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七年级数学导学新作业2018年第二学期

合集下载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目录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垂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命题、定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实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教新版七年级(下)数学全册导学案附同步练习及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新版七年级(下)数学全册导学案附同步练习及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其它内错角(

3 同旁内角:∠4 和∠5 与截线及两条被截直线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
其它同旁内角(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点:
与被截直线的关系 与截线的关系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二)、预习疑难(预习后,不懂的地方请记录在这里,课堂上我们共同讨论!)
我的疑难问题:
二.【合作探究】: 固定木条 a,转动木条 b, 当 b 的位置变化时,a、b 所成的角α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 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b 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b? b
a
垂直定义: 结合课本图 5.1-5 学习垂直的表示方法 二、 探究研学 1 已知直线 a,画出直线 a 的垂线.能画几条? 直线 a 的垂线有( )条, 2 在直线 a 上取一点 A,过点 A 画 a 的垂线 经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 )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 在直线 a 外取一点 B, 过点 B 画 a 的垂线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 )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二、【合作探究】 1 垂线段: 2 点到直线的距离: 3.画图操作 (1)画出直线 l, l 外一点 P;
(2)过 P 点出 PO⊥l,垂足为 O; (3)点 A1,A2,A3……在 L 上,连接 PA、PA2、PA3……; (4)用叠合法或度量法比较 PO、PA1、PA2、PA3……长短. 垂线性质 2:
AC
D
O
C
B
四、【我的感悟】: 1、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有:
2、我还需解决的问题
五、【课后反思】:
课题:5.1.2 垂线(1) 【学习目标】: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经过一点,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 并且 只能画出一条垂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学习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学法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一、【自主学习】: (一)【预习自我检测】(阅读课本 3-5 的内容,完成第 5 页 1-2 题)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目录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课题:5.1.1 相交线 (1)课题:5.1.2 垂线 (3)课题: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6)课题:5.2.1 平行线 (8)课题:5.2.2 平行线的判定 (10)课题:5.3.1 平行线的性质 (13)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15)课题:5.3.2命题、定理 (17)课题:5.4平移 (20)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22)第六章实数 (24)课题:6.1平方根(第1课时) (24)课题:6.1平方根(第2课时) (27)课题:6.1平方根(第3课时) (29)课题:6.2立方根(第1课时) (31)课题:6.2立方根(第2课时) (34)课题:6.3 实数(第1课时) (37)课题:6.3 实数(第2课时) (39)课题:实数复习(一) (41)课题:实数复习(二) (43)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46)课题:7.1.1 有序数对 (46)课题: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 (48)课题:7.1平面直角坐标系习题课 (51)课题: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53)课题:7.2.2用坐标表示平移 (55)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章复习 (57)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59)课题: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59)课题:8.2.1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 (63)课题:8.2.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2) (65)课题:8.2.3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1) (67)课题:8.2.4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2) (70)课题:8.3.1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 (72)课题:8.3.2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 (74)课题:8.3.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 (76)课题:8.4.1三元一次方程组 (78)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80)课题: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80)课题:9.1.2不等式的性质 (83)课题: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86)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88)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90)章末复习 (92)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98)课题:10.1 统计调查(第1课时) (98)课题:10.1 统计调查(第2课时) (100)课题:10.2 直方图(第1课时) (101)课题:10.2 直方图(第2课时) (103)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课题:5.1.1 相交线【学习目标】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各小组对七年级上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做总结.每人写一个总结小报告,并编写两道与它们相关的题目,在小组交流,并推出小组最好的两道题在班级汇报.二、探索思考探索一:完成课本P2页的探究,填在课本上.你能归纳出“邻补角”的定义吗?.“对顶角”的定义呢?.练习一:1.如图1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OE是一条射线.(1)写出∠AOC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图1(2)写出∠COE的邻补角: __;(3)写出∠BOC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4)写出∠BOD的对顶角:____ _.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探索二:任意画一对对顶角,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相等吗?如果相等,请说明理由.请归纳“对顶角的性质”: . 练习二:1.如图,直线a ,b 相交,∠1=4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_2.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3.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三、当堂反馈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12121221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1),三条直线AB,CD,EF 相交于一点O, ∠AOD 的对顶角是_____,∠AOC 的邻补角是_______,若∠AOC=50°,则∠BOD=______,∠COB=_______,∠AOE+∠DOB+∠COF=_____。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课题:8.1二元一次方程组【学习目标】:弄懂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含义,并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学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意义.【学习难点】:弄懂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含义.【导学指导】一、温故知新1.含有()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为()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中“元”是指()“次”是指()2.使一元一次方程()的未知数的值叫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3.写出一个—元一次方程(),并指出它的解是()。

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93-94页回答下列问题1.含有()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为()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

方程中“元”是指()“次”是指()2.使二元一次方程()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写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并指出它的解是()。

4.把两个方程合在一起,写成x+y=222x+y=40像这样,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5. ()叫二一次方程组的解。

【课堂练习】1.课本95页1 ;22、x +y =2的正整数解是__________ 3.若13x y =-⎧⎨=-⎩是方程3x-ay=3的一个解,那么a 的值是__________。

4.下列各式中是二元一次方程是( ) (A) 6x-y=7; (B) x 2=3x+y ; (C)y=5;(D) x1y=35. 下列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A .141y x x y ⎧+=⎪⎨⎪-=⎩ B .43624x y x y +=⎧⎨+=⎩ C .44x y x y +=⎧⎨-=⎩ D .35251025x y x y +=⎧⎨+=⎩6.方程组327413x y x y +=⎧⎨-=⎩的解是( )A .13x y =-⎧⎨=⎩ B .31x y =⎧⎨=-⎩ C .31x y =-⎧⎨=-⎩ D .13x y =-⎧⎨=-⎩【要点归纳】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拓展训练】1. 349x y +=中,如果2y = 6,那么x = 。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导学‎案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课题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学习目标】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的概念‎,会在数轴上‎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学习重点】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

【学习难点】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

【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1、什么叫等式‎?2、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3.问题1: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时距离‎A地50千‎米。

(1)要在12:00时刚好‎驶过A地,车速应为多‎少?(2)要在12:00以前驶‎过A地,车速应该具‎备什么条件‎?若设车速为‎每小时x千‎米,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二、自主探究阅读课本1‎14-115页,回答下面的‎问题1.不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等式的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思考:判断下列数‎中哪些是不‎等式5032x的解:76,73,79,80,74.9,75.1,90,60你能找出这‎个不等式其‎他的解吗?它到底有多‎少个解?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4.不等式的解‎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解不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1)x>1 (2) x<3;【课堂练习】:1.课本115‎页练习1、2、32.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不等‎式?(1)a +b=b +a (2)-3>-5 (3)x ≠1 (4)x+3>6 (5)2m <n (6)2x -33.下列式子中‎:①-5<0 ②2x=3 ③3x-1>2 ④ 4x-2y ≤0 ⑤ x 2-3x+2>0 ⑥x-2y 其中属于不‎等式的是_‎_____‎_____‎_,属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要点归纳】:【拓展训练】:1、绝对值小于‎3的非负整‎数有( )A .1、2B .0、1C .0、1、2D .0、1、3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 不是负数,则 B . 是大于0的‎数,则C .不小于-1,则D .是负数,则3、用数轴表示‎不等式x<34的解集正确‎的是( )ABCD4.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1)x>2; (2) x<4; (3)-2<x<3【课堂小结】:课题 9.1.2 不等式的性‎质 (1)【学习目标】掌握不等式‎的性质;会根据“不等式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并运用它‎正确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及参考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七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和学习重点。

2. 理解导学案的作用和使用方式。

3.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第一单元:图形的认识【导学案】1. 导学目标本单元主要介绍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分类、判定和比较,以及相关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将能够准确识别各种图形,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特点,掌握一些相关的计算方法和思维技巧。

2. 导入引导请观察下面的图片,回答问题:(插入示意图片)2.1 这个图形是属于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2.2 它有几个面?2.3 它有几个顶点?2.4 它有几条边?(提示:平面图形没有体积,立体图形有)3. 拓展探究3.1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3.2 平面图形如何分类?举例说明。

3.3 立体图形如何分类?举例说明。

3.4 如果给你一些几何图形,请你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行分类。

4. 学以致用请你观察下面的实际应用题,尝试解答:(插入应用题图片)4.1 请你计算图形A的面积和周长。

4.2 请你计算图形B的体积。

4.3 请你找出图形C的对称轴。

5. 导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学会了一些计算方法和解题技巧。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请大家积极参与,多思考多实践,加深对图形的认识与理解。

【参考答案】2.1 这是一个平面图形。

2.2 它有6个面。

2.3 它有8个顶点。

2.4 它有12条边。

3.1 平面图形是指只有长和宽,没有厚度的图形;立体图形是指有长、宽和高,有一定厚度的图形。

3.2 平面图形可以分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3.3 立体图形可以分为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4.1 图形A的面积为12平方厘米,周长为14厘米。

4.2 图形B的体积为32立方米。

4.3 图形C有两条对称轴,分别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导学案参考答案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P2.拓展训练1.∠COF,∠AOC和∠BO D,160°;2. 150°;3. 90°;P4拓展训练1.145°; 2、60°; 3. 垂直;4. 垂直P6拓展训练1. (1)错;(2)错;(3)错;2. (略)P8拓展训练1.C2.∠4;∠5;∠4、∠5;3. (1)BC;EF;DE;同位角(2)AB;DE;BC;内错角P10拓展训练1. (略)2.D; 3 .C; 4.(略) 5. 0、1、2、3;P12拓展训练1.(1)AB∥CD ;(2)∠DCB;(3)∠3=∠2;(4)∠5=∠2;2.AD∥BE; AE∥CD ;AD∥BC;P14拓展训练1. 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C(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 B;3. ∠BED=∠B+∠DP18拓展训练1. B ;2. B; 3 . 9米;P20基础训练1.A2.D3.C4.B5.D6.不相交的两条直线;7. CD∥EF;8. 1; 0; 9. 0、1、2、3;10.共线;11. (略) 12. (略)P22拓展训练P241.A2.3.4. (略)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检测试题一、 1. C 2 .A 3.B 4.D 5.C 6. D 7. C 8. B二、9. a ∥c; 10. 0、1、2、3;11. 120° 12. 115;65;13.145° 14. 102°三、(略)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P28拓展训练1.6 2. c 3.(-5,3);向西走2米,再向南走6 米; 4. 140P30拓展训练1、4 ;3;2. x轴 3. (4,3) (4,-3) (-4,3) (-4,-3);4. (2,-2)、(1,1)5. (-1,6) (-1,-2);6. (-3,2) (-3,-2);7. 6P32拓展训练1. B;2、B; 3. 4或-4 ; 4. B; 5. c 6. B; 7. cP34拓展训练(略)P36拓展训练1. 5 ;2. (2,-1) ;3. (1,2)P38拓展训练1.(略); 2. (略);P39基础训练1.B;2. D3. B;4.四5.一、三;二;6. 5、3;7.(1,2)、(1,-2)、(-1,2) 、(-1,-2);8. (3,-2) 9. (0,-3) 10. x轴上或y轴上11. (-1,3); (1,3)拓展训练1. (-4,0) ;2. -1;3. 4;4. 9或5\3;5. (1,3) (-5,1) (-1,-1) (-2,1); (-2,5) (1,1) (4,3) (1,5) 画图(略);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检测试卷P41、42一、1. B 2 .B 3.A 4.D 5.D 6. C 7. B 8. B 9.B 10.D二、11. (8,6); 3排4号; 12. 6或-2; 13. (1,2) ; (-1,-2) ; (1,-2); 14. 四15. 平行;3;16. 3 17. (-1,4) 或(-1,0) 18. 4或-4三、(略)第七章三角形P44拓展训练1. B2. DP46拓展训练1.5 ;2. 110°3、 2.4P48拓展训练1;1;1;2. 80°;50°;3.直角;4. 1\2∠BAC; 95°P50拓展训练1. 116°2. 70°3. 180 °P52拓展训练(略)P54拓展训练1.180 °2. 12;3. 104. 36°、72°、108°、144°;5. 150°6. A【课堂练习】1. 2;2. 19或23;3. 直角;4.12;1800°5. 9 ;6.稳定性;7. =8.钝角9. 10 ; 10. 30°;11. 100°; 12、 12;1800°;13、77°P60拓展训练1. 120° ;2. 36 °3. 18 °第七章 三角形 测试卷P61、62一、1. C 2 .D 3.C 4.C 5.C 6. C 7. B 8. C二、9. 19 10. 直角 11. 70°或55° 12. 4、6、8、12;13. 12;1800°;14. 70°三、15. 6; 16. 100°; 17. 30° ;18. 30 ;60\13; 19. 90°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P64拓展训练1. -1;2.a ≠-2;b ≠1;3. a=-2;4. m=1、n=1;P66拓展训练1. 3;-2 ;2. 3;-2 ;3. -4;4;4. 6\7;6\7; -6;6P68拓展训练1. (1) ⎩⎨⎧==23y x (2) ⎩⎨⎧==12y x 2. (略)3. -4\3,-2\3;4.a=19\8,b=17\8拓展训练1.⎩⎨⎧-==12y x2. ⎩⎨⎧==01b aP72拓展训练1. ⎩⎨⎧==23y x2. ⎩⎨⎧==17\6017\6y x3. 9;4. a=1\7,b=4\21P74拓展训练1.设: A 、B 两种型号的服装每件需要x, y 元,列方程组得,⎩⎨⎧=+=+18808121810109y x y x 解(略) 2. 设:这所学校现在的初中在校生为x 人和高中在校生人数y 人,列方程组得,⎩⎨⎧⨯=+=+%104200%11%84200y x y x 解(略) P82拓展训练1. a =2, b=32. ⎩⎨⎧==32y x ⎩⎨⎧-==2\52\13y x3. 设:这批货物x 有吨,原计划每天运输y 吨,列方程组得,⎩⎨⎧+⨯-=+=)5()220(1020y x y x 解得⎩⎨⎧==40800y x ,答(略) 4. 他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可准时到达。

[初中数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练习(52份) 北京版51

[初中数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练习(52份) 北京版51

第八章因式分解复习课【学习目标】1、巩固因式分解的有关概念.2、巩固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等分解因式的方法.3、灵活运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等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学习重点】巩固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等分解因式的方法.【学习难点】灵活运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等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课堂合作探究】知识点1、因式分解的概念: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的形式,叫做因式分解.2、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____________.知识点2、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1、提公因式法:ma+mb+mc=.2、公式法:平方差公式:a2-b2=;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知识点3、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1、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公因式;2、如果各项没有公因式,那么尽可能尝试用公式法来分解;3、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每个因式的内部不再有括号,且同类项合并完毕,若有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这些统称分解彻底.4、注意因式分解中的范围,如x4-4=(x2+2)(x2-2),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x4-4=(x2+2)(x +3)(x-3),题目不作说明的,表明是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课后达标】1、把a3-2a2+a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A.a2(a-2)+aB.a(a2-2a)C.a(a+1)(a-1)D.a(a-1)22、分解因式:a2b-4b3=_______________.3、若m=2n+1,则m2-4mn+4n2的值是.4、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6x 3y 2-9x 2y 3+3x 2y 2(2)p(y-x)-q(x-y) (3)(x-y)2-y(y-x)2解:5、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x 2-4y 2 (2)9x2-6x+1 (3)x 2-5x+6 (4) a2-a-2 解:6、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4x 2-16y 2 (2) 21x 2+xy+21y 2. (3)-x 3y 3-2x 2y 2-xy (4)81a4-b 4 (5)(2x+y)2-2(2x+y)+1 (6)(x-y)2-6x+6y+9 (7)x 2y 2+xy-12 (8) (x+1)(x+5)+4解:7、计算(-2)101+(-2)100.解:8、已知:2x-3=0,求代数式x(x2-x)+x2(5-x)-9的值. 解:小结: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新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

新2018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

逐渐变大 , 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
3. 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阅
读课本 P2 内容 , 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 ?各有什么特征 ?
【合作探究】
1. 画直线 AB、 CD相交于点 O,并说出图中 4 个角 , 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 ?
【自主学习】
1. 阅读课本 P1 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 ?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 ?培养哪些良
好习惯 ?
,
2. 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 , 观察剪纸过程 , 握紧把手时 , 随着两个
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 , 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
如果改变用力
方向 , 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 , 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
③如图 (3)中,∠ 1 与∠ 2,∠ 2 与∠ 3,∠3 与∠ 4 是怎么位置关系的角 ?
2.垂线及其性质 .
①如图 (4),直线 AB 、CD、EF 相交于点 O,CD⊥EF,∠1=35°,求∠ 2 的度数 .
C B E
1
2
F A
D
A
C l
B
A B
D C
(4)
(5)
(6)
②如图 (5),AB ⊥L,BC ⊥ L,B 为重足 ,那么 A 、B、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吗 ?为什么 ? ③如图 (6),四边形 ABCD,AD ∥BC,AB ∥ CD,过 A 作 AE ⊥BC,过 A 作 AF⊥ CD,垂足分别是
且 EF∥AB, 交 MG 于 H 点,其中线段 GM 的长度是 ________到 ________的距离 , 线段 MN 的 长度是 ________到________的距离 ,又是 _______的距离 ,点 N 到直线 MG 的距离是 ___.

2018年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作业课件:B本 第3章 3.4 乘法公式第2课时 (共14张PPT)

2018年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作业课件:B本 第3章 3.4 乘法公式第2课时 (共14张PPT)

解:(1)则题意可得 12×142×16+4=(122+4×12+2)2=1942 (2)n(n+2)2(n+4)+4=(n2+4n+2)2
5.计算: (1)(a+6)(a-6)+(a-6)2+(a-4)(a-1).
解:原式=3aΒιβλιοθήκη -17a+4(2)(m2+n2)2-[(-m)2-(-n)2]2.
解:原式=4m2n2
(3)(a+12b)2(a-12b)2.
解:原式=a4-12a2b2+116b4
知识点 4: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 6.已知 x-y=5,(x+y)2=49,则 x2+y2 的值等于( A ) A.37 B.27 C.25 D.44 7.已知 a2+b2=7,ab=1,则(a+b)2=___9___.
14.已知关于 x,y 的方程 4x2+10y2-12xy-4y+4=0,求 x 和 y 的值.
解:由 4x2+10y2-12xy-4y+4=0 得 4x2-12xy+9y2+y2-4y+ 4=0,∴(2x-3y)2+(y-2)2=0,∴x=3,y=2
15.观察下列等式: 1×32×5+4=72=(12+4×1+2)2; 2×42×6+4=142=(22+4×2+2)2; 3×52×7+4=232=(32+4×3+2)2; 4×62×8+4=342=(42+4×4+2)2; …… (1)根据你发现的规律,12×142×16+4 是哪一个正整数的平方? (2)请把 n(n+2)2(n+4)+4 写成一个整数的平方的形式?
A.-5
B.5
5 C.2
25 D. 2
10.设(5a+3b)2=(5a-3b)2+A,则 A=( B )
A.30ab B.60ab C.15ab D.12ab
11.小明用 8 个一样大的长方形(长 a cm,宽 b cm)拼图,拼出了 如图甲、乙的两种图案:图案甲是一个正方形,图案乙是一个大的长 方形;图案甲的中间留下了边长是 2 cm 的正方形小洞,则代数式(a- b)2+2ab 的值为___13_6____.

2018年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作业课件:B本 专题课堂(七)用方程组解实际问题 (共13张PPT)

2018年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作业课件:B本 专题课堂(七)用方程组解实际问题 (共13张PPT)

八、利用因式分解探究规律 9.观察下列各式: 12+(1×2)2+22=9=32, 22+(2×3)2+32=49=72, 32+(3×4)2+42=169=132……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用含有 n(n 为正整数)的等式表示出来,并 说明其中的道理.
解:易发现规律:n2+[n(n+1)]2+(n+1)2=(n2+n+1)2.理由如下: n2+[n(n+1)]2+(n+1)2=[n(n+1)]2+2n2+2n+1=[n(n+1)]2+2n(n+ 1)+1=[n(n+1)+1]2=(n2+n+1)2
三、利用因式分解判断式子的正负 4.请说明:不论 x 取任何实数,多项式-2x4+12x3-18x2 的值都 不会是正数. 解:原式=-2x2(x2-6x+9)=-2x2(x-3)2.∵-2x2≤0,(x-3)2≥0, ∴-2x2(x-3)2≤0,∴不论 x 取何实数,原式的值都不会是正数
四、利用因式分解判断整除 5.随便写出一个十位数与个位数字不相等的两位数,把它的十位 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得到另一个两位数,并用较大的两位数减去较小 的两位数,所得的差一定能被 9 整除吗?为什么? 解:设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 b,十位上的数字是 a,且 a≠b, 则这个两位数是 10a+b,将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后的数是 10b+ a,则这两个两位数的差是|10a+b-(10b+a)|=9|a-b|,所以这两个两 位数的差一定能被 9 整除
解:原式=20182-2×2018×2019+20192=(2018-2019)2=1
二、利用因式分解进行化简求值 2.已知 2x-3=0,求代数式 x(x2-x)+x2(5-x)-9 的值.
解:原式=x3-x2+5x2-x3-9=4x2-9=(2x+3)(2x-3).因为 2x -3=0,所以原式=0

2018-2019学年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作业课件:2.1 二元一次方程(共19张PPT)

2018-2019学年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作业课件:2.1 二元一次方程(共19张PPT)

每支钢笔 y 元,则列出的二元一次方程为 5x+2y=24

(2)七年级全体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已知男生每人栽 5 棵,女生每
人栽 3 棵,结果男生比女生多栽 68 棵,求七年级男、女生人数.若设 七年级男生 x 人,女生 y 人,则列出的二元一次方程为5x-3y=68 ;
(3)小明从家里去学校,先走上坡路,再走下坡路.已知小明走上坡 路的平均速度为 80 米/分,走下坡路的平均速度为 100 米/分,且上坡 的路程比下坡的路程少 320 米.若设小明上坡用了 x 分钟,下坡用了 y 分钟,则列出的方程为 80x=100y-320 .
B.y=2-32x
C.y=23x-2
D.y=32x-4
5.下列方程:①x=3y;②x-2y=3z;③x+2 y+y=1;④x-2y= xy;⑤x2+2y=3;⑥x3-y2=1.其中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的有 ①③⑥ (填 序号).
6.列二元一次方程.
(1)买 5 本笔记本和 2 支钢笔共需 24 元,若设每本笔记本 x 元,
x=-1, y=-4,
x=0, x=1, x=2, y=2, y=8, y=14.
8.某长方形长为 y cm,宽为 x cm,若宽的 3 倍比长多 2 cm,解决 下列问题:
(1)写出关于 x,y 的二元一次方程; (2)用关于 x 的代数式表示 y; (3)求当 x=2 时,y 的值.
解:(1)3x-y=2; (2)y=3x-2; (3)当 x=2 时,y=3×2-2=4.
9.下列各组数中,既是方程 2x-y=3 的解,又是方程 3x+4y-10
=0 的解的是( C )
x=1 A.y=-1
x=4 B.y=5
x=2 C.y=1
x=-4 D.y=-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