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PPT课件
血液学检验PPT课件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三、CLL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989年CLL国际工作会议(IWCLL)提出的标准: 1.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5×109/L至少持续4周以上 (NCLL)或>10×109/L持续4周以上(IWCLL)。 2.以成熟的小淋巴细胞为主,形态分型:①典型CLL:不典 型淋巴细胞≤10%;②CLL/PLL:外周血幼稚淋巴细胞占 11%~54%;③不典型CLL:外周血有不同比例的不典型淋巴 细胞,但幼淋细胞<10%。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学习目标
1.掌握慢粒的实验室特点、核型改变和融合基因的意义。 2.熟悉慢淋、慢粒-单和慢中性粒白血病的实验室特点。 3.了解各种慢性白血病的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
2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第一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检验
3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一、概述 • 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患者有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 • 自然病程包括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 • CML可向各类型的白血病转变。 • 可发生白细胞“淤滞症”。
或原单十幼单≥20% (2)外周血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30% (3)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0% (4)有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此期临床症状、体征比加速期更恶化,CFU-GM培养呈小 簇生长或不生长
14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四、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与类白血病反应、骨髓纤维化、引起脾大的其
11
第十三章 慢性白血病与检验
三、分期及诊断标准 2.加速期 具下列之二者,可考虑为本期: (1)不明原因发热、贫血、出血加重和/或骨骼疼痛 (2)脾脏进行性肿大和白细胞增多,治疗无效 (3)与治疗无关的血小板进行性降低或增高 (4)外周血及/或骨髓原始细胞(I型十Ⅱ型)10%~19% (5)外周血嗜碱粒细胞≥20%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
血液在生理系统中地位
重要性
血液是生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连接着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
作用
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 素等输送到全身各部位,同时将代谢废 物和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
血液生成与循环路径
生成
血液主要由造血器官(如骨髓)生成,通过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各种血细胞。
循环路径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通过心脏泵血作用,将血液推送至全身各部位。 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不断流动,完成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等生理功能。
凝血酶原等。
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在止血、血栓形成、伤口 愈合、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及肿 瘤转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中,止血功能是血小板最为人
熟知的功能之一。
止血过程及影响因素
止血过程
止血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环节。当血管受损时,首先发生血管收缩,减小血流量; 接着血小板迅速黏附于损伤部位并激活,形成血小板血栓堵住伤口;最后血液凝固系统被激活,形成纤维蛋白网 加固止血栓。
血红蛋白性质与作用机制
性质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易溶于水。 它具有氧合作用和脱氧作用,能与氧气和二氧化碳 结合或分离。
作用机制
血红蛋白的氧合作用是指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形成 氧合血红蛋白,从而将氧气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脱氧作用是指氧合血红蛋白在组织器官中释放氧气, 供组织细胞利用。同时,血红蛋白还能与二氧化碳 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将二氧化碳运输到肺部排 出体外。
免疫调节作用
白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等调节免 疫应答,促进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
04
血小板与止血机制
Chapter
血小板形态、结构及功能
血小板形态
血液的生物化学教学课件.ppt
目录
2、离心法 1)原理:密度等 2)具体方法:超速离心法 3)样品:血清脂蛋白 4)结果:
目录
目录
•依据生理功能分类
人类血浆蛋白质的分类
种类
血浆蛋白
1.载体蛋白
清蛋白、脂蛋白、运铁蛋白、铜蓝蛋白等
2.免疫防御系统蛋白 3.凝血和纤溶蛋白
IgG ,IgM ,IgA ,IgD ,IgE 和补体C1-9 等 凝血因子Ⅶ、Ⅷ、凝血酶原、纤溶酶原等
❖ 少量ATP用于谷胱甘肽、NAD+ 的生物合成 ❖ ATP用于葡萄糖的活化,启动糖酵解过程
目录
⑵ 2, 3-BPG的功能 ❖ 2, 3-BPG是调节血红蛋白(Hb)运氧的
重要因素,可降低Hb与氧的亲和力。
目录
⑶ NADH和NADPH的功能
❖ 对抗氧化剂,保护细胞膜蛋白、血红蛋 白和酶蛋白的巯基等不被氧化,从而维 持红细胞的正常功能。
血液概况
❖ 血液(blood)的组成 血浆(plasma)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 血清(serum) ---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 体
❖ 血浆与血清的区别: 血浆=血清+纤维蛋白原
目录
血液的基本成分
液体成分——水
固体成分
无机物:电解质
蛋白质
有机物: 含氮化合物
糖类 脂类
非蛋白类含 氮化合物
线状四吡咯
尿卟啉原Ⅲ 同合酶
尿卟啉原Ⅲ
反应部位:胞液目录源自④ 血红素的生成 胞液中的粪卟啉原Ⅲ再进入线粒体
粪卟啉原Ⅲ 血红素
粪卟啉原Ⅲ 氧化脱羧酶
亚铁螯合酶
原卟啉原Ⅸ
原卟啉原Ⅸ 氧化酶
原卟啉Ⅸ
反应部位:线粒体
目录
目录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医学PPT课件
5
实验诊断学(laboratory diagnostics)的任务是 将检验的结果,结合病史/家族史、症状/体征 以及影象检查/病理检查等,对病人作出正确的 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检验 病史/家族史,症状/体征 诊断/鉴别诊断
影象诊断/病理诊断
6
绪论
二、发展简史 1673年,Leeuwenhook发明显微镜,此后使血液 形态学有了革命性发展。 1855年,血细胞计数测定 1878~1895年,血红蛋白测定 1877~1912年,细胞分类技术 1953年,Coulter血细胞自动计数仪 上世纪80年代后,自动化仪器发展迅速
24
实验的系统评价(举例DIC)
诊断DIC的效能 Sen% Spe% Acc% Ppv% Npv% 95%CI
PLT 82.7 PT 75.6 APTT 68.5 Fg 38.0 3P 37.2 D-D 80.0 43.9 58.3 65.8 77.0 85.7 70.6 59.5 65.0 66.9 60.19 65.9 75.1 49.7 53.4 58.4 55.6 64.3 69.7 79.1 79.1 74.9 62.1 66.4 81.8 2.36,8.18 4.66,13.38 1.95,11.16 0.75,6.96 1.53,14.56 7.11,34.07
内源性凝血途径缺陷 无出血症状
共同凝血途径缺陷症
共同凝血途径缺陷症 因子XII、激肽释放酶原、高 分子量激肽原缺乏 (遗传性、获得性)
因子X、V、II、I 缺陷症
26
(遗传性、获得性)
近年,上海瑞金医院用这2项筛选试验的优化组合;再 结合凝血因子促凝活性和抗原含量测定作表型诊断;然 后用RFLP/AS-PCR验证突变作基因诊断;再用真核细 胞培养,检测相关因子的抗原和活性、Western印迹、 免疫荧光染色、生物代谢标记及PCR等方法判断突变基 因异常蛋白的合成和功能。用这一优化组合的技术平台 对11种遗传性出血病,143个家系,155例患者和543名 家族成员作检验诊断,准确率达100%,无漏诊和误诊 现象。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5.淋巴细胞: 免疫
33
四、血小板 Thrombocytes
(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体积小无细胞核双面微凸的圆盘状 内有α颗粒,致密体等颗粒
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4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 参与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数量减少到50X109/L,血管脆性增高
41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1.血管收缩; 2.血小板活化,形成止松软血栓─初期止血; 3.血液凝固─第二期止血;
纤维组织增生─永久性止血
42
血小板与生理性止血
1.血小板与血管收缩: 血小板释放的TXA2、5-HT→收缩血管。
2.血小板与血栓: ①黏附+聚集→松软血栓; ②释放血小板因子等→ 加固血栓; ③收缩→坚实血栓。
0.1~0.8 0.8~4.0
50~70 1~5 0~1 3~8
20~40
32
(二)白细胞的功能 1.中性粒细胞:
吞噬病原体(特别是化脓性细菌),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
2.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组织 巨噬细胞
吞噬力↑
3.嗜酸性粒细胞:
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4.嗜碱性粒细胞: 参与过敏反应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影响红细胞成熟的因素( VitB12 +内因子 ;叶酸)
27
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红细胞生成的关键环节:
红系祖细胞 向 红系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 爆式促进活性因子(BPA)
早期红系祖细胞 晚期红系祖细胞
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四)红细胞的破坏
生理学--血液 ppt课件
(二)比重
❖全血的比重约为1.050~1.060,主要与红细胞数量成正变关系。 ❖血浆的比重约为1.025~1.030,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三)黏滞性
❖是由其内部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而形成的。 ❖全血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 ❖血浆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
(四)血浆渗透压
第三章 血液
人民卫生出版社
章目录
1
概述
2
血浆
3
血细胞
4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5
血量与血型
重点与难点
重点
血细胞比容、等渗溶液、血浆、血清的概念 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血细胞的数量及功能 血液凝固的概念及基本步骤 ABO血型的分型依据及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
难点
红细胞生成的条件和调节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二)无机盐
❖含量约为0.9%,其中主要的阳离子为Na+,主要的阴离子为Cl-。 ❖作用: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酸碱平衡、神经与肌肉兴奋性。
(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总称为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包括尿 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等。 ❖这些物质中所含的氮称为非蛋白氮(NPN)。 ❖测定血浆NPN含量,有助于了解蛋白质的代谢水平和肾的排泄功能。
血液学(共63张PPT)
血液学(共63张PPT)血液学(共63张PPT)血液学是研究血液及其相关疾病的学科,是内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通过对血液的结构、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血液学为了解和治疗与血液相关的疾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文将通过63张PPT的形式,介绍血液学的相关内容。
第一部分:血液的结构与功能1. 血液的组成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血浆包含水、蛋白质、电解质和其他溶质,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 血液的功能血液在机体内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供氧、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维持酸碱平衡、调节体温以及参与免疫和凝血等过程。
第二部分:血液疾病的分类与诊断1. 贫血贫血是一种血液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数量的减少导致组织氧供不足。
根据贫血的原因和病理生理学特点,可以将其分为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遗传性贫血等类型。
诊断贫血可以通过临床症状、血液学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2. 血液恶性肿瘤血液恶性肿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是由于造血系统细胞发生恶性克隆增生而引起的。
这些疾病可以通过骨髓细胞学、染色体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诊断和分类。
3. 凝血障碍和出血性疾病凝血障碍和出血性疾病主要包括血友病、血小板功能障碍和凝血因子缺乏等。
诊断这些疾病可以通过凝血功能测定、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和遗传学检查等方法。
第三部分:血液学的治疗与研究进展1. 贫血的治疗根据贫血的类型和原因,治疗方法包括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和叶酸、输血以及治疗原发病等。
此外,近年来干细胞移植等新疗法也在贫血治疗中得到应用。
2. 血液恶性肿瘤的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近年来,个体化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等新技术在血液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成为研究的热点。
3. 凝血障碍和出血性疾病的治疗针对凝血障碍和出血性疾病的治疗包括输血、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等。
新型凝血因子和抗血小板药物的研发也为这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血液学检验 ppt课件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四)红细胞检验的应用
1.恶性增殖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2.贫血的辅助诊断与分类; 3.骨髓造血功能评价; 4.职业病筛查。 5.非血液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骨髓是成人唯一能生成粒、红、巨系的器官
在瑞氏染色下,红细胞全部或部分胞质中部分被染成 灰蓝色。表明红系增生旺盛,见于增生性贫血,特 别是溶血性贫血。
低色素性 高色素性 嗜多色素性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4)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应用与计算
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幼粒细胞性贫血 表现出红细胞体积变小,而巨幼细胞贫血表现出细胞体积 偏大,那如何计算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②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MCH=Hb/RBC(Pg)
正常参考值:27~32Pg 正常细胞性贫血MCH ;小细胞性贫血 MCH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H 区分急性失血性贫血与缺铁贫,巨幼贫.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生理功能 气体交换与携带功能 代谢周期为120天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一、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 RBC) 血红蛋白测定(hemoglobin, Hb)
(一)定义 RBC、Hb:指单位容积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 HCT(血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体积百分比。 (二)检验方法 红细胞计数:多采用电阻抗法。 血红蛋白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法
贫血类型 正常细胞性
大细胞性 单纯小细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体征:皮肤粘膜、睑结膜、唇手掌苍白 溶贫时皮肤粘膜黄染 指甲扁平或反甲 心率快、脉压差大、心脏扩
大和
心脏杂音
舌质改变
--
20
4.症状的影响因素:
(1)一般Hb小于80—90g/L时才出现症状。
(2)急性失血20%时
直立性低血压。
50%以上时
休克。
(3)慢性失血,病人有耐受力,Hb30--40
3
贫血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独 立的疾病,各系统疾病都可以引起贫血。
诊断贫血时应首先考虑其原因。
程度:轻度
HB>90g/L
中度 60g/L<HB< 90
g/L
重度
HB< 60 g/L
极重度
HB<
30 g/L
--
4
影响正常值的因素:
月经期女性血红蛋白浓度较低。 新生儿在3个月内血红蛋白浓度较高。
高原的居民血红蛋白浓度较高。 血液稀释时血红蛋白浓度较低。
物病毒损害
HSC或CFU-S
全血细胞减少
再障/纯红再障。
HSC发生良性或恶性克隆异常
PNH
或 MDS,AML等.
--
13
2.造血调节异常: 骨髓基质细胞受损:骨纤 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再障 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肾功不全 造血细胞凋亡亢进:PNH
--
14
3.原料缺乏:
当缺铁或铁利用障碍
小
细胞低色素贫血。
g/L时也能生活自理。
--
21
四、诊断:(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询问病史 第二步:全面体格检查 第三步:实验室检查
--
22
第一步:是诊断的重要基础 询问病史可获得贫血病因的线索,
询问病史时尤其要问: 理化接触史 慢性疾病史(感染、肾功能不全) 出血史 饮食史 营养史 家族遗传史 尿色(茶色、洗肉水样)
1. 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2. 珠蛋白合成障碍
主要临床类型
形态分类
再生障碍性贫血 正色素正细胞性
骨髓病性贫血 正色素正细胞性
巨幼细胞性贫血 正色素大细胞性
缺铁性贫血 铁利用障碍贫血
地中海贫血 镰型红细胞贫血 异常血红蛋白病
低色素小细胞性 低色素小细胞性
--
17
病因学分类
先
天
性 红缺 细陷 胞
过
度 破后 坏天
--
23
第二步: 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有无皮肤黄染 肝、脾、淋巴结有无肿大 肛门和妇科检查不可忽视
--
24
第三步:
发现贫血
确定贫血程度
细胞形态 胞减少
(1) (2)
有无其他细
--
25
(1)
骨髓涂片、骨髓活检、铁染色;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 血清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浓度; 肝肾功能、尿粪常规; 免疫学检查; 影像、内镜; Coomb`s试验、 Ham`s试验;
蚕豆病
正色素大细胞性
自身免疫性溶贫 输血反应性溶贫 新生儿溶贫
微血管性溶贫
正色素正细胞性
PNH
感染、药物、烧伤等
--
18
三、临床表现:
1. 血红蛋白 携氧功能 呈色功能
2.症状 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下 降
心悸、气短、呼吸困难 困乏、无力、易疲劳 食欲不振、恶心、腹胀 多尿、月经紊乱 等等
--
19
当叶酸、维生素B12缺乏
DNA合成障碍
大细胞贫血。
--
15
4.骨髓面积减少:(如:转移癌、纤
维化)
正细胞正色素贫血。
5.红细胞寿命缩短:红细胞过度破坏
溶血性贫血。
6.失血
急性
正细
胞正色素贫血。 慢性
胞低色素贫血。
小细
--
16
红
细
胞
造 血
减 少
不
良
血
红
蛋
白
减
少
病因学分类 1. 骨髓干细胞损害 2. 骨髓被异常组织侵润 3.DNA 合成障碍
血液学
贫血总论
--
1
血液系统疾病有以下几类
1 红细胞疾病(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等) 2 粒细胞疾病(粒缺、类白血病等)
3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恶组、反应 性
组织细胞增多症)
4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淋巴瘤、急淋、
慢淋、骨髓瘤) 5 造血干细胞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非
淋、骨髓增生性疾病等)
6 脾功能亢进
大于0.42
女性
大于110 g/L
大于0.37
妊娠
大于100 g/L
大于-- 0.30
10
贫血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独 立的疾病,各系统疾病都可以引起贫血。
诊断贫血时应首先考虑其原因。 Nhomakorabea程度:轻度
HB>90g/L
中度 60g/L<HB< 90
g/L
重度
HB< 60 g/L
极重度
HB<
30 g/L
--
11
--
7
3.原料缺乏:
当缺铁或铁利用障碍
小
细胞低色素贫血。
当叶酸、维生素B12缺乏
DNA合成障碍
大细胞贫血。
--
8
血液系统疾病有以下几类
1 红细胞疾病(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等) 2 粒细胞疾病(粒缺、类白血病等)
3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恶组、反应 性
组织细胞增多症)
4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淋巴瘤、急淋、
血浆容量减少血红蛋白浓度较高。
--
5
二、贫血的病因:
(造血干细胞(HSC)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的功能)
1.HSC或CFU-S受到射线、重金属、药物或微生
物病毒损害
HSC或CFU-S
全血细胞减少
再障/纯红再障。
HSC发生良性或恶性克隆异常
PNH
或 MDS,AML等.
--
6
2.造血调节异常: 骨髓基质细胞受损:骨纤 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再障 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肾功不全 造血细胞凋亡亢进:PNH
影响正常值的因素:
月经期女性血红蛋白浓度较低。 新生儿在3个月内血红蛋白浓度较高。
高原的居民血红蛋白浓度较高。 血液稀释时血红蛋白浓度较低。
血浆容量减少血红蛋白浓度较高。
--
12
二、贫血的病因:
(造血干细胞(HSC)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的功能)
1.HSC或CFU-S受到射线、重金属、药物或微生
7 出血性和血栓性疾病
--
2
贫
血
一、贫血的定义: 贫血是指外周血红细胞
容量减少,也指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白浓
度、红细胞计数和(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
常值。其中血红蛋白浓度最为重要。
正常值
Hb
HCT
男性
大于120 g/L
大于0.42
女性
大于110 g/L
大于0.37
妊娠
大于100 g/L
大于-- 0.30
慢淋、骨髓瘤) 5 造血干细胞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非
淋、骨髓增生性疾病等)
6 脾功能亢进
7 出血性和血栓性疾病
--
9
贫
血
一、贫血的定义: 贫血是指外周血红细胞
容量减少,也指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白浓
度、红细胞计数和(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
常值。其中血红蛋白浓度最为重要。
正常值
Hb
HCT
男性
大于120 g/L
获
得
性
1.红 细 胞 形 态 异 常 2.异 常 Hb 症 3.RBC 酶 缺 乏
1.RB C 被 血 清 抗 体 破坏
2.机 械 性 损 害 3.脾 亢
4.红 细 胞 膜 病
5.体 外 因 素
主要临床类型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形态分类 正色素正细胞性
同珠蛋白合成障碍
低色素小细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