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
简答2.何为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区分它们的简要原则是什么?是举例说明。(P13-14)答:(1)常住单位:如果一个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住宅、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的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标准),那么,就可以认为该单位在这个国家具有经济利益中心,是该国的常住单位。只有常住单位的活动才构成该国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
非常住单位:一单位如果不具备上述特征,就被称为该国的非常住单位而被视为国外,其活动不能纳入该国国民经济的范围。
(2)区分它们的简要原则:该单位所处的位置以及与该国经济的密切程度。
(3)例如,在中国领土上的外商投资企业,尽管从财产所有上看不属于中国(而是属于国外),但由于该企业位于中国经济领土范围内并从事长期的经济活动,与中国具有密切的关系,从而应视其为中国(即企业所在国)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按其财产所有关系将其划归国外。
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简答:三种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原理及计算公式(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P45、P55-56、P63-64)
答:(1)生产法:从形成过程看,增加值是生产者当期生产的产品价值扣除所消耗的其他产品价值后的余值,即总产值出减去中间投入之差,这是生产法增加值核算的思路。
计算公式: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投入
(2)收入法:从分配角度看,增加值被各生产参与者所获得,由此可以通过各不同要素收入项目加总来计算增加值,这是收入法增加值核算的思路。
计算公式:收入法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折旧+营业盈余
(3)支出法:立足最终产品核算国内生产总值,需要从最终产品的去向入手。从使用者角度看,这样的最终使用就是最终支出,这样计算GDP的方法称为支出法。
计算公式:支出法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服务出口-货物服务进口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简答1.试述投入产出表中三个象限(一、二、三象限)各自所包含的内容。(P87)
答:(1)第一象限:中间流量数据,反映各部门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也是投入产出核算的核心。这些数据都具有双重含义,都可以从使用与投入两个方向解读。
(2)第二象限:各部门最终使用(又称最终需求)数据。
3)第三象限:各部门最初投入数据。
简答3.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的经济含义是什么?二者有何区别?(P122、P128)答:(1)直接消耗系数:aij=Xij/Xj,Xij为j部门当期为获得其总产出而对i部门产品的消耗量,除以j部门总产出Xj,aij就表示j部门生产1单位总产出对i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
完全消耗系数bij:为生产j部门单位最终产品,对第i部门中间产品的完全消耗量。换言之,i部门必须为整个经济系统提供bij数量的中间产品,j部门的1单位最终产品才有可能生产出来。
(2)区别:直接消耗系数是用来测度一个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直接关联程度的,而完全消耗系数是用来测度一个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完全关联程度的。
第四章资金流量核算(实物交易)
简答3.论述收入初次分配和收入再分配核算的基本流程,确定原始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基本含义,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分界点在何处?(P143-145、P149、P151-153)
答:(1)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基本流程:第一是立足于生产者进行分配的收入形成过程,第二是在收入形成基础上立足于收入获得者进行的原始收入分配过程。收入形成核算包括劳动者报酬或雇员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及混合收入。
收入再分配核算的基本流程:各部门得到原始收入之后,还要经过各种名义下发生的转移性收入分配活动,最后才能得到可以用于消费的收入总额,即可支配收入。转移分为经常转移和资本转移,其中经常转移包括所得税等经常税、社会保障缴款和社会保险福利、社会救济福利、其他经常转移。
(2)原始收入:是各部门经过收入初次分配之后获得的生产性收入的总额。
可支配收入:是体现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结果的总量,是机构部门当期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的最大数额。
(3)分界点:社会成员对收入的占有是否凭借对生产要素的占有和交换。
简答4.如何通过资金流量核算度量一个机构单位或部门在非金融投资环节的资金余缺状况?结合具体机构部门,一般来说其资金余缺呈现何种格局?(P162)
答:(1)对于一个机构单位或机构部门而言,从本部门的储蓄和来自其他单位的资本转移净额筹集的资金与其非金融投资规模不一定相等:资金来源大于非金融投资,说明该部门投资资金有余;资金来源小于非金融投资,则说明该部门投资资金有缺口。显然,通过资金来源与非金融投资之差,可以度量一个机构单位或部门在非金融投资环节的资金余缺状况,把各个机构部门的资金余缺合计起来,相互抵消之后的结果就是整个经济总体的资金余缺。从经济总体来看,储蓄是非金融投资的只要资金来源,资本形成是非金融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管理和分析中常常用储蓄减去资本形成的差额,即经济学上所定义的“储蓄投资差”,
表达一个部门或经济总体的资金余缺,当该差额为负时,说明国内储蓄不足以支持国内的投资需求,结果就是发展经济学中所定义的“储蓄缺口”。
(2)见书P162 4.4节
简答: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可支配收入的计算公式。(P150、P154)
答:国民总收入GNI=GDP+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分配流量净额
=GDP+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净额+来自国外的生产税净额+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净额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
=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
简答:如何认识生产核算和收入分配及使用核算的关系,整个账户之间的流程,各个核算关系用什么指标相连?
答:(1)本质上,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的范围是由生产核算的范围确定的,只有生产核算所定义的生产活动,其产生的价值才能成为收入分配核算的对象,其产出才能成为收入使用的购买对象;只要是生产核算定义的生产,其产生的价值必然要参与收入分配过程,其产出就会作为收入使用(消费或投资)的购买对象。
(2)增加值—原始收入—可支配收入—储蓄—净金融投资
(3)原始收入与可支配收入用经常转移相连;可支配收入与储蓄用消费相连;储蓄与净金融投资用资本转移相连。
第六章资产负债表
简答4.简述名义持有损益、中性持有损益和实际持有损益之间的联系。试结合不同的资产类型,举例予以说明。另说明实际持有损益的含义。(P225-226)
答:(1)名义持有损益=中性持有损益+实际持有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