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绪论

合集下载

全册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电子版原版

全册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电子版原版

全册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电子版原版第一章地理绪论第一节地理与地理学- 地理的概念- 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节地理学习的途径与方法- 地理学习的途径- 地理学习的方法- 地理学习的评价第二章自然环境第一节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认识- 地图的类型与使用- 经纬网的应用第二节天气与气候- 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气温与降水- 气候类型的分布第三节地形与地貌- 地形的分类- 地貌的形成-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节河流与湖泊- 河流的形成与特点- 湖泊的类型与分布- 河流湖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章人文环境第一节人口与城市- 人口的增长与迁移- 人口的分布与特点- 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节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类型与分布- 工业的类型与分布- 农业与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节交通与通信- 交通的类型与分布- 通信的方式与特点- 交通通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四节商业与旅游- 商业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的资源与开发- 商业与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四章区域地理第一节北方地区-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区域发展问题与对策第二节南方地区-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区域发展问题与对策第三节西北地区-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区域发展问题与对策第四节青藏地区-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区域发展问题与对策第五章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第一节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人类活动的类型与特点-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第二节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青少年与可持续发展附录-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与总结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内容请以教材为准。

初中地理绪论 教案

初中地理绪论 教案

初中地理绪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和重要性;2. 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1. 地理学科的特点和重要性;2. 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地理学科的特点和重要性;2. 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2. 教学课件或黑板;3. 学生地图或地理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或地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美丽和多样性;2. 提问学生对地理学科的了解和认识,引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思考。

二、地理学科的特点和重要性(15分钟)1. 介绍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人文等多个领域;2. 强调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地理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于了解世界、规划未来具有重要意义;3. 举例说明地理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导航、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

三、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5分钟)1. 观察和描述: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或地理图片,学会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和关系;2. 分析和归纳:学生通过分析地理现象和数据,学会归纳地理规律和特点;3. 调查和探究:学生通过调查和实践活动,学会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培养地理探究能力;4. 地图和图表:学生学会阅读和绘制地图、图表,掌握地理信息表达的方法。

四、实例分析: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实例,如自然灾害、城市规划等,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知识点;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幅自己家庭的地理位置图,并简要描述家庭成员的分布情况;2.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地理相关的书籍或文章,扩大地理知识面。

自然地理学(真题答案)

自然地理学(真题答案)

它基本特征有:
整体性
区域性
系统性
2.试述自然地理学在“统筹人与自然,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19p,2007)
3.人类活动对地表自然环境有何影响?自然地理学在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能有何作为?(15p,2004)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作用与影响越来越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6) 对资源的消耗与破坏
水资源、土地资源,化石燃料
从目前来看,自然地理学主要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
(1) 弄清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2) 弄清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评估、
预测与规划,从而为环境的管理、优化、调控,为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参考
(3) 弄清地球表层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为灾害预测、减灾防灾
提供科学依据。(P25,王)
(1) 改变地表环境的结构
人类的活动,改变了地表环境的结构。比如,毁林垦种使森林变为农田,城市建设使森林、草地或者农田变为混凝土为主的地面,过度放牧或开垦使草原变为荒漠,水库的建设使旱地变为水面,干旱区节水灌溉技术使戈壁、荒漠变为良田,如此等等。 (2) 改变地表环境演化的方向
温室效应
第一章 绪论
1.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它有哪些基本特征?(10p,2007)
由分布在地球表层附近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彼此相互接触,甚至呈交错或重叠分布,使这些圈层中的水、空气、岩石和有机体互相包容互相作用,共同形成一个复杂的物质体系,它们之间通过能量流通和物质传输,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并以自身特有的矛盾和规律,独立存在于地球体之中,构成了一个在性质上不同于地球所有其他圈层的特殊圈层,这个圈层就是自然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学第1章绪论

人文地理学第1章绪论

经济与地理的关系
地域分工
01
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形成了地域间的分工和专业化
生产。
区位优势
02
企业选址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自然
资源等。
经济发展水平
03
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水平产生影响,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
异。
社会与地理的关系
01
社会结构
地理环境对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不同地区的社会阶层和群体存在 差异。
播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一时期的学者开始关注宗教教义在不同地
区的传播和影响。
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对人类文明和文化的探索。这一时期的学者开始关注人类社会和 文化的发展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迁移的增加,人文地理学开始关注城市化、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等方 面的问题。这一时期的学者开始运用科学方法进行人文地理学研究。
现代方法
综合方法
人文地理学还注重综合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包括定性和定量方法,以及实证和规范方法 ,以全面揭示地理现象的内在机制和规律。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文地理学引入了遥 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使得对 地理现象的观测和分析更加精确和深入。
PART 02
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REPORTING
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人文地理学开始关注全球范围内的人口迁移、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等问题 。这一研究领域强调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环境人文地理学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人文地理学成为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一领 域的研究关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新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

最新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大全

最新⾃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全第⼀章绪论1、地理学的学科体系:⾃然地理学⼈⽂地理学⾃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的⾃然地理环境,包括⼤⽓圈、⽔圈、⽣物圈和岩⽯圈上部。

⼈⽂地理学以⼈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门学科。

2、⾃然地理学的性质:综合性、区域性1、综合性:综合性是指⾃然地理学多学科交叉、多要素融合的特性。

2、区域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的本质特性, 区域特征、区域联系与区域分异规律为主研究对象。

3、环境性:⼈类⽣存环境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与内容。

4、系统性:地球表层环境就是⼀个系统,可以称之为地球表层系统。

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与结构功能性。

第⼆章岩⽯圈3、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1、地壳2、地幔 3、地核5、岩⽯分类及特征(1)岩浆岩(⽕成岩)侵⼊岩:深成岩和浅成岩的特征深成岩:冷却缓慢,矿物可以充分结晶,因此晶粒粗⼤、结构致密;浅成岩:冷却较快,矿物不能充分结晶,因此晶粒细⼩。

喷出岩:流纹构造、⽓孔构造杏仁构造(2)沉积岩层理:⽔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化⽯:古代⽣物的遗体或遗迹(3)变质岩:变质作⽤的因素(1)温度(2)压⼒(3)化学活动性流体:H2O、CO2变质岩的特征:板状、⽚状、⽚⿇状⽚理构造,如板状、⽚状、⽚⿇状6、地质作⽤的概念、分类和相互关系,为什么说内⼒地质作⽤是第⼀营⼒,外⼒地质作⽤是第⼆营⼒?地质作⽤: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各种⾃然作⽤。

分类:7、内⼒作⽤的主要表现形式(1)构造运动定义:由地球内⼒作⽤引起的促使岩⽯圈发⽣变位和变形以及⼤洋底增⽣和消亡的地质作⽤。

构造地貌:第⼀级:星体地貌,如⼤陆和⼤洋;第⼆级:⼤地构造地貌,如⼭地、平原、盆地、⾼原等;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由不同地质构造和不同岩层的差别抗蚀能⼒⽽表现出来的地貌。

自然地理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自然地理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自然地理学绪论-第一章地球一、名词解释1、地球表层: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2、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人类环境。

3、自然环境:是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止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到自然规律控制。

4、经济环境:是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5、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地域分布特征和结构构成,还涉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

PS: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类社会本身所构成的一种地理环境。

6、*天然环境(或原生自然环境):即那些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环境。

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人类活动较少的海域等。

7、*人为环境或次生自然环境:即那些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

如农村、工矿、城镇等地区。

8、*大地水准面:即大地测量中所谓的地球形状,是指一种以平均海平面表示的平滑封闭曲面。

9、*太阳的视运动:太阳位于地球轨道上,从地球上看来,太阳好像终年在这个平面上运动,这就是太阳的视运动。

10、*黄道:太阳视运动的路线叫做黄道,黄道所在的黄道面和地球轨道面是重合的。

11、*岁差:当地球自转轴旋进时,春分点西移,故地球自转不到一周即可两次经过春分点,这就是岁差。

12、*章动:极移现象实际上就是地球的自由章动,或称钱德勒章动。

13、*极移:由于地球质量分布不均匀,真正的极点位置常常发生变化,因此自转轴又将围绕新极点旋转,这种现象叫做极移。

14、地轴:地球南北极的连线是地球自转的轴线,即地轴。

15、地心:地轴的中点即地心。

16、天球:从地球看来,那些及其遥远的天体似乎是嵌在一个很大的球体上,这个假想球体叫做天球。

城市地理学 第一章 绪论

城市地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1.重点掌握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内容。

2.熟悉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和城市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3.了解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及最新研究进展。

第一节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1.主要内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研究内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1. 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城市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理论科学。

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聚落地理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城市地理学研究任务(1)最重要的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2)中国:从国情出发,解决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城镇合理布局、城镇化水平调控;区域城镇体系、城市群、都市连绵区的形成;城市职能更替和空间重组;城市保护和更新。

二、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向1. 研究内容(1)城市的形成发展条件、城市的生长研究主要研究、评价城市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与历史条件对城市形成、发展和布局的影响。

(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①城市化研究城市化的衡量尺度、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所处阶段、城市化动力机制、城市化大的效果与问题、城市化水平预测、各国和各地区城市化对比研究等。

②区域城市体系研究从区域角度、整体观点分析一国或一个地区城市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只能结构、空间结构和发展趋势以及城市体系理论、模型和方法。

③城市分类研究城市分类的依据、指标和方法,划分各种类型的城市,主要有职能分类、规模分类和形态分类。

(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主要研究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行为空间和感知空间等。

(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研究城市中的各种问题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城市地理学绪论

城市地理学绪论

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地理在新领域和新方法方
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新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城 市信息化、城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经济 全球化、国际化和城市现代化、管治、体制与 政策研究,城市犯罪地理研究,以及现代服务 地理研究等领域。研究方法的应用和进展主要 涉及城市分形、GIS/RS等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 因子生态分析和城市建模等,特别是信息技术 应用的研究已经从理论走向实践,为城市数字 化建设、城市信息化管理和城市传统研究课题 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
二、1920-1950年 工业革命使世界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经济活
动的重心转向城市,农村逐渐成了配角。世界开 始进入城市主导人类生活的时代。 城市的各种理论和学说也陆续问世。 此时,虽已初步奠定了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重点, 出现了一些理论,但城市地理学尚未完全成为独 立的分支学科。城市地理研究系统地、大规模地 开展是在战后,尤其是1950年以后的事。
3、1967—1976年的停滞阶段
“文革”10年间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两 个阶段。 1966—1971年间,几乎所有地理学的科研 和教学工作都被迫停止,许多地理研究机构 和教学组织被强行拆散或撤销。 1972年以后大部分地理工作者逐步回到原来 的工作岗位。。
4、1976年—1980年代末的振兴阶段
1、1949年以前的兴起阶段
这一阶段,中国人文地理学毕竟已经形成雏 形。有了一支有理论有实践的研究队伍,研 究的领域几乎在人文地理的每个分支全面展 开.专门的城市地理学的论文始见于1920年 代,主要以单个城市的研究为主,面上的研 究较少,理论探讨则更少。
2、1949—1966年的相对萧条阶段
4、对新领域和新方法的研究将加强
虽然,对城市地理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研究取得 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很快。

自然地理学考点整理

自然地理学考点整理

自然地理学考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自然地理学的性质:综合性、区域性、环境性、系统性第二章.地球系统1、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形状:地球形状就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状。

地理意义:形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如气候、植被和土壤等)的地带性分布。

2、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大小:地球赤道半径a为6378.140km,极半径c 为6356.755km,总面积5.1×108 平方公里,总体积1.08×1012km3,总质量5.98×1024千克。

地理意义:地球的巨大质量和体积,使它能够吸附着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

3、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1)地面方向及地理坐标的确定(2)昼夜交替及太阳辐射能在地表的分配(3)沿地表运动物体的偏移(4)地球形状的形成与弹性变形产生(5)产生了地方时4、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1)四季更替的主要原因(2)昼夜长短变化(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4)形成五带(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5、地球表层系统的时空特性整体性、层次性、节律性、开放性、稳定性、均一性第三章.地球演化1、地层层序律就沉积岩上下关系来说,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呈水平的或者近似水平的,如果一个地区的沉积岩层没有收到过扰动,先沉寂的是较老地层,后沉积的在上面,是较新的地层。

这种上新下老的地层关系,就称为地层层序律。

2、构造地层学法(会画图、会辨别)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从另一个侧面记录了地壳运动演化的历史,也是划分地层的重要一句之一。

对沉积岩来说,地层的接触关系分为整合、假整合和不整合三种类型。

(1)整合接触地壳长期处于下降地区,沉积物连续沉积,新的地层覆盖在老的地层之上。

层理相互平行,沉积时间无间断。

(2)假整合接触地壳运动由下降转为上升,而在上升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形,只是沉积中断,并遭受剥蚀,形成高低起伏的侵蚀面。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总结一、绪论部分主要知识点总结: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杨达源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是”气水土生地“的运动及其相互间的复杂关系,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发展变化,以及在不断增强的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种种变化。

(来自于杨达源版自然地理学内容简介部分)伍光和版: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

所谓地球表层,实际上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源于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绪论)二、绪论部分例题例题1.大学《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处理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试举例说明,在人类活动影响越来越深刻情况下,过去所说某“规律”,现在已不再具有实际意义与价值?(10+10+20)【答】(1)研究内容: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门学科,起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包括人周围由“气、水、土、生、地”的物质与物质运动,以及由“气、水、土、生、地”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共同构成的自然环境。

(2)处理问题的思路:自然地理学处理问题的思路多样,基本的思路可以概括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统计,记录)总结并找出原因或解决方法。

例如,我们在探究长江三峡大建成的影响时,首先要分析在“气水土生地”这几个方面可能分别造成了哪些影响(展开),并根据记录的数据,以及居民问卷等了解具体情况,并基于调查分析结果进行未来的规划,以及可能发生的问题的防护措施。

(3)“规律”是指除人以外,各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动态、平衡调节规律。

这里所举的例子为生态平衡被打破的澳洲兔灾案例。

例如,在人类未将兔子引入澳大利亚之前,澳大利亚整个生态系统的各个要素处于良性循环的过程。

但当人类讲兔子带入澳大利亚,由于缺乏天敌,导致兔子过度繁殖,破坏了大面积草场,草场退化又进而导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的加重,进而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到了原有的动态平衡,打破了原有的自然环境自身调节机制。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 第一章绪论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 第一章绪论

3、现代地理学:20世纪50年代以后(二战以后)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地理学进入现代地理学阶段,主 要有3个标志: (1) 研究手段现代化:眼、腿、骑马(古代)→望远镜、 罗盘、高度计、温度计、汽车、火车、轮船(近代)→遥 测、遥感、计算机(现代)。 (2) 地理学的计量革命:50年代开始采用现代数学方法分 析地理问题。1955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地理系开始在加里 逊主持下开设第一个应用数理统计研究班,培养出贝里、 哈维、哈格特等计量地理人才。1963年伯顿提出“计量 革命”口号。60年代初这一趋势推向欧洲和全球。计量革 命的实质是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运用模型和模拟,使地 理学的理论精确化、计算快速化,由定性走向定量。 (3) 地理学的理论更新和新学科的诞生:比如地理预报、 应用性的地理分科:应用地貌学、应用景观学、工程地理 学、环境地理学、医学地理学、资源地理学等逐步成熟。 拓宽了地理学的应用阵地。
法国:
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早期代表(创始人?) 维达尔· 白兰士、白吕纳——提出人地相关论——“或然论” 马东——自然地理学
美国:
戴维斯——地貌侵蚀循环说 巴罗斯——人类生态学 苏尔——文化景观学
英国:
奇泽姆——商业地理学 斯坦普——土地利用调查原理
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2)西方欧美两分法 :70年代后在我国流行
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3) 实用两分法
理论地理学
应用地理学 普通地理学
地理学
地理学
区域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 部门自然地理学
地质学 地貌学 土壤学
植物地理学 水文地理学 动物地理学
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第二版第1章绪论课件

城市地理学第二版第1章绪论课件
(2) 学习外国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时,绝不能不顾国情,生 搬硬套;
(3)要有发展的观点,西方理论本身在西方的国度里也不是完美无 缺的,而是在发展之中;
(4)现代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模式,其归纳范围主要是西方城 市,特别是欧美的城市,没有经过世界上各地区,特别是第三世界城 市的检验;
我国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有着可以发展高水平的城市地理学的 土壤。 然而,可惜的是,我们缺少理论的概括,科学的推论,模式 的建立。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总结我国城市发展的过程,并对西方理 论加以验证,在吸收西方有益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和建设具有中国特 色的城市地理学的理论体系。
18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二、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城市经 济学
城 市
城市社
城 市 地 理会学
生 态


其他相 关学科
城市规 划学
19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市土地利用和房地产的研究。70年代 以来,它才逐渐成为综合研究城市特有经济关系,即城市固有 的经济问题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 随着经济关系的改变和调整、土地关系和土地政策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城市化过程中如何进行土地政策调整和人口政策调整、调整遵循的原 则、相关政策的配合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城市政策研究的重要方面。
– 城市规划、城市管治等工作的展开。
12
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三、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视野
• 5、新领域、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
– 新的研究领域:城市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和城 市的现代化、管治、体制与政策研究、城市犯罪地理 研究,以及现代服务地理研究等领域。

人文地理学+第一章+绪论

人文地理学+第一章+绪论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 (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 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 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生理
经济活动
时间轴线 (形成过程、 发展规律、 演变趋势)
社会活动
空间轴线(空间结构、空间分布)
人种地理学 农业地理学 工业地理学 商业地理学 交通运输地理学 信t-modernism geography
代表人物: 索加
观点: 反对传统的、规范的、普适的地理规律研究。
第三节 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人文地理学
古代人文地理:
产生了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人定胜天思想、天人相关论、因地制宜思想等。
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 学”(Geographe)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 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德国的洪堡和李特尔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 具有奠基意义:
洪堡(A.Humboldt l769—1859,德国) 开创研究性地理学, 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因果原则 综合原则 比较原则 李特尔(K.Ritter 1779—1859)
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
人地关系协调论、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
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广泛应用; 心理学的分析方法; 研究手段的变革(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
社会化、应用化趋向
(二)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n 战后初期,区域学派的观点占上风; n 20世纪50、60年代,计量地理学 n 20世纪70年代,人本主义倾向,行为地
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初中地理 人文地理学

初中地理   人文地理学

1.3.宏观研究上升到全球变化领域,微观机理过 程研究深入发展
地理学宏观综合研究正由区域为主上升到全球 变化领域,即整个地球表层的动态变化过程, 包括自然环境的演变、生物量的变化、人类活 动对全球变化的干预以及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 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地球表层演变的规律。地 理过程微观研究也在深入,如径流形成、植被 演替、气候变化、城镇化、工业区位建立、乡 镇结构演变等物理、化学、生物和人文活动过 程及其能量变换、物质迁移、信息交流等过程 的微观机理分析不断深化。
作为研究对象的地球表面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 作用的综合体,这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 特点。
地理学不限于研究地球表面的各个要素,更重 要的是把它作为统一的整体,综合地研究其组 成要素及它们的空间组合。
它着重于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 系以及地表综合体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
地理学的综合性研究分为不同的层次,层次不 同,综合的复杂程度也不同。高层次的综合研 究,即人地相关性的研究,是地理学所特有的。
动态性特点
地球表面不断变化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必须用 动态的观点进行研究的特点。
地理学研究及注重空间的变化,也注意时间的变 化。这种变化既有周期性的又有随意性的;有长 周期的,也又短周期的。
用动态的观点研究地理学,就要求把现代地理现 象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研究 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历史阶段地理现象的规律。
水圈主要由液态水组成,以海洋为主还有 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圈在地球表面物 质和能量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 是生物圈和人类圈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地球表层的特征
生物圈是有生命活动的圈层,包括植物、动物和 微生物。生物圈同大气对流层、岩石圈上部、水 圈相互交错,组成一个巨大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

综合自然地理学重点到第四章

综合自然地理学重点到第四章

综合自然地理学(自然界——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耦合组成的整体。

)第一章绪论1.1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球表层。

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天然环境+人为环境=自然综合体=景观研究范围:上界——以对流层的高度为限;下界——岩石圈上部;范围:对流层、沉积岩石圈、水圈及生物圈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球表层进行。

(2)同时存在气、固、液三相物质和三相圈层的界面。

(3)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通常称为表成体。

(4)互相渗透的各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存在复杂的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学科地位:自然地理学友三个层次: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综合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社会经济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各个部门的部门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位于第二层次,是该层次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在第三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同时也为第一层次的综合地理学提供基础。

之研究部分无法回答整体的综合特征,而要研究综合特征就要从研究部分着手,一方面分析每个组成部分在整体背景下的具体特征,另一方面又要着重研究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sectorial physical geography)综合自然地理学(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hy)区域自然地理学(regional physical geography)) (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即研究其组成、结构、时空运动和地理分布规律。

如:水文学、地貌学气候学等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把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其整体的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对区域的部门情况和区域的综合情况进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地理学
经 济 地 理 学
福 利 经 济 学 旅游地理学基础树状图 (引自Smith S L J,1983,p. 189)
第四节 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史
旅游学的发展历史 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史
一、 旅游学的发展历史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发展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1)国际旅游(International Tourism) 定义: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或
地区开展的பைடு நூலகம்游活动。 类型划分:出境旅游(出国旅游)和入境旅游
(国际来访旅游)
(2)国内旅游( Domestic Tourism)
定义: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 惯常环境,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
(2)散客旅游 a. 定义:指相对于团体旅游而言的个人独立
旅游和同行人数较少的自行结伴旅游,也被称 为“自助游”或“自由行”旅游。
b. 优缺点: 对旅游者来说,自主性强,但 不能享受团体优惠价格。
4、以旅游目的为标准的类型划分
(1)消遣性旅游 1.观光旅游 3.文化旅游 5.探险旅游
(2)事务性旅游 1.公务旅游 3.会议旅游
类型划分:过夜游、不过夜一日游。
(3)境内旅游:指发生在本国境内的旅游活动,其
内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活动和海外来访的 入境旅游活动。
2、以旅行距离为标准的类型划分
(一)远程旅游 一般而言,在国际上的旅游研究中,通
常指远距离的国际旅游活动,尤其指到1000 公里以外的旅游目的地去旅游。 (二)近程旅游
概念性定义Conceptual Definitions:
1)“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所引起的各种现 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 并且不涉及任何赚钱活动。(瑞士,Hunziker and Krapf,1942)(AIEST定义)
2)旅游是人们离开其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 暂时前往某地的旅行和在该地逗留期间的各种活 动。(Burkart and Medlik,1974)
第一章 绪 论
旅游活动的概念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 旅游活动的概念
一、问题的背景 “旅游”一词正式出现始于20世纪60年代。
与“旅游”相近的词汇“观光”与“旅 行”。
英语中“tourism”和”travel”的辨析。
二、关于旅游的定义
《旅游地理学(引进版)》
本书从地理学角度对旅游现象进行研究,分析 了国际和英国国内旅游发展的种种促进因素, 特别着重分析了旅游模式发展演变和未来发展 趋势
分析了旅游对不同目的地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文 化影响,同事还指出如何通过旅游规划来控制 发展节奏和模型,事先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世界各地案例分析,对已经形成的旅游地 理模式进行了回顾,从旅游地理的角度说明了 新的旅游地生产和消费模式,而这种模式已逐 渐成为二十一世纪旅游地理发展模式。
教材
学习教材 《旅游地理学(修订版)》中山大学保继刚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第一版) 参考教材 《旅游地理学(引进版)》(英)斯蒂芬.威
廉斯(Williams,S),张凌云译,南开大学出 版社,2006 《旅游休闲地理学(第三版)》(英)C.米歇 尔.霍尔、周昌军等翻译。
保继刚版本教材
体育旅游、会议旅游、文化旅游等
第二节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闲暇、游憩和旅游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 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 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 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
市内
国内
国际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是旅游者在一定的空间 和时间上的行为活动,它以地理环境为载体,因而是 一种地理现象。旅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道到达旅 游目的地参观、游览再回到居住地这个过程是旅游的 本质属性。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这种地理现象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 济法发展之间的关系的,也就是说旅游地理学时研究 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 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1985)。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
☼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移活动及其性质 ☼人类最早旅行需要的产生
☼奴隶社会的旅行发展 ☼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
☼19世纪以前旅行发展特点
☼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移活动及其性质
此阶段(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原始共产主义社 会;人类活动限于常住地;不存在旅行需要。
展 提供旅游地图服务 为旅游业发展提供纲领和蓝图 完善旅游事业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皮尔斯(Pearce,1989) 比较重视旅游主体的 研究,他认为:供给的空间模式;需求的供 给模式;旅游地地理;旅游流(流向与流 量);旅游影响(自然,经济,社会,文化 等);旅游空间模式。
《旅游休闲地理学(第三版)》
本书秉承了以前版本的样式和结构,保留了大 量插图和表格,同时进行了全面修订与更新, 增加了案例研究,内容小结与学习目标,以方 便学生学习
全书内容着眼全球,重点突出了北美这一客源 地和目的地,同事也强调了发达国家的重要行, 以及平等缺失、利用不当,发展落后和全球化 等影响休闲旅游的关键问题。
郭来喜(1985)相对重视旅游客体的研究,中 国旅游地理学的鼻祖,最早从地理角度研究 旅游,研究旅游起因,分布,区划等。
刘振礼,1996:旅游客源研究;旅游资 源研究;旅游规划开发研究;旅游区域 影响研究;旅游区划研究;旅游信息与 地图
保继刚,1993:认为旅游通道、旅游环 境容量也属于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内容。
一般要素(国家和地区层次):经济发 展,地理自然和人文环境,人口特征, 政策法规、风俗习惯等等
个别要素(旅游者个体层次):收入、 人口特征,教育水平,工作,性别,时 间等等
2、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动机、决策行 为、空间行为
旅游者行为规律研究意义;旅游要素评价、 开发与规划的基础。
第三节 旅游地理学与 相关学科的关系
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地理学的重 点内容由三个成分组成,即旅游主体-旅 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和旅游媒介 (旅游设施、管理和服务等)组成的综 合体。旅游地理学在研究中就必须对组 成旅游综合的的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 客体-旅游资源和旅游媒介进行研究、他 们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基础。
旅游三要素: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 以及旅游通道
2、旅游地理学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提供旅游业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依据 为旅游业发展确定旅游区,促进旅游资源合理开发 划分旅游区,加强区间发展和区间联系 对旅游者地域分布和空间移动的研究,有利于旅游
市场发展 促进旅游交通网的合理化。 保护旅游环境 协调旅游开发与地区社会经济关系,促进旅游业发
旅游 者离开 旅游客源地
旅游 者返回
旅游 通道
旅游者 到达、暂 旅游目的地
停、游览
自然、文化、社会、经济、政治、技术环境
图1.2 旅游系统 (据Leiper,转引自Boniface B G & Cooper C P, 1987, p. 4)
国内外研究的差异
内容上的差异:前者主要侧重研究主体, 后者主要侧重于研究客体
5)旅游是”人们离开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 暂时前往目的地的旅行和在该地停留期间所从 事的活动,以及(旅游目的地)为满足旅游者 的需要而设立的各种设施。 (Cooper,Fletcher,Gilbert.and Wanhill,1993)。
6)AIGTO:旅游是指到一个国家访问,停留时 间超过24小时的短期旅行。
可以认为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和旅游学科的边缘学科。 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等。都是旅游地理学 的平行姐妹学科,他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来研究旅游活动这 个复杂多面的社会经济现象。与这些平行学科比较,旅游地 理学研究的特点是在空间上进行综合。 3.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知识如园林学、建 筑学、经济学、环境学、交通运输学、社会学、民俗学、考 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古典文学、美学、心理学等。旅游 地理研究这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3)旅游可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和其他游客过 程中,由于旅游者、旅游企业、东道地社会的相 互作用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McIntosh and Coeldner,1984)。
4)旅游“是人们出于日常上下班工作以外的任 何原因,离开其居家所在地区,前往其他某一 或某些地方的旅行和(在该地逗留)活动。
又称短程旅游,在国际上的旅游研究中, 通常是指到240公里以内的目的地去旅游,即 乘坐汽车抵达目的地的旅行时间不超过1.5小 时。
3、以组织形式为标准的类型划分
(1)团体旅游 a.定义: 指有组织的集体出游活动。 b.优缺点:对旅游者来说,主要是省心省立、 安全感强、并且可以享受优惠价格,但是会个 人活动会受到预定计划安排和集体统一行动的 限制;对旅游经营者来说,有利于组织旅游产 品的批量生产,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学内容和 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二十 一世纪课程教材我教育部理科地理学“九五” 规划教材
本书第一版获得国家教委第三届全国普通高等 学校优秀教材中青年奖。作者在第一版的基础 上,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教材现状,对该 书进行了修订
本书可作为地理类,旅游类专业教科书,也可 供其他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阅读。
三、旅游活动的概念
联合国1993年将旅游活动定义为: 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
常环境之外的某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 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 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