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已引起普遍重视。但遗憾的是,当前低年级课堂情境创设的“行为现状”与“理念境界”的差距颇大。如:教师教学情境的设置过于华丽,“情境”成了扮美课堂的亮点,课堂缺少思维含量;情境的设置过于牵强,有的教师为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而绞尽脑汁,从而出现了一些情境设计牵强附会甚至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可见,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一个亟需探究的课题。语文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

五大连池市和平镇中心小学史丽娜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背景

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南宋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现代社会需要创造性人才,我们教师必须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

我是二年级学生的班主任,经常关注他们的成长表现。这个年纪的孩子本应勤思好问,使潜能得以开发。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不善于思考,学习兴趣不浓,导致他们只会回答浅显的问题,

不会深入思考和提问。加上学习方式单一,学习效果没有明显提高,学习情趣有些低落。

为此,我了解到全校学生都存在以上的问题,细细思考觉得是我们教师缺少耐心与教学艺术,没有为他们创设合理的情境所致。并不鲜活的课堂怎么能生成智慧之果呢?为此我决心研究《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使学生今后善思乐学,逐渐形成好的学习风气与能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虽然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的重视,并从不同的学科和角度进行了各种方式的探讨,语文教学领域,作为专门的课题去进行研究的还不够深入,欠缺具体可行的策略、途径和可操作性的方法,值得在语文教学中总结经验、探索、研究。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课题研究的目的。

创设问题情境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

(2)、课题研究的意义。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问题情境把抽象的知识转变成有血有肉的生活体验与认知冲突,有利于克服纯粹认知活动的缺

陷,使学习成为一种包含情感体验在内的综合性活动,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3、指导思想

(1)通过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供认知背景,促进学生理解和思考,提供教学质量。

(2)从课程实施的微观入手,关注教学细节,抓住关键环节,以教学情境为突破口,聚焦课堂,研究课堂,改变课堂。把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落实到实处,扎扎实实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3)落实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推动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

二、理论基础

1、情境教育理论----由著名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老师创立。他提出了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把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此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石。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见建构,达到对事物极其关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到真实的情境中去感受和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的介绍与讲解。

3、创新教育理论。

创新教育的内容,包括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技能的培养,创新人格的培养。本课题重在创新意识的培养及创新思维的训练。通过创新教育使学生形成更好的心理品质,使他们的各种素质得意提升。

4、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方法为依托,使课题有科学性。

本课题借鉴、运用国内外相关的理论,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进行具体化和操作性研究,不仅注重以问题情境创设为中心的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注重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三、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概念界定

情境:简言之是能够调动各种感官,适合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人文环境。

问题情境:是适合教师发问或学生提问,并主动解决问题所需的心理环境与人文环境。

问题情境创设:是指教师为了有利于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同时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激发求知欲望,从而获得成功体验而营造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策略:是指为了实现问题情境的创造产生效果而采取的科学的方式及手段

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特征包括:

1.趣味性: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动物、玩具、植物等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情境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想象的空间,挑起内心的欲望。

2.层次性:所呈现的问题,要能让学生明白要我们解决什么,

怎样解决。难度要适中,给学生一个阶梯,启发他们顺着前进。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其自尊心与自信心。设计的问题应该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努力即可收获成功,对心理的发展也

是十分有益。

3.目标性:教学情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学情境的实际问题背景必须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教学情境必须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创设,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与主题相关,达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的和谐统一。

4.秩序性。新课改前语文教学过度形式化。陈旧的思路导致学生感悟的肤浅、知识的积累机械化,学习兴趣丧失。新课改不是不要形式化而是反对过度形式化,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处理好创设情境与教学环节的衔接与交融。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最终核心,在于重视问题与情境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在于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引起积极认知的问题情境,以促进学生发现、理解和解决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小学语文课程中问题情境分类的研究;

2、不同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

研究方法:

1. 文献检索:查阅与情境相关的资料,了解其教育思想与实施原则,为本课题提供理论支撑。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调查进行个案分析,并与同事积极讨论研究可操作性方法。

3、经验总结法:对创设问题情境的经验及时总结从中提炼有价值的观点

五、研究过程及成效

(一)、确定研究对象,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课题的研究范围及对象: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活动。

吸取别人的经验,根据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同时反思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制定计划。

(二)调查现状、分析问题

通过问卷及谈话,了解到教师自觉创设问题情境的课例不多,而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自信心又不足。这就会导致课堂的互动少,学习效果不佳。但是教师与学生有期待的心理,这可以逐步通过理念的引领与实践的操作感知此方式的好处,推进教学的高效进行。

(三)针对问题,实施研究

1、具体研究措施:

a、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问题教学情境,并对各种不同的情境达成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创设情境的不同策略。

b、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设计出问题的层次性,照顾不同学生,境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2、实践与研究: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对情境进行有效创设呢?怎样的情境创设才能促进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才能让语文教学走在回归的路上呢?对此,我们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实践与研究:(1)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是指进行问题设计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它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和教学最优化要求以及教学和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经验而确定的,能够反映问题情境创设的规律和基本要求,对问题情境创设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a、兴趣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各种丰富多彩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b、针对性原则

低年级学生比较关注“好玩、有趣、新奇”的事物,如动物、游戏、童话等;因此,教师要尽量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创设问题情境。

c、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己有的知识和智能水平。要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依据,估计学生“想”的可能情况,引导学生“想”的方向,提高学生“想”的质量。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联系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乐于思考、易产生联想的问题。它能引起学生认知衔接上,同时造成学生心里上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d、开放性原则

解决开放型的语文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产生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法,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

(2)有效问题情境的主要类型

语文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类型主要有如下几种:

a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让我们发现,有趣、好玩的、生动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是他们所喜爱的,因而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年龄特点,将教材延伸,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愿去解决。

【问题情境1】教学《狐假虎威》一文时,学习课文后,我让孩子们表演一下这个课本剧。学生纷纷讨论,提出许多问题:老虎和狐狸的神情怎样?他们的动作如何表现等。并且还自行解决了。我给他们戴上头饰,学生天真的神情与语调让我开心不已,原来学习也能有趣而轻松。

b、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体验语文源于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把学生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语文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语文的趣味,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问题情境2】教学《小草,向前走》一课,我向学生提出“你想对小草说什么?”,“如果有人破坏校园中的花草树木,你会怎么办”?这时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智慧的碰撞中迸发出来,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争相发言,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

c、创设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朗读、感悟、联想、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语文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境体验,感受语文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问题情境3】在学完《谁打碎了花瓶》这篇课文时,我就巧妙地利用学生的爱玩的心理,鼓励其进行表演。学生在惊异中建立了是非观念,并且了解了课文的情节。也树立了做人的准则。真实的活动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d、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学习是从认识到有问题开始的。在遇到问题时,儿童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能使他们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问题情境4】在刚刚学习《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美的?学生众说纷纭,视野开阔了,课堂情境形成了,接着自然的引出了对新课文的向往。

e、创设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自行探究

创设探索性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设置一些探索性问题,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这种方式下,教师以问题为引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探索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过程,推理过程和发现过程。让学生在自求通达的过程中去体验劳动的甘苦,从而使创造思维得以培养。

【问题情境5】在《乌鸦喝水》一课教学,我就是利用这种思想设计、引导的。教后,我留给学生一个问题——如果瓶子里的水太少了,乌鸦用这种办法能不能喝到水?课后学生探究的兴趣很浓,都能自主地组成学习小组,做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一致的结论。这样,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就有所思、有所为,创新的火花也有了释放的环境,并能做出创新的成就。

f、创设想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创新冲动

“教会学生思考,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赞可夫)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

【问题情境6】在学习《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以后,我出示如下问题:男孩被选中后,别的孩子怎么想?国王会如何教导那些说谎的

人?学生思维的品质不断提升,他们认为有的孩子不服;有的孩子很惭愧;还有的人会祝贺新国王。国王会生气;也许会欣喜……课堂气氛活跃,实现了语文的学科的教学理念。

想象性问题情境,训练了学生突破空间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跳跃性。我不禁惊叹学生想象的丰富,同时也坚定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要创设想象性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将学习向课外延伸的信念。

(3)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必须做到科学、适度。提出的问题都要瞄准目标、把握关键、难易适度、层层推进,促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在问题情境中努力解疑、释疑,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从而获得知识。

①、创造优良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大胆问

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现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合适的机会和愉悦的氛围。学生天性好奇心重,求知欲强,爱问、爱想,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应该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平等的师生关系。对不敢大胆提问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对提错问题的学生,可以提示等待,帮他积极思考,让同学树立自信心。

②、创建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乐于问

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者特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不同的问题情境的体验中产生问题意识、发现并提出探究的问题。

③、教给学生提问方法,使学生善于问

教师在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和培养学生提问题时要关注问题的价

值性,所谓有价值的问题应具备四个特点:启示性、层次性、探索性、教育性。

a、在关键处设问

这里的关键处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或写作特点的连接处,可以是题眼。二是指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难点。

b、在课文看似矛盾处设问

课文中有许多从表面看存在矛盾的地方,在此处设问其激疑效果非常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c、在容易引起联想、想象处设问

教材中有大量想象性文体,课文中有许多省略和空白。让学生进行想象,有利于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d、在具有思维价值的细微处设问

语文教材中一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往往都能体现出作者的独特用心,蕴含着深刻的含义。教师可以在这些容易被学生忽略的细节处设问质疑,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提供必要帮助

教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是以指导者、促进者的身份出现的。要设置好的情境、设计好的提问思路,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归纳和感悟,才能在学生提出问题后,进行科学的引领。

此外,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信息的整合与开发21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中小学“校校通”和“农远”工程的实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开发已经成为可能。我们要利用好这一学习工具,

六、体会与反思

(一)体会

1、有效问题情境的引入阶段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情感

问题情境的设置是在引入教学某个阶段的前沿,因此,在新课讲授之前或探讨问题之初,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其关键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启迪学生积极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2、有效问题情境高潮阶段的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发展思维

有兴趣的问题情境不要追求课堂教学热热闹闹的场面,不要走形式。那样教学效率会降低。有效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但要学生的情感参与,还要考虑学生的行为参与,更要涉及学生的思维参与,及时提醒与要求。

3、有效问题情境教学的创设使教师素养提升,建立信心

教学实证表明:在语文课堂上创设多样有效的问题情境,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培养,并能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交往的意识。但这就要求教师

必须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个性特点、思维能力、教学目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还要关注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文化修养、教学技能、心理状态等。因此,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也有提高。

(二)反思

我们在实际的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是: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肤浅,价值不高。不能从广度与深度上去考究,当然这有学生年龄太小的原因。

今后此类的问题有待于同行们去琢磨、钻研、实践,让教育的花园中奇葩夺目,惊艳四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