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五和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四大名著包括以下哪部作品?A. 《红楼梦》B. 《西游记》C. 《三国演义》D. 《水浒传》答案:ABCD2. 下列哪位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莎士比亚答案:D二、填空题1. 中国的传统节日_______,又称为“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答案:中秋节2.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其中最著名的书法字体包括楷、行、草、_______。
答案:隶三、简答题1. 简述中国京剧的特点。
答案:京剧是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丰富的角色类型、精致的舞台美术和音乐伴奏而闻名。
京剧的特点包括:唱、做、念、打的表演技巧;脸谱的使用;以及高度程式化的表演动作。
2. 请列举中国四大发明,并简要说明其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中国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记录和传播;印刷术使得书籍的复制更加快捷,知识得以广泛传播;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形式,同时也促进了矿业和建筑业的发展;指南针的发明则为航海和地理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导航工具。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茶文化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答案: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其特点包括:注重茶的品质和制作工艺,强调茶与自然的和谐,以及茶艺的社交功能。
在现代社会,茶文化不仅在传统的茶艺表演中得以传承,更通过茶馆、茶艺课程和茶文化节等形式,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不断发展和创新。
五、案例分析题1. 以《红楼梦》为例,分析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特色。
答案:《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艺术特色表现在:深刻的社会现实批判,丰富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精湛的叙事技巧。
小说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命运,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悲剧。
同时,作者曹雪芹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暗示等手法,使得作品具有多层次的解读空间。
六、作文题1. 以“我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中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A; C; D; A; D; B; C; D; D; B.二:多项选择ACD; AC; ABD; ACD; ABCD.三:名词解释九州:中国古文献《尚书》中的《禹贡》篇,以北山川为标志,将天下划分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以上被称作九州。
分土惟三:语出《尚书》:“列爵惟五,封土惟三。
”指的是,在中国传统的封建宗法制下,天子封土于诸侯、诸侯封土于大夫、大夫封土于士的土地分封等级制度。
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对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乾嘉学派:清代考据之学兴旺,学者们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了大量的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工作,整理了一大批文献。
因为这样的工作哦在清朝乾隆和嘉庆年间特别兴盛,所以被称为乾嘉学派。
四:简答题1.中国黄河,淮河由利变害的原因有哪些?首先,历代统治者的大兴土木所造成的对林木滥砍滥伐,导致黄土水土流失严重,流沙含量不断增大。
其次,统治阶级片面的重农思想,导致大面积的牧场被开垦为农场,自然植被破坏严重,大量的湖泊淤塞以至于消失。
没有这些湖泊的吞吐作用,黄河的灾害更为严重。
再次,明清两代落后的治国思想及其腐败的政治,致使黄河与淮河的灾害愈发严重。
2. 分封制的历史作用有哪些?第一: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
第二:旨在维护王室统治者的统治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同治理天下的局面。
第三: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
3. 汉武帝对匈奴的三次重要战争分别是什么?在汉武帝数十年的对匈奴战争中,重要的战役有三次,分别是: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收复河套地区的河南战役;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争夺河西走廊的河西战役;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发动的规模最大的漠北战役。
语言学-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和答案.doc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豳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中国文化属于DA.地域文化B.民族村文化C.华夏文化D.国别文化2.在中医“四诊”技术中,最主要的是DA.望B.闻C.问D.切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段文字出自BA.《礼记・中庸》B.《论语・雍也》C.《说苑・指武》D.《周礼》4.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划分民族的标志Z—是BA.文化的趋同与特色B.文化的差异与特色C.文化的地域特色D.文化的民族特色5.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满族文化B.朝鲜族文化C.汉族文化D.蒙占族文化6.秦汉时款,为防止匈奴进犯,边关要塞广种的树木是DA.杨树B.柳树C.松树D.榆树7.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的时期是DA.明朝前期B.明朝后期C.清朝前期D.清朝后期8.宋代首都东京汴梁指的是AA.开封B.扬州C.西安D.洛阳9.相对于世界通行的西方公历,中国还在使用传统的DA.回历B.藏历C.阳历D.阴阳合历10.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是BA.五服B.九族C.三代D.六亲L1.在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标志屮,汉族服饰屮的龙凤图案属于CA.职业标志B.政治标志C.信仰标志D.礼仪标志12.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家族体系的重心是AA.血缘关系B.姻缘关系C.阶级关系D.性別关系13.我国使用货币始于A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唐宋时期D.元明时期i4・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公开选拔人才的诏令出自DA.秦始皇B.周文王C.商纣王D.汉高祖150道教的主要经典为BA.《易经》B.《道德经》C.《法华经》D.《涅絮经》16.夏朝的文化崇尚CA.文B.武C.忠D.义17.屮国古代文学的传统根基是B八.诸子文学R.屈原文学 C.汉乐府诗歌 D.《诗经》18.从夏朝初期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AA.族群的代兴B.家庭的代兴C.诸侯国的代兴D.部落的代兴19.汉代把它称为“泰一”,尊奉为“天神最高贵者”的是Ab北极星B.金星C.冥王星D.天王星20.秦代的“书同文”就是把各国原有的文字统一为AA.小篆B.大篆C.隶书D.楷书21.汉字观念中,文字神赐说的一个典型代表是DA. “仓颉造字说”B. “黄帝奉天说”C.修辞神授说D. “河图洛书说”22.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AA.圣贤B.隐士C.君子D.忠臣23.盂子“仁政”学说的内容之一是CA.因材施教B.仁者爱人C.制民之产D.己所不欲,勿施予人24•“札”在中国古代有着丰富内容,当其指具体的礼节仪式时,称之为AA.礼仪B.礼制C.礼貌D.礼让25.在不随舜史时期,标志人类创造力的水平,也是生产力发展标志之一的是CA.绘画B.文具C.农具D.文字26.我国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它是在:C 、A.我国的渤海B.我国的黄海C.我国的东海D.我国的南海27.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CA. 14世纪末B. 15世纪束C. 16世纪末D. 17世纪末28.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家人鸡鸣丽起,“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
大学中国文化概论考试(习题卷5)
大学中国文化概论考试(习题卷5)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59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禅宗最早传入朝鲜是在( )A)6世纪B)7世纪C)8世纪D)9世纪2.[单选题]陆氏“一型”完全是独立的创作,“一型”由陆人龙、陆云龙兄弟编刊( )等拟话本专辑。
A)《喻世明言》B)《警世通言》C)《醒世恒言》D)《型世言》3.[单选题]中国古代科学中, 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唯一传统学科是____。
A)天文学B)数学C)农学D)中医学4.[单选题]世界三大饮料是指A)咖啡、可可、茶B)咖啡、可乐、牛奶C)茶、可乐、牛奶D)茶、纯净水、牛奶5.[单选题]中式建筑的代名词是( )A)飞檐B)园林C)斗拱D)梁柱6.[单选题]七巧板所流行的民族是_______。
A)蒙古族B)匈奴族C)汉族D)高山族7.[单选题]中国古代普遍使用铁器是在( )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8.[单选题]在保护自然方面,“不违天时”观念的提出者是( )A)老子B)孟子C)墨子D)韩非子9.[单选题]骈文句式以____为主。
A)三五B)四六C)四七D)四八10.[单选题]据《周礼》记载,周朝专设司民之职,其职掌反映古代很早就有_______。
A)宗法制度B)察举制度C)什伍里甲制度D)人口户籍登录管理制度11.[单选题]家族制度的形式有哪些A)世代公侯式B)累世同居式C)聚族而居式D)以上都是12.[单选题]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中的_______。
A)文化内涵B)文化外延C)文化经历D)文化结果13.[单选题]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提出“三纲五常”的是____。
A)周公B)孔子C)孟子D)董仲舒14.[单选题]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法家中提出“法、术、势”的是_______。
A)韩非B)商鞅C)申不害D)李悝15.[单选题]墨家同( )学派同被视为“显学”A)佛家B)法家C)儒家16.[单选题]陆羽所著的《茶经》中,有专门关于泡茶用水的论述,书中认为最宜泡茶的水是A)泉水B)井水C)江水D)地下水17.[单选题]最早提出“名实”问题的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墨子18.[单选题]我国第一部中药学专著是____。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四大名著中,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是:A.《红楼梦》B.《西游记》C.《三国演义》D.《水浒传》答案:C2. 中国古代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御”指的是:A. 驾车B. 骑马C. 射箭D. 书法答案:A3.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A. 王羲之的《兰亭序》B.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C. 柳公权的《玄秘塔碑》D. 苏轼的《赤壁赋》答案:A4.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级别的考试是:A. 乡试B. 会试C. 殿试D. 童试答案:C5. 中国传统医学中,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医学体系是:A. 藏医B. 蒙医C. 中医D. 苗医答案:C6. 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是:A. 都江堰B. 郑国渠C. 大运河D. 灵渠答案:A7. 中国传统建筑中,具有独特风格的民居是:A. 四合院B. 土楼C. 吊脚楼D. 窑洞答案:B8.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对世界文化传播影响最大的是: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答案:A9. 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提出“性善论”的是: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B10. 中国传统戏曲中,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手段的是:A. 京剧B. 越剧C. 黄梅戏D. 豫剧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国古代的“五经”包括以下哪些著作?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春秋》E. 《易经》答案:ABCDE2.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指的是:A. 西施B. 王昭君C. 貂蝉D. 杨贵妃E. 赵飞燕答案:ABCD3. 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包括:A. 白鹿洞书院B. 岳麓书院C. 嵩阳书院D. 应天府书院E. 石鼓书院答案:ABCD4.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五音”指的是:A. 宫B. 商C. 角D. 徵E. 羽答案:ABCDE5.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楼”包括:A. 黄鹤楼B. 岳阳楼C. 滕王阁D. 蓬莱阁E. 鹳雀楼答案:ABCE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国的春节也被称为“农历新年”。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模拟试题及答案卷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模拟试题及答案卷一、单选题(共36题,共72分)1.中国西式广告出现于()A.明代中后期B.清代初期C.清代中期D.晚清时期ABCD正确答案:D2.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的作者是()A.神农B.陶弘景C.孙思邈D.李时珍ABCD正确答案:B3.在中国古代社会,完整的宗法制出现于()A.夏代B.周代C.商代D.秦代ABCD正确答案:B4.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A.太师、太傅、太保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C.尚书、中书、门下D.太尉、太常、太仆ABCD正确答案:C5.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五礼”是()A.冠、婚、丧、祭、乡B.冠、婚、射、朝、聘C.祭、凶、宾、军、家D.吉、凶、宾、军、嘉ABCD正确答案:D6.提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称的人是()A.周代周公B.春秋孔子C.西汉董仲舒D.宋代张载ABCD正确答案:D7.南北朝时,南天师道的代表人物是()A.陶弘景B.张鲁C.张道陵D.葛洪ABCD正确答案:A8.“孔融让梨”的故事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美德是()A.仁爱孝悌B.重义轻利C.谦和礼让D.真诚有信ABCD正确答案:C9.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是()A.明德、亲民、止于至善B.格物、致知、诚意C.诚意、正心、修身D.齐家、治国、平天下ABCD正确答案:A10.宋代出现了以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为描写对象的风俗画,代表作是()A.《步辇图》B.《清明上河图》C.《天王送子图》D.《簪花仕女图》ABCD正确答案:B11.《荀子·非相篇》中说:“言而当,知也。
”所谓“当”是说讲话要讲究()A.场合B.对象C.时机D.分寸ABCD正确答案:D12.实行“书同文”政策的朝代是()A.西周B.西汉C.秦代D.唐代ABCD正确答案:C13.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是()A.佛教的传入B.伊斯兰教的传入C.基督教的传入D.犹太教的传入ABCD正确答案:A14.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思想提出于20世纪()A.60 年代B.70 年代C.80 年代D.90 年代ABCD正确答案:C15.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包括()A.齐国的管仲B.魏国的李悝C.郑国的子产D.秦国的商鞅E.赵国的赵鞅ABCDE正确答案:ABD16.中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
2024年自考-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5带答案
2024年自考-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第1卷一.单选题(共20题)1.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A.第一个温暖期B.第二个温暖期C.第三个温暖期D.第四个温暖期2.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人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
这位“天师”是A.张道陵B.张角C.张鲁D.张衡3.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A.地质灾害等B.沙尘暴灾害等C.洪涝灾害等D.风灾等4.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农政思想的核心的是()A.天象观B.勤农观C.占验观D.地利观5.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A.张衡B.毕昇C.祖冲之D.蔡伦6.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完整宗法制的朝代是()A.夏代B.周代C.商代D.秦代7.认为文化的发展须一方面接纳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的学者是()A.陈独秀B.胡适C.陈寅恪D.钱穆8.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重大变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力分配问题是在()A.秦代B.汉代C.隋唐D.明代9.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A.五帝时期B.夏朝C.周代D.春秋时期10.下列医学文献中,以医学理论为主的是()A.《素问》B.《灵枢》C.《难经》D.《伤寒杂病论》11.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来华的年份是()A.1482 年B.1582 年C.1682 年D.1782 年12.原始巫术、行业禁忌等等,都属于()A.文化现象B.文化产品C.文化事象D.文化观念13.我国的造纸术传人欧洲是在()A.公元 6 世纪B.公元 8 世纪C.公元 12 世纪D.公元 16 世纪14.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佛家思想D.杂家思想15.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也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各个阶层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德标准是()A.仁B.义C.礼D.智16.七巧板所流行的民族是()A.蒙古族B..匈奴族C.汉族D.高车族17.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A.知行合一B.天人合一C.重义轻利D.文以载道18.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A.“世界高原”B. “世界屋脊”C.高原世界D.“屋脊世界”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20.秦朝中央“三公”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A.太宰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二.问答题(共2题)1.文化涵2.传统文化第2卷一.单选题(共20题)1.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A.选举政治B.世袭政治C.伦理政治D.文官政治2.就文化交汇的典型性与影响的深远性而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有()A.两次B.三次C.四次D.五次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碑刻经书的方式对经典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伟大工程是()A.白虎观会议B.熹平石经C.三体石经4.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A.《孙子》B.《尚书》C.《春秋》D.《诗经》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A.原始采集业B.原始捕捞业C.原始狩猎业D.农业6.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A.归宿B.过程C.发展D.资源7.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列为众德之首的是()A.孝B.仁C.义D.礼8.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A.禁忌B.崇拜C.恐惧D.避讳9.中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A.木结构B.左右对称C.讲究装饰D.廊柱结构10.宗教信仰、思维模式、教育思想等方面属于()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11.下列语系中,不属于中国五大语系的是()A.汉藏语系B.蒙古语系C.阿尔泰语系D.南岛语系12.《殷墟卜辞综述》的作者是()A.郭沫若B.于省吾C.陈梦家D.徐中舒13.西晋败亡的直接原因是()A.三藩之乱B.永嘉之乱C.八王之乱D.五胡之乱14.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15.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A.出人相补原理B.等差原理C.中国剩余定理D.秦王暗点兵16.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A.第一个寒冷期B.第二个寒冷期C.第三个寒冷期D.第四个寒冷期17.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A.三皇时代B.五帝时代C.夏代18."六经”中在战国时代就已失传的是()A.《书》B.《乐》C.《礼》D.《易》19.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A.周代B.汉代C.隋代D.唐代20.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A.文化思潮B.文化传统C.文化观念D.文化现象二.问答题(共2题)1.文化事象2.狭义文化第1卷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参考答案: D2.参考答案: A3.参考答案: C4.参考答案: B5.参考答案: D6.参考答案: B7.参考答案: C8.参考答案: C9.参考答案: C10.参考答案: A11.参考答案: B12.参考答案: C13.参考答案: C14.参考答案: B15.参考答案: A16.参考答案: C17.参考答案: B18.参考答案: B19.参考答案: C20.参考答案: D二.问答题1.参考答案:它是把一些不屑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 , 称为事物的文化涵。
中国文化概论考核试题题库与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考核试题题库与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
关于中国文化的起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中国文化起源于原始社会B. 中国文化起源于封建社会C. 中国文化起源于奴隶社会D. 中国文化起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答案:A2.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答案:D3. 下列哪位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A. 老子B. 孔子C. 庄子D. 韩非子答案:B4. 中国古代的“六艺”包括哪些内容?A. 礼、乐、射、御、书、数B. 礼、乐、射、御、书、画C. 礼、乐、射、御、文、数D. 礼、乐、射、御、文、画答案:A5.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答案:B6.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是重要的节日,下列哪个节日不属于中国的传统节日?A. 清明节B. 重阳节C. 母亲节D. 腊八节答案:C二、填空题1. 中国文化可以分为三大类别:主流文化、_____文化和民间文化。
答案:精英2. 中国古代的“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_____》。
答案:孟子3. 中国古代的“三大战役”是:_____、官渡之战、淝水之战。
答案:赤壁之战4. 中国古代的“六艺”中,_____是指书法艺术。
答案:书5.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楼”包括:岳阳楼、_____、鹳雀楼、滕王阁。
答案:黄鹤楼三、简答题1. 请简述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
答案: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包括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
仁是儒家学派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义是儒家道德规范的核心,强调封建等级制度和道德规范;礼是维护封建制度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智是指知识和智慧,强调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提高个人修养;信是指诚信,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诚实。
2. 请简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答案: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五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周代人们按照四时祭祀祖先,其中春祭叫( D )。
[A] 烝 [B] 禘 [C] 尝 [D] 礿2、秦汉以后,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文化类型,其中不包括( D )。
[A] 北方草原游牧文化 [B] 南方山地游耕文化[C] 中原定居农业文化 [D] 东南沿海渔业文化3、《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的作者是道士( B )。
[A] 葛洪 [B] 孙思邈 [C] 陶弘景 [D] 李时珍4、经学起源于( B )。
[A] 秦代 [B] 汉代 [C] 南北朝 [D] 隋朝5、“西学东渐”的过程在明末清初进行缓慢,( B )年间,随着耶稣会士被逐出国门,“西学东渐”几近中断。
[A] 康熙 [B] 雍正 [C] 乾隆 [D] 道光6、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是( C )。
[A] 班固 [B] 贾谊 [C] 郑玄 [D] 张衡7、词这种特殊的诗体产生于( B )。
[A] 中唐 [B] 初盛唐 [C] 盛唐 [D] 晚唐五代8、孔子所说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体现了( A )的美德。
[A] 修己慎独 [B] 克己奉公 [C] 勤俭廉正 [D] 谦和好礼9、“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体现了( C )。
[A] 形象思维 [B] 抽象思维 [C] 辩证思维 [D] 整体思维10、宋明新儒学具有宗教色彩,是一种儒学化了的( D )。
[A] 道学 [B] 墨家学说 [C] 法家学说 [D] 佛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墨家的思想核心是( ABCD )。
[A] 兼爱 [B] 尚同 [C] 尚贤 [D] 非乐12、名家的代表人物有( AB )。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四大发明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造纸术B. 指南针B. 火药D. 望远镜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间是?A. 1948年B. 1949年C. 1950年D. 1951年3.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4.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聊斋志异》5. 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五行”指的是什么?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春、夏、秋、冬、长夏D. 酸、甜、苦、辣、咸6. “天人合一”是哪个哲学流派的核心思想?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7.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分别代表了中国文学的哪些时期?A. 周朝、战国、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清B. 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清、周朝、战国C. 周朝、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清、战国D. 周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清、战国、汉朝8. 中国传统建筑中“四合院”的布局特点是什么?A. 四面环绕B. 四面朝南C. 三面环绕D. 三面朝南9. 下列哪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圣诞节B. 感恩节C. 春节D. 万圣节10. 中国的“京剧”属于哪种艺术形式?A. 绘画艺术B. 雕塑艺术C. 音乐艺术D. 戏剧艺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中国的国花是________。
12. 中国的书法艺术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________。
13.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是赏月和________。
14.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________的作品。
15.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以纪念古代诗人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试题与答案最全版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试题与答案(最全版)一、单项选择题1周人的“贱业”概念指的是(D)2-44Λ.农业B.牧业C.手工业D.商业2.中国古代普遍使用铁器是在(C)3T16A.夏代B.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3.在我国手工行业传说中,发明了指南车和乐器的人是(A)3T21 Λ.黄帝B.伏羲C.后稷D.鲁班4.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当时与医学有关的“方技”包括“医经”、“经方”、“神仙”和(B)3-154A“本草”B.“房中”C.“难经”D.“四诊”5.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A)4T59A.伦理政治B.强权政治C.议会政治D.民主政治6.君主专制制度脱胎于原始社会(C)4T62Λ.前期的禅让制B.前期的母权制C.后期的父权制D.后期的禅让制7.科举考试以考试为主要标准,其考试的主要形式是(B)4-171 Λ.口试8.策问C.笔试D.殿试8.学界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A)绪论-6Λ.文化内涵8.文化现象C.文化事象D.文化产品9.下列各项中属于文化思潮的是⑻绪论-8Λ.生产领域中的行业禁忌B.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C.文学史上的建安风骨D.清代的考据学10.从公元前I1Oo年到公元1400年,属于中国气候变迁中的寒暖交错期。
这个寒暖交错期上起西周,下迄(D)IT7Λ.秦末B.两汉C.唐末D.明初11.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是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C)I-21A.从东南向西北逐渐移动B.从西到东逐渐移动C.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D.从东到西逐渐移动12.在《史记》一书中,较为全面描绘秦汉时期各地区域文化特色的是(C)I-26Λ.《滑稽列传》B.《秦始皇本纪》C.《货殖列传》D.《游侠列传》13.风、云、雷、雨神的祭祀,属于古代的(A)4T92Λ.天神祭祀B.地神祭祀C.人神祭祀D.四时祭祀14.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审美意识等方面属于(D)5-213A.物质文化B.生产生活文化C.制度文化D.精神文化15.《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卷
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浮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者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A.文化现象 B,文化内涵 C.文化事象 D.文化思潮2、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是在A.隋朝B.宋朝C.元朝D.明朝3、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成就是A.渔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B.釆集业、养蚕业和石器的打制与钻孔C.手工业、养蚕业和石器的打制与钻孔D.农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4、完整的宗法制浮现在A.商代B.周代C.汉代D.晋代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段文字出自A. 《礼记-中庸》B. 《论语-雍也》C. 《说苑•指武》D. 《周礼》6、中国专制王权严密控制人身的最重要措施是A.什伍里甲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户籍管理制度 D.连坐制度7、隋唐以后,中央机构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隶属于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元外省8、曾经被汉武帝派往西域,为打通著名的"丝绸之路"做出重大贡献的是A.唐蒙B.张骞C. 张衡D.司马相如9、由家族共同体世代沿袭,用以规范家族内部的行为和秩序的是A.家法B.家教C.家谱D.家风10、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是隋唐确立的A.孝廉制度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度D.官吏选拔制度11、中国化最彻底的佛学宗派是A.天台宗 B.华严宗 C.净土宗 D.禅宗12、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根基是A.屈原文学 B,汉代文学 C.唐代文学 D.宋代文学13、在人生观上,主张"清虚自守,卑弱自持"的是A. 孔子B. 老子C.孟子D.旬子14、北魏时期,拓跋氏为促进鲜卑人从游牧向农业居民的转化,实施了A.两税法B.一条鞭法C.均田制D.摊丁入亩15、语言崇拜源于A.文学B.艺术C.巫术D.医术16、从夏朝初期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A.族群的代兴B.家庭的代兴C.诸侯国的代兴D.部落的代兴17、中国古典舞蹈发展的顶峰时期是A.周朝 B.秦朝 C.唐朝 D.元朝18、古代法典《汤刑》产生于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19、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出入咸亨酒店,必穿长衫,突出自己读书人的身份,这里长衫属于A.信仰标志B.职业标志C.仪礼标志D.阶层标志20、下列选项中,属于明代文学名著的是A. 《三国演义》B. 《红楼梦》C. 《儒林外史》D. 《聊斋志异》21、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公开选拔人材的诏令出自A.秦始皇B.周文王C.商纣王D.汉高祖22、1553 年(明嘉靖三十年)以暴晒贡物为名,赖占了澳门的是A.荷兰人B.法国人C.英国人D. 葡萄牙人23、中国建造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A.坐北朝南 B.一门一殿 C.围合布局 D.摆布对称24、中国古代药学又称为A.“汉方”之学 B.“本草”之学 C.“四诊”之学 D.“调理”之学25、提出“天人之分”观点的是A.孔子B.鬼谷子C.孟子D.荀子26、戏剧《牡丹亭》的作者是A.汤显祖B.关汉卿C.马致远D.孔尚任27、下列选项中,以老子李耳为祖师的从业者是A,石匠 B.瓦匠C.泥匠D.铁匠2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观念的是A.化繁为简B.中和之美C.尚意追求D.尊崇自然29、"书同文"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它发生在A. 西周B. 秦代C.汉代D. 隋朝30、宋代浮现了以广阔的社会生活为描写对象的风俗画,典型代表为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B.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D.阎立本的《步辇图》31、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从社会文化角度看A.礼是沟通天人的仪式B.礼是贵族等级的标志C.礼是乡里庶族的规范D.礼是立身处世的准则E.礼是制定法律的依据32、佛教基本教义的“四谛法”是指A.苦 B.集 C.灭D.道 E.善33、起源于东北地域,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民族有A.鲜卑B.契丹C.金人D.满族E.汉人34、属于儒家的重要典籍有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E. 《商君书》35、中国传统市场商贸易活动的模式主要有A.市B.墟C.集D.会E.场36、血缘九族制37、“五常”38、诗言志39、致用精神40、文化41、简述我国传统祭祀典礼的类别。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A.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B. 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望远镜C. 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望远镜D. 火药、印刷术、望远镜、计算机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B. 中秋节C. 圣诞节D. 清明节答案:C3. 中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A. 礼、乐、射、御、书、数B. 诗、书、礼、乐、易、春秋C. 琴、棋、书、画、诗、酒D. 礼、乐、射、御、书、画答案:A二、填空题4. 中国的国花是________。
答案:牡丹5. 中国的书法艺术分为五种基本字体,分别是:楷书、行书、草书、隶书和________。
答案:篆书三、简答题6. 请简述中国古代的“五行”思想。
答案:中国古代的“五行”思想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纳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医学、天文等多个领域。
7. 描述一下中国京剧的特点。
答案:中国京剧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戏剧艺术形式,它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手段,以脸谱、服装、道具等为特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魅力。
四、论述题8. 试述中国茶文化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它不仅体现在茶的种植、制作、饮用等方面,还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在现代社会,茶文化作为一种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对促进文化交流、提升生活品质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学习和回答,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探索和学习,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并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模拟卷及答案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模拟卷及答案第I部分选择题(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
A.化学B.改易C.化解D.驯化2.《易·贲卦》说:“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此处“天文”指的是()。
A.自然现象和规律B.社会现象和规律C.人的修养D.改造世界的方法3.学界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
A.文化内涵B.文化现象C.文化事象D.文化产品4.被称为“天地之中”的历史建筑群位于()。
A.开封B.安阳C.西安D.登封5.历来是中原人群与草原人群必争之地的是()。
A.青藏高原B.汾河谷地C.长白山脉D.河套地区6.在中国历史上曾起到重要作用的族群,如鲜卑、契丹、金人、满族,都起源于()。
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黄土高原D.长白山脉7.在古代,分隔着东方与西方两大文化世界的高原是()。
A.青藏高原《中国文化概论》模拟卷及答案B.云贵高原C.帕米尔高原D.蒙古高原8.《禹贡》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其中的兖州包括()。
A.古济水、黄河之间的地区B.华山以南、怒江以东的汉中、四川盆地C.渤海、泰山之间的地区D.黄海、泰山、淮河之间的地区9.“湖广熟,天下足”代替“苏湖熟,天下足”的时期是()。
A.唐宋以后B.元朝初期C.清朝末年D.明清时期10.淮河由一-条河床很深、便于航运的“利河”变成“害河”是在()。
A.秦汉以后B.唐宋以后C.明清以后D.民国以后11.中国古代的林木被乱砍滥伐,给北方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者太喜欢()。
A.大兴水利B.大兴武功C.大兴土木D.大兴文治12.据《商君书》及《管子》记载,早期“法”的精义是()。
A.“尚公正”B.“尚公德”C.“尚公义”D.“尚公益”13.“兼爱”“尚同”“尚贤”“节用”等所体现的是()。
中国文化概论测试题-答案(参考模板)
《中国文化概论》测试题参考答案五、简答题(20题)4、简述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
答: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是宋明理学中的两个主要派别,都属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但二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主要表现在:①程朱讲“性即理”,主张本体在外,是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讲“心即理”,主张本体在内,是主观唯心主义。
②朱熹认为“理在气先”,“理”是一切事物的支配者,是形而上的抽象本体;“气”是形而下的现象世界。
因此理与气、道与器分而为二。
陆九渊则断言“心”是宇宙的本体,“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
陆王还主张“道器合一”。
③朱熹主张为学先“道问学”,“即物穷理”,更注重读书注经。
陆九渊主张为学先“尊德性”,“发明本心”,“六经皆我注脚”。
王阳明则据陆的“心即理”说加以发挥,大倡“致良知”与“知行合一”说,二者一脉相承5、简述“今文经”与“古文经”的区别。
答:“今文经”与“古文经”的区别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今文经是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的儒家经典,大多没有先秦的古文旧本,而由战国以来的学者师徒相传,至西汉写为定本。
古文经用先秦六国古文书写,经汉代学者加以训释,相传出自孔壁和民间。
其次、今文经主要流行于西汉,武帝时立为官学;古文经未立官学,在民间流传,至东汉开始兴盛。
第三、古文学家注重对经书的文字校勘,治经重在名物、训诂,离现实政治较远;今文学家注重经书的义理发挥,强调微言大义,与政治关系相对较近。
第四、古文学家以“六经”为史料,视孔子为史学家,尊为“先师”;今文学家以“六经”为致治材料,视孔子为政治家,尊为“素王”。
15、宋代科举对唐代科举进行了哪些改革?答: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改革:首先是改每年一次为三年一次。
宋初与唐代一样,也是每年都考,英宗以后改为三年一考,同时录取名额增加到数百名。
(3分)其次是改两级考试为三级考试,即在州府一级的解试和礼部省试之后增加了殿试。
殿试始于太祖时期,带有复试性质,殿试及第后不必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易.贲卦》说:“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其中,“人文”是指A.礼治B.文治教化C.社会现象和规律D.自然现象和规律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绪论2.在处理好人的先天自然素质和后天人为修养的关系方面,人们常常引用“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句话出自A.《论语》B.《诗经》C.《易经》D.《孟子》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绪论3.下列关于狭义文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狭义文化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B.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C.狭义文化关注的是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D.狭义文化的定义不但适用于人类文化学,而且适用于民族文化学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绪论4.我国古代在保护自然方面,提出不违天时观念的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墨子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5.中国古代以北山川为标志,将天下分为九州的文献是A.《五蠹》B.《史记》C.《禹贡》D.《左传》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6.秦朝时,沟通湘江和漓江的水利工程是A.灵渠B.阳渠C.漕渠D.新河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7.在汉武帝数十年对匈奴的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A.河南战役B.河西战役C.河东战役D.漠北战役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8.唐代的边疆民族政策带来的历史结果是A.北宋立国的艰难B.北宋的民族压迫政策C.北宋的民族融合特色D.北宋靠武力征服欧亚大陆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9.敬顺吴天的宗教的现实功用是A.尧舜禅让B.和合五教C.绝地天通D.敬授民时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10.周人极端重视的是A.渔业B.农业C.林业D.手工业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11.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主要记录了A.元代食谱B.宋代食谱C.清代食谱D.明代食谱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12.我国针灸学的第一部专著是A.《素问》B.《灵枢》C.《针灸甲乙经》D.《黄帝内经》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13.在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早在公元前四五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A.畜牧业的萌芽B.制陶业的萌芽C.农耕业的萌芽D.手工业的萌芽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14.我国传统礼俗最根本的特性是A.导向性B.规范性C.调和性D.等差性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16.中国最早的国家法律是A.《九刑B.《吕刑》C.《汤刑》D.《刑书》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17.科举考试以考试为主要标准,其考试的主要形式是A.口试B.策问C.笔试D.殿试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18.最早对五行理论作了系统论述的著作是A.《尚书.洪范》B.《吕氏春秋》C.《易经》D.《自虎通义》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19.中国戏剧发端于A.汉魏时期的百戏B.隋唐时期的参军戏C.远古时期祭祀神鬼的仪式D.北宋时期的杂剧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20.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题型:论述】[1] 论述中国古代艺术的致用精神的内涵及具体表现。
答:在儒家思想的哺育下,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不少艺术形式都有着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带有鲜明的服务于现实的致用精神。
诗歌、文章、音乐等把道德教化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尺度。
主要的观念有:(1)"诗言志",基本含义是说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
这一命题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功用,特别在儒家的诗教观念中,诗歌对社会政治的干预更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如《诗经》。
(2)"文以载道"是宋代古文家周敦颐提出来的,认为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教化服务,强调文章要服务于社会。
(3)乐以教化。
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悠久,并且很早就与道德教化联系在一起。
孔子认为,乐和礼一样,都具有一定的道德规范作用,只有加强礼乐教化才能使百姓有规可依。
这种功利主义音乐观对后世儒家的音乐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题型:论述】[1] 论述明清之际学风变化的原因。
答:明清之际学风变化的原因是:明朝的灭亡,对仁人志士产生了强烈的刺激,以明末清初的“三先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再者,清初对知识分子实施文化高压政策,以文字狱来迫害他们,使他们走向纯而又纯的学术研究中去了。
另外,清代学风的变化还有着学术史本身方面的原因。
从宋儒那里就有“尊性”与“道问学”的分歧。
在成贤成圣的方式上,有的儒家如朱烹熹特别强调多学多思,另一派如陆象山,就强调多读书致知对发明心性没有好处甚至有害。
后—派的意见在明朝王学兴盛的时代,是占了上风的。
但明朝的灭亡,教训了人们不能只是空谈性理,还应该博学以致用。
正是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考据之学渐渐兴旺起来。
学者们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了大量的考订,校勘,辑佚,辩伪和注解工作,整理了一大批文献。
因为这样的工作在清乾隆,嘉庆年间特别兴盛,所以称之为乾嘉学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周代人们按照四时祭祀祖先,其中春祭叫( D )。
[A] 烝[B] 禘[C] 尝[D] 礿
2、秦汉以后,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文化类型,其中不包括( D )。
[A] 北方草原游牧文化[B] 南方山地游耕文化
[C] 中原定居农业文化[D] 东南沿海渔业文化
3、《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的作者是道士( B )。
[A] 葛洪[B] 孙思邈[C] 陶弘景[D] 李时珍
4、经学起源于( B )。
[A] 秦代[B] 汉代[C] 南北朝[D] 隋朝
5、“西学东渐”的过程在明末清初进行缓慢,( B )年间,随着耶稣会士被逐出国门,“西学东渐”几近中断。
[A] 康熙[B] 雍正[C] 乾隆[D] 道光
6、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是( C )。
[A] 班固[B] 贾谊[C] 郑玄[D] 张衡
7、词这种特殊的诗体产生于( B )。
[A] 中唐[B] 初盛唐[C] 盛唐[D] 晚唐五代
8、孔子所说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体现了( A )的美德。
[A] 修己慎独[B] 克己奉公[C] 勤俭廉正[D] 谦和好礼
9、“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体现了( C )。
[A] 形象思维[B] 抽象思维[C] 辩证思维[D] 整体思维
10、宋明新儒学具有宗教色彩,是一种儒学化了的( D )。
[A] 道学[B] 墨家学说[C] 法家学说[D] 佛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墨家的思想核心是(ABCD )。
[A] 兼爱[B] 尚同[C] 尚贤[D] 非乐
12、名家的代表人物有(AB )。
[A] 邓析[B] 公孙龙[C] 邹衍[D] 董仲舒
13、两汉选官的方式有(ABC )。
[A] 察举[B] 征辟[C] 考试[D] 世袭
14、我国居住用房的形式有(ABCD )。
[A] 半穴式[B] 土木结构式
[C] 井干式[D] 干栏式
15、下列文章属于“本物”大赋的有(BCD )。
[A] 《归田赋》[B] 《七发》[C] 《子虚赋》[D] 《二京赋》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填在答题卷相应题
号处。
16、旧石器文化遗址中的石祖、陶祖属于男性生殖崇拜物。
( F )
17、《西厢记》、《汉宫秋》是元杂剧中讴歌爱情的作品。
( F )
18、文化即自然的人化。
(T )
19、就艺术类型而言,可以说,道家重阳刚之美,儒家重阴柔之美。
( F )
20、定形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五行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
(T )
21、《金瓶梅》是明代长篇小说,多淫词秽语,谈不上文化价值和艺术成就。
(F )
22、魏晋时期,玄学与道教合流,形成了“六家七宗”。
F
23、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儒家为代表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后来的封建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同和创造性的发展。
(T )
24、用麦磨面的粮食加工方法是秦汉以后由内地传到西域的。
( F )
25、宋代官学系统在学校教育制度上的等级差别不断增大,
限制了寒素子弟脱颖而出。
( F )
26词起源于市井歌谣。
(T )
27、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赵(孟頫)并称唐代楷书四大家,艺术造诣极高,把唐楷推至登峰造极的地步。
( F )
28、相对于儒家,道家对个体生命与个体自由予以了更多的关注。
(T )
29、董仲舒在《传习录》中对道德理性之外的事实表示了贬抑的态度:“大端惟在复心体之同然,而知识技能非所与论也。
”( F )
30、“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
( F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31、中国绘画的美学原则是什么。
第一,散点透视。
就是不受一个固定观察点的局限,表现作者想表现的任何东西。
也就是把作者的思想靠迁入对象之中,以深切体会对象的情感和状况。
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第二,以大观小,以小见大。
即“神仪在心。
”要求画家站在一个宏伟的高度,以大观小,一目了然。
然后把心中的构图在图画的精神仪态上表现出来。
第三,遗貌取神,就是说绘画不仅着重形似,更着重神似,而且神似比形似更重要。
第四,平面色彩与骨法用笔。
中国绘画不重视描绘物体上的光及物体上的色彩因受阳光的影响而所起的变化。
设色比较单调,主要是用平面色彩表示事物的各个方面。
这与西方绘画注重色调的明暗不同。
32、简述中国古代教育的教学思想。
1、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2、循序渐进由博返约
3、长善救失教学相长
4、言传身教尊师爱生
33、简述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1、经济基础稳固:经济基础主要在于两点:土地国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皇帝总揽天下大权,包括行政、财经、司法、军事的权力,同时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
3、皇帝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
官僚制度的趋向是皇帝任用亲信随从以取代和驾空庞大的官僚机构。
4、中央对人身控制严密:(1)最早实行人口统计和户籍管理,如“什伍组织”,把百姓编入什伍之中;再如商鞅“连坐法”,把伍、什通过户籍办法编制起来,相互告发和同罪连坐。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34、试论述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三大影响。
1 、地理环境,主要是指“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个方面。
(注意前面是先分自然和人文,再从人文中分出经济和社会文化)
2 、地理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环境与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严格区分越来越难。
3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的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4 、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是为人类的生产、生存、发展、消亡或离开这个环境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决定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生物及其活动,决定其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过程。
三是在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物质和由物质产生的能量既不能增加,也不会减少,只能是以各种形式转化或传递。
四是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这一环境的内在规律。
(注意:这一条很可能考简答题,简记:为人类决定一切生物能量守恒一切活动)
5 、尽管地理环境提供给人类的条件是有限度的,但只要人类的活动没有超越这一限度,就能够拥有相对无限的活动余地。
因为第一它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定,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
6 、同样的地理环境,在不同的生产方式或生产力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7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二是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儒化的程度是不同的;三是对中国文化开放程度的影响。
8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
9 、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10、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11、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12、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13、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