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随着高等素质教育发展越来越快,高校教学体系也随之越来越完善,体育教学属于教学体系当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其对于人才需求增加的基础上,也提高了对于人才的要求。
社会对于人才除了对技能素质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之外,更看重的是其综合素质的发展,而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可以从心理与生理两个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科学地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是目前致力研究的课题。
1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分析1.1统一分层形式对于统一分层形式的课程组织形式而言,主要有着两个部分的分层。
一是按照性别进行层次地划分,二是按照体育能力进行层次地划分。
在高校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属于独立性比较强的主体,所以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要在教学的同时赋予其一定的独立自主性,因为男生与女生的体能素质从客观角度来说有着一定的差别,并且其对于体育项目的兴趣爱好也有着本质区别。
所以在对高校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将男生与女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课程组织,除了个别情况之外,大致上可以将男生与女生进行不同类别的划分,其实这种分层方式主要不是针对体育项目的异同,而是针对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针对性。
另一方面按照体育能力进行层次的划分指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教学之后,然后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不同强度的训练,让体育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学习,充分发挥“领头羊”式的教学模式。
1.2实践与理论结合形式高校的体育教学并不仅仅指的是体育技能的训练,还需要一定的体育知识以及体育理念的灌输。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当中,学生经常不清楚自己进行体育训练的目的,以及体育训练的技巧与方法。
高校的体育教学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通过体育训练磨炼学生的意志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所以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大对其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体育这门课程本身就是以实践为基础,加以理论教学。
实践就是指各种体育训练的项目,而理论教学则是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与技巧以及正确的体育观念。
体育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3篇)

第1篇摘要:体育教研活动是提高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活动目的、内容、形式、实施步骤等方面,探讨体育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旨在为体育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活动目的1. 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 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3. 增强体育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4.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二、活动内容1. 教学观摩与研讨:组织教师观摩优秀体育课,并进行深入研讨,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2. 教学案例分享:邀请优秀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3. 教学技能培训:针对教师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开展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4. 体育科研:鼓励教师参与体育科研,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5. 校际交流:与其他学校开展校际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
三、活动形式1.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为教师提供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2. 课堂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体育课,现场点评,交流心得;3. 教学研讨:围绕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4. 教学技能比赛: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技能比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5. 体育科研立项:鼓励教师申报体育科研课题,推动体育科研工作。
四、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确定活动主题、内容、形式,制定活动方案,通知教师参加;2. 活动实施:按照活动方案,组织开展各类教研活动;3. 活动总结: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估活动效果,为后续活动提供借鉴;4. 持续改进:根据活动总结,不断完善活动内容、形式,提高活动质量。
五、活动评价1. 教师评价:对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2. 活动效果评价:对活动内容、形式、组织等方面进行评价,确保活动取得实效;3. 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为活动改进提供依据。
体育实践课教学组织形式(2篇)

第1篇一、引言体育实践课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体育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体育实践课的教学效果,本文将探讨一种有效的体育实践课教学组织形式,旨在为广大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终身锻炼的习惯。
4. 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和竞技精神。
三、教学组织形式1. 小组合作教学(1)分组原则: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等因素进行分组,力求使每个小组在实力上相对均衡。
(2)小组任务:每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一定的体育任务,如学习一项运动技能、进行一场比赛等。
(3)小组评价:教师对每个小组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
2. 个体化教学(1)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2)针对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活动。
(3)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
3. 情境教学(1)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将体育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技意识。
4. 互动式教学(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发表观点。
(2)开展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3)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5. 体验式教学(1)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过程,感受运动的乐趣。
(2)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3)引导学生关注运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安全意识。
四、教学实施步骤1. 教学准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2. 教学实施: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学生进行体育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教师招聘考试 体育学科专业备考资料 体育教学形式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学科专业备考资料体育教学形式一、体育教学班级组织形式:(1)行政班;(2)男女合班分组或单班男女分组;(3)按兴趣爱好(选修项目)分班;(4)小班化教学体育教学课内组织形式:★★全班教学、分组不轮换、分组轮换分组不轮换: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指导下,各组按教材内容安排顺序,依次独立进行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其优缺点与全班教学基本相同。
凡是场地器材条件充足的学校,应多采用这种教学形式,以便提高练习效果,发展体能。
分组轮换:优点:在班级人数较多,场地器材不足的情况,可能使学生获得较多的实际练习的机会,提高练习的密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开展互帮互学,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评能力。
缺点:教师不易全面指导学生,不易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和灵活掌握教学时间,不能使各组的运动负荷达到逐步上升的要求。
分组轮换一般可采用下面几种形式: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在学生人数不多,新授内容比较困难,复习内容也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可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
即上课时一组学习新内容,另一组复习旧内容,如基本部分时间为32min,到16min 时-互相轮换一次.B、两组一次不等时轮换:在新授教材难度大、复杂,需加强辅助练习或诱导练习时,可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便于教师指导做辅助练习、诱导练习,保证学习主教材的时间和效果。
C、三组两次等时轮换:即每一组学习3个不同的教材内容。
这种形式有利于提高练习的密度,发展体能、巩固学习效果,但教师难以同时照顾3个组的练习,对教师的组织管理水平要求较高,要求体育骨干能力强,学生守纪律、自觉性高。
D、先合(分)组。
后分(合)组:课中先全班集中练习同一内容,然后分组练习不同的内容。
并按时轮换。
或反之。
即课的内容有的不易分开练习,如武术、舞蹈、耐力跑,而有的不易集中练习时,如单、双杠等,可采用这种形式。
分组轮换的教学组织形式时,应注意处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在班级人数少、场地器材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尽量不采用分组轮换的形式。
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橡皮带在跑的教学训练中的运用。
1、摆臂(两种形式:一种向前拉,另一种向后拉)。
方法:把橡皮带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固定在肘部,上体稍前倾,两腿前后站立,以肩为轴前后摆动。
练习次数单臂30次/组,休息时间5分钟。
作用:不仅能提高上肢的摆动速度,而且对提高摆臂技术更为显著。
2、练习蹲踞式起跑。
方法:把橡皮带的一端固定在练习者的肩部,另一端练习同伴手持或固定在腰部,起跑后帮助练习者被动同练习者跑动。
作用:对加大身体前倾和提高起跑后的加速跑有积极作用。
3、牵引跑(发展速度练习)。
方法:有速度快的队员带速度慢的或男队员带女队员,把橡皮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练习者的腰部。
要求:①先是慢跑,依次是中速跑、最快速度跑。
②最快速度跑之前,要建立标志物或前一队员提醒。
③练习队员思想上一定要高度集中,高速跑强度100%,距离40—60米。
作用:不仅能提高后面队员的速度,还能提高前面队员的力量,起到了两全其美的功效。
幼儿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教案

幼儿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其运动技能水平。
2. 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 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反应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平衡性和灵敏性。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以幼儿为主体,将体育活动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组织形式,分别为自由活动、小组活动和游戏形式。
三、教学过程1. 自由活动自由活动是指幼儿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各种活动。
教师在活动前要确保活动场地的安全,并提前在场地周围设置好避免幼儿走出预定范围的障碍物。
自由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动作能力和想象力。
在自由活动中,教师可以观察幼儿的兴趣和特长,为后续的小组活动和游戏形式提供参考。
2. 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指将幼儿分为若干个小组,在小组内进行合作运动。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个性和能力将他们分组,每个小组设立一个组长或队长,帮助其他组员完成任务。
小组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让幼儿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进步。
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团队游戏,如接力赛跑、拔河比赛等,让幼儿感受团队的力量和乐趣。
3. 游戏形式游戏形式是指将体育活动变成具有竞争性和娱乐性的游戏。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设计不同的游戏规则,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身体,提高技能。
游戏形式既可以是个人竞技,如跑步比赛、跳绳比赛等,也可以是团队竞技,如足球比赛、篮球比赛等。
游戏形式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动力和竞争意识,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争取胜利和承受失败。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和进步,对幼儿进行评估。
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幼儿的主动性、合作性、技能水平和体力素质等方面。
教师可以在课程结束后与幼儿及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感受和改进空间,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以幼儿为主体,通过不同的组织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其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和技能水平。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Microsoft Word 文档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昆钢实验学校徐刚一、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都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不同组织形式来完成的,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有着不同的作用与特点。
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应用得当,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意识和能力,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介绍常见的几种体育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行政分组行政分组与行政分班极为相近,它是在行政分班的基础上,再把班级的人数分成若干小组,形成相对固定的组合。
行政分组的特点是组员相对稳定,无论每次课教学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成员的组成保持不变,这也就导致了组员中技能、运动体能、兴趣爱好等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这并不是一种理想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但是仍被许多学校普遍采用,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也将逐渐被更新或取代。
(二)随机分组随机分组也是体育教学上常见的一种分组方法。
所谓随机分组就是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用一种特定的简易方法把学生分成若干组。
例如,按座位号的前后,按单、双号顺序或按报数的方式,将学生随机分成若干组,这种分组方法虽然简单、快捷,但是应当有选择地应用,否则将无法体现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
(三)同质分组同质分组就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兴趣爱好等情况,有目的地进行分组,使分组后组员各方面的情况大致相同。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最大优点是教师能根据不同组别学生的特征进行教学,能满足不同对象的需要。
例如,在跨栏跑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对象设置不同的栏高、栏间距、栏数,来满足不同对象的需要。
又如,在耐久力跑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水平区分,使学生各自完成不同的跑进距离,或以不同的跑速进行练习。
在同质分组后,还可根据各组的实际情况让学生采用选项的练习方法,如长距离跑、跳绳、哈佛台阶实验、蹬台阶等,来满足不同对象的需求,从而达到区别对待、共同进步的目的。
体育教学模式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的创新

体育教学模式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的创新黄德松体育是小学教育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小学体育的现状,针对小学生体育创新教学模式、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法,以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也将会极大地促进小学整体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
为此,本文根据体育教学模式、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了探讨,旨在对小学体育的教学有所帮助。
1 小学体育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整体的教育体系不断的改革变化,也使得很多小学全面开展实施体育课程上的改革,但是,在目前的小学的实际体育教学改革上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只是出于表面的形式,并没有从实质性的角度上去进行改变,更多的小学体育教师,也没有充分的掌握并且了解以及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所对其提出的各种实质性的要求,因此在小学体育的教育上,教学质量都是普遍的不怎么高,而这就也因此影响了许多的小学在自身的体育教学的变革上显得十分的缓慢无效。
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仍是很多小学体育教师,依然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老师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是接受体,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会严重的使得很多小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课程当中,一直以接收的形式进行学习。
所以在小学体育的教育教学上,小学体育的现实教学过程当中,作为一种单向直线型的知识传导,导致小学体育教师,依然主要以学生自身的体育成绩成为主要的衡量标准,那么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
2 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的理念2.1 要以人为本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指导下,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小学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树立教育新观念,形成新的教育思想。
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加强体育和健康教育教学。
由于小学学生心理成熟度滞后于生理成熟,认知能力落后于活动能力,虽然自我控制能力有一定的发展,但水平不够高。
因此,往往存在一系列矛盾,导致某些心理冲突和不稳定。
因此,体育老师要根据小学学生身心变化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体育课程的现状,充分发挥其功能,解决学生在心理和生理变化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生理适应能力,激励每一位小学学生奋发图强,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
体育教学常见的四种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常见的四种组织形式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体育教学中,组织形式的选择对于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体育教学常见的四种组织形式,即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和合作学习。
一、班级教学班级教学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指将学生按照年龄、性别、能力等分成固定的班级或小组,教师对整个班级或小组进行统一讲解、示范和指导。
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同时对多名学生进行教学,教学效率较高;缺点在于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小组教学小组教学是指将学生按照一定的兴趣、能力或任务要求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分别指导和讲解。
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缺点在于教师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分组和指导。
三、个别教学个别教学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教学。
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和掌握;缺点在于需要大量的教师资源和时间投入。
四、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或目标,通过相互协作、互相帮助来提高学习效果。
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缺点在于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和合作意识。
总结以上是体育教学常见的四种组织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资源条件等因素,综合运用多种组织形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课的组织形式名词解释

体育课的组织形式名词解释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其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在体育课中,有许多组织形式,旨在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兴趣。
下面将对体育课的几种常见组织形式进行名词解释。
一、集体项目集体项目是指体育课中学生以集体形式进行的体育活动,如足球、篮球、排球等。
这些项目的特点是需要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在集体项目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例如,在足球比赛中,学生需要互相传球、支持和配合,才能实现进球的目标。
这种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领导能力。
二、个人项目个人项目是指体育课中学生以个人形式进行的体育活动,如跳高、游泳、田径等。
这些项目注重个体的表现和能力,学生在进行个人项目时需要发挥个人的技巧和能力。
个人项目可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跳高比赛中,学生需要独自完成跳高动作,需要自己掌握正确的技巧和节奏,在比赛中展现个人的优势。
三、训练课训练课是指体育课中学生进行专门的体育训练活动。
在训练课中,学生会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系统地提高某项体育技能。
例如,学生可以进行马拉松的训练,通过长时间的跑步练习,提高自己的耐力和持久力。
训练课注重的是技能的积累和提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某种体育技能,并为将来的比赛做好准备。
四、游戏课游戏课是指体育课中通过各种游戏形式进行的活动。
游戏课旨在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竞争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打太极拳、玩猴子捞月等游戏,培养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灵敏度。
游戏课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和欢乐,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
综上所述,体育课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教育意义和培养目标。
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个人能力,训练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专门技能,而游戏课则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快乐。
学校教育应该注重体育课的多样性,通过不同的组织形式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专题讲座体育课的组织教学

专题讲座体育课的组织教学Create self, pursue no self. This is a classic motto, so remember it well.专题讲座体育课的组织教学主要包括:严格执行体育课堂常规、基本队列、体操队形、编班分组和分组教学、组织学生练习和锻炼、安排保护帮助和休息合理的间歇时间、科学安排练习的队形和调动队伍;科学合理地布置场地、器材以及体育干部与骨干的培养和使用等.课的各项活动的组织工作是交错进行,互相联系的.所以,教师应根据实情全面考虑各项教学组织工作的具体操作,做到统筹安排,相互配合,讲究实效.组织教学的作用:1. 保证体育课教学的顺利进行;2. 使得为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所采取的各种保证措施与手段的顺利实施;3. 合理的组织教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4. 有利于增加练习密度和适宜的生理负荷,科学地布置和使用场地器材,有利于队伍的调动,节省时间;5. 防止伤害事故,保证课的严密紧凑进行.安排队形的基本要求:1. 学习队伍的位置安排要有利于学生看得清示范演示听得清教师的指导,学生尽可能背阳光、背风沙、背干扰站立;2. 队伍的站立应有利于教师的观察、帮助、指导、调控;3. 有利于学生个人或小组的互相观察与帮助;学习与练习队形应符合安全与卫生的基本要求;4. 练习队形的站立应有利于提高练习密度.调动队伍的基本要求:1. 要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场地器材的布局,合理安排教学顺序,调动学生队伍;2. 要尽量缩短不同的练习场地之间的距离,节省调动队伍的时间;3. 要通盘考虑一节课学生队伍的调动,注意有组织地调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队伍调动;4. 善用口令,提高指挥能力和调控能力.场地器材布置常用的方法:场地器材布置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既要方便教师指导与学生练习,也要符合安全与卫生原则,不同练习场地距离得当,可移动的器材应尽量向不可移动的固定器材靠拢.邻近布置:两个教材所需要的场地与器材安排得比较靠近. —般是可移动的器材靠向固定的场地器材.例如,技巧教材所用的体操垫可以摆放在放靠近跳远教材的沙坑附近,占地面积不大,既方便教师管理也减少队伍的调动.重叠布置:重叠法是将两个教材所需的场地器材布置安排在同一地点.可以将垫上的练习安排在圆周练习教材的中间位置.例如,将前、后滚翻的练习布置在圆周接力的中间位置.提高场地利用率,使组织教学更加紧凑.循环布置:按练习内容的先后安排顺序依次布置场地的方法.例如,俯卧撑 --- 跳绳 --- 引体向上 --- 纵跳 --- 举哑铃,按照顺序依次进行练习.这种方法练习顺序、要求明确,可以提高运动负荷.综合布置:将邻近布置、重叠布置和循环布置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等综合运用.教学组织形式: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课的教学目标而确定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组织结构方式.体育教学组织的形式可分为不同类型.教师与学生的既有直接交往也有间接交往;参与教学组织形式对象既有全班也有小组和个体.一、全班教学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班级全员一起进行学习的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1它采取的是同步学习的方式,全体学生每次的学习内容、进度及采用的教学行为都是相同的,并且学生所有的表现都可以直接反馈给教师.2它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辅之以其他各种有效的方法向学生呈现教材,比如讲解、示范、谈话、课堂讨论等等.3按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编成固定的班级,人数固定,教授同样教材.4每节课都有统一规定的教学时间,按照统一的教学时间表,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歇.班级教学的基本形式:1. 按性别分班男女分班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 7-9 年级初中学段必须男女分班上课.随着年龄的增大,男、女生各方面的差异越来越显着,特别是在体能、运动技能、兴趣和爱好等方面差异较大.为了教学,通常是将两个平行班放在同一时间上课,将两个班的男女生分开,分别由两位老师共同上课.2. 按兴趣爱好分班根据学生对教材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分别组班,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觉地从事体育活动,使学生真正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逐渐养成锻炼习惯.例如,高中的模块教学、选项教学.3. 小班教学 20-30 人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效果与上课的人数多少有密切关系.教育的质量和受教育群体的人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的质量与学生的人数成反比,学生越少,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辅导与关注的程度就会越大,个别辅导、学生的练习密度、重复动作的次数就能增加.二、分组教学分组教学是以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条件、运动兴趣和需要等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组,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愿选择而组织起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由于学生之间体育学习兴趣爱好不同,身体素质水平不同,班级教学形式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分组教学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矛盾.分组教学形式一般能适合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它和班级教学相辅相成.分组教学一般有以下几种:1 随机分组、自然分组随机分组,就是按照某种特定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例如,教师用报数的方法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随机分组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在竞赛、游戏时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既简单又迅速,是教学中基本的分组形式,缺点在于没有考虑学生在爱好、能力上的差异,无法很好地体现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自然分组就是按照学生排队的排或列组成小组,这种方法快捷、简便,节省时间,有利于教师管理.2 同质分组同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同质分组的方法在教学中常自觉和不自觉地得到运用.例如在短跑练习中,学生总是要找与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学一起跑.耐力跑练习时,一圈刚过,队伍就已经分成了几段,这时形成的“ 集团” 就是典型的同质分组.同质分组的优点在于能增强活动的竞争性,符合学生好强争胜的性格,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但是,同质分组也有其不足之处,如易在学生中形成等级观念和弱势人群的自卑感等.因此,教师在首次进行同质分组前要给学生讲解清楚.3 异质分组异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均存在差异.异质分组不同于随机分组,是人为地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或根据某种特别的需要对“ 异质” 进行分组,从而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以利于开展游戏和竞赛活动.例如,在进行接力跑游戏前,,通常把跑得较快和跑得较慢的学生合理地分配在各个小组里,确保游戏的公平性,此时形成的小组就是典型的异质分组.4 帮教型分组在合作型分组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是一种互为依赖的关系.但有时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可以组织部分学生直接对其他学生进行帮助,这就形成了帮教型分组.例如,有一定专项技能的学生可以在自己所擅长的练习中帮助其他较差的同学,有时还可以指定学生进行“ 一帮一” 的辅导.采用帮教型分组形式所起的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个人对众多的学生进行指导好得多,同时帮教式分组的形式是主体学习的一种很好体现.5 友伴型分组如果让学生自己分组进行活动,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与自己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学在一起进行练习,这就是友伴型分组.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自然的现象,人总喜欢与自己熟悉的人、亲近的人聚在一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友伴型分组,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可能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与关系密切的同伴在一起练习,学生的心理会放松,并能得到友情的支持.例如,一个不会打篮球的学生处在一个友伴群体中,其同伴会用友好的态度热情地鼓励他或她一起打球,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他或她也会很放松地,毫无顾虑地与友伴一起活动.过去在体育课上很少能看见这种友伴型的分组形式,因为一些体育教师认为, “ 友伴” 在一起活动容易失控,容易打乱课堂次序,容易在体育课上形成“ 小帮派” .实际上,这是由于一些体育教师总是站在教师“ 教” 的立场上,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的作用,没有认真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所形成的.三.个别教学个别教学一般是指教师因人而异地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学调控:作为在室外进行的体育课,受教材、时间、空间、场地、器材、环境、气候、学生动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的是可测的,有的是不可测的,因此,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调节、处理教学中问题的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更具技巧性.而课堂调控艺术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合理运用调控手段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技巧等具有积极意义.一、调控学生心理1 .集中注意力与激发兴趣在体育教学的准备阶段,由于外部因素和学生的兴趣与个性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比较泛化,要把这些心理统一到教学的既定目标上来,其心理准备是重要前提.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集中注意力的练习趣味游戏视听材料图板、照片、课件 --创设情境准备活动有新意、有趣味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引起活动,使个性积极化”.在教学的总体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尽量做到导入与准备活动有吸引力,教学内容与方法有想象力.根据初中生身心特点,重视游戏活动、情景设置、课堂的创新等引导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的注意力步入正确的教学方向.2 .良好的教学心态.教师情态的表露会感染学生的情绪,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学会对自己的情态进行调控.仪表运动服干净整洁、发型整齐利索、口令洪亮、动作准确工作热情,积极性高,课堂上教师的心态是否健康,对学生的影响较大,积极良好的心态能让我们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充满热情,这对一堂课的掌控是至关重要的.用心教学、关爱学生语言.首先, 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语言必须准确、要有科学性,绝不能出现知识性、概念性的错误;其次, 掌握好时机,善于鼓励表扬;第三, 必须讲究语言的生动、形象,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感染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语言要富有幽默感.不能把幽默理解为插科打诨,取笑逗乐.正确的做法是:幽默而不轻佻、诙谐而不油滑. 规范、诙谐、幽默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控制各种消极心理,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每一堂课,我们才能把握全局,操控自如.二、调控课堂气氛体育是学生以身体活动为主要练习手段,以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能否实现这个目标,与学生的活泼、积极参与和高昂的情绪密切相关.教师营造积极、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与合理调控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1 .创设情景,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创设故事情节、角色扮演、游戏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自觉锻炼,体验成功,会使教学效果大大提升.创设情境对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具有积极作用,也是课堂调控的手段之一.在技能学习,身体素质练习等比较枯燥的内容教学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不高,以致课堂气氛沉闷,效果不佳.教学中我们也常发现,一个小小的游戏,一个情境的穿插,就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既要有充分准备,也要注意观察课堂情况,随机应变地创设情境,插入游戏,把学生的学习情感导向最佳状态,能起到较好的调控作用.2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环境、条件、教材、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运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和课堂氛围.区别对待分层教学3 .收放有度.体育课是空间大、交流相对自由,这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积极教育作用.鼓励学生的运动热情,享受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让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同时也要有良好的课堂常规,活而不乱,松而不散,放的有度.三、调控教学节奏课堂教学的节奏,一般指课堂教学进程中的速度及其规律性变化.1 .快慢适中速度过快,会导致学生身体不支,动作变形,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课堂节奏前紧后松;速度太慢就会使学生注意力转移,纪律松散,失去兴趣,课堂节奏前松后紧,时间不够.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学习状态等调整教学速度.例如:新教材的学习、难点重点环节学习时,就应放慢速度,让学生体会动作,掌握要领,给予消化的时间;在复习课和身体素质练习中,应适当加快练习速度,保持兴奋度,以保证练习的质与量,提高运动负荷.另外,在练习过程中,还应随时监测与观察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状态,这也是我们进行快慢调控的依据.2 .动静搭配动:身体练习、参与活动静:听讲、观察、思考如果一堂课一直处于动态之中,学生就会兴奋过度,就可能导致课堂失控;反之,课堂一直处于静态之中,课堂气氛就可能受到抑制,就偏离了体育教学的本质.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动静”交替的节奏来调控课堂.适合于“静”态的环境:教学的起始,教师对动作要领、方法的解析与示范、达成目标与要求、练习的价值、对学生心理的激励.适合于“动”态的环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感知、体验并参与各种练习的过程.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而不死,动而不乱,动静结合,活而有序.3 .起伏有致运动负荷的高低起伏: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设计教学,在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时,由小到大,由大到小波浪式地进行.学生情绪的高低起伏: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课中运用趣味性、竞争性活动与激励等,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同时通过幽默、示范、展示、讨论交流、思考等,让情绪得到舒缓和放松.跌宕起伏的课堂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活动富有韵味,能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美,也有利于师生情感与思想的沟通,使课堂充满生机.。
体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哪些

体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哪些第一篇:体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哪些1.体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哪些?请结合平时教学实践详述分组教学?答:体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友伴群体教学。
根据平时教学实践分组教学是按一定标准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指导。
这种组织形式既保留了班级教学的长处,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区别对待的问题。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课程应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根据这一精神,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地从学生客观的学习实际出发,按照他们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兴趣和爱好等情况,让学生自低到高的自我择组定位,从而使教学贴近于他们的实际,使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得到发展。
分组教学通常是以性别、体能、技术、兴趣等因素来进行划分,下面分别介绍。
(1)性别分组教学性别分组是根据男女学生生理和心理差别进行的一种分组,这既考虑到学生性别间生理和心理的差别,又考虑到教师个人特长的发挥。
如选修内容教学中,男生选择武术、足球等,女生选择健美操、艺术体操等进行性别分组教学。
这种分组形式适合于教师数量和场地器材设备不足的学校,适用于高初中、小学高年级的教学。
(2)体能分组教学体能主要是指身体素质、运动能力。
按体能分组是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能(好、中、差)情况进行的,针对性强,从体能角度考虑授课的区别对待,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分组可以是固定的,即某一节课或某个单元,始终按体能分组形式组织教学;又可以是临时的,可根据教材、课的类型,随时进行分组。
如耐久跑教学中,按体能分成三组(体能好、中、差,运动量由大到小)教学;又如跨越式跳高复习课教学中按学生实际能跳的高度,临时组成四个高度递升的组别进行教学。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第十二章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第二节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类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方式,它不仅存在于课内教学中,也存在于课外教学中。
体育教学组织的形式按照不同的方向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照师生交流的方向可以把体育教学组织的形式分为师生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两大类;按照参与教学组织形式对象与数量结构不同,可以分为全班、小组、个别等形式。
一、师生直接交往的形式1.全班教学这是现代学校中最典型、使用最为普遍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班级全员一齐进行学习的形式。
它的主要特点是:(1)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施教,学生所有的表现再反馈给教师。
它采取的是同步学习的方式,即所有学生每次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及采用的教学行为都是一样的。
(2)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辅之以其他各种有效的方法向学生呈现教材,比如讲解、示范、谈话、课堂讨论等等。
(3)教师的讲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信息来源,但学生在课堂上可与教师、同学进行多向交流。
(4)教师可用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并使他们产生相应的反应。
(5)班级授课制是按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使同一个班的学生在年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等方面大致相同,人数固定,集体教学,授予同样内容。
(6)每节课都有统一规定的教学时间,按照统一的教学时间表,使各科教学交替进行,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歇。
与其他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它具有以下独特作用:(1)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使大批学生接受学习,班级教学对普及义务教育最为有利;(2)能扩大教学的规模,加快教学进度;(3)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最经济、最有效、循序渐进地掌握系统知识和技能技巧;(4)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5)同学之间可以结合成互相帮助、相互促进的集体,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全班教学组织形式也有一些缺点:(1)难以进行因材施教;(2)相对于小组活动的形式来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不易调动和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3)过分强调统一,强调集体而容易忽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4)过分偏重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不大注意学生的实践活动,使理论联系实际受到一定的限制;(5)为完成教学进度,教师多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1.教师授课形式:这是最常见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解和示范,并通过身体语言、口头指导等方式指导学生的动作和技能。
这种组织形式适用于技术性强的体育项目,如游泳、击剑等。
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
2.群体比赛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比赛来达到教学目标。
比赛可以分为小组比赛和全班比赛两种形式。
小组比赛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全班比赛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竞争和互动。
3.障碍训练形式:这种组织形式通过设置障碍或器械,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训练。
通过克服障碍或运用特定的器械,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这种组织形式适用于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耐力。
4.导引训练形式:这种组织形式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训练,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或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进行解决。
这种组织形式适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5.游戏化教学形式:这种组织形式通过将体育教学转化为游戏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游戏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教师可以借助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组织形式。
在实践中,不同的组织形式也可以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体育教学对象的构成及师生按一定要求交往的方式。
受体育教学任务、内容、学生特点等因素制约,其发展变化反映社会生产方式的要求。
按教学对象的构成分有:全班的、小组的和个别的三种。
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组织形式;按师生交往分有:师生直接交往和师生间接交往(如电视、录像教学、现场观摩、课外作业)两种。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其课的类型分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是在教室里讲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实践课是在操场上(或体育活动室里)进行的身体练习课、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的状况,开设有普通体育课、专项体育课和保健体育课。
班级教学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体育教师按照学校对各年级学生编定的教学班,依照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时间表进行体育教学。
复式教学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之一,体育教师在同一教室(或场地)内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交替的给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
主要适用于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学生、教师少的农村和边远山区学校。
体育课教师在学校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对一定班级的学生进行系统教学的形式。
它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的主要途径。
指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的分配等。
一般包括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
准备部分体育课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
主要任务是把学生迅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明确课的内容与要求,使他们精神振奋、情绪饱满、愉快活泼地开始一堂课的学习;并通过身体活动,克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惰性,使其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促进身体发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良好的体态。
准备部分的内容,按其性质和任务,可分为组织教学所必需的课堂常规练习、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
基本部分体育课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
体育课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
其任务是学习新教材,复习已学过的主要教材。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1)随机分组:这是分组教学的最基本的形式.所谓随机分组,就是按照某种特定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例如,教师用报数的方法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常在比赛,游戏时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既简单,又迅速;缺点在于没有考虑学生在爱好,能力上的差异,无法很好地体现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
(2)同质分组:所谓同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 优点在于能增强活动的竞争性, 符合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 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缺点是易在学生中形成等级观念和弱势人群的自卑感等. 因此, 教师在首次进行同质分组前, 最好能给学生解释一下实施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原因, 以免体能和运动技能较差的学生产生自卑感和降低学习的信心,技能好的学生产生骄傲和自满情绪.
(3)异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差异,各组之间在整体实力上的差距不大, 异质分组不同于随机分组, 是人为地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岁平的学生分成一组,或根据某种特别的需要对"异质"进行分组,从而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 以利于开展游戏和竞赛活动。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体育教学对象得构成及师生按一定要求交往得方式。
受体育教学任务、内容、学生特点等因素制约,其发展变化反映社会生产方式得要求。
按教学对象得构成分有:全班得、小组得与个别得三种。
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组织形式;按师生交往分有:师生直接交往与师生间接交往(如电视、录像教学、现场观摩、课外作业)两种。
体育课就是体育教学得主要组织形式,其课得类型分理论课与实践课,理论课就是在教室里讲授体育得基本知识,实践课就是在操场上(或体育活动室里)进行得身体练习课、并根据学生得不同得状况,开设有普通体育课、专项体育课与保健体育课。
班级教学体育教学得基本组织形式。
体育教师按照学校对各年级学生编定得教学班,依照体育教学大纲规定得内容与固定得教学时间表进行体育教学。
复式教学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之一,体育教师在同一教室(或场地)内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得学生,采用不同得教材,交替得给不同年级得学生上课。
主要适用于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学生、教师少得农村与边远山区学校。
体育课教师在学校课程表规定得时间内,根据体育教学大纲规定得内容,对一定班级得学生进行系统教学得形式。
它就是学校体育教学得基本组织形式,就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得与任务得主要途径。
体育课结构指课得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与组织工作得安排顺序与时间得分配等。
一般包括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
准备部分体育课结构得组成部分之一。
主要任务就是把学生迅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明确课得内容与要求,使她们精神振奋、情绪饱满、愉快活泼地开始一堂课得学习;并通过身体活动,克服各器官系统得机能惰性,使其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为基本部分得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促进身体发展,培养正确得身体姿势与良好得体态。
准备部分得内容,按其性质与任务,可分为组织教学所必需得课堂常规练习、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
基本部分体育课结构得组成部分之一。
体育课教学过程得主要环节。
其任务就是学习新教材,复习已学过得主要教材。
体育教学有效组织形式“五途径”

体育教学有效组织形式“五途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具有多维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在分类是上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如,以师生交流的方向可分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两大类;以对象与数量结构不同可以分为班级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三种形式。
当然,分类远远不止这两种分法。
从最近的科研掉结果表明,80%的体育教师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有了“明显改善”或“较大改善”[2],“有79.8%的体育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大”或“较大”的变化,78.9%的体育教师“注重”或“比较注重”创造性地实施体育教学”[3]。
这说明,我们体育教师对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其研究成果也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
但,在成绩面前笔者认为还有必要考虑如何进一步的提升我们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笔者比较赞成这样一段话:“体育课要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要按照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设施等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体现灵活多样、因需而设,反对传统、呆板、统一和封闭”[4]。
因为,这段话告诉了我们如何去研究教学组织形式,如何找到提升的捷径。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相关文献对提高教师教学组织形式设计与运用策略进行了梳理,主要从看、听、思、做、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看看,是正常人接触外界事物的最直接、最简单的途径。
外界事物通过视觉给人以刺激,从而在大脑中枢中建立起反映,形成记忆。
同理,在研究组织形式上也是这样。
笔者认为,这里的看是一种主动性的看,需要教师自身去选择性地看。
目前,传递思想、知识的媒介非常多,诸如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
1.看什么笔者认为要看专业性强的期刊、杂志或者网站上的文章、案例等,这样我们能了解到一手或者权威性的知识和思想。
可以说,准确把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研究动态是保证我们自身提高有效保障。
2.怎么看有了看到途径和资源之后就涉及到怎么看的问题了,笔者主张采用对比形式进行。
也就说你看的时候不能只看一篇文章、一个案例,而要多篇进行对比、比较着看。
新体育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内容和方法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 唤
醒 鼓舞
——德第斯多惠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学校教育模式下;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模式仍然是 学术模式;科学家和工程师仅仅是他们的教授的复制品
——Paul Romer; An Interview with Paul Romer; 1999
三 教学组织形式的单一
过于严密的教学组织形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程序 以行政教学班为主的组织形式 男女分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分项教学组织形式
四 教学方法的陈旧
传授式教学 系统教学法 主观教学法 训练式教学 书本式教学
五 诸多外界干扰因素
升学考试的体育指挥棒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影响 花样繁多的体育评估 体育系统以外的干扰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 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 积极主动 地得到发展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二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教学组织形式与结构 一 课的组织教学形式
编班与分组
编班: 小班化 突破行政班 按水平编班
按兴趣编班
分组:性别分组 友情分组 同质分组
异质分组 同异质分组
二 体育课的结构类型
1 身心发展课
体能的定义: 体能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的能量完
成各种任务活动的能力 五要素—身体 精神 情绪 智力 社交 体能A —心肺耐力 柔韧 性 肌肉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对象的构成及师生按一定要求交往的方式。
受体育教学任务、内容、学生特点等因素制约,其发展变化反映社会生产方式的要求。
按教学对象的构成分有:全班的、小组的与个别的三种。
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组织形式;按师生交往分有:师生直接交往与师生间接交往(如电视、录像教学、现场观摩、课外作业)两种。
体育课就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其课的类型分理论课与实践课,理论课就是在教室里讲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实践课就是在操场上(或体育活动室里)进行的身体练习课、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的状况,开设有普通体育课、专项体育课与保健体育课。
班级教学
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体育教师按照学校对各年级学生编定的教学班,依照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与固定的教学时间表进行体育教学。
复式教学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之一,体育教师在同一教室(或场地)内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交替的给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
主要适用于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学生、教师少的农村与边远山区学校。
体育课
教师在学校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对一定班级的学生进行系统教学的形式。
它就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就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与任务的主要途径。
体育课结构
指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与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的分配等。
一般包括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
准备部分
体育课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
主要任务就是把学生迅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明确课的内容与要求,使她们精神振奋、情绪饱满、愉快活泼地开始一堂课的学习;并通过身体活动,克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惰性,使其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促进身体发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与良好的体态。
准备部分的内容,按其性质与任务,可分为组织教学所必需的课堂常规练习、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
基本部分
体育课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
体育课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
其任务就是学习新教材,复习已学过的主要教材。
通过学习与复习,使学生掌握、提高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培养道德与意志品质。
内容就是根据教学大纲与教学进度所规定的有关教材,以及结合具体条件选定的辅助或诱导性练习与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等。
结束部分
体育课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
其任务就是有组织地结束教学活动,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简要地进行课的小结,布置课外作业。
结束部分的内容,应根据最后一个基本教材的性质,选择逐步降低运动负荷的练习。
体育课类型
指根据体育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
可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两种。
通常所讲的体育课,主要指体育实践课。
对体育实践课可根据不同标准再进行划分。
各级学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开设普通体育课、专项体育课、保健体育课等。
根据每次课的具体教学任务,又可分为引导课、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与考核课五种类型。
有些高等学校除开设一、二年级的体育必修课外,还为三、四年级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
普通体育课
体育课类型之一。
对体育基础、健康状况都一般的学生开设的课。
其教学内容以教育部门颁发的体育教学大纲为依据,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进行全面身体锻炼,增强学生体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专项体育课
体育课类型之一,为身体发展与体育基础都较好,而且对某一专项运动有一定爱好的学生开设的体育课。
这种类型的体育课就是在全面身体锻炼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兴趣与爱好,选择某一运动项目进行专门性教学与训练,以便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身体与提高其运动成绩。
在高等学校已普遍开设,部分有条件的高中也设这种体育课。
体育保健课
体育课类型之一。
为身体比较弱或有某种疾病、身体某部分器官有缺陷的学生开设的课。
其目的就是通过适当的的体育活动改善她们的健康状况。
上课时间、教学分组、教学内容与方法等,都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并经常与医务部门联系,随时了解、分析学生健康状况,根据身体的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这种课通常在高等学校与有条件的中学开设。
体育理论课
体育课类型之一。
指在室内讲授体育的基本知识、运动卫生常识、各主要运动项目有关专项理论及其比赛规则、技术与战术等内容的课。
体育实践课
体育课类型之一。
指在运动场上(或体育馆、健身房)进行的身体练习课,它就是根据体育教学大纲与教学进度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的教学活动。
体育引导课
体育课类型之一。
为使学生明确某一教学阶段的教学任务、要求、内容等而进行的课。
一般在新生入学或开学的第一次课安排体育引导课。
教师在课内要讲述本学期或本阶段的教学任务与要求、教学内容与考核项目、标准,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重点项目及有关规章制度等。
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讲授部分体育知识或适当地安排身体练习等。
体育新授课
体育课类型之一。
以学习新教材为主的课。
为了使学生正确而迅速地理解与掌握教材内容,应使学生对新教材形成正确的、完整的概念;教师必须遵循动作形成的规律与认识的规律,善于正确地运用讲解、示范以及各种教学步骤;要让学生首先掌握动作的基本环节,并着重解决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缺点与错误;要有适当的重复次数与运动负荷。
体育复习课
体育课类型之一。
以复习旧教材为主的课。
通常安排在开学初、学期末、考核前以及学完某一单项教材之后。
它不就是简单地重复已学过的教材,而就是要逐步提高动作的质量与达标成绩。
教师应根据学生已经掌握教材的情况,对复习教材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教法措施来实现;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异,教师应在集体指导的基础上加强区别对待;注意精讲多练,合理加大课的运动负荷,增加练习次数与练习密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增强体质。
体育考核课
体育课类型之一。
以检查学生成绩为主的课。
通常安排在一些主要教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或一学期结束之前。
考核的结果就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检查,就是改进教学工作的依据之一。
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考核的目的、要求与标准,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加强安全措施,防止伤害事故。
考核课除安排考核项目的测验外,还可适当安排复习教材内容,以使学生巩固动作技术,促进身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