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欧姆定律及应用专题复习》优秀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
本专题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重点,历年来都是各省市中考考查的重点,常考电流、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规律知识等。特别是与其他章节的知识联系密切,易出综合性的考查题,本专题以复习计算为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用电路分析的思想将复杂电路转化为简单电路和基本电路。
3.学会分析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的变化引起电路中电学物理量的变化过程与方
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欧姆定律的计算,学会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欧姆定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由旧知识向新问题的转化,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思维发散与收敛训练中体会中考复习中的常用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和问题,并能设计一些解决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能够熟练地使用欧姆定律及有关的规律解决电学中的计算题。
2.难点:动态电路的计算题。
四、教学过程
1.欧姆定律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__电压_成正比,跟导体的__电阻__成反比。
2.表达式:I=U
R变形式 U=IR;R=
U
I
3.单位及换算关系。
I—A U—V R—Ω
1mA= 1 × 10-3A 1uA = 1 × 10-6 A 1KV= 1 × 103 V 1V= 1 × 10-3 mv 1KΩ = 1 × 10-3Ω 1MΩ = 1 × 10-6Ω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把知识点结构成网,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典例分析点拨方法
例1.如图1所示,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2A”字样,当滑片P在中点时,电流表读数为0.24安,电压表读数为7.2伏,求:(1)电阻R1和电源电压;
(2)滑动变阻器移到右端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解:
答:(1)电阻R
1
为30Ω,电源电压为9.6V;
(2)滑动变阻器移到右端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0.192A、5.76V.学生积极思
考,习得解
题方法技
巧,开拓思
路,培养思
维能力
通过多角
度、多层
次、全方
位的剖
析,展现
解题的思
维过程,
探索出解
题的途
径、方法
和步骤
例2、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
3
=5 Ω,
当开关S
1、S
2
都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A,电压表
示数是6V,S
1、S
2
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1A,求R1、
R
2
的阻值?
答:R
1的阻值为10Ω,R
2
的阻值为90 Ω。
方法聚焦解题方法:
1.认真审题,判断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
2.根据题意画出等效电路图;
3.判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测量对象;
4.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5.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6.解题注意事项:
(1)同体性,即同一段电路上的I、U、R一一对应;
(2)同时性,即同一时间也就是电路在同一状态下的I、U、
R一一对应;
(3)统一性,即单位要统一,I、U、R的单位分别是A、V、Ω。积极思考,
认真领会解
题的方法、
技巧和思路
点拨解题
的方法、
技巧和思
路,充分
发挥典型
例题的示
范作用,
引领学生
形成正确
的解题思
维。
三、自主训练提升能力
通过印制复习资料或在PPT中展示练习题。
1.小明利用图3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
自主练习,通过自主
电阻的关系”,根据实验的数据绘出了I﹣1/R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当导体的电阻为Ω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2A;当电流分别为0.25A 和0.5A时,接入电路的导体的电阻之比为;实验过程中,小明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为V.
2.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甲和乙中的电流与电压
关系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元件甲的电阻是Ω;
将元件甲、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 V的电源两端,则流过元件甲的电流是 A,流过元件乙的电流是 A.
3.如图5甲所示的电路中,R
1为定值电阻,R
2
为滑动变阻
器,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片P从a端移动到b端,电流表示数I与电压表示数U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电源电压为V,R1的阻值为Ω.
4.如图6所示,把10Ω的电阻R
1和15Ω的电阻R
2
并联起
来。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求:(1)
电源电压;(2)通过电阻R
1的电流。
独立思考,,
利用习得的
解题方法技
巧,学会迁
移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
训练,使
学生巩固
所学知
识,深化
对知识的
理解,从
而形成能
力
图3 图4 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