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意大利名曲欣赏
1《那不勒斯舞曲》(教案)20232024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
![1《那不勒斯舞曲》(教案)20232024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ce46b4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62.png)
事结合,加深
4,找一找相同或相
格。
学生对塔兰泰
似的旋律有些?
学生根
拉舞曲风格的
第一三行相同,二四
据不同的图
理解。
和五六行相似。
形和颜色找
设计直观
5.以组为单位,为音
出相同旋律
的旋律图形,
乐旋律创编科学合理的
一三行,相似
学生能更容易
声势动作并练熟。
旋律二四和
参与到创作和
6.跟着音乐展示声势动作。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身心发展上已经到达了一个相对稳定和成熟的阶段,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认知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音乐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在情感表达和审美体验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开始能够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变化,也能够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和了解铜管乐器小号的音色及形状0
2.引导学生能够初步分辨音乐的速度、力度和演奏乐器,并理解它们对音乐情绪的作用。
3.通过律动参与、听辨游戏、画旋律线、肢体动作
等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
4.培养学生高雅的音乐生活情趣,引导他们热爱并欣赏世界经典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
掌握那不勒斯舞曲的基本漩律特点,理解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来画一画自己设计的舞步。
1.聆听感受
思考:这段音乐在速
学生根
直接安排
度、力度、情绪上和演奏
据自己的感
当堂检测的练
乐器上,有哪些变化呢?
受,完成练
习,真正了解
2.音乐小常识
习。
学生对音乐的
塔兰泰拉舞曲风格
通过观
感受效果。
《那不勒斯舞曲》教案
![《那不勒斯舞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b47e4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f.png)
最后,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我认为本次课程采用了欣赏、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课堂时间安排得有些紧张,导致部分环节进行得较为仓促。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将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那不勒斯舞曲》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接触过意大利的音乐或舞蹈?”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意大利音乐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时10分钟)
举例:A部分为主题的呈现,B部分为对比性的插部,最后回归A部分,形成完整的乐曲结构。
(3)体验意大利音乐风格:通过学唱和舞蹈创编,感受意大利音乐的热情、活泼,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举例:在学唱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意大利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如热烈、欢快等。
2.教学难点
(1)音乐术语的理解:学生可能对音乐术语如“ABA曲式”、“装饰音”等概念理解不深,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详细讲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那不勒斯舞曲》的旋律特点:如旋律的起伏、装饰音的运用等,这是乐曲的核心要素,需要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重点把握。
举例:《那不勒斯舞曲》中的旋律多次出现跳跃式进行,以及特有的意大利风格装饰音,这些都是学生需掌握的旋律特点。
《意大利之夏》音乐教案
![《意大利之夏》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0b82b5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5.png)
《意大利之夏》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意大利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意大利之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介绍:《意大利之夏》是一首著名的意大利歌曲,曲调优美,富有感染力。
2. 乐理知识:学习音阶、节奏、和弦等基本乐理知识。
3. 演唱技巧:学习正确的呼吸、发音、共鸣等演唱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意大利之夏》的演唱、乐理知识的掌握。
2. 教学难点:音准、节奏、演唱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背景、乐理知识。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分组练习、集体练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
4. 互动法: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交流心得,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意大利音乐的特点和《意大利之夏》的背景。
2. 学习乐理知识:讲解歌曲中的音阶、节奏、和弦等基本乐理知识。
3. 示范演唱:教师示范演唱《意大利之夏》,学生跟随模仿。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
5. 集体练习:全体学生一起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6. 互动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交流心得,提高学习效果。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音乐视野。
六、课后作业1. 熟唱《意大利之夏》。
2. 复习本节课学习的乐理知识,做好笔记。
3. 查找其他意大利著名音乐作品,了解其音乐特点,下节课分享。
七、评价标准1. 演唱技巧:音准、节奏、共鸣等方面的运用。
2. 乐理知识:音阶、节奏、和弦等基本乐理知识的掌握。
3. 课堂参与:学生的课堂表现、互动交流等方面。
八、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音准、节奏、共鸣等方面的表现。
2. 对学生的乐理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基本乐理知识的了解和运用。
[教学]听《意大利随想曲》
![[教学]听《意大利随想曲》](https://img.taocdn.com/s3/m/598c198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7.png)
第一单元夏日风情听——《意大利随想曲》设计者:上海宝钢新世纪学校张虹【设计思路】《意大利随想曲》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旅居意大利罗马期间,广泛收集了意大利的民间音乐素材后所创作的作品。
《意大利随想曲》完整版的乐曲长达15分钟,本课重点赏析的是教材配套磁带中的四个主题音乐片段。
这些音乐片段情绪时而庄严神圣,时而欢快活泼,通过几个主题在情绪、速度、节拍、力度、旋律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出多样化的意大利音乐风格。
五年级的学生都很喜欢音乐欣赏活动,也已经具备欣赏辨析乐曲段落、情绪、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基本能力。
本课教学设计是根据乐曲出现的四个主题音乐片段的特点来引导学生参与完整听赏、分段欣赏和听辨游戏的活动,启发根据音乐特点,想象乐曲所表现的情景,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教学目标】1.欣赏乐曲《意大利随想曲》,聆听意大利民间音乐的动人曲调,感受乐曲中的伤感、优美的不同情绪。
2.学生在欣赏《意大利随想曲》的过程中,能正确听辨乐曲的主题旋律,分辨各主题的情绪特点。
3.在聆听、感知、理解、想象的基础上,用语言或动作描绘各乐段所要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乐曲《意大利随想曲》,聆听意大利民间音乐的动人曲调,感受乐曲中的伤感、优美的不同情绪。
2.教学难点:通过欣赏乐曲《意大利随想曲》,能正确听辨乐曲的主题旋律,分辨各主题的情绪特点,并通过想象用语言或动作描绘各乐段所要描绘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1.听音乐进教室《那不勒斯舞曲》2.介绍音乐文化背景,欣赏意大利“那不勒斯”城市风光照片师:那不勒斯是意大利南方一个美丽的海岛,意大利的音乐热情奔放,意大利的民歌在世界上非常著名,你能说出一些意大利的民歌和歌唱家的名字吗?3.欣赏音乐风光视频(意大利城市风光和意大利民歌)师:意大利不仅风光美,意大利的民歌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热情奔放。
如《我的太阳》《重归苏莲托》《桑塔露琪亚》《卡普里岛》等。
二、欣赏《意大利随想曲》师:许多音乐家都来过意大利,并留下了杰出的音乐作品,如柴科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柏辽兹的《哈罗尔得在意大利》等。
意大利歌剧音乐鉴赏教案
![意大利歌剧音乐鉴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b7952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61.png)
意大利歌剧音乐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意大利歌剧的历史、特点和代表作品。
探索意大利歌剧音乐的表现手法、情感表达和唱腔特色。
培养学生对意大利歌剧的音乐欣赏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对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歌剧演唱家和歌剧舞台制作的认识。
二、教学步骤:引入与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意大利歌剧的概念和意义,激发他们对意大利歌剧音乐的兴趣。
意大利歌剧的背景与发展(10分钟)分享意大利歌剧的起源、发展历程和重要的作曲家,如威尔第、普契尼和罗西尼等。
介绍不同类型的意大利歌剧,如喜剧、悲剧和历史剧等,以及它们在歌剧艺术中的地位。
意大利歌剧音乐的特点(15分钟)解释意大利歌剧音乐的特征,如美妙的旋律、情感丰富的表达和典雅的唱腔。
通过播放意大利歌剧音乐的片段,让学生聆听并分析其中的表现手法、情感表达和唱腔特色。
意大利歌剧与剧情的关系(15分钟)引导学生探讨意大利歌剧音乐如何与剧情紧密结合,如音乐如何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剧情的发展。
通过具体的意大利歌剧例子,让学生理解音乐在塑造角色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方面的作用。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和歌剧演唱家(15分钟)介绍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和歌剧演唱家的重要性和贡献,如威尔第和卡拉布里亚等。
分享他们的作品和演唱风格,让学生了解他们对意大利歌剧音乐的影响。
欣赏与讨论(20分钟)播放不同意大利歌剧作曲家的经典作品片段,如威尔第的《弄臣》、普契尼的《图兰朵》和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等。
引导学生仔细聆听、观察和分析这些作品的音乐元素、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鼓励学生就作品的意境、表达方式和个人感受展开讨论,培养他们对意大利歌剧音乐的审美和批判能力。
总结与展望(5分钟)总结意大利歌剧音乐鉴赏的要点和学习收获。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欣赏更多意大利歌剧作品,并了解更多关于意大利歌剧的知识。
评估方式: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分析意大利歌剧音乐的能力。
学生对意大利歌剧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的表现。
学生通过书面作业、展示或小组项目表达对意大利歌剧的个人观点和感受。
音乐教学设计-《桑塔路琪亚》优秀教案
![音乐教学设计-《桑塔路琪亚》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3a6f1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5.png)
音乐教学设计-《桑塔路琪亚》优秀教案背景介绍《桑塔路琪亚》(Santa Lucia)是意大利经典的民歌之一,旋律优美、动感明快,非常适合音乐教学。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学习这首歌曲,提升其音乐素养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桑塔路琪亚》的旋律和歌词。
•能够感受和表达歌曲中的情感。
•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桑塔路琪亚》的旋律和歌词,同时理解歌曲背后的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对意大利民歌的理解和欣赏。
•歌曲中情感的准确把握和表达。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互动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多媒体教学辅助,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歌曲和情感。
教学流程第一步:了解歌曲教师播放歌曲《桑塔路琪亚》,让学生听一遍并回答以下问题:1.歌曲的语言是什么?2.歌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3.歌曲的情感表达是什么?第二步:学习歌词教师将歌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跟读并同步听歌。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解释歌词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
第三步: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唱出歌曲的前两句。
通过小组练习,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曲。
第四步:情感联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联想,带领学生根据歌词和旋律,想象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如快乐、悲伤、感恩等。
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并与他人分享。
第五步:唱歌比赛在学生掌握歌曲后,可以开展唱歌比赛。
比赛分小组和个人两类,通过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欣赏水平。
第六步:反思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歌曲旋律和歌词的掌握情况。
2.对歌曲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感受。
3.对本次学习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桑塔路琪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欣赏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歌曲和情感,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意大利狂想曲第二号》优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意大利狂想曲第二号》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ec3de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0.png)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意大利狂想曲第二号》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意大利狂想曲第二号》的背景和作者- 能够分析音乐中的曲式、风格和表现手法- 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演技巧二、教学重点- 分析音乐中的曲式和风格- 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在小组中合作创作和演绎三、教学内容1. 了解《意大利狂想曲第二号》- 介绍音乐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2. 分析音乐的曲式和风格- 分析乐曲结构,如交响曲式或奏鸣曲式- 分析乐曲的风格特点,如古典主义风格或浪漫主义风格3. 鉴赏音乐中的表现手法- 对乐曲中的动态、速度、音色等进行认识和分析- 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4. 合作创作和演绎- 分组进行音乐创作,可以选择配乐、改编或编曲等形式- 在小组中分工合作,演绎自己的作品四、教学方法- 引导式讲解: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创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实践演练:通过集体合唱或小组表演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表演技巧五、教学评价- 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提升- 小组创作和演绎的质量和创意- 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和互动情况六、教学资源- 《意大利狂想曲第二号》音乐录音或视频- 乐器、乐谱和音乐制作工具(如音乐软件等)七、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介绍音乐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课时:分析音乐的曲式和风格,引导学生理解乐曲结构- 第三课时:鉴赏音乐中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第四课时:小组合作创作和演绎,展示自己的作品八、教学延伸- 邀请音乐专业的教师或演奏家进行指导和分享-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演出,加深对音乐欣赏的体验- 进一步了解其他古典音乐作品,拓宽音乐知识面九、教学参考-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音乐专业书籍和资料- 互联网资源以上是《意大利狂想曲第二号》优质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意大利随想曲教案
![意大利随想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8e315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6.png)
意大利随想曲教案教案标题:意大利随想曲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意大利随想曲,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意大利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案采用情境化教学法,通过听、说、唱、读、写的综合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意识。
教学目标:1. 了解意大利随想曲的历史和特点;2. 能够欣赏意大利随想曲,并表达自己的感受;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能够演奏简单的意大利随想曲;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学习意大利随想曲的历史和特点;2. 欣赏意大利随想曲,表达个人感受;3. 学习和演奏简单的意大利随想曲。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和意大利随想曲音频文件;2. 音乐教材和乐器;3. 图片和视频素材,介绍意大利和意大利音乐文化;4. 小组合作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意大利随想曲的片段,激发学生对意大利音乐的兴趣,并提问:“你对意大利音乐有了解吗?你知道意大利随想曲是什么吗?”Step 2: 讲授(15分钟)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素材,介绍意大利及其音乐文化,包括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和音乐家。
然后简要讲解意大利随想曲的历史和特点。
Step 3: 听辨(10分钟)播放几段不同风格的意大利随想曲,要求学生仔细聆听,根据感受回答一些问题,如“这首曲子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觉得它的节奏快还是慢?它的情绪是欢快还是忧伤?”Step 4: 合作学习(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意大利随想曲进行学习和演奏。
每个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分工合作,共同学习演奏曲谱,并指导其他小组成员演奏其他乐器的技巧。
Step 5: 演奏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依次进行演奏展示,其他学生和老师给予评价和鼓励,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表演能力。
Step 6: 总结反思(5分钟)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意大利随想曲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引导学生思考意大利随想曲对他们的影响,并鼓励他们将音乐的乐趣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花城版)音乐二上第4课歌曲《恰利利、恰利》教学设计
![(花城版)音乐二上第4课歌曲《恰利利、恰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0d486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f9.png)
(花城版)音乐二上第4课歌曲《恰利利、恰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恰利利、恰利》是一首富有意大利风情的歌曲,选自花城版音乐教材第二册。
这首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歌曲的歌词描述了一个快乐的家庭,成员们一起享受生活的乐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意大利文化,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他们在学习这首歌曲时会充满好奇心和热情。
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这为学习这首歌曲奠定了基础。
然而,部分学生对意大利文化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恰利利、恰利》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对意大利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4.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意大利歌词和对应的中文翻译。
2.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对意大利文化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对比教学法:将《恰利利、恰利》与其它歌曲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练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恰利利、恰利》的乐谱和歌词。
2.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和道具。
3.安排课堂上的练习和表演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恰利利、恰利》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大利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乐谱和歌词,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逐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中的意大利歌词和对应的中文翻译。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和歌唱姿势。
然后分组进行练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歌唱技巧。
(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欣赏 管弦乐曲《那不勒斯舞曲》教学设计
![(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欣赏 管弦乐曲《那不勒斯舞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b1624a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a.png)
(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欣赏管弦乐曲《那不勒斯舞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那不勒斯舞曲》是一首管弦乐曲,选自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材。
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意大利民间风格,节奏热情奔放,旋律优美动人。
通过学习这首乐曲,学生可以了解管弦乐的基本知识,欣赏音乐的美,培养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识简谱,对管弦乐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乐曲的欣赏能力和乐理知识尚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那不勒斯舞曲》的背景、风格及特点。
2.培养学生对管弦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对乐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乐曲的结构和节奏特点。
2.培养学生对乐曲的欣赏能力和乐理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通过聆听、对比等方式,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
2.讲解法:教师讲解乐曲的背景、作者及乐理知识。
3.实践法:让学生参与演奏、合唱等实践活动,提高音乐技能。
4.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乐曲介绍、乐理知识、图片等。
2.乐器:钢琴、小提琴、长笛等。
3.音响设备:音响、耳机等。
4.练习册:供学生课后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欢快的意大利民间舞蹈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那不勒斯舞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
在播放过程中,教师讲解乐曲的背景、作者及乐理知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乐曲中的旋律,让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
随后,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乐曲的结构和节奏特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演奏,检验学生对乐曲的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奏进行点评,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波莱罗舞曲-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
![波莱罗舞曲-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3fbaf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14.png)
波莱罗舞曲-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一、简介《波莱罗舞曲》,是由意大利作曲家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Alessandro Scarlatti)于1715年所作的一首舞曲作品。
该作品曾被用于作为巴洛克时期欧洲社交场合的舞曲,以及后来的歌剧演出中的插曲。
而花城版本则是基于原曲进行了改编和现代化的演绎,以更符合现代文化的审美。
二、音乐特点1. 节奏波莱罗舞曲中的节奏感非常强烈,有着明显的三拍子律动,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要随着节奏起舞。
花城版更加强调了舞曲的节奏感,通过现代的电子音乐元素,使整体更加跳跃、动感。
2. 和声波莱罗舞曲中的和声简洁优美,旋律与和弦紧密结合。
花城版在基础的调性和和声上没有改变,但添加了现代化的和声变化,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3. 曲式波莱罗舞曲的曲式为A-B-A,即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相同,而中间的第二部分被视为一个转换区域,通过音乐手法将A部及B部联系起来。
而花城版在保持原曲基本曲式的基础上,通过添加一些现代化的音乐元素和副歌等等,使音乐更有变化,同时也符合现代听众的需求。
三、鉴赏教案1. 音乐感受在欣赏波莱罗舞曲-花城版时,我们应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和欣赏音乐,让音乐所包含的情感与能量渗透到心中。
我们可以通过关注下面这些要点,来提高音乐的感受力:•音乐的节奏感,有力度感•音乐的色彩,形象与情感•音乐的渲染,演奏家的表述渲染•音乐和词的相称、相依和相扶的关系2. 音乐欣赏在欣赏波莱罗舞曲时,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先从整体的感受出发,尝试跟着音乐的节奏摇曳起舞。
•留意每个乐器的声音,从各自的角度去感受。
(如哪一个乐器奏出了旋律?)•倾听和弦渲染,留意和声带给你的感受。
(如音乐在哪些地方触动了你的情感和细胞?)•分辨音乐的构造和形式,思考哪些构造使音乐有趣或不寻常。
在理解之后,可以试着预测音乐的形式会如何延拓和发展。
3. 音乐欣赏活动欣赏音乐时,如果专注于音乐,听觉经常会变得更加敏感并能听得更多细节。
音乐四年级下册《聆听-那不勒斯舞曲》教案
![音乐四年级下册《聆听-那不勒斯舞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3cdb6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6.png)
《那不勒斯舞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那不勒斯舞曲》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首舞曲,以小号为主奏乐器。
是一首意大利风格的舞剧音乐,自由、奔放。
乐曲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由三个各不相同的乐段组成。
第二部分,乐队以全奏形式演奏意大利舞曲风格的音乐,速度急速,将全区推向了高潮而结束。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学习《那不勒斯舞曲》了解舞曲这一音乐体裁。
记住乐曲的主题旋律。
2、认识小号的组成及音色特点,认识重音记号。
3、通过唱、跳、节拍、创编等形式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哼唱主旋律,并表现乐曲的情绪,理解速度不同体现情绪的不同。
4、通过学习《那不勒斯舞曲》使学生了解多元化的音乐,并从聆听感受音乐中得到美的感受,更加热爱音乐。
教学重点:通过多媒体课件、聆听、演唱、表现等方式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用唱、跳、节拍、音乐、创编等方式准确有效的感受并表现乐曲的情绪与意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手铃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播放多媒体芭蕾舞视频《四小天鹅》请学生观看(提示认真观看一会有问题提出)2、老师请学生回答这段芭蕾舞的背景音乐叫做什么名字?学生回答《四小天鹅舞曲》3、介绍《四小天鹅舞曲》是选自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一首舞曲。
4、介绍什么是舞曲?(学生观看课件了解相关知识)5、导出《天鹅湖》中的另外一首舞曲《那不勒斯舞曲》6、板书出示乐曲的题目《那不勒斯舞曲》二、认识小号1、完整聆听《那不勒斯舞曲》(聆听之前提问:乐曲的情绪?主奏乐器是什么?)2、播放《那不勒斯舞曲》请学生回答情绪(激昂的、自由奔放的)3、乐曲的主奏乐器让学生做一个选择题,课件出示:圆号、小号、长笛的图片,请学生选择是小号?4、认识小号,课件播放小号的组成部分,了解小号的构成。
介绍小号的音色特点。
5、听辨练习:老师播放三件乐器的音频,请学生抢答哪个声音是小号的音色(这个练习巩固了学生对小号音色的记忆)6、请学生模拟小号的音色“嗒嗒嗒”7、哼唱一个乐句三、分段学习《那不勒斯舞曲》1学习第一乐段(1)老师介绍乐曲共分为两个部分,(板书出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由三个不同的乐段组成,下面就来聆听第一乐段。
音乐课欣赏《那不勒斯舞曲》教案
![音乐课欣赏《那不勒斯舞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cf24b1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f.png)
音乐课欣赏《那不勒斯舞曲》教案教材分析:1、《那不勒斯舞曲》是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作的舞剧《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首舞曲,意大利来宾表演的那不勒斯舞蹈的音乐。
那不勒斯是一座有3000年历史的古城,是意大利南部最大的城市,那不勒斯舞是源于塔兰泰拉,是意大利的一种快速的、连绵不断的舞蹈。
特点是节奏急促、强烈、腿部动作丰富多变。
舞者手持铃鼓,边舞边击,十分热烈。
《那不勒斯舞曲》是一段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意大利风格的乐曲,在乐队全奏四小节热烈的引子后,出现了小号用小快板速度独奏的活泼而轻快的第一乐段主题,第二乐段速度稍慢而富有表现力,显得有条不紊。
第三乐段速度渐快,是热情奔放的塔兰太拉风格的舞曲,最后乐队以全奏形式演奏尾声,把全曲推向高潮。
2、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中,很多都是极其优秀的世界名曲。
如:《黑桃皇后》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
《天鹅湖》剧情介绍:王子在天鹅湖畔,看见一只头戴金冠的天鹅变成了美丽的少女。
原来,公主奥杰塔被魔法师变成了天鹅,只有忠诚的爱情才能破除魔法。
王子请她来参加挑选新娘的舞会,当众宣布爱的誓言。
魔法师带着女儿奥吉莉娅装扮成公主,王子误认为奥吉莉娅就是奥杰塔,发誓永远爱她,奥杰塔还原人身的希望破灭了。
王子发现上了当,与魔法师展开搏斗,终于爱的力量战胜了邪恶,公主与王子赢得了幸福。
学情分析:此次上课的学生是借班上课,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都比较熟悉。
在第一次见学生时,知道他们中大部分学生养成了很好的音乐课堂常规习惯,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较强,这是值得发扬的地方。
本节课我将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帮助学生熟练应用学过的知识,采取律动、声势等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
教学目标:1、感受意大利风格的舞剧音乐特点。
2、通过聆听,感知音乐情绪、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的变化。
3、能用简单的肢体语言或乐器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调动多种感官感受《那不勒斯舞曲》的风格特点。
小学缆车意大利歌曲教案
![小学缆车意大利歌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60024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9.png)
小学缆车意大利歌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意大利歌曲《缆车》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2. 通过学习《缆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了解意大利文化,拓宽国际视野。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缆车》的背景知识: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作者以及歌曲在意大利文化中的地位。
2. 歌曲结构分析:学习歌曲的曲式结构、旋律线条和节奏特点。
3. 歌曲演唱技巧:教授正确的演唱姿势、呼吸方法、咬字清晰等基本演唱技巧。
4. 音乐欣赏:聆听不同版本的《缆车》,感受歌曲的魅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歌曲的节奏特点:6/8拍子的快速节奏,培养学生准确的节奏感。
2. 歌曲的旋律演唱: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歌曲的旋律,注意音准和音色的变化。
3. 歌曲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用歌声传达歌曲的情感,提高表现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知识、结构分析、演唱技巧等。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分组练习、合唱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4. 欣赏法:聆听、分析、讨论不同版本的《缆车》,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歌曲《缆车》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学习:分析歌曲结构,教授演唱技巧,分组练习。
3. 歌曲演唱:全班同学一起演唱《缆车》,注意情感表达和节奏准确性。
4. 音乐欣赏:聆听不同版本的《缆车》,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传播音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表现:评价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音准、节奏、音色和情感表达。
2. 学生音乐欣赏能力:评价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的理解、感受和表达能力。
3. 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意大利歌曲《缆车》,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聆听 那不勒斯舞曲-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聆听 那不勒斯舞曲-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5a555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2.png)
聆听那不勒斯舞曲-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前言教学目的: 1. 能够听出《那不勒斯舞曲》的特点。
2. 认识不同乐器的音色。
3. 能够辨别进行曲与叙事曲。
4. 能够运用音乐语言谱写简单曲子。
适用对象: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
授课时间:3课时学习难度等级:★★☆☆☆课程概述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聆听意大利名曲《那不勒斯舞曲》,认识这首曲子的特点,学习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区分进行曲和叙事曲,并能够辨别旋律和节奏。
学习目标•能够听出《那不勒斯舞曲》的特点。
•认识不同乐器的音色。
•能够辨别进行曲与叙事曲。
•能够运用音乐语言谱写简单曲子。
课前准备•教师预先下载播放《那不勒斯舞曲》的音频文件。
•教师准备乐器展示,讲解不同乐器的音色。
教学过程第一步:激发兴趣(15分钟)•通过介绍意大利的文化和音乐,引导学生对那不勒斯舞曲的好奇心。
•利用幻灯片或视频,播放具有意大利文化特色的场景图片和相关音乐,激发学生对这个国家的兴趣。
第二步:聆听(20分钟)•播放那不勒斯舞曲音频。
•学生认真聆听,并捕捉旋律和特点。
第三步:音乐语言学习(30分钟)•带领学生分析乐曲中蕴含的音乐元素、节奏和旋律。
•教学生辨别进行曲和叙事曲,并分析两者的特点。
•利用乐器展示,带领学生认识不同乐器的音色,并能对音色进行理解、感受。
第四步:创作(45分钟)•考虑学生水平,设计简单的曲调,比如“三个和尚”(可以自由发挥)。
•针对这个曲调,引导学生能够运用乐理知识和音乐素材来谱写简单的音乐作品。
第五步: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考核课程效果,例如随堂测试或者小组讨论。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聆听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聆听是学生思考的基础,也是学生运用乐理知识分析乐曲的基本前提。
在课程设计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认真聆听、理解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又通过不同乐器的展示,让学生对音色有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提升音乐素养和创作能力。
意大利歌曲美声教学教案
![意大利歌曲美声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df9f9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1.png)
意大利歌曲美声教学教案教案标题:意大利歌曲美声教学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意大利歌曲,培养学生对意大利文化和音乐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美声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不同音乐风格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意大利歌曲欣赏:选择几首经典的意大利歌曲,如《O Sole Mio》、《Nessun Dorma》等,让学生欣赏并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 歌曲发音和发声技巧:教授学生正确的发音和发声技巧,包括清晰的发音、正确的气息控制和声带运用等。
3. 歌曲演唱技巧:教授学生意大利歌曲的演唱技巧,如音域的掌握、情感的表达、音乐节奏的把握等。
4. 美声训练:通过声乐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声音的稳定性、音准和音色的控制能力。
5. 合唱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协调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课:意大利歌曲欣赏与背景介绍1. 播放意大利歌曲,让学生欣赏并感受音乐的魅力。
2. 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歌曲所代表的意大利文化和历史。
第二课:发音和发声技巧训练1. 教授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特别是意大利语中的元音和辅音发音。
2. 引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包括正确的气息控制、声带运用和共鸣的培养。
第三课:歌曲演唱技巧训练1. 分析歌曲的音域和难点,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声音和掌握高音部分的技巧。
2. 引导学生通过情感表达和音乐节奏的把握,提高歌曲的演唱效果。
第四课:美声训练1. 教授学生美声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声音的稳定性、音准的掌握和音色的调整等。
2. 引导学生进行美声练习,通过唱段的反复训练,提高声音的稳定性和音色的控制能力。
第五课:合唱练习1. 分组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协调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合唱练习,提高对意大利歌曲的整体理解和演唱技巧。
教学评估:1. 学生对意大利歌曲的欣赏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发音和发声技巧训练中的表现。
音乐教学设计-《桑塔路琪亚》教案
![音乐教学设计-《桑塔路琪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d41b8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5.png)
音乐教学设计-《桑塔路琪亚》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意大利歌曲《桑塔路琪亚》的经典旋律。
2. 通过学习《桑塔路琪亚》,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巧。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简介:《桑塔路琪亚》是一首意大利经典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词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乐理知识:学习音阶、节奏、音符等基本乐理知识。
3. 音乐技巧:学习正确的呼吸、发音、共鸣等歌唱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桑塔路琪亚》的歌词和旋律,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巧。
2. 难点:准确地演唱歌曲,运用正确的歌唱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桑塔路琪亚》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歌曲教学:讲解歌曲的背景,教授歌词和旋律。
3. 乐理知识教学:通过歌曲实例,讲解基本乐理知识。
4. 音乐技巧教学:讲解正确的歌唱姿势、呼吸、发音等技巧。
5. 实践环节:分组练习,教师辅导,学生演唱歌曲。
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桑塔路琪亚》歌曲,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巧。
2.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和审美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歌唱技巧,准确地演唱歌曲。
六、教学工具与材料1.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桑塔路琪亚》歌曲。
2. 乐谱:提供《桑塔路琪亚》的乐谱供学生学习。
3. 教学PPT:用于展示乐理知识和相关图片。
4. 歌唱技巧示范视频:用于讲解和展示歌唱技巧。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桑塔路琪亚》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歌曲教学:讲解歌曲的背景,教授歌词和旋律。
3. 乐理知识教学:通过歌曲实例,讲解基本乐理知识。
4. 音乐技巧教学:讲解正确的歌唱姿势、呼吸、发音等技巧。
5.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辅导。
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桑塔露其亚》音乐教案
![《桑塔露其亚》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33cd5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3.png)
《桑塔露其亚》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意大利歌曲《桑塔露其亚》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欧洲音乐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桑塔露其亚》,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介绍:《桑塔露其亚》是一首意大利那不勒斯船歌,由阿代尔托·scalaretti 作词,卡洛·科苏塔作曲。
2. 歌曲结构:单二部曲式,AB形式。
3.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含义及音乐风格。
三、教学方法1. 欣赏法: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美感。
2.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作者、结构等。
3. 实践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反馈法:教师点评,学生互评,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歌曲《桑塔露其亚》的背景和作者。
2. 聆听:让学生完整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氛围。
3. 解析: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含义等。
4. 练习:分组练习歌曲,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展示:各组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桑塔露其亚》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中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对欧洲音乐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4. 学生情感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提升。
六、教学资源1. 音频资料:《桑塔露其亚》歌曲原版及不同演唱者的版本。
2. 视频资料:有关意大利文化和那不勒斯地区的视频资料。
3. 乐谱:提供《桑塔露其亚》的乐谱,供学生参照学习。
4. 教学PPT:制作歌曲介绍、作者生平、歌曲结构等PPT课件。
七、教学环境1. 教室:保持室内整洁,音响设备齐全,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2. 网络:确保教学过程中可以正常使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
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节课共45分钟。
2. 教学活动安排:歌曲介绍(5分钟)、聆听(10分钟)、解析(10分钟)、练习(10分钟)、展示(5分钟)、总结(5分钟)。
音乐教学设计-《桑塔路琪亚》教案
![音乐教学设计-《桑塔路琪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0eeeb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1.png)
音乐教学设计-《桑塔路琪亚》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意大利歌曲《桑塔路琪亚》的风格特点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意大利语演唱歌曲,掌握基本的声乐技巧。
3. 通过分析歌曲结构,培养学生对音乐形式和风格的理解能力。
4. 激发学生对意大利文化和音乐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桑塔路琪亚》是一首意大利那不勒斯船歌,创作于19世纪,广泛传唱于世界各地。
2. 歌曲结构:ABA型,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富有感染力。
3. 声乐技巧:呼吸控制、音准、节奏、共鸣等。
4. 意大利语歌词学习:理解歌词意义,正确发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意大利语演唱歌曲,掌握基本的声乐技巧。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和快速的节奏,以及意大利语的发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背景、结构和声乐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分组练习,集体合唱,个别指导。
4.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之间交流学习心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歌曲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歌词: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纠正发音。
3. 分析歌曲结构:讲解ABA型的曲式结构,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形式。
4. 声乐技巧训练:讲解并示范呼吸控制、音准、节奏等技巧。
5. 合唱练习:分组练习,集体合唱,教师个别指导。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歌曲《桑塔路琪亚》的掌握程度,包括歌词记忆、声乐技巧运用和情感表达。
2. 观察学生在合唱中的协调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七、教学资源1. 乐谱:《桑塔路琪亚》的乐谱,包括歌词和旋律。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3. 教学视频:如有必要,可使用相关教学视频辅助教学。
4. 镜子:用于学生观察自己的歌唱姿势和表情。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歌曲背景,学习歌词,分析歌曲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欧洲风情《桑塔·露琪亚》
礼参初中:赵桂峰
【年级】七年级(上册)
【课型】综合课
【设计意图】
《桑塔·露琪亚》是一首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民歌,而桑塔·露琪亚也是意大利一片美丽海滩的名字。
本课以情景导入法带学生来到这片美丽的海滩之上,鼓励学生用美妙的声音表达心中的舒畅,为歌曲演唱打下声音的基础。
而后运用聆听、哼唱、律动等手法,让学生充分体味这首意大利民歌将节奏、旋律、曲式、力度等音乐要素和谐统一之美,感受意大利船歌特有的热情与奔放之美。
【教材分析】
《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意大利船歌,3/8拍子,二部曲式,第一乐段音域集中在中音区,旋律平稳,呈现4个山形起伏,由于附点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运用,这段音乐张弛有度,使人感受到波浪微微荡漾的感觉。
第二乐段音域突然扩大,多集中在高音区,旋律呈现4个大山谷形起伏,乐句都以高音开头,小跳往下而后大跳往上,音符上多标以重音记号以加强本乐段力度,节奏方整,音乐形象地展现了意大利船夫的热情与豪爽。
而最后2句中的短连线与小附点,又将荡漾的海水和自豪的心情完美结合在一起,充分表达出了意大利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情感目标】
通过《桑塔·露琪亚》的欣赏和演唱,让学生充分体味这首意大利民歌将节奏、旋律、曲式、力度等音乐要素和谐统一之美,感受意大利船歌和意大利人特有的热情与奔放,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产生兴趣。
【能力目标】
能够用圆润、激情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能用肢体语言进行表现。
【知识目标】
1、认识船歌这种体裁。
2、能够感受,体验《桑塔·露琪亚》的音乐情绪和风格,分辨男高音的音色特点。
【重点】了解意大利的文化,艺术,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
【难点】意大利船歌的演唱情绪的把握。
【教具】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每个国家都有着极具特色的民歌或民族音乐,今天我们走出国门,到欧洲去走走看
看,领略那里的民歌,让我们一起走进意大利。
2、课件展示欧洲和意大利的版图,让学生从地球仪上找到欧洲和意大利的地理位置。
3、课件展示意大利的风土人情。
学生在《桑塔·露琪亚》的音乐声中欣赏美丽的海滩图。
师讲解:世界上有许多因美丽浪漫而著名的海滩,而这个海滩的闻名于世是因为一首歌曲。
这个海滩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在那不勒斯有两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海滩。
其中一个是以意大利民间传说中一位美丽姑娘的名字命名的,它被称为是美好幸福的象征,这就是桑塔·露琪亚。
4、复听,边欣赏边想象如果此时你在海滩上漫步,你的心情如何?
5、教师弹琴,学生用“la”哼唱歌曲的旋律。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美”是老师突出传递给学生的,画面的美、音乐的美、语言的美,在“美”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发出美的声音,为演唱歌曲、感悟音乐打下基础。
二、学唱歌曲:
1、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
(板书课题)
2、教师范唱。
学生思考:歌曲是几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3、学生回答:它是一首3拍子的歌曲,3拍子的强弱关系是:一个强拍,两个弱拍。
教师用手拍出强弱关系,学生跟着练习。
(师生互动)
4、用钢琴弹出旋律,大家加入歌词。
(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
5、有感情的朗诵歌词,说说这首歌曲主要描述什么?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学唱?
学生小组讨论,各小组汇报。
6、师总结:歌曲描绘了人们在星月交辉的夏夜荡舟海面的情景,赞颂了“那波里人心中的女神”《桑塔·露琪亚》,抒发了人们愉悦的情感。
第一部分描绘了星空、海面、微风等意境,柔和而平静,我们要唱出泛舟海面的优美。
第二部分是是双声部的合唱,表现的是热情的那不勒斯人们呼唤五湖四海的朋友来欣赏美景,是情感的升华,热情的呼唤要发自内心,同学们要带着饱满愉悦的情感去演唱。
7、完整演唱第一段,体会歌曲的内容和风格。
教师指出不足之处,引导学生从歌曲意境出发,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并用手击打节
奏)学生归纳船夫的特点,师补充。
8、教师小结:这种三拍子的,给人摇晃荡漾感觉的,情绪色彩大多开朗豪放、热情洋溢的音乐体裁就是意大利船歌。
这种体裁的产生发展与威尼斯的游览船——贡都拉有关,课件出示图片并说明。
(贡都拉的船身特点,首尾均有翘起,适宜在水巷中航行,这种船体多漆成黑色,用单桨划船。
船家都喜欢唱当地的民歌,歌曲节奏韵律与划船节奏韵律一致,久而久之形成这种体裁。
)
9、学生听琴演唱第二乐段。
10、解决难点。
师:歌曲中有几个变化音,从so到升fa,再到还原fa。
这里我们体会一种轻声哭泣的感觉,演唱时声音要轻一些。
但是情感上还是保持愉悦、热情。
11、完整演唱,在第2乐段时边唱边表演船夫招徕游客的动作。
【设计意图】学唱歌曲与分析、体会音乐要素相结合,动口、动脑、又动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步步深入音乐,从而达到音乐审美的目的。
三、创编活动:
1、体会划船动作,并分组练习。
2、结合演唱,边划边唱,营造船歌氛围。
师:好,我们刚才听了这一首意大利语演唱的歌曲,大家觉得怎么样?(可让学生简单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创作等教学实践活动引发探索、求知欲,培养创作能力及表现力,活动与创造的意义在于复习、巩固歌曲。
四、拓展赏析
1、视频欣赏《我的太阳》
师:意大利是歌剧之邦,到处都充满着音乐,意大利人用音乐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
在众多意大利民歌中最著名的就是《我的太阳》了,它的演唱者是中国人很熟悉的意大利歌唱家,被誉为世界三大男高音之首。
2、边听边思考:他是谁?他的声音是怎样的?演唱时表情怎样?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
3、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帕瓦罗蒂,高亢、嘹亮,有穿透力,激情。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桑塔·露琪亚》的音乐要素、创作手法有所了解后拓展欣赏《我的太阳》,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角度进一步深入感悟意大利歌曲的华丽和意大利人的热情,激发学生对欧洲民间音乐的兴趣。
五、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演唱、欣赏的两首歌曲都是来自于一个有着悠久音乐文化历史的美丽国家——意大利。
其实在欧洲蕴藏着很深的民间音乐文化,他们等待着我们去了解,我们共同努力吧!
六、布置作业:
网上搜索和欧洲相关的艺术文化和了解欧洲历史。
【课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音乐中来,让学生亲身去参与、去实践、去体验、去感受,在这样的过程中去感悟音乐的美。
针对本课的教学,我想谈几点感受:
成功之处:
1、教学目标的设置要明确而清晰,课堂实施和可操作性要强。
使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桑塔·露琪亚》,了解船歌的起源和基本特征,在演唱歌曲时能逐步把握歌曲的节拍特点和风格”。
2、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听、唱、演等手段,在荡漾的韵律中充分体会船歌的音乐特点。
3、歌曲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关键。
师生共同设计多样的歌曲演唱形式、小组合作、巧妙的导语、老师精彩的示范等都激发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改进之处:
老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还应该进一步提高。
《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意大利民歌,教师如果能用意大利文示范演唱,并指导学生学唱一两句意大利文,我想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更浓。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要积极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与学这个双边活动中,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尽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