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理解“高效课堂”

什么是“高效”——“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就是高效”。

高效课堂的问题,研究及论述很多。

基本描述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方面要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其它描述有:

1.高效课堂: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2.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最优化的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高效课堂:是有效教学的更高要求。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学习目标,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我的理解是:“教师在单位时间、空间里,将教学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最优化。

高效课堂立足于课堂,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低耗高效”,是最接近于理想课堂的教学形式。它是以模式驱动,以导学案统领,以小组组织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目标,以发展学生为方向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

实现课堂高效,要做到:

1、“清”。思路清、方法清、环节清、渗透点清。“清清楚楚一条线体现学科味”。

2、“新”。内容新颖,方法创新,吸引人,有更多探讨的价值。

3、“活”。方法灵活,学生思维活跃,师生灵动,课堂开放。

4、“实”。又活又实,活而不乱,该落实的知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落实。

5、“奇”。出其不意,与众不同,设计有效环节。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常态模式

不管我们运用、创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但都是立足于高校课堂的基本模式的。我们看一下“高校课堂的常态模式”:

三大板块: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进行自学并初步达成目标。

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

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扩展升华、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学生交流预习情况;

明确目标——强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分组合作——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

展示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

拓展升华——各小组联系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展现的答案进行课外扩展;

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去年,我们泽州县承担了晋城市区域课改推进现场会,在现场会上,我们统一要求上展示课,其目的是展示我们课改以来课堂的一些变化,在几个课改示范校,老师们非常疑惑,甚至觉得在做假。其实不然,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要经历:预习---展示---反馈的过程,当然,反馈要融入在展示的各个环节,只看我们老师怎么把握。)

高效课堂的原则: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就自然实现了学习和问题的前置,上课就能有备而来,在课堂上,学生有导学案上预设的问题做引擎,有围绕目标设计好的互动方案做指导,有教学目标的定向,展示就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三、高效课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效课堂要重“神”和“效”,不能只求“形”。拉开桌子的未必就是高效课堂。也许大家看过《秋海棠》这部电视剧。剧中二十年前的秋海棠因被残害隐姓埋名离开了舞台。二十年后,扮着戏装、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儿登台演出时,人们一片哗然:“啊!我们心中的秋海棠又回来了。”秋海棠的师傅说:“她不是秋海棠,她虽然貌似秋海棠,但她的神却没有秋海棠。”这就像我们今天所谈到的创建高效课堂拉开桌子。高效课堂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

●导学案的编写要重“导”,不能成为习题集。导学案是路线图、方向盘。形象地说就像是小孩的学步车。你从三个字上来审视导学案,导学案重在“导”,从哪到哪怎么走,我不知道,你给我一张地图,我就知道该如何走。导学案就是地图。高科技的导航仪,它告诉你前面一百米是什么就是这样的导。习题集有这样“导”的功能吗?其次,导学案的核心是“学”,是便于学生自学的习题。案是什么,是方案。所以三个字不可替代。总之,导学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统帅地位,是教和学的依托,是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抓手,没有它,则教无所据,学无所依。它和教案有着本质的区别,导学案重在导学,始终围绕学生的学设计,服务与学生的学,学生是主体。而教案重在教师的教,是着眼于教师中心的教学方案设计,虽然也考虑学生的学,但对老师的教考虑得更多些。教案是老师用,导学案是师生共用,用途不同,设计的理念也大不相同。前段时间,我们进行了三优评选,其中一项就是优秀导学案的评选,但从评选来看,整体质量偏差,我觉得原因就在于对导学案的编写大家应注意什么,知识还不系统化,甚至还不清楚什么是导学案。(后面,专人讲,不展开讲)。我们对导学案有许多具体的要求,我们要求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递进化。导学案的编写要紧跟学生

思维走,不能为模式而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制导学案时要重点突出,难易适度,并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层,切实引导,帮助他们自学、讨论和探究。在这我只讲一个问题:那就是导学案问题的设计,问题一定要以群呈现,这便于展示。问题设计不能过大或过于笼统,学生无从下手。要注重导的功能,不仅要有习题,更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融入其中,才能起到导的功能。要不真成了习题集。(举例水东)

●课堂生成要掌控,不能洪水泛滥。一强调重视生成,有的老师的课堂就变得无序,课上得信马由缰,学生漫无目的磨嘴皮,磨到哪里算哪里。其实,谁都知道,教师的备课是越充分越好,真正的预设应该是连课堂上可能会生成什么都能预料的。只不过在实施过程中要尽量启发引导学生,不要限制学生思维。当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偏离轨道,甚至错误时,不能一味地说好,就应该及时纠正。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这指的是读者对于文学形象的感受是不完全相同的。“但一千个哈姆雷特毕竟还是哈姆雷特,只是有些差别而已。如果某个读者头脑里的哈姆雷特变成了贾宝玉,那他就是没有准确把握住哈姆雷特的形象。”

●课堂上“讲”与“不讲”要结合,不能顾此失彼。现在许多学校都搞起了“自主”“高效”课堂。许多老师谈“讲”色变,教室四面墙壁都成了黑板,课桌也围成了圆形会议桌。我们听课成了看课,看学生上课围在一起,你说我说乱说,不知说啥。都说,这是新理念的“高效”课堂。但我心里仍然怀疑:这样能高效吗?“自主、合作、探究”固然重要,可是学生终归是学生,有些东西,只在同一个浅层面上讨论,下课前让学生展示时,乱糟糟地无序无味,甚至于互相重复展示浅显的表面问题。教师不管学生的说法是多么肤浅,多么荒诞走板,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