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酸化池-5.16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主要用于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和分解,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引言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种关键单元,它通过水解和酸化反应,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可降解的有机酸和气体,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有机物质的基础。

二、设计要求1. 处理能力:根据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和预测的污水流量,确定水解酸化池的处理能力。

2. 降解效率:水解酸化池应能有效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使其COD(化学需氧量)和BOD(生化需氧量)等指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3. 反应时间:根据水解酸化反应的特性和污水处理流程,确定水解酸化池的停留时间,以保证有机物质的充分降解。

4. 混合方式:选择合适的搅拌方式和搅拌设备,以保证水解酸化池内的有机物质均匀分布,并促进反应的进行。

5. 温度控制:根据水解酸化反应的温度敏感性,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水解酸化池内的温度,以提高反应效率。

三、设计原理水解酸化池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水解反应和酸化反应两个过程。

1. 水解反应:在水解酸化池中,有机物质经过水解反应,被分解成有机酸和气体。

水解反应是一种无氧反应,主要由厌氧菌和厌氧条件下的微生物参与。

水解反应的产物主要有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氨氮等。

2. 酸化反应:水解反应产生的有机酸进一步被厌氧菌氧化为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

酸化反应是一种厌氧反应,需要适宜的酸碱度和温度条件。

四、设计参数1. 水解酸化池的尺寸:根据处理能力和停留时间的要求,确定水解酸化池的有效容积和尺寸。

2. 搅拌设备:选择适合的搅拌设备,以保证水解酸化池内的有机物质均匀分布和反应的进行。

3. 温度控制:根据水解酸化反应的温度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温度控制措施,确保反应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4. pH控制:通过适当的添加酸碱物质,控制水解酸化池内的pH值,以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它通过酸化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易于生化降解的有机酸,为后续的生化处理提供良好的条件。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标准格式,包括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定义、设计要求、操作规程等内容。

一、水解酸化池的定义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种预处理设备,通过酸化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易于生化降解的有机酸。

它通常位于污水处理系统的初级处理阶段,用于提高后续生化处理的效果。

二、设计要求1. 设计流量:根据污水处理系统的总设计流量确定水解酸化池的设计流量。

2. 水解酸化池容积:根据设计流量和停留时间确定水解酸化池的容积。

3. 水解酸化池的深度:根据水解酸化池的容积和设计水位确定水解酸化池的深度。

4. 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应设置在水解酸化池的合适位置,以保证污水的均匀分布和流动顺畅。

5. 搅拌设备:水解酸化池内应设置搅拌设备,以保证有机物质的均匀分布和酸化反应的进行。

6. 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内的温度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以促进有机物质的水解反应。

三、操作规程1. 运行前准备:a. 检查搅拌设备和进出水口的工作状态,确保正常运行。

b. 检查温度控制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c. 清理水解酸化池周围的杂物和积水,确保安全运行。

2. 运行过程:a. 监测水解酸化池的进水流量和出水流量,确保运行稳定。

b. 监测水解酸化池内的温度,调整温度控制设备,确保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c. 定期检查搅拌设备和进出水口的工作状态,及时清理堵塞和维护设备。

3. 废物处理:a. 废物的处理应符合环保要求,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处理。

b. 废物的处理记录应详细记录,包括处理时间、处理方式等信息。

四、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眼镜等。

2.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禁止随意更改操作参数。

3. 操作人员应熟悉应急处理程序,掌握相关应急措施。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工艺中的一部分,它主要用于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提高后续处理过程的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标准格式,包括其定义、工作原理、设计要求、操作指南等内容。

一、定义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指用于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水解和酸化反应进行降解的设备。

它是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关键环节,能够有效降低有机物的浓度,减少有机物对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提高整体处理效果。

二、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主要通过水解和酸化反应将有机物质降解为可溶性有机酸和挥发性有机物。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 水解反应:在水解酸化池中,通过细菌的作用,有机物质被分解为可溶性有机酸、醇和氨等物质。

2. 酸化反应:可溶性有机酸进一步被细菌转化为挥发性有机物,如甲烷和二氧化碳。

三、设计要求1. 容积和尺寸:水解酸化池的容积和尺寸应根据处理规模和水质特征进行合理设计,以确保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充分的混合。

2. 进出水口:水解酸化池应设置进出水口,方便污水的投入和处理后的排放。

3. 搅拌设备:水解酸化池应配备适当的搅拌设备,以保证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能够均匀分布,并促进反应的进行。

4. 通气系统:水解酸化池应设置通气系统,以提供适宜的氧气供给,维持细菌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5. 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应根据细菌的适宜生长温度进行合理的温度控制,以提高反应效率。

四、操作指南1. 污水投入:将污水通过进水口投入水解酸化池,保持污水的稳定流量和质量。

2. 搅拌操作:启动搅拌设备,确保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能够均匀分布,促进反应的进行。

3. 通气操作:开启通气系统,提供适宜的氧气供给,维持细菌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4. 温度控制:根据细菌的适宜生长温度进行合理的温度控制,提高反应效率。

5. 监测与调整:定期监测水解酸化池的运行状况,如pH值、温度、有机物质浓度等,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结: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一种用于降解污水中有机物质的设备,通过水解和酸化反应将有机物质降解为可溶性有机酸和挥发性有机物。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调节污水pH值、降解有机物质和去除氨氮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定义、工作原理、设计要求、操作注意事项以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一、定义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种生物处理设备,主要通过酸化和水解反应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酸和氨氮。

二、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通过控制进水流量和停留时间,使污水在池内停留一段时间,从而使有机物质与微生物接触并发生水解反应。

在水解反应中,有机物质被分解为有机酸和氨氮。

有机酸进一步被酸化反应降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氨氮则通过硝化反应转化为硝态氮。

三、设计要求1. 尺寸设计:水解酸化池的尺寸应根据进水量、停留时间和有机负荷来确定,以确保池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进行水解反应。

2. 进水方式:进水应均匀分布在水解酸化池的进水口,以避免死水区域的形成。

3. 通气系统:水解酸化池应配备通气系统,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微生物进行有氧降解反应。

4. 搅拌设备:适当的搅拌设备可以提高水解酸化池内的混合效果,促进微生物与有机物质的接触。

四、操作注意事项1. 控制进水流量:进水流量应根据水解酸化池的设计要求进行控制,以确保池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进行水解反应。

2. pH值控制:水解酸化池中的pH值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通常在6.5-7.5之间,以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有机物质的降解效果。

3. 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通常在35-40摄氏度之间,以提供良好的微生物生长环境。

4. 搅拌控制:适当的搅拌可以提高水解酸化池内的混合效果,但过强的搅拌会导致微生物的剧烈波动,影响水解反应的进行。

五、常见问题解决方法1. 水解效果不佳:可能是由于进水量过大或停留时间不足导致的,可以通过调整进水流量和停留时间来解决。

2. pH值波动较大:可能是由于进水pH值波动较大或通气系统出现问题导致的,可以通过稳定进水pH值和维修通气系统来解决。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用于降低污水的酸度并促进有机物的分解。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标准格式。

一、引言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水解和酸化反应,将有机物质分解为可生物降解的物质,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有利条件。

本文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设计要求、运行参数以及监测指标。

二、设计要求1. 处理能力:水解酸化池的设计应根据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和负荷量确定处理能力,确保能够满足污水处理系统的需求。

2. 原水水质:根据原水水质特点确定水解酸化池的设计参数,包括COD浓度、pH值等。

3. 温度控制:水解酸化反应对温度敏感,应根据原水温度确定适宜的运行温度范围,并采取措施保持稳定的温度。

4. 混合方式:水解酸化池可采用机械搅拌或者气体搅拌等方式进行混合,以确保有机物质均匀分布。

5. 污泥回流:适量的污泥回流可提高水解酸化效果,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回流比例。

三、运行参数1. 水解酸化反应时间:根据原水水质和处理要求确定水解酸化反应时间,普通为4-8小时。

2. 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温度应控制在35-40摄氏度之间,可通过加热或者降温设备实现。

3. pH值控制:水解酸化反应对pH值敏感,应控制在6.5-7.5之间,可通过加碱或者加酸进行调节。

4. 混合方式:采用机械搅拌或者气体搅拌等方式进行混合,确保有机物质均匀分布。

5. 污泥回流比例:适量的污泥回流可提高水解酸化效果,普通回流比例为20-30%。

四、监测指标1. COD浓度:监测水解酸化池进出水的COD浓度,以评估有机物的降解效果。

2. pH值:监测水解酸化池的pH值,以确保反应环境的稳定性。

3. 温度:监测水解酸化池的温度,以保持适宜的反应温度。

4. 溶解氧:监测水解酸化池的溶解氧浓度,以评估反应环境的好氧或者厌氧状态。

5. 污泥浓度:监测水解酸化池内污泥的浓度,以控制污泥回流比例。

五、结论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关键环节,通过水解和酸化反应,能够有效降低污水的酸度并促进有机物的分解。

酸碱废水的处理

酸碱废水的处理

酸碱废水的处理酸碱废水是水中酸碱浓度异常的一种水污染现象。

天然水的pH值通常为6.5-8.5,当pH值小于6.5或大于8.5时,表示水体受到酸类或碱类污染。

酸碱废水的来源很广,往往还含有悬浮物、金属盐类、有机物等杂质,·但在排至水体或进人其他处理设施前,均须对酸碱废液先进行必要的回收。

含酸或含碱的废水来源很广。

含酸废水主要来自制酸厂、化工厂、化学纤维厂、染料厂、金属酸洗车间和电镀车间等。

其中有的含有无机酸,有的含有机酸,或二者兼有。

含酸浓度差异很大,低的小于1%,高的大于10%。

含碱废水主要来自制碱厂、制浆造纸厂、印染厂、皮革厂、炼油厂等。

其中有的含无机碱,有的含有机碱。

含碱浓度有的高于5%,有的低于1%。

酸碱废水中,除含有酸、碱以外,还可能含有酸式盐、碱式盐以及其他无机物、有机物。

酸碱水的来源含酸含碱废水来源很广。

化工、化纤、制酸、电镀、炼油以及金属加上厂酸洗车间等都会排出酸性废水。

有的废水含有无机酸如硫酸、盐酸等,有的则含有蚁酸、醋酸等有机酸,有的则兼而有之。

废水含酸浓度差别很大,从小于1%到10%以上都有。

造纸、印染、制革、金属加工等生产过程会排出碱性废水,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机碱,也有些废水含有有机碱。

某些废水的含碱浓度很高,最高可达百分之几。

废水中除含有酸、碱外,还可能含有酸式盐和碱式盐,以及其他的酸性或碱性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等物质。

将含有酸碱的废水随意排放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而且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囚此,对酸、碱废水首先考虑回收和综合利用。

当酸、碱废水浓度较高时,例如含酸废水含酸量达到4%以上、含碱废水含碱量达到2%以上时,就存在回收和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可以用以制造硫酸亚铁、石膏、化肥,也可以回用或供其他工厂使用。

浓度低于4%的酸性废水和浓度低于2%的碱性废水,因为回收利用的意义不大,才考虑进行中和处理。

其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或重金属盐类。

酸的质量分数差别很大,低的小于1%,高的大于10%。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用于降低污水中的有机物浓度和酸碱度,以便后续处理工艺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标准格式。

一、引言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处理污水的关键步骤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水解和酸化反应进行降解和转化,从而提高后续处理工艺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设计要求、操作规程以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二、设计要求1.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设计应满足处理规模和水质要求,根据进水水质、水量和处理效果要求确定池体尺寸和容积;2. 池体结构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耐腐蚀性,以防止污水泄漏和池体损坏;3. 池体底部应设置搅拌装置,以促进有机物的均匀分布和水解反应的进行;4. 池体顶部应设置通风装置,以排除污水中的有害气体,并保持适宜的气体压力;5.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进出水口应设置在适当的位置,以保证污水的顺畅流动和处理效果。

三、操作规程1.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操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操作规程的正确执行;2. 定期检查池体内部的污泥浓度和PH值,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处理;3. 定期清理池体内部的沉积物和污泥,以保持池体的正常运行;4. 定期检查和维护搅拌装置、通风装置和进出水口,确保其正常工作;5.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水解酸化池的进水量和进水质量,以保证处理效果。

四、常见问题解决方法1. 如果水解酸化池内的污泥浓度过高,可以增加搅拌装置的运行时间,促进污泥的分散和降解;2. 如果水解酸化池内的PH值过低,可以适量增加碱性物质的投加量,提高池体的酸碱度;3. 如果水解酸化池内浮现异味或者有害气体,可以加强通风装置的运行,及时排除有害气体;4. 如果水解酸化池内的进出水口阻塞或者流量不稳定,可以进行清理和维护工作,确保水流的顺畅。

五、总结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正确的设计和操作可以提高处理效果,降低污水的有机物浓度和酸碱度。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废气排放和污泥处置(控制)的污染物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废气排放和污泥处置(控制)的管理。

居民小区和工业企业内独立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也按本标准执行。

1.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文通过本标准的引用即成为本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4284 家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1.3术语和定义1.3.1城镇污水(minicipal wastewater)指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机关、学校、医院、商业服务机构及各种公共设施排水,以及允许排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的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等。

1.3.2城镇污水处理厂(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指对进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污水处理厂。

1.3.3一级强化处理(enhanced primary treatment)在常规一级处理(重力沉降)基础上,增加化学混凝处理、机械过滤或不完全生物处理等,以提高一级处理效果的处理工艺。

1.4技术内容1.4.1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控制项目及分类A、根据污染物的来源及性质,交款污染物控制项目分为基本控制项目和选择控制项目两类:基本控制项目主要包括影响水环境和城镇污水处理厂一般处理工艺可以去除的常规污染物,以及部分一类污染物,共19项;选择控制项目包括对环境有较长期影响或毒性较大的污染物,共计43项。

B、基本控制项目必须执行。

选择控制项目,由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污水处理厂接纳的工业污染物的类别和水环境质量要求选择控制。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

水解酸化池作为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具有去除有机污染物、减少氮磷污染物等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原理、工艺、操作要点以及市场应用。

一、水解酸化池的原理1.1 有机污染物降解机理水解酸化池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有机酸、氨氮等物质。

在酸性环境下,有机酸进一步水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氨氮则通过硝化反应转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1.2 pH值的控制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对酸碱度非常敏感,适宜的pH值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一般情况下,水解酸化池的pH值控制在4.5-6.5之间,通过添加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进行调节。

1.3 温度的影响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对微生物的活性和有机物降解速率有着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水解酸化池的温度保持在30-40摄氏度,可以提高微生物的活性,促进有机物的降解。

二、水解酸化池的工艺2.1 水解酸化池的结构水解酸化池通常由进水管、出水管、进气装置、搅拌器等组成。

进水管将污水引入水解酸化池,出水管将处理后的污水排出,进气装置提供氧气供微生物进行降解,搅拌器保持池内的悬浮物均匀分布。

2.2 水解酸化池的操作步骤首先,调节水解酸化池的pH值,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其次,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温度,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然后,根据进水水质和处理要求,调整进水流量和进气量。

最后,定期检查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情况,及时清理池内沉积物。

2.3 水解酸化池与其他处理单元的配合水解酸化池通常与好氧池、硝化池、脱氮池等处理单元配合使用,形成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

水解酸化池负责有机物的降解,而其他处理单元则进一步去除氮磷等污染物。

三、水解酸化池的操作要点3.1 控制进水水质水解酸化池对进水水质的要求较低,但过高的COD浓度或有毒物质的存在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降解效果。

因此,需要控制进水水质,避免过高浓度和有毒物质的进入。

3.2 适宜的负荷水解酸化池的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进入水解酸化池的有机物质量。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主要用于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水解和酸化反应,以便后续的生物降解过程更加顺利进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标准格式及其相关内容要求。

一、水解酸化池的基本介绍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种预处理设备,通常位于生化池之前。

其主要功能是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水解和酸化反应,将大份子有机物分解为小份子有机物,为后续的生物降解过程提供更好的条件。

二、水解酸化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 结构:水解酸化池通常由进水口、出水口、进气装置、搅拌装置、反应池等组成。

进水口用于将污水引入反应池,出水口用于排出处理后的水。

进气装置用于提供氧气,促进有机物的水解和酸化反应。

搅拌装置用于保持反应池内的污泥悬浮状态,增加接触面积,提高反应效果。

2. 工作原理:污水进入水解酸化池后,首先经过搅拌装置的搅拌作用,使污泥均匀悬浮在水中。

同时,通过进气装置向反应池中供氧,促进有机物的水解和酸化反应。

在水解酸化过程中,有机物被分解为小份子有机物,并产生大量的有机酸。

这些有机酸可以为后续的生物降解过程提供更好的条件。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处理后的水从出水口排出,进入下一处理单元。

三、水解酸化池的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1. 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的适宜温度普通在30-40摄氏度之间,过低或者过高的温度都会影响水解酸化反应的进行。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污水的特性和处理要求,合理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温度。

2. pH值控制:水解酸化池中的pH值对反应的进行也有一定影响。

通常情况下,pH值应控制在4-6之间,过高或者过低的pH值都会影响有机物的水解和酸化反应。

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应定期检测并调节水解酸化池中的pH值。

3. 氧气供应:水解酸化池需要提供足够的氧气以促进有机物的水解和酸化反应。

普通采用曝气方式进行氧气供应,通过进气装置向反应池中注入氧气。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氧气的供应量和均匀性,以确保反应的进行。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污水处理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一环。

水解酸化池作为其中的一种处理方法,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地位。

本文将从七个方面详细探讨水解酸化池的原理、构造、运行管理、优势与局限性、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水解酸化池的原理水解过程:水解阶段主要利用水解细菌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成可溶性有机物。

酸化过程:酸化阶段则是由产酸菌将可溶性有机物转化为低分子量物质,如挥发性脂肪酸(VFA)。

产酸与产甲烷:部分有机物进一步转化为甲烷,是厌氧消化过程的重要阶段。

三、水解酸化池的构造设计与结构:水解酸化池通常采用上流式或完全混合式设计,以确保污水与微生物充分接触。

填料选择:池内通常会选择合适的填料,如弹性填料或组合填料,以增加生物膜的附着面积。

停留时间:根据进出水的水质和水量,合理设定停留时间以保证处理效果。

四、水解酸化池的运行管理温度控制:保持适宜的温度是水解酸化的关键,通常控制在20-40℃之间。

pH值调节:pH值应维持在5.5-7.0之间,以确保微生物的正常代谢。

混合与搅拌:适当的混合与搅拌有助于提高处理效率。

五、水解酸化池的优势与局限性优势:高效降解有机物;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局限性: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有限;可能产生不良气味;对操作管理要求较高。

六、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应用领域:适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领域。

案例介绍:如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项目,通过引入水解酸化池,显著提高了出水水质。

七、未来研究方向与发展前景研究方向:探索新型填料与微生物种群;深入研究反应动力学与模型模拟;优化运行参数与工艺控制。

发展前景: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技术创新,水解酸化池将在污水处理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资源回收和能源利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之,水解酸化池作为一种重要的污水处理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和不断创新,我们有信心进一步提高其处理效果,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用于降低污水中的COD (化学需氧量)和BOD(生化需氧量)含量,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以下是对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详细描述:1. 水解酸化池的作用: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第一道处理工艺,主要用于将有机物质进行水解和酸化反应。

在水解过程中,有机物质被分解成较小的有机分子,而在酸化过程中,有机分子被进一步分解为酸和气体。

2. 水解酸化池的结构:水解酸化池通常由一个封闭的混合池组成,内部设有搅拌装置以确保有机物质的均匀混合。

池内还设有进水口、排水口、气体排放口和沉淀池。

3. 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污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水解酸化池,通过搅拌装置进行充分混合。

在水解过程中,有机物质被水解成较小的有机分子,释放出氨氮、硫化氢等物质。

在酸化过程中,有机分子被进一步分解为酸和气体。

同时,水解酸化池中的搅拌装置可以促进气体的释放,并减少气体的堆积。

4. 水解酸化池的操作参数:(1)温度:水解酸化池的温度通常控制在35-40摄氏度,适宜的温度有助于有机物质的水解和酸化反应。

(2)pH值:水解酸化池的pH值通常控制在6-7之间,适宜的pH值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微生物的生长。

(3)停留时间:水解酸化池的停留时间通常为4-6小时,适宜的停留时间可以确保有机物质充分水解和酸化。

5. 水解酸化池的监测和控制:(1)COD和BOD监测:通过定期监测水解酸化池进水和出水的COD和BOD含量,可以评估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果,并及时调整操作参数。

(2)搅拌装置控制:根据水解酸化池内的搅拌装置的运行情况,及时调整搅拌速度和时间,确保有机物质的均匀混合和气体的释放。

(3)气体排放控制:通过合理设计气体排放口和排气系统,将产生的气体排放到安全区域,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6. 水解酸化池的优化措施:(1)增加投加活性污泥:适量投加活性污泥可以增加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数量,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酸化反应。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其作用是通过水解和酸化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可生物降解的有机酸。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标准格式,包括定义、设计要求、操作规程、性能指标等。

一、定义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种处理设备,用于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水解和酸化反应转化为可生物降解的有机酸,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有机负荷和有机酸源。

二、设计要求1. 设计流量:根据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确定水解酸化池的设计流量,普通应满足污水处理系统的整体设计要求。

2. 污水水质:水解酸化池处理的污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COD、BOD、SS等指标。

3. 设备选型:根据水解酸化池的设计要求和工艺特点,选择合适的反应器类型和材质,确保设备的耐腐蚀性和稳定性。

4. 氧化还原电位:水解酸化池内的氧化还原电位应控制在适宜范围,以利于有机物质的水解和酸化反应。

5. 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内的温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普通在35-40摄氏度之间,以促进有机物质的降解和酸化反应。

三、操作规程1. 运行参数监测:定期监测水解酸化池的运行参数,包括进水流量、进水COD、出水COD、温度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 氧化还原电位控制:根据水解酸化池内的氧化还原电位情况,调整进水流量和进水COD浓度,以保持适宜的反应条件。

3. 温度控制:根据水解酸化池内的温度情况,调整进水流量和进水温度,以保持适宜的反应条件。

4. 污泥处理:定期清理水解酸化池内的污泥,确保污泥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四、性能指标1. COD去除率:水解酸化池的COD去除率应达到设计要求,普通应在60%以上。

2. BOD去除率:水解酸化池的BOD去除率应达到设计要求,普通应在70%以上。

3. SS去除率:水解酸化池的SS去除率应达到设计要求,普通应在80%以上。

4. pH值:水解酸化池内的pH值应在适宜范围内,普通在6-8之间。

综上所述,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关键环节,通过水解和酸化反应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可生物降解的有机酸。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关键环节,主要用于降低污水中的COD(化学需氧量)和BOD(生化需氧量)含量,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定义、工作原理、设计要点以及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一、水解酸化池的定义水解酸化池是一种生物处理单元,通过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菌将有机物质转化为酸、气体和低份子量有机物。

同时,水解酸化池还可以通过调节pH值,促进污水中的有机物质的水解反应,提高有机物的可生物降解性。

二、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主要依靠厌氧菌的作用来完成有机物的水解和部份酸化反应。

当污水进入水解酸化池后,厌氧菌利用有机物质进行代谢,产生酸温和体。

同时,水解酸化池中的厌氧菌还可以将有机物质转化为低份子量的有机物,以提高后续的生物处理效果。

三、水解酸化池的设计要点1. 容积和停留时间:根据进水水质和处理量确定水解酸化池的容积和停留时间。

普通来说,水解酸化池的容积应为进水量的10%~30%,停留时间为4~8小时。

2. 温度控制: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对菌群活性和有机物的降解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普通来说,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应保持在35℃~40℃之间,可通过加热或者保温措施来实现。

3. pH值调节:适当调节水解酸化池的pH值,有助于促进有机物的水解反应。

普通来说,pH值应控制在6.5~7.5之间,可通过加碱或者加酸的方式进行调节。

4. 搅拌和通气:水解酸化池中的搅拌和通气设备对菌群的生长和代谢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设置搅拌和通气设备,可以提高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果。

四、水解酸化池的运行维护1. 定期监测水质:定期对水解酸化池的进水和出水进行监测,了解处理效果和水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处理参数。

2. 清理沉淀物:定期清理水解酸化池中的沉淀物,避免阻塞和积聚,保证处理效果和设备正常运行。

3. 维护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搅拌、通气等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避免故障和停机时间的增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其中水解酸化池是处理污水中有机物的关键环节。

水解酸化池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可溶解的有机物和气体,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原理、优点、操作注意事项、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水解酸化池的原理1.1 有机物分解水解酸化池中的微生物通过分泌酶类物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可溶解的有机物和气体。

1.2 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水解酸化池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是后续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甲烷气的重要原料。

1.3 促进后续生物处理水解酸化池的存在可以提高后续生物处理的效率,降低处理成本。

二、水解酸化池的优点2.1 降解有机物水解酸化池可以有效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2 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水解酸化池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可以用于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甲烷气。

2.3 提高处理效率水解酸化池可以提高后续生物处理的效率,减少处理时间和成本。

三、水解酸化池的操作注意事项3.1 控制进水负荷要根据水解酸化池的设计参数和工艺要求,合理控制进水负荷,避免过载。

3.2 维护微生物活性定期检查水解酸化池的微生物活性,保持良好的生物环境。

3.3 清理沉淀物定期清理水解酸化池中的沉淀物,避免堵塞和影响处理效果。

四、水解酸化池的常见问题4.1 气味问题水解酸化池可能会产生难闻的气味,可采取加盖、通风等方式解决。

4.2 pH值异常水解酸化池的pH值异常可能影响微生物活性,需及时调整。

4.3 水质浑浊水解酸化池出水水质浑浊可能是微生物活性不足或进水负荷过大的表现,需调整操作。

五、水解酸化池的解决方法5.1 加强管理加强对水解酸化池的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5.2 调整操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水解酸化池的操作参数,保持稳定的处理效果。

5.3 定期维护定期对水解酸化池进行清洗、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水解酸化池在污水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操作和维护水解酸化池可以提高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一种用于处理污水的重要设备,它能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提高水质的处理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引言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关键单元,其作用是在水解酸化过程中,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温和体,从而实现有机物的降解和去除。

本文将介绍水解酸化池的工作原理、设计要求、操作规程以及相关的监测指标。

二、工作原理水解酸化池是一种厌氧处理设备,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水解菌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有机酸温和体。

水解酸化池内的微生物主要包括厌氧菌和厌氧菌,它们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产生有机酸温和体,同时释放出能量。

有机酸可以进一步被厌氧菌利用,产生甲烷等气体,从而实现有机物质的去除。

三、设计要求1. 容积:水解酸化池的容积应根据处理的污水量和有机物质的浓度来确定,普通按照每日平均流量的1-2倍进行设计。

2. 水力停留时间:水解酸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应根据有机物质的降解速率和水解酸化的要求来确定,普通为4-8小时。

3. pH值:水解酸化池内的pH值应控制在4-7之间,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从而影响有机物质的降解效果。

4. 温度:水解酸化池的温度应保持在35-40摄氏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和有机物质的降解效果。

5. 搅拌设备:水解酸化池内应配备适当的搅拌设备,以保证污水和微生物的充分接触和混合,提高有机物质的降解效率。

四、操作规程1. 水解酸化池的进水应保持稳定,避免蓦地的负荷变化,以免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2. 定期检查和清理水解酸化池内的淤泥,避免淤泥的堆积影响水解酸化的效果。

3. 定期检测水解酸化池内的pH值、温度和有机物质的浓度,及时调整操作参数,保证处理效果的稳定和良好。

4. 定期维护和保养水解酸化池的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五、监测指标1. 有机物质的浓度:水解酸化池进出水中有机物质的浓度应进行定期监测,以评估有机物质的去除效果。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调节污水的酸碱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引言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一道关键工艺,通过水解和酸化反应,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可生物降解的物质,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设计要求1. 处理规模:根据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处理能力确定水解酸化池的处理规模。

2. 水质要求:根据污水处理系统的出水标准,确定水解酸化池对污水的要求,包括COD、BOD、pH等指标。

3. 设计参数:确定水解酸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温度、进水方式等设计参数。

4. 安全要求:考虑到水解酸化池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和腐蚀性物质,设计应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三、工艺流程1. 进水:污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水解酸化池,通过进水管道均匀分布到水解酸化池中。

2. 水解反应:在水解酸化池中,有机物质经过水解反应,分解为有机酸、氨氮等可生物降解的物质。

3. 酸化反应:水解产物进一步经过酸化反应,有机酸被进一步降解为低份子有机物质,释放出更多的氨氮。

4. 混合搅拌:通过搅拌装置,保持水解酸化池内的混合均匀,促进反应的进行。

5. 出水:经过水解酸化反应后的污水,进入下一道处理工艺进行进一步处理。

四、设计计算1. 水力停留时间:根据处理规模和进水水质要求,计算水解酸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普通为4-8小时。

2. 污泥产生量:根据进水COD浓度和水解酸化池的污泥产生系数,计算出污泥的产生量。

3. 混合搅拌功率:根据水解酸化池的体积和搅拌设备的类型,计算混合搅拌的功率需求。

五、设备选择1. 水解酸化池:根据处理规模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水解酸化池类型和尺寸,常见的有气浮式水解酸化池、机械搅拌式水解酸化池等。

2. 搅拌设备:根据水解酸化池的尺寸和搅拌要求,选择适当的搅拌设备,如机械搅拌器、气浮搅拌器等。

3. 进水管道:选择耐腐蚀性能好的管材,确保进水均匀分布到水解酸化池中。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

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份,用于降低污水中的COD(化学需氧量)和BOD(生化需氧量)含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标准格式。

一、引言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设备,通过水解和酸化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可生化降解的物质,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良好的条件。

本文将对污水处理水解酸化池的设计、操作和维护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设计要求1. 处理规模:根据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处理能力确定水解酸化池的尺寸和数量。

2. 污水特性:根据进水水质的COD和BOD含量,确定水解酸化池的设计参数,如水解时间、酸化pH值等。

3. 污泥处理:考虑水解酸化池产生的污泥处理方式,如浓缩、脱水和回流等。

三、设计原理1. 水解作用:水解酸化池采用厌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将有机废水中的复杂有机物质转化为简单的有机酸温和体产物。

2. 酸化作用:水解酸化池中的有机酸与硫酸盐或者硝酸盐反应,产生酸化物质,降低进水pH值,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合适的条件。

四、设备构成1. 池体:水解酸化池通常采用圆形或者矩形的混凝土池体,具有足够的容积和深度,以确保污水停留时间和水解反应的进行。

2. 进水口:进水口设置在池体的一侧,通过管道将污水引入水解酸化池。

3. 出水口:出水口设置在池体的另一侧,通过管道将处理后的污水引出。

4. 搅拌装置:水解酸化池内设置搅拌装置,以保持池内污泥和水体的均匀混合,促进水解反应的进行。

五、操作要点1. 进水控制:根据设计要求,控制进水流量和进水水质,避免过载和水质波动对水解酸化池的影响。

2. pH控制:定期监测水解酸化池的pH值,根据需要添加酸碱调节剂,维持合适的酸化条件。

3. 搅拌控制:根据池内污泥的沉降情况,调整搅拌装置的运行时间和频率,保持污泥悬浮状态。

4. 污泥处理:定期清理污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浓缩、脱水和回流等处理方式。

六、维护保养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水解酸化池的设备运行情况,包括搅拌装置、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畅通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构筑物的四周,挖截面宽为1.5米,深为1米的沟。进行轻型井点布设,一级井点主要是隔阻坑外地下水的渗入和对浅层放坡土方降水,在-1.0m标高平台,间隔0.8m设置,深6m,根据理论数据和技术参数,设置12台抽水泵,型号为YB180M-ZW型,其中备用水泵2台,总管直径Φ89。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附近有个大水泡,马上到丰水期,构筑物较大,施工周期长等各种因素,为保证工程工期和质量,在一级降水的内侧距离1.5米处,挖深为1米宽为1米的沟,在构筑物的长边设置一排降水管,间距为1.6-2.0米,设置4台抽水泵,型号为YB180M-ZW型,总管直径Φ89。
L=(85+69)×2/386=0.8,取L=0.8m。
五、降水措施:
(一)构筑物降水措施:
1、曝气池:
结合现场实际条件,曝气生物滤池坑底面积较大,因此采用环形井点降水,一级井点降水,井点管沿基坑四周布置,间距0.8m,管长7m,滤管长1.5m。一级井点主要是隔阻坑外地下水的渗入和对浅层放坡土方降水,以降低坑内外地下水位。(平面布置及具体做法见附图1)
Q=1.366K(2H-S)S/LGR-LGX=1.366×0.5×(2×9-3.05)×3.05/0.0034=9160
4).井点管数量:
n=1.1Q/q=1.1×9104/30=336
5).井点管间距:
L=(88+49)×2/336=0.82,取L=0.8m。
3、调节池:
1)、降水深度为:
S=4.1-1.5+0.5=3.1
3、打井管用Φ57钢管制成长8m,一端制成锥型锯齿形状,用水带与高压水泵连接。
4、采用冲沉法布管,由打井管向地下注入高压水。将打井管对准点位垂直插入井点孔,边冲边拔边旋转并保持打井管垂直,调整水压和沉入速度,保证冲孔直径达到要求,冲水压力可逐渐加压,待冲沉至设计底标高下0.5m时,打井管停止冲沉,再冲洗片刻将底部泥浆随水冲出,切断水源后,迅速垂直拨出打井管,随即将井点管对准井孔中心垂直插入,当井点管达到设计高程后,将井点管固定并将井点管管顶临时封堵。在井点管四周均匀填灌粗砂,填至地下水位以上0.5m处,改填普通土捣实。
2)、井点管埋深:
H≥Н+h+il=4.1-1.5+0.5+1/10*69=6.55
3).基坑涌水量:
Q=1.366K(2H-S)S/LGR-LGX=1.366×0.5×(24).井点管数量:
n=1.1Q/q=1.1×10516/30=386
5).井点管间距:
3.3(2-1)粉质粘土:冲积,黄褐色,土质均匀,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厚度为0.4-3.6m。
3.4粉砂:冲积,黄色,以石英,长石为主,局部含有大量粉土,该层普遍分布,厚度为0.2-2.1m,该层中部夹有粉土为3-1层。
3.5(3-1)粉土:冲积,黄褐-褐黄色,土质均匀,湿,稍中密,厚度为0.3-3.0m。
1、曝气池:
1)、降水深度为:
S=2.9-1.5+0.5=1.9
2)、井点管埋深:
H≥Н+h+il=2.9-1.5+0.5+1/10*77/2=5.75
3).基坑涌水量:
Q=1.366K(2H-S)S/LGR-LGX=1.366×0.5×(2×9-1.9)×1.9/0.0019=10996
4).井点管数量:
2.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2.9《建筑施工安全检验标准》JGJ59--99
三、地层水文特征:
3.1杂填土:以黄褐色粉土为主,浅部局部含有碎砖、碎石及水泥石块,厚度为0.3-3.9m。
3.2粉土:冲积,黄褐-褐黄色,土质均匀,局部夹有少量粉质粘土,稍湿-湿,中密,由北至南厚度逐渐变小,广泛分布,厚度为0.3-3.6m。
5、当井点管封堵完成后,将管顶临时封堵打开,向井点管内灌水,当清水灌入后,迅速下沉,证明井点成孔合格。
6、检试完成后,将井点管和集水干管连接,组装水泵机组,进行井点试运行。
7、降水自降水管安装完毕时开始至基础施工完毕开始回填土时为止。
8、降水设备:抽水泵、集水箱、压力管、高压泵、井点管、集水管、打井管。
(三)、施工方法:
1、抽水泵采用YB180M-ZW型水泵,吸口直径为Φ60mm,集水管根据现场实际确定长度。集水管两端用肓板封死后接Φ48管,用软胶管将总管和井点管连接成总管系统,集水总管系统与集水箱吸入口连接。
2、井点管用Φ48钢管制成,每根7m,一端制成锥型封闭,下部1.5m长为滤管,设间距30mm一个Φ12圆孔,用18#铁线绑扎后,外用100目尼龙网包两层,用22#铁线绑牢。
n=1.1Q/q=1.1×10996/30=403
5).井点管间距:
L=(83+77)×2/403=0.8,取L=0.8m。
2、水解酸化池:
1)、降水深度为:
S=4.05-1.5+0.5=3.05
2)、井点管埋深:
H≥Н+h+il=4.05-1.5+0.5+1/10*49/2=5.5
3).基坑涌水量:
2、水解酸化池:
结合现场实际条件,水解酸化池坑底面积较大,因此采用环形井点降水,采用一级井点降水,井点管沿基坑四周布置,间距0.8m,管长7m,滤管长1.5m。一级井点主要是隔阻坑外地下水的渗入和对浅层放坡土方降水,以降低坑内外地下水位。(平面布置及具体做法见附图2、3)
在构筑物的四周,挖截面宽为1.5米,深为1米的沟。进行轻型井点布设,一级井点主要是隔阻坑外地下水的渗入和对浅层放坡土方降水,在-1.0m标高平台,间隔0.8m设置,深6m,根据理论数据和技术参数,设置12台抽水泵,型号为YB180M-ZW型,其中备用水泵2台,总管直径Φ89。
一、工程概况:
大庆陈家大院泡污水处理工程,构筑物部分由调节池、水解酸化池、曝气生物滤池组成,池底按设计要求坐落于粉层土上。根据勘察报告和现场实测可知区域地下水位较浅,场地西北部水位高,东南部水位低,地下水位径流方式总体为西北至东南,根据勘察报告基础埋深大于2.4m的构筑物采用降、排水措施。调节池规格为72.7m*56.8m,埋深为4.1m;水解酸化池规格为76.12m*37.3m,埋深为4.05m;曝气生物滤池规格为73.7m*67.85m,埋深为2.9m。
二、编制依据:
2.1中国石油天然气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图纸。
2.2国家有关施工技术、安全规范、规程
2.3大庆油田环宇水文地质工程有限公司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CJJ34-2002
2.5管道标准依据GB/T11836-1999
2.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附近有个大水泡,马上到丰水期,构筑物较大,施工周期长等各种因素,为保证工程工期和质量,在一级降水的内侧距离1.5米处,挖深为1米宽为1米的沟,在构筑物的长边设置一排降水管,间距为1.6-2.0米,设置4台抽水泵,型号为YB180M-ZW型,总管直径Φ89。(
3、调节池:
结合现场实际条件,水解酸化池坑底面积较大,因此采用环形井点降水,采用一级井点降水,井点管沿基坑四周布置,间距0.8m,管长7m,滤管长1.5m。一级井点主要是隔阻坑外地下水的渗入和对浅层放坡土方降水,以降低坑内外地下水位。(平面布置及具体做法见附图2、3)
(二)、其他措施:
轻型井点降水无法控制地下水位时,在池底四周设置深10m,直径650mm的深井降水,间隔10m一座。
考虑到雨季施工以及开挖过程中层间水、地表水走向,在槽底四周环向设置排水沟,断面尺寸0.5×0.5m,沟底满填碎石,防止塌方使沟内堵塞。排水沟每隔20m左右设集水井1座,尺寸为1×1×1m,用水泵将水抽走。为防止地面上的雨水流入基坑内,在基坑上坡角处砖砌截水沟,深500mm、宽500mm,沿槽边四周设置,既可阻挡雨水,也可把槽内的地下水通过此沟收集后排到外面。
3.6粘土:淤积,绿灰-深灰色,土质均匀,有光泽,干强度中-高,韧性中-高,可硬可塑,局部夹薄层粉土,该层未穿透。
3.7该工程地下水类型为空隙水,贮存于第2层粉土,第3层粉砂和第3-1层粉土中,为第四系上部潜水,补给方式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入渗和侧向补给。(附图)
3.8地下水位距自然地面1.5米。
四、井点降水:
附图2
调节池开挖后占地面积:5479.6m2
水解酸化池开挖后占地面积:4033.54m2
附图3
六、系统运行注意事项:
A、吸水泵严禁无水空转,系统运行前必须先注满清水;
B、经常检查井点系统的管路连接是否严密,有无渗水,漏气现象,在施工排水过程中不得间断排水,并对排水系统经常维护;
C、对集水管内泥砂应及时清理;
D、系统运行时要设专人看护;
E、系统水泵、水箱固定牢固,不得移位;
附图1
曝气生物滤池开挖后占地面积:5993.82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