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1章第4节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共51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1章第4节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共51张PPT)

第二级:了解 等高线的绘制
第二级(任务2):了解等高线的绘制
人们是怎样把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的地图上的呢?
• 等高线示意图
等高线法的原理:相当于用一组平行且等距的平面,将地面上的山体从底 到顶水平切开,山体外廓与平面相截形成一组大小不等的截口曲线。
每根截口曲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都相等,称为等高线。
本课重点思维导图
会读地形图了,不用导游 我们也可以游览祖国大好河山了!
作业:1.填充图册P12—13 2.分层检测本节内容
学以致用
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F点的海拔是
___3_0_0_米。
(2)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

称:
A__山__顶____ B__鞍__部____
C__山__谷____
C.两个山 顶之间的 低地(点)
D.等高线 重叠的地 方(线)
E.等高线 的弯曲处 向高处凸 出(线)
1
2
山峰 ▲
等 高 线 地 形 图
3
4
5
盆地
• 山地不同部位和等高线形态。
山峰
实战演练(2) 看谁能最快指出下图中的—— 山峰、鞍部、山谷和山脊等地形部位。
山峰
山峰 山 脊
鞍部
山峰 鞍部
山峰
自主学习P26:海洋中的——等深线
2、你能看出坡度陡缓与等高线分布特点有什么关系吗?
山顶
A 陡坡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缓坡 400m
B
300m
200m
100m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400m 300m
200m
100m
第三级: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三节 地形图的判读-名师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三节 地形图的判读-名师

课题名称:第一章第三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教师姓名:邵丽娜
学校: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二中学
课标要求
1.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基本地形部位。

教学目标
1.掌握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并能够在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利用自制山体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及等高线的特点。

3.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几种基本地形部位,并总结其等高线特征。

教学重点
1.等高线的概念以及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几种基本地形部位。

教学难点
1.等高线的概念以及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几种基本地形部位。

教学方法
地理模型教具教学、合作探究与启发式讲授
教学手段
地理模型教具、多媒体及学案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判断地表形态:根据等高线的分 布特征,判断地表形态,如山峰、 山谷、鞍部、陡崖等
地形图的应用
地形图的用途
判断高低、形态和走向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要地阐述您的观点
判断坡度大小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要地阐述您的观点
判断地表起伏状况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要地阐述您的观点
判断地形类型
实践练习注意事项:在判断等高线地形图时,要注意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和弯曲方向,以及不同地形部位的 等高线特征。
实践练习答案:在完成实践练习后,可以参考答案或解析,检查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同时,也可以通过 多次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判读能力。
实践练习三:地貌类型图的判读
掌握地貌类型图的基本判读方法,包括观察地貌形态、分析地貌成因 和判断地貌类型等。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人教 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课件概述 3 地形图基础知识 4 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5 地形图的应用 6 地形图判读的实践练习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课件概述
课件简介
课件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地形图判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要地阐述您的观点
地形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
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 能力
地形图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农业领域:了 解地形起伏、 土壤类型、灌 溉条件等,为 农业规划提供
依据
林业领域:分 析地形、坡度、 土壤等因素, 制定合理的林

《地形图的判读》PPT精品课件

《地形图的判读》PPT精品课件

N
300 200 100
疗养院 黄庄
300 200 100
等高线的应用-宿营地选址
两位驴友在该地进行宿营选择,宿营地的选择是否合适
宿营地选择一般 ①离 水 源 近 , 避 免 洪 水威胁; ②避 开 山 前 空 地 , 以 防泥石流、山洪; ③避 开 坡 度 陡 峭 或 陡 崖,以防滑坡
300 200 100
海底地形示意图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起伏较小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平原
2.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B )
A. 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 B.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 C.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 D.中国的大兴安岭
宿营地
N
黄庄
300 200 100
1.下列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地面广阔平坦的一定是平原 B.地面连绵起伏的一定是山地 C.高原相对高度大,但海拔低 D.盆地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
2.下图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
意境的是
( D)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5题。
若要在图示范围内修建一公路,请在图上合适位置标出大坝。
公路、铁路线建设一般沿 等高线走 ①减少施工难度 ②减少修路工程 ③利于车辆行驶 ④不易水土流失
N
300 200 100

黄庄
300 200

100
等高线的应用-疗养院选址
若要在图示范围内修建有疗养院,请判读疗养院位置是否合适。
疗养院建设一般 ①坡度较缓 ②背山面水 ③气候宜人 ④空气清新 ⑤交通便利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判断地形的起伏和坡度
地形起伏:通过等高线判断山脊、山谷等地形特征 坡度大小:通过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大小 实际应用:在旅游、农业、城市规划等领域中的应用 注意事项:注意等高线的精度和可靠性,以及地形图的更新和修正
确定河流的流向和流速
地形图上的河流流向: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坡度等特征,判断河流的流向。
分析地形要素:讲解地形要素,如坡度、坡向、海拔等,帮助学生理解地形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 动的影响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观察和分析地形要素的变化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地形图判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单击此处添加项标题
地形图用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资源管 理、环境保护等领域
地形图比例尺
定义:地形图上某一线段长度与 其实地长度的比值
作用:反映地形图精度和实地地 形缩小的程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分类:数字比例尺、图解比例尺
读法:后一个数字表示比例尺的 分母,前一个数字表示比例尺的 分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等高线的特点:密集表示坡度陡, 稀疏表示坡度缓
等高线的应用:判断地形类型, 计算相对高度,判断坡度
地形的起伏和坡度
坡度的判断:通过等高线的 疏密程度判断坡度大小
地形的起伏:通过等高线判 断山脊、山谷
地形图的应用:了解地形特 征,为实际生活和生产提供
指导
地形图的判读技巧:结合实 际,掌握判读方法,提高判
地形图分类
单击此处添加项标题

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技能目标:1、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2、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和难点:重点:1、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2、等高线形态和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教学准备:1、师生课前准备:中国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世界地形图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二、教学新课:板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地形图师:出示一幅自制的等高线地图,让学生观察,然后教师可以自问自答:“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

”那么,等高线是怎么绘制出来的呢?师:多媒体演示:课本P24图1.34“地面高度的计算”师提问: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生: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

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导读:没错,大家请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 1、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师强调:计算地面高度时,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课件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课件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海拔671米
海拔354米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 直距离,叫海拔。
相对高度317米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叫相对高度。
(3)在地图上,一般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用相 对高度表示地面的起伏变化。
海拔的起算点一定是海平面,相对高度的起算 点可以是任意一个地点。
从等深线上标注的海拔,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等深线 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

大小

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山地、高原、盆地、丘陵、
读 分层设色 平原
地形图 比较容易判读各种各样的地形,以及地表的起伏
状况
歌诀记忆等高线地形的判读
判断地形地势图,关键是读等高线; 同一线上高度等,同幅图上高差等。 坡陡线密有悬崖,坡缓线疏易攀爬; 鞍部内有同心圆,山谷曲线向内弯。
(山东枣庄)今年五一,四位大学生穿着登山鞋, 带着装备前往北方某山进行考察。下图为某山 地形图,读图完成3~5题。
3. 他们商定的上山路线是顺着山谷爬山,然后
攀岩,再经过陡坡攀登到甲山山顶。下列选
项与他们的路线最相符的是( B )
A.a→b→甲
B.c→d→甲
C.e→f→甲
D.h→g→甲
4. 他们从甲山穿越到乙山,两山的相对高度 是( A ) A.17米 B.17千米 C.200米 D.2千米
2.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与等深线
①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 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②等高线的绘制
• 对一个区域不同地点的海拔进行测量,并标注 在地图上。根据已知点的海拔可以估算其他未 知点的海拔。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32张)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32张)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A
随堂检测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随堂检测
4.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 )A.山峰、山脊、山谷、陡崖 B.山峰、山谷、山脊、陡崖C.山谷、陡崖、山峰、山脊 D.陡崖、山谷、山脊、山峰
A
随堂检测
5.图中河段 AB流向大致是 ( )A.自西向东流 B.自东南向西北流C.自北向南流 D.自西南向东北流
精彩课堂
一、等高线地形图
精彩课堂
【学生活动】实验感知等高线地形图。把大小不等的三个硬币,从下到上由大到小依次叠在一起,假设这是一座山,如何把这座“山”绘制在平面(纸)上呢?
精彩课堂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依次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这些等高线的高度具体是多少呢?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从定义中可以知道,计算海拔的参考基点(起算点)是确认一个共同认可的海平面。这个海平面相当于标尺中的0刻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相对高度,简单来说就是两地海拔的差。起算点可以是任一地点。
精彩课堂
等高线分布的稀疏、密集与坡度陡缓有什么关系?
精彩课堂
【总结归纳】等高线地形图的性质: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密陡疏缓)
精彩课堂
精彩课堂
【总结归纳】常见的山体部位:
精彩课堂
【学生活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部位。活动准备:动手在手背上画等高线。具体步骤是先伸出自己的左手,握紧拳头,在手背上画等高线图。握紧拳头是立体的地形,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
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情景导入
19世纪末,红河谷里的居民抓到了两个英国人,搜出来一些画有许多密集线条的图纸,他们说是捉蝴蝶的,图纸上画的是蝴蝶。当地居民收留了他们。但这几张“蝴蝶”图后来却带来了侵略的英国军队。“蝴蝶”图长什么样呢?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4.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呈现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学法】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实践感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设疑激趣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

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

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

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讲授新课(小组合作,活动探究,归纳提升)老师利用下图,点拨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读图观察感悟,学会如何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画图探究:利用下图,点拨等高线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读图观察感悟,学会如何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等高距。

在学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老师再做点拨提升,跟学生一起探讨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设计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一、几个基本的概念
海拔 相对高度 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 等深线
二、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常见的地形部位
山峰 山脊 山谷 陡崖 鞍部
教学反思
2.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
对于这个问题通过三个活动来完成
活动一: 每四人一组绘制一张等高线地形图
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帮助,能学会绘制一张等高线地形图。教师巡回
指导。完成课后活动1.
活动二:根据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判断等高线的稠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让学生自己体会等高线的稠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在教师的点拨下完成课后活动2.让学生回答出(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一.海拔 、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及等深线等五个基本概念
二.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的不同部位 山峰 山脊 山谷 陡崖 鞍部
五、作业
六、课时练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精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体会等高线的稠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也让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感受,坡陡的地方上山人感觉很累,反之则容易一些。通过活动三达到准确认识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五种形态。比较等高线和等深线,加深对二者的理解
初级中学教案
科目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版本
人教版
时间
主备人
课题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




知识与技能: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构建。
活动三:通过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教师通过幻灯片来展现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的不同部位,让每一位同学准确的说出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的不同部位,加深理解,并完成课后活动3,区分山脊和山谷,对其它的山体的不同部位说出名字。(山峰 山脊 山谷 陡崖 鞍部)
3.等深线及等深线的画法
首先让学生找出等深线的含义 叫同学回答,教师指导 根据等高线的画法,同样画出等深线 教师强调数值的变化
地球的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地表的高低起伏常常用什么来表示呢?
二、交流对话 探究新知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通过幻灯片来展现海拔和相对高度,让学生回答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学生自己能会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幻灯片来展现,并进一步对情景当中的问题做出回答,加深对海拔和相对高度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地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的识别及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陡缓的辨别。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 准备
地图册、课件、地球仪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情景 引入课题
一位藏族老人对孙子说“珠穆朗玛峰是我见过的最高的山峰,海拔4000多米”,孙子听后说“爷爷您错了,我学过,书上明明说是8000多米,怎么说是4000多米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