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18:2017年审批建设用地情况统计(一)
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18:2017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情况统计(按用地类型和省市分列)(九)
![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18:2017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情况统计(按用地类型和省市分列)(九)](https://img.taocdn.com/s3/m/deda2613c1c708a1294a4485.png)
摘编自《Βιβλιοθήκη 中国2017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情况统计(按用地类型和省市分列)(九)
地合计 普通商品住房 中低价位.中小套型 47.12 35.04 4.7
75.48
0.22 1356.78 448.96
524.09 8.03 47.38 50.75 215.33 8.94 53.31 88.86
4.13
单位:公顷
地区/类型 广安市 达州市 雅安市 巴中市 资阳市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甘孜藏族自治州 凉山彝族自治州
贵州省 贵阳市 六盘水市 遵义市 安顺市 铜仁市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毕节市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云南省 昆明市 曲靖市 玉溪市 保山市 昭通市 丽江市 普洱市 临沧市 楚雄彝族自治州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大理白族自治州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迪庆藏族自治州
住宅用地合计 普通商品住房
256.78 128.80 71.54 149.27 155.93 0.1 7.53 117.46 2917.78 647.64 64.38 601.04 75.83 241.77 193.8 382.22 212.62 498.48 1763.13 479.2 66.89 83.74 154.68 38.09 85.57 68.77 62.35 103.94 89.58 150.9 136.24 133.54 94.8 10.18 4.67
2.85 11.91
1.89
6.04 21.01
0.33
高档住宅 0.91
0.33 9.16 8.40
0.76
499.33 147.92 234.89 360.47 1249.87 484.18 670.9 328.70 7448.97 895.92 204.76 1363.58 414.95 944.65 864.37 923.98 973.5 863.26 9691.24 1217.82 640.09 330.46 1001.52 1238.02 415.5 754.98 72.03 761.39 595.70 960.36 624.76 797.58 275.98 1.39 3.66
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
![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cb14891767f5acfa0c7cd82.png)
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第一篇:201*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2005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耕地18.31亿亩比上年度净减少542.4万亩,全国人均耕地降为1.4亩;“十五”期间全国耕地净减少9240万亩最近,国土资源部完成了全国2005年度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和逐级汇总(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
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10月31日,我国耕地面积为18.31亿亩,比上年度净减少542.4万亩,全国人均耕地由上年的1.41亩降为1.4亩。
2005年减少的耕地面积中,建设占用318.2万亩,其中当年建设占用208.1万亩,灾毁耕地80.2万亩,生态退耕585.5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8.5万亩,4项共减少耕地1002.4万亩,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460万亩。
数据显示,2005年当年新增建设用地427.4万亩比上年增加6%。
2005年,东、中、西部当年新增建设用地分别为242.4万亩、57.2万亩、127.8万亩,各占当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的57%、13%和30%。
“十五”期间,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加之农业结构调整频繁,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9240万亩,由2000年10月底的19.24亿亩减至2005年10月底的18.31亿亩,年均净减少耕地1848万亩。
这是国土资源部2005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公布的最新数据。
该报告显示,这5年间,我国建设占用耕地1641万亩,灾毁耕地381万亩,生态退耕8065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293万亩,共计减少耕地11380万亩。
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140万亩。
全国耕地面积年均净减少1848万亩。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显示,“十五”期间,全国共新增建设用地3285万亩年均新增建设用地657万亩。
其中,新增独立工矿用地1315万亩新增城镇建设用地618万亩新增交通用地546万亩,新增村庄用地477万亩,新增特殊用地、水利设施建设用地等329万亩。
基于DPSIR模型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诊断
![基于DPSIR模型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5ac92ad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15.png)
— 180—
江苏农业科学 2021年第 49卷第 11期
身系统结构的自我修复,又可以为人类生产生活提 供各种服务以满足人类发展所需的生态系统。该 系统主要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即人类活 动对土地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土地生态系 统在一段时间内能够自行调整组织系统结构的一
种可持续状态。所以土地生态系统健康具有一定 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对其进行诊断就须要对土地生 态系统自 然、经 济 以 及 社 会 等 各 方 面 进 行 整 合 分 析,理清人 口、经 济 社 会 的 变 化 与 生 态 资 源 之 间 的 关系,诊断 人 类 活 动 对 土 地 生 态 系 统 的 胁 迫 程 度, 以实现土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性。
表 1 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
准则层 要素层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江苏省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地理位置
为 116°18′~121°57′E、30°45′-35°20′N,东 濒 黄 海,西连安徽,北接山东,东南与浙江省和上海市毗 邻,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经济 基础较好。全省面积 10.72万 km2,约占全国总面积 的 11%。2017年江苏省供应土地 4.08万 hm2,同比 增长 11.2%,其 中 盘 活 存 量 用 地 占 供 应 总 量 的 55%,比 2016年底提升 5.58个百分点,完成城镇低 效用 地 再 开 发 1.2 万 hm2,建 设 高 标 准 农 田 24.84万 hm2[20]。受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影响,江 苏省近年 来 在 建 设 用 地 审 批、土 地 整 理 复 垦 开 发、 矿业权市场运行等方面不断改进以提高土地利用 率,但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土地利用目标多元 化等因素影响,江苏省土地的人地关系并未得到有 效改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有待提高。 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8:历年水环境情况统计(2000-2017)(一)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8:历年水环境情况统计(2000-2017)(一)](https://img.taocdn.com/s3/m/9b24ab75f7ec4afe05a1df1c.png)
中国历年水环境情况统计(2000-2017)(一)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地表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7701 26868 28261 27460 24130 28053 25330 25255 27434 24180 30906 23257 29529 27958 27267 27963 32466 28761
7308
65850
2310.4
0
2186.2
6963
62674
2059.7
6742
1998.6
6735
62569
2039.2
7662
68672
2354.9
7295
2074.5
计范围扩展为工业源.农
鉴2018》
26562 25933 27243 26251 23126 26982 24358 24242 26377 23125 29798 22214 28373 26839 26264 26901 31274 27746
8502 8390 8697 8299 7436 8091 7643 7617 8122 7267 8417 7214 8296 8081 7745 7797 8855 8310
注:1.2011年原环境保护部对统计制度中的指标体系.调查方法及相关技术规定等进行了修订.统计范围扩展为工业源.农
业源.城镇生活源.机动车.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5个部分.
2.生态环境补水仅包括人为措施供给的城镇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湿地补水.
农业发展全国各省市区统计数据:中国2017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情况统计_一__
![农业发展全国各省市区统计数据:中国2017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情况统计_一__](https://img.taocdn.com/s3/m/193a6590d5bbfd0a78567355.png)
数量
92334274 226882493 216127577 200245261 544341 2214460
34140880
961629 1975149 27613699 2061960 1984825 1037088 1605578
5.26 12.44 8.57 2.75 5.4 4.15 7.71 7.02
1.82 1.52 7.52 12.45
摘编自《中国农业年鉴2018》
单位:公顷.户.份.个中.件国2017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情况统计(一)
项目
耕地承包情况 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 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数 家庭承包合同份数 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份数 以其他方式承包颁发的 机动地面积
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情况 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 按流转形式划分 转让 互换 出租(转包) 出租给本乡镇以外人口或单位的 股份合作 耕地入股合作社的面积 其他形式 按流转去向划分 流转入农户的面积 流转入专业合作社的面积 流转入企业的面积 流转入其他主体的面积 流转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面积 流转出承包耕地的农户数 签订耕地流转合同份数 签订流转合同的耕地流转面积
19631870 7751252 3356682 3401076 19035254 70705578 55359625 23328103
2517 2410 44481 1.79 -1.44 -1.36 -7.4 2.75
6.87
12.07 15.45 5.12 40.58 21.76 14.1 8.53
土地整治项目清查报告
![土地整治项目清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d932c3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a.png)
目录**土地整治项目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情况调查报告......................................... - 1 -一、项目区所在县概况 ................................................................................ - 1 -二、项目区概况............................................................................................ - 1 -三、基础设施状况 ........................................................................................ - 5 -四、土地利用现状 ........................................................................................ - 6 -五、土地权属情况 ...................................................................................... - 10 - **土地整治项目土地质量评价报告.................................................................. - 13 -一、项目区概况.......................................................................................... - 13 -二、土地质量评价工作程序及方法 ........................................................... - 18 -三、土地质量评价成果及分析................................................................... - 28 -四、土地质量评价成果应用的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83cce7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3.png)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分析报告目录一、前言 (2)1.1 调查背景与目的 (2)1.2 调查范围与内容 (3)1.3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5)二、主要数据概述 (6)2.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数据 (7)2.2 土地利用面积与分布数据 (8)2.3 土地质量等级数据 (9)2.4 土地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数据 (10)2.5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11)三、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12)3.1 各类土地利用面积及比例变化 (13)3.2 城镇村用地变化情况 (16)3.3 交通运输用地变化情况 (17)3.4 水利设施用地变化情况 (18)3.5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19)四、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策略 (20)4.1 保护耕地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1)4.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23)4.3 加强土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24)4.4 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绿色发展 (25)五、结论与建议 (26)5.1 结论总结 (27)5.2 建议与措施 (28)5.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9)一、前言本次“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分析报告”旨在全面总结和评价我国国土调查的最新成果,展示国土调查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宏观决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报告基于广泛的调查数据收集、深入的数据分析以及全面的综合评价,全面反映了我国国土资源的现状、变化和潜力,以期为国家政策制定、规划设计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国土调查工作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本次调查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新进展和新突破。
本次报告从内容构成上分为多个部分,依次展示调查的主要发现、问题挑战、应对策略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遵循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力求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以期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和社会公众提供客观、全面的信息支持。
1.1 调查背景与目的我国于2018年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实现全国范围、全面细化的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采集,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7557ce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1.png)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前言 (1)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缩略语 (2)4 总则 (3)4.1 目的与任务 (3)4.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3)4.3 比例尺 (3)4.4 数学基础 (3)4.5 基本调查单位 (4)4.6 步骤 (4)4.7 计量单位 (4)4.8 补充规定 (4)5 控制面积确定 (5)5.1 界线来源 (5)5.2 控制面积 (5)6 准备工作 (5)6.1 制定方案 (5)6.2 人员培训 (5)6.3 开展试点 (6)6.4 资料准备 (6)6.5 仪器、工具和设备准备 (6)7 调查底图制作 (6)7.1 DOM精度指标 (7)7.2 遥感资料选择 (8)7.3 DOM制作 (8)7.4 DOM分幅与整饰 (9)8 农村土地调查 (9)8.1 调查内容 (9)8.2 基本要求 (10)8.3 土地权属调查 (10)8.4 地类调查 (11)8.5 调查底图标绘及手簿填写 (12)8.6 田坎系数测算 (12)8.7 海岛调查 (12)8.8 面积计算 (13)9 基本农田调查 (13)9.1 资料处理 (13)9.2 入库 (13)9.3 面积计算 (14)10 城镇土地调查 (14)10.1 调查单元 (14)10.2 调查内容 (14)10.3 地籍编号 (14)10.4 权属调查 (15)10.5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15)10.6 地籍测量 (15)1TD/T 1014—200711 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1611.1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1611.2 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1712 统计汇总 (18)12.1 面积统计 (18)12.2 数据汇总 (19)13 统一时点变更 (19)13.1 统一时点 (19)13.2 主要任务 (19)13.3 变更方法及要求 (20)14 主要成果 (20)14.1 县级调查成果 (20)14.2 汇总成果 (20)15 检查验收 (21)15.1 调查成果检查验收 (21)15.2 汇总成果检查验收 (21)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 (23)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与已有土地分类对应转换关系 (28)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34)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图幅理论面积 ....................................................36附录 E (规范性附录) 典型线状地物宽度量测边界示意图 (51)附录 F (规范性附录) 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 (53)附录G (规范性附录) 田坎系数测算表 ..................................................55附录H (规范性附录) 图斑椭球面积计算公式 (57)附录I (规范性附录)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及有关资料统计表 (58)附录J (规范性附录)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图式 (69)2前言本规程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C………. 附录 J 均为规范性附录。
关于铜梁区西河镇土地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铜梁区西河镇土地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05753f5af45b307e9719716.png)
关于铜梁区西河镇土地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发表时间:2018-07-23T10:22:44.87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作者:易春梅1 刘秋佐2 [导读]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土资源是发展之基、生态之源、民生之本。
自十八大以来,国土资源系统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易春梅1 刘秋佐21.铜梁区国土房管局永嘉国土所重庆 402560;2.永川区何埂镇政府城建办重庆 402160摘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土资源是发展之基、生态之源、民生之本。
自十八大以来,国土资源系统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历史性变革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向世人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大会报告中涉及到土地资源要点的总计有五个方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系统保护、绿色发展。
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更是大篇幅的阐述了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发展走向。
十九大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是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风向标”,是我市土地管理工作的“引航灯”,是我区土地管理工作的“指南针”,更是我们基层土地管理工作的“百宝书”。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呼唤国土资源工作既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
关键词:土地管理;调查分析;土地资源1 背景情况铜梁是“龙背上的土地”,是未来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
铜梁城区扩张、蒲吕工业园区发展、大庙物流园的落地让铜梁全区城市建设用地紧缺、矛盾突出,在用地指标有限,经济需要发展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找到一条平衡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之间矛盾的出路,而矛盾的产物最突出的就是违法用地。
经收集分析近几年铜梁全区违法用地数量、类型发现在2017年之前违法用地总数成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加大违法用地处罚力度和宣传力度后数量上有所下降。
在类型上主要有农村宅基地建房、未备案设施农用地、政府公益性的设施用地、工矿企业用地等违法类型,而农村宅基地建房、设施农用地和公益性设施用地占的比例最高。
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18:2017年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统计(按矿种分列)(二)
![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18:2017年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统计(按矿种分列)(二)](https://img.taocdn.com/s3/m/283dd1b7f242336c1eb95edc.png)
2282.22 58304.52 208691.56 348281.99 119503.72 18816.52 1083.13 1032.31 7156.00 2106.4 20183.65
25.07 100 2326.36
519868.84
10389
82 2520.87 13131.44
年产矿量(原矿.万吨)
600.82 151.78 5.37 57.02 227.48 9.74
0.19
2.56 634.72 434.8 7256.77 2228.88 291.77 3.64 13.81 68.31 21.00 109.34 0.08 1.09 3.1 78.91
1096.38
摘编自《中国国土资源年鉴2018》
4
4
2
18 3 2
8
5
2
13
1
16 2 2
62 5 13
7
2
6
1
2
7
1
14 7 3
112 12 10
1039 19 39
212 32 26
265 24 22
425 2 24
16
9
42
2
218 1 2ຫໍສະໝຸດ 142 3 891
4
8
1
4
7
188 11 12
小型 4 3 1 9
11 12 42 2
3 6 4 86 731 135 177 292 13 8 36 163 91 7 1 3 3 2 126
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统计(按矿种分列)(二) 工业总产值(万元) 综合利用产值(万元)
矿产品销售收入(万元)
利润总额(万元)
中国2016年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统计(按省分列)
![中国2016年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统计(按省分列)](https://img.taocdn.com/s3/m/2e0bb855c850ad02de8041cc.png)
摘编自《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6》
人口和建设用地统计(按省分列)
建设用地面积 居住用地
16373.91 420.91 258.55 690.64 343.65 333.86 839.15 494.67 642.4 545.51 1307.34 750.66 619.23 457.22 381.88 1373.97 726.83 655.36 535.29 1573.23 388.37 110.46 370.9 769.88 255.23 377.72 60.02 266.18 216.87 76.99 125.51 405.43
面积计量单位:平方公顷;人口计量单位:万人
地区名称
全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市区面积
2154880 16410 11760 41695 28748 147096 68582 106595 199227 6341 67019 54573 39427 46501 39811 90263 46235 87016 48746 96641 66001 17397 43263 81942 29523 84279 31334 40082 87362 166332 22931 241749
Hale Waihona Puke 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6》
道路交通设施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
7785.66 270.85 138.03 283.17 173.59 221.25 379.62 201.39 269.64 133.71 599.21 405.95 307.75 205.31 197.06 578.22 388.32 322.22 190.15 815.27 234.6 54.07 213.71 383.9 110.39 136.25 28.61 182 118.55 17.47 64.83 160.57 1998.63 31.71 26.47 70.54 81.89 37.7 64.65 57.93 63.04 212.86 132.5 77.82 60.61 51.45 46.48 151.35 99.1 78.87 87.87 153.43 53.49 13.61 33.1 74.43 25.28 33.06 12.25 39.12 41.37 6.75 14.52 65.38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技术要点》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030bd8826fff705cc170a6e.png)
t-1
t
口径要求
与本《手册》附录 《用地分类及含义》 对应。
可依据土地利 用现状变更年末面 积汇总表整理得到。
指本年度新增建设 占用农用地和未利 用地面积。
为变更调查的流量数据,不是两个年度 相减的数据
3.2.4 土地供应状况调查
年份
初始评价年份 更新评价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EEI1=[(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2010可比价)-2011 年地区生产总值(2010可比价))/2011年地区生产总 值(2010可比价)]/[(2014年建设用地面积-2011年 建设用地面积)/2011年建设用地面积]
注:1.地级以上城市,应分别测算城市行政辖区整体、下辖各县(市、区)的EEI1; 2.县级市仅测算城市行政辖区整体的EEI1
2.2 基础调查
3.2.1 人口状况调查
初始评价年份 年份
更新评价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
t-3
t-2
t-1
t
口径要求
常住总人口
常住人口 (万人)
常住城镇人口
常住农村人口
六普口径 六普口径 六普口径
户籍总人口
户籍人口 (万人)
户籍农业人口
户籍非农业人口
户籍口径 户籍口径 户籍口径
农村人口与 村庄建设用 地增长弹性 系数(PEI31、PEI3-2)
指标口径1:指评价基准年之前3年(含 基准年)的常住农村人口增长幅度与同 期村庄用地增长幅度的比值,反映农村 人口与村庄用地变化的匹配协调程度。
指标口径2:指评价基准年之前3年(含 基准年)的户籍农业人口增长幅度与同 期村庄增长幅度的比值,反映农村人口 与村庄用地变化的匹配协调程度。
中国土地开发强度综合评价研究
![中国土地开发强度综合评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3112b3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7.png)
发强度LA则以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比例表示。 (3) 土地压力指数
为了进一步测度各地区建设用地扩张的压力,构建了土地开发压力指数,用 来比较分析各地区农用地保护的压力。压力分成两种:一种是基于建设用地和 农用地纯经济产出的压力指数(记为ELDP); —种是基于建设用地的经济产出 和农用地的经济、生态效益的压力指数(记为ECLDP):
(1) 土地开发均衡度评价
土地开发均衡度以土地供给能力和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为指标,通过衡量二 者强弱关系判断全国土地开发均衡和失衡状态 。从用地效率和规模角度考虑,
建设用地开发强度(LD)采用土地开发广度(LB)、人口容量指数(PE)、经济密 度指数(EC)和环境压力指数(EV)表征,从承载角度考虑,土地供给能力(LS ) 采用人均耕地(PA)、资源保障指数(RS)和生态安全指数(ES)表征。表2为具
二、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区域概况
2009—2017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GDP总量和人均GDP同时增长了 2倍 多,GDP总量从348517.7亿元增加到820754.3亿元,人均GDP从26180元增
144
土地经济研究(14) 2020(2)
加到了 59201元;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从9.63 : 45.96 : 44.41调整为7.57 : 40.54 : 51.89,支柱产业由第二产业变化为第三产业。同时城镇化水平也大大 提升,城镇化率从48.34%提高到58.62%。
shiminqi0824@ 163. com。 通讯作者:陈逸(1977-),女,江苏江阴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E-mail: yichen@。
新疆近年来农用地的动态变化及分析
![新疆近年来农用地的动态变化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52e10e6c85ec3a87c2c562.png)
新疆近年来农用地的动态变化及分析农业是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提供工业原料的产业,是基于一定土地(农用地)上从事种植、林业、牧业、渔业等活动的社会部门。
“土地是财富之母”,农业生产活动离不开土地,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用地结构密切相关,两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为合理配置农用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原动力,农用地结构调整必须以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为前提;农用地的优化配置又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和推动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必须以农用地的合理利用为配套条件。
农业结构优化(包括生产和产值)是指农用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利用,以及在其产生的农业产值结构性优化调整。
其目的是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寻求合理的用地规模、用地结构和产业结构,以创造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并保持生态良性循环,使农业得以持续发展,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本文从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用地结构的新视角来研究新疆农业结构优化,对新形势下新疆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生态环境改善与生态安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1 新疆农业产业结构与农用地利用情况分析1.1 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用地类型的关系农业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各行业部门和各部门内部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农用地,是根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地表覆盖、土地用途、土地利用方式等,将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按照一定的层次等级体系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别。
可见,农业产业结构着重于生产产值指标的研究,而农用地结构则着重于土地利用用途和结构的管理。
此外,两者分属统计部门和国土部门,划分标准不同,且各自划分体系都发生了变化,因此,两者难以一一对应来分析研究。
本文根据2003年起执行的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2 002年起执行的新的土地分类体系,同时参考《新疆统计年鉴》、《新疆国土资源综合统计资料册》等资料,大体上能从空间的角度把新疆的农业产业部门及产值与用地类型相挂钩,其结果见表1。
江苏第三次国土调查
![江苏第三次国土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d7f09ed8ba0d4a7302763a4b.png)
江苏省第三次国土调查实施细则江苏省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二〇一九年三月前言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18〕1号)《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18〕18号)《自然资源部关于发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行业标准的公告》(自然资源部公告2019年第7号)《省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全省土地调查的通知》(苏政发〔2017〕160号)《关于印发江苏省第三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苏国土资调发〔2018〕2号)等要求,为保证我省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顺利开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本实施细则由江苏省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解释。
目录1.总则 (1)1.1目的 (1)1.2任务 (1)1.3适用范围 (3)1.4引用文件 (4)1.5主要技术指标 (6)1.6主要技术方法 (12)1.7工作步骤 (15)2.准备工作 (16)2.1制定方案 (16)2.2人员培训 (16)2.3舆论宣传 (17)2.4开展试点 (17)2.5资料准备 (18)2.6仪器、工具和设备准备 (19)3.基础资料处理 (19)3.1坐标转换 (19)3.2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处理 (20)3.3权属界线转绘 (21)3.4其他可利用基础资料转换 (22)4.内业判读 (22)4.1工作内容 (22)4.3国家下发A类图斑处理 (24)4.4“20X”内部图斑判读及信息标注 (24)4.5“20X”以外区域图斑判读及信息标注 (28)4.6权属调查 (30)4.7重要问题的处理 (31)4.8城乡土地利用现状图斑衔接 (37)4.9外业调查底图输出 (38)5.外业调查与举证 (38)5.1地类样本采集 (38)5.2地类调查 (39)5.3权属调查 (40)5.4图斑举证 (40)6.专项用地调查与评价 (42)6.1耕地细化调查 (42)6.2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调查 (43)6.3永久基本农田调查 (43)6.4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和耕地分等定级调查评价 (43)7.海岛调查 (44)8.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 (44)8.1调查范围及内容 (44)8.2技术路线 (44)8.3基本方法 (47)8.4不动产单元编号 (48)9.数据库建设 (55)9.1基本内容 (55)9.2总体要求 (55)9.3县级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 (56)9.4数据接边内容及要求 (59)9.5省、市级数据库建设 (60)10.成果检查 (60)10.1调查成果检查 (60)10.2汇总成果检查 (63)11.统一时点更新 (63)11.1统一时点 (63)11.2主要任务 (63)11.3更新方法及要求 (64)11.4更新图斑举证 (64)11.5地类核查 (65)11.6数据增量更新 (65)12.主要成果 (67)12.1县级调查成果 (67)12.2市、省级汇总成果 (68)附录A(规范性附录)内业提取图斑信息记录表 (71)附录B(规范性附录)内业提取图斑类型、标注及含义 (72)附录C(规范性附录)不动产权籍调查表 (73)1.总则1.1目的以县(市、区)为基本调查单位,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成果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全面细化和完善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掌握翔实准确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