了实验探究和理论研究两条学习主线:实验探究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理论研究是运用已有的化学平衡知识,发掘出新知识的“生长点”——盐类水解,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如①引课的情境设计贴近学生、贴近实际;②采用归纳法揭示几类盐水解的规律;③教学重、难点的突破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方法;④概念的建构充分体现概念的科学价值。
盐类水解说课稿
说板书设计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一>、盐类水解的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 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 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 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二>、盐类水解的本质:盐电离出来的弱酸根离子 或弱碱根离子,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的电离 平衡发生移动 <三>、盐类水解的方程式
感谢您的观看!
说学法
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是由 “学会”变为“会学”。俗话说“授人一鱼, 不如授人以渔”,为此,通过本课的教学, 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并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分析 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
说教学过程
<一>实验探究
通过让同学们自己对NaCl、NH4Cl、 CH3COONa的PH值的测定,使他们发现 不同盐的酸碱度不同,引起学生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实验 研究在化学学 习中的重要性, 体会表象与内 在联系,体会 将所学运用到 实际中的喜悦 感
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 能力方面 心理方面
学生基本具备本节内容所需的理论知 识,但 是知识 储备动 手能力 等存在 差异, 因此有 进行合 作探究 的必要
学生具备一 定的合作探 究能力,实
验动手能力, 有分类归纳
能力
学生对合作探究有一定的熟悉,本节 中实验 与理论 、理论 与生活 联系, 能让学 生有积 极参与 的心态
说教法
实验探究: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体验科学研 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 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喝实践能力。
理论研究:是运用已有的化学平衡知识,发 掘出新知识的“生长点”——盐类水解,形 成科学的世界观。
盐类的水解 说课稿 教案
盐类水解教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⑴能正确分析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原理和规律,正确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⑵能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盐类水解的实质;⑶初步了解盐类水解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写法。
能力目标:⑴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探究不同类型的盐溶液呈不同的酸碱性,继而分析CH3COONa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⑵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盐溶液酸碱性,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情感目标:⑴通过对Na2CO3知识的再认识,感受对事物认知和知识掌握的阶段性和发展性,激发学生不断更新知识的兴趣;⑵体验科学探究方法,感受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乐趣;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透过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重点、难点】重点:盐类水解反应的概念、规律难点:盐类水解的实质【实验用品】仪器:镊子、玻璃棒、点滴板、pH试纸、标准比色卡、试管若干、试管架、滤纸用品:浓度均为0.1mol·L-1Na2CO3、CH3COONa、K2CO3、NH4Cl、Al(SO4)3、NaCl、KNO3七种溶液、酚酞试液、蒸馏水多媒体投影仪、电脑、课件【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教学过程】步骤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回顾引入】展示:侯德榜的画像侯氏制碱法:“中国化学家对世界文明所作的重大贡献”步骤2:引导发现、蓄势待发【回顾介绍】纯碱的简介:纯碱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用途广泛。
【设问】Na2CO3属盐类,为什么会被称为纯碱呢?【演示实验】取0.1mol/L的Na2CO3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化?【结论】Na2CO3被称为纯”碱”的原因: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步骤3:设问探究,巡视指导【设问】Na2CO3的水溶液显碱性,看来并不像我们平时了解的NaCl那样,盐溶液都呈中性,那么其他盐溶液的酸碱性又如何呢?【思考选择】测溶液的酸碱性有哪些方法?——酸碱指示剂、pH试纸、pH计【活动与探究】每六个学生一小组,共用完成对CH3COONa、K2CO3、NH4Cl、Al(SO4)3、NaCl、KNO3、Na2CO3七种溶液的pH测定,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并做好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类的水解》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以下我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盐类的水解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讨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学生也知道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规律,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2)盐类水解是后续电化学学习的必备基础。
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2、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
难点:盐类水溶液酸碱性的分析。
3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盐类水解的定义与实质;盐类溶液酸碱性与其组成的关系;盐类水解的规律。
能举出几个能水解的盐的例子,并能够分析其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组讨论互助合作得出结论,体验从个别问题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同学间的互助学习,学习从个别实例总结一般的规律的科学学习方法。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实验演示法,讲授法,问答法,对话法等。
实验演示法是一种由教师讲演实验,学生观察并得到相关结论。
实验探究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喝实践能力。
问答法、对话法有助于在一定的课堂情境下生成本节
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如①引课的情境设计能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②采用几个问题作为主线贯穿整节课;③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在课堂情境中自主结合;
④概念的建构在课堂情境中自动生成。
三、学习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
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是由“学会”变为“会学”。
俗话说“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此,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并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教学程序
教与学是有机结合而又对立统一的。
只有精心的设计教学过程才会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才会教的顺畅、学的轻松。
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的。
1、实验演示,导入课堂
通过这样一个实验“用PH试纸分别检验下列水溶液的酸碱性Na2CO3、NH4Cl、NaCl、Al2(SO4)3 、CuCl2、CH3COONa 、KNO3、K2S、BaCl2”引入课堂。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分析上述实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何CH3COONa的水溶液显碱性?”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物质的水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溶液中C(H+)<C(OH-)物质显酸性的原因是溶液中C(H+)>C(OH-)”,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CH3COONa的水溶液中C(H+)<C(OH-)从而得出“H3COONa导致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促进水的电离”的结论。
3、深入探究、升华结论
继续提出这样两个问题“为何NH4Cl的水溶液呈酸性?”“如何理解NaCl水溶液呈中性?”教师引导学生用2中的思路分组讨论解释这两个问题。
最终引导学生总结以上三个问题问题的结论。
最终得出“含若离子的盐类水溶液电离平衡被破坏,使溶液显酸性或碱性的现象就是盐类的水解。
”
4、教师讲授、加深理解
教师在得出以上结论的前提下,教师讲授“盐类水解的定义:盐溶液中的离子与水中电离出的H+(或OH_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盐类水解的实质:破坏了水的电离,促进了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中C(H+)和C(OH-)不再相等最终溶液呈现酸、碱性。
”帮助学生准确掌握盐类水解的相关知识。
教师根据以上知识,将本节课内容编成如下短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本节课的知识“盐类水解的规律是:强酸弱碱盐显酸性;强碱弱酸盐显碱性;弱酸弱碱盐情况较复杂。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强显谁性,越弱越水解,两弱双水解”
5、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回顾“盐类水解的定义与实质;盐类溶液酸碱性与其组成的关系;盐类水解的规律。
”给学生布置作业“收集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与盐类水解有关的事例,下节课交流!”加深对本节课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