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球生物进化发展过程的理解——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合集下载

《生物科学导论》结课论文优秀范本

《生物科学导论》结课论文优秀范本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报告姓名:詹晓琴学号:1000530234专业:商学院10级电子商务《生命科学导论》主要涵盖的内容,非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学习《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意义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生命活动的结构基础是细胞内严密组织和高度有序且动态的结构体系,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本能;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DNA 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生物具有个体发育的经历和系统进化的历史;生物对外界刺激可产生应激反应并对环境具有适应性。

生命是集合这些主要特征的物质存在形式。

“生命科学导论”是生命科学的入门科学。

基础生命科学涵盖的基本内容包括:生命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能量与代谢、繁殖与遗传、遗传信息的传递与控制、生物的起源进化与系统分类、生物个体的发育、结构、功能和行为、生态环境、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前沿与新进展等。

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正在由宏观向微观深入发展,分子生物学正在向揭示生命的本质方向迈进。

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推动了生命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深刻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团结协作是一些杰出科学家所具备的基本科学态度和精神。

作为非生物学专业的我,认真学好《生命科学导论》主旨在于培养自己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主动探索生命的奥秘,把握生命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在联系,建立进化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等知识框架,培养自己带着问题去学习,并留出想象的空间的能力,把学习到的生命科学知识与全面提高科学素质相结合,打开生命科学知识创新大门。

根据生物体的元素及分子组成特点,联系实际浅谈我们现代人健康合理的膳食通过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了生物体的元素及分子组成基本特点和他们对于生物体的重要性,深刻感觉到我们人类也应该根据各类食物构成的不同营养价值合理健康饮食,促进营养需要与饮食供给建立平衡关系,达到合适的热量、合适的蛋白质、合适的无机盐、丰富的维生素、适量的食物纤维、充分的水分等要求。

进化生物学论文

进化生物学论文

进化生物学论文生命的起源与生物进化宇宙的起源,现在能被大多数人公认的是大爆炸理论,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超能原子的大爆炸引起的,并逐步发展成现在偌大的宇宙。

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如同宇宙的起源与进化一样,当存在了一个小小的起点就可以逐渐的发展成为庞大的宇宙空间。

因为曾有学者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是地外陨石坠落地球带来的,但是现在已知的就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所以只能以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来论述,有以下几点:一、生命在地球上的起源在自然界中的生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物;一类是非生物。

生物和非生物,从现在的研究表明,按照它们的组成元素方面来讲,只是量的差异,但是就物质的运动形式来看,却是有着质的不同;非生命的物质靠着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运动,而生命却是通过各物质之间的协调作用来完成运动的。

关于生命的本质及生命起源的问题,始终是两种宇宙观激烈斗争的问题之一。

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群对这个问题有着很大差异的解释。

由此,围绕着这个问题的讨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剥削阶级和唯心主义者过去和现在总是把生命看成是某种精神的、非物质的—“灵魂”、“精神世界”、“生命力”、“神的智慧”等等表现,用超自然的力量解释生命的起源。

辩证唯物主义学者与唯心主义学者相反,辩证唯物主义学者认为,生命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物质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从一些学说来看,从古至今有这么四个阶段:一、古代“活力论和生机论”的倡导者:古希腊的著名亚里士多德,法国的学者柏格森;二、近代“机械论”的倡导者:法国的伊卡尔和莫诺;三、发现并总结新陈代谢、生殖、繁殖等生命特征;四、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从微观角度去寻求生命本质。

然而,物质是怎样由量变转换到质变的呢?从无生命形态发展成有生命的生物的呢?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1、自然发生说这是一种根据自然现象产生的一种学说。

在过去,不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有神创论一说,中国的女娲造人,外国的上帝造人。

生物科学类专业导论结课论文

生物科学类专业导论结课论文

生物科学类专业导论结课论文摘要生物科学是一门属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涵盖了生物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领域,是关于生命的研究。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现有的生物科学研究成果和趋势,旨在探讨生物科学类专业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导论生物科学类专业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生物科学在医学、农业、环境等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生物科学不仅涉及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还探究生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生物科学类专业的学生将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生物科学的重要性生物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生物科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拓展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在医学领域,生物科学类专业的人才可以帮助人类战胜疾病,改善生活质量。

在环境领域,生物科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生物科学类专业的应用价值生物科学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可以选择从事医学、生态学、农业、食品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工作。

他们可以成为科研人员、医生、教师、研究员等,为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作出贡献。

生物科学类专业的学生还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从事更加深入的研究工作。

结语生物科学类专业是一门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命,改善生活质量,还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

培养更多优秀的生物科学类专业人才,将有助于推动科技的进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对于生物科学类专业的学生有所启发,让他们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成为未来生物科学领域的精英。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人类基因技术及其伦理》作者:***学号:**********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动物医学141班摘要: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是人类科学史发展过程中一次伟大的创举,它是从分子水平上直接探索人类自身奥秘的伟大科学工程,是人类认识自我、追求健康、战胜疾病最为重要的科学研究行为。

基因及基因工程的发展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法律、社会等问题。

关键词: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伦理道德问题正文:在人体生命科学探索的历史中,没有比“基因"二字更具有震撼力了。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对基因一直采取拒绝承认的态度。

直到70年代,经过科学家的努力,“基因"二字才被写进了科教书。

现在“基因”已经被世界各国接受.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一般指位于染色体上编码一个特定功能产物(如蛋白质或RNA分子等)的一段核苷酸序列.人们对基因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遗传学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双螺旋结构以后,人们才真正认识了基因的本质,即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研究结果还表明,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序列)不同,不同的基因就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基因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二是能够“突变”,突变绝大多数会导致疾病,而另外的一小部分是非致病突变。

这两大特点正是遗传和变异的发生基础。

人类研究基因主要应用于基因工程。

所谓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指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

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基因工程对人类最大的好处可能就是其应用于医学了,我们知道基因作为机体内的遗传单位,不仅可以决定我们的相貌、高矮,而且它的异常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各种疾病的出现.目前我们还无法对人类受损的基因进行修复,但我们可以利用正常的人类基因在其他生物体内进行表达,生产出我们所需的激素或是蛋白质等物质,来治疗那些不能自身合成此类物质的病人。

生物科学导论的论文

生物科学导论的论文

生物科学导论的论文生物科学是以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发育、遗传和进化为重点的学科。

它涉及生物体的多个层面,从微观的分子水平到宏观的生态系统。

生物科学不仅在理论方面探讨生命现象的规律性,还在实践中为医学、生态学、农学等领域提供基础支持。

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生物科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生物分类学,为今后生物系统分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6世纪至17世纪,植物学家和动物学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探索和研究,这一时期的成果为生物科学奠定了实证基础。

18世纪至19世纪末,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生物科学进入现代化阶段。

生物科学的研究领域生物科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

生物学家研究的对象包括生物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等内容。

遗传学研究基因的遗传规律和变异情况,为人类疾病的治疗和遗传特性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生态学研究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等专业也是生物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科学的意义与价值生物科学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生物科学为医学、农业、生态保护等领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生物科学研究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生命现象的规律性,拓展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生物科学的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生物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未来生物科学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生物科学将继续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遗传变异的机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生物科学还将与其他学科如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相互融合,推动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并不断创新和突破。

总而言之,生物科学是人类对生命现象的认知和探索的重要领域,它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在未来的道路上,生物科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知识和技术创新,为解决人类面临的挑战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超有用)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超有用)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命科学与我们的生活的连系越来越紧密,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生命科学是系统地阐述与生命特性有关的重大课题的科学。

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生命世界,无须赋于生活物质一种神秘的活力。

对于生命科学的深入了解,无疑也能促进物理、化学等人类其它知识领域的发展。

比如生命科学中一个世纪性的难题是“智力从何而来?”我们对单一神经元的活动了如指掌,但对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组合成大脑后如何产生出智力却一无所知。

可以说对人类智力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释智力本身。

对这一问题的逐步深入破解也将会相应地改变人类的知识结构。

生命科学研究不但依赖物理、化学知识,也依靠后者提供的仪器,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蛋白质电泳仪、超速离机、X-射线仪、核磁共振分光计、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等等,举不胜举。

生命科学学家也是由各个学科汇聚而来。

学科间的交叉渗透造成了许多前景无限的生长点与新兴学科。

正是世界上这各种各样些生物物种的存在,使得我们的自然界变得丰富多彩,但是由于人类的快速发展,许多物种面临着灭绝和已灭绝的危机,就拿离我们很近的20世纪来说,大约20多万种的物种从此消失在了地球上,昆士兰毛鼻袋熊,1900灭绝.;澳米氏弹鼠,1901年灭绝.;曾经世界上最凶猛的熊--堪查加棕熊,1920年灭绝了;新墨西哥狼,1920年灭绝;中国豚鹿1960年灭绝;台湾云豹1972年灭绝.;西亚虎,1980年后的人是看不见它了;亚欧水貂灭绝时间大概是1995--1999年之间。

生命起源与进化史结课论文

生命起源与进化史结课论文

生物演化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自有生物以来,生物就不断地变化着;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细菌到哺乳动物,从海洋生物到陆地生物,它们都是不断改变着。

然而,物种具体是如何进化的呢?最有影响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指出生物进化主要是因为自然选择的结果,基因突变为它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控制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进化与环境存在一定的关系,而构成环境的要素——环境因子,如水、阳光、空气、湿度等,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等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环境因子有着五大特点:综合性、非等价性、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限定性、直接和间接作用性。

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子都有耐受范围,生物只有在耐受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一旦超过生物在某一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生物就会受到影响。

而且同种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对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是不同的,其原因是生物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它的发育情况、基因的表达情况等都不同,从而使生物对外面环境的需求、耐受能力发生变化。

对于同一种环境因子,不同种类的生物其耐受范围也是不同的,其原因是每一种生物都有不同于其他生物的结构、生物特点。

例如,河水干涸时,生活在里面的鱼类就会死亡;如果长时间得不到照晒,植物就会枯萎;绿洲变成沙漠,其上生活的生物也会消失,就是因为环境的变化导致生物的不适应,所以生物只能死亡或者选择迁徙。

然而,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忍耐范围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其他生态因子的影响。

这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可能。

长期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生物,它们的遗传结构和特性受到这个地区生态因子的影响,并产生很好的适应性。

但当环境条件改变,或迁居到一个新的地方时,它们的遗传结构和特性就会受到新的环境因子的影响,如果能忍受环境条件的变化,生物就会产生定向的诱导变异,由不习惯到习惯,并逐渐在新环境里顺利生存下来;如果生物在新的环境中不能及时的适应下来,就会从时间长河中被淘汰掉。

当然,这种适应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摘要:学习生命科学知识不仅是生物专业学生的需要,对非生物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我校为非生物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实践和探索,并就师资队伍建设、实验课开设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时代,生物科学日新月异,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前,人类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问题,如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不仅是科技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这要求生物类和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必须有广博的生命科学知识。

因此,面向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生物类相关课程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提高学生综合科学素质的手段之一、如果大学生毕业时不懂得什么是DNA、什么叫克隆等基本概念,不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不了解生物技术与人类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关系,将可能有会成为一种遗憾。

在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背景下,国内外许多高校已将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设为本科生通用选修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上海海洋大学作为一所有其自身特色的院校,推进非生物类专业的生命科学素质教育已有十多年,在2000年《生命科学导论》作为公共选修课在学校开设。

根据我国高校课程的教学思路,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对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一些尝试,并作出一些思考。

一、优化教学内容二、更新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是本科教学最重要、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如何提高生命科学导论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生命科学导论的课程内容涉及生命的组成、细胞、代谢、遗传、分子生物学、进化、生态、健康与疾病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教学内容跨度大、面广且不易深入。

因此,除采用板书、讲述、引导和启发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外,我们积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论文】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论文】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关键字】论文生命科学导论阅读报告草长莺飞,花开花落,万千生命以其独特的方式勾勒出那乐趣无穷的四时之景。

人类身处其中,享受着生命之美,探求着科学奥妙。

通过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程,走近了生命科学这个蓬勃发展的学科,了解到了很多。

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科学?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复合现象。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智慧结晶的分门别类的学问。

生命奇妙复杂,科学普适严谨。

作为一门前沿科学,生命科学,用科学的来阐释生命,研究生物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根据研究对象,可分为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等,根据研究内容,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等。

生物的五光十色、绚丽多彩与人类的迷惑不解、不断研究使这门学科在帮助人类了解和欣赏自然世界的同时充满梦幻与神奇。

此外,作为一门自然科学,通过对十大主题:自然特征,细胞,可遗传信息,结构与功能,与环境相互作用,调控/反馈,一致性与多样性,进化,科学需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研究,它为生物技术、医药、生物医学技术,生命系统技术、食品加工、环境、生物医疗仪器等领域提供了理论根底和技术支持,生命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息息相关,同时,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又是一门很苛刻的学科,除了因为生物系统的庞大复杂,还因为生命科学是交叉学科,要求很多化学、物理和数学知识作为支撑。

令人叹为观止的生命现象和复杂严谨的生命科学充满了未知与挑战,无数未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由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复杂性,似乎很难找到哪一门学科像它这样高度地调动了人类的各种认知和研究手段,创造了如此丰富多彩的实验技术。

就广泛意义的科学方法而言,生命科学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1、观察与描述2、生物学实验3、生命现象的人工模拟。

其科学方法步骤为:观察现象,利用归纳推理建立假说解释现象,进一步观察来测试假说,进而建立更为深入的理论解释现象,利用演绎推理从理论预测现象,然后测试理论。

生命起源与进化期末论文三篇.doc

生命起源与进化期末论文三篇.doc

生命起源与进化期末论文三篇篇一:生命起源与进化期末论文期末考试论文专用课程名称:人类现代化之反思班号:学号:成绩:纵观时间从地球上第一个小分子经过千万次的碰撞和结合,并形成有机大分子以来,地球上的生命一直在延续,在进化,我们伟大的祖先,从深寒的海底慢慢来到陆地,中间经历了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到哺乳类,数不尽的世纪沧桑,今天,人类凭借着高速发展的科技,我们能回看祖先们这一路的心酸,性情之人,难免潸然泪下,感动也好,心痛也好,不管如何,当我们回看之后,再展望时间上的未知区域,其实,冷笑一下,人类只是这一场永不休止的进化剧中的沧海一粟,终究,我们要被取代的,终究有一天,会有更高级的智能生物在地球的某个地层里,研究那个曾经被称为“人类”的生物化石,他们同样在研究人类当初的繁盛,人类灭绝的因素,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猜想和假说,简言之,就像我们今天研究恐龙一样,人类终会成为被研究的对象,我说的有点远,不过我相信这是必然趋势,今天面对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足迹,是不是应该具有最根本的尊重和反思呢?横看世界Iphone席卷全球,sn,各类社交工具应接不暇,人们发展经济,科技,武器,医疗卫生,为了强大,再强大,就在这片我们祖先曾经走过的世界,忘了团结,忘了和平,忘了和谐,忘了茹毛饮血刀耕火种,人们吃他们的同伴,你所能想到的,人就能吃得到,大到海底鲸鱼鲨翅,小到路上鼠兔蛆虫,人们住豪宅,开好车,穿时装,用补品,幸福的日子太平淡,偶尔还挑起点战火,火药不足以满足人们的仇恨心理和对爽快的需求,人们制造出一种不光能毁灭敌人的,还能用来自杀的核武器!总之我不批评人们如何的进步,只想尽一下微薄之力,提醒我们不要忘本,爱护好我们的家园,构建一个和平的大家庭,因为,我们人类终究会长眠好久!宇宙,每当想起这个名词,心里所有的杂念与伤心都会抛开,宇宙何其大,我们又怎么能单单用大这个词来形容呢,她根本就是所有!我有何其小,小到不足以作宇宙的一条染色体,我这点心事,又岂能当做天大的愁怨呢?放大点说,我如此之渺小,纵横比较,和生命的进化历程比较,和宇宙的广袤比较,就算整个人类加在一起,哪怕人类有上天入地,博古通今预言未来的能力,哪怕人类有对其他生灵有生杀予夺的“特权”,哪怕有一天地球已然阻挡不了人类的能量直到被毁掉,人类,不是依然那么渺小么?现代化的进步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但现代化不代表物欲膨胀,忘本求生,不代表自私肤浅,自毁家园!社会要进步,人类要和平,后代要生存,所有生灵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再迅猛的科技不能赋予人天大的权力,再雄厚的经济基础买不来地球家园的万物和谐,人不是主宰,在进化的历程中,人只是比其他生灵多了语言和思维能力,恃才傲物总是要物极必返的,谁都希望看到人与自然一派和谐的气息。

对地球生物进化发展过程的理解——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对地球生物进化发展过程的理解——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对地球生物进化发展过程的理解摘要:本人通过初中以来从课本上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以及课外兴趣中阅读的一些生物类书籍,于地球生物进化方面稍有基本知识的储备。

在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的要求下,又大体阅读了《普通生物学》等通论书籍内的有关章节,加深了对进化问题的宏观印象,并参照《生态学精要》等课本了解了一下微观机制,同时泛读了一些进化方面的课本和杂书,时间与能力有限,没有形成更系统的概念,只能简单阐述一下个人对地球生物进化发展过程的学习和理解。

关键词:自然选择,进化,地球生物一、地球历史中的生命演化地球历史中的生命是以化石的形式保存下来的。

早在18世纪,科学家在寻找矿产的生产活动中发现,古生物化石的面貌最能反映地层系统的新老顺序。

19世纪地质学家基本完成了地层系统(界、系、统)的建立,并提出与地层系统相对应的地质年代表(代、纪、世)。

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表的建立主要根据古生物进化发展的阶段。

以海洋无脊椎动物和高级藻类植物为主,以低级脊椎动物无颌类及高等植物罗蕨类出现的阶段,成为早古生代;以海洋无脊椎动物为主,脊椎动物向陆地侵进(从出现于早古生代的无颌类逐渐演化出鱼类、两栖动物及原始爬行动),以及植物占领陆地(从裸蕨发展到石松类及其他蕨类、种子蕨类及原始裸子植物)的阶段,成为晚古生代;爬行动物的恐龙类盛极一时,裸子植物大发展,鸟类、哺乳类以及被子植物出现的阶段,成为中生代;哺乳类和被子植物大发展的阶段,成为新生代。

我们人类出现在新生代末期。

二、科学史上博物学家们的讨论与各派学说发展(一)布丰的观点布丰是法国的博物学家,也是最早阐述生物进化观点的学者。

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生物变异的原因在于环境的变化,且变化会遗传给后代。

他相信构造简单的生物是自然发生的,但由于教会的强烈指责,他被迫放弃了有悖于教义的观点。

(二)拉马克学说拉马克也是法国博物学家,生物学伟大奠基人之一。

他在1809年出版的《动物学哲学》中系统阐释的进化观点可以概括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认为生物体是在向着复杂化发展的欲望中进化的。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本人自己写的结课论文《生命科学导论》姓名:学号:《生命科学导论》这主要涵盖的内容,非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学习《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意义作为一个理科生,《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主要讲述的内容与高中所上的内容极为相似,可以说是我们高中所学习的一个延续,同样的介绍了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的组成的元素、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免疫系统、基因工程、遗传与变异、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等等,这些对于我们并不陌生,是每个人都必须了解的常识。

如在生物的多样性中,通过了解丰富多彩的植物,来学习它们的药用价值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同时我们学习它可以对我们自身了解进一步加深。

生命科学的本质就是研究生命现象,研究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紧急问题,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等。

所以,我们不能说不是本专业学了就没用,这种想法是十分肤浅的。

任何知识既然能流传下来,必然有它传下来的道理,学习它们能够拓宽我们的事业,也可以在我们今后研究我们的产品以原生态为主,将污染降到最小。

合理安排膳食现代人因为时间等各种原因,导致不能够合理安排日常饮食,而导致身体健康的缺损,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大的。

通过学习了生命科学导论第二节课生物化学的组成,我从本质上了解组成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

如C、好、O、N是每个都不可少的,是常量元素,约占99.9%,还有碳、氢、氧、磷、硫、钙、钾、镁、钠、氯等10种还有必须的八种微量元素碘、锌、硒、铜、钼、铬、钴及铁微量元素含量尽管很少,但却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微量元素摄入过多对人体也不利。

我们日常食物大体分为粮食类、肉类、豆类、蔬菜类、水果类。

常量元素一般都不缺,主要是微量元素的摄入。

本人从网上查了一下科学安排的合理膳食如下安排:(一)人每天应该摄入300―500克谷类食物,这主要为人体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是人体热能最主要的来源。

在食用谷类食物时,应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些粗粮、杂粮。

探索地球的生命生命起源和演化

探索地球的生命生命起源和演化

探索地球的生命生命起源和演化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和演化是一个复杂而令人着迷的话题。

几亿年的演化过程塑造了我们所见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文将探讨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以及演化的各个阶段,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的进化过程。

一、生命起源的理论关于生命起源的理论有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化学进化理论和原核细胞起源理论。

1.化学进化理论化学进化理论认为最初的生命起源于非生物物质。

在早期地球,存在着丰富的无机化合物,如氨、甲烷和水。

通过闪电、紫外线等自然能量的作用下,这些无机化合物逐渐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有机物质,如氨基酸和核酸碱基。

进一步的反应使得这些有机物聚合形成了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使得原始的生命形式得以诞生。

2.原核细胞起源理论原核细胞起源理论认为最初的生命形式是由原核细胞演化而来的。

原核细胞是一种简单的细胞结构,拥有细胞膜和一些必要的细胞器。

在早期地球上,由于环境的原因,一些化合物可能会在原核细胞内形成囊泡结构,这些囊泡内的化合物逐渐发展并演化为原核细胞。

原核细胞的出现是生命进化的重要一步。

二、生命的演化过程生命的演化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单细胞生物的演化、多细胞生物的演化以及物种的分化和发展。

1.单细胞生物的演化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单细胞生物,如细菌和蓝藻等。

这些生物通过无性繁殖或简单的性繁殖方式进行繁殖,适应了各种不同的环境和生存条件。

在漫长的时间里,单细胞生物逐渐演化出了多样的形态和功能,形成了不同的细菌群体。

2.多细胞生物的演化多细胞生物的演化是生命演化的重要里程碑。

多细胞生物的出现使得生命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最早的多细胞生物为海藻和珊瑚等,它们通过细胞的分化和组织的形成实现了协同工作和专业化分工。

随着时间的推移,多细胞生物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更加复杂的器官系统和生殖方式。

3.物种的分化和发展物种的分化和发展是生命演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地球的不同环境中,生命演化出了各种各样的物种。

这些物种通过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等机制,适应了不同的生境和生存挑战。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心得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心得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心得生命科学导论论文心得导语:当今,人类面临着许多重大的问题和挑战。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生命科学导论论文心得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生命科学导论论文心得1作为文科生,我在高中时所学的生物较为浅显,但一直以来对生物总是充满了好奇。

怀揣着一颗兴趣盎然的心,这学期我选了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

还记得第一节课我坐在第一排听着老师讲绪论,我对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充满了敬畏:感觉生命真的好神奇,感觉生命科学真的好博大精深,感觉自己对生命竟然一无所知,好无知!这门课让我明白: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我,一个面向21世纪的大学生,理应有生命科学基础,而不应该成为“生物盲”!此时此刻,面对着复杂系统的许多问题,科学界将把目光转向生命科学,积极地寻求新的概念,新的观点,新的思路,面对着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愈益严重的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健康等社会问题,我们将终意识到是时候从生命科学中去寻求出路了!因为是选修课,课时有限,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了解到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我知晓了细胞与细胞工程的神秘;我惊叹了基因与基因工程的作用,端正了对转基因产品的看法;我理解了遗传病的根源;我知道了信息传递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神经系统在信息传递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理解了激素系统和细胞信息的传递;我冲破了癌症的迷雾重重,深刻的认识了癌症这种可怕的疾病;我解除了对人禽流感(human avian influenza)的种种疑惑,提高了自己的预防意识;我深化了对微生物的认识,了解到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我接触到了纳米科学,看到了并纳米在生物及医学方面的应用与发展;我真正理解了雾霾天气的形成因素及危害,体会到了牺牲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后,人类自食恶果的无奈。

简单的概括涵盖不了通过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我所学到的知识;也不能充分说明我的受益匪浅;更加不能表达我对这门课的感谢之情。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理论论文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理论论文

生命的起源理论引言:对生命起源的探索一直是很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之所以说它古老是因为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人对此进行了研究,说它年轻是因为直到现在人们对此还没研究透彻,并且不断有新的发现。

对生命起源的探索不仅有利于我们对自身的了解,更有利于我们未的发展。

浩瀚的宇宙广袤无垠,地球不过只是其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这颗体积不大貌似普通的蓝色星球却进化出了形形色色的生物从而变得与众不同丰富多彩。

关于地球的起源比较公认的假说是约66亿年前银河系里发生过一次大爆炸,约50亿年前尘埃星云开始收缩,轻的物质向外逸散重的物质向内部集中形成行星,而地球约于46亿年前形成。

而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生命痕迹大约生存在距今34亿年前,那么,混沌初开之时,地球上的原始生命物质和原始生命形态是如何形成的?关于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1.神创说:创世说是把生命起源这一科学命题划人神学领域,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上帝设计创造的,或者是由于某种超自然的东西干预产生的。

19世纪以前西方流行创世说这一学说。

近年来,在科学的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创世说的支持者为坚持这一非科学的观点,不得不作出新的努力使圣经与科学调和,用科学知识来证明圣经的故事,如将生物学和古生物学的一些“证据”来证明上帝造物和物种不变的观点,这就是现代的新创世说。

这一学说无论怎样修饰都是不科学的。

2.宇宙发生说(自生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间的其他星球,某些微生物的孢子可以附着在星际尘埃颗粒上而到达地球,从而使地球具有了初始的生命。

这个学说仍然不能解释宇宙间最初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

此外,宇宙空间的物理因素,如紫外线、温度等对生命是致死的,生命又是怎样穿过宇宙空间而不会死亡呢?3.自然发生说:这一假说提倡“一切生命来自生命”的观点,认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来自宇宙间的其他星球,即“地上生命,天外飞来”。

宇宙太空中的“生命胚种”可以随着陨石或其他途径跌落在地球表面,即成为最初的生命起点。

这一学说在17世纪曾流行于欧洲。

生命的进化-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的进化-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生命的进化生命,一个多么美妙的字眼。

我想说,每个男孩小时候一定都是好奇的,而我把这份好奇保留到了现在,也许这就是我不同于他人的地方,我好奇一切,有我自己的主观思想,并且为了捍卫它愿意做出努力,这就是我成功的所在。

从高三起开始对生物感兴趣,并且选择生物这门学科作为我自己的目的与追求,虽然我现在所学的专业并不是生物,但是我希望在考研的时候选择生物作为我的学习方向。

我现在所学的专业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一个很工科的专业,但是这也是我所希望的,科学研究离不开硬件的进步,虽然这并不一定绝对,但是至少是我现在安心学习这个专业的理由。

受当时科技风气的影响,我对于生物体的基因更感兴趣,也许这和当时各种新闻报道有关,人们一味的崇拜基因,认为基因就是人类自我的至高神,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基因。

科学家们也祈求在基因上可以找到上帝的存在,当然这只是比喻,但是就这样让我喜欢上了人类基因。

多细胞生物和单细胞生物究竟何者更像一个生物?我们多细胞生物究竟算不算是纯粹的生物?还是仅仅只是什么?意识和肉体究竟是何关系?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吸引我,让我狂热的投身其中,也许为来我不会成功,但是我一定不会屈服于命运,我会始终记着我的梦想的。

进化究竟什么才叫进化,是基因的改变?还是别的什么?我们在高中学到的知识说,基因的突变是随机的,人类基因的保留是因为选择,选择掉一部分,剩下的人中他们的基因的就得以保存下来,这样的理论确实十分可行,但一定是这样的吗?人类有可能自己改变自身的基因吗?这样的改变能被叫做进化吗?或者说我们人类在现在这个科技非常发达的社会,自然的选择已经很难再让我们的人群发生大面积的被淘汰了,那么,我们的进化会不会逐渐减慢到无限趋近于零呢?这里面要注意两点,一,现在的社会是不是确实很少能淘汰人,或者说有很多自然选择的淘汰换了一种方式,更平和,更不能让人发现,如经济实力弱的人更难将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经济实力强的人可以让自己的基因更稳妥的延续下去,这里的稳妥包括数量的多和对子女的保护的好,那么,进化的平衡要继续维持,是不是要有一种用进废退的思想,这样才能让进化以不那么慢的速度进行下去,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人类自己改变自己的基因的原因,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意识来改变自己的基因吗?还是我们的身体其实是一个不全部受我们的意识控制的生物,它能够将我们拥有的能力通过改变基因保存下来?那么,我们通过人工的手段是否也可以改变我们的基因呢?二、这也是我所怀疑的,进化就一定有好处吗?什么叫做进化,如果进化一定就是好的话,那么这个宇宙中就一定有绝对的好和坏的差别,超级耐冷、超级耐热可以共存,也就是说进化是一种生存的能力的提高咯?那么是不是在一种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这里的能力是技能的意思)一定可以和在另一种环境中的能力共存咯?这些多是对前面一个固定假设“进化一定是好的”或者说“有一种一定好的变化叫进化”的推理,如果说这些推理有一个不成立,那么上面的假设就是不完全正确的。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迈入大学校园,又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生命科学导论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经过十周的学习,我获得了更多的生物学知识,对生命科学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当然,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部分还是现代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变化所起到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生物学这一门课程,从初中开始学习起,我就对它抱有浓厚的兴趣,并因此而特意地钻研,还参加了学科竞赛。

虽然没有获得什么奖项,但是在其准备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

到了高中,我虽然选择了文科,但是,仍然学习了三年的生物学。

高中的生物学知识比初中时期更加深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更加密切,这让我进一步领略到了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了大学中,生命科学导论取代了中学时期的生物学,这一门课程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更加深刻的剖析:从生命的定义到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物质基础,从细胞的生长繁殖到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从遗传到基因,从植物到动物……最终,这一切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就发展成为了现代生物学技术——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诸多技术。

大学中的生命科学导论让我对生物学技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我觉得这句话相当符合当前生命科学迅速发展的现实。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发展异常迅速,成果非常显著,其影响广泛而且深远。

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等等。

生命科学及其技术不仅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随着数理科学广泛而深刻地深入生命科学以及一些先进仪器设备和研究技术的出现,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必将成为主导科学。

而在生命科学领域中,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当然要数各种生物学技术。

譬如,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就可以有效地控制某些恶性传染病或器质性疾病,以达到提高人体素质、延长人类寿命的作用。

生命科学概论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概论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概论结课论文论文题目: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学生姓名: 李玉峰学号: 1065140115指导教师: 贾晋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年级: 2010级摘要:随着经济与科学的发展,生命科学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不乏它的身影。

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人类经济的快速前进。

在物质多元化的今天,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不能缺乏生物科学的指引。

生物对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作为整个生命过程的重要的参与者和决策者,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物质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更离不开生物的参与。

生命科学概论就是从这一环节出发,从生物学的角度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物的息息相伴。

生命科学概论通过细胞的癌变、微生物学基础、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血液与淋巴、遗传病、生物能源、生物伦理学、疫苗等章节并将其中的理论知识贯穿于教学视频中,让我们对生物这一门学科的理解更为深刻。

生命科学概论中对生物的研究出促进了生物学以及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将生物学更进一步的为我们人类做出贡献。

关键词:生物科学人类社会经济多样性科学科学技术正文:生命科学概论生命科学概论通过细胞的癌变、微生物学基础、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血液与淋巴、遗传病、生物能源、生物伦理学、疫苗等章节以及视频教学讲诉了生物学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不可磨灭的作用。

一、细胞的癌变细胞的癌变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大多数细胞能够正常完成细胞分化。

但是,有的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完成细胞分化,因而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在我们人类社会,癌症的存在是普遍的,癌症的存在和发生与我们生活的环境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生活在环境较好的地区的人患癌症的几率就相对较小,反之亦然。

当然,癌细胞的转化也与我们的心理活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可以说,癌细胞是与生俱来的得。

只是它只会在适当的时机用基因所表达出来而已。

生物进化 论文

生物进化  论文

生物进化我们生活的世界生物是复杂、多样的,那么生物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进化的?如何适应环境?为何具有生、老、病、死?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已经改变了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周围的起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并引导人们的演变,探讨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例如,地球生物中的一员,人类究竟何时以及如何在地球上出现?什么是不同种族或不同的人之间的关系?人类和其它生物(如细菌)相关联的进化什么?而生物进化就是研究生物如何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

研究进化的原因、机制、速率、方向。

生物的进化是在自然界中实现了遗传过程的一种特殊的现象。

生物进化的结果导致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进化论是的生物进化发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科学规律的研究。

进化是高度集成的,高度的哲学知识。

显示在不同层次的生物组织进化的原因,跟踪从时间进程的演变。

它与生物学的多门学科相联系,是将进化论与生态学、分类学、分子学、人类遗传学、发展学综合起来生命现象。

因此,进化为我们的理论提供了科学的解释。

一.进化思想的产生在原始社会,由于种种无法解释的现象产生了两种观点:宗教神话式宇宙观和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

前者认为超自然的神在控制自然,后者则认为万物变化无规可循。

由此在之后的岁月形成了神创论与唯物论的争斗,亚里士多德与恩伯多利克的斗争(尊天神与反天神的战争)。

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社会的进步,对于进化思想来说也经历很大的波折。

奴隶社会是神学与唯物的战争,是主张世间万物皆有灵,信奉宗教与主张有就是有,无就是无的对决。

封建社会是神学占主导地位,对于自然科学是一段黑暗的时期。

虽然当时认为万物都是神创造的,但是物种是可变的观点一直存在。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林奈的观点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科学的进步。

但当时有一个布丰的科学家证明了生物与气候、地理等外界环境相互影响,以及生物首先产生与原始海洋的理论,说出生物是不断演化的思想。

二进化论的形成拉马克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阐明生物进化思想的生物学家,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不是上帝创造的,是在自然的环境条件下产生变异,适应环境产生另一种生物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地球生物进化发展过程的理解
摘要:本人通过初中以来从课本上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以及课外兴趣中阅读的一些生
物类书籍,于地球生物进化方面稍有基本知识的储备。

在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的要求下,又大体阅读了《普通生物学》等通论书籍内的有关章节,加深了对进化问题的宏观印象,并参照《生态学精要》等课本了解了一下微观机制,同时泛读了一些进化方面的课本和杂书,时间与能力有限,没有形成更系统的概念,只能简单阐述一下个人对地球生物进化发展过程的学习和理解。

关键词:自然选择,进化,地球生物
一、地球历史中的生命演化
地球历史中的生命是以化石的形式保存下来的。

早在18世纪,科学家在寻找矿产的生产活动中发现,古生物化石的面貌最能反映地层系统的新老顺序。

19世纪地质学家基本完成了地层系统(界、系、统)的建立,并提出与地层系统相对应的地质年代表(代、纪、世)。

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表的建立主要根据古生物进化发展的阶段。

以海洋无脊椎动物和高级藻类植物为主,以低级脊椎动物无颌类及高等植物罗蕨类出现的阶段,成为早古生代;以海洋无脊椎动物为主,脊椎动物向陆地侵进(从出现于早古生代的无颌类逐渐演化出鱼类、两栖动物及原始爬行动),以及植物占领陆地(从裸蕨发展到石松类及其他蕨类、种子蕨类及原始裸子植物)的阶段,成为晚古生代;爬行动物的恐龙类盛极一时,裸子植物大发展,鸟类、哺乳类以及被子植物出现的阶段,成为中生代;哺乳类和被子植物大发展的阶段,成为新生代。

我们人类出现在新生代末期。

二、科学史上博物学家们的讨论与各派学说发展
(一)布丰的观点
布丰是法国的博物学家,也是最早阐述生物进化观点的学者。

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生物变异的原因在于环境的变化,且变化会遗传给后代。

他相信构造简单的生物是自然发生的,但由于教会的强烈指责,他被迫放弃了有悖于教义的观点。

(二)拉马克学说
拉马克也是法国博物学家,生物学伟大奠基人之一。

他在1809年出版的《动物学哲学》中系统阐释的进化观点可以概括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认为生物体是在向着复杂化发展的欲望中进化的。

(三)达尔文学说
达尔文被称为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博物学家,是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他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论证了两个问题:一是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二是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即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四)新拉马克主义
1900后,生物学家重新发现了用进废退机制,提出的核心思想是后天获得的形状能够遗传,以适应环境。

若它成立,则表明生物不是被动而缓慢地接受自然选择,而是可以主动而快速的适应并改变世界。

(五)间断平衡论
这是由美国两位古生物学家于1972年提出的观点,在欧美流传较广。

他们认为
新种只能通过线系分支产生,只能以跳跃的方式快速形成;新种一旦形成就处于保守或进化停滞状态,直到下一次物种形成事件发生之前,表型上都不会有明显变化;
进化是跳跃与停滞相间,不存在匀速、平滑、渐变的进化。

它与传统的进化论区别有三:
(1)传统学说强调进化是物种在自然选择下的渐进演变过程,在时间(纵向)性状演变(横向)坐标上呈斜线的形式;间断平衡论则认为进化是突变与渐变的结合。

强调大多数物种的形成是在地质上可忽略不计的短时间内完成的,这个迅速的过程叫种形成。

物种形成后,在选择作用下发生的十分缓慢的变异,叫线系渐变。

(2)传统进化论认为进化量(即生物种系在一段时间内的性状演变总量)是渐进变异逐渐积累的总和,线系渐变是进化的主流;间断平衡论则认为虽然渐变也可造成变异,并积累形成新种,但其在总变异量中所占份额很小,种形成才是进化的主流。

(3)间断平衡论强调变异的随机性和地理隔离对种形成的必要性。

它认为形成新种的原料是个体突变,突变是无定向的。

只要对适应无害(中性) ,就可能闯过自然选择这一关而有可能形成新种。

它又强调大多数新种是从父种地理分区边缘上被隔离的孤立小种群中形成的,因为在这孤立种群中产生的突变,不致因基因交流而失去特性,其中多数虽被淘汰,少数仍能被选择保留下来而形成新种。

(六)中性学说
由日本遗传学家木村资生(M. Kimura)于1968年提出一种学说,认为由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对于物种生存既无利也无害,这些突变在自然选择上是中性的,因此,在分子水平进化中自然选择几乎不起作用。

这些突变全靠一代又一代的随机漂变而被保存或趋于消失,从而形成分子水平上的进化性变化或种内变异。

(七)现代综合进化论
现代综合进化论彻底否定获得性状的遗传,强调进化的渐进性,认为进化是群体而不是个体的现象,并重新肯定了自然选择的压倒一切的重要性,继承和发展了达尔文进化学说。

现代综合进化论的基本观点是:(1)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通过有性杂交实现的基因重组合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2)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体而不是个体;进化是由于群体中基因频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3)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4)隔离导致新种的形成;长期的地理隔离常使一个种群分成许多亚种,亚种在各自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一步发生变异就可能出现生殖隔离,形成新种。

迈尔在概括现代综合进化论的特点时指出,它彻底否定了获得性的遗传,强调进化的渐进性,认为进化现象是群体现象并重新肯定了自然选择的压倒一切的重要性
现代综合进化论继承和发展了达尔文学说,能较好地解释各种进化现象,所以近半个世纪以来,在进化论方面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三、我的理解
现代的进化论基本相信生物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进化。

我支持其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部分,至于适合的方向究竟是复杂还是简单,何者高级何者低级,便是我认为难以确定之处。

在这个问题上,我更倾向于“细菌统治地球”的观点,因为细菌基本处在传统的更高级更复杂观点的对立面上——极端简单,而初期的细菌模式,历经世代,始终维持稳定。

如果按照在书本上以化石记录划分的时代,代表进化过程每一阶段的进步,则是: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爬虫类、哺乳类,最后是人类时代,
而细菌却从大约35亿年前的化石中就已存在,并一直发展至今,维持着它差别不大的生存模式,不得不令人惊叹。

所以我认为,自然选择的结果,也许不是人类这般自作聪明却不断给自己制造麻烦的所谓高级复杂,而是细菌般极致的简单和稳定。

就如同系统反复庞大的数学,在精湛的化归思想下只不过就是几何和代数而已一样,生物进化之美未必在于复杂和庞大。

参考文献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吴庆余.基础生命科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李难.生物进化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李难.进化生物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李难.生物学史.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
张昀.生物进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周长发.生态学精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达尔文.物种起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郝守刚,马学平,董熙平,齐文同,张昀.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J 菲尔吉布森,特莉R 吉布森.自然选择.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恩格斯迈尔.进化是什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薛定谔E.生命是什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Lewontin R C.适应.科学,1978,11
Levinton T S.动物进化的大冲击.科学,1993,3
严复.天演论.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0
刘平.生物主动进化论.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Waal F.本性与环境之争的终结.科学,2003,3
Berra,Tim M.进化与特创论的神话.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Futuyma,Douglas J.审判席上的科学:进化论一案.New Y ork:Pantheon Books,1983
史蒂芬杰古尔德.生命的壮阔.南京:江苏科技技术出版社,2009
史蒂芬杰古尔德.奇妙的生命. 南京:江苏科技技术出版社,2008
赫胥黎.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