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分类办学的多元价值分析
高等教育价值与评价多元化分析
维普资讯
【 摘
要】 在 大众化 高等教 育阶段 , 高等教 育评价 中存在 多元价值、 多元评 价主体 和 多元评价客 体。本 文 以
价值论为分析视 角, 分析 了高等教育评价的 多元化 的价值 基础 , 为 多元化 的评价 主体 包括 国家( 认 政府 ) 社会 、 、 高 校组织和 个人 , 它们有 不同的主体价值 ; 多元化的评价客体 包括不 同类型的 高等教育机构 、 高校 组织成 员等 , 它们
题 。 教 育 满 足 不 同 主 体 的 需 要 , 体 现 出 不 同 的 教 就
3 多元 化 的 高等教 育评价 .
高等 教 育价 值 与评 价是 密切 相关 的两个 概 念 。
关 于教育评 价 , 们 一般都 认 同这样一 种观点 , 人 即教 织 , 企 业 、 业 单 位 、 业 评 价 组 织 等 , 体 作 为 评 如 事 专 个 育 评 价 是 一 种 价 值 判 断 。 更 进 一 步 说 , 育 活 动 、 价 主 体 , 括 学 生 、 庭 以 及 高 校 自身 。 教 教 包 家 育 管理 和 教 育 研 究 也 都 是 包 含 价 值 判 断 的 活 动 , 高 等 教 育 评 价 主 体 的 多 元 化 , 明 了 主 体 需 要 表 “ 括 经 济 学 、 育 学 和 哲 学 在 内 的 社 会 科 学 所 有 的多 元 化 , 时 也 必 然 存 在 多 元 的 价 值 标 准 。 不 同 包 教 同 领 域 , 以 价 值 作 为 研 究 对 象 ” 2。1 8 都 _ 』 9 1年 , 国 教 评 价 主 体 在 评 价 中 对 高 等 教 育 价 值 的判 断 和选 择 是 美
高等教育价值
高等教 育评价
高等教育的多元评估方法
高等教育的多元评估方法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和保持教育的质量,高等教育评估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的多元评估方法,包括自我评估、同行评估和外部评估。
一、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高等教育机构首要的评估方法之一。
它要求教育机构进行内部的分析和自我反思,以评估自己的目标、成就和改进方向。
自我评估的核心是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估机制,包括收集和分析数据、制定行动计划、跟踪实施效果等。
通过自我评估,教育机构可以了解自身的强项和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教育质量。
二、同行评估同行评估是高等教育评估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它通过邀请外部专家组成评估团队,对教育机构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估。
同行评估的优势在于专业性和客观性,外部专家能够从独立的角度对教育机构进行评估。
同时,评估结果也是公开透明的,对外宣布评估结果可以有助于增加教育机构的信任度和声誉。
三、外部评估外部评估是高等教育评估的一种重要方式。
与同行评估相比,外部评估更加全面和广泛。
它包括了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社会公众等多个评估主体的参与。
外部评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评估教育机构的质量和效果,为教育机构提供更全面的改进建议。
另外,外部评估也有利于促进教育机构与社会的互动和沟通,增强教育机构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的多元评估方法包括自我评估、同行评估和外部评估。
这些评估方法相互补充,能够提供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评估体系。
教育机构可以通过自我评估了解自身情况,通过同行评估获取外部专家的意见,通过外部评估获得更全面的评估结果。
这些评估方法的运用有助于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推动教育机构不断改进和发展。
多元视角的教育政策价值分析:意义、方法、过程
多元视角的教育政策价值分析:意义、方法、过程买雪燕【摘要】在政策研究过程中,价值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领域.文章运用社会公共政策学、管理学和价值分析的研究路径,阐明教育政策在教育研究中的特殊性;提出价值分析是教育政策分析的起点,是进行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前提,在教育活动中具有澄清价值、价值预测、普及政策和相互借鉴的作用;并通过经验性探索、规范性探索和超伦理研究来阐明教育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冲突和主要价值问题.【期刊名称】《教育与教学研究》【年(卷),期】2014(028)003【总页数】5页(P6-9,42)【关键词】教育政策;价值分析;教育政策价值【作者】买雪燕【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0-011.8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深受中国传统社会“二元结构”的多重影响,其研究一直受到教育与个人发展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的影响,而没有看到社会历史的发展及其价值基础和文化基础的嬗变。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价值因素才开始直面现实,然而随着80年代末教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交融而产生了一系列新兴交叉学科之后,“教育学科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越来越不确定,教育学的学科知识正在发生深刻的转换,多学科的话语典型地体现了知识体系向开放的和多元的方向发展”[1](P4)。
也正是因为对教育政策的高度关注,才使得更多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聚集在一起,并用各自的研究角度和话语方式来解释和分析教育问题,促进和发展了教育学的研究。
在诸多教育政策活动中,价值问题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教育政策活动中涉及到的价值问题越来越复杂和突出,教育虽然被置于社会评说的风口浪尖上,但缺乏有力的、自信的回应。
这就对制定和分析教育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如何制定政策和政策制定背后的价值问题、文化要义是我们分析教育政策、实践教育政策的基础和关键所在。
一、教育政策的内涵及特殊秉性关于政策研究,美国学者那格尔认为,“政策是为解决各种具体社会问题而对不同公共政策的性质、原因及效果的研究。
高等教育的多元评价与综合评估
高等教育的多元评价与综合评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现在人们更加重视高等教育的多元评价与综合评估。
本文将从多元评价的概念、综合评估的意义以及推动多元评价与综合评估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多元评价的概念多元评价是指通过多种评价方法和评价对象来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
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发展潜力和其他技能的培养。
而多元评价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考量,使评价更加全面公正。
二、综合评估的意义综合评估是建立在多元评价的基础之上,通过综合考虑各种评估指标和评价方法,得出一个全面准确的评估结果。
综合评估的意义在于能够更好地反映出高等教育的质量,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为学校和社会提供决策依据,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三、多元评价与综合评估的方法1. 学业成绩评价:学业成绩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外,可以引入课程作业、论文报告、小组讨论、项目实践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2. 体验式评价:通过实践活动,如实习、社会实践、参加学术竞赛等,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评价,了解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4. 同行评价:借助同学的反馈和评价,了解学生的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
5. 教师评价: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和评价者,可以通过课堂表现、出勤率、课堂参与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综合评估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考量。
同时,也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四、推动多元评价与综合评估的途径1.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规范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高等教育中的多元化教育资源利用
高等教育中的多元化教育资源利用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高等教育机构面临着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大挑战。
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高等教育中的多元化教育资源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中多元化教育资源利用的意义,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
一、多元化教育资源的定义与意义多元化教育资源包括教学设施、实验室、图书馆、信息技术等。
它们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促进了教育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多元化教育资源的利用能够:1. 提高教学质量: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
例如,通过实验室和现代教学设备,学生可以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提高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多元化教育资源的利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通过参与课外活动、实习实训等实践机会,学生可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做好准备。
3. 促进多元文化交流:高等教育中的多元化教育资源可以促进不同背景、文化和国籍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学生们可以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相互学习,增进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培养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二、有效利用多元化教育资源的策略要实现多元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以下是一些策略和方法:1. 教学设计中融入多元化资源: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并融入多元化教育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教授某个主题时,可以使用实验室设施进行实践教学,或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进行研究。
2. 引导学生主动利用资源:学生需要被教育和引导学会主动寻找和利用多元化教育资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实践项目等,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实践,拓宽知识和技能的范围。
3. 提供适应性的学习环境和服务:高等教育机构应提供适应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的学习环境和服务。
例如,图书馆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图书和学习资源,提供不同的学习空间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试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学生价值观
极因素 进行 引导和教 育 。通过 调查分
点:
期不仅 大学 生 ,实际上整个 社会 在某 网络技 术及远 程教 育的广泛 应用 ,大 析 ,大学 生价值 取向 的变化有 以下特
学生接 受各种 文化思 潮影响 的途径 大
5 9
21 .价值走 向偏 重个 人 ,注重 自我 看到 某些消极 腐败现 象又感到 无所适 价值 的实现。. 随着市 场经济体制的逐 从 ;价 值 观 困 惑和 矛 盾 体 现 三 个 反 步确 立 ,社会 对个人 利益的承 认和肯 差上 :一是道 德认识与道 德实践 的反
在变化 中选择 ,在变化 中寻求 ,同时 提 高 。同时也表现 出思 想深层 的困惑
整 个社 会 ,而社会在这 种时 候亟需 出 在 思考 、选择和 寻求 中又产生 变化 , 观念应 该是 决大 多是社 会成 员自觉接 不 稳 定 当 中 。 受 的具 有向心 力 、凝聚 力和感 召力的
产生深 刻的影 响。这些 复杂的社 会环 发达 国家利 用人权 、民主 、宗教 、民 们有 理想 、有追求 ,体现 了当代大 学 境 对大学 生这一特殊 的社会 群体价 值 族等 问题干涉 别 国内政的倾 向有增 无
观 的形成 有着更直 接 、更为深刻 的影 响。
生的 主体形 象 。他们 主流道德 积极 , 健康 向上 ,思 想情绪 稳定 活跃 ,参 与
准 。经 济一体化 、全 球化事 实上是 一 主义 国家主流 意识形 态和道 德标准 都
柄双 刃剑 :一方 面是新 的科技 革命促 使社会经 济空 前快速 持续增 长 ,开始
了真正意 义上 的大生 产 、大 贸易的格 局和趋势 ;另一 方面是 垄断集 团正强
会渗透 到网络 社会 ,高校大学 生是正 在兴起 的 “ 网上一代 ” ,对新 事物 、 新 文化 的接受 能力和 兴趣很强 ,传统 文化 在他 们 身上 失 去 更 多 ,他 们 的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更具 不稳定
高等教育的多元化与多样性
高等教育的多元化与多样性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也在不断演变和变革,其中一个主要方向就是多元化与多样性。
一、多元化的定义及重要性多元化指的是高等教育领域中包容多样的学习机会、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特征。
这意味着在高等教育中,学生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学科、专业和课程,也可以通过传统的学习方式和非传统的学习方式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多元化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具备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2.满足个体需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优势和目标,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和成长。
3.促进社会和谐:通过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可以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和和谐度。
二、多元化的实现途径实现高等教育的多元化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实现途径:1.招生政策的改革:高等教育机构可以通过改革招生政策,采取更加开放和多元的录取方式,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机会。
2.课程设置的创新:建立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允许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选择课程,发展个性化教育。
3.校园环境的多样性:在校园中营造多元化的氛围,倡导不同文化背景和观念的交流,提供更多元的社交机会。
4.教育资源的共享: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可以开展合作,共享教育资源,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三、多样性的影响与挑战多样性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高等教育产生影响和带来挑战。
以下是几个主要方面的影响与挑战:1.教师和教学方法:多元化的学生群体需要教师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和能力,同时也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2.知识传授的效果: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可能会对传统的知识体系和传授方式产生冲击,需要高等教育机构不断更新和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高校教育多元化实践探索与成效评估
高校教育多元化实践探索与成效评估一、引言高等教育是制度化的系统,师生人员、课程、研究资源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范的、普遍适用的制度。
然而,随着社会需求的多样化,高校教育也是不断推进多元化实践。
这种东西如何评估其成效呢?本文将就多元化实践的现状以及评估方法进行探讨。
二、高校教育多元化实践的现状高校中多元化实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向来看:1.教育方式高校应遵循人性化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尽量满足其个体需求和心理诉求。
在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培养环境等方面开展创新,提供更多选择和便利。
2.学科建设由于行业领域、技术迭代速度不断加快,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成为了势不可挡。
为了跟上社会的步伐,高校应当不断增加新兴学科的投入,并且增加跨学科教学和研究的机会。
3.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教育的多元化实践也要求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更加优化。
在新兴学科和跨学科教学中,更需要有知识软实力、实践经验、领导力的人才。
此外,高校应该加强与行业的联系,培养实用型人才。
4.创新实践高校一方面需要使用最新科技、新技术或者新的科学理论一步一步推进教育创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以上几点,虽然在不同城市、不同学校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对于绝大多数高校,他们已经走在了多元化实践的路上。
三、高校教育多元化实践的成效评估方法高校教育的多元化实践不能仅仅是空洞的口号和背景,如果没有实际改进和推行,将无法体现其价值。
如何评估实践呢?下面是本文制定的五个方面:1.教育习惯的变化高校教育要求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导,这将促使学生多数习惯性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积极与教师交流,并主动主动积极的参与丰富多彩的知识交流活动。
2.创造力的提升高校教育要求学生自由、创新思维,这是对学生思维和思维方法的最终考验。
而促进这种思维方法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多元化实践课程的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3.适应能力的提高在社会系统中,学生的适应能力越高,就越能快速适应知识更新速度,更好地适应新的知识领域。
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在现代社会中,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可以提供更广泛的选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适应不同人才需求的变化。
一、多元化的学科设置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首先体现在学科设置的多样化上。
传统的学科分类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新兴的学科不断涌现。
各个学校纷纷开设具有特色的学科专业,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
这种多元化的学科设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使得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方向。
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除了学科设置的多元化外,高等教育的多元化还体现在教学模式上。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传授知识为主,但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生需要在学校中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高等教育越来越倾向于采用项目制、实践性课程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评价体系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传统的考试评价过于偏重记忆和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高等教育开始推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课程论文、实践报告、开放性问题等。
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更合理的评价。
四、多元化的学生群体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也体现在学生群体上。
过去,高等教育主要面向的是少数优秀学生,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学生群体更加多元化,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经验和兴趣爱好。
这种多元化的学生群体为学校创造了更加丰富的学习氛围,促进了不同背景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总结一下,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是一个全面的进步,它在学科设置、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和学生群体等方面都表现出色。
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培养出更加全面发展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高等教育的多元化与多样性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的多元化与多样性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高等教育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而在当今社会多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多元化与多样性变得尤为重要。
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意味着不只有一种教育模式、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思维方式,而是涵盖了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和机会,适应了不同群体的需求。
这种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能够激发个体的潜能,培养出更具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使得教育资源更加平等分配。
在传统高等教育中,只有少部分人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则能够覆盖更广泛的人群。
通过开设不同层次的学位、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高等教育机构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让更多的人能够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
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全球化人才。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人才的需求已经超越了国界的限制。
多元化的高等教育通过提供多语种课程、开展国际交流项目等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文化,培养他们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高等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摇篮,一所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机构能够吸纳不同背景的学生,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这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能够推动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然而,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教育资源不平等的问题,一些地区或社会群体仍然面临着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
其次是学生群体的多样性管理问题,如何平衡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也是一个挑战。
最后是教师队伍的多样性问题,培养具备跨文化理解和交流能力的教师也是一个重要任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等教育机构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加大投入,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确保各个地区和群体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其次是创新教育模式,提供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包括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同时,高等教育机构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吸引和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教师,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育体验。
高等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发展
标题:高等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挑战与机遇随着全球化的推进,高等教育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单一的高等教育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我们需要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以适应社会的多元性和个体差异。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体系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现状及策略。
一、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高等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多元化的课程体系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其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二、现状分析目前,许多高等教育机构已经开始尝试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如跨学科课程、在线教育、实践教育等。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机构对多元化教育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只是简单地将不同课程组合在一起,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其次,一些教师可能缺乏多元化的教学经验,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最后,评价体系也需要进一步改革,以适应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三、策略探讨为了推动高等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多元化的教育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课程和教学方式。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多元化教学能力。
最后,我们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多元化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多元化发展并非没有挑战。
如何平衡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如何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如何应对新的教育模式带来的挑战等,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然而,这些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工作。
五、结论总的来说,高等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它不仅可以提高教育质量,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这些挑战也为我们提供了机遇。
探索多元评估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探索多元评估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引言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而评估则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评估方法主要注重考试成绩,这种方式评价学生单一的能力和知识,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点,多元评估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估方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多元评估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多元评估的概念多元评估是指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多个评价维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进行全面评价的方法。
与传统的单一评估方法相比,多元评估更加综合、全面。
多元评估的特点包括:1.多种评价手段:多元评估可以通过观察、访谈、作品展示、自评和同学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
2.多个评价维度:多元评估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会和实践能力等多个维度,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
3.个性化评价:多元评估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能,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多元评估的应用场景多元评估可以应用于各个教学环节,为教学改革和学生发展提供有益的支持。
下面将介绍多元评估在不同环节中的应用场景。
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多元评估可以通过观察、访谈和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同时可以通过访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此外,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考试评估中的应用传统的考试评估倾向于强调知识的记忆和运算能力,而多元评估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例如,在数学考试中,可以加入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以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课外活动的评价除了课堂学习,多元评估还可以应用于课外活动的评价。
学生参与社团、科技创新或志愿者活动等,可以通过作品展示和口头汇报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这种评价方式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表现,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高等教育的多元化
高等教育的多元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高等教育的多元化也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高等教育的多元化,旨在提供对该话题的深入理解。
一、多元化的定义在探讨高等教育的多元化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多元化的定义。
多元化,指的是以多样性为特点的事物或现象。
在高等教育领域,多元化即指高校在招生、教学、研究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
二、招生多元化招生是高校进行多元化的第一步。
传统上,高校只采取一种招生方式,即通过高考选拔优秀的学生。
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普及教育的推进,高校开始探索多元化的招生方式。
除了高考录取外,一些学校也提供特长生招生、保送生选拔等多种途径。
这样一来,不同背景和特长的学生都能有机会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
三、课程设置多元化高校的课程设置也是实现多元化的重要方面。
传统上,高校的课程设置以文、理科为主,缺乏人文社科等非传统学科的覆盖。
然而,在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下,高校纷纷调整课程设置,增设跨学科的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比如,一些高校开设了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类课程,还有一些高校设立了创业、领导力等实用型课程,让学生能够在校期间拓宽眼界、发展兴趣爱好。
四、教育模式多元化高等教育的多元化还体现在教育模式方面。
以往,大部分高校采取的是传统的授课模式,即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
然而,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则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一些高校推行的小组讨论、项目制学习、实践实习等模式,都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为高等教育的多元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远程教育、在线课程等创新模式也在逐渐得到应用。
五、国际化多元化高等教育的多元化还表现在国际化方面。
随着全球交流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能够去国外留学,体验不同的教育环境。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高校纷纷与国际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设双学位、交换生等项目,增加了学生的选择空间。
多元化教育的效果评估
多元化教育的效果评估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石,而多元化教育则是推动教育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
多元化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尊重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教育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潜能。
然而,多元化教育的效果如何评估,一直是教育界和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首先,多元化教育的效果评估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
传统的教育评估往往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主要指标,但多元化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单一的学业成绩评估并不能全面反映多元化教育的效果。
评估者需要考虑学生在学科知识、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发展情况,通过综合评估来判断多元化教育的效果。
其次,多元化教育的效果评估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多元化教育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评估者需要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学习动力。
例如,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和学习态度等来评估多元化教育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此外,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多元化教育的态度和满意度,以评估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第三,多元化教育的效果评估需要关注学生的社会情感发展。
多元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等。
因此,评估者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集体活动、团队合作和公益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估多元化教育对学生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
此外,可以通过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程度,以及他们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的情感调适能力,从而评估多元化教育对学生社会情感发展的效果。
最后,多元化教育的效果评估需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多元化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使他们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的社会和职业需求。
因此,评估者可以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来评估多元化教育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影响。
此外,可以通过跟踪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在毕业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情况,以评估多元化教育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长期影响。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评估的价值分析及改革思路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评估的价值分析及改革思路摘要:开展高等教育评估问题的研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非常必要的。
为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需要,加强对高等教育的科学管理,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十几年历程进行回顾,总结其经验教训。
完善改革的思路,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评估;价值分析中国分类号:F0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9)03—0068—018引言人民网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朱剑红)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问题,教育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义务教育的入学和普及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2006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3%,比2001年上升0.3个百分点。
初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7.0%,比2001年提高8.3个百分点。
高等教育初步实现大众化,200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比2001年增加12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2.0%,比2001年上升8.7个百分点。
从中我们看出,高等教育的规模在迅速增长,但规模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更应重视对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一、高等教育评估的概念界定高等教育评估的本质和目的问题,是教育评估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教育评估是在教育测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教育测量主要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将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与学习效果加以量化,并进行客观比较。
以判定效果。
教育评估则是在教育测量的基础上引入教育目标和标准,对教育工作达到教育目标和标准的程度做出价值判断。
因此,教育评估的本质是价值判断。
但是,对教育工作达到教育目标和标准的程度做出价值判断本身不是目的,其目的在于为改进教育和改善教育管理提供依据,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这两者是一致的。
只有坚持“教育评估的本质是价值判断”,才能更好地达到“为改进教育工作和改善教育管理提供依据”的目的。
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
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更多的需求和挑战。
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为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和条件。
本文将讨论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推动和实施多元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背景分析多元化发展是指在高等教育领域,通过实施更加开放、包容和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培养更具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需求和价值观日益多样化,高等教育必须顺应这一趋势,为不同群体提供适合他们需求的教育。
二、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1. 实现教育公平多元化发展可以帮助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实现教育公平。
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高等教育机会,有利于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
2. 促进创新能力培养多元化发展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3. 推动社会进步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通过培养具有不同背景和能力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推动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三、推动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关键因素1. 完善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为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政策和经济支持。
包括增加教育经费投入、鼓励高校开展特色化发展等。
2. 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是推动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关键。
高校应注重教学质量和效果,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推动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来华留学,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四、总结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是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举措,它可以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创新能力培养,推动社会进步。
而要推动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需要完善政策支持、提高教育质量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关键因素的共同努力。
高等学校分类办学的理论与实践
第19卷第1期Vol 19No 1北京印刷学院学报Jo urna l of Beiji ng Institute ofG raph ic Co mm un ica ti on 2011年2月Feb 2011收稿日期3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Y )高等学校分类办学的理论与实践赵世奎,李汉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所,北京100191)摘要:高等学校分类办学的意义,在于引导高等学校主动在办学功能、办学目标、办学特色等方面做出科学合理定位。
当前我国分类办学迟迟难以落到实处的关键,在于政府引导、规范分类办学的相关制度不健全,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的动力不足。
要确保高等学校能够依据自身的比较优势主动做出科学合理定位,需要政府和高校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高等学校;分类办学;理论与实践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626(2011)01003504T heory and P ractice on t he C l a ssifi ca ti onofH igher Educa ti on Institu ti onsZ HAO Shi ku,i LI H an bang(B eiji ng U niv ers it y of Aero nau tics and Astronau tics ,B eiji ng 100191,Ch i na)Ab str act :The value of c l assifi ed school runn i ng in h i gher ed uca ti on i s to help hi gher educati on i nstit u ti ons doing sc ientific or i entatio n on soc i a l functio n ,ob j ec tive and character i stic etc .B ecause the syste m is not pre fect ,t he substanti a l progress hasn t been m ade i n the c lassificati on of h i gher educati on .In orde r to g u i de h i gher educatio n i nstit utio ns m ak i ng sc i entifi c o r i entatio n ,government and higher educati on i nstit utio ns m ust m ake j oi nt efforts .K ey w or ds :h i ghe r educa tion i nstituti ons ;c lassified schoolrunni ng ;theory and practice实行分类办学,不仅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
多元素分析高等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多元素分析高等教育的价值与意义高等教育是一个社会追求知识、人力资源成长与体系发展的催化剂。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高等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综合实力的提升。
在今天的快速变化和高度竞争的社会中,高等教育所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两个方面:首先,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其次,通过知识创新和手段创新推动社会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然而,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其中,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以往,注重知识传授和技术培训,现在更注重基础理论和综合素质教育;以往强调分子培养,现在更注重群体素质的提升。
因此,针对当前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多元素分析高等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多元素分析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常用于研究复杂事件或问题的互相作用和影响关系。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多元素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其价值与意义。
首先,多元素分析可确定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多元素分析可以分析高等教育的背景、学生需求、市场需求、科研水平、师资队伍和学科结构等多个方面,以便建立清晰的发展方向。
比如,如果分析认为市场对某些行业有很大需求,但这些行业与传统学科不太相干,那么学校就可以考虑新开设这些学科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多元素分析可以描绘高等教育的发展面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高等教育的面貌也在不断演变。
多元素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各个阶层和行业贡献和需求,描绘高等教育的发展面貌,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
第三,多元素分析可以发掘高等教育的问题和矛盾。
高等教育的问题和矛盾是不断存在的,而多元素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比如,多元素分析可以分析当前学生的素质培养问题和毕业生就业问题,以便寻找解决方案。
它还可以分析新老教师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交流问题,以便提高教学水平。
第四,多元素分析可以为高等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高等教育的目标和任务非常复杂,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实践,才能达到最终的效果。
高等教育的多元评估方法
高等教育的多元评估方法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对高校教育质量的评估也变得日益重要。
传统的评估方法往往只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学校的整体发展。
为了更全面地评估高等教育的质量,多元评估方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多元评估方法的概念、种类及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一、多元评估方法的概念多元评估方法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来评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整体表现。
相较于传统的单一评估方法,多元评估方法能够更全面、客观地了解被评估对象的特点和优势,并为教育机构提供更准确的改进方向。
二、多元评估方法的种类1. 学业成绩评估学业成绩评估是传统评估方法的一种延伸。
除了考试成绩,还可以考虑学生的作业成绩、科研成果等。
通过多维度的学业数据,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
2. 学生自我评估学生自我评估是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了解自身发展的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填写问卷或其他形式的调查表,评估自己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3. 教师评估教师评估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除了学生的反馈意见,还可以考虑教师的教学经验、教研成果等。
通过多元评估教师的综合能力,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4. 学校评估学校评估是评估整个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发展水平的方法。
除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还可以考虑学校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学术研究等。
通过多元评估学校的整体发展,可以为学校提供科学决策和管理支持。
三、多元评估方法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1.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多元评估方法能够综合考察学生的学术表现、科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有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多元评估结果,可以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教育方案,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力。
2. 优化教学过程多元评估方法能够及时反馈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根据评估结果优化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分类办学的多元价值分析一、办学目标定位:高等学校发展的方向性价值分析高等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办学者对学校性质及目的的总体认识,它不仅体现为学校的办学理念,而且体现在包括办学指导思想、治学方略和发展战略等方面,是高等学校在较长时期内带有全局性和方向性的根本追求。
高等学校办学目标定位的确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举办者的理想和办学出发点、办学者的理念和策略、社会的愿望和期待、学校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政府的要求和政策导向等都会对学校的办学目标产生影响。
但是,高等学校办学目标定位的逻辑起点应该是社会需求与自身办学条件的内在统一,社会需求是每一所高等院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高等学校是人们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起来的专门化的教育类社会机构,社会必然对各级各类高等学校赋予特定的期望和要求,高等学校根据这些期望和要求确定自身的职能,主要表现为:依据社会需要制定教育目标,依据教育规律设计教育过程,依据社会的评价来判断教育质量的高低。
高等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只有主动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才能体现出高等教育的价值和生命力。
回顾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历史,无不具有鲜明、优良的目标定位和理念,而这些目标定位和理念的形成,都和该大学的创办者以及在办学历史中杰出校长的作用密不可分。
例如,洪堡1809年筹建洪堡大学时就提出了“教学与研究相统一”和“学术自由”的目标定位和理念,才使当年新建的洪堡大学能够引领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埃利奥特秉持“课程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目标定位和理念,经过40年的努力,终于使哈佛大学从一所培养牧师的小学院发展成为美国最优秀的高等学府;范海斯担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期间开创的“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目标和理念,使威斯康星大学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面旗帜;蔡元培校长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目标定位和理念,成功地改造了北京大学;梅贻琦校长提出的“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办学目标和理念,奠定了清华大学大师云集的显赫地位。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莱文教授曾经从埃利奥特身上总结出了大学校长必备的素质:“一是制定引领大学前进的愿景,并能准确地传达;二是制定远大而且能够实现的目标,以渐进的方式推进,但一旦有机会,就要立即抓住推动快速变革;三是校长要把大量的时间集中在主动的行动上,特别是一些战略性问题上……”由此可见,教育家和大师的治学理念对大学的办学目标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这是高等教育办学重要的历史经验之一。
二、类型和层次定位:高等教育发展的层级化价值分析高等学校办学类型分类,由于各国具体国情和发展历史等方面的差异标准不尽相同,有学科分类标准、职能分类标准、管理体制分类标准、培养人才层次规格分类标准,等等。
在美国,卡内基基金会习惯按照学校的学位授予权限进行分类,把高校划分为授予博士学位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大学或学院、授予学士学位学院、授予准学士学位学院等,在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中,又把获得联邦政府科研资金多、每年授予博士学位数量大的大学称为研究型大学;德国高等学校大致分为综合大学、应用科学大学和艺术学院与音乐学院三种类型;英国高等学校的类型一般分为大学、多科技术学院、开放大学、单科学院和教师进修学院等,对大学又分为古典经院式大学、独立学院制大学、维多利亚式大学、新大学和新新大学等;法国高等学校主要分为综合性大学、高等专业学院、短期技术学院和传统的教育机构,等等。
在我国,高等学校的分类也有很多方式。
其一是自1952年院系调整以来按照学科类型的分类,其中包括文理综合性大学、理工院校、农业院校、林业院校、医药院校、师范院校、语文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民族院校等类;其二是按照办学水平和国家支持力度,分为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中央部委属高校和地方属高校等;其三是近年来部分学者根据不同高校所体现的办学职能的差别,在高校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前提下,将高等学校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四种类型,或者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三种类型;其四是按照学校的学位授予权限,把高校划分为博士学位大学、硕士学位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和专科以及高职院校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多样化、分层化的金字塔结构成为类型和层次分布的必然选择,不同类型、层次的高校按照分工和协作的原则,在高等教育系统内功能互补、相辅相成。
但是,目前大量高校盲目追求“综合化、高水平、研究型”,办学类型层次化不够突出,办学类型、办学层次的差别化发展不够理想,结构分布也不尽合理。
首先,盲目攀高。
据笔者粗略统计,在我国“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中,除极少数的高校外,基本都明确提出了“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
相比之下,全美国有全日制普通高校3595所,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236所,仅占不到6.6%,而研究型大学仅占不到3.5%。
在我国一味强调“研究型”的导向下,不可避免地导致本科教育的边缘化,学生也会有意识地将研究型大学作为首选目标,最终形成一种“研究崇拜”的恶性循环。
而在美国,人们更愿意选择不是研究型大学的文理学院去就读,因为在那里能够接受到非常优秀的本科教育,而这些学校也不会因为自己不是研究型大学而感到耻辱,他们有自己的评价标准。
其实,各级各类高等学校都应有其独特的生存发展空间与条件,如果当资源和优势都过度向研究型大学集中,使研究型大学对社会资源具有很高的吸附力,大量挤压其他类大学生存空间时,这些大学就只有等待自然消亡和主动转型的两种选择了。
其次,盲目综合化。
近年来,高等学校都在普遍扩展学科,大量争办新专业,争取新学科点,学校之间的差异逐渐消退,涌现出大量学科门类齐全、各种层次具备、包罗万象、大而无当的“综合大学”。
这些门类、层次齐全的大学由于难以照顾到各方面、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往往顾此失彼、目标分散,领导与经营管理存在极大困难,原有的优势和特色面临迅速被稀释的危险。
以教育部“大学、专门学院”的统计口径为例,1997年到2021年,综合大学从58所增加到了150所,增长了近两倍。
所占比例也从9.6%提高到了20.8%,增长了一倍多。
与此同时,从1992年开始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使绝大多数高校脱离了产业部门的管理,开始了面向大众的转变,这些传统的单科性和多科性大学开始大举进军综合化,人才培养也几乎是清一色“宽口径”的“通识教育”。
高等学校如何走特色发展之路,面临两难的抉择:一方面,不追求规模、不拓宽学科面、不追求学术就会排名落后,就难以获得资源,就会被淘汰;另一方面,眼看着传统优势和特色学科在快速膨胀的学科中日复一日地受到削弱和稀释,与原有的行业关系日渐淡薄。
三、大学职能定位:高等教育分类办学的社会价值分析一所大学的社会价值取决于其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多少。
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恰恰是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分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一部分高等学校仍然保持传统的小规模的精英教育,致力于满足国家发展战略和原创性研究方面的需要,占据着高等教育系统的顶端;与此同时,地方性的高等学校和职业高等学校应该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致力于各种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而得到快速发展,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普及化的中坚力量。
大学功能的历史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培养人才阶段、培养人才与科学研究阶段以及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功能并存阶段。
以大学的三职能论来看,虽然在表述上是相互独立的,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大学而言,其功能的定位更应该体现出差异性,三者绝不能平均发展、等量定位。
即使在同一职能的定位上,也应该体现差异和区别,绝不可盲目趋同一致。
但是不是说大学的功能定位就可以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之间随意选择呢?显然不是。
我国高等教育家潘懋元先生在论及大学三大职能的关系时曾经指出:“高等学校三个职能的产生和发展是有规律性的。
先有培养人才,再有发展科学,再有直接为社会服务。
它的重要性也跟产生的顺序一般,产生的顺序也就是它的重要性的顺序。
”因此,从宏观角度来看,培养人才是大学的固有职能,也是大学功能定位的必然选择,而作为培养人才延伸的科学研究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高等学校应该依据自身的办学条件有所取舍。
高等学校的功能定位,可以仅仅定位在培养人才上,也可以仅仅定位在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上,也可以完整地定位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
大学的微观功能定位应该有所区别。
例如,就人才培养规格而言,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家欧内斯特·博耶曾在《美国的大学———现状、经验、问题和对策》一书中指出:“一所高质量的大学必定有一个明确的而且是生机勃勃的办学目标,所以,它不可能是满足所有人、所有要求的大杂烩,它需要在众多的要求下做出选择并确定哪些是应优先考虑的重点。
”因此,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大学客观上就“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研究、开发还是做基层的实际工作”这个基本问题应有各具适切性的战略选择。
当前,处于高等教育系统两端的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发展战略选择比较清晰,即研究型大学以国家发展战略和原创性研究为导向,致力于精英人才的培养;数量众多的高职高专院校主要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致力于各种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
但是,对于上述两者之间的中间类型高校,既不具备培养精英人才的条件和实力,也普遍还没有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变化不定的工作市场联系起来予以考虑。
许多批评者认为,当高校毕业生进入复杂的、变化多端的工作市场时,他们的不适应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更深层次的问题便显露无余,雇主、许多在校大学生以及近来的毕业生都抱怨:高等教育太狭隘,对快速变化的就业市场缺乏了解。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整体科研实力,决定了他们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高校的科研定位,必须从客观的学科水平和人才水平出发,在重点从事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的选择上有所侧重。
北大、清华等一流高校,应该侧重自由探索性的基础研究和国家目标导向的战略性基础研究,地方高校则应该以解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性科学问题为重点。
当前,我国高水平研究论文的评价标准使一些从事技术应用研究的教师感到其工作成果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承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也影响了高校在科研发展目标上的定位。
如果高校不积极鼓励科研的多样性,必然导致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四、办学特色定位:高等学校发展的历史性价值分析高等学校办学特色既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高等学校办学实践乃至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意义深远的重要问题。
1.突出优势和特色是高等学校分类办学的最基本的依据和出发点具有显著优势和鲜明的特色可以使高等学校形成自然的类群差异,具有相近特点的高校会自然成为一个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