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摘登

1 2型糖尿病的诊断

我国采用WHO(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尽可能依据静脉血浆血糖检测结果。。如无特殊提示,文中提到的血糖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

血糖的正常值和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切点主要依靠血糖值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确定。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有WHO1999年标准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03年标准。ADA 的空腹血糖受损(IFG)切点>5.6mmol/L,但目前对空腹血糖在 5.6-6.0 mmol/L 的人群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是否明显增加尚缺乏充分的证据,故我国血糖异常切点仍沿用

WHO1999年标准。就临床诊断而言,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急情况下可出现暂时性血糖

升高,若无明确的高血糖病史,须在应急消除后复查。

糖代谢分类mmol/L

糖代谢分类WHO 1999年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

正常血糖<6.1 <7.8

IFG 6.1-6.9 <7.8 糖耐量减低(IGT) <6.1 7.8-11.0

T糖尿病(DM)≥7.0 ≥11.1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mmol/L

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质量下降)加随机血糖(指不

考虑上次用餐时间,1d中任意时段的血糖。或空腹血糖(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

或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11.1

≥7.0 11.1

2 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测血糖以明确诊断

2 糖尿病的治疗

2.1 口服降糖药

基于2型糖尿病的2个主要异常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根据

口服降糖药作用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药物直接刺激胰

岛素分泌;噻唑烷二酮类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双胍类主要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吸收。

由于不同种类口服降糖药作用的环节不同,在临床上常常需要口服药联合治疗。

饮食和运动是控制2型糖尿病的基本措施,如患者有典型的症状或者有严重的高血糖,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很难使血糖控制达标,应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2.1.1 代表药物二甲双胍。该类药物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而降低血

糖,许多糖尿病指南均推荐二甲双胍作为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临床试验显示,二甲双胍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2%,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亚

组显示二甲双胍可以减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病死率。此外,双胍类药物还防止或延缓糖耐量异常向糖尿病进展。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会导致低血糖,并有降低体质量的趋势,但常常引起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联用可增加

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其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因此,双胍类药物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32.6μmol/L,女性>12.8μmol/L,或肾小球滤过率<

60ml/(mi n·1.73m2),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在作造影检查

使用碘化造影时,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

2.1.2 磺脲类药物本类猪腰要离作用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

目前在我国上市的主要有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和格列美脲。给类药物使用不当可致低血糖,特别是可以导致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体质量增加。伴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易选择格列喹酮。患者依从性差时,建议服用每日1次的磺脲类药物。

2.1.3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本类药物主要促进靶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而改善胰岛素的敏感

性,是许多糖尿病指南推荐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用药之一。目前在我国上市的主要有

罗格列酮和比格列酮。临床试验显示,噻唑烷二酮类可使GHbA1c下降1-1.5%,罗格列酮可防止或延缓IGT进展为糖尿病。

体质量增加和水肿是该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这种不良反应在与胰岛素联用时表现更

明显。由于存在体液潴留的不良反应,已有潜在心力衰竭的危险的患者可导致心力衰竭加重。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用时可增加低

血糖的发生。用药前应检查肝功能并在使用中注意检测肝功能。有活动性肝病或氨基转移酶

增高超过正常上限 2.5倍的2型糖尿病患者禁用苯类药物。近期研究提示该类药物可能增加

女性患者骨折的风险。

2.1.4 α-糖苷酶抑制剂作用机制为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病通过改善糖负荷而改善空腹血糖,适用于主要进食碳水化合物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国内上市的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该抑制剂可使GHbA1c下降0.5%-0.8%,不增加体质量,并有使体重下降的趋势,可与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或胰岛素联用。

该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服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两可减少不良反应,单独服用苯类药物不会增加低血糖,联用α-糖苷酶抑制剂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出现低血糖,需使用葡萄糖、牛奶或蜂蜜、、食用蔗糖或淀粉类食物效果差。临床研究显示阿卡

波糖可防止或延缓IGT进展为2型糖尿病,STOP-NIDDM次级终点研究分析显示可能降低

糖耐量异常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1.5 格列奈类药物本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有效的降低餐后血糖,具有吸收

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可降低GHbA1c1%-1.5%。这类药物可在餐前即可服用,

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降糖药联合使用(除外磺脲类)。我国上市的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

格列奈类药物可引发低血糖,但低血糖的发生率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

2.2 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不需要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但口服降糖药失效或出现口服药物使用

禁忌症时,仍需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以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病程较

长时,胰岛素治疗可能是最佳的、甚至是必需的控制血糖的措施。

开始胰岛素治疗应继续坚持生活方式的干预,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血糖检测,以便

于胰岛素剂量调整和预防低血糖;同时应接受低血糖的危险因素、症状和自救措施的教育。

理想的胰岛素治疗应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模式,包括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两部

分的补充。理想的基础胰岛素的作用应能覆盖24h,无明显峰值,避免空腹和餐前低血糖。

餐时的胰岛素注射后胰岛素水平能在进餐后30min左右达到峰值,从而通过抑制肝糖输出

和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以降低餐后高血糖。此外,理想的餐时胰岛素还能在血糖下降到正常水

平时起作用降至基础水平,避免下餐前出现低血糖。

胰岛素根据其来源和化学结构可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根

据其作用特点可分为超短效胰岛素、常规胰岛素(短效)、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包括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和预混胰岛素。临床试验表明,胰岛素类似物在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和

减少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方面优于动物胰岛素和人胰岛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