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
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0808d748852458fb770b56e7.png)
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摘要:自从9·11时间以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独霸全球的企图严重受阻,世界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这样的复杂形势对我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应当抓住机遇,同多边合作,才能在世界政治、经济活动中发挥大国作用。
关键词:国际形势金融危机外交一、当前大国关系战略环境的新特点首先,国际权势多极和均衡同步进行的基本态势将继续。
国际力量格局正加速从传统的以美欧为中心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美国独霸图谋已严重受阻,垄断国际事务的难度继续增加。
但同时,奥巴马政府着手努力维护“美国第一”的地位。
从综合实力,尤其是国际事务的话语权方面分析,美国仍在将来处于“超强”及“首要”地位。
欧洲、日本等一些传统力量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陷入困境,但也力图通过加快各自经济的步伐,推进区域整合和跨区域的合作,争取在新一轮的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据竞争优势,在国际秩序的构建过程中保持其影响力。
而中、印、巴等新兴大国则抓住机遇,进一步提升各自在新一轮国际机制改革及创制中的话语权。
总之,未来5至10年内,国际力量多极化、均衡化的步伐将有所加快,但“一虎多狼”的力量格局还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同时,新兴的大国之间地位的竞争也将成为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内容。
其次,应对全球问题挑战的迫切需要以及全球治理的“两重性”凸显了大国之间“合作竞争”的关系特征。
一方面,包括金融危机、核扩散、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等全球问题日益严峻,强化了主要大国之间相互依存的利益纽带,提高了大国合作应对的紧迫感,协调合作成为大国关系的主导面。
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传统和新兴大国之间的关系仍将延续危机时期以合作为主、竞争为次的总态势。
我们看到,在危机时期,避免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重演,产生了较强的延伸和示范效应。
但另一方面,围绕全球治理的风险、成本的分担、利益的分享等问题,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仍非常尖锐。
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显现,世界经济仍处于脆弱的复苏阶段,各大经济体纷纷将保持本国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视为政策首要;面对新一轮世界经济再平衡等的压力,各大国或集团服从国内大局考虑的压力急升,相互之间的利益矛盾在增加,竞争明显加剧,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国际合作意愿减弱的迹象。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f9e3da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5.png)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一、引言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其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其与国际关系的发展状况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1. 周边外交政策中国一直重视维护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毗邻的亚洲国家是中国最重要的外交合作伙伴之一。
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合作机制,并通过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方式增进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 多极化战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将多极化战略纳入外交政策架构。
多极化战略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平等、互利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的建设,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3. 经济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政策中经济合作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积极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倡导自由贸易,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合作。
中国推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是为亚洲及世界各国带来了合作机遇。
三、中国的国际关系1. 与大国关系中国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大国的关系,尤其重视与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大国之间的合作。
与美国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两国在经济、贸易、环境等领域保持着广泛合作。
2. 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中国积极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中国通过南南合作、援助等方式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为其提供经济援助和技术合作,得到了广泛赞誉和支持。
3. 地区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合作机制,在亚洲及其他地区推动合作与发展。
例如,中国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与东盟国家共同推动地区和平与繁荣。
四、中国外交政策的挑战与应对1. 地缘政治风险中国的外交政策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如南海争议、台湾问题等。
中国需要妥善应对这些挑战,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维护地区稳定与发展。
2. 经济全球化压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需要应对来自发达国家的保护主义倾向。
中国应积极参与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坚持自由贸易,推动建立公平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
3. 环境与气候变化环境与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中国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新时代中国外交与大国关系的新思路
![新时代中国外交与大国关系的新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02470f4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6d.png)
新时代中国外交与大国关系的新思路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剧,中国的外交政策也正面临着历史性的转型。
在新时代,中国外交与大国关系已经成为外交工作的重点,其中包括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欧关系等等。
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需要制定全新的外交政策和思路,来应对全球化和大国竞争所带来的挑战。
战略定位的升级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需要将自己的战略定位从“全球贸易发动机”升级至“全球治理引领者”,致力于推动全球政治和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升级。
在大国关系中,中国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议程设置权和话语权,建设更加均衡的国际关系。
例如,中国积极参与《巴黎协定》的制定和推进、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等等,都是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发挥领导作用的具体体现。
开放合作的原则在保持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前提下,中国需要积极追求开放合作的战略态势。
这种态势需要广泛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建设更加开放的经济体制和市场、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等等。
同时,中国还需要不断深化与各个大国之间的合作,打造利于发展和稳定的大国关系。
例如,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建立了与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各个大国的多边经贸合作机制,以避免单独受挫。
和平共处的价值观在大国关系中,和平共处十分重要。
这种价值观需要体现在中国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反对武力扩张、遏制地区冲突等方面。
例如,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对话解决的原则,并与周边国家展开了广泛的谈判和合作。
中国在阿富汗问题、叙利亚问题、伊核问题等深度介入,推动解决这些地区问题的政治选择。
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表现,也是和大国和平共处的基本体现。
科技创新的活力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科技变革的历史机遇,中国也是其中的一大推动方。
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方面的发展已经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
同时,在这些领域的科技创新也给大国关系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例如,在中美科技竞争中,中国正在积极开展自主研发和人才引进,增强自己的创新竞争力,在这个领域成为引领全球的巨头之一。
大国外交,中国特色
![大国外交,中国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11aac828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8.png)
大国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指对外国关系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影响力的国家之间交往和协调行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外交政策也有很多独特的特点,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理念是和平发展。
这一理念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实国际形势的考量。
中国崇尚和平发展,主张通过合作、对话与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追求扩张主义,而是希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推动国际合作与共赢,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和平发展为宗旨,倡导多边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秩序的改革与完善。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着眼于世界发展大势,将自身发展和国际合作结合起来。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主张“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愿意与世界各国一起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尊重国际法和国际秩序,遵守国际准则,致力于推动贸易、投资、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合作。
中国制定了“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打造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与繁荣。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国际竞争激烈。
为了维护国家的长远发展利益,中国外交政策强调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中国在对外事务中坚守原则,坚决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张“伸张正义,捍卫公平”,敢于发声维护公正、公平、公道的国际秩序和国际公正。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采取灵活务实的外交手段,主张和平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
中国主张维护和平与稳定,坚决反对战争、暴力和混乱。
中国外交政策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和分歧,支持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矛盾和争端。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注重与各国的友好往来,主张国与国之间平等相待、互不干涉内政、互信互利,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国际关系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国际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4f64e1a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9.png)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国际关系在近些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已经逐渐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被世人所瞩目。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如此引人注目呢?在本文中,我们将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并尝试找寻背后的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概念。
这个概念在2014年提出,意在强调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它代表了中国政府关于外交政策和发展战略的新方向,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新发展。
具体而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思想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强调以发展为中心,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解决,以实现国家的长远利益和人民福祉。
这一外交思想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基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那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实践中表现出了哪些特点呢?从实现合作共赢的角度来看,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更加紧密的区域经济合作。
这一倡议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文化交流,推动全球发展治理体系创新。
在推动全球治理方面,中国通过参与联合国治理机制、国际人权机制等多个国际组织和平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出力。
在打造更加开放的国际合作体系方面,中国倡导一带一路大市场化,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间智库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沟通、共同繁荣。
此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还表现出了提倡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保持中立等特点。
这些特点源于中国对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解,即强调国家间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零和思维。
在这个基本理解下,中国与各个国家保持着均衡的关系,在世界上发扬团结和合作的精神,保持着中立的姿态。
总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实践中表现得有条不紊,相应的思想理念也在不断地推进和发展。
中国的外交政策旨在构建以和平、发展、合作为核心的新型大国关系,担负起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任,为实现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
![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4a3458030740be1e650e9a33.png)
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 1997年12月9日,本刊编辑部与《世界知识》编辑部联合举办研讨会,邀请在京的40 多位专家、学者就1997年的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问题进行讨论。
这里刊登的是研讨纪要。
当前大国关系的特点1、冷战后的大国关系是新型的多样化的全面关系。
冷战时军事安全压倒一切,现在经济因素的作用上升,但不是压倒一切。
接触与协调是大国关系的基调。
目前世界形势处于向多极化格局发展的过渡阶段,全球多极化趋势正通过地区多极化逐渐表现出来。
国际关系新格局仍处于正在形成的时期,现在既不是单极世界,也不能说新的多极世界已定型。
一超多强差距相对缩小,美国实力相对下降。
多强是很大的变数,未知数在质量上最大的是俄罗斯,大国数量会增加,一些人口大国将变成经济大国、也可能会成为政治大国,2020年可能出现五大新兴力量: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印度尼西亚。
大国关系的另一特点是交叉性:多极化条件下大国关系很少是双边性的,而是形成多角关系,彼此牵制,互相影响。
大国都开展全方位外交,交叉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三角、四边关系盛行。
大国关系在冷战时期是黑白分明,现在是浓淡不同的灰色交织在一起的构图,更复杂化、多样化了,处理事情更微妙了,所以外交手法的作用更重要。
2、有同志认为当前的国际关系可描述为“3+ 2”的关系,即“美欧日+俄中”的结构,其中结合较紧密的是3,为主,2是松散的,是次。
3与2的矛盾有很尖锐、深刻的地方,对国际关系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短期内不可能彻底改变。
3、个别同志认为现在是一极化、多极化在同时发展,比如美国扩大北约、加强与某些国家的双边军事同盟关系等就是单极化的表现。
影响当前大国关系的因素1、冷战后各大国战略调整的不明朗时期正在结束。
俄罗斯经济开始回升,西方承认,中国的发展、稳定是地区、全球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因素,日、德在国际舞台上日益活跃,正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2、当今大国关系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构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表明大国关系不能完全决定世界经济的所有问题。
中国与大国的战略与外交
![中国与大国的战略与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bc023ad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b.png)
中国与大国的战略与外交随着中国的崛起,其与其他大国之间的战略和外交关系备受关注。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经济实力的国家,其战略和外交政策对于全球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大国之间的战略与外交关系,并分析其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首先,中国与美国的战略与外交关系备受瞩目。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关系对全球经济稳定至关重要。
然而,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也日益加剧。
中国的崛起引发了美国的担忧,美国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强军事存在和对中国的贸易限制。
然而,双方也有着许多共同利益,例如气候变化和朝鲜半岛无核化等问题。
因此,中美之间的战略与外交关系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特点。
其次,中国与俄罗斯的战略与外交关系也备受关注。
中俄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其合作对于国际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
中俄之间的战略合作主要体现在经济和军事领域。
两国通过能源合作和贸易往来加强了彼此的经济联系,而军事合作则有助于维护两国的共同安全利益。
然而,中俄之间也存在一些潜在的竞争因素,例如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争夺。
因此,中俄之间的战略与外交关系需要在合作和竞争之间取得平衡。
此外,中国与欧洲国家的战略与外交关系也值得关注。
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两者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然而,中国在人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上的做法引发了欧洲国家的担忧。
欧洲国家对中国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限制中国投资和加强对中国的监管。
然而,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仍有许多共同利益,例如气候变化和反恐等问题。
因此,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战略与外交关系需要在合作和分歧之间寻求平衡。
最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战略与外交关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与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之间的关系对于亚洲地区的稳定至关重要。
然而,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存在一些历史和领土争端,这加剧了彼此之间的紧张关系。
尽管如此,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贸易和人员往来仍在不断增加,这有助于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互联互通。
2023年中国外交政策研究与感悟
![2023年中国外交政策研究与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66f6999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9.png)
2023年中国外交政策研究与感悟随着2023年的到来,中国外交政策将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外交政策进行研究,并分享一些感悟。
外交政策研究中国外交政策的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的各种因素。
以下是一些值得研究的关键点:1. 大国关系: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对外交政策有着重要影响。
研究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大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有助于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动态。
2. 区域影响力:中国在亚洲地区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研究中国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的外交策略,可以揭示中国在该地区的战略目标和利益。
3. 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
研究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立场,可以帮助理解其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4. 周边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对外交政策至关重要。
研究中国与邻国的外交互动,了解中国在周边地区的战略布局和政策导向。
感悟中国外交政策的研究让我对以下方面有了一些感悟:1. 和平发展:中国外交政策以和平发展为基础,强调和平共处、互利共赢。
这种外交理念对于维护国际秩序和促进全球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2. 多边主义:中国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并参与全球治理。
与其他国家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
3. 互利合作:中国外交政策注重实现互利合作,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方式,推动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
4. 非干涉原则:中国外交政策坚持非干涉原则,尊重其他国家的内政,主张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
这些感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总结起来,研究中国外交政策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大国关系、区域影响力、国际合作和周边关系。
中国外交政策以和平发展、多边主义、互利合作和非干涉原则为核心。
通过深入研究和感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动态和意义。
中国外交关系分类
![中国外交关系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cb0f3541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4.png)
中国外交关系分类
中国的外交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分类:
1. 邻国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朝鲜等。
这些关系受到地缘政治、历史、领土争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大国关系: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大国的关系,如美国、欧盟、日本等。
这些关系涉及到国际经济、贸易、军事安全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与竞争。
3. 发展中国家关系:中国与非洲、拉美、亚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主要集中在经济援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等领域。
4. 国际组织关系:中国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关系。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这些国际组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5. 反恐与安全合作:中国与国际社会密切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
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情报交流、执法合作、边境安全等方面开展合作。
6. 区域合作关系: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组织和倡议,如东盟、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
这些合作有助于地区内各国之间的互信与发展。
总体而言,中国的外交关系是复杂而多样的。
中国积极推动建设性的国际秩序和多边合作,并努力实现世界和平与繁荣。
中国大国外交 案例
![中国大国外交 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76a453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f.png)
中国大国外交案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大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大国外交在过去几十年中发展迅速,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
以下是我列举的中国大国外交案例:1. 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
中国与美国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并致力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这种关系的发展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 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重大外交倡议,旨在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共同繁荣。
中国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合作等方式,与沿线国家加强经济合作,促进互利共赢。
3. 南海问题: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坚持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议。
中国积极推动与相关国家建立和平友好合作关系,通过双边对话与争议国家进行磋商,努力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
4. 中非合作:中国与非洲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中国通过提供援助、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开展人员培训等方式,帮助非洲国家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5. 中俄关系:中俄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重要支柱。
中国与俄罗斯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与战略协作,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6. 中东问题:中国在中东问题上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通过政治对话解决争端。
中国多次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冲突升级,并提出了“双轨并行”思路,推动中东问题的和平解决。
7. 中日关系:中国与日本是邻国,两国关系复杂而敏感。
中国致力于改善中日关系,促进两国之间的互利合作,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8. 中欧关系:中国与欧盟是重要的合作伙伴。
中国与欧盟加强经贸合作,推动两个大市场的互联互通,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9. 中拉合作:中国与拉美国家合作日益加强。
中国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促进经贸合作,加强人文交流,为中拉关系注入新的活力。
10. 联合国事务: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履行国际责任。
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通过发言、提案等方式,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发展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外交学中的外交战略与大国关系
![外交学中的外交战略与大国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22350c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d.png)
外交学中的外交战略与大国关系外交学是研究国家间相互关系与国际政治的学科,它涵盖了各方面的知识,其中外交战略与大国关系是外交学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针对外交学中的外交战略及其在大国关系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一、外交战略的概念与类型外交战略是指在特定的国际环境下,国家为了实现自身利益,采取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行动和决策。
它旨在通过谋划、执行和调整一系列具体的外交政策和手段,以提高国家地位、维护国家利益、增进与他国之间的互动合作。
外交战略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平衡战略、联盟战略、合作战略等。
平衡战略是指国家采取一定的外交政策和行动,以在各个大国之间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地位和关系;联盟战略是指国家与其他国家结成联盟,在关键问题上形成团结合作的外交策略;合作战略则是指国家通过积极开展合作,达成共同利益的外交战略。
二、外交战略在大国关系中的应用1. 大国的地位与外交战略:在国际关系中,各个大国都倾向于维护和提高自身的地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国需要明确自己的外交战略,并有效地落实和执行。
例如,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倡导和平发展战略,确立了互利共赢的外交方针。
2. 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大国之间常常存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
外交战略在这种情况下发挥着重要作用,既要处理好竞争关系,又要促进合作共赢。
例如,中美关系中的构建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外交战略,旨在增进两国的互信和互利合作,实现双赢局面。
3. 外交战略的应对与调整:国际形势和大国关系常常发生变化,因此,外交战略需要随之作出应对和调整。
例如,俄罗斯在应对乌克兰危机时,通过改变部分外交策略,在国际舞台上寻求更多的支持和回应。
三、外交战略对国家的意义和影响1. 提高国家的地位和影响力: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国家的地位和影响力。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实施高效的外交战略,国家可以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自身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2. 促进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外交战略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b749f1d5240c844769eaee36.png)
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摘要: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但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美国已进入新一轮全球战略扩张期,称霸与反霸、单极与多极的矛盾斗争异常尖锐,世界局势动荡加剧,地区冲突有增无减,热点问题日趋激化;新的世界军事变革进一步深化,世界军事和安全斗争更加凸显。
我国幅员辽阔,与众多的国家接壤,因此我国的周边环境更趋复杂。
在“十二五”时期,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维护我国海外权益,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创造竞争新优势。
这一切也都多中国下一阶段的外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形势外交挑战一、当前大国关系:正如有关学者表示的那样:在大国关系方面:美国、欧盟、印度、俄罗斯都不想做老二,日本虽然被挤到老三的位置,但日本也不愿意作老二,而中国则不愿意作老大。
下面将通过分析我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谈谈个人对当前大国关系的看法和观点。
1、中美关系——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中美关系一直是矛盾重重,是既斗争又合作。
众所周知,中美两国是现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个国家,在全球的话语权上有很大的分量。
美国在加强与中国的沟通与协调的同时,也在遏制着中国的发展,因为美国认定了中国是美国的竞争对手。
美国勾画了最清晰的战略任务:防御中国,围堵中国,遏制中国。
而中美之间又在很多国际问题上,相互对立相互依赖,所以如今的中美关系是历史以来中国面临的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双边关系。
2、中俄关系——战略伙伴关系俄罗斯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与中国形成了准同盟关系,中俄在上合组织,东亚、中东,乃至全球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所以美国想方设法要离间中俄关系,但是美俄与中美关系一样,是不可调和的战略竞争关系。
只要美国不完全放弃遏制俄罗斯的战略,俄罗斯就不会完全站在美国一边。
中俄的立场会在上合组织内部得到协调和巩固,奠定了未来的几年内中国和俄罗斯都会是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谈谈大国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地位
![谈谈大国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c96a2e649b6648d7c1c746bf.png)
第五,中国现有的外交战略是建立在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建立在第三世界国家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基础上的,但东南亚经济和拉美经济以及俄罗斯经济的大规模的金融危机,遏制了非西方经济的发展和增长的势头,第三世界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由于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由于西方在信息和高科技领域的绝对优势的增加而进一步拉大,削弱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发展中国家的内战和彼此间的战争,民族问题,自然灾害的困挠等则进一步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作为中国独立自主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联合第三世界国家的作用下降;
这种战略就是中国的大国外交战略。
有人认为中国只有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才能推行大国外交战略,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大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某一天某个指标(如综合国力超过美国,或人均国民产值达到多少)实现才是一个世界大国,在此之后才能实行大国外交。国民生产总值和国防开支指标很重要,是一个大国的根本和基础,但这只是其中因素之一,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中国当然现在综合国力并不很强,不必过高估计中国国力,但也不必过低估计中国。外交战略和外交意识如何,也是决定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同等国力的情况下,一个好的外交战略,可以提升本国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而一个不好的外交战略,可能削弱本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因此对中国外交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从近代中国100多年的“屈辱外交”阴影下走出来,避免对外部的刺激要么作出过于强烈的自卫的反应,要么对之以一种过于消极的孤立的立场,而应以一个大国的正常心态面对 ,实行大国外交战略势在必行。
中国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中国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2be37e5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5.png)
中国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备受关注。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对全球事务的参与和贡献也越来越显著。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并分析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一、崛起的中国和世界大国关系随着中国的持续崛起,其与其他世界大国的关系日益重要。
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大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着全球的和平与稳定。
近年来,中国和美国的关系逐渐复杂化,既有合作,也有一些分歧和摩擦。
中国在中美关系中主张合作共赢,坚持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问题。
而在中国与俄罗斯、欧盟等大国之间,也有着各自的合作领域和优势,共同推动全球发展。
二、中国的周边外交和南海问题中国的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国际关系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
然而,中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存在一些争议,其中最突出的是南海争议。
中国坚持通过谈判协商的方式解决南海争端,并积极主张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外交政策备受关注,也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三、中国的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中国积极主张多边主义,参与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多个国际组织,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和贸易自由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也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和减贫事业。
中国的外交政策和行动体现了其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角色。
四、中国的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中国通过发展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中国推广汉语国际传播,支持孔子学院的建设,并大力发展对外援助项目。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救援行动,提供医疗援助和紧急救灾物资等。
这些举措增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人民之间的联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总之,中国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取得显著成就。
中国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参与全球事务,为维护和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论述中国特色之大国外交
![论述中国特色之大国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54a9619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d.png)
论述中国特色之大国外交中国特色之大国外交。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其外交政策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特色之大国外交也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的焦点。
中国特色之大国外交是指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的外交政策。
首先,中国特色之大国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中国一直主张国际关系应该建立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受制于任何外部势力。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始终坚持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和国家尊严,同时也尊重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和国家利益,积极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多极化,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中国特色之大国外交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
中国一直主张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和矛盾。
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打造一个和平、安全、稳定、繁荣的国际环境。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始终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以强权政治干涉他国内政,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再次,中国特色之大国外交坚持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
中国一直主张国际合作、共同发展,倡导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始终坚持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全球化进程,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中国特色之大国外交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一直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各国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始终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应对全球性挑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浅论当前中国国际外交中的大国关系
![浅论当前中国国际外交中的大国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b629c3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65.png)
浅论当前中国国际外交中的大国关系浅论当前中国国际外交中的大国关系摘要:外交,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重要职能,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
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作为一个新型大国,中国同其他大国的关系,备受关注。
针对新情况,我国对外交工作做出了调整,提出外交工作要建立“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关系是重要舞台”的战略格局。
明确提出中国外交中关键之处便是要处理好中国同大国的关系。
认清国际外交格局,把握中国外交中的大国关系,对于中国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字:国际外交;典型大国关系;新格局正文:一、中国国际外交中大国关系的意义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国际上的新兴大国。
但在新形势下,中国国际外交的形势依然严峻,中国需处理好同大国,周边和多边的国际政治外交关系。
而其中,中国同大国间的国际外交关系是中国外交关系的关键。
新时代,中国提出了新型大国关系的新理念。
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
2012年5月3日,这一概念在北京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被高调推出,新型大国关系更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中国国际外交中的大国关系包括同发达国家中大国的关系,也包括同发展中国家大国的关系。
其中中俄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是中国大国关系中的重中之中。
二、几种典型的大国关系1、中美关系: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
习近平主席在安纳伯格庄园用三句话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作了精辟概括: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
这三句话体现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实质内涵。
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强权,二战后一直扮演的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警察”角色。
虽说美国经历过伊拉克战争,金融危机等事件的冲击,但其仍拥有无可比拟的超级实力。
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
![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9113210ba76e58fafbb00305.png)
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学生姓名:曹会阳学号: 140801324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题目:结合《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谈一谈大国对外关系变化和中国的大国责任2016 年 5月10日目录摘要···························2页关键词··························2页引言···························2页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引发的大国对外关系的变化········2页中国的大国责任······················3页结论···························3页参考文献·························4页结合《大国关系和中国外交》谈谈大国对外关系的变化和中国的大国责任摘要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一度主导了世界,然而自二十一世纪以来,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的泥潭,加上数次金融危机对美国的经济的冲击,极大削弱了美国的实力,使得欧洲不再依附于美国,加上世界多极化趋势引发了大国间对外关系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当今国际形势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和向多极格局过渡的时期。
各国加快发展综合国力,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占据有利位置。
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竞争。
机遇中包含挑战,挑战中也可能有机遇。
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极其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一方面,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另一方面,对外联系愈益密切,各种信息愈益畅通,我们遇到了不少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
因此,使得我们要正确认清楚当今国际形势。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造成国际形势不稳定的最主要根源。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当今的世界毕竟不是美国一家可以独霸天下的,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还在继续增长,多极化趋势仍在曲折中进一步发展,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于缓和,我们对于国际局势的一些基本判断仍然是站得住脚的。
这就是说,当前国际形势发展仍为我国坚持不懈地开展和平外交,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一心一意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机遇。
对于当前大国关系和国际形势,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强调“任何事物的发展和运动都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国际形势的发展也是绝对的,是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的。
冷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国际格局最主要的特点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占据全面优势,特别是美国一家独大,同时多强并列,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西”主导了“东西关系”,“北”主导了“南北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超强实力地位和突出作用。
当时国际形势大有美国一极化的趋势,但是进入21世纪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以后,这种美国一极化趋势的国际格局逐渐出现转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兴起借助全球化的历史机遇,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比如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积极推进内部改革,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和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冲击美国霸权地位,导致美国领导下的西方世界主导地位的下降。
其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G8会议向“G8+5”会议的演变。
很多全球政治、经贸和环境问题已经不能在G8体制中得到解决,而必须邀请这些新兴经济体参与决策,发达国家主导国际体系和国际议题、发号施令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的崛起成为冷战后国际形势发展中一个意义深远的重要因素。
国际反华势力从根本上不愿看到我发展壮大,利用台湾、西藏、“人权”等问题,乃至利用其占据优势的舆论工具对我进行牵制、遏制。
我们要与霸权主义、“台独”分裂势力和邪教组织展开的三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彻底暴露了某些国家推行霸权主义的本质、“台独”势力分裂祖国的险恶用心和邪教组织的巨大社会危害,擦亮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眼睛。
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
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大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既有较量也有妥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清晰。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
当前,高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正逐渐融合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
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与俄罗斯和伊斯兰世界的矛盾出现尖锐化和长期化的趋势美国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对立以及在安全上的矛盾由来已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冷战时期美苏矛盾的延续。
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更是根深蒂固,是植根于文明、信仰和价值观的冲突。
现在出现的新趋势就是俄罗斯与伊斯兰极端势力有可能结合,某种程度上形成对抗美国的合力。
如果这一结合出现,必然导致美国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进一步扩大,美国的国际环境将更加恶劣。
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内部关系发生微妙变化,表现出逆向演变的趋势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有两大支柱,即强大国力和联盟体系。
美国联盟体系中欧洲是最重要的部分,北约一体化组织是最主要的机制。
冷战结束后,由于外部共同对手苏联的解体,欧洲对美安全合作的愿望下降,在主要的威胁认知上与美国的差异越来越大。
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与被布什称为“老欧洲”的矛盾更加尖锐。
另外,随着欧洲一体化的进展,欧盟成为欧洲政治、经济、外交和安全的主导力量,对美独立性增强。
欧盟正面临着东扩后的内部协调和其他复杂问题,欧洲国家将主要精力放在自身事务解决和加强欧盟内部团结上,而不愿意过多地承担北约责任,受美国调遣。
另外,美欧经贸矛盾有激化的趋势,欧元的崛起势必冲击美国霸权的基石——美元霸权,影响美国利益。
总体上看来,国际格局正经历“一超多强”向多极化转变的趋势,而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和调整,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消长变化,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
大国互动频繁,相互依赖性凸显,合作面总体上升。
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起伏跌宕,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进一步交织,气候变化、粮食及能源资源安全、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对国际关系走向的影响增大。
中国发展的内外关联度进一步增强,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剧变。
在此背景下,美国对华政策调整以及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尤其受到广泛关注。
从克林顿到小布什,美国的对华政策一直延续着先较量,后合作的传统,但奥巴马却改变了这一惯例,自上台之后就不断向北京释出善意,强调中美合作的必要,中美关系在奥巴马时代出现了高开高走的良好态势。
1993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上台后,把西方的民主价值观念确立为白宫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之一,对华政策呈现出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
在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上,克林顿坚持与中国的人权状况挂勾,人权问题成为当时困扰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1994年,克林顿签署美国对外关系授权法,公然声称要提高台湾的国际地位。
1995年,时任台湾领导人李登辉访问美国,触及中方底线。
中美关系因台湾问题的冲击出现严重倒退。
从1996年开始,白宫逐渐调整对华政策。
时年5月,克林顿宣布无条件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进而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和北京达成协议,中美关系触底反弹。
1998年,连任之后的克林顿延续对华接触政策,并对中国进行了长达9天的访问,中美关系进入稳定发展的新时期。
2001年小布什上台后,白宫一度把中国定位成地区安全的威胁和战略竞争对手,对华政策再趋强硬。
时年4月,他宣称将竭尽所能协助台湾自卫,并扩大对台军售。
而当月发生在南海的撞机事件,更使中美关系再度降至冰点。
9·11事件的发生改变了白宫的对华政策。
小布什意识到,在全球范围内打击恐怖主义少不了中国的合作。
2002年,中美两国元首实现互访,小布什明确宣布不支持台独。
2005年,白宫把北京明确定位成利益相关者,期待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积极角色,中美关系再度回暖。
相比之下,奥巴马上台后的对华政策有着完全不同的参考背景,金融危机的阴霾和中国的迅速崛起,令白宫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中国。
于是,上任不到一年,这位立志变革的美国总统在气後变化,清洁能源,中美贸易,国际金融秩序,以及地区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上寻求与北京对话,并不断强调中美合作的重要性。
从上海到北京,不论是与青年学生的互动,还是和中国领导人的会晤,奥巴马的首次中国之旅尽显平和与谨慎。
除了在经贸和人权等问题上不愿多作让步之外,美国总统的对华政策展现出别样柔情,中美关系也呈现出更为密切的发展态势。
展望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在下述几个重要方面将会逐渐有较好的提升和发展:一、美中两国战略经济对话将继续保持下去,而且会更有绩效,更有实质性的提升,而不存在美中战略经济对话可能被奥巴马政府中止的可能性问题。
二、美中战略(政治)对话,也将会在更高、更新的层面上向前发展,对话的层级将会仿效美中战略经济对话,提升到国务卿级别。
三、美中战略军事对话,也将提上日程。
可以预料在加强和提高美中军事交流程度和层级的基础上,势将逐渐过渡到美中国防部副部长级定期对话,并顺势最终实现美中战略军事对话的部长级层次。
四、奥巴马政府会如奥巴马本人所说的乐见一个强大和平的中国的崛起。
虽然奥巴马也曾说过中国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敌人,是竞争者,但是奥巴马本人及其政府的对华认知和对华政策,势将因上述三大关系的改善及改进,必将会演变成:中国既不是盟国,也不是敌人,而是朋友,是可靠的可信任的合作伙伴。
为此,奥巴马政府将会希望、要求、请求中国同美国一道承担更多的世界大国责任,发挥更大的全球大国作用。
大国关系的一个特点是交叉性:多极化条件下大国关系很少是双边性的,而是形成多角关系,彼此牵制,互相影响。
大国都开展全方位外交,交叉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三角、四边关系盛行。
大国关系在冷战时期是黑白分明,现在是浓淡不同的灰色交织在一起的构图,更复杂化、多样化了,处理事情更微妙了,所以外交手法的作用更重要。
有同志认为当前的国际关系可描述为“3+2”的关系,即“美欧日+俄中”的结构,其中结合较紧密的是3,为主,2是松散的,是次。
3与2的矛盾有很尖锐、深刻的地方,对国际关系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短期内不可能彻底改变。
个别人认为现在是一极化、多极化在同时发展影响当前大国关系的因素1、冷战后各大国战略调整的不明朗时期正在结束。
俄罗斯经济开始回升,西方承认,中国的发展、稳定是地区、全球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因素,日、德在国际舞台上日益活跃,正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2、当今大国关系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构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表明大国关系不能完全决定世界经济的所有问题。
进入新世纪的时候,不要只是狭隘的利益分析或平衡分析,应有新的看法。
利益的平衡有可能取代力量的平衡。
3、大国之间的矛盾是因为地理、历史、发展水平不同引起的。
发展水平不同引起不同的利益倾向,所以造成中俄与美欧日利益的不一致。
其主要原因不仅仅是意识形态,其摩擦并不意味着过去的冷战再现。
大国外交1、关于美国外交。
一种意见认为美国在一些地区扩大了影响,但在全球范围内影响下降。
北约东扩了,但埋下了钉子,树了俄罗斯的对立面。
美国推行强权政治,受到盟国和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抵制,搞单极世界日益不得人心,所以所谓“领导”世界根本不可能实现。
美国与盟国的关系,由以前的主人加小伙伴趋向某种意义上的平起平坐,盟国开始将国家利益置于同盟关系之上。
另一种意见认为,美国通过调整政策,保持了大国关系的某种稳定,正在为维持它在21世纪的一超地位铺路。
1997年美国外交得分突出,主要是因为注意调整大国关系,突出战略重点(北约东扩、东亚安全问题)和采取进攻态势,外交运作的态度和手法更加务实,加强了与盟国的协商。
另一重要原因在于美国内形势:政党敏感冲突减弱,经济形势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