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科学,它通过分析个体和企业在资源有限条件下的决策过程,来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

在西方经济学的课程中,课后习题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理论概念理解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的示例:习题一:需求曲线和需求弹性问题:解释需求曲线的斜率和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

答案:需求曲线的斜率表示商品价格每变化一个单位时,需求量的变化量。

需求曲线的斜率越陡峭,表明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越小,需求弹性越小;反之,需求曲线越平缓,表明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越大,需求弹性越高。

需求弹性衡量的是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当需求弹性大于1时,需求被认为是弹性的;当需求弹性小于1时,需求被认为是非弹性的;当需求弹性等于1时,需求被认为是单位弹性的。

习题二:市场均衡问题:如何确定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答案:市场均衡是指供给量等于需求量的状态。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可以通过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来确定。

供给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需求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

当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该点的价格即为市场均衡价格,对应的数量即为市场均衡数量。

习题三:边际效用递减法则问题:解释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指的是随着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即边际效用)逐渐减少的现象。

例如,当一个人非常饿时,吃第一个汉堡的满足感可能非常高,但随着他继续吃第二个、第三个汉堡,每增加一个汉堡带来的额外满足感会逐渐降低,直到达到一个点,再吃更多的汉堡不仅不会带来满足感,反而可能引起不适。

习题四:成本与收益分析问题:企业在决定生产多少产品时,应如何进行成本与收益分析?答案:企业在决定生产量时,应比较边际成本(MC)和边际收益(MR)。

边际成本是指生产额外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边际收益是指销售额外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额外收入。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答案【篇一:西方经济学第二章习题答案】txt>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10+5p。

(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 =-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d=50-5p和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50-5p=-10+5p得pe=6将均衡价格pe=6代入需求函数qd=50-5p,得或者,将均衡价格pe=6代入供给函数qs=-10+5p,得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6,qe=20。

如图2—1所示。

图2—1(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d=60-5p和原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60-5p=-10+5p得pe=7将均衡价格pe=7代入qd=60-5p,得或者,将均衡价格pe=7代入qs=-10+5p,得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7,qe=25。

如图2—2所示。

-1 -图2—2(3)将原需求函数q=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s=-5+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50-5p=-5+5p得pe=5.5将均衡价格pe=5.5代入qd=50-5p,得或者,将均衡价格pe=5.5代入qs=-5+5p,得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qe=22.5。

如图2—3所示。

d图2—3(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主编:高鸿业目录第一章引论02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02第三章效用论14 第四章生产论16 第五章成本论36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45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55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65第九章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69第十章博弈论初步75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80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83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85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92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95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06 第十七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110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15 第十九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19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122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127 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134 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139第一章引论(略)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得P e=6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Q e=50-5×6=20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Q 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西⽅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西⽅经济学简明教程》参考答案习题⼀1.简释下列概念:稀缺答:指相对于⼈的⽆穷⽆尽的欲望⽽⾔,“经济物品”以及⽣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充分的或者说不⾜的。

微观经济学答:西⽅经济学的两⼤组成部分之⼀,它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商以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宏观经济学答:西⽅经济学的两⼤组成部分之⼀,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及其相互关系。

总体经济问题包括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贸易和国际收⽀等。

存量答:是⼀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

流量答:是⼀定时期发⽣的变量变动的数值。

2.你认为研究⼈们的消费问题是属于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的对象?答: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不是仅从概念上就可简单加以区分的。

消费这个概念和问题,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中都有,但含义和研究的⾓度不⼀样。

在微观经济学中,研究消费主要是研究消费者⾏为(选择),即根据预算约束,消费者如何按⾃⼰的偏好选购消费品以实现效⽤极⼤化;⽽在宏观经济学中,研究消费主要是研究社会的总消费⽀出⽔平如何决定,及如何影响总需求⽔平等。

习题⼆需求答:是指在某⼀特定时期,对应于某⼀商品的各种价格,⼈们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规律答:⼀种普遍经济现象的经验总结,指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的变动答:指当商品本⾝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

供给答:是指⽣产者(⼚商)在⼀定时期和⼀定价格⽔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规律答:⼀种普遍经济现象的经验总结,指: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名词解释(5,15)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该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是指生产者既有出售的愿望又有出售的能力的有效供给)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支付之间的差额。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寡头市场:寡头市场又称为寡头垄断市场。

它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这样的一种市场组织。

垄断竞争:垄断竞争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二、简答(3,16)完全竞争市场形成的条件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每一个消费者和每一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的控制力量,他们每一个人都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他们被称为价格接受者)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所有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这意味着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和毫无困难的)信息是完全的(由于每一个买者和卖着都知道既定的市场价格,都按照这一既定的市场价格进行交易,这也就排除了由于信息不畅通而可能导致的一个市场同时按照不同的价格进行交易的情况)无差异曲线形成的特征函数是连续的,有无数条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远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西方经济学课后试题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课后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1.影响商品需求、需求量、供给、供给量的因素(简答题)1)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需求函数2)影响商品的需求量的因素: 1.商品自身的价格。

2.消费者的偏好。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4.相关商品的价格。

5.人们对未来的预期。

P213)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供给函数4)影响商品的供给量的因素: 1.商品自身的价格 2.生产要素价格 3.相关商品的价格 4.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5.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6.考查时间的长短 P24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大小的因素:(简答题)1)商品的可替代性 2)商品用途的广泛性3)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4)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5)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P493.计算题(类型:给出需求函数、供给函数求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点弹性、价格弹性等)例题:P67 1,2,5,7,9注:计算题的答案参考发的那份电子版的课后习题答案呀第三章1.(名词解析)与边际效用相关的名词1)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2)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P72,P744)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P805)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P816)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某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P857)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西方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习题十二1.简释下列概念:均衡产出或收入答: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此时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包括全体家庭和企业在内的各个经济部门想要有的支出,或者说计划或意愿的投资正好等于计划或意愿的储蓄。

消费函数答:指关于消费和收入的依存关系的函数,其图形表示即消费曲线。

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答: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率。

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答:边际储蓄倾向指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投资乘数答: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

直接税答:是对财产和收入征税,其特点是纳税人就是负税人,无法转嫁税收负担。

间接税答:是对商品和劳务征税,其特点是纳税人并不是负税人,税收负担转嫁的方式包括向前转嫁和向后转嫁。

政府购买答:是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它包括政府在教育、卫生、防务、警察和公共投资方面的支出及其他经常性支出,它是一种实质性支出,有着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因而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

政府转移支付答: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它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政府在付出这些货币时并无相应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发生,因而是一种不以取得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和劳务作为补偿的支出。

政府支出乘数答: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答: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转移支付乘数答: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通货紧缩缺口与通货膨胀缺口答:通货紧缩缺口是指实际总支出低于充分就业收入所要求的总支出之间的缺口,它测度着达到充分就业均衡所需要增加的总支出量。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第三部分习题解答第一篇概论一、思考题1. 经济学是科学,但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很少完全一致。

这是为什么?[答]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不一,至少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1)政治思想不同。

经济学属于研究意识形态的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者与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政策主张不同。

(2)经济思想不同。

主张自由放任的新自由主义与主张国家干预的新凯恩斯主义,在政策主张上也会不同。

(3)经济理论不同。

同一经济思想的不同经济理论,在政策主张上也会有所不同。

(4)经济信息不同。

即使同一学派、观点相同的经济学家,由于各自掌握的经济信息不同,政策主张也不会完全相同。

2. 有人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

”请对此试加评论。

[答]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都是一国的经济运行,只是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分析从个量入手,宏观经济分析从总量入手。

这就是说,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以研究方法而不是研究对象来划分的。

因此,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是不确切的。

3. 某君曰:“我这个人,宏观上还可以,微观上有不足。

“这种说法对吗?[答]这种说法不对。

某君的原意是:自己整体上还可以,局部上有不足。

但这不是宏观、微观的原意:宏观指总量、总体,微观指个量、个体。

从经济学上说,无论从整体上还是局部上看,个人都是个体。

4. “经济人”都是利己主义者,但为什么国内外都有人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答] 这个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1)作为假说,“经济人”是对人性的一种抽象,并不是现实中的具体人。

具体人多种多样,不一定都是利己的,但撇开非本质属性,“经济人”假定抽象人的本质属性是利己的。

(2)“经济人”追求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利益,也包括个人的安乐。

也就是说,既有物质利益,也有精神安乐。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对某些人来说,助人为乐,舍己为人,可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可以利己。

(3)“经济人”假说是实证结论,不是道德规范。

西方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3。

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Q3-5Q2+15Q+66:(1) 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2) 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TVC(Q) AC(Q)A VC(Q) AFC(Q)和MC(Q)。

解(1)可变成本部分: Q3-5Q2+15Q不可变成本部分:66(2)TVC(Q)= Q3-5Q2+15QAC(Q)=Q2-5Q+15+66/QA VC(Q)= Q2-5Q+15AFC(Q)=66/QMC(Q)= 3Q2-10Q+154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Q)=0。

04 Q3-0。

8Q2+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

解: TVC(Q)=0。

04 Q3-0。

8Q2+10QA VC(Q)= 0。

04Q2-0。

8Q+10令08.008.0=-='Q C AV得Q=10又因为008.0>=''C AV所以当Q=10时,6=MIN AVC5。

假定某厂商的边际成本函数MC=3Q2-30Q+100,且生产10单位产量时的总成本为1000。

求:(1) 固定成本的值。

(2)总成本函数,总可变成本函数,以及平均成本函数,平均可变成本函数。

解:MC= 3Q2-30Q+100所以TC(Q)=Q3-15Q2+100Q+M当Q=10时,TC=1000 M=500(1) 固定成本值:500(2) TC(Q)=Q3-15Q2+100Q+500TVC(Q)= Q3-15Q2+100QAC(Q)= Q2-15Q+100+500/QA VC(Q)= Q2-15Q+1009。

假定某厂商短期生产的边际成本函数为SMC(Q)=3Q2-8Q+100,且已知当产量Q=10时的总成本STC=2400,求相应的STC函数、SAC 函数和A VC函数。

解答:由总成本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

有STC(Q)= Q3-4 Q2+100Q+C= Q3-4 Q2+100Q+TFC2400=103-4*102+100*10+TFCTFC=800进一步可得以下函数STC(Q)= Q3-4 Q2+100Q+800SAC(Q)= STC(Q)/Q=Q2-4 Q+100+800/QA VC(Q)=TVC(Q)/Q= Q2-4 Q+100第六章练习题参考答案1、已知某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1Q3-2Q2+15Q+10。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随堂练习西方经济学第一章导言一.填空题:1 .生产可能线又称(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它是一条表明在(资源)即定的条件下,社会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最大组合的曲线。

2 .选择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样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3 .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经济制度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市场经济制度),一种是(计划经济制度)。

4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解决资源配置),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5.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有(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完全信息)。

6.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7.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

8.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经济学要与规范经济学的重要区别之一。

9.实证经济学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规范经济学要回答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

10.经济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微观)和(宏观);根据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11.一个完整的经济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

12.理论的表述方式有(叙述法)、(列表法)、(图形法)、(模型法)。

二、选择题:1 .在任何一个经济中:( C )A 、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不会存在资源的浪费B 、因为存在资源浪费,所以资源并不稀缺C 、即存在资源稀缺,又存在资源浪费2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B )A 、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B 、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 、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书数量很少3 .生产可能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表示:( B )A 、可以利用的资源稀缺B 、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C 、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4 .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 C )A 、互相对立的B 、没有任何联系的C 、相互补充的5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A )A 、资源配置B 、资源利用C 、单个经济单位如何实现最大化6.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B)A、市场出清B、市场失灵C、完全理性7.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B)A、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B、国民收入决定理论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8.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是:(A)A、研究方法的不同B、研究对象的不同C、研究范围的不同9.在研究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时,内生变量是:( C)A政府政策的变动B人口的变动C收入的变化10.在研究投资与利率和产量的关系时,外生变量是:(B)A、利率的变动B、产量的变动C、政府政策的变动三.判断正误题:1 .如果社会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一,二章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一,二章

第一章绪论一、思考题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2.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3.经济学能否利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4.经济学研究能否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经济研究是否需要价值判断?5.西方经济学的价值取向能否妨碍西方经济学家正确认识经济规律?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答: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性问题引起的,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存在的理由和必要。

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

稀缺性是指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而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所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

”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

人的欲望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而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

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劳务的资源与人们的欲望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是稀缺性。

由稀缺而产生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如何将稀缺性的、竞争性的和生产性的资源在现在和将来、在生产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做出选择,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

这是关于稀缺资源配置问题。

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这就是说,在可供选择的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劳务中,生产哪些种和生产的数量是多少?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用于某一种产品生产的资源太多,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必然会减少。

社会是以怎样的次序和什么样的机制来分配稀缺资源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第二,如何生产?即应用何种技术来生产物品?是用蒸汽还是用水力或原子能发电?多用劳动少用资本和土地,还是恰恰相反?生产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怎样区别一种生产方法是高效率的还是低效率的?第三,为谁生产?即社会总产品以何种尺度分配给不同的个人和家庭?谁得什么得多少?为什么穷人仅有一点__________点,而富人拥有的太多? 这种分配是公平的吗? 由稀缺性而引起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能否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在资源、需要和技术的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和劳务?这是关于经济效率问题。

西方经济学答案(完整)

西方经济学答案(完整)

西方经济学答案(完整)1、经济学研究得五个核心概念经济学研究得五个核心概念分别为:取舍、激励、交换、信息与分配。

(1)取舍:由于资源得稀缺性,因此不得不进行取舍。

(2)激励,激励有多种形式,通常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决策者在作出选择时对激励作出反应;激励对了解选择十分重要。

(3)交换:人们从自愿交易中获益,而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交换导致资源得有效使用。

(4)信息:市场得结构与运行状况特别依赖于决策者可以获得得信息。

(5)分配:市场决定经济中所生产得商品与服务如何配置给社会成员。

2、怎样理解基本竞争模型?(P25)基本竞争模型由三部分组成:一为关于消费者行为得假设,二为关于厂商行为得假设,三为关于这些消费者与厂商在其中相互作用与进行交换得市场行为得假设。

其中消费者就是理性得,厂商就是利润最大化得,她们之间相互作用得市场就是高度竞争得。

该模型忽视政府,着重了解没政府干预得经济如何运行。

3、怎样理解生产可能性曲线?P35一个厂商或者社会能够生产得产品数量称为生产可能性,生产可能性曲线则可以表示社会生产得机会集合,厂商与整个社会都面对约束,在涉及生产决策得选择中,这种机会集合得边界描述得就是生产一单位得一种商品能够生产另一种商品得最大数量,反过来也就是如此。

对于给定固定数量得土地、劳动与其它投入品,它就是就是一条向外弯曲得曲线,与预算约束与时间约束不同,它反映了收益递减。

4、供给曲线移动得原因就是什么?在任一给定得价格水平上,生产能力得提高或降低都回导致厂商愿意供给得某种产出数量得变化,从而引起总供给曲线,特别就是垂直部分发生移动。

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得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得或人为得灾祸。

如地震或战争极大地引起总供给曲线自动。

(2)技术变动。

引起总供给曲线移动得一个重要原因就就是技术变化。

技术变动通常就是正向即技术倾向于提高,所以技术变动得影响一般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3)工资率等要素价格得变动。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第一至第九章)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第一至第九章)

西经课后答案第二章一、思考题1.什么是需求和供给?影响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因素有哪些?1.答:(1)需求(Demand)是指消费者在某个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它以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为基础。

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如该商品本身的价格高低,与该商品相关商品的价格高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市场流行的时尚和消费者的偏好,人口以及由此决定的市场范围,历史传统、民族风俗、社会风尚、地理气候、文化习惯、消费示范和攀比、广告的影响,等等。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商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多数商品来说,如果消费者的收入提高,即使价格不变,消费者也有能力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购买更多的商品。

因此,收入提高将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

然而,对某些商品来说,情况恰好相反。

这些商品主要是穷人赖以为生的食品,如土豆、面包等等。

收入水平提高后,对这些物品的需求量反而会下降,因为当穷人变得更有钱时,他们将会更多地消费更有营养的食品,而相应地减少对价格低廉且营养较差的食品的消费。

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减少,那么我们就称这种商品为正常品(normal good),如果这种商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增加,那么我们就称这种商品为低档品(inferior good)。

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西方经济学把相关商品分为两种:替代品(substitutes)和互补品(complements)。

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是指可以替代这种商品消费的另外一种商品,如茶是咖啡的替代品,猪肉是牛肉的替代品,等等。

一种商品的互补品是指必须和该商品一起消费的另外一种商品,如汽油是汽车的互补品,显示器是电脑主机的互补品,左手套是右手套的互补品,等等。

如果某种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那么该商品的需求增加;如果某种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那么该商品的需求减少。

《西方经济学》课后复习3,4标准答案

《西方经济学》课后复习3,4标准答案

《西⽅经济学》课后复习3,4标准答案《西⽅经济学》平时作业(3)答案⼀、填空题:1.国内⽣产总值的计算⽅法主要有⽀出法、收⼊法以及部门法。

2.GDP-折旧=NDP 。

3.名义国内⽣产总值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产总值。

4.物价⽔平普遍⽽持续的上升称为通货膨胀。

5.长期中的失业是指⾃然失业,短期中的失业是指周期性失业。

6.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核⼼是技术进步。

7. ⽣产⼀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被称为资本—产量⽐率。

8.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

9. 根据货币数量论,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发⽣的惟⼀原因是货币量增加。

10.摩擦性失业是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流动⽽引起的失业。

11.效率⼯资是指企业⽀付给⼯⼈的⾼于市场均衡⼯资的⼯资。

12.总需求曲线是⼀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是⼀条向右上⽅倾斜的线。

13. 在影响总需求的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中,利率效应最重要。

14.在短期,价格的粘性引起物价与总供给同⽅向变动。

15.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减少,均衡的国内⽣产总值减少,物价⽔平下降。

16.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

17.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在这条线上任何⼀点都是收⼊与消费相等,在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45°线上表⽰任何⼀点都是总需求与国内⽣产总值相等。

18. 净现值是指⼀笔投资未来所带来的收⼊现值与现在投⼊的资⾦现值的差额。

19.加速原理表明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变动率。

20.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消费减少,均衡的国内⽣产总值减少;储蓄增加,均衡的国内⽣产总值减少。

21.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越⼩。

22.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说明了在短期中,总需求(总⽀出)是决定均衡国内⽣产总值的最重要因素。

⼆、选择题:1.在下列情况中作为最终产品的是( B )A.汽车制造⼚新⽣产出来的⼩汽车B.旅游公司⽤于载客的⼩汽车C.⼯⼚⽤于运送物品的⼩汽车D.公司⽤于联系业务的⼩汽车2.最全⾯反映经济中物价⽔平变动的物价指数( C )A.消费物价指数B.⽣产物价指数C.GDP平减指数D.名义国内⽣产总值指数3.劳动⼒总量包括(A )A.所有失业和就业的⼯作年龄⼈⼝B.总⼈⼝中除⾮⼯作年龄⼈⼝外的所有⼯作年龄⼈⼝C.总⼈⼝数D.所有失业的⼯作年龄⼈⼝4.经济增长是指( B )A.技术进步 B.国内⽣产总值或⼈均国内⽣产总值的增加C.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D.社会福利和个⼈幸福的增进5.假定资本量为100万,所⽣产的产量为50万,则资本—产量⽐率为( B )A.50万/100万=0.5B.100万/50万=2C.100万/(100万+50万)=0.67D.50万/(100万+50万)≈0.336.货币中性论是指货币的变动( D )A.同时影响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B.既不影响名义变量也不影响实际变量C.只影响实际变量⽽不影响名义变量D.只影响名义变量⽽不影响实际变量7.引起摩擦性失业的原因:( D )A.最低⼯资法B.效率⼯资C.⼯会的存在D.经济中劳动⼒的正常流动8.在总需求的构成中,哪⼀项与物价⽔平⽆关( C )A.消费需求B.投资需求C.政府需求D.国外的需求9.物价⽔平的下降对总需求的影响可以表⽰为( B )A.沿同⼀条总需求曲线向左上⽅移动B.沿同⼀条总需求曲线向右下⽅移动C.总需求曲线向左平⾏移动D.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动10.技术进步会引起(A )A.短期与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平⾏移动B.短期与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平⾏移动C.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平⾏移动D.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平⾏移动11.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总需求减少会引起( D )A.均衡的国内⽣产总值增加,价格⽔平上升B.均衡的国内⽣产总值增加,价格⽔平下降C.均衡的国内⽣产总值减少,价格⽔平上升D.均衡的国内⽣产总值减少,价格⽔平下降12.引致消费取决于( C )A.收⼊B.边际储蓄倾向C.收⼊和边际消费倾向D.⾃发消费13.在总需求中,引起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B )A.消费B.投资C.政府⽀出D.净出⼝14.加速原理说明了( B )A.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的变动量B.投资的变动⼤于产量的变动C.投资的变动等于产量的变动D.投资的变动⼩于产量的变动15.在以下四种情况中,乘数最⼤的是( D )A.边际消费倾向为0.2B.边际消费倾向为0.4C.边际消费倾向为0.5D.边际消费倾向为0.8三、判断题:1.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的价值和以前建成⽽在今年出售的房屋的价值都应计⼊今年的国内⽣产总值。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1.假定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P=100—5Q,供给函数为P=40+10Q。

(1)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2)由于消费者收入上升导致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15,则求新的需求函数;(3)由于技术进步导致对商品的供给增加15,则求新的供给函数;(4)求供求变化后新的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5)将(4)与(1)比较,并说明结果。

2.某市的房租控制机构发现,住房的总需求是Qd=100—5P,其中数量Qd以万间套房为单位,而价格P(即平均月租金率)则以数百美元为单位。

该机构还注意到,P较低时,Qd的增加是因为有更多的三口之家迁入该市,且需要住房。

该市房地产经纪人委员会估算住房的供给函数为Qs=50+5P。

(1)如果该机构与委员会在需求和供给上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自由市场的价格是多少?(2)如果该机构设定一个100美元的最高平均月租金,且所有未找到住房的人都离开该市,那么城市人口将怎样变动?(3)假定该机构迎合委员会的愿望,对所有住房都设定900美元的月租金。

如果套房上市方面的任何长期性增长,其中的50%来自新建筑,那么需要新造多少住房?3.在某商品市场中,有10000个相同的消费者,每个消费者的需求函数均为Qd=12-2P;同时又有1000个相同的生产者,每个生产者的供给函数均为Qs=20P。

(1)推导该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和市场供给函数;(2)求该商品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3)假设政府对售出的每单位商品征收2美元的销售税,而且1000名销售者一视同仁,这个决定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有什么影响?实际上是谁支付了税款?政府征收的税额为多少?(4)假设政府对产出的每单位商品给予1美元的补贴,而且1000名生产者一视同仁,这个决定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又有什么影响?该商品的消费者能从中获益吗?4.某君对商品x的需求函数为P=100-,求P=60和P=4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5.假定需求函数Qd=500一lOOP,试求:(1)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弧弹性;(2)分别求出价格为2元和4元时的点弹性。

第八章--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1.说明生产要素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解答:第一,从商品的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关于“产品”的理论和关于“要素”的理论。

前者讨论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后者讨论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第二,产品的理论和要素的理论是相互联系的。

特别是,产品理论离不开要素理论,否则就不完全。

这是因为,首先,产品理论在讨论产品的需求曲线时,假定了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既定,但并未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其次,在推导产品的供给曲线时,假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定,但并未说明要素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这两点都与要素理论有关。

因此,要素理论可以看成是产品理论的自然延伸和发展。

第三,在西方经济学中,产品的理论通常被看成是“价值"理论,要素理论通常被看成是“分配”理论。

产品理论加上要素理论,或者,价值理论加上分配理论,构成了整个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2。

试述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解答:第一,厂商在使用要素时同样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即要求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第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产品价值"(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价格的乘积),而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价格”。

于是,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

3。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有何关系?解答:从表面上看,完全竞争企业(实际上也包括其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似乎有两个不同的决策要做:第一,购买多少要素?这是所谓的“要素需求”问题-—使用多少要素才能够使利润达到最大?第二,生产多少产量?这是所谓的“产品供给”问题——生产多少产量才能够使利润达到最大?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是一回事.这是因为在企业的要素需求和产品供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要减少对要素的需求,则产品供给常常就不得不减少;反之,如要增加对产品的供给,则要素的需求常常又不得不增加.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所谓的生产函数:Q=Q(L)。

西方经济学(上下册)书后习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上下册)书后习题参考答案

导论1.如何界定西方经济学? 试述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的界定。

(1)时间上,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理论;(2)地位:流行于西方国家学术界并影响着政府经济政策的理论;(3)立场上: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对立的;(4)内容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5)理论来源:新古典经济学为主的微观经济学,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并立的宏观经济学;(6)方法上:主要以方法论个人主义的方法根据理性与自利假设展开演绎分析。

研究对象。

(1)研究由稀缺性所引起的资源配置与利用问题。

(2)具体问题有:微观层面的市场运行、价格决定和调节、资源配置问题,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宏观层面的收入与就业决定理论,也就是资源利用理论,包括:经济波动与增长问题、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宏观经济政策等。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根本研究方法:从方法论个人主义出发对个体行为展开研究,假设个体行为是理性的和自利的,通过研究最优化或均衡实现的条件和特征来对现实进行解释,对未来进行预测。

(2)具体研究技术包括:演绎法和归纳法;建立模型;利用数学工具。

(3)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而选择不同的技术方法: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边际分析。

2.西方经济学是如何产生、发展和演变的?(1)西方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和当代西方经济学四个大的阶段;(2)西方经济学的演变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有关;(3)西方经济学的演变也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发展有关。

3. 为什么和如何了解和研究西方经济学?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1)西方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的运行,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成分有助于我们理解、解释和解决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西方经济学在分析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解析详解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解析详解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解析详解《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何为GDP?如何理解GDP?答案要点: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对于GDP的理解,以下几点要注意:(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为了解决经济中不同产品和服务的实物量一般不能加总的问题,人们转而研究它们的货币价值,这就意味着,GDP一般是用某种货币单位来表示的。

(2)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最终产品和服务是指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那些产品和服务,而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指由一家企业生产来被另一家企业当作投入品的那些服务和产品。

(3)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在指定的国家和地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才被计算到该国或该地区的GDP中。

(4)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意味着GDP属于流量,而不是存量。

2.说明核算GDP的支出法。

答案要点:支出法核算GDP的基本依据是:对于整个经济体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具体说来,该方法将一国经济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划分为了四个部门,即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际部门。

对家庭部门而言,其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用字母C表示;对企业部门而言,其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用字母I表示;对政府部门而言,将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用字母G表示;对于国际部门,引入净出口NX来衡量其支出,净出口被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

将上述四部门支出项目加总,用Y表示GDP,则支出法核算GDP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为:Y=C+I+G+NX。

3.说明GDP这一指标的缺陷。

答案要点:(1)GDP并不能反映经济中的收入分配状况。

GDP 高低或人均GDP高低并不能说明一个经济体中的收入分配状况是否理想或良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答: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性问题引起的,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存在的理由和必要。

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

稀缺性是指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而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所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

”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

人的欲望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而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

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劳务的资源与人们的欲望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是稀缺性。

由稀缺而产生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如何将稀缺性的、竞争性的和生产性的资源在现在和将来、在生产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做出选择,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

这是关于稀缺资源配置问题。

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这就是说,在可供选择的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劳务中,生产哪些种和生产的数量是多少?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用于某一种产品生产的资源太多,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必然会减少。

社会是以怎样的次序和什么样的机制来分配稀缺资源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第二,如何生产?即应用何种技术来生产物品?是用蒸汽还是用水力或原子能发电?多用劳动少用资本和土地,还是恰恰相反?生产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怎样区别一种生产方法是高效率的还是低效率的?第三,为谁生产?即社会总产品以何种尺度分配给不同的个人和家庭?谁得什么得多少?为什么穷人仅有一点点,而富人拥有的太多? 这种分配是公平的吗?由稀缺性而引起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能否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在资源、需要和技术的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和劳务?这是关于经济效率问题。

“经济”这一词的最初含义就是效率、节约和避免浪费。

作为一门研究经济的学问,经济学研究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得同样的满足,或以同样的代价获得更大的满足。

如果社会能以更便宜的方法生产,这意味着这个社会将生产更多的产品和劳务,从而得到更大的满足。

西方经济学认为,稀缺性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一直困扰人类的一个难题,是人类面临的永恒的问题。

每个经济社会都面临很多经济问题,但西方经济学认为,任何社会——不论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如何,也不论它处在什么历史年代——的经济问题都导源于一个基本的经济事实或矛盾,即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满足需要的资源的稀缺性。

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个基本矛盾,因此便产生了社会的基本经济问题,产生了研究经济问题的经济学。

从根本上说,经济学是与稀缺性进行斗争的一门学问。

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并没有摆脱稀缺性,这是事实。

但是,稀缺性是人类面临的永恒的问题吗?第一,事实上,自然科学已经证明,潜在的自然资源是无限的。

自然资源的稀缺实际上反映了人还没有充分利用无限的自然资源,就是说到目前为止人还不具备利用无限资源的充分知识。

第二,不能把人类历史的特定时期(商品经济)的特定阶级(资产阶级)的欲壑难填的贪婪之心当作既定存在的事实,或者当作自然的合理的现象,而以各种手段刺激或助长其无限膨胀。

人的需要不仅仅是个生理的范畴,还具有社会的内容。

道德、理想追求、教育、文化素质等因素都会影响和制约人的需要。

因此,解决资源稀缺性与人的欲望无限性矛盾的关键在人本身,在于人的智慧、能力的解放。

2.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答: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研究构成整个经济制度的各个经济决策单位的经济行为,研究这些单个单元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影响这些决策的因素。

由于这些决策是市场上或通过市场进行的,各种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及其变动对各个单位的经济决策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通过分析各种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过程,考察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找到实现稀缺资源最佳配置的方法和途径。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运行,分析的是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宏观经济学所要解决的是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问题,它主要研究整个经济的价格和产出水平的决定过程,分析经济不稳定的原因,探索实现整个社会生产能力长期稳定增长的方法和途径。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稀缺资源的节省和提高经济效率,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区别主要在观察同一事物的角度不同。

微观经济学代表由下而上的视角,而宏观经济学代表由上而下的视角。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就好象森林和树木之间的关系一样。

宏观经济学好比研究一片森林的构成、性质和变化,而不去考虑一棵棵树木。

而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森林中的个别树木的性质和特点,在考察时以森林的状态不变为假定前提。

如果要对整片森林有充分的认识,则这两方面的研究缺一不可。

尽管西方经济学强调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但目前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矛盾、不一致性是相当明显的。

首先,这一理论体系中的两个组成部分缺乏有机的联系。

微观经济分析是以价格理论为核心而展开,而宏观经济分析是以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而展开的,这两个核心理论没有内在联系,这就是说,这两个组成部分是互相脱离的:价格理论不能运用于宏观,而宏观分析则缺乏它的微观基础。

其次,这两个组成部分的结论是互相矛盾和互相否定的。

微观经济学强调通过市场价格机制自发地调节经济活动,可以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因此政府对经济的过分干预是不必要的。

宏观经济学强调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否则自发的市场调节不能有效运转。

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是由两个针锋相对的学说体系拼凑而成的。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和自由放任。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失效和国家干预。

3.经济学能否利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解答提示:西方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表现为直接模仿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当然可以利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但问题是经济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吗?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开始,西方经济学一直存在着一种企图,即企图把经济学变成一门像力学一样的超阶级、超现实、超历史、超社会的“纯粹的科学”。

这种将经济学与自然科学完全混同的做法遭到非主流经济学家的批判。

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认为,无批判地将物理学的方法应用于社会科学现象是不适当的,他用“科学主义”一词去形容经济学对物理科学方法的盲目模仿,将其称之为经济科学的“弄虚作假主义”,认为它不可避免地忽视了社会现实的一些关键因素,诸如感觉、目的和预期。

4.经济学研究能否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经济研究是否需要价值判断?解答提示:当西方经济学家试图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建立经济学体系时,他们很快就发现,经济学面临着一个在自然科学中通常不会遇到的问题,即人们对各种社会现象,特别是对涉及人们切身利益的经济问题,往往会做出好坏或应该与否的判断。

由于这种判断与人们的价值观直接发生关系,所以被称之为价值判断。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与自然科学一样,都是一门实证的科学。

经济学的首要任务是描述经济中的事实、情况和关系。

科学性和客观性要求经济学超脱和排除一切价值判断,就经济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客观的描述,这就是所谓的“价值中立”(Value Free)原则。

价值中立原则在经济学中的运用,是将经济学划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目的在于了解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分析叫做实证经济学,它力求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标准,探讨如何才能符合这样标准的理论和政策,它力求回答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区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对科学研究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把这两者区分开来是一回事,要求把价值判断完全从科学研究中摈弃是另一回事。

一方面,科学与价值判断是不能分割的,因为“无论我们做什么,总是关系到事实和价值这两个方面。

在确定的意义上,价值的纬度是人类特有的纬度;把它拿走,你就消灭了人类的存在”;另一方面,科学也需要价值判断。

当物理学家发现通过原子核的裂变可以释放一种巨大的能量时,他们考虑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和平地利用这种能量?科学只是发现和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西方经济学一面高唱科学的客观性的论调,一面把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暗中塞入经济学的假定中。

5.西方经济学的价值取向能否妨碍西方经济学家正确认识经济规律?解答提示: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是一个累积性过程,它代表了世代经济学家为认识经济现象在心智方面所做的努力的。

另一方面,西方经济学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经济理论上的反映和概括,它具有双重性质:科学性和有用性与庸俗性和辩护性。

西方经济学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经济理论上的反映和概括。

因此,西方经济学的价值取向是非常明显的,即在意识形态上,宣布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强化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

这种价值取向贯穿于西方经济学的始终,贯穿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研究立场、方法和观点之中。

西方经济学只关心和研究一种经济制度,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它重点研究私有制度是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以及解决的效率如何。

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这正像熊彼特说的那样:“想要为自己的时代和国家服务的经济学家,是把他们时代和他们国家的制度视为当然的——并且根据这种制度来进行推理。

”然而,把现存的当作合理的,在既定的制度下研究既定的“客观”事实,这本身就暗含着保守的意识形态,既目前流行的经济制度是最好的,这显然代表那些在这种制度下生活得最舒服的既得利益者的观点。

应该指出,资本主义的种种经济问题根源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它充分暴露了这个制度的不合理性。

但是,西方经济学只是在运行层次上研究问题,而把问题归结为引起人们诸如投资、储蓄、消费等经济行为的普遍心理倾向。

这种学说具有明显的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性质。

它主要表现为:(1)西方经济学把经济学作为关于人与物之间的技术问题来处理,它从分析物与物的关系开始,只是揭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2)西方经济学有意或无意回避了资本主义的矛盾,无视或抹煞了资本主义社会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从而粉饰和美化资本主义。

这个世界没有阶级矛盾和对抗,没有罢工和反罢工,没有人对人的剥削和压迫,没有危机的爆发和股市的崩盘,没有贫富差距的扩大和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没有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没有帝国主义和战争,没有对人的本质的异化和物化……总之,资本主义社会是美好、和谐和均衡的世界,这个世界通过交换,达到均衡和协调,获得最大限度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