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语言的民间特色研究

合集下载

论莫言小说的语言艺术

论莫言小说的语言艺术
的,有唧唧 的 ,汇合 成一支 曲儿 。虫 声使夜晚 更
的确 ,语 言 具有 其 他 符 号 系 统不 可 替 代 的 审美
功能, “ 语 言之 美 或 者 阅 读 的 乐趣 ,阅 读过 程 中的 审美 快 感 , 是观 看 画 面 、聆 听 声 音 不 能替 代 的 ,我们对 很多经典 作品一遍 一遍地 阅读 ,就 在于语 言 自身的魅力 ,在于语 言阅读过 程中产 生 的快感 。 ” ( 1 1 6 )在莫 言 的笔尖 ,语 言 并非 只
关键 词 :生命 感 觉化 民间 地 理 基因 童年
作 者 简介 :董福 升 ,华 中科技 大学 武 昌分校 新 闻与法 学学院 汉语 言文学教 研 室研 究员。
当代 作 家 中 ,莫 言 无疑 是在 小 说 语 言表 现 方面 最具有鲜 明特 色和独 创性 的作家之 ~ 。莫 言 曾说 ,将来 小说存在下 来的唯 一理 由就是语言 。
场 景 时这 样 写 道 : “ 潮 湿 的 雾 气 从地 升腾 起
来 。月亮爬到 很高 的地方 ,个 头显小 了些 ,但 光 辉更 明亮 ,蓝 幽幽 的。远远近 近 的高 粱地里 ,雾 气 团团簇簇 ,有时浓有 时淡 ,煞是好看 。水边 的 草丛 中 ,秋虫 响亮地 呜叫着 ,有曜曜 的,有吱 吱
而 易见 的关系 , “ 我 早期 的小说里为什 么有那 么
动着 ,肺 叶像活 泼的斑鸠 在展翅 飞翔 。河面上 一 片 白, 白里掺着 黑和紫 。他 的眼睛生 涩刺痛 ,但 还 是 目下 不 转 睛 ,好 像 要 看 穿 水 面上 漂 着 的这 层 水银般 的亮色 。 ”作 者有意 识地赋情 感于 客观
以作 为表达观念 的符号 和再现 客体事物 的工具 , 其本 身也应该 具有丰体 性和 内容性 ,即语 言可 以 超越感 觉外化 的浅层 次 ,承载 着作家更 深一层 的 情感 表达 。小 说 《 透 明的红萝 卜 》 中就 有这么 一

莫言研究资料 (1)

莫言研究资料 (1)

莫言小说的艺术特色——以《红高粱》《檀香刑》为例莫言的故乡在山东高密县,他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多年。

自从小说《白狗秋千架》中第一次出现“高密东北乡”这个概念后,他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的小说,其中以中篇小说《红高粱》和长篇小说《檀香刑》影响最大,思想和艺术成就也最高。

这两部小说,从对过去时态的回溯中,窥探、展现和审视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世界。

小说中的人物,亦正亦邪,亦官亦匪,亦高尚亦粗俗,爱憎分明,敢做敢为,充分表现出了民间人物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陈思和形容莫言笔下的民间“藏污纳垢”。

在艺术上,莫言以诡谲多变的风格和冷漠、粗犷、精致而不乏华丽的描述给人以耳一新的陌生与惊奇之感,给人以悲剧的震撼之美。

民间表述的新境界民间是一个意蕴丰富而复杂的概念,在本文中,民间主要是指乡土民间。

20世纪中国作家的民间表述,大致经历过这样一个发展过程:鲁迅20世纪初叶的批判、启蒙与反思,沈从文等京派文人的歌颂与回归,萧红等东北作家的感伤与关怀,赵树理在20世纪中叶对民间大众化的描述与展现,新时期作家对民间的审视、解读和批判性主题的重构,其中,莫言在开辟民间表述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与探索。

莫言在与大江健三郎的一篇名为《寻找“红高粱”的故乡》的对话中声称:“我想我的‘高密东北乡’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封闭的概念;应该是一个文学的概念,而不是地理的概念。

”莫言的小说构筑了一个充满生命活力与野性的乡土世界——高密东北乡,对民间进行审美表达和批判,借此探究生命本质和本原意义。

继鲁迅之后,沈从文无疑是民间表述的大家。

他笔下的充满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湘西世界”,包含有对人的生活形态中有别于现代文明的那种健全、和谐境界的诗意发展。

“湘西世界”是民间表述中的诗与画,带有“牧歌”情调的湘西世界,与“五四”以来形成的表现压迫和不平,或者批判愚昧和落后,挖掘民族精神创伤的乡土文学传统是截然不同的。

它用“梦”与“真”构成的文学图景,与现实生活相对照,从对比中引导人们去认识“这个民族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张昳雅 北京师范大学摘 要:莫言的小说经常运用独特的语言构建一个夸张的叙述,比如他的小说《红高粱》中就运用了大量的定语“我奶奶”。

同时,莫言的小说也采用了多种叙述角度,比如他的小说《檀香刑》等都是从各个角度来进行的叙事,每章节的语言风格也不断变化。

笔者就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6-010-02引言莫言是新时期最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家,也是我国的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可见莫言的小说无论是在构思上还是在小说语言上都具有十分强大的吸引力。

有关作家经常这样来评价莫言,他们说一个作家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进行写作,是先天性的无法改变的。

大家虽然都是运用的同一种语言,但是却各有各的语言特征,因此作家的语言是属于作家个人的,只有他自己才能够感受得到,一个作家的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

莫言就是这样的一个作家,他作品的语言个性鲜明,风格独特。

一、通感手法的运用通感手法的运用往往能够给我们作家带来广阔的抒情,莫言在其小说中通感的运用十分广泛,这可以说是他小说最大的特点。

通感通过比喻、夸张的手法,让每一种信息都以其速度、深度等不可限量,让人觉得每一个毛孔,都在接受着万物间的一切。

同时,这也使得种种最难以言传的感受得到了最为形象生动的表达。

比如,莫言小说《金发婴儿》中的几个例句听觉变嗅觉:“她的叫声十分响亮,具有臭豆腐一样的魅力。

”嗅觉变视觉:“槐花的香气像海水一样弥漫,一阵风吹来,把香气吹成了带状。

”视、听觉互变:“醒来听着太阳正嘎吱嘎吱的响着,如同老牛在爬着上坡一样。

”听、触、视觉互变:“他的嗓音又粘又滑,字字如吐汤圆,给人以水分饱满的感觉。

”二、小说语言形象可感莫言小说语言运用形象生动,能够使我们的读者读起来总是感觉自己好像就在莫言刻画的小说场景当中,十分生动,形象可感。

莫言小说的方言翻译探析

莫言小说的方言翻译探析

莫言小说的方言翻译探析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广受赞誉。

莫言作品中广泛运用了中国各地方言,使其小说更具有地域特色和生动的民俗气息。

而对于方言的翻译问题,一直是广大读者和翻译者们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就莫言小说中方言的翻译问题展开探讨,并分析其中的难点和挑战。

一、莫言小说中方言的运用莫言的小说中广泛涉及了中国各地的方言,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对于陕西话的运用。

莫言的作品以《红高粱家族》、《檀香刑》、《丰乳肥臀》等为代表,这些小说中都融入了大量的陕西方言和土语,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情节更加生动。

莫言不仅仅局限于陕西方言,还涉及到了其他各地的方言。

比如《丰乳肥臀》中就包含了晋语、河南话等地方方言。

这种多样性的方言运用为小说增添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同时也为翻译带来了挑战。

二、莫言小说中方言翻译的难点莫言小说中的方言翻译并非易事,其中存在着一些难点和挑战。

方言的地域性特征使得翻译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不同地区的方言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而翻译则需要将这些特点和表达方式准确地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这就需要翻译者对于方言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方言表达的生动性和真实性也是方言翻译的难点之一。

方言的生动性和真实性使得其具有独特的魅力,但同时也增加了翻译的难度。

因为对方言的生动性和真实性的表达需要翻译者具备丰富的语言功底和翻译技巧。

方言翻译还需要考虑语言文化的差异性。

不同地区的方言除了在词汇和语法上存在差异外,还存在着许多文化内涵和习惯用语,这些差异性也会增加翻译的难度。

翻译者需要深入研究原著中方言的使用情况,了解方言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只有对原著中的方言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才能更好地进行翻译工作。

翻译者可以使用注释的方式来进行方言翻译。

在翻译方言时,可以在文中加入注释,对一些特殊的方言词汇或表达进行解释和说明,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

翻译者还可以对方言进行转换和调整。

在翻译方言时,可以根据目标语言的特点和读者的接受程度,适当地对方言进行转换和调整,使之更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和阅读习惯。

红高粱——分析莫言的叙事方式和语言特色的文献综述

红高粱——分析莫言的叙事方式和语言特色的文献综述

从《红高粱家族》分析莫言的叙事方式和语言特色的文献综述【前言】莫言是新时期以来极具个性的小说家,写作风格大胆。

其作品的文学史意义与学术价值日益引起研究界的重视。

本文从《红高粱家族》分析莫言的多视角的叙事方式和独特的语言风格。

【主题】80年代的中国文学界伸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作家的创作具有浓厚的西方色彩。

莫言深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诡异、朦胧、空灵的氛围。

而且,他又立足于民间文化的源泉,把自己得天独厚的语言艺术,深深扎根于高密东北乡的民族土壤里,广泛吸收了民间文化的生命意义,叙述了“高密乡”的悲欢离合。

在创作上,他用具有穿透性的语言、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对中国历史、现实、社会、人性等进行个性化创作,并融合西方现代派,尤其是魔幻现实主义,来表现东方古老民族坚强而又懦弱、伟大而又卑微的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陌生感与惊奇感以及悲剧的美。

一.多视角的叙述方法詹姆斯说:“讲述一个故事至少有五百种方式,选择什么样的叙述方式叙述结构,是作家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而作家叙述方式、叙述结构的不断调整,则是作家对叙述艺术不断探索的表现。

如果对莫言的创作做一个考察,就会发现其小说的叙述是多视角的。

莫言说过:“我不愿意四平八稳地讲一个故事,当然也不愿意搞一些过分前卫的、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

我希望能够找到巧妙的、精致的、自然的结构。

”“结构与叙述视角有关,人称的变化就是视角的变化,而崭新的人称叙事视角,实际上制造出来了一个新的叙述天地。

”这天地就是莫言所实践的多视角的叙述方式,既主客体相互交织,时间、空间打乱,叙述主体打乱,形成了莫言的特殊叙述方法。

莫言1986 年发表了中篇小说《红高粱》在学术界产生很大反响。

随后,他又连续写了相关的几个中篇,并将其结集为《红高粱家族》。

成为莫言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对以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学者认为其为“寻根派”,称莫言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骁将”[1]。

李洁非认为莫言是先锋派,“在莫言哪里,小说写作超越于…讲故事‟这个层面‟……”[2] 《红高粱家族》的叙事模式成为以后小说写作模式,其中叙事特色达到了写作的高峰,颠覆了以往传统小说写作的规范,他不仅汲取了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叙述特色,还结合了中国传统野史的写作特点,从而使《红高粱家族》成为一个经典的文本,对其进行细致的剖析,对理解其他作品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莫言文学作品中的方言特点及作用研究

莫言文学作品中的方言特点及作用研究

莫言文学作品中的方言特点及作用研究莫言是我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作品宏伟瑰丽,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在莫言的文学作品中,方言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升华文章内容、凸显文章主题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理解莫言文学作品,就需要对莫言文学作品中的方言特点及作用进行全面探究,下面对此进行分析。

标签:莫言;文学作品;方言特点;作用前言莫言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其代表作品有很多,如《蛙》、《檀香刑》、《红高粱》等,在莫言的文学作品中,作者大多会采用方言来展现时代背景,或者对人物性格进行描述,以此达到丰富作品主题的作用。

方言可以说是莫言作品中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分析方言特点及其作用,对于深入理解莫言文学作品有极大的帮助。

1.莫言文学作品中的方言特点1.1创新文学语言在中国当代文学家中,莫言的文学作品最出名的就是创新文学语言,在莫言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会使用通俗的语言或者被丑化的语言来增强作品本身的张力。

这一特色与西方现代化主义文学中的“以丑为美”的审美标准相互契合,而这也是莫言文学作品可以被翻译成40几种语言的关键原因,在作品《檀香刑》中,这一特点表现的十分明显。

莫言的《檀香刑》是其当代汉语文学的“真正民族化小说”,该作品是以1990年德国在山东修建交际铁路、八国联军攻打背景及慈禧太后出逃为大背景,结合了农民的话语,以眉娘与亲爹、干爹、公爹三个男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为线索,描述了清朝末年高密东北乡的反殖民抗争。

在小说中,叙述了骇人听闻的酷刑、缠绵悱恻的爱情,如眉娘诉说到“俺男子一热,一不做二不休,扳倒葫芦淌了油,俺来他一个混水里摸鱼、热锅里炒豆、油锅里加盐...”、“他们打死了一堆二鬼子,活捉了三个德国兵”。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到莫言用语的优美,极大的提升了内容的冲击效果。

在该作品中,莫言经常会用到高密猫腔,其具有恼怒、凄厉、绝望的声腔特点,这也决定了《檀香刑》是以凄婉、悲凉为情感基础进行内容叙述。

1.2多使用谚语谚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摘要】莫言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小说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深受文学评论界的关注。

本文以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分析了莫言小说中地道民间语言的运用,探讨了其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情节展开上的作用。

其次对莫言小说中的叙事技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结构安排。

进而探讨了莫言小说中“自然”的表现手法和符号象征的解读,以及语言艺术特色对整体风格的影响。

结论部分探讨了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对文学创作的启示,重申了完善莫言小说语言研究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深入研究,可以为文学评论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艺术特色、地道民间语言、叙事技巧、自然表现、符号象征、整体风格、文学创作启示、研究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在莫言小说中,语言的运用是其作品最具特色的地方之一。

莫言善于运用地道的民间语言,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场景生动逼真。

通过对话和描写,读者仿佛置身直观感受到农村生活的酸甜苦辣。

莫言还善于利用叙事技巧,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时间线索,将故事层层推进,引人入胜。

他对自然的表现手法也很独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营造出一种亲近自然的氛围。

在莫言小说中,符号象征也是一个重要的元素,透过作者的巧妙编织,一些看似平常的细节或物品,实际上承载着深刻的意义。

莫言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深刻影响着整体作品的风格,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感染力。

不仅对文学创作具有重要启示,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2. 正文2.1 莫言小说中的地道民间语言运用莫言小说的地道民间语言运用是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之一。

在莫言的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大量运用地道的民间语言,这些语言不仅仅是为了表达人物的身份和地域背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语言展现出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论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

论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学号:**************院系:网络教育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写作批次:2015年秋原创承诺书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 范志丽日期: 2015年 12 月 12日摘要 (I)Abstract (Ⅱ)一、语言的修辞手法灵活多样…………………………………………………………………………………二、语言风格幽默诙谐…………………………………………………………………………………………三、语言色彩丰富,抒情自然…………………………………………………………………………………四、语言色彩丰富,抒情自然…………………………………………………………………………………五、狂欢化、变异化的语言结构………………………………………………………………………………六、乡土气息浓厚……………………………………………………………………………………………注释………………………………………………………………………………………………………………参考文献…………………………………………………………………………………………………………致谢词……………………………………………………………………………………………………………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十分的鲜明,体现在他作品中运用多样的修辞手法,诙谐幽默的语言,感官化、变异化的语言以及自然的抒情技巧,等等,在多种特色的融入,使得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别具一格,再加上其作品融入本土的口语、说理,为他的小说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

如,他以《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丰乳肥臀》等作品崛起文坛形成一种手法奇谲多变、具有奇特艺术魅力的个性特征,并以口语化的、纷繁迷乱、宣泄恣肆的小说语言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以对话的方式对抗意识形态权威话语的一元真理性,书写了生机盎然的民间生命形式,批判了顽固僵化的话语观念,还原了被遮蔽的乡野民间。

莫言小说的语言风格探讨

莫言小说的语言风格探讨

作家论莫言小说的语言风格探讨李剑锋李一宁在当代作家中,小说家莫言虽然来自于民间,但毋庸置疑,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最具创新个性的作家之一。

莫言以语言风格独特和创作理念个性化而著称。

在2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自觉秉承自我超越的创新精神,创作出了很多具有独异风格的作品,为当代文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红高粱》《红蝗》《檀香刑》等作品以独特的审美原则挑战着读者的阅读经验,给莫言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同时也引起了众多评论家的争议。

他与生俱来的叛逆精神和天马行空的狂欢个性使他不断地进行文本形式的探索和内容的创新;他颠覆传统的狂欢化思维反映在创作上使他的作品具有结构的开放性和意义的丰富性。

我们引入狂欢理论对他的作品进行阐释,拓展了莫言研究的新角度,挖掘出了其他批评形式所未展现出的价值和意义。

在显在层面上,莫言的小说具有巴赫金所分析的狂欢化文学的各种特征,各种类型的狂欢节及其变体、狂欢式场景、狂欢化人物形象、狂欢化的语言风格等各种狂欢要素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但莫言式的狂欢与巴赫金意义上的狂欢既有相似性,也有一定区别。

他的语言狂乱驳杂又大气磅礴,婉约清丽又深情款款;既保留了民间话语粗野淳朴的原始风貌,又满足了艺术语言的审美需求。

莫言小说中的语言不但是了解莫言文学历程的可靠凭证,也是接近莫言内心世界,把握莫言创作心理转变的关键所在,其小说已形成独特的风格魅力。

莫言小说已被众多学者研究,本文以其语言风格入手,探讨莫言的乡土文化、生活经历是如何影响着他的小说。

莫言自1980年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大批读者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他的作品想象瑰丽,语言狂放,叙事宏大,具有独特的文学声音,以粗粝的生命力独步文坛。

他的读者不仅遍布全国,其作品还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也被其他国家读者所熟知。

莫言以处女作《春夜雨霏霏》初步文坛,以张艺谋拍摄的电影《红高粱》的原作者为大众所知。

1988年《红高粱》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随之莫言小说也享誉全球。

莫言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

莫言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
色 形成 的原 因分 析
语 言是 小说 的本体。小说感染读者 的魅力之一 在于小说的语言 , 小说 的语 言渗透 了作者 的思想 , 因 而, 写小说在本质 上就是 写语言。对于小说家来说 , 写作能力就是语言表达能力 , 读者唯有通过 文字 , 才 能真正走进作者的思想 ,因而小说 家总是希望能最 大限度地获得驾驭语言的能 力。莫言 小说中使用的 语言成功地负载 了他 的思想 ,在他 的小说 中语言 已 不 再 是 一 种 形 式 和 手 段 ,而 成 为 了表 现 小 说 内容 的 载体 , 充满 了诗意和张力。莫言小说的语言有 自己独 特的个性和风格 ,这种风格 的形 成是多种 因素综合 作用的结果 , 既有作者所处 的客 观语 言环境的影 响, 也 有文学批评 因素 , 还有 自觉的语言意识 因素 。 ( 一) 莫言 所 处 时 代 的 客观 语 言环 境 莫言 生长于胶东农村 ,家 乡的风 土人 情是其小 说创作的主题 ,而他所处 时代 的客观 语言环境决定 了其作 品的地域性和 民族特色 ,是其语言特色形成
飞到 了母亲 身边 , 扑到母亲怀 中, 感受到了从未有过 的温暖。在此 , 作家 以诗一般 的语言和美好 的理想弥 补 了现实的残酷 , 让读者 感受到诗一般 的温暖。 第二 , 酣 畅尽 兴的叙述。在莫言 的小说 中 , 语言 犹如 滔滔江水 , 一 泻千里 , 魅力独 具。如在 小说《 酒 国》 中, 作家 用长短排 比句 式描绘 出侦查员行动 的勇 猛强劲 ,语言 的流畅像放 电影 一样 将行动过程具体 化, 使得读者有应接不暇之感 。 第三 , 语言 中浓郁的乡土气息。方言作为一种地 方语言 ,承载着一个人最朴 素的世界观 、情感和体 验 。莫言小说中经常会 出现一些方言词语 , 因为他对 农村特 别熟悉 , 对农民情有独钟 , 他 喜欢在作 品中呈 现最真 实、 原生态的语言 , 因而在他的作品 中语言散 发着浓郁 的乡土气息。如 “ 褡裢 ” “ 胡吣 ” 等, 都是农村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摘要】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小说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文从语言表现手法、人物对话、风景描写、叙事结构和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对莫言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语言表现手法上,莫言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和言之有物的对话,展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

人物的对话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真实自然,增强了小说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风景描写中,莫言常常运用大量细节描写和意象隐喻,呈现出独特的视角和感受。

叙事结构上,莫言常常采用非线性的叙事手法,引导读者思考。

情感表达方面,莫言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展现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通过对莫言小说语言艺术特色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其创作理念和文学风格,也有助于未来对其作品的深入探讨。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艺术、表现手法、人物对话、风景描写、叙事结构、情感表达、总结、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而备受瞩目。

莫言生于1955年,是中国大陆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

莫言的小说语言鲜活生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充满着中国乡土气息。

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并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莫言的小说语言丰富多彩,运用了大量的地方方言和口语,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莫言的语言表达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引人入胜。

他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和象征手法,使作品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想象力。

莫言的小说语言常常催人泪下,让读者陷入情感的波涛之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残酷。

莫言的小说语言艺术特色独具魅力,深受读者喜爱和推崇。

1.2 研究意义研究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

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在文学界有着重要的地位,深受读者喜爱。

通过研究莫言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创作风格和文学思想,有助于提升对莫言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变革。

莫言作品的语言特色

莫言作品的语言特色

莫言作品的语言特色莫言作品的语言特色莫言作品的语言具有巨大的张力和海纳百川式的包容力,他的小说冲破了传统语言运用的方式,融入了各色词语,无论是词汇运用还是语法结构都极具个性。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莫言作品的语言特色,欢迎大家阅读!莫言是我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他以一批批极具个性的令人惊叹的“爆炸性”作品,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震惊了整个当代中国文坛。

莫言的作品充满现实主义和黑色幽默,其作品的语言具有巨大的张力和海纳百川式的包容力,他的小说冲破了传统语言运用的方式,融入了各色词语,无论是词汇运用还是语法结构都极具个性。

一、莫言作品中的词语莫言作品的语言冲破了传统语言运用的方式,融入了各色词语,词汇运用极具个性,他用美雅与丑俗并存的话语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个纷繁错乱的世界。

分析莫言作品词语的运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

1、方言词语的运用汉语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方言,它们是全国各地方对同一汉语词汇的不同表达,方言体现了不同地域的特定文化。

在文学作品中,地域风格是作品用来表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人们风俗习惯的重要手段载体,方言因其极具地域特色的特点自然成为了作家描述地域风格的重要表述方式,方言词语可以补充普通话无法作出相应表达的缺憾,作家在创作时可能准确的通过方言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艺术和审美观。

莫言作品对方言词语运用的也较为广泛,如埋汰、贼(很)、风光(热闹、体面)、自个儿、猫儿腻等流通范围广的方言词语,还有一些表示当地特有的事物、现象或认识的词语如:牛带子、蓝竹布、老鸦芋头等,和一些虽非特有却不能用普通话进行精准表达的词语,如:士林布扫腿灯笼裤、鹅不留行,鱼狗子、火烧、地排子车、画扑灰年画等,这些词语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作品的必要信息。

在莫言的作品中还有一些方言词语是让读者能够借助于其形式而获得所需要信息的,如指肚、穿堂风、开春、闭了威、差不离、罗圈腿等,读者可以通过这些词推断出与之相应的普通话词语。

莫言小说民间写作的语言特质分析

莫言小说民间写作的语言特质分析
写作 的语言特质。
四、 莫 言 小 说 民 间 写 作 具 备 狂 欢 化 的 特 点
对于莫言小说 的 民间创 作作 品进 行 细致 的解读 , 能够 发
关键词 : 莫言; 民间写作 ; 语 言特 点

现, 我们 不应 该简单地 通过传统 的人 物语言 、 叙述 人语言 等传
统文学理论来做 出归类 , 也不 应该 简单 地运用 小说 的三要 素。 莫言的小说对于 以往 的小说 创作理论 和文 学理论带 来 了机遇 和挑战 。通过对于莫言小说 的民间写作能够发现 , 他的 民间写 作存在着很难进 行控 制 的感觉 , 有 可能 是莫 言将 他们 自身 的 创作意 图埋藏得 过于 深 , 有可 能是 莫言 希望通 过 小说 来 营造 出丰富的语言盛宴 , 丰 富的语言 令读者 深感快乐 之后 , 就存 在 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间创作 的意义 了。莫言认为 , 和其 他的各 种各样的事物类
言2 0 0 9年在上海文 艺 出版社 出版 的长篇 小说 《 蛙》 的 开头第

章 中有这样 的介绍 : 他的故 乡存在 较为古 老 的风气 , 擅长通

言却敢 于挑 战 , 非 常 愿意 进 行创 作 。具体 来 说 , 莫 言 描 写 了 《 红高梁 家族 》 中 的“ 扒 人皮 ” 、 《 檀 香 刑》中杀人 行 刑场 景 等
作 的过程 中, 采 用 的是 那 种 一 泻 千 里 的 语 言 状 态 , 如 果 一 种 语
究 。莫 言独具 特色的语言 风格 , 使其 民间写作能 够独树一 帜, 令世人刮 目相看 , 这也使其能够荣获诺 贝尔文学奖 。
参 考 文献 :
言长时间存储在大脑之 中, 那么, 就 会产 生一种 蓄势待 发的爆 发力 , 从 而在 写作 的过程 中也会 产生较 强 的冲击力 , 在这 样 的 情 况下 , 莫言 在进行 民间写作 的过程 中 , 就会抑制 不住 自己 , 就

大地欢歌——莫言小说语言狂欢化特征分析研究

大地欢歌——莫言小说语言狂欢化特征分析研究

大地欢歌——莫言小说语言狂欢化特征分析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地欢歌――莫言小说语言狂欢化特征分析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指导教师:***20090401摘要中文摘要莫言的小说创作在新时期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作品崛起文坛之后,莫言的创作不停地掀起一轮又一轮阅读与评论的高潮。

他喧嚣恣肆的语言成就了他的作品独特的审美风格,本文拟就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对莫言小说语言的狂欢特征进行分析。

从狂欢语言的体裁形式即众声喧哗的杂语状态和狂欢的语言形象即怪诞现实主义的形象体系两方面来分析莫言小说语言所体现的狂欢的文学精神,以及其所显示的全新的生存意识和审美趣味。

莫言的小说以一种对话的方式对抗意识形态权威话语的一元真理性,借助肉体物质形象来实现对生机盎然的民间生命形式的书写,既嘲弄、批判了僵化顽固的话语和观念,也宣扬、赞颂了富有生机活力的民间生存方式和生命形态,还原出一个被意识形态遮蔽的乡野民间。

关键词:狂欢理论,民间,杂语,怪诞现实主义,物质肉体形象中文文摘中文文摘巴赫金的狂欢诗学建立在对狂欢节和中世纪民间文化的研究基础之上。

以狂欢节的世界感受为基础的世界观不断对那种保守的形而上学的正统世界观发起挑战,产生抵抗力量和颠覆作用。

狂欢节的语言、庆典仪式进入文学作品,转化为小说的语言情节,催生出了“狂欢化小说"。

从《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作品开始,莫言的写作就应和着宏大意识形态的王纲解纽,以一种民间化的写作姿态呈现,并以狂欢的文学精神,深刻地折射出了全新的生存意识和审美趣味。

莫言用文学建构的生存世界,是众声喧哗、生机勃勃的当代民间的真实写照。

语言狂欢在莫言这里并非纯粹的写作游戏,其中有着颠覆宏大意识形态的潜在作用。

莫言在奇特怪诞的文体运用、自由的言语表达以及对生机盎然的民间生命形式的书写中,既嘲弄、批判了僵化顽固、陈旧腐朽的话语和观念,也宣扬、赞颂了富有生机活力的民间生存方式和生命形态。

论莫言小说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在语言民俗方面的表现

论莫言小说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在语言民俗方面的表现

齐 鲁 师 范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Q ilu Normal University Vol. 34 No. 6Dec. 2019第34卷 第6期 2019 年 12月论莫言小说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在语言民俗方面的表现隋清娥(聊城大学 文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摘 要:莫言小说体现出明显的胶东地域民俗文化特色。

语言民俗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莫言小说的胶东地域民俗文化特色有多方面表现。

在语言民俗方面,莫言小说选用的民间俗语、方言词语和比喻修辞等都蕴含和体现出浓浓的胶东地域民俗文化。

在莫言小说中,语言民俗不是简单的点缀,其形象化的语言民俗资料,与现实生活中的胶东民俗存在相似的价值,是对胶东民俗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和提升。

关键词:莫言小说;胶东地域民俗文化;民间俗语;方言词语;比喻修辞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4735(2019)06- 0108 - 07收稿日期:2019-09-23作者简介:隋清娥(1964—),女,山东莱西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从1981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到2019年在《上海文学》杂志上发表《一斗阁笔记》,莫言一直笔耕不辍。

他以持续近40年的丰盛的文学创作为世界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中国提供了“胶东经验”。

“胶东”是一个地理概念,又是一个文化概念。

地理概念指的是胶莱河谷以东地区,这是狭义概念;广义的概念是文化概念,它跨越当今国家的行政区划,涵盖古登州府、莱州府治下和明朝前期山东布政司地区所辖的东北辽南地区。

也就是说,清朝登州府所辖地区(从东往西,荣成、文登、牟平、福山、海阳、栖霞、蓬莱、莱阳、招远)、莱州府所辖地区(从北往南,掖县、昌邑、潍县、高密、平度、即墨、胶县)、如今辽宁省的大连市所辖地区、丹东市所辖地区、鞍山的岫岩县、营口的盖县等地区皆属于胶东人聚集地区。

本文的“胶东”是一个广义的文化概念。

《红高粱》的语言艺术特色雅俗交融的语言场

《红高粱》的语言艺术特色雅俗交融的语言场

此外,莫言在《红高粱》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 世界。例如,红高粱这个形象既是故事的背景,也是主人公余占鳌的情感象征。 红高粱的火红、茂盛代表着余占鳌的热血与生命力,同时也隐喻着战争和反抗 的精神。这种象征和隐喻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故事的情感内涵,也让读者能够更 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强烈的血性风格,呈现了古老中 国农村社会的真实图景。这部作品既包含了传统的中国元素,又融入了现代的 叙事手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次演示将从叙事角度、血性风格和 人物塑造三个方面,对《红高粱家族》的艺术特色进行深入剖析。
一、独特新奇的叙事角度
首先,莫言在《红高粱》中运用了生动、贴切的民间语言。他的文字朴实无华, 但却极富表现力,能够精准地传达出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例如,在描述余 占鳌这个角色时,莫言写道:“他身体里面充满了正义与野蛮,像一团火。” 这种生动、贴切的语言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余占鳌这个角色的性格特征。
其次,莫言在《红高粱》中运用了多种叙述角度,这也是这部作品的一大特色。 在小说的一开始,莫言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讲述故事,这个视角充满了童真和 好奇心,让读者更容易进入故事。随着故事的展开,视角逐渐切换到“我爷 爷”、“我奶奶”等人物的视角,这种切换不仅让故事更加丰富多样,也让读 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故事。这种多角度叙述的方式使得故事更加立体、真实。
其次,小说中的其他角色也各具特色。他们的性格各异,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 特点:充满血性和生命力。这种人物塑造使得整个小说更加丰富多元,也让读 者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综上所述,《红高粱家族》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血性风格和人物塑造,展现 了古老中国农村社会的真实图景,为读者带来了一次深刻的艺术享受。

分析莫言小说语言的民间特色

分析莫言小说语言的民间特色

分析莫言小说语言的民间特色作者:沈丽梅来源:《祖国》2017年第07期摘要:从鲁迅先生写作乡土小说和产生五四新文学之后,民间就变成不少作家写作的主要话题。

而在众多的民间题材小说当中,莫言不但描绘了具备特殊人情风俗的高密东北乡,而且以非常地道的民间语言特色著称。

为此,本文以叙述语言的民间特色与小说人物语言的民间特色这两个方面阐述了莫言小说语言的民间特色,且分析了莫言小说民间语言特色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民间特色莫言这位作家跟新中国一起成长和发展,其具备较强的创新观念,因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在莫言几十年的创作当中,其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民间小说语言风格。

可以说,莫言创作的小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

为此,探究莫言小说语言的民间特色及其成因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

下面,笔者对莫言小说民间语言特色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地分析。

一、莫言小说语言的民间特色(一)莫言小说叙述语言的民间特色通常文学理论划分语言为作者的叙述性语言以及小说当中的人物性语言。

而莫言小说叙述语言充满了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和乡土风格,这跟莫言的农村生活、劳动经验联系密切。

由于莫言辍学较早,并且很早就从事较重的农村体力劳动,因此莫言会在小说当中自然而然地应用一些民间特色的语言,这也成为了莫言写作的一种不自觉性,从而使富有民间特色的语言风格形成。

例如在《红高粱》这篇小说当中,不但“喀哒喀哒”和“哧哧地”具备显著的地方民间特色,而且“痛苦的扭动着脖颈”和“朝天的耙齿”等都具备尤为显著的乡土生活气息。

倘若莫言未曾亲自参与农村的体力劳动,是不会存在如此的民间乡土语言特色的。

也恰恰是因为莫言丰富的农村劳动生活才使他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才为我国当代文学增添了浓浓的一笔。

(二)莫言小说当中人物语言的民间特色在小说当中的人物语言应当跟其身份相符合,这样才具备阅读的可信度与真实感。

一部分小说的语言阅读起来常常存在不真实和别扭的现象,这不但是由于叙述性语言存在问题,而且是由于人物的语言跟社会身份、社会地位、社会背景不相符合。

莫言近年小说创作的民间叙述——莫言论之一

莫言近年小说创作的民间叙述——莫言论之一

莫言近年小说创作的民间叙述——莫言论之一莫言近年小说创作的民间叙述——莫言论之一【标题注释】作者注:本论文是我在撰写中的《莫言论》的第一部分,许多观点还未及展开,将会在以后的系列论文里论述。

2001年6月24日于黑水斋这篇论文是我在两年前着手研究的题目。

当时呈现在我面前的莫言新发表的作品主要有三部中篇:《拇指铐》、《牛》和《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分别发表于1998年的《钟山》《东海》《收获》三份杂志,因为莫言发表小说时从来不标记创作日期,很难判断其创作时间的先后。

但在《拇指铐》的附录《胡扯蛋》里莫言把他的创作比作母鸡下蛋,声称这篇作品是他“歇了两年后憋出的第一个蛋”。

(注:引自莫言《胡扯蛋》,载《钟山》2000年第1期。

)这里所谓的“两年”当是指《丰乳肥臀》引发的风波后莫言转业和停笔的时间,于是《拇指铐》似可以看作是他近年创作的第一部作品,一个界限。

在以后两年里,莫言的小说创作进入了又一个高潮,仍然是以他的磅礴的语言气势制造了泥沙俱下的高产量,几乎让读者喘不过气来,直到今年长篇小说《檀香刑》问世,评论界对莫言创作的关注热情达到了当年《丰乳肥臀》的沸点,我想借此机会暂作一了断,把《檀香刑》的发表作为本文所考察的“近年”的下限。

莫言自己对《檀香刑》的创作风格也寄托了变法求新、继往开来的意思,他明确地说《檀香刑》是他的“创作过程中的一次有意识地大踏步撤退”,即比较自觉地弃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而走上土生土长的民间创作道路。

(注:引自莫言《檀香刑》,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518页。

)我想说的是我并不赞成莫言所用的“撤退”的概念,这不符合莫言的实际创作情况。

在199 9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师傅越来越幽默》的后记中,莫言这样解释他近年来的创作:“从去年开始,我写作时的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过去我写得很努力,就像一个刚刚出师的工匠,铁匠或是木匠,动作夸张,炫耀技巧,活儿其实干得一般但架子端得很足。

新近的创作中我比较轻松,似乎只使了八分劲,所以新近的作品看起来会不会像轻描淡写呢?”(注:引自莫言《师傅越来越幽默》,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347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 前
l _
英言 小 说语 言 的民 间特 色研究
。 芦云 鸱
摘 要 :莫言小说之所 以成就 高,除 了他 的叙事风格 、美学手段等 方面外 ,其独 特的语 言特 色也是 重要 的一方
面,尤其是 小说语言的民间特 色。莫言小说语 言的民间特 色主要体 现在 方言和谚语的使用,方言和谚语 的使用使 莫言的经历和苦难意识得 到了深刻的体现。
的奇幻漂流> 解析 ,名作欣 赏,2 O 1 1 # - ,第2 期。 [ 4 ] 杨汝福 ,曲春玲 : 语 法隐喻 视角下< 少年P i 3 年 ,第6 期。
[ 5 ][ 1 9 ] 李锐 ,赵 伟 : 《 从 马 斯 洛 需 求 层 级 理 论 角度 解 读 少 年 派 的
面 、热 闹 )… … ( 5 )生 理 、 人 体
( 2)罗汉大 爷逼他 起来 干活 ,他 乜斜 着 眼 说: “ 你 算老几 ?老子是真正 掌柜的 ,我 是女掌
柜肚 子里 的孩 子 的 爹 。” ( 红 高 梁》 ) “ 乜 斜 ”, 是 指 斜 眼 睛 看 ,这 个 词 语 使 用 将 余 占鳌 不
( 3 )衣 着 、 食 物
子 、 火烧 … …
与苦菜花 …… ( 玫瑰玫瑰香气扑鼻 )
“ 接骨 草 ” “ 老鸦 芋头 ” “ 婆 婆丁 ” “ 野 茄子 ” “ 苦
菜 花 ” , 这 些 词 语 地 域 性 很 强 , 而 且 只 存 在 于 方 言 中 ,无
就 不 会 那 么 出色 ,就 显 得 相 对 地 生 疏 , 通 过 方 言表 达 ,可
“ 疃 ”,意味无节制 的暴饮暴食 。用在此处 ,一个铁
以 上 是 根 据 不 同 的 角 度 来 对 莫 言 小 说 中 方 言 词 语 进 骨 铮 铮 的 东 北 汉 子 就 展 现 在 我 们 面 前 , 一 个 精 忠 报 国 、 杀 行 了分 类 , 并 且 只 粗 疏 地 收 集 到 了 六 类 。 所 以 ,在 收 集 过 人 越 货 , “ 最 好 汉 英 雄 最 王 八 蛋 、 最 能 喝 酒 最 能 爱 ”的 充
皮 色、指 肚 、身腰 、气嗓子 管 、毛 羽、耳 巴子、眼翅 服气的心理与高傲神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毛、疤扭 、抬头纹……
( 6 )称 渭、人 品
( 3 )那天晚上 ,余 占鳌 多疃 了几碗 酒,不觉
醉 意 已上 七 分 ( 《 红 高梁 》 )
二赖子 、姿子 、半拉子劳 力、举子、大家伙……
( 1 )受惊的鹌鹑从 马蹄 下飞过,我还看到 ,
傍黑、老春 、穿堂风 ……
( 2 )动物、植物
黑 色泥土从马蹄 上的距毛 甩 了出去 ,我还 看到 ,
接骨草 被马蹄踏 断、婆婆 丁、老鸦芋 头、野茄子
鱼狗子 、雨信 乌、造桥 虫,地排子 车、话殊 子、八格
棋、地龙 、磨菇钉、伞扇 、旗牌、面刺猬 ……
[ 1 0 ] M a t t h i e s s e l 1 . C . M . I . M : I d e a S a n d n e w d i r e c t i O I l S [ A 】 . I n H a 1 l i d a y ,M . A . K . & J . W e b s t e r( e d s .). C o n t i n u u m C o m p a n i O i l t o S y s t e m i c F u n c t i o n a 1 L i n g u i S t i c s [ c 】 . L o n d o n : C o n t i n u u m ,

些 情 况 下 , 语 境 能够 在 力 度 上 给 出 足 够 的支 持 , 但 是 在 另 外 的 情 况 下 ,则 会 显得 软 弱 无 力 。 2 . 方 言 词语 审 美 效 果

莫 言小 说 的 方 言 特色
1 . 莫 言 小说 中方 言 词 语 的不 同类 别
( 1 )自然、时节
关 键 词 :莫 言 小说 民间特色 方言 谚语
对 莫 言 的 研 究 就 当 前 的 研 究 状 况 看 来 , 学 术 界 取 得 程 中 , 难 免 会 出 现 一 些 跨 类 的 词 语 ,而 对 于 这 些 词 语 的 出 的 成 果 可 喜 可贺 , 而 且 在 不 断 深 化 开 拓 ,但 研 究 偏 重 点在 现 , 一 般 情 况 下 , 我 们 是 按 照 不 同种 类 来 进 行 顺 序 排 列 , 于 对 其 文 学 特 征 、 作 品 主 题 方 向 的研 究 ,而 且 大 多 仅 仅 局 并 且 将 之 归 纳 到 相 应 的类 别 中 。 与 此 同 时 , 在 类 与 类 之 间 限 在 分 析 单 篇 作 品 ,缺 少 对 莫 言 作 品 的 语 言 特 征 分 析 与研 存 在 较 大 区 别 的 , 并 不 是 绝 对 的 。原 因在 于 , 方 言 词 语 出 究 ,宏 观 综 合 的把 握 远 远 不 够 为 此 , 本 文 基 于 目前 研 究 现 的频 率 较 大 , 并 且 在 行 文 中 出 现 的 情 况 也 有 所 不 同 , 并 的 基 础 上 ,从 宏 观 的 角 度 对 莫 言 小 说 语 言 的 民 间 特 色 进 行 不 是每 次 都 是 相 同 的 。这 都 是 根 据 语 境 情 况 而 定 的 ,在 一 深 入 的分 析 。
截疟 布 条 、水 红 紧 身衣 、 高丽裤 子 、裤 权 、尼龙 袜 法用普通话 表达 ,如 果用普通话表 达的话 ,那 么表 达效果
( 4 )描 述 、 形容 以达 到只 能意 会 的 效果 。
好 使 、差不 离、拐款 、打 眼罩 、瘟 头瘟脑 、闭 了威 、 贼 ( 很 )、埋汰 、腻 歪 、困觉、修理 ( 整 治 )、风 光 ( 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