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脉诊考点总结
中医脉诊(纯干货,总结)
中医脉诊(纯干货,总结)我们的手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手,寸脉主肺与大肠,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
在寸,关,尺,上分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这样结合浮沉迟数,我们就可以对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大致分清了。
在结合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然后看脉形长短,长为有余,短为不足。
这样就可以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清了。
最后结合部位,看所体现的脉,在脏器分部属于何脏就可以断病了。
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把这些脉象再重新组合,因为临床会有很多脉象组合在一起,如,浮迟,浮数,浮长,浮细,同样,沉脉也是,沉短,沉而有力,沉数,都需要我们结合起来细细分析。
举个例子,如左寸沉短而无力,寸关平脉。
首先,左寸主心,病位在心。
短主不足,无力也主不足心脉不足会导致什么病呢,心的功能心主血,心的搏动输送血液到全身,他的不足首先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健忘。
全身无力,每天懒洋洋的。
如左尺脉见沉数,沉主里证,主阴,数主热证,在病位在肾与膀胱,那么就是肾与膀胱有热,会出现小便黄,热,手脚发热,腰膝酸软,盗汗等症状。
再如,寸脉浮数,尺脉沉细,寸脉主阳,数主热,浮脉也主阳,尺为阴细为不足,结合起来就是阴虚不制阳,阳浮于上,这样的病人必然会头晕,用药也可补阴潜阳为治。
再一个就是,要多实践,我们周围有很多人,我们的朋友亲人,我们都可以作为实习对象,每个人都有这个条件,多练才会出成绩。
我刚开始时,一天有时看几十人,看完之后对比一下,看哪对了哪错了,总结,慢慢的就熟练了。
诊脉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分析,分部,分脏器,每个脏器的功能都是什么,出现了寒热,表里,阴阳,虚实会有哪些毛病,另外也切莫持一诊而诊病,古人的四诊合参是很有道理的。
脉诊最简单只需要分辨:1、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2、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3、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如此而已就足够辨证了。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脉诊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脉诊之概论脉诊,是医者以指腹按一定部位的脉搏诊察脉象.通过诊脉,体察患者不同的脉象,以了解病情,诊断疾病.它是中医学一种独特的诊断疾病的方法.脉象形成的原理脉象即脉动应指的形象.心主血脉,包含血和脉两个方面,脉为了血之府,心与脉相连,心脏有规律的搏动,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 脉管也随之产生有节律的搏动(因而形成脉膊故能心动应指,脉动应指,心脏有规律的搏动)和血液在管内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血液循行脉管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即是循行全身的血脉,均会聚于肺, 且肺主气,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为了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肝藏血,主疏泄,调节循环血量;肾藏精,精化气, 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且精可以化生血, 是生成血液的物质根底之一.因此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脉诊的临床意义脉象的形成,既然和脏腑气血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气血脏腑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受到影响,脉象就有改变,故通过诊察脉象的改变, 可以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邪正盛衰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 但从病位的浅深来说,不在表便在里,而脉象的浮沉,常足以反映病位的浅深.脉浮,病位多在表;脉沉,病位多在里.疾病的性质可分冷证与热证,脉象的迟数,可反映疾病的性质,如迟脉多主冷证,数脉多主热证.邪正斗争的消长,产生虚实的病理改变,而脉象的有力无力,能反映疾病的虚实证候,脉虚弱无力,是正气缺乏的虚证.脉实有力,是邪气亢盛的实证.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脉诊对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如久病脉见缓和,是胃气渐复,病退向愈之兆;久病气虚, 虚劳、失血,久泄久痢而见洪脉,那么多属邪盛正衰危候.外感热病, 热势渐退,脉象出现缓和,是将愈之候;假设脉急疾,烦躁(那么病也. 如战汗,汗出脉静,热退身凉,为了病退向愈,假设脉急疾,烦躁)为了病进危候.诊脉的部位诊脉的部位,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遍诊法见于〈〈素问•三部九候论>,切脉的部位有头、手、足三部,三部诊法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冷杂病论>.三部,即人迎〈〈颈侧动脉),寸口, 跌阳(足背动脉).以上两种诊脉的部位,后世已少采用,白晋以来, 普遍选用的切脉部位是寸口.寸口诊法始见于〈〈内经>,主张独取寸口是〈〈难经>,但当时这一主张未能普遍推行,直至晋代王叔和所著的〈〈脉经>,才推广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寸口又称脉口、气口, 其位置在腕后挠动脉搏动处,诊脉独取寸口的理论依据是:寸口为了手太阴肺经之动脉,为了气血会聚之处,而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气血的运行皆起于肺而止于肺,故脏腑气血之病变可反映于寸口.另外,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经同属太阴,与脾胃之气相通,而脾胃为了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脏腑气血之盛衰都可反映于寸口,所以独取寸口可以诊察全身的病变.寸口分寸、关、尺三部,以高骨(梯骨茎突)为了标志,其稍内方的部位为了关,关前(腕端)为了寸,关后(肘端)为了尺.两手各分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寸、关、尺三部可分浮、中、沉三候,是寸口诊法的三部九候.寸关尺分候脏腑,历代医家说法不一,目前多以以下为了准:左寸可候:心与膻中右寸可候:肺与胸中;左关可候:肝胆与膈右关可候:脾与胃;左尺可候:肾与小腹右尺可候:肾与小腹.诊脉有方法和考前须知时间:诊脉的时间最好是清晨,由于清晨患者不受饮食、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体内外环境都比拟安静,气血经脉处于少受干扰的状态,故容易鉴别病脉.但也不是说其它时间不能诊脉.总的来说, 诊脉时要求有一个安静的内外环境.诊脉之前,先让患者休息片刻, 使气血安静,医生也要平心静气,然后开始诊脉.诊室也要保持安静. 在特别的情况下应随时随地诊察患者不必拘泥于这些条件.体位:要让患者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平放和心脏近于同一水平, 直腕仰掌,并在腕关节背垫上市枕,这样可使气血运行无阻,以反映机体的真正脉象.指法:医者和患者侧向坐,用左手按诊患者的右手,用右手按诊患者的左手.诊脉下指时,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脉位置, 接着用食指按在关前的寸脉位置,无名指按在关后尺.脉位置.位置放准之后,三指应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接触脉体.布指的疏密要和患者的身长相适应,身高臂长者,布指宜疏,身矮臂短者,布指宜密,总以适度为了宜.三指平布同时用力按脉,称为了总按;为了了重点地体会某一部脉象,也可用一指单按其中一部脉象,如要重点体会寸脉时,微微提起中指和无名指,诊关脉那么微提食指和无名指,诊尺脉那么微提食指和中指.临床上总按、单按常配合使用,这样比照的诊脉方法,颇为了实用.单按分候寸口三部,以察病在何经何脏,总按以审五脏六腑的病变.诊小儿脉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因小儿寸口部短,不容三指定寸关尺.举按寻:这是诊脉时运用指力的轻重和挪移, 以探索脉象的一种手法.持脉之要有三,就是举、按、寻.用轻指力按在皮肤上叫举, 又叫浮取或轻取;用重指力按在筋骨间,叫按,又称沉取或重取;指力不轻不重,还可亦轻亦重,以委曲求之叫寻.因此诊脉必须注意举、按、寻之间的脉象改变.此外,当三部脉有独异时,还必须逐渐挪移指位,内外推寻.寻者寻找之意,不是中取.平息:一呼一吸称一息,诊脉时,医者的呼吸要白然均匀,用一呼一吸的时间去计算患者脉搏的至数,如正常脉象及病理性脉象之迟、数、缓、疾等脉,均以息计,今天有秒表对诊脉有一定的帮助. 但平息的意义还不止如此.平是平调的意思,要求医者在诊脉时,思想集中,全神贯注.因此,平息除了以“息〞计脉之外,还要做到虚心而静,全神贯注.五十动:每次诊脉,必满五十动.即每次按脉时间,每侧脉搏跳动不应少于五十次.其意义有二:一为了了解五十动中无促、结、代脉, 预防漏诊.二为了说明诊脉不能草率从事,必须以辨清脉象为了目的.如果第一个五十动仍辨不清晰,可延至第二个或第三个五十动.总之, 每次诊泳时间,以2-3分钟为了宜.。
执业医师脉诊考点
执业医师脉诊考点
执业医师脉诊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脉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脉是人体内脏脉管血液流动的反映,具有节律性、有规律的跳动,脉的质地、频率、强弱以及脉像等特征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
2. 脉象的判断:通过观察脉搏的频率、规律性、脉压和脉象等指标,来判断脉象的特点,如滑数、虚数、弦数、弱数等。
不同的脉象特点和变化可以提示不同的病理情况。
3. 脉证的分析:根据脉象和其他体征、症状相结合,判断和分析病人的脉证。
脉证的分析主要涉及五行理论、寒热虚实以及脏腑经络等方面的知识。
4. 脉诊与诊断:将脉象和脉证分析结果与其他临床信息结合起来,进行诊断和辨证论治。
通过脉诊可以初步判断病人的病情和病因,为后续的治疗方法和方案提供参考。
5. 脉诊的应用:脉诊不仅仅用于疾病的诊断,还可以用于预测病情发展趋势、判断治疗效果以及病人的体质类型等。
在临床实践中,脉诊常常与其他检查手段结合起来使用,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需要掌握这些考点,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和判断病人的脉象和脉证,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
脉诊知识点总结
脉诊知识点总结一、脉搏的生理学意义1.脉搏的形成脉搏是由心脏搏动产生的,经动脉传导到远端,在动脉的内壁产生的一系列液体波动。
2.脉搏的变化与心脏搏动的关系心脏搏动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两个阶段。
脉搏的产生与这两个阶段都有关系,搏动中的动脉形态可分为有形式脉、无形式脉和杂音性脉。
3.脉搏的节律变异与心率及其与脏腑关系脉搏节律与心率之间可以有平行和不平行。
4.脉搏形态与脏腑关系生理条件下脉搏的形态反映了脏腑系统的生理状态。
盛者肝脉多弦、弦浮为胆气盛余所致;虚者肝脉无力或小者为肝血不足所致。
实证脉实、脏腑反应鲜明。
虚证脉弱、脏腑反应不明显。
温热证脉洪,而寒证脉沉。
脉的正常速率:一般成年人的脉搏速率为每分钟60-100次。
睡眠时慢于醒醒时。
儿童及孕妇每分钟100次左右属正常,老年人每分钟80次左右吻正常。
脉的正常力度:总脉诊应了解脉的频率、幅度、节律、力度、设计等指标。
力度是指脉搏造成人体的弹性鼓起程度,触诊脉的滚动感。
脉的正常平衡:不同人的脉搏状况差异很大,而在同一个人体内各个部位的脉搏状态也不相同。
二、脉诊的临床应用1.脉诊能力与临床实践的联系脉诊从最原始、最适应的临床实践中出现,向客观性、科学性和多边形发展。
2.脉诊与中医疾病辨诊中医疾病辨诊是中医临床辨证的主要方法之一,脉诊在辨诊中处于核心位置。
3.脉诊方法与中医治疗脉诊与中医治疗的关系密切,及时进行脉诊能为治疗提供重要线索。
4.脉诊与中医预防保健预防保健是中医传统上的理论内容之一,临床脉诊不仅可以帮助诊断,还可以指导治疗。
三、脉诊的现代证据1.脉诊与中医诊疗效能经过现代科学技术检测证明,中医脉诊在中医疾病中有一定的诊断准确性和疗效。
2.脉诊特征正常值的研究脉诊特征正常值的研究有利于提高脉诊准确性,减少主观误差。
3.脉诊生理基础的研究脉诊的生理基础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脉搏的作用及其与人体生理功能的关系。
4.脉诊与现代医学相互关系的研究脉诊与现代医学的相互关系研究有利于探寻脉诊与现代医学之间的联系和决定性。
脉诊知识点归纳范文
脉诊知识点归纳范文脉诊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通过检查人体脉搏的变化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
在中医理论中,脉象被视为人体经络系统的反映,可以反映出人体气血、脏腑功能、病理变化等信息,因此脉诊在中医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脉诊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不同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脉诊的重要知识点的归纳:1.脉搏的基本知识:脉搏是指血管中血液射入动脉的推进波动,通常可以通过在人体的动脉上感受到。
脉搏的基本特征包括节律、速度、力度、宽度、深浅等。
2.脉诊的位置:脉诊的位置主要包括手腕(尺脉和骨脉)、阳关(正脉和荣脉)、脚背(胆经脉)等。
通过在这些位置感受脉搏的变化,可以判断出不同脏腑的功能状态。
3.脉搏的切诊:脉搏的切诊是通过触摸和感受脉搏的变化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
切诊主要包括察脉的节律、速度、力度、宽度、深浅等方面的变化。
在脉搏的切诊过程中,医生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等人群的脉象的正常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4.脉象的分类:根据脉搏的特点,脉象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脉象包括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濡脉、涩脉等。
每一种脉象都代表着不同的疾病和身体状况。
5.脉诊的四诊合参:脉诊在中医诊断中是四诊合参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与望诊、问诊、切诊相结合,形成全面的诊断体系。
通过脉搏的变化,结合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医生的询问,可以对疾病的性质、病因、病位等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
6.脉诊的临床应用:脉诊在中医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的判断、疾病的辨析等。
通过脉诊,医生可以了解疾病发展的动态过程,并作出相应的治疗计划。
7.脉诊与症候学的关系:脉诊与中医的症候学密切相关。
根据脉搏的变化,可以分析出人体的脉象特征,从而得出相应的症候。
脉诊可以判断病情的缓急和轻重,并根据症候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8.脉诊和西医诊断的关系:脉诊是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与西医诊断有所不同。
在西医诊断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确定疾病。
中医把脉知识点总结
中医把脉知识点总结
一、把脉的基本方法和常用脉象
1. 把脉的方法
(1)取脉的位置:中医把脉主要取脉位包括两脉三关十二经主脉等等,最常用的是两脉(尺、搏动动脉)、三关(尺、关、尚)和十二经脉。
(2)取脉的方法:中医取脉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取脉、间接取脉、双手并用取脉等方法。
2. 常用脉象
(1)脉象的分类:中医脉象分为浮脉、沉脉、缓脉、数脉、结脉、滑脉、长脉、短脉等
多种类型。
(2)脉象的诊断:通过观察脉象的频率、强度、和谐度、均匀度等来诊断疾病的性质、
部位和进展趋势。
如脉浮为表、脉沉为里等。
二、把脉的注意事项
1. 环境要安静:把脉时要求患者保持安静,避免干扰。
2. 时间要充分:把脉时应该足够时间,才能观察脉搏的形态和变化。
3. 力度要均匀:取脉时用力度要轻缓均匀,避免引起患者的不适。
4. 饮食要控制:把脉之前患者应该避免饮食刺激,如饮酒、饮浓茶等。
三、把脉的临床应用
1. 疾病辨证:把脉是中医辨证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脉象来辨别疾病的性质和归类。
2. 病情判断:把脉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3. 药物选择:把脉可以根据脉象的不同来选择对应的药物,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观察疗效:治疗后通过把脉可以观察病情的变化,判断治疗效果。
以上就是中医把脉的一些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然,把脉是一门高深的医
学技术,需要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系统的中医知识来进行准确诊断。
希望大家能够多加
练习,掌握把脉的技术,为患者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脉络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医脉络知识点总结归纳一、脉象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脉搏的频率、强弱、长度、力度、节律、形态等特征,可以了解患者体内的气血状况及疾病的发展变化。
常见的脉象有数、缓、濡、紧、细、滑、浮、沉、弦、结等。
数脉意味着脉搏跳动频率增快,表示阳气亢盛;缓脉则表示气血亏虚;濡脉表示气血充盈;紧脉表示气血不畅;细脉表示脏腑气血不足;滑脉表示脏腑气血均和;浮脉表示虚实相兼;沉脉表示气血不足;弦脉表示肝郁气滞;结脉表示痰浊内结。
通过对脉象的识别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及病机,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二、脉理脉理是指脉象所反映的生理和病理情况。
中医认为,“脉通则血行,血行则气行”,脉理的变化反映了机体血气的变化。
常见的脉理包括浮、沉、缓、数、洪、微、细、弦、大、滑、爪、涩、弱、敛等。
浮脉是表证,沉脉是里证;数脉是实证,缓脉是虚证;洪脉是实证,微脉是虚证;细脉是虚证,弦脉是实证;大脉是实证,滑脉是虚证;爪脉是虚实夹杂证,涩脉是实证,弱脉是虚证;敛脉是气逆证。
通过对脉理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性质和转归,指导治疗的调整和进展。
三、脉测脉测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脉搏的节律、沉浮、弦缓、长短、粗细等特征,反映患者体内的阴阳、气血、五脏六腑的状况。
脉测主要包括寸口尺三脉的测诊,其中寸口尺三脉又分为表里关脉和五行脉。
表里关脉是指位于前臂青筋口内侧(寸脉),喉部颈部中央(关脉),大腿内侧(尺脉)的三脉。
五行脉是指寸脉对应心脏、关脉对应肝脏、尺脉对应肾脏。
通过对脉搏的测诊,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病理机制。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脉搏特征,辨识疾病的性质和病程,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四、脉病脉病是指脉象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中医认为,脉搏是患者疾病状态的一个重要反映,通过对脉搏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病理机制,指导治疗和预后。
常见的脉病包括脉搏跳动频率、强度、长度、力度、节律、形态等特征的变化情况。
中医脉象知识点总结
中医脉象知识点总结而脉象的判断和诊断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准确的触诊技巧,这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和磨炼的过程。
同时,了解脉象的知识也是中医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就是一些脉象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脉象的基本概念脉象是通过触摸脉搏,了解脉搏的变化,判断病情和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中医脉象诊断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诊断的基础。
触诊脉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脉的长短、频率和节律。
长、短是指脉的节律周期,频率是指脉的次数,节律是指脉的规则程度。
这三个方面是我们诊断脉象的基本依据。
二、脉象的判断方法1. 观色诊脉:观色诊脉是指观察脉搏的颜色和形态。
观察脉搏的颜色可以了解脉搏的表情,如红色可以代表阳盛,紫绀色可以代表气滞等。
观察脉搏的形态可以了解脉搏的涨缩情况,如脉搏涨缩有力可以代表气血充盈,无力可以代表气血不足等。
2. 温度诊脉:温度诊脉是指触摸脉搏时,了解脉搏的温度。
脉搏的温度可以反映病人的阳气和阴气的消长,热证脉搏多温热,寒证脉搏多冰冷,这可以为我们进行诊断提供参考。
3. 触力诊脉:触力诊脉是指通过手指的触摸力度,了解脉搏的力度。
脉搏的力度可以反映病人的气血充盈和虚弱情况,脉搏充实有力可以代表阳盛,虚软无力可以代表气血不足等。
4. 探部位:探部位是指触摸脉搏的位置。
人体有361个穴位,不同的位置的脉搏反映的病情也有所不同。
胷闷当脉长太过,在手上录单位照旧一局限。
若半手苍白之柬络寒凝,凭病机来波通过探测位置,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病人的病情。
5. 量的诊断:量的诊断是指触摸脉搏的节律和频率。
脉搏的节律和频率可以反映病人的气血循环情况,脉搏的节律和频率不规律可以代表气血不畅等。
以上几种方法是中医诊断脉象的常用方法,对病人的病情有一定的判断作用,但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准确的触诊技巧。
三、脉象的诊断方法1. 脉的长短:长短是指脉搏的节律。
节律规则,长短相间,脉搏的节律正常。
节律不规则,长短不相间,脉搏的节律不正常。
中诊知识点汇总总结
中诊知识点汇总总结一、脉诊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和按摩患者的脉搏,来判断体内的病理变化和阴阳失调的情况。
脉象有六脉和三部构成,分别是阳脉、阴脉、表脉、里脉、数脉和迟脉,表现阻滞、缓脉和涩脉症状。
1. 脉搏的位置中医脉诊主要是通过手腕处的脉搏来判断病情,按内关、关冲、尺泽、尺、尺骨、命门、外关七处位置脉搏共同筛选。
2. 脉搏的性质脉象分为三层:头层、中层和尾层,分别对应体表、中层、深处。
头层与表证、中层与实证、尾层与虚证相联系。
脉搏有长短、强弱、粗细、滑涩等性质,可以反映体内情况。
3. 脉搏的节律由于心脏搏动规律引起,正常脉象呈均匀有力的状态,过缓、过快、节律不整都可以反映出心脏的相关病理变化。
4. 脉搏的形态脉象的形态可以表现为沉细、浮宽、洪实、弦数、紧滑、长短等情况。
这些形态会对不同疾病的辨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舌诊舌诊在中医诊断中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舌质、舌苔和舌体的情况,来判断机体各脏腑功能和阴阳失调的情况。
1. 舌质中医按舌体呈现的颜色和形态来判断体内的病理变化,舌头的颜色可以分为淡红、绛、瘀点、青紫等颜色,来判断体内阳气、阴血的变化。
2. 舌苔舌苔是生理反应在舌头表面的表现,舌苔具有白、黄、黑、腻、薄等性质,可以通过舌苔观察病体的湿热、寒热、气滞、瘀热等情况。
3. 舌体舌体有胖瘦、大小和异常运动等情况,通过舌体的变化,来判断体内的病理变化和脏腑功能的情况。
三、望诊中医的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特征、面色、神色、姿势、眼底情况等,来判断病体的情况和病理变化。
1. 面色中医望诊通过患者的面容颜色,可以判断体内的阴阳失调和病理变化,如气郁、虚衰、湿热、寒凉等情况。
2. 神色中医望诊通过患者的眼睛、眉目、眼睛、五官的表情、神态来判断体内病理变化和脏腑功能。
3. 姿势中医在望诊时也会观察患者的坐姿、站立姿势、起床时的身体活动等,来判断体内的气血运行是否正常。
中医诊断学——脉学脉诀总结(28脉)
中医诊断学——脉学脉诀总结(28脉)脉学总结五脏平脉歌:浮为心肺,沉为肾肝,脾胃中州,浮沉之间。
心脉之浮,浮大而散;肺脉之浮,浮涩而短;肝脉之沉,沉而弦长;肾脉之沉,沉实而濡;脾胃属土,脉宜和缓,命为相火,左寸同断。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
太过实强,病生于外,不及虚微,病生于内。
春得秋脉,死在金日,五脏准此,推之不失。
四时百病,胃气为本,脉贵有神,不可不审。
一、浮脉:脉居浮位,轻取即得,重按稍减,但不空虚。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二、沉脉:脉位在下,重按始得,轻取不应。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痌。
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
沉则为气,又主水蓄,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
三、迟脉:一息三至,来去轻慢。
〔主病诗〕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迟脉主脏,有力冷痛,无力虚寒。
浮迟表寒,沉迟里寒。
四、数脉:一息六至,来去较慢。
〔主病诗〕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
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
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数脉主腑,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气口数实肺痈,数虚肺痿。
五、虚脉:浮大迟软,按之空虚。
〔主病诗〕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
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
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
骨蒸痿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
六、实脉:坚实有力,举按皆得。
中医诊断知识|考点(5)脉诊
中医诊断知识|考点(5)脉诊五、脉诊一,脉诊概说脉诊又称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健康或病情,辨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
(一)脉象是手指感觉脉搏跳动的形象,或称为脉动应指的形象。
人体的血脉贯通全身,内连脏腑,外达肌表,运行气血,周流不休。
所以,脉象能够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
1,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1)心脏的搏动在宗气和心气的作用下,心脏一缩一张的搏动,把血液排入脉管而形成脉搏。
脉搏动源于心,脉搏是心功能的具体表现。
(2)脉管的舒缩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脉管尚有约束,控制和推进血液沿着脉管运行的作用。
当血液由心脏排入脉管,则脉管必然扩张,然后血管依靠自身的弹性收缩,压迫血液向前运行,脉管的这种一舒一缩功能,即是气血周流,循行不息的重要条件,也是产生脉搏的重要因素。
(3)心阴与心阳的协调心血和心阴是心脏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心气和心阳主导心脏的功能活动。
心阴心阳的协调,是维持脉搏正常的基本条件。
2,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气,血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脉道必赖血液以充盈,因而血液的盈亏,直接关系到脉象的大小。
3,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1)肺肺主气,司呼吸。
肺对脉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肺与心,以及气与血的功能关系上。
(2)脾胃脾胃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气血的盛衰和水谷精微的多寡表现为脉之“胃气”的多少。
(3)肝肝藏血,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
肝主疏泄,可使气血调畅,经脉通利。
(4)肾肾藏精,为元气之根,是脏腑功能的动力源泉,亦是全身阴阳的根本。
肾气充盛则脉搏重按不绝,尺脉有力,是谓“有根”。
(二)诊脉部位1,寸口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
通常以腕后高骨为标记,其内侧的部位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
寸关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侯。
2,寸口诊法(1)寸口部为“脉之大会” 寸口脉属手太阴肺经之脉,气血循环流注起始于手太阴肺经,营卫气血遍布周身,运环五十度又终止于肺经,复会于寸口,为十二经脉的始终。
脉诊知识点归纳
细目一脉诊概说寸口诊法的部位、原理及寸口分候脏腑1.寸口诊法的部位2.寸口诊法的原理(1)寸口部为“脉之大会”。
(2)寸口部脉气最明显。
(3)可反映宗气的盛衰。
(4)寸口处为桡动脉,该动脉所在桡骨茎突处,其行径较为固定,解剖位置亦较浅表,毗邻组织比较分明,方便易行,便于诊察。
3.寸口分候脏腑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并统括胸以上及头部的疾病;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统括膈以下、脐以上部位的疾病;两尺候肾,并包括脐以下至足部的疾病。
诊脉方法1.体位:患者应取正坐位或仰卧位,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手指微微弯曲,在腕关节下面垫一松软的脉枕,使寸口部位充分伸展,局部气血通畅,便于诊察脉象。
2.医生指法:选指、布指、运指选指:指目诊察,三指平齐,略呈弓形,约呈45°布指:中指定关布指疏密得当运指(1)举法:用较轻的指力(“轻取”或“浮取”)(2)按法:用较重的指力,甚至按到筋骨(“重取”或“沉取”)(3)寻法:从轻到重,或从重到轻,左右推寻,调节最适当指力(4)总按:三指同时用力(5)单诊:一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6)循法:循是指切脉时三指沿寸口脉长轴循行,诊察脉之长短,比较寸、关、尺三部脉象的特点。
3.平息医生在诊脉时注意调匀呼吸,即所谓“平息”4.切脉时间一般每次诊脉每手应不少于1分钟,两手以3分钟左右为宜诊脉时需注意每次诊脉的时间至少应在五十动5.小儿脉诊法“一指定关法”具体操作方法是:用左手握住小儿的手,对3岁以下的小儿,可用右手大拇指按于小儿掌后高骨部脉上,不分三部,以定至数为主;对4岁以上的小儿,则以高骨中线为关,以一指向两侧转动以寻查三部;7~8岁的小儿,则可挪动拇指诊三部;9~10岁以上,可以次第下指,依寸、关、尺三部诊脉;15岁以上,可按成人三部脉法进行辨析。
脉象要素1.传统脉象要素——四要素(1)脉位①脉位表浅者为浮脉。
②脉位深沉者为沉脉等。
③脉搏超越寸、关、尺三部者为长脉。
《中医诊断学》总结——舌诊脉诊
《中医诊断学》总结——舌诊脉诊分类细目临床意义具体望舌质望舌质淡白舌主阳气虚和气血亏虚湿润:脾虚水停少津:阳气虚光莹:气血亏虚淡红舌气血调和红舌主热舌红苔黄:实热舌红少苔:热伤阴绛舌主热盛热毒深重:营分阴虚火旺青紫舌主瘀血淡紫而润:寒湿绛紫而干:热盛肿胀:邪热挟酒毒望舌形老嫩实;虚胖瘦胖大湿瘦小肿胀红:热毒红紫:心脾积热青紫:邪热挟酒毒点刺热裂纹热盛伤阴;血虚不润;脾虚湿浸齿痕脾虚湿盛望舌态痿软舌阴虚;气血不足僵硬舌热入心包;热盛伤津;风痰阻络颤抖舌中风先兆㖞斜舌中风先兆吐弄舌心脾积热短缩舌寒凝;痰阻;血虚;津少望舌苔望苔质厚薄润燥滑苔:水湿腻腐痰饮、食积腻:湿腐苔:食积剥胃气不足,胃阴枯竭,气血不足望苔色白苔薄白:主表证润:风寒干:风热厚白:痰浊黄苔热灰黑苔主瘀血阴寒内盛里热炽盛脉纲脉名脉象主病浮脉类浮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表证;虚阳外越洪浮大有力(波涛汹涌,来盛去衰)阳明气分实热;邪盛正衰濡浮细软虚证;湿证散浮散无根(至数不齐)元气离散芤浮大中空失血,伤阴革浮大弦急而空亡血;失精;半产;漏下沉脉类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里证伏推筋著骨邪(闭)厥(证)痛(极)牢沉、实、大、弦、长阴寒内结;症瘕积聚;疝气弱沉细软气血不足;阴气不足迟脉类迟不足四至寒(虚,实);实热结聚(阳盛革阴)缓一息四至,怠缓湿证;脾胃虚弱涩往来艰涩,轻刀刮竹精伤血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结缓而中止,止无定数阴寒气结;寒凝血瘀;气血虚衰数脉类数五至以上热证(虚,实);里虚证促急而中止,止无定数阳盛实热;气血痰食;脏器虚衰疾七、八至阳极阴竭,元气将脱动如豆,厥厥动摇,关部尤显痛证;惊恐虚脉类虚无力虚微极细极软气血大伤;亡阳细细如线,应指明显虚证;湿证代中止,止有定数脏衰;跌打;惊恐痛短首尾俱短,不及本尾气病(虚,瘀)实脉类实有力实证滑入盘走珠痰、食、热紧如转绳索,紧搏抗指寒、食、痛长超过本位阳实、热弦端直以长,如按琴弦肝胆病;痛证;痰饮、疟疾、胃气衰败以上内容来源于张凤瑞视频笔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医切脉知识点总结
中医切脉知识点总结一、中医脉诊的基本知识1.脉象的基本概念脉象是通过触摸患者的动脉来判断患者身体状况的诊断方法。
脉象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脉”,它包括了脉搏的位置、频率、节律、形态、力度等方面的信息。
2.脉象的测量方法脉象的测量需要患者放松,坐在椅子上,双手自然垂下,医生可以使用三指按压患者的动脉,以了解患者的脉搏情况。
脉象的测量需要医生的经验和技巧,需要通过多次触摸才能正确判断患者的脉象。
3.脉象的诊断内容脉象可以反映人体的脏腑功能状态、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疾病的性质和病位。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可以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情况、疾病的发展阶段以及病情的轻重缓急。
4.脉象的诊断意义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有助于中医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疾病的性质和位置,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二、脉象的分类1.按位置分类脉象按位置可分为远脉和近脉。
远脉是指远离心脏的动脉,如手腕部的尺动脉和搏动脉,近脉是指靠近心脏的动脉,如颈动脉和股动脉。
2.按频率分类脉象按频率可分为迟脉、数脉、濡脉、弦脉、结脉、涩脉等。
迟脉是指脉搏慢而稳,数脉是指脉搏快而稳,濡脉是指脉搏软而缓,弦脉是指脉搏紧而有力,结脉是指脉搏紧而有力,涩脉是指脉搏紧而无力。
3.按节律分类脉象按节律可分为洪脉、虚脉、实脉、驳脉、弦脉等。
洪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虚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实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驳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弦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
4.按形态分类脉象按形态可分为浮脉、沉脉、细脉、宽脉、长脉、短脉等。
浮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沉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细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宽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长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短脉是指脉搏有力而无力。
三、脉诊的应用1.辨证施治中医脉诊可以帮助中医医生辨别疾病的性质和病位,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可以了解患者疾病的轻重缓急,有助于中医医生进行辨证施治。
老中医脉学诊断之脉诀总结
老中医脉学诊断之脉诀总结一、四诊合参。
中医诊断方法主要有望、闻、问、切四个方面。
其中切诊是脉学诊断的核心内容,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判断其病情。
四诊合参就是在脉学诊断中,综合利用望、闻、问和切这四个诊断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确立诊断和治疗方案。
二、“相色质沉浮”四舍。
中医脉学中有一句话叫做“相色质沉浮”四舍,即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唇色、舌色以及脉搏的沉浮来进行诊断判断。
相指的是面色,色指的是唇色和舌色,质指的是患者的体质情况,沉浮指的是脉搏的节律和力度。
通过综合观察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三、切脉的方法。
在切诊中,要注意正确地切脉,以获得准确的脉象信息。
切脉的一般方法是检查患者的脉搏位置、力度、频率等方面的变化。
切诊要注意从左、右手臂腕部、尺、桡动脉开始,再向上追踪到肘部的动脉,最后到颈侧及颈部的动脉。
切脉的时候要掌握正确的手法,轻轻放置手指在患者的动脉上,感受脉搏的变化,掌握脉搏节律和力度等信息。
四、常见脉象及其意义。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脉象反映了患者的不同生理和病理情况。
常见的脉象有沉、浮、迟、数、实、虚等。
沉脉指的是脉搏的力量减弱,脉息沉滞;浮脉指的是脉搏的力量增强,脉息浮动;迟脉指的是脉搏的节律缓慢,脉息延迟;数脉指的是脉搏的频率加快,脉息有力;实脉指的是脉搏的力量强壮,脉息紧实;虚脉指的是脉搏的力量减弱,脉息空虚。
通过观察这些脉象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五、脉柒判断。
脉柒是指通过切诊得到的脉象,根据脉象的变化来进行疾病的诊断和判断。
脉柒主要有脉形、脉数、脉长、脉来、脉型、脉力、脉滑、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急等。
通过观察和判断这些脉柒的变化,可以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进一步的判断,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六、脉诊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脉诊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以避免干扰。
其次,要遵循一定的脉搏触诊方法,以保证脉与脉感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脉象知识点总结
脉象知识点总结一、脉象的基本概念脉象是指人体动脉搏动的感觉表现,其包括搏动的频率、力度、形态、长度、宽窄、变化规律等多种信息。
在中医诊断中,主要关注患者的脉率、脉力、脉形等特征。
通过对这些脉象特征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判断患者的阴阳虚实、表里虚实、寒热虚实等病理情况,为中医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二、脉象的分类1、按照脉率的不同,可以分为濡数脉、芤数脉、数脉、弦数脉、迟数脉,这些脉象反映了患者的阳虚、阴虚、实热、虚热等病理情况。
2、按照脉力的不同,可以分为沉弱脉、浮缓脉、细滑脉、弦紧脉、盛滑脉,这些脉象反映了患者的气血运行和充盈情况。
3、按照脉形的不同,可以分为洪脉、细脉、滑脉、涩脉、弦脉,这些脉象反映了患者的气虚、血虚、阳盛、阴盛等病理情况。
三、脉象的诊断方法1、取脉部位:脉部位包括尺部、关部、神关部、尺泽部、尺卫部等,不同的脉部位与脏腑有着特定的联系。
2、触诊方法:触诊脉搏时要用三指并拢,轻柔地触摸,力度均匀、稳定,以避免因手法不准确而导致脉象误读。
3、脉象分析:触诊完脉搏后,要观察脉搏的频率、力度、形态、长度、宽窄等特征,然后结合患者的舌象、面色、症状等信息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辨证论治的结论。
四、脉象与疾病的关系1、脉象与疾病的关系密切,中医医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脉象可以对疾病做出初步判断。
2、脉象可以反映患者的气血状况,对气虚、气滞等疾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脉象可以反映患者的阴阳状况,对阴虚阳亢、阳虚阴盛等疾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脉象可以反映患者的脏腑状况,对肝气郁结、脾阳虚等疾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五、脉象诊断的注意事项1、触诊脉搏时,手法要轻柔,力度要均匀,避免因手法不准确而导致脉象误读。
2、在诊断脉象时,要结合患者的舌象、面色、症状等综合信息,做出全面准确的脉象判断。
3、对于不同的体质、年龄、性别、季节等因素,要对脉象进行综合分析,避免因单一因素误读脉象。
六、脉象的诊断价值1、脉象对于了解疾病的病情、病机、病因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以为中医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中医把脉初步知识点总结
中医把脉初步知识点总结一、脉诊基本概念和原理1、脉诊的基本概念脉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反映,也是人体生理和病理情况的重要标志之一。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中医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血气状况和阳气阴气的盛衰。
因此,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2、脉诊的基本原理中医把脉的基本原理是"望、闻、问、切"中的"切",即通过手指轻压患者的脉搏,观察脉象的速度、强弱、滑利和有无力等情况,推断患者的脏腑功能和病理情况。
同时,也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病因。
二、常见脉象的判读1、脉象的触诊方法脉搏的触诊方法主要有三种:徐缓步细法、弦、滑等脉象和细软、蜷缠等脉象。
其中,徐缓步细法是通过轻轻触诊患者的脉搏,了解脉搏的速度和节律。
弦、滑等脉象主要是通过手指触摸患者的脉搏,了解脉搏的强弱和滑利程度。
细软、蜷缠等脉象主要是通过手指轻压患者的脉搏,观察脉象的力度和滑利情况。
2、脉象的判读(1)浮脉当患者的脉搏比较明显,而且触诊起来比较顺滑和有力时,就属于浮脉。
浮脉常见于阳气亢盛,阴气不足,表病初起,中气虚弱等情况。
(2)沉脉当患者的脉搏比较隐约或者触不明显时,就属于沉脉。
沉脉常见于阴气亢盛,阳气不足,表病发展,中气不足等情况。
(3)缓脉当患者的脉搏比较缓慢而且触诊起来比较柔和时,就属于缓脉。
缓脉常见于气血亏虚,阳气不足,阳气内陷,阴虚等情况。
(4)虚脉当患者的脉搏比较弱小、柔软而且触诊起来比较滑利时,就属于虚脉。
虚脉常见于气血不足,阴虚阳亢,脾胃虚弱等情况。
(5)实脉当患者的脉搏比较强硬而且触诊起来比较紧实时,就属于实脉。
实脉常见于气血亢盛,痰浊内生,阴阳失调等情况。
三、脉象的分析与诊断1、脉象的分析通过触诊患者的脉象,可以初步分析患者的脉象特点、脏腑功能情况和病理情况。
例如,如果患者的脉象比较浮大,有力且触诊起来比较顺滑,就说明患者的阳气亢盛,阴气不足,适合温补、滋阴的治疗方法。
脉诊相关知识点总结
脉诊相关知识点总结一、脉搏的基本特征1. 脉搏的部位:中医将人体的脉搏分为头部、上肢、躯干、下肢等部位,各部位的脉搏有不同的特点和诊断意义。
2. 脉搏的频率:脉搏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脉搏的跳动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安静心率一般为60-100次/分钟,超出这个范围的脉搏频率可能意味着身体出现了异常。
3. 脉搏的韵律:脉搏的韵律是指脉搏的跳动节律和规律性,正常的脉搏应该是有规律的、有节奏的,如果脉搏出现不规则的情况,可能是身体出现了疾病。
4. 脉搏的强弱:脉搏的强弱是指脉搏的跳动力度,正常的脉搏应该是有一定的跳动力度,如果过强或过弱都可能是疾病的表现。
5. 脉搏的长短:脉搏的长短是指脉搏的跳动时间,包括长促脉、短细脉、长虚脉、浮沉脉等。
以上就是脉搏的一些基本特征,通过这些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出患者的脉搏情况,为下一步的诊断提供参考。
二、脉诊的方法1. 观脉诊法:观脉是脉诊的第一步,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部位、频率、韵律、强弱等特征来初步了解患者的脉象特点,为后续脉诊提供基础。
2. 摸诊法:摸诊是脉诊的核心步骤,通过摸诊患者的脉搏并记录下脉象特点,结合观脉的结果来判断患者的病机病因,并辨别病证和辨识病因。
3. 辨证施治:通过脉诊得出患者的脉象特点和辨证施治,选取相应的中药治疗或针灸、艾灸疗法,同时还要结合患者的其他临床表现来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以上就是脉诊的一般方法,其中观脉、摸诊和辨证施治是整个脉诊过程的主要环节。
三、脉象的诊断意义1. 脉搏的部位:不同部位的脉搏有着不同的诊断意义,如头部脉搏与脑疾病有关,腹部脉搏与脾胃疾病有关。
2. 脉搏的频率:患者的脉搏频率快慢与疾病的程度有关,频率过快可能是实证,频率过慢可能是虚证。
3. 脉搏的韵律:患者脉搏的韵律不规则可能是肝郁或痰浊阻滞,韵律过缓可能是阳气不振。
4. 脉搏的强弱:患者脉搏强有力可能是实证,脉搏弱可能是虚证。
5. 脉搏的长短:长脉可能是阳盛,短脉可能是阳虚,浮脉可能是阳虚,沉脉可能是痰阻。
脉学归纳总结
脉学归纳总结脉学,作为中医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观察与探测人体脉搏的方式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病理变化。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脉学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
本文将对脉学的基本概念、分类与判断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一、脉学的基本概念脉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人体脉搏的形态、变化规律以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脉学的基本概念有以下几个方面:1. 脉搏:脉搏是指心脏收缩时由动脉传导出来的血液流动产生的一种搏动感觉。
2. 脉诊:脉诊是通过触摸人体的动脉来了解人体的脉搏,从而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3. 脉证:脉证是通过触诊脉搏后观察与患者的主诉、症状相结合,来判断疾病的根源和发展趋势。
4. 脉象:脉象是指人体脉搏的形态和特点,如快、慢、洪、细等。
二、脉学的分类根据传统中医学的理论,脉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三部脉学:即脉证、脉诊、脉搏三个方面的研究。
脉证主要研究人体脉搏与病症之间的关系,脉诊是通过触摸脉搏来了解人体的脉搏情况,脉搏则是衡量人体健康状况的一种重要指标。
2. 望脉学:望脉学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唇色等来判断人体脉搏的变化和疾病发展趋势。
3. 听脉学:听脉学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呼吸、咳嗽、心率等声音来了解脉搏的状况。
三、脉学的判断方法脉学的判断方法主要是通过触诊脉搏的方式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常用的判断方法有以下几种:1. 脉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脉搏跳动的次数,一般成年人的脉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脉率过快或过慢均不正常。
2. 脉象:脉象是指人体脉搏的形态和特点,包括脉搏的快慢、有力无力、洪细等。
通过触诊脉搏的形态可以初步判断人体脉搏的异常情况。
3. 脉度:脉度是指脉搏的力度和强弱,通过触诊脉搏的力度可以判断血液循环的情况以及人体脏腑功能的强弱。
4. 脉虚实:脉虚实是指脉搏的表现形态,脉实表示有热邪实状或气滞、痰浊等病邪阻于经络,脉虚表示有寒邪虚体或正气虚不足等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诊断学——第五单元脉诊
细目一诊脉概说
要点一寸口诊法的部位、原理及寸口分候脏腑
1.寸口诊法的部位
寸口诊法:腕后高骨(桡骨茎突)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两尺候肾。
2.寸口诊法的原理
(1)寸口部为“脉之大会”。
(2)寸口部脉气最明显。
(3)可反映宗气的盛衰
(4)寸口处为桡动脉,该动脉所在桡骨茎突处,其行径较为固定,解剖位置亦较浅表,毗邻组织比较分明,方便易行,便于诊察。
3.寸口分候脏腑
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并统括胸以上及头部的疾病;
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统括膈以下、脐以上部位的疾病;
两尺候肾,并包括脐以下至足部的疾病。
要点二诊脉方法
1.患者体位:取正坐位或仰卧位
2.医生指法:选指、布指、运指
常用的具体指法:
①举法:用较轻的指力按。
②按法:用较重的指力,甚至按到筋骨。
③寻法:寻是指切脉时指力从轻到重,或从重到轻,左右推寻,调节最适当指力的方法。
④循法:循是指切脉时三指沿寸口脉长轴循行,诊察脉之长短,比较寸、关、尺三部脉象的特点。
⑤总按:总按即三指同时用力诊脉的方法。
⑥单诊:用一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的方法。
3.平息
医生在诊脉时注意调匀呼吸,即所谓“平息”。
4.小儿脉诊法
小儿寸口部位甚短,一般用“一指(拇指或食指)定关法”,不必细分寸、关、尺三部。
要点三脉象要素
1.传统脉象要素——四要素
(1)脉位:脉搏显现部位的浅深、长短
(2)脉数:频率快慢和节律
(3)脉形:脉搏的大小、软硬等形状。
(4)脉势:脉搏应指的强弱、流畅等趋势。
细目二正常脉象
要点一正常脉象的特点
正常脉象为一息4~5至,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节律一致,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有胃“、”有神“、”有根“。
要点二胃、神、根的含义
有胃,脉来徐和、从容、软滑;
有神,应指有力柔和,节律整齐;
有根,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细目三常见病脉
2.脉象鉴别(1)比类法鉴别
细目四相兼脉
(1)浮紧脉:多见于外感寒之表寒证,或风寒痹病疼痛。
(2)浮缓脉:多见于风邪伤卫、营卫不和的太阳中风证。
(3)浮数脉:多见于风热袭表的表热证。
(4)浮滑脉:多见于表证夹痰,常见于素体多痰湿而又感受外邪者。
(5)沉迟脉:多见于里寒证。
(6)沉弦脉:多见于肝郁气滞,或水饮内停。
(7)沉涩脉:多见于血瘀,尤常见于阳虚而寒凝血瘀者。
(8)沉缓脉:多见于脾虚,水湿停留。
(9)沉细数脉:多见于阴虚内热或血虚。
(10)弦紧脉:多见于寒证、痛证,常见于寒滞肝脉,或肝郁气滞等所致的疼痛等。
(11)弦数脉:多见于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肝阳上亢。
(12)弦滑数脉:多见于肝火夹痰,肝胆湿热或肝阳上扰,痰火内蕴等病证。
(13)弦细脉:多见于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或肝郁脾虚等证。
(14)滑数脉:多见于痰热(火)、湿热或食积内热。
(15)洪数脉:多见于阳明经证、气分热盛,多见于外感热病。
细目五真脏脉
要点真脏脉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1.无胃之脉:偃刀脉、转豆脉、弹石脉。
2.无神之脉:雀啄脉、屋漏脉、解索脉。
3.无根之脉:釜沸脉、鱼翔脉、虾游脉。
细目六诊小儿脉
要点一小儿正常脉象的特点
按成人正常呼吸定息:
2~3岁的小儿,脉动6~7次为常脉;
5~10岁的小儿,脉动6次为常脉,4~5至为迟脉。
要点二常见小儿病脉的临床意义
主要以脉的浮、沉、迟、数辨病证的表、里、寒、热,
以脉的有力、无力定病证的虚、实。
1.浮脉—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2.沉脉—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
3.迟脉—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
4.数脉—热证,浮数为表热,沉数为里热,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
例题:
1.脉象上濡脉与弱脉的主要区别是()
A.脉律
B.脉数
C.脉力
D.脉位
E.脉势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脉位:脉搏显现部位的浅深、长短。
濡脉:浮细无力而软。
弱脉:沉细无力而软。
所以两个脉的主要区别在脉位上。
2.具有短的特征的脉象是()
A.紧脉
B.动脉
C.缓脉
D.细脉
E.弱脉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脉象短:短脉、动脉。
3.不具有细的特征的脉象的是()
A.细脉
B.濡脉
C.弱脉
D.微脉
E.缓脉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细脉: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濡脉:浮细无力而软。
弱脉:沉细无力而软。
微脉:极细极软,似有似无。
缓脉:一息四至,脉来怠缓。
缓脉无细的特征。
4.寒邪中阻,宿食不化,腹痛拒按,舌苔白厚,脉象可见()
A.紧脉
B.弦脉
C.滑脉
D.实脉
E.洪脉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紧脉主实寒证、疼痛、宿食。
5.下列各项,不属于滑脉所主病证的是()
A.痰湿
B.实热
C.食积
D.青壮年
E.气滞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滑脉主痰湿、食积、实热、亦见于青壮年或孕妇。
6.属于无胃之脉的是()
A.偃刀脉
B.釜沸脉
C.屋漏脉
D.鱼翔脉
E.虾游脉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无胃之脉:偃刀脉、转豆脉、弹石脉。
7.小儿病脉包括()
A.浮、沉、迟、数、弦、滑
B.浮、沉、迟、数、细、弱
C.浮、沉、虚、实、有力、无力
D.浮、沉、迟、数、有力、无力
E.浮、沉、细、弱、有力、无力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小儿脉主要以脉的浮、沉、迟、数辨病证的表、里、寒、热,以脉的有力、无力定病证的虚、实。
8.脉象有根是指()
A.脉象有力柔和,节律整齐
B.徐和、从容、软滑
C.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D.不浮不沉,按之有力
E.沉缓有力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脉象有根: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A.表热证
B.肝郁化火
C.阴虚内热
D.痰热
E.水饮内停
9.可见弦数脉的证候是()
10.可见滑数脉的证候是()
『正确答案』B D
『答案解析』1.弦数脉:多见于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肝阳上亢。
2.滑数脉:多见于痰热(火)、湿热或食积内热。
A.涩脉
B.结脉
C.代脉
D.促脉
E.数脉
11.数而时止,止无定数的是()
12.脉来一止,止有定数的是()
『正确答案』D C
『答案解析』1.促脉: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2.代脉:迟而中止,止有定数。
A.紧脉
B.动脉
C.弦脉
D.滑脉
E.洪脉
13.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
14.往来流利圆滑,如珠走盘的是()
『正确答案』E D
『答案解析』1.洪脉:脉形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
2.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