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的创新 思路与案例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设计及改进

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设计及改进

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设计及改进

一、创新设计
1、用气柱制作重力运动物理实验。

通过让小球经由气柱分解的水流和
气压,来观察其分解后的运动,使用不同的气体制作出的气柱,变化
的气压和水流,可以在实验中得出有趣的结果。

2、二面角实验:用把手来制作二面角,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之间的碰撞,观察不同碰撞条件下物体的变化,这样实验设计可以加强学生对物理
法则与力学定律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3、光学实验:用投射仪进行光学实验,研究光折射、反射、衍射等光学现象,还可以利用玻璃棱镜制作简单的望远镜、放大镜,让学生感受
光的特殊性能。

二、实验改进
1、在原有的物理实验条件下,可以添加检测仪器,增加数据可读性。

2、可以把实验和其它自然学科结合起来,比如在放射热实验中能考察
植物对热量的反应,或在电磁感受实验防中可以增加植物的长芽发芽
的观察比较。

3、与实验中涉及的知识连接起来,实验效果更直观,更有利于学习。

高中物理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

高中物理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

高中物理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
一、微粒排斥实验
1、现有方法:利用物理原理,使用铁研究物质之间微粒排斥的实验来探究物质之间互为双向排斥的原因。

2、改进与创新方法:利用电子显微镜,结合由计算机绘制出的二维空间图像,对研究物质之间排斥现象进行考察,比传统方法进行的研究具有速度更快,加以更多的定量分析,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二、光散射实验
1、现有方法:使用光源照射特定物体,加以收集光散射,探究物体表面中微粒大小和分布之间的关系。

2、改进与创新方法:利用X射线、红外线散射技术,对特定物体表面的微粒的大小和分布形态分析实验,更进一步地去探究物质表面的微粒状态,具有准确性更高的优点,也使这项实验更加贴近实际应用的需求。

物理实践活动教学案例(3篇)

物理实践活动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实践活动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案例以“探究光的折射现象”为主题,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的折射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

2. 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图片,如:水中的鱼、海市蜃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

(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1. 实验器材:玻璃砖、激光笔、水盆、直尺等。

2. 实验步骤:(1)将玻璃砖放在水盆中,让激光笔从一侧照射,观察折射光线在水中的传播情况。

(2)改变入射角度,重复实验,观察折射光线的方向变化。

(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光的折射规律。

3. 实验观察:(1)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在玻璃砖的界面发生偏折。

(2)折射光线的方向随入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4. 实验分析:(1)光的折射现象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而引起的。

(2)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三)光的折射规律应用1. 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眼镜、放大镜、望远镜等。

2. 设计简单的折射实验,验证光的折射规律。

(四)课堂小结1. 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2. 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应用物理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案例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5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5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5篇第1篇示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局限性,需要进行创新与改革。

下面,我将从实验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学生参与度的提高方面探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思路。

在实验内容的选择方面,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更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实验项目。

对于力学部分,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进行实验,如弹簧的弹性、滑动摩擦力等;对于光学和热学部分,可以选择一些与光学器材和热学器材相关的实验项目,如折射实验、热传导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项目的选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

在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和工具来辅助实验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展示,通过视频和图像的呈现,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利用虚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模拟,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安全性;利用互动式实验教学工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实验中来。

这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实验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在学生参与度的提高方面,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让学生们一起讨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可以组织实验竞赛或实验设计比赛,让学生们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来展示自己的物理学习成果,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验技能。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使实验教学更具有成效。

第2篇示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实验内容单一、思维方式受限、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等。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思路探究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思路探究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思路探究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培养物理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内容和方法往往过于单一,缺乏创新和探索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引入创新思路,拓展实验内容,提高实验的探究性和启发性,成为当前物理教育中的一大难题。

一、创新思路的引入1. 拓宽实验内容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内容主要围绕力学、热学、光学等基础学科展开,而对于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些前沿内容,比如量子力学、相对论等内容,则鲜有涉及。

可以通过引入新颖的实验内容,如量子力学的双缝实验、相对论的钟慢效应实验等,来拓宽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强调实验设计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中,学生往往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缺乏实验设计的环节,而实验设计本身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欲望。

可以在实验教学中,逐渐引入实验设计的环节,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步骤,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实验观念初中物理实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要求而进行,更应该培养学生们的实验观念,让他们能够养成主动进行实验、主动探究的意识。

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观察力。

二、实验创新思路的具体探究1. 使用新型教学器材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我们拥有了更多的新型教学器材,如数据采集仪、激光器等,这些新型教学器材可以为实验教学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激光器进行光学的实验教学,通过数据采集仪进行力学的实验教学等,都可以极大地提高实验的观赏性和实用性。

2. 结合实际应用在实验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应用来设计实验内容,如利用水轮发电机进行电磁学的实验教学,利用太阳能电池进行光电效应的实验教学等,让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和规律,并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物理实验教学思路(5篇)

物理实验教学思路(5篇)

物理实验教学思路(5篇)第一篇:物理实验教学方向摘要物理实验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目前高职和专科学校在物理实验教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学生的实验基础薄弱,实验器材设备匮乏,实验教学内容不符合现实需求。

因此,学校要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制订物理实验教学大纲,开放物理实验室,更新实验设备,改进物理实验成绩评价体系。

关键词师专;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与构想一、师范类学校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意义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师专”)是培养小学教师的主阵地。

通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程序、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基本实验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重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实验方法和物理思想。

同时,他们也能在物理实验中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初步掌握不确定度的概念;提高自己准确取得实验数据,正确记录、处理数据,正确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实验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

物理实验课程旨在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为后续实验打下基础。

它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及人文素养的养成,有利于学生成为探究型教师,适应未来职业要求。

二、师范专科学校物理实验的教学现状师专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的实验基础薄弱,他们掌握的实验知识是通过教师的演示和讲解获得的,极少有自己动手的机会。

因此,师专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普遍不高。

师专理科教学基础差,实验器材设备匮乏,实验教学理念陈旧,对作为基础课程的物理实验重视不够。

有些学校的一些理工类专业取消了物理课,物理实验自然也被排除在课程之外。

实验教学内容不符合现实需求。

师专没有自己专用的实验教材,过去的实验内容明显不适合现有的实验需要,大学教材也不适合师专学生学习。

一方面,陈旧的物理实验内容不够严谨,层次不合理,不适合师专学生;另一方面,本科大学物理实验理论性强,内容较深,计算复杂,多为验证性实验,主要是验证一些经典理论,也不适合师专学生。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案例分享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案例分享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案例分享教学案例一:物理实验与科技应用结合【背景介绍】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学生通常通过书本和老师的口头讲解来学习物理知识。

然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了形象生动的实验,并结合科技应用,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并体验科技的魅力。

【教学内容】我们的教学案例之一是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通过书本了解这一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而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实验来展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首先,我们在教室里设置了一个小型的赛车场,在赛车场的一侧放置一个小型的汽车模型,模拟赛车的起跑线。

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推力装置,用来推动汽车模型前进。

推力装置可以使用橡皮筋、气球、弹簧等材料,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进行设计。

接下来,学生们将自己设计的推力装置安装在赛车场的另一侧。

他们需要在装置中施加力量,使汽车模型前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观察汽车模型的加速度,并记录下施加的力和产生的加速度的关系。

【教学目标】通过这个实验教学案例,我们旨在达到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习主动性;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 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公式;4. 提升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效果】在这个实验教学案例中,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了物理定律的应用,加深了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另外,由于学生们自己动手设计推力装置,他们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到了科技的应用,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技能。

【总结】创新的教学案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教学实践案例与评析一、实验课题名称: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二、实验设计思路:运用控制变量法使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观察水和食用油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所用时间的多少。

在升高相同温度时用时较长的自然吸收热量就较多,表示吸收热量的能力就较强,即比热容较大;反之则然。

(吸收热量的能力与时间成正比)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该实验是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在已知不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它的质量、温度变化有关外,研究探究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它的吸热能力有关,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比热容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不同物质比热容实验的核心实验,一旦学生学会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对后面的知识探究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实验器材:铁架台、试管2支(型号相同、质量相等)、试管夹、温度计、细绳、石棉网、冷水、食用油、酒精灯、火柴、秒表等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

它的不足之处: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七、实验原理:通过控制两物质质量相等、吸收热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等因素,来观察手中的秒表。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1实验题目:水中取币不湿手实验设计思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能演示物理原理,揭示生活中的物理道理,设计本实验。

实验目的:让学生认识大气压,并知道大气压可以为人们所利用,为人类服务。

实验内容所涉及的科学原理: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大气压的原理实验操作步骤:1、在盆子中放一枚硬币,2、在盆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没硬币,3、在盆中放上一支蜡烛并点燃,4、将一只玻璃杯倒扣在点燃的蜡烛上,5、取出硬币。

实验装置图片:实验所用器材:盆子一只,硬币一枚,蜡烛一支,玻璃杯一只,水,火柴实验过程与效果:在盆内的水中浸有一枚硬币,把蜡烛放在盆中并将其点燃(蜡烛的长度大约是杯子深度的三分之一),从火焰的上方用杯子把蜡烛罩起来(尽量选用较大的杯子),蜡烛在短时间内还在燃烧,过一会儿,蜡烛的火焰熄灭了,这时杯中发生了变化,盆中的水被杯子吸进去了,这样就可以不把手弄湿而将硬币取出来。

揭开秘密:空气中大约有五分之一是氧气,被杯子罩住的火焰之所以熄灭,是因为蜡烛把氧气燃烧掉了的缘故。

由于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溶解在水中,杯中的气体减少了,从而使杯中压力降低,这样外面的水就被大气压压进了杯中。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2实验题目:用音乐盒辨别物质的导电性实验设计思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能演示物理原理,揭示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利用学生自有的玩具,同时又有趣味性,设计本实验。

实验目的:让学生认识导体与绝缘体实验内容所涉及的科学原理:物质的物理性质实验操作步骤:从音乐盒的开关处引出二根导线,导线引出端接上碳棒,可先测试一下碳棒的导电性,然后分别测试金属、木片、塑料片、玻璃、水、食盐溶液、蔗糖、酒精等的导电性。

实验装置图片:实验所用器材:音乐盒(音乐卡片等)、导线、碳棒、铜丝、铝丝、木片、塑料片、玻璃片、蒸馏水、酒精、蔗糖及其溶液、食盐及其溶液实验效果:本实验利用的是学生一般都有的玩具设计的一个实验,实验操作简单,说明的物理道理明确,实验现象明显,是学生自己都能做的实验。

物理实验动手创新

物理实验动手创新

物理实验动手创新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实验能力以及动手创新的重要途径。

通过亲身参与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现象,培养实验技能,以及发展自我动手创新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物理实验动手创新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具体的案例。

一、物理实验的重要性1. 强化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验操作,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实验能力: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学生可以培养实验设备的使用技巧、实验步骤的规范执行以及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3. 发展动手创新的潜力:物理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和解决实验出现的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动手创新的潜力。

二、动手创新的案例1. 制作电磁铁: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材料如铁钉、铜线和电池等,制作出能够吸附小铁块的小型电磁铁。

通过调整电池电压和线圈匝数等参数,学生可以探究电磁铁的吸附能力与电流、匝数的关系,并尝试改进电磁铁的性能。

2. 设计空气净化器:学生可以使用风扇、滤纸和活性炭等材料,设计制作一个简单的空气净化器。

通过实验,探究不同材料对净化效果的影响,并尝试优化净化器的设计,提高其净化效率。

3. 构建简易光电门:学生可以使用光敏电阻和发光二极管等材料,构建一个简易的光电门。

通过实验,探究光强与电阻值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将光电门应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如自动灯光控制等。

三、动手创新的意义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手创新的实验过程,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并探索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创新的实验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问题解决等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动手创新的实验过程,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尝试新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的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动手创新潜力的重要途径。

物理实验的创新思路与案例

物理实验的创新思路与案例
创造
分析:电 源和线圈 每半圈变 换接触点
评价:提 出具体方 案评价并 优化
让学生经历 猜想、检验、设计、分析、评价 的过程,
四、通过观察实践,领悟物理方法 例1:换向器 例2:活塞抽水机
返回
把理解变为创造
传统教学是关注的是知识结 果,讲授活塞抽水机的构造、原理 等,让学生记住,
培养创造力的教学设计可以 创设一个情境,从玩开始,
△手很难保持匀速 △运动的测力计不容易观察读数
◆改进的实验方案
△用电动玩具方式可以保持木块匀速运动 △把测力计固定不动 △摩擦材料的选取
返回
二、通过实验感知和思维加工理解物理知识 例1: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返回
通过实验建立比热容概念的教学设计
比热容概念的建立可以有以下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案: 方案一:适合大多数学生,一般层次, 方案二:适合接受能力强的学生,稍高层次, 方案三:适合自主探究、逻辑思维强的学生,高层次,
高时吸a收的热量与它… 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叫做这种物质的
比热容b。



a
(老师根据加热器功率和加热时间提供热量数据,认为这是a、b“吸收的热量”)
3 学生计算:哪种物质吸热能力强 相同质量、升高相同温度 , 4 根据计算式,引出比热容的定义,进而介绍单位、比热容表等,
建立比热容概念的 教学方案三:
但本方案对学生的要求稍高, 2 定量实验:比较两种质量不同且物需质要温花度费升一高定时的的时吸热间能。力,
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质量不同的a、b两杯液体(图为其
中一杯),一定时间后记录它们升高的温度,记录在表格中。
(2物)质小结:为吸表收的明热物量质的这种质量性质,把升一高定的质温度量某种物质在温度升

创新的中学生物理实验教学案例分享

创新的中学生物理实验教学案例分享

创新的中学生物理实验教学案例分享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们对于知识的获取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许多中学物理教师开始尝试创新的实验教学方法。

本文将分享几个创新的中学生物理实验教学案例,希望能给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案例一:利用虚拟实验室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往往面临实验设备不足、实验时间有限等问题,而虚拟实验室则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某中学物理教师利用虚拟实验室软件,设计了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验,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实验,而且可以在家里或者图书馆进行实验练习,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案例二:利用科技产品开展创新实验项目科技产品在当今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学生们对科技产品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某中学物理教师利用这一点,设计了一系列与科技产品相关的创新实验项目。

比如,学生们可以使用传感器和微控制器制作一个简单的温度计,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变化来探究热传导的规律。

这样的实验项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还能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三:开展科学探究实验科学探究实验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实验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某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了科学探究实验,让学生们自主选择研究主题,并进行实验研究。

比如,学生们可以选择研究光的折射规律,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这样的实验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案例四:开展团队合作实验团队合作实验是一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实验教学方法。

某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了团队合作实验,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案例

高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案例

高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案例1. 利用光电效应测量晶体管参数目的:通过测量晶体管的电流-电压关系曲线,计算出晶体管的转移系数和放大倍数。

装置:功能发生器、电压源、数字万用表、晶体管、光电管、反光板、示波器。

步骤:1. 将晶体管接至放大电路中。

2. 连接功能发生器和电压源,使其工作在晶体管的偏置工作电压范围内,可以获得电流-电压关系曲线。

3. 铺设一个反光板,并在晶体管和光电管之间放置,利用光电管来测量电流-电压关系曲线,同时计算出转移系数和放大倍数。

4. 观察示波器,记录下数据并进行分析。

2. 利用超声波测量液体浓度目的:通过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率来测量液体中各种物质的浓度。

装置:超声发生器、超声接收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

步骤:1. 将超声发射器和接收器安装在被测液体上,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发射器上,可以输出一定频率的信号。

2. 来自传感器的反射信号被超声接收器接收,然后经过放大和处理,例如在示波器上显示。

3. 通过测量超声波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率,可以计算出物质的浓度。

3. 制作太阳能跟踪器目的:制作一种可以自动跟踪太阳位置的设备,用于收集太阳能。

装置: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机、运动控制电路、位置检测器。

步骤:1. 将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机连接,电动机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旋转,并将运动控制电路连接到电动机上。

2. 运动控制电路会检测太阳位置,并根据需要调整电动机的运行方向。

3. 运动控制电路使用位置检测器来监测太阳光的位置,并相应地旋转电动机。

4. 经过一定的调整,可以使太阳能板始终面向太阳,并始终保持最高的能量收集效率。

物理实验技术的创新实践与成果展示

物理实验技术的创新实践与成果展示

物理实验技术的创新实践与成果展示近年来,物理实验技术的创新实践在技术革新和学术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实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创新实践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关键。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物理实验技术创新案例,展示创新实践在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第一个案例是关于谷歌量子计算的实验技术创新。

谷歌量子计算团队通过实验创新,成功地制造出超导量子比特,并且实现了50比特的量子霸权。

这个成果表明他们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而要实现这一创新,他们不仅需要精密的实验设备,还需要创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他们针对超导量子比特的缺陷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多次实验优化了实验条件和参数。

这种实验技术创新成果的展示不仅证明了他们在量子计算领域的领先地位,更为其他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粒子加速器技术的创新实践。

粒子加速器是物理学中极为重要的工具,它在高能物理研究和粒子物理实验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通过实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粒子加速器的性能和能力。

比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就是当前世界上最大、最强的粒子加速器。

这个项目的实现不仅需要创新的工程设计和建设,还需要创新的实验技术来探测和分析高能粒子的碰撞过程。

通过实验技术的不断创新,科学家们不仅发现了新的粒子,还对基本粒子物理学的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和修正。

这些成果的展示不仅提高了实验技术的水平,也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

第三个案例是关于光学显微镜的实验技术创新。

光学显微镜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工具,它在生物学、材料科学等领域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光学显微镜的性能和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需求,科学家们通过实验技术创新提升了显微镜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比如,近几年出现的超分辨显微镜技术,通过引入新的光学原理和显微镜设计,实现了对纳米级物体的观察和分析。

这项技术的创新不仅提高了显微镜的性能,也为人们在生物和纳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的创新设计案例分享

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的创新设计案例分享

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的创新设计案例分享一、引言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各种实验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然而,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器材缺乏、实验方法单一等。

因此,创新物理实验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享一个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的创新设计案例,旨在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创新设计案例1.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2.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并学会如何控制变量进行科学探究。

3.实验器材:两个相同的蒸发皿、酒精灯、火柴、滴管、两块相同的玻璃片、塑料吸盘、扇子、计时器。

4.实验步骤:(1)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相同体积的液体(例如清水)。

(2)将其中一个玻璃片放置在空气中,另一个玻璃片用塑料吸盘固定在盛有热水的大烧杯口部,使吸盘内的空气被加热。

(3)观察两个玻璃片上液体的蒸发情况,记录时间并拍照。

(4)对比两个玻璃片上液体的蒸发速度,得出结论。

5.实验结果:(1)在相同时间内,放置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液体蒸发较快。

(2)在热水中加热的吸盘玻璃片上液体蒸发速度明显快于常温下的玻璃片。

(3)对比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以及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

6.实验反思: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和比较,能够更好地理解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同时,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法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其他可能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并尝试进行验证。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1.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创新实验设计,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实验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创新实验设计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设计与创新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设计与创新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设计与创新一、引言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实验设计与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验设计的原则1.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实验设计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力学运动的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个小车滑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小车在不同斜度滑坡上的运动变化,从而理解速度、加速度等物理概念。

2.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实验设计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可以通过增加实验环节、提出探究问题等方式增加实验的难度,如在光学的实验中,可以设计一个探究反射定律的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光线的反射情况,进一步探讨反射定律。

3.注重实践操作和观察分析:物理实验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实验设计应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例如,在学习电路的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个串、并联电路实验,学生需要通过搭建电路、测量电流和电压等实际操作,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

三、实验创新的策略1.引入科学探究思维:实验设计应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和总结结论的过程,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其提出合理假设和进行推理的能力。

2.引入科技手段:在实验设计中引入一些科技手段,如数据采集仪器、模拟实验软件等,可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视化效果,增强学生的实验体验。

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的课程中,可以通过红外测温仪器测量冰的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并用图表呈现数据,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和分析物态变化过程。

3.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创新:实验设计应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创新,让学生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扩展。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创新思路(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创新思路(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创新思路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创新思路摘要: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物理实验教学已经成为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物理实验设计的创新思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实验设计的创新思路,最后结合实际教学案例,阐述了创新思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然而,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内容单一、实验方法陈旧、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初中物理实验设计的创新思路。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1.实验内容单一: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往往局限于教材中的经典实验,缺乏新意和多样性。

2.实验方法陈旧: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往往采用“教师讲解、学生操作”的模式,学生被动地参与实验,缺乏主动探索和创新精神。

3.学生参与度不高:由于实验内容单一、实验方法陈旧,导致学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参与度不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融入现代科技:将现代科技手段融入物理实验设计,如使用传感器、计算机辅助实验等,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趣味性。

5.跨学科整合:将物理实验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如数学、化学、生物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6.学生主导实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7.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物理环境中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绿色环保:注重实验过程中的环保意识,提倡使用绿色、安全的实验材料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创新思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案例以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欧姆定律”实验为例,采用创新思路进行实验设计:1.融入现代科技:使用计算机辅助实验,实时监测电流、电压的变化,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趣味性。

物理实验的创新方法和应用案例分析

物理实验的创新方法和应用案例分析

物理实验的创新方法和应用案例分析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

然而,传统的物理实验方式往往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目标。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探索创新的方法和应用案例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创新方法的探索1.探索基于虚拟实验技术的创新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实验技术逐渐应用于物理实验教学中。

通过虚拟实验,学生可以在计算机或者其他设备上进行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和数据分析。

这种创新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实验操作,克服了传统实验中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问题。

同时,虚拟实验还能够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和实验结果,增强了实验教学的探究性和准确性。

2.引入探究型实验教学传统的物理实验往往呈现出一种“现象”-“结论”的模式,学生只需要观察并给出实验现象的解释即可。

然而,这种模式缺乏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

因此,引入探究型实验教学成为一种重要的创新方法。

在探究型实验中,学生将成为实验的主体,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来发现物理规律和原理。

教师的角色也从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通过提供问题、引导思考和整理结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这种创新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创新方法的应用案例分析1.虚拟实验在光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在光学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光学实验来探究光的性质和光学规律。

然而,传统的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往往受到许多限制,导致学生无法进行充分的实验操作。

因此,通过引入虚拟实验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实验案例和情景,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模拟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过程。

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定律时,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实验来观察不同介质中光线的折射现象,并通过改变入射角度和折射率等参数来探究光线的折射规律。

这种创新方法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定律,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创新设计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创新设计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创新设计案例分析一、引言初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阶段,而物理实验则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物理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然而,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实验方法单一、实验器材缺乏、实验效果不理想等。

因此,进行物理实验创新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实验为例,对其创新设计进行详细分析。

二、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传统实验方法传统的实验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液体温度、表面积和空气流动速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实验器材包括酒精灯、蒸发皿、电风扇、温度计、计时器等。

实验步骤包括:a) 将一块水滴在蒸发皿上;b) 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c) 用电风扇分别吹拂蒸发皿;d) 观察并记录水蒸发的速度。

2.创新实验设计(1)材料准备:使用透明塑料袋代替蒸发皿,塑料袋具有较好的透明度和保温性能,可以更好地观察液体蒸发的过程。

同时,使用塑料袋代替蒸发皿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液体蒸发与容器材质的关系。

(2)创新实验方法:将水滴在塑料袋上,用保鲜膜覆盖塑料袋,然后将其置于不同温度、湿度和风速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水蒸发的速度。

为了更好地控制环境因素,可以使用温度计和湿度计来测量环境温度和湿度。

此外,可以使用计时器来记录时间,以便更好地比较不同条件下蒸发的速度。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1.实验过程按照创新实验方法进行操作,首先将塑料袋置于常温环境下,等待一段时间后揭开保鲜膜观察水蒸发的速度。

然后逐渐改变环境温度、湿度和风速,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所有条件都得到测试。

2.结果分析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蒸发的速度,可以发现液体蒸发与温度、湿度和风速的关系。

在温度较高、湿度较低、风速较大的环境下,液体蒸发的速度会更快。

通过创新实验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液体蒸发的影响因素,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创新实验设计,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液体蒸发的过程,更好地理解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二、通过实验感知和思维加工理解物理知识 例2:用听觉理解速度的概念 位移是视觉中的长度形象,加速度是与视觉 长度相关的物理量,加速度不容易被视觉直接 感知。是否可以用听觉来理解加速度?
返回
演示实验:用听觉理解加速度
1.理论基础:
韦伯定律 当人的感觉器官受到一定强度I的刺激时,在此基础上 再增加刺激量ΔI,使ΔI等于感官恰能觉察到的最小差别感 觉阈限,ΔI与I的比值为一个常数。即K=ΔI / I ,K称为韦 伯常数。下表为几种不同刺激方式的韦伯常数:
物理实验的创新
(思路与案例)
实验
安排
实验 创新 的总 思路
物理实验创新的总思路
获得准确数据,形成知识结论 通过实验感知,理解物理知识 经历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通过观察实践,领悟物理方法 关注学习行为,提升相关能力 获得实践体验,增强实践意识 通过物理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形成结论 理解知识 提高技能 领悟方法 提升能力 增强意识 激发兴趣
三、通过观察实践,领悟物理方法 例:通过实验,复习光的反射和折射
把眼睛放容器外竖直尺的斜上方观察倒影如右图。 在 照 片 上作一水平线。 水平线在三支尺子上的刻度记录了同一光线的 三个位置:发光点、水面反射点、观察点。从而确定了反射光 线和入射光线。
69.9、18.0、55.3 71.2、14.6、54.2
甲.
乙.
丙.
四、关注学习行为,提升相关能力
通过教师的创造实例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张活动幻灯片的创制
N
返回
五、获得实践体验,增强实践意识
返回
从生活实践中引入“自感和互感”课题
电磁感应的应用
用打火机演示“电冰箱”
返回
六、通过物理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拔火罐和马德堡半球》——2016科学晚会节目
用物理知识“揭密”魔术
用于引入新课的各种物理魔术
教科书上的覆杯实验
原题:八年级物理教材的一道练习题
乐器
改造为科学探究题:
题目:请用身边容易获得的器材,创制一件乐器,在 班里举行的元旦音乐会上举行演奏。
“换向器”的教学
演示:没 有换向器 的“电动 机”。
解释:线 圈无法持 续转动的 原因。
比较:两 种电动机 结构上的 差异
理解
阅读:教 材关于换 向器的介 绍
讲解:换 向器的构 造特点和 原理
改装:安 装换向器 的线圈持 续转动
小结:技 术发明跟 科学发现 同样伟大
演示:没 有换向器 的“电动 机”。
返回
把理解变为创造
传统教学是关注的是知识结 果,讲授活塞抽水机的构造、原 理等,让学生记住。
培养创造力的教学设计可以 创设一个情境,从“玩”开始。
甲.
乙.
丙.
把理解变为创造
创 设 一 个 有 趣 的 活 动 —— 用 手 做 阀门使一根管子能抽水。 然后不断改进、创新。 把 学习知识→进行创造。
比较:两 种电动机 结构上的 差异
理解
阅读:教 材关于换 向器的介 绍
讲解:换 向器的构 造特点和 原理
改装:安 装换向器 的线圈持 续转动
小结:技 术发明跟 科学发现 同样伟大
这段教学使学生对技术发明的过程、意义有了很好的认识
怎样进一步优化?
理解 → 创造 注重知识 → 发展能力
课堂教学的改进:把“理解知识”变为“进行创造”
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在度教乘学积中之,比要,叫启做发这学种生物积质极的
比热容。
思考:为什么要把吸收的热量除
(3) 随后介绍比热容的符号、单以位“和质计量算和式升。高引温导度学的生乘阅读积“”一?些
物质的比热容”表,关注某些物质比热容的值。
(建立比热容概念的) 教学方案二:
〔引入:物体吸收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质量、升温、材料〕
同样施加拉力F 返回
三、通过观察实践,领悟物理方法 例:通过实验,复习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在界面上同 时发生两种现象:
1.反射:光线返回至原介质中。遵从反射定律。 2.折射:光线进入至另一介质中。发生折射。
现通过一个实验作出入射光 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验证 反射定律、体现折射特点。
返回
有趣的实验:“天女散花”
用于引入新课的各种物理魔术
用物理知识“揭密”魔术
用于引入新课的各种物理魔术
用物理知识“揭密”魔术
八年级物理教科书“连通器”
水壶的壶 嘴与壶身组成 连通器
排水管的 U形“反水弯” 是一个连通器
用于引入新课的各种物理魔术
用物理知识“揭密”魔术
倒入牛奶 钻一个孔
用于引入新课的各种物理魔术
音高(在2000Hz时) …………………… 1/333 响度(在1000Hz,100分贝时) ………… 1/11 举重(在300g时) ………………………… 1/53 视觉亮度(在1000光量子时) …………… 1/62 视觉长度(对美术家而言) ……………… 1/60
演示实验:用听觉理解加速度
2.教学设计:
录有一个固定 频率的乐音
录音带
v
放音磁头
和录音机 接通
演示实验:用听觉理解加速度
2.教学设计:
返回
二、通过实验感知和思维加工理解物理知识 例3:压强的概念
返回
二、通过实验感知和思维加工理解物理知识
压强概念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F E L
S
L
压强大小所产生的效果是材料压缩形变的大 小,压强大则压缩形变大。当压强增大到一定 程度时,材料就被破坏了。因此,在建立固体 压强概念时,应该让学生观察或感受物块在压 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压缩形变的大小或者是压力 对物体的破坏程度。
(本1)方定案性也实可验以:温用度温升度高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同方案二,略) 传感(2器) 和定专量实用验软:件比通较过两计种质量不同物质温度升高时的吸热能力。
算机得用到电图加象热。器 加 热 质
量不同的a、b两杯液体, 记录每隔一段时间后它 们升高的温度。
液体a
本方案液通体过b 图象引出比热容定
可以用平面 镜代替水面做成 专门的复习用实 验仪器,把激发 兴趣、深化知识 和增强能力结合 起来。
四、关注学习行为,提升相关能力 例1:换向器
(把理解知识的过程提升为进行创造的过程)
返回
课堂教学的改进:把“理解知识”变为“进行创造”
“换向器”的教学
演示:没 有换向器 的“电动 机”。
解释:线 圈无法持 续转动的 原因。
本……方案对学…… 生的要… …求高,对… …一
(4) 制作图象:
般学生…来说,可…接受性较… 差。 …
纵坐标为所吸收热量与质量的比值(等于单位
Q/m a
质量液体吸收的热量),横坐标为升高的温度。
b
(5) 解释图象,引出定义:
类比密度定义。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比值体现了
Δt
液体的吸热能力。引出比热容定义。
一、优选器材、优化操作,获得准确实验数据 例:滑动摩擦力的测量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
◆手持测力计拉着木块前进的缺点
△手很难保持匀速 △运动的测力计不容易观察读数
◆改进的实验方案
△用电动玩具方式可以保持木块匀速运动 △把测力计固定不动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
◆手持测力计拉着木块前进的缺点
△手很难保持匀速 △运动的测力计不容易观察读数
◆改进的实验方案
△用电动玩具方式可以保持木块匀速运动 △把测力计固定不动 △摩擦材料的选取
返回
二、通过实验感知和思维加工理解物理知识 例1: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返回
通过实验建立“比热容”概念的教学设计
比热容概念的建立可以有以下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案: 方案一:适合大多数学生,一般层次。 方案二:适合接受能力强的学生,稍高层次。 方案三:适合自主探究、逻辑思维强的学生,高层次。
高时吸a收的热量与它… 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叫做这种物质的
比热容b。



a
(老师根据加热器功率和加热时间提供热量数据,认为这是a、b“吸收的热量”)
(3) 学生计算:哪种物质吸热能力强?(相同质量、升高相同温度)。 (4) 根据计算式,引出比热容的定义。进而介绍单位、比热容表等。
(建立比热容概念的) 教学方案三:
但本方案对学生的要求稍高, (2) 定量实验:比较两种质量不同且物需质要温花度费升一高定时的的时吸间热。能力。
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质量不同的a、b两杯液体(图为其
中一杯),一定时间后记录它们升高的温度,记录在表格中。
(2物)质小结:为吸表收的明热物量质的这种质量性质,把升一高定的质温度量某种物质在温度升

三、通过观察实践,领悟物理方法
●如图,物体静止,各接触面之间是否有摩擦? ——利用“假设”的方法,假设接触面之间没有 摩擦,将会如何?
A
B
F
C
返回
实验体验
A
用手拉纸条,两本书都
B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F
静止,A、B之间,B、C之 C
间有静摩擦力吗?
把两支铅笔放在A、B 之间:
F
把两支铅笔放在B、C 之间:
F
施加拉力F 但保持 B 静止
(1) 定性实验:加热相同质量不同物质,说明它们吸热能力不同。 本方案的优点在于,“物体
加尽量热用保相相持同同两时酒吸间精(收灯加热加热量热一相质半同量时)相间,同后发的把现水两水和酒升吸度食精高收乘用灯的油交温的积换度,热的,量比与值它”的是质学量生和自升主高计温算 不多,若要使水升高的温度跟食用油相中同得,还出要的,有具体数据的支撑, 继续对水加热,说明水的吸热能力强。 因而易于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