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免疫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免疫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引言免疫学是研究身体对外来物质的防御和调节反应的科学,它不仅有理论研究,而且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了解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章免疫学的基本概念1.1 免疫系统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种由多种类型的细胞、分子和组织构成的复杂的防御系统。
身体免疫系统分为两个部分: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指身体中存在的天生的防御机制,如;皮肤和黏膜屏障、病原体透过异己营养素的限制、多种酸和酶等对细菌的消灭作用、巨噬细胞等等。
而获得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需要一定时间来建立,主要通过抗体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来保护机体。
1.2 免疫反应免疫反应是机体对外来抗原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的反应过程,其表现为发炎反应、细胞杀伤、抗体生成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1.3 免疫系统的调节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够保持对外来抗原的正常防御,但在一些疾病状态下,机体对外来抗原的免疫反应会被抑制或过度刺激。
有些疾病可以通过在免疫反应过程中长期作用的调节因子的研究,来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第二章免疫学的实验方法2.1 免疫化学技术免疫化学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等技术。
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抗原或抗体的检测和定量,以及分析细胞和分子的免疫学特性。
2.2 免疫细胞分离和分析技术单个细胞的免疫分析已成为分析免疫功能、肿瘤学、病毒学和免疫相关疾病的重要工具。
流式细胞术、细胞磁分选和显微镜技术等技术都是免疫学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手段。
2.3 免疫基因工程技术免疫基因工程技术主要应用于制备免疫蛋白,包括单克隆抗体、重组抗体、重组蛋白和细胞因子等。
这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领域。
第三章免疫学的应用3.1 免疫学在传染病控制中的应用免疫学在传染病控制中的应用包括卫生教育、疫苗接种和免疫学监测等。
疫苗接种是目前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已经成功地控制了许多传染病如麻疹、小儿麻痹症和流行性脑炎等。
C1免疫学绪论(医学免疫学)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IS)的组成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免疫系统-—机体的“安全部门”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成熟和工作的场所 免疫细胞 -—担负免疫功能的主体 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发挥功能的物质基础
免疫细胞成熟和 工作的场所
担负免疫功能的主体
免疫细胞 发挥功能 的物质基 础
免疫学中的“异己”
细菌(梭状杆菌) 真菌(表皮癣菌) 寄生虫(绦虫) (流感病毒)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肿瘤细胞
免疫学中所指“异己” : 外来的病原微生物 癌变的细胞 病毒感染的细胞 衰老的红细胞等
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
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该 学科重点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和危险信号后发生 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的规律,探讨免疫功能异常 所到最后疾病及其发生机制,为这些疾病的诊断、 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
结核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Rod-shaped Bacterium
痢疾杆菌 Shigella sonnei - rod prokaryote; causes shigellosis
伤寒杆菌 Salmonella - rod prokaryote ; note the flagella. Causes salmonellosis 霍乱弧菌 Vibrio cholerae - vibrio-shaped prokaryote that causes cholera
D.机体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
5.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全文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9
• 三、机体的反应性
• 受基因控制,与年龄和健康状态也 有关。
• 四、其它
• 抗原进入体内的途径、剂量及是否 应用佐剂等有关。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0
第三节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 一、抗原的特异性 • 既表现在免疫原性上也表现在抗原性上。 • 表现在免疫原性上:指某一抗原只能诱
• 交叉反应:由共同抗原决定基刺激机体 产生的抗体分别与两种抗原(共同抗原) 发生反应。
• 图2-1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4
图2-1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5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36
第四节 抗原的分类
• 一、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 1、异种抗原 • 2、同种异型抗原 • 3、自身抗原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0
6、机体对异物的移植排斥反应功 能称为:
• A、免疫监视 • B、免疫自稳 • C、免疫防御 • D、免疫识别 • E、免疫耐受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1
7、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死 亡细胞的能力称为:
• A、免疫监视 • B、免疫自稳 • C、免疫防御 • D、免疫识别 • E、免疫耐受
• B、肺炎支原体与肺组织 • C、父母的HLA与子女的HLA • D、化脓性链球菌M抗原与肾小球基底膜
及心肌 • E、外毒素与类毒素
9/11/202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第1章 免疫学概论
E.Jenner(1749一1823)
接种天花痘浆
6周后
不患天花
群众中开始了大规模的牛痘疫苗的接种
二、科学免疫学时期
1675 Leeuwenhoek
1877 德国 Robert Koch
俄国
1892 伊凡诺夫斯基 烟草花叶病毒
(一)科学免疫学的兴起
1857年 法国Pasteur 发现 酿酒过程中的发酵和腐败 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 创立了巴氏消毒法; 1881 年 发 现 炭 疽 杆 菌 , 发 明炭疽减毒活疫苗及减毒 狂犬病毒疫苗
复习题
1.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2.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球蛋白 补体分子 细胞因子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生理性反应 (有利) 免疫防御 免疫监视
清除病原微生物 及其他抗原
清除突变或肿瘤细胞 清除衰老或损伤细胞 对自身成份耐受 内环境稳定
病理性反应 (有害)
免疫缺陷病(感染) 超敏反应
恶性肿瘤
免疫自稳
自身免疫病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种类
固有免疫 (innate immunity) 获得形式 发挥作用时相 固有性(或先天性) 早期,快速(数分~4天) 适应性免疫 (adaptive immunity) 获得性免疫(接触抗原后) 4~5天发挥效应 特异性 有,产生记忆细胞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 (1)识别阶段 (2)活化增殖阶段 (3)效应阶段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三个特点: (1)特异性 (2)耐受性 (3)记忆性
三、免疫性疾病
四、免疫学的应用
1.传染病预防:如接种疫苗 2.疾病治疗:抗体、细胞因子 3.免疫诊断:抗原抗体反应用于ABO血型
鉴定。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
免疫学基础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第一节免疫学发展简史免疫学的发展共经历了三个时期:1、经验免疫学时期中国古代种人痘苗预防天花英国乡村医生Jenner发明种牛痘预防天花2、科学免疫学时期· 病原体的发现与疫苗的使用推广· 抗体的发现、应用及细胞免疫的研究抗体的发现抗体是免疫球蛋白免疫耐受 Burnet学说细胞免疫学的发展3、现代免疫学时期医学免疫学: 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结构及其免疫生物学(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功能的学科。
第二节免疫的现象、概念与功能一、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生理平衡的保护性生理反应。
但在一定条件下可导致免疫性病理损伤,如引起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等。
功能正常表现异常表现免疫防御防止病原微生物感染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免疫自稳清除损伤或衰老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细胞;防止持续性感染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三、免疫力的免疫力(immunity)是指机体形成免疫现象的能力和作用机制。
机体免疫力根据其作用方式与特点分为两大部分: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和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一)固有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非严格选择针对性的防御功能。
包括:1.屏障系统(barrier system)2.固有免疫细胞3.分泌性蛋白(一)固有免疫1.屏障系统(barrier system)①皮肤黏膜屏障:机械性阻挡;分泌杀菌物质;生物拮抗②血脑屏障;③胎盘屏障2.固有免疫细胞:①吞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② NK细胞③B1细胞;④γδ T细胞等;吞噬细胞 1.分类:大吞噬细胞、小吞噬细胞 2.吞噬过程:接触、吞入、杀灭消化 3.吞噬结局: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3.分泌性蛋白补体系统;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趋化因子( chemokines)溶菌酶(lysozyme);防御素(defensins(二)适应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是机体与抗原接触后获得的有针对性的防御功能。
医学免疫学
相应细胞系
细胞系被排除 或失去活性
致使机体失去针对这种抗原的反应性, 形成免疫耐受性 。
(一)免疫系统的研究
1. 外周淋巴细胞不是终末细胞,可以再循环; 可以母细胞化,可以成为记忆细胞。
2.T细胞可以分化为淋巴母细胞,完成细胞免 疫应答。
3.胸腺是中枢免疫器官,T细胞的成熟与其有 关。
4.T-B细胞协作才能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 5.胚胎期T细胞迅速增殖后又迅速凋亡,这也
抗原籍表位结合
相应淋巴细胞 表面受体
相应抗体
表位是免疫细胞识别的标志及免疫反应 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2.种类 分两类 (1)构象表位(决定簇)
①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由空间 构象形成的;
②一般位于抗原分子的表面。
③易被相应的淋巴细胞识别,决定簇) ①一段顺序相连的氨基酸序列,又称线性
产生针对载体 蛋白的抗体
在免疫应答中,B细胞识别半抗原,T细胞 识别载体表位。并以此将T、B细胞连接起 来,共同发挥效应。
抗原
四、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1.含有不同化学基团的复合抗原只能与相 应抗体特异性结合。
2. 同种化学基团由于连接位置不同所获 得抗体也只能与相应抗原发生强结合反 应。
3. 同种化学基团的空间构象不同特异性 亦不同。
许与自身免疫耐受有关。
(二)抗体的研究
产生抗体的细胞、抗体的活性、基本化学结构、 克隆出编码产生抗体的基因及T细胞抗原受体 的基因等。
(三)免疫遗传学的研究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基因座、表达产物、 功能。
(四)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检测(CD抗原)等。
第三节 免疫学发展近况及展望
2. 特性
免疫学检验知识点
第一章概论1. 免疫学(Immuno logy)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通过对其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免疫保护与免疫损伤机制的研究,探讨有效的免疫措施,实现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一门现代医学学科。
免疫学技术对推动免疫学的发展及基础与临床免疫学的结合起了重要作用。
学习免疫学的基本概念,了解临床免疫学的理论基础,掌握免疫技术的检测原理是学习和研究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技术的重要保障。
第一节免疫学简介1. 免疫(immuni ty)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免疫系统与机体的其他系统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共同维持机体在生命过程中的生理平衡。
一、免疫学概念与免疫应答1. 宿主体内的免疫系统能识别并清除从外环境中侵入的病原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内环境中因基因突变产生的肿瘤细胞、自身衰老残损的组织细胞或自身变性抗原,实现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免疫防御——指机体排斥外源性异物的能力。
免疫自稳——指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变残损的组织细胞的能力,以维持正常内环境稳定。
免疫监视——指机体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以监视和抑制恶性肿瘤在体内生长。
2. 免疫应答反应(immune respon se):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发生一系列反应,并以排出或分解该抗原为目的的反应过程。
免疫应答的过程主要分为:识别阶段(recogn ition phase)——抗原识别处理传递信息活化阶段(activa tionphase)——免疫细胞活化增殖产生效应细胞、分子效应阶段(respon se phase)——执行效应功能3. 免疫应答效应大多为生理性,是机体对外来抗原或自身变性抗原的清除效应。
免疫应答反应过强时,可致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病理损伤,出现临床疾病。
珍藏版免疫学原理
三、免疫学发展简史
(一)免疫学发展经历的阶段 1.经验免疫学时期 17~19世纪 中国人用人痘苗预防天花 18世纪末英国医生Jenner接种牛痘苗预防天花
2.经典免疫学时期 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1)多种病原菌被发现 (2)“病原菌致病”概念的提出
(3)疫苗的发明 Louis Pasteur: 从1881年后,研制出鸡霍乱杆菌菌苗、炭疽菌苗、狂犬病毒减毒疫苗,获得成功。
(4) 细胞吞噬作用的发现 1883年发现了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提出了“细胞免疫”学说。
(5)体液免疫的发现 1890年发现动物血清能中和外毒素。 Paul Ehrlich为首的学者提出了抗体形成和体液免疫学说
第二章 免疫系统
细胞种类的鉴定依据: 不同免疫细胞及同类细胞的不同分化阶段可表达不同的种类和数量的表面膜蛋白或分化抗原(CD)。 分化抗原是鉴定免疫细胞种类及分化状态的标志。
第二节 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 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TC、BC又称免疫活性细胞。
免疫细胞均由骨髓多能干细胞发育而来。
1、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
胸腺
骨髓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结
脾脏
黏膜免疫系统
(三)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免疫细胞的组成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一、现代免疫的概念 二、免疫的功能 三、免疫学 四、微生物学的发展 五、免疫学发展简史
一、现代免疫的概念
(一)免疫(Immune)的定义
免疫的最初概念:免除瘟疫
免疫的传统概念:抗感染免疫
现代免疫的概念: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
抗原,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作用,对自身抗原
形成天然耐受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这种生理功能对机体有益,可产 生抗感染、抗肿瘤和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及稳定的保 护作用。 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对机 体产生不利的影响,如: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 肿瘤等。
二、免 疫 的 功 能
免疫功能是免疫系统在识别和清除“非己”抗原的 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生物学作用的总称。主要包括:
化学家出生的巴斯德涉足微生物学是为了治疗“酒病”和“蚕病
(4)其他贡献
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
(二)微生物学的奠基 2.柯赫 (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 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土豆切面 → 营养明胶 → 营养琼脂(平皿) 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c)流动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免疫学预防 免疫学诊断 免疫学治疗
应用免疫学的发展
预防/治疗性疫苗、细胞因子以及免疫细胞治 疗、基因工程抗体等生物制品、 DNA疫苗、口
服自身抗原预防自身免疫疾病等。
经典免疫学实验技术、分子免疫学技术以及
免疫学防治新技术和策略等。
四、微生物的发展
(一)微生物学的奠基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 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首次 观察到了细菌。他没有上 过大学,是一个只会荷兰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第一节医学免疫学简介◎免疫(immune)一词是从拉丁文immunis衍生而来的,原意为“免除税赋”、“免除劳疫”。
很早以前,人们就注意到,患某些传染病痊愈后机体能产生一定免疫力(举例:如患麻疹、腮腺炎可获持久免疫力)。
“免疫”一词在引用到医学领域的初期,则表示人们对传染病具有的抵抗力(即“免除瘟疫”)。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免疫的认识逐步深入。
◎现代的“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进行清除的一种生理反应。
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起保护作用;在异常情况下,导致免疫病理损伤,引起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免疫相关疾病发生机制以及应用免疫学方法诊断与防治疾病的一门科学。
◎近年来,免疫学发展很快,已渗透到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药学的各个学科,出现了“免疫热”。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由免疫器官与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1)免疫器官:由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组成。
中枢免疫器官:是指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在人类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是指成熟免疫细胞(特别是T、B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淋巴细胞对抗原发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包括脾、淋巴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2)免疫细胞: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统称为免疫细胞,是免疫功能的主要执行者,他们分布在机体各个部位,如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以及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等。
(3)免疫分子: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生物分子均属于免疫分子,通常以分泌型与膜型两种形式存在。
分泌型:如抗体、补体、细胞因子;膜型:如抗原受体、CD分子、黏附分子、MHC分子、模式识别受体、细胞因子受体等。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膜免疫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CD体液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B淋巴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NKT细胞粒细胞2.免疫系统的功能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独特型抗原:TCR、CER或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7.超抗原: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受限制,故称超抗原。
8.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免疫细胞表面膜分子
免疫细胞膜分子表达(种类与水平)是
动态、变化的,可受多种因素调节。 膜型
免 疫 分 子
分泌型
T细胞表面分子
T细胞表面分子动态改变示例
抗体的生物学作用
细菌 3. 激活补 体介导杀
伤
肥大细胞脱 颗粒
4. 炎症反映
或其它大分子细 菌代谢产物抗原
1. 抗原抗体 复合物
2. 结合细胞 调理吞噬作
一 免疫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主要作用
人体的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
周
免 疫 器
中枢免 疫器官
官
(一)免疫器官 1. 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 (1)骨髓 功能:产生各类免疫细胞;B淋巴细胞分
化、发育的场所;再次免疫应答的场所 (2)胸腺 功能: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
2.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
• * 又 称 天 然 /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natural/non-specific immunity),
* 个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经遗传 而获得,并非针对特定抗原,属天然免疫。 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而弱。
* 主要机制 物理屏障 皮肤粘膜/血脑/血胎屏障; 化学屏障 皮肤与粘膜局部分泌抑菌和杀菌物质; 生物学屏障 非特异性效应细胞:中粒、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等 非特异性效应分子:补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
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 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抗原决定基
产生抗体
抗原
刺激机体
特异性免疫
效应性免 疫细胞
四 适应性免疫应答、类型及过程
适应性免疫应答类型
•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介导,抗体是发挥免疫 效应的主要机制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3.免疫监视
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基因 突变而发生的肿瘤细胞以及衰老、凋亡细胞。 该功能发生异常时,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或病毒持 续性感染。
6
表现
生理性
病理性
分类 免疫防御
抗病原体及其它抗原性 超敏反应(过高)
异物侵袭
免疫缺陷病(过低)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通过建立自身免疫耐受 和免疫调节达到内环境
-代表人物
Robert Koch:提出病原菌致病、预防免疫的概念; 制备了狂犬疫苗
Louice Pasteur:制备炭疽病减毒活疫苗;
24
科学免疫学时期
•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学派的形成 -代表人物
Metchnikoff:发现了吞噬细胞;提出炎症并不是单纯的 一种损伤,也是保护机体组织的一种机制;
Berhing,Kitasato:白喉抗毒素(抗体),血清疗法; Jules Bordet:发现补体; Charles Richet:异常的免疫应答(超敏反应);
31
思考题 • 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 免疫学应用主要在哪些方面?
32
14
15
• 贝伐单抗:2004年2月26日获得FDA的批准,是 美国第一个获得批准上市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 药。通过体内、体外检测系统证实IgG1抗体能与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并阻断其生 物活性。
• 曲妥珠单抗:是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的 单克隆抗体,它通过将自己附着在Her2上来阻止 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在Her2上的附着,从而阻断癌 细胞的生长 。
11
两者关系
• 固有免疫为第一道防线,亦是适应性免疫 的启动因素;
• 适应性免疫亦可促进固有免疫应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免疫病理学,肿瘤免疫学、移植免疫学、 血液免疫学、老年免疫学、免疫药理学、 感染免疫学;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30
小结
人体有一个完善的免疫系统来执行免疫功能。免疫系 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机体的免疫功能 主要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身稳定。免疫应答根 据其识别特点、获得形式和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免疫和 适应性免疫。适应性免疫应答可分为识别、活化增殖和效 应三个阶段,具有特异性、耐受性和记忆性三个特点。免 疫应答是把双刃剑。异常免疫应答可导致多种免疫相关疾 病。免疫诊断已成为临床各学科中诊断疾病的最重要手段 之一;通过接种疫苗,预防乃至消灭传染病是免疫学一项 重要任务;免疫生物治疗已成为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 手段。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 医学免疫学简介 • 免疫学发展简史 • 21世纪免疫学发展的趋势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1
第一节 医学免疫学简介
•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
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其 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 除抗原的规律,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 程和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并为诊断、预防和 治疗某些免疫相关疾病奠定基础。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18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
• 经验免疫学时期 • 科学免疫学时期 • 现代免疫学时期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19
经验免疫学时期
• 启蒙于抗感染免疫 -古代医学“以毒攻毒”(取狂犬脑傅上,后不
复发); -天花流行,“种痘”概念,从人痘得到“牛痘”
21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抗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遗传学基础 (Tonegawa)
-T细胞抗原受体的基因克隆(Mark Davis)
-免疫遗传学和MHC限制性的发现(George Snell,Jean Dausset,Aaruj Benacerraf)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免疫受体信号转导的研究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29
免疫学发展趋势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6
表现
生理性
病理性
分类 免疫防御
抗病原体及其它抗原性 超敏反应(过高)
异物侵袭
免疫缺陷病(过低)
免疫自稳 免疫监视
通过建立自身免疫耐受 和免疫调节达到内环境
稳定
自身免疫病
清除突变细胞、衰老凋 肿瘤,持续性病毒
亡细胞,破坏病毒感染
感染
细胞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7
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 基本概念 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
• 分类: 固有免疫(先天、非特异性免疫)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特异性免疫)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8
固有免疫
• 组成 -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固有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树突状细胞、NK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固有免疫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杆菌 肽、溶菌酶、乙型溶素)
Metchnikoff:发现了吞噬细胞;提出炎症并不是单纯的 一种损伤,也是保护机体组织的一种机制;
Berhing,Kitasato:白喉抗毒素(抗体),血清疗法; Jules Bordet:发现补体; Charles Richet:异常的免疫应答(超敏反应);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25
科学免疫学时期
Karl Landsteiner :抗原决定簇,ABO血型物质 (ABO/MNP/Rh)
22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23
科学免疫学时期
• 病原学的发现和疫苗的研制推动了免疫学 的发展。
-代表人物
Robert Koch:提出病原菌致病、预防免疫的概念; 制备了狂犬疫苗
Louice Pasteur:制备炭疽病减毒活疫苗;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24
科学免疫学时期
•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学派的形成 -代表人物
两者关系
• 固有免疫为第一道防线,亦是适应性免疫 的启动因素;
• 适应性免疫亦可促进固有免疫应答。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16
免疫性疾病
• 超敏反应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免疫缺陷病 • 肿瘤免疫 • 移植免疫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17
免疫学的应用
• 免疫诊断 • 免疫预防 • 免疫生物治疗 -单克隆抗体、效应T细胞回输、经肿瘤抗原修 饰的树突状细胞治疗肿瘤; -细胞因子治疗贫血等;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造血系统疾病;
Tiselius ,Kabat:抗体和血清的γ球蛋白有关; Rodney Porter,Gerald Edelman:阐述了抗体的结构。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26
科学免疫学时期
• 免疫学重大学说和理论 -抗体产生的侧链学说(Paul Erhlich) -克隆选择学说(Macfarlane Burnet) -免疫耐受(Ray Owen,Peter Medawar) -抗体分子独特型,免疫网络(Aiels Jerne) -模式识别(Janeway,Matzinger)
H2O2
13
固有免疫
• 特点 -先天具备; -作用无特异性; -迅速发挥作用。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14
适应性免疫
• 组成 -T,B细胞参与; -抗原刺激后,经历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 -分为细胞免疫(T细胞)和体液免疫(B细胞)。 • 特点 -特异性; -耐受性; -记忆性。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15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27
科学免疫学时期
• 对免疫系统的全面认识 -B淋巴细胞(Glick) -T淋巴细胞(Miller) -T,B细胞的分群 -NK -树突状细胞(Steinman) -MPS(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28
现代免疫学时期
• 分子生物学的兴起,人们对免疫应答的研 究深入到基因水平和分子水平。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9
吞噬细胞
1.吞噬细胞对病原菌的识别(模式识别)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
吞噬细胞模式识别受体(PRR)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10
2.吞噬和杀菌过程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11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12
细菌
NADPH
黄素蛋白
H+
细胞色 素 b558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e- +
O2 O2- H+
4
2.免疫自稳
•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 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轴,参与调节内环境稳定。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5
3.免疫监视
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基因突 变而发生的肿瘤细胞以及衰老、凋亡细胞。
该功能发生异常时,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或病毒持 续性感染。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2
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
3
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防御
在正常情况下,抵御病原体及其它抗原性异物的侵袭 (抗感染免疫)。 在异常情况下,反应过强或时间过长时可能导致组织损 伤和功能异常,如超敏反应;应答过低或缺如,可能发 生免疫缺陷病。
第一章免疫学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