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和他的《论法的精神》
从《论法的精神》看孟德斯鸠对中国的解读

式去考察宗教, 才能看出是完全真实的, 并且要将宗教利益和现 实政 治利 益结 合起来 。孟德 斯鸠 生活 在基 督教 社会里 并深 受影
德兼 而有之 , 然而孟 德斯鸠认 为“ 治中 国的就是棍 子”“ 则是 统 ,原
并且孟德 斯鸠从 地理学 说出发 , 认为 中国的专制政 体是与 中 和 赞扬 。 四、 关于 中国的宗 教 孟德 斯鸠 从政 治学的 角度来 探讨 宗教 的作 用 。他 肯定 了宗 必须 握有专 制 的权 力 , 能对边 远地 区 的控制 、 大国众 多偶 然 才 对 但认为 要用人类 尘俗 的思维方 事件 的发生不 断调整法 律政策 , 这也就 是孟德斯 鸠认为 从 自然特 教对现 实政 治和法律 的重 要影响 ,
从 法的精神 看孟德斯鸠对中国的解读
方
摘 要
宁
孟德斯鸠的代表作《 论法的精神》 中广泛 引用世界各 国及历史上的政治法律实例, 进行比较研究。其中, 孟德斯鸠
对中国的引用和论述虽然所占篇幅不是最大, 但在总共 3 章 中有 2 章提及中国的内容, 1 1 其中有 9节是以中国为主要论述 内容, 孟德斯鸠由此对当时中国的政治、 、 、 、 法律 文化 宗教 经济等多个方面的状况进行 了考察和分析。 关键词 政治法律 孟德斯鸠 中图分类 号: 9 D0 封建专制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90 9(000-8-1 10-5 22 1)729O
量, 并且 法律只 能成 为武装专 制主 义的锁 链 , 而使专 制主义 更 从 关于 中国 的政 体 他 父亲 受罚 便是 从专制 思想产 生 孟德 斯鸠所 处 的年代 , 国正值 明清之 际, 中 在经历 多次 朝代 加凶暴 。 认为 中国的子 女犯罪 , 更替和 国家分裂 统一 后 , 建专 制达 到顶 峰。 照孟德 斯鸠 根据 出来 的。 封 按 另一方面他 认为中 国的法律是 和礼仪 、 宗教 、 俗相混合 的。 风 政 体的三 种原 则对 国家政 体的划 分 , 国属 于典 型的专制 政 体 。 中
论法的精神的主要内容

论法的精神的主要内容
《论法的精神》是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创作的政治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 1748 年。
全书共 6 卷 31 章,其中上册是 3 卷 19 章,下册是 3 卷 12 章。
该书中提出的追求自由、主张法治、实行分权的理论,对世界范围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很大影响,被载入法国的《人权宣言》和美国的《独立宣言》。
该书中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直到现在仍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孟德斯鸠所倡导的法制、民主、自由的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法的精神》中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即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认为三种权力应该彼此制约,达到一种均衡,这是孟德斯鸠分权学说的核心内容。
此外,孟德斯鸠还主张一种“法律的精神”,认为法律应该是普遍适用的、公正的、明确的,并且应该以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为目的。
他反对专制和暴政,主张法治和民主,认为只有在法治和民主的基础上,国家才能实现稳定和繁荣。
总之,《论法的精神》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哲学著作,它对西方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政治和法律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论法的精神 读后感

论法的精神读后感读了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我仿佛被卷入了一场思想的风暴,脑袋里不停地翻腾着各种新奇而深刻的想法。
孟德斯鸠在书中所阐述的那些关于法律、政体以及各种社会现象的观点,让我这个平时不太爱思考这些“高大上”问题的人,也禁不住沉浸其中。
一开始,我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乏味、充满生硬理论的书,但真正读进去才发现,它就像是一个藏满宝藏的神秘洞穴,每深入一点,都能发现让我眼前一亮的宝贝。
比如说,孟德斯鸠谈到的“权力制衡”这个概念。
以前我对这个词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上,觉得就是几个权力互相牵制,不让一方独大。
但通过他的论述,我才真正明白这背后的深层逻辑。
他说,就像在一个大家庭里,如果爸爸一个人说了算,那可能就会乱套;如果妈妈也能发表意见,孩子们也能提提想法,大家相互制约又相互配合,这个家才能和谐美满。
这多形象啊!一下子就让我联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场景。
我想起了我们小区曾经发生的一件事儿。
小区的物业一直独断专行,说收多少物业费就收多少,服务还特别差劲。
业主们都怨声载道,可又没办法。
后来,有几个热心的业主站了出来,成立了业主委员会。
这一下,物业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为所欲为了。
业主委员会有权监督物业的工作,对不合理的收费提出质疑。
物业呢,也开始收敛了一些,服务质量慢慢有了提升。
这不就是一种权力制衡的体现吗?如果没有业主委员会这个“制衡”的力量,估计我们还得继续忍受糟糕的物业服务。
还有啊,书中提到的法律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的关系,也让我感触颇深。
孟德斯鸠说,在寒冷的地方,人们可能更需要严格的法律来规范行为;而在温暖的地方,法律可能就相对宽松一些。
这让我想到了不同国家的交通规则。
在一些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的大城市,交通法规往往特别严格,对违规行为的处罚也很重。
但在一些地广人稀的小地方,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细致的规定。
这并不是说小地方不重视法律,而是因为当地的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不需要那么多繁琐的条文。
另外,孟德斯鸠对于政体的分析也十分精彩。
《论法的精神》读后感(精选7篇)

《论法的精神》〔精选7篇〕《论法的精神》〔精选7篇〕《论法的精神》篇1从接触法学这一学科的时候,总觉得法离我们是那么遥远,而在学习了近一年的法之后,又觉得法是那么神圣,尤其在读了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之后,对法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按照孟德斯鸠所讲,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法是从事物的性质中产生出来的必然的关系。
在此意义上,所有存在之物均有自己的法。
上帝有自己的法;物质世界有自己的法;位于人类之上的“慧神”有自己的法;动物有自己的法;人也有自己的法。
由此,世界万物皆有各自运行的规律,各寻其职。
书中某一节提到的自然法是在所有这些规律之前存在着。
之所以叫自然法,乃是因为它们于我们生命的本质。
霍布斯问:“假设人类不是天然就处在____的话,他们为什么总是携带武器呢?他们为何需要关门的钥匙?”但是霍布斯并没有发觉,他把社会建立之后可能发生的事情安在社会建立之前的人类身上。
他在书中还讲到:政体有三种形式即: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
共和政体是全体民众或者仅仅一局部民众握有最高权利之政体;君主这个题是由单独个体执政,不过按照了固定和确立了法律;专制政体那么是既无法律又无制度,全凭一个体按照一己的反复无常的意志和性情领导一切。
在孟德斯鸠看来,应当看何种法律直接产生自政体的性质,那么这种法律就是最根本的法律。
而三种政体也有其原那么,教育法律、立法及民、刑法之繁简、判决之方式、判刑等之关系和政体原那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络。
除此之外,他还讲到了法律和防御力量,攻击力量、政制、公民、土壤性质等方面的关系,解释了法律在各方面所显示的作用可见一斑。
在该书中的某一章节中提及:中国的法律规定,任何人不尊敬皇帝便要处以死刑。
因为法律并未明确规定何为不敬,因此任何事均可拿来作为借口去剥夺一切的生命,去灭绝所有的家族。
这种罪名称之为大逆之罪,而假设大逆罪的含义不明,就足以让一个政府堕落到专制中去。
因此在我们个君主国中,人民认为政府是宽和的,这便是一切幸福的寄托所在。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的主要内容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的主要内容《话说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嘿,朋友!今天咱来聊聊孟德斯鸠的那本《论法的精神》。
这本书啊,那可是相当厉害!孟德斯鸠这老爷子在书里就像个智慧的小精灵,到处蹦跶着给咱们讲法的那些事儿。
他说啊,法律可不只是一堆条文,那背后有着深层次的精神呢!你想想,要是法律都乱七八糟没个准头,那咱老百姓不就抓瞎了嘛。
他强调说不同的地方要有不同的法律,就好像不同的人得穿不同尺码的衣服一样,合身才舒服呀!比如在一个草原上,和在一个大城市里,那法律能一样吗?肯定不能啊!他还特别提到了权力的制衡,就像玩跷跷板一样,这边重了那边就得起来点,不然就失衡啦!孟德斯鸠说权力不能都集中在一块儿,不然那可就容易出乱子,得让它们相互制约,这样大家才能相安无事。
我就想啊,这老爷子太有远见了,这不就是怕有人权力太大无法无天嘛!这本书里还有很多有趣的观点呢。
比如他说地理环境也会影响法律,北方冷,南方热,人的性格都不一样,法律自然也得有点差别。
嘿,听着还挺有道理!有时候我就琢磨,难怪咱这地方的法律是这样,原来是有这些个原因呢!读完《论法的精神》,我感觉自己好像突然懂了好多。
以前觉得法律就是那些干巴巴的条文,现在才发现背后有这么多门道。
孟德斯鸠就像个法律界的大侠,带着我们在法律的世界里闯荡,让我们看到了法律的丰富多彩。
总的来说啊,这本书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
它不光是一本讲法律的书,更是一本让我们思考社会、思考人性的书。
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对法律这个神秘世界的大门。
如果你还没读过,那可得赶紧去看看,说不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呢!孟德斯鸠老爷子在书里等着给你传授他的智慧呢,哈哈!。
论法的精神 读后感

论法的精神读后感读完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思想的盛宴,脑海中不断翻腾着书中的观点和思考。
这本书可真是不简单呐!孟德斯鸠在书中对法律的探讨深入而全面,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沉浸其中,有所感悟。
在书中,孟德斯鸠强调了法律与各种因素的关系,像是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等。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生活中的种种法律现象。
比如说,在不同的地区,对于某些行为的法律规定和处罚力度可能就不太一样。
这可不是法律不公平,而是因为各地的情况不同,需要因地制宜。
就像在一些山区,交通不便,对于交通违规的处罚可能会更注重教育和引导,而在繁华的都市,交通法规就会更加严格和细致。
还有啊,孟德斯鸠提到了权力的制衡。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单位里的一些事儿。
我们单位不大,但也有各个部门和领导。
有时候,某个部门的权力过大,就容易出现一些不太公平的决策。
这就好像一个天平,如果一边太重,整个天平就失衡了。
所以呢,在单位里也需要有一定的制衡机制,让各个部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公正和合理。
说到法律与风俗习惯的关系,我就想起了老家的一些传统习俗。
在我们老家,逢年过节都有一些特别的规矩和仪式。
这些习俗虽然没有写进法律条文,但大家都会自觉遵守。
比如过年的时候,晚辈要给长辈拜年,这看似是一种民间的传统,但其实也蕴含着一种尊重和秩序。
而法律呢,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这种社会秩序的规范和保障。
孟德斯鸠还谈到了法律对于自由的保障。
这让我联想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我们都渴望自由,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工作和娱乐。
但这种自由可不是无限制的,法律就像是一条边界线,告诉我们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不能越界。
比如说,我们有言论自由,但不能恶意诽谤他人;我们有行动自由,但不能违法犯罪。
法律给了我们一个框架,让我们在这个框架内能够安心地享受自由。
回想起来,以前我对法律的理解比较简单,觉得法律就是一些条文和规定,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但读完《论法的精神》,我才深刻地认识到,法律是一门极其复杂而又充满智慧的学问。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认为,法律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社会共识,是一种道德行为指南。
他认为,法律不仅仅是一种偶然的社会现象,而是一种有意义的社会现象,可以让社会成员行事有章可循,并被所有社会成员接受和遵守。
孟德斯鸠认为,法律是一种有意义的社会现象,可以规范社会行为,消除社会混乱,促进社会和谐。
因此,他认为,法律应该以普遍的原则来规范行为,并以公正、公平、公平和社会效益为目标。
他认为,法律应该包含精神上的因素,以便使社会成员能够按照社会规范行事,而不是按照他们自己的私心行事。
孟德斯鸠的观点深深影响了后来的法律思想。
他认为,法律不仅应该包含现实的因素,而且应该包含精神的因素,以此来促进社会的秩序和和谐。
他的观点也对当代法律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当前的法律理论和实践都是在孟德斯鸠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总之,孟德斯鸠主张将精神因素纳入法律体系,以此来促进社会和谐和秩序,他的观点对当代法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法律不仅仅是一种偶然的社会现象,而是一种有意义的社会现象,可以让社会成员行事有章可循,并被所有社会成员接受和遵守。
《论法的精神》点评

《论法的精神》点评
《论法的精神》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杰作,该书深
入剖析了法律与政体、权力、自由、气候、土壤、民族习惯、人口、贸易、货币、民事制度以及国家重大事件等多个方面的复杂关系。
作为一部跨越多个领域的鸿篇巨制,其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叹服。
首先,孟德斯鸠在书中提出的“三权分立”理论,是政治哲学
中的一项重大创新。
他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应该分别由不同的机关行使,以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和滥用。
这一理论不仅为后来的许多国家的政治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孟德斯鸠对法律的理解十分深刻。
他认为,法律不仅
是社会秩序和公正的基础,更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他强调,法律应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不是简单地服从于某个人的意志或利益。
这种对法律的理性和客观的理解,对于现代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孟德斯鸠在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地理环境对法律和政治
制度的影响。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法律和政治制度应该与其地理环境相适应,这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核心思想。
虽然这一观点在今天看来可能有些过于简单和片面,但在当时却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总的来说,《论法的精神》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哲学著作。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和观点,更重要的是,它启发了我们对于法律、政治和社会制度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在今天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我们仍然可以从这本书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为未来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介绍如下:
孟德斯鸠(Montesquieu)是18世纪法国的一位思想家,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The Spirit of the Laws)被认为是法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该书中提出的“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法律的本质是客观的、普遍的、不变的。
孟德斯鸠认为,法律应该反映人类普遍的
道德和自然法则,而不应该仅仅取决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因此,法律应该超越特定的国家、民族和阶级的利益,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2.法律应该符合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习俗和传统。
孟德斯鸠认为,法律应该符合当地的
社会和文化习俗,否则法律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仰和认可。
他主张应该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寻求相似性和普遍性的法律原则。
3.法律的权威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孟德斯鸠认为,法律的权威来自于它代表了人民
的利益和普遍的道德原则。
因此,政府和司法机构应该尊重法律的权威,遵循法律的程序和原则来处理案件,防止政治和个人的干扰。
综上所述,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强调法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不变性,要求法律符合当地的文化和传统,同时要保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这些原则至今仍然是现代法学和法律体系发展的基础。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简介孟德斯鸠(Montesquieu)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政治哲学家,他的著作《法政论》(The Spirit of the Laws)对法治和立宪制的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德斯鸠的论法精神提倡权力分立、制约和平衡,对当代的法治国家建设和政治体制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权力分立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对权力分立的追求上。
他认为,政治权力应当得到合理的分隔,以避免权力过度集中而导致的滥用和专制。
他将政治权力分为行政权力、立法权力和司法权力,主张这三者相互制约,共同参与国家决策的过程。
行政权力行政权力是指行政机关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和执行权力。
在孟德斯鸠的论法精神中,行政权力应该和立法权力和司法权力相互独立,互不干涉。
这样可以防止行政机关滥用权力,违背法律规定。
立法权力立法权力是制定法律的权力。
孟德斯鸠主张立法权力应该由代表民意的机构行使,通过公正的法律程序进行立法决策。
他强调立法权力应当与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机制,以确保权力不被滥用。
司法权力司法权力是审判和裁决案件的权力。
孟德斯鸠认为,司法机关应该独立于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以保证判决的公正和合法性。
司法权力应当负责解决纠纷、保护公民的权益,并有效地制约行政和立法的滥用。
权力制约与平衡除了权力分立,孟德斯鸠的论法精神还强调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他认为,政治体系中的不同权力机构应当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关系,以确保政府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权力制约孟德斯鸠主张通过相互制约的方式来限制不同权力机构的行为。
例如,行政机关的决策和行为应当受到立法机关的监督和制约,司法机关应当独立裁判,不受其他权力机关的干扰。
这种制约可以有效地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
权力平衡权力平衡是确保政府稳定和社会公正的关键。
孟德斯鸠认为,不同的权力机构应当相互平衡,互补而不是相互对立。
他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理论,即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相互制衡,形成一种相对平衡的政治体系。
孟德斯鸠及《论法的精神》

二、立法和民族一般精神、风俗习惯的关系
“一般的精神”是孟德斯鸠学术思想脉络中一直存在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他早期的一篇未完成 论文《论政治》和后来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一书中都有阐述。在《论法的精神》中这一概念得到 更为详尽的展开,他说“人类受多种事物的支配,就是:气候、宗教、法律、施政的准则、先例、 风俗、习惯。结果就在这里形成了一种一般的精神。在每一个国家里,这些因素中如果有一种起了 强烈的作用,则其他因素的作用便将在同一程度上被削弱。” 正是这种一般精神形成了一个民族的 内在性格和文化传统,它往往可以左右法律的实施效果。立法者制定的法律的性质如果同民族的一 般精神相去甚远,那么再好的法律也难以发挥它的作用,人民的抗拒和抵制将变成对这种立法自身 的否定。孟氏极力倡导“在不违反政体的原则的限度内,遵从民族的精神是立法者的职责。因为当 我们能够自由地顺从天然秉性之所好处理事务的时候,就是我们把事务处理得最好的时候。” 明智 的立法者应当在政体的原则下尽量避免改变民族的一般精神。 风俗和习惯是民族一般精神的重要载体,法律是立法者创立的特殊的和精密的制度,两者共同 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其一,风俗习惯和法律的形 成是不同的,两者的变更将造成不同的后果,“法律是制定的,而风俗则出于人们的感悟。风俗以 人民‘一般的精神’为渊源;法律则来自‘特殊的制度’。推翻‘一般的精神’和变更‘特殊的制度’ 是同样危险的,甚至是更为危险的。” 其二,不应当用法律的强力改变风俗和习惯,这样做过于横 暴,从某种程度上说无异于苛政,因为人们对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千百年来形成的风俗习惯总是恋 恋不舍的。治国者应当创立典范来引导人民革除旧弊,运用另一种风俗习惯对人们施以影响进而促 成原有风俗习惯的变化。孟德斯鸠认为“应该用法律去改革法律所建立了的东西,用习惯去改变习 惯所确定了的东西;如果用法律去改变应该用习惯去改变的东西的话,那是极糟的策略。” 其三,并 非所有的风俗习惯都需要法定化。他说,“一切不是由于必要而施用的刑罚都是暴虐的。法律不是 一种纯粹的‘权力作用’;在性质上无关紧要的东西就不属于法律的范围。”其四,贤明的立法者善 于发现、顺应和采纳良好的风俗习惯,并通过法律促成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性格的形成。因为法 律出自为人民信任的立法机关,能够使人们感到安宁平和而趋向于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推进善良 风俗的形成。当一个民族具有良好的风俗习惯时,法律就可以相对简单,立法也变得方便许多。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的主要内容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的主要内容1. 了解孟德斯鸠好啦,咱们今天聊聊这位大名鼎鼎的孟德斯鸠。
说到他,大家可能会想,“这位老兄到底是谁?”其实,他可是个厉害人物,活跃在18世纪的法国。
孟德斯鸠是个法学家、政治家,更是个思想家。
他的书《论法的精神》简直就是一部思想宝藏,里面的观点至今都能让我们拍案叫绝。
总之,孟德斯鸠就是那个能让你恍若在阅读一部悬疑小说,竟然还没打瞌睡的家伙。
2. 法律与社会2.1 法律的精神咱们先说说法律的精神。
孟德斯鸠认为,法律可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得和社会的历史、文化、风俗相挂钩。
他说“法律是每个国家的灵魂”,听起来是不是很酷?这意味着,想要理解法律,就得先理解这个国家的人民、风俗和环境。
就像你想知道为什么大家喜欢吃辣条,首先得明白这地方的饮食文化。
2.2 社会形态的重要性接下来,他提到的一个关键点就是社会形态。
他区分了不同的政体,比如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
每种政体都适合不同的国家和社会。
在孟德斯鸠眼中,法律的制定也得根据这些因素来调整,不能“一刀切”。
就像穿衣服,冬天你不能穿短裤,夏天也别披着大棉袄,不然就尴尬了。
所以,法律要灵活,得因地制宜,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3. 三权分立3.1 三权分立的魅力说到孟德斯鸠,不能不提他的三权分立理论。
这个理论简直像是个“法律界的四叶草”,幸运又神奇。
他认为,相关部门应该把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开,这样才能互相监督,防止权力滥用。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包揽了所有的权力,那绝对是“权力的暴徒”啊,哪儿能给老百姓留活路呢?3.2 权力的制衡而且,孟德斯鸠还强调了权力之间的制衡,哪一个部门都不能太过分,得保持一个平衡。
就好比打麻将,谁都不想被“胡”的人掌控一切,不然那游戏就没意思了。
权力之间要像朋友一样,相互制约,才能让国家运转得更顺畅。
这样老百姓才能有个好日子,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听到这儿,是不是觉得孟德斯鸠真的很有远见呢?4. 文化与法律的关系4.1 文化的影响力然后,咱们再聊聊文化的影响。
孟德斯鸠的法律精神——《论法的精神》读后

由单 独 一 个 人 按 照 一 己 的意 志 与 反 复 无 常 的 性 情 领 导 一 切 。 ( ”上
册 , 8页 ) 主 政体 虽 由单 独 一 人 执 政 , 遵 照 固 定 的 和 确 立 第 君 却
得 大 众 的归 附 , 而 取 代 前 朝 成 为 新 统 治集 团 。 西 方 世 界 , 理 进 在 道 也 是 同样 的 。通 常 我 们 将 西方 历 史 的 1— 8 纪 前 后 称 为 “ 建 61世 封 社 会 ” “ 本 主 义社 会 ” 型 时 期 , 不 论 这 种 判 断 是 否 正 确 , 向 资 转 先 但 是 新 的 社会 形 式 取代 旧有 的社 会 形 式 , 由文 艺 复 兴 到 宗 教革 命 , 首 先便 是从 思想 上 开始 突破 旧束 缚 , 而引 领 社 会 开 始 追 求 新 的 进
目的 以及 各 种 作 为 法 律 建 立 基 础 的 事 物 的 秩序 也 有 关 系 。 这 些 把
一
、
《 法 的精 神》 要介绍 论 简
关 系综 合 起 来 就 是 法 律 的精 神
个 要 素 的关 系 :1 法 律 与政 体 的联 系 : 先 是 政 体 与 有 无 法 治 直 () 首 接 相 关 。 制 政 体 意 昧 着 恐 怖 、 横 和 暴 力 ,既 无 法 律 又 无 宪 章 , 专 专 “
思 想 从 来 是 先 于 行 动 的 , 果 说 一 个 人 、 个 组 织要 想 在 行 如 一 动 上成 就 , 必 须 先 拥有 一个 非常 正 确 的思 想 。 中 国 王朝 更 替 的 就
历 史 , 的 朝 代 总要 在思 想 和 制度 设 计 上 有 所 超 越 才 能 够成 功 赢 新
论法的精神读后感

《论法的精神》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著作,该书阐述了自然法理论、法和法律的定义、法律与政体的关系、法律的自由与制约、法律的地域与时间范围等问题。
以下是关于《论法的精神》的读后感:
1. 法律的定义与起源:孟德斯鸠认为,法律是由人的理性所制定的规则,它起源于社会的自然需要和人的本性。
法律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和自由,以及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2. 法律与政体的关系:孟德斯鸠深入探讨了法律与不同政体的关系。
他认为,法律应该与政体的性质和原则相适应,以确保法律的实施和权力的制衡。
例如,在民主政体中,法律应该保障公民的平等权利和自由;而在专制政体中,法律往往沦为统治者的工具。
3. 法律的自由与制约:孟德斯鸠强调了法律对自由的保障作用。
他认为,自由是人的自然权利之一,但自由不是绝对的,而是需要受到法律的制约和规范。
只有在法律的框架内,个人的自由才能得到保障,同时也能保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4. 法律的地域与时间范围:孟德斯鸠还探讨了法律的地域和时间范围。
他认为,法律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域和时代背景进行调整和适应。
因为不同的地域和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社会需求,所以法律也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总之,《论法的精神》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法学著作。
孟德斯鸠在书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法律思想,对现代法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法律的本质、法律与政体的关系、法律的自由与制约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评价

对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评价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是一部重要的政治哲学和法学经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该书的评价:
1. 思想基础:孟德斯鸠在该书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观点,这些思想和观点成为了后来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制度的重要思想基础。
例如,他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思想,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应该分立,相互制约,以达到权力平衡的目的。
这一思想对美国宪法、法国宪法等许多国家的宪法和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历史地位:作为一部政治哲学和法学经典,《论法的精神》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制度产生了影响,而且对整个世界法律和政治体系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理论价值:该书的理论价值也非常高。
孟德斯鸠在书中对法律、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和观点,为后来的政治哲学、法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论法的精神》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经典著作,它不仅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整个世界法律和政治体系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感悟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精选5篇)

感悟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精选5篇)第一篇:感悟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是法国十八世纪杰出的政治哲学家,启蒙思想家,也是资产阶级理论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其著作《论法的精神》不仅是西方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一部最重要的政治哲学著作,而且也是资产阶级法学最早的古典名著,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在这部著作中,它所阐释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政治理论1.关于政体分类的学说《论法的精神》把政体分为共和、君主、专制三种。
他认为共和政体是良好的整体,他对这一良好的政体极力褒扬,对专制政体和教会则作了无情的抨击。
法国的暴政和教会的联盟是他攻击的对象。
他认为当时所存在的腐烂不堪的封建主义和苛政暴政必须消灭,而民主和自由则是他的理论所追求的现实目标。
孟德斯鸠又提出各种政体的原则或动力,他说共和政体的原则是品德,君主政体的原则是荣誉,专制政体的原则是恐惧。
尽管他的说法有显著的缺点,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他的论说中确实具有许多精辟的、富有启发性的论断,同时他还对专制政体和封建性罪恶进行了猛烈的攻击,这对埋葬当时的封建主义和专制暴政,都是极有价值的。
2.分权说和君主立宪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里,颂扬英国的君主立宪,认为行政、立法和司法的分权,互相制衡,是公民自由的保障。
英国政制是否如此,是另外的一个问题,重要的是这一理论对资产阶级革命成功政制进行了赞扬,而这实际上就是对法国封建专制政体的批评,所以君主立宪的主张在当时是具有进步的意义的。
同时,孟德斯鸠的分权说也不是空洞的政治理论,而是对时代提出的活生生的政治纲领。
它在实质上是“阶级分权”,是新兴资产阶级要参与政权的具体要求,要求法国象英国那样在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取得妥协,即由法国的资产阶级取得立法权和财政控制权,而把行政权留给贵族阶级。
这个政治纲领显然是“妥协”的,但是即使如此,如果不经过激剧的政治斗争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种主张在当时是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的。
从《论法的精神》中看孟德斯鸠

从《论法的精神》中看法律的真谛梦回18世纪启蒙时代的法国,有这样一个人,他既是一个时代的儿子,也是一个时代的战士。
他拥有着媲美周树人先生的犀利文笔,在那个封建王公腐朽奢侈的年代,在那个普通民众饥寒交迫的世界,在那个建主义和君主专制从发展高峰急剧走向没落的时期,他走在时代的前沿,猛烈的抨击当时法国的封建制度和教会的腐朽统治。
这个出身于法国波尔多附近贵族世家的人,就是法国伟大的思想政治家,孟德斯鸠。
中国有句古话,“时势造英雄。
”我想孟德斯鸠就是当时的法国造就的众多英雄之一。
谈到孟德斯鸠,我们会想到他的《古老和现代地球的物理史草案》,会想到他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但我们会更直接的想到他的《论法的精神》。
闲暇时间将这本作为孟德斯鸠留下的最伟大的遗作浅显的浏览了一遍,读罢,对他的敬佩不说什么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也可以说是五体投地了。
总体上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部以法律为中心独具风格的资产阶级法学百科全书。
相比其他法学方面的著作,《论法的精神》涉及面之广不得不让人吃惊,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国际法学等一系列课题都被起揽括,我想这与孟德斯鸠先前的周游欧洲是分不开的,实践出真知命题的正确性,在这里再一次得到体现。
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法律思想出发点—法同政体的性质和原则,同国家的自然状态、气候、土地和农、猎、牧民的生活方式以及居民的自由、宗教、财富和人口,同立法者的目的等,都有关系。
所有这些关系的综合,就称为“法的精神”。
这种观点一定程度上是对教会神学的直接否定,而且比他同时代的许多启蒙思想家更深刻的提出了社会的发展规律问题。
但同时这也给现代的学者暴露了他的短处。
前面提到过,孟德斯鸠出身于法国贵族,阶级性使他一定程度上看不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所以在他的思想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性。
他提出的“法的精神”是建立在唯心史观的基础上,是一种幻想的“法的精神”。
他在批判教会的同时,偶尔也会透露出对自己观点的怀疑,毕竟他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
论法的精神第三编读后感

论法的精神第三编读后感这一编里,孟德斯鸠就像一个超级导游,带着我在不同政体下的法律世界里穿梭。
首先他讲到了民主政治下的法律。
你能想象吗?在民主政体里,法律就像是大家共同商量出来的游戏规则,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
这让我想到了一群小伙伴一起玩游戏,大家一起制定规则,这样玩起来才公平嘛。
而且在这种政体下,人民的品德很重要,就像是游戏里大家都得遵守基本的道德一样,如果有人耍赖,那这个民主的游戏可就玩不下去了。
然后说到贵族政治的法律,感觉就像是一群贵族在一个小圈子里制定他们自己的玩法。
不过孟德斯鸠也指出了这里面的问题,要是贵族们太放纵自己的权力,那这个政体也得乱套。
这就好比一个小团体如果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不顾整体的和谐,那迟早得出事。
君主政体下的法律又有它独特的地方。
君主就像一个大家长,但是这个家长也得按照一定的法律来治理国家。
这里的法律像是一种约束君主权力的缰绳,不能让君主想干啥就干啥。
我就想啊,这君主就像开着一辆超级豪车的司机,法律就是交通规则,要是君主乱开车,那整个国家这辆大车可就要翻车喽。
专制政体下的法律呢,那可就有点恐怖了。
孟德斯鸠把专制政体描绘得就像一个黑暗的洞穴,法律完全成了君主随心所欲的工具。
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就像小绵羊,只能任由君主宰割。
这让我特别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那样的政体下,感觉在那里连呼吸都不自由呢。
孟德斯鸠在这一编里还提到了各种政体之间的教育、风俗和法律的关系。
这就像是一个大拼图,每一块都紧密相连。
比如说,民主政体下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公民的公共精神,让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到国家事务中。
而在专制政体下,教育可能更多的是让人们学会服从,这听起来就很压抑。
读完这一编,我还深刻地感觉到孟德斯鸠就像一个预言家。
他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看到了不同政体下法律的本质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对后来的国家治理和法律制定有着超级大的影响。
他让我明白,法律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政体、人民的素质、社会的风俗等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读后感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读后感读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就像在思想的大森林里漫步,一会儿碰到参天大树,一会儿又遇到涓涓细流。
孟德斯鸠像是一位特别厉害的导游,带着我们去看不同的风景。
他说的法的精神,就好比是一个地方的风气。
你想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气,就像不同的人家有不同的家风一样。
有的人家讲究尊老爱幼,这就是他们家的“法”,这股风气就会让家里的人都按照这个规矩来做事。
一个国家也是这样,它的法的精神就像是家风,让整个国家的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在书里,孟德斯鸠谈到了政体的事儿。
他说有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
这就好比是三种不同的管理模式的大家庭。
共和政体呢,就像是大家一起商量着办事的家庭,每个人都能说上话,都有自己的想法,大家共同努力把这个家管好。
君主政体呢,就像是有一个大家长,这个大家长挺开明的,他虽然有很大的权力,但是也会听听家里其他人的意见。
专制政体就不行了,那就是一个独裁的家长,他说啥就是啥,家里人都得听他的,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我们肯定都希望生活在像共和政体或者君主政体这样比较民主、开明的家庭模式的国家里呀,谁愿意在专制政体那种压抑的环境里呢?孟德斯鸠还提到了三权分立。
这可太有趣了,就像是把一个大蛋糕分成三块。
一块是立法权,这就好比是做蛋糕的配方,决定这个蛋糕该怎么做;一块是行政权,就像是做蛋糕的师傅,按照配方来做蛋糕;还有一块是司法权,就像是品尝蛋糕的人,看看这个蛋糕做得到底好不好,有没有按照配方来做。
如果这三块权力都集中在一个人或者一个小团体手里,那这个蛋糕可能就会被做坏了。
要是这三块权力分开呢,就像大家分工合作,蛋糕就会做得又好看又好吃。
他在书里还谈到了很多关于地理环境对法的影响。
这就像是不同的土壤适合种不同的庄稼一样。
在寒冷的地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在炎热的地方就不一样。
寒冷地方的人可能更加坚强、勇敢,因为他们要对抗恶劣的环境。
而炎热地方的人可能更加热情、开朗。
那不同地方的法也得根据当地的人的特点来制定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权与制衡理论的影响:
该书所倡导的法制、政治自由和权力分立是 对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有力抨击,成为此后资 产阶级大革命的政治纲领。特别是孟氏第一 次正式提出的分权与制衡理论,对近代以来 的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产生了直接 而深远的影响。经过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 实践,已经成为资产阶级国家构建民主制度 和政权体制的组织原则。
孟氏所集中讨论的不是具体的法律规范本身, 而是法的精神,即法律符合人类理性的必然 性和规律性。所以,孟氏把法律置于决定地 位,认为只有法律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 而专制则是对人性的蔑视和对自由的践踏。
他进而深入探讨了自由赖以存在的体制条件, 并借此找到恢复自由的基本手段──三权分 立,以权力制约权力,防止权力滥用。主张 宪法统率下权力分立与制衡的政治制度。使 法律、自由与宪法结合起来,奠定了宪政理 论的基本框架,这也是孟氏对政治理论最杰 出的贡献。
论述了法律和工业、商业、货币、贸易、人 口及宗教等关系,主张兴办工商业,发展贸 易,反对横征暴敛,促进国际交往和世界和 平。并论述罗马继承法和法国民法的起源和 变革。强调严格区分各种法律规定的范围和 制定法律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
“三权分立”学说:
“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 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 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
作者指出法律同政体、自然地理环境、宗教、 风俗习惯等各种因素有关系,法律之间也有 关系。这些关系构成“法义,法 律与政体关系,以及政体分类、各种政体的 性质和原则等问题。阐述政治自由和三权分 立学说,并以英国为例提出了君主立宪制的 政治主张。
地理环境决定论:
全书分为三卷。
第一卷主要是关于法的概述以及法与政体之 间的关系;第二卷讨论的是法与政治权力的 关系;第三卷论述了法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该书中提出的追求自由、主张法治、实行分 权的理论,对世界范围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 了很大影响,被载入法国的《人权宣言》和 美国的《独立宣言》。
写作背景:
孟德斯鸠所处的时代是17世纪末和18世纪 前叶,此时正值法国封建主义和君主专制从 发展高峰急剧走向没落的时期,统治阶级以 极其残忍的手段压迫广大人民,宫廷和贵族 极尽奢侈,民众却在饥寒中挣扎,长期的战 乱、苛政使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政治、经济 危机愈演愈烈。工业革命在法国逐渐兴起, 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与专制主义的冲突日益 尖锐,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机进一步成熟。
评价:
他在社会历史领域排除了神意 的影响,将人的自然本性看作 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试图从 自然因素中寻找决定社会制度 的原因,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确 有积极的意义,但毕竟是错误 的。地理环境虽然是人类社会 不可缺少的和经常的物质条件 之一,但是它既不能决定社会 制度的性质,也不能决定社会 发展的方向。
孟德斯鸠的主要著作:
《古老和现代地球的物理史草案》 《论自然史的考察》 《论相对运动》 《尼德的神殿》 《塞菲斯和爱情》 《波斯人信札》(Persian Letters) 《罗马盛衰原因论》 《论法的精神》
《论法的精神》简介
孟德斯鸠的政治法律著作。1748年出版。 中译本有程炳熙、张相之和日本人何礼之合
他的贡献还体现在所运用的历史主义和整体 主义的研究方法上。孟氏的全部理论都建立 在对历史事实和世界各国古今政治、社会与 法律制度实践分析基础之上,从社会──历 史──文化以及人们生存环境中的各个因素 相互联系与影响的动态关系中把握一国政制 与法律发展变化的规律。
这是对传统政治学、法学研究方法的超越, 在社会理论"前科学"时期,使政治学和法学 的研究向科学前进了一大步。
论述了自然条件同政治法律的关系,认为自 然地理环境对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具有重大的 制约性,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地理环境诸因素中,孟德斯鸠特别重视气 候的影响作用,认为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 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 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土壤与居民的性格之间,尤其是与民族的政 治制度之间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民 族居住的地域大小亦与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关: 小国宜于共和政体,大小适中的国家宜于由 君主统治,而大帝国则宜于由专制君主统治。
“在专制政体之下,君主把大 权全部交给他所委任的人们。 那些有强烈自尊心的人们,就 有可能在那里进行革命,所以 就要用恐怖去压制人们的一切 勇气,去窒息一切野心。”
“三权分立”学说:
另外,思想领域的革命也为孟德斯鸠的理论 形成做好了较为充分的思想准备。英国培根 的实验主义,法国笛卡儿的理性主义对他产 生着深刻的影响。一大批进步的史学家、科 学家、哲学家、作家和进步人士为新兴的资 产阶级奔走呼号,他们激烈地抨击封建主义 腐朽的社会秩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也被广泛接受。这都为《论法的精神》的诞 生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译的《万法精理》,严复译的《法意》和张 雁深译的《论法的精神》。 它被称为“亚里士多德以后第一本综合性的 政治学著作”;是到孟德斯鸠时代为止最进 步的政治理论书。
孟德斯鸠作为法国18世纪资产阶级杰出的 思想家之一,成为当时进步的资产阶级向腐 朽的封建主义英勇进攻的坚强斗士。《论法 的精神》于1748年出版,这部影响人类社 会发展进程的学术名著内容丰富,体系完整, 论点严密,一经问世便震撼了世界。这部著 作凝结着孟德斯鸠一生的心血,也是他的代 表作,这部著作不仅使他蜚声世界,而且作 为人类进步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载入史册, 成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第九章 孟德斯鸠和他的《论法的精神》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政治思
想,对其观点和立场能进行批判性的分析。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权分立”学说 难点:政治自由与三权分立的关系
孟德斯鸠的生平
查理·路易·孟德斯鸠(1689、1、18-1755、 2、10)
是法国启蒙思想家, 西方国家学说 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